大地地理杂志
1. 如何评价香港作家马家辉
一个老头,但喜欢他的普通话。
2. 寰宇地理的栏目相关
国家地理频道(国际)(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s International,NGCI)透过不断创新的节目,邀请全球观众一起重新思考对于原来认知的电视及世界的看法。秉承国家地理学会的核心价值,国家地理频道(国际)旗下八个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国家地理高清频道(Nat Geo HD)、国家地理野生频道(Nat Geo Wild)、国家地理野生高清频道(Nat Geo Wild HD)、国家地理悠人频道(Nat Geo People)、国家地理悠人高清频道(Nat Geo People HD)、国家地理音乐频道(Nat Geo Music)以及国家地理音乐高清频道,共同致力于探险发现、环境保护及教育等方面的推广工作 。
国家地理频道于1997年9月首先在欧洲成立,而后陆续在亚洲、拉丁美洲和美国开播。目前,全球有171个国家及地区,超过4亿4千万个家庭用户,可以通过48种语言收看到国家地理频道。
凭借无与伦比的视觉品质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国家地理频道荣获了多项专业纪录片制作大奖,其中包括一次奥斯卡金像奖和两次金像奖提名,129座艾美奖和超过1000个影视媒体专业奖项,制作水准自然毋庸置疑。国家地理频道独一无二的精彩节目将继续利用令人信服的故事,精美生动的画面,引领观众到达未知的领域,使高品质观众期待更多。
国家地理频道的节目内容主要涵盖:最新科学与尖端科技、历史与人文、焦点事件调查、自然野生、主题系列特别呈现等。
国家地理频道的教育使命 国家地理频道秉承了国家地理学会的核心价值。 致力于探索历险、保护环境及教育方面的推广工作。 同时将国家地理丰富的信息及精炼的内容,包括历险探索、自然历史、科学、野生世界、人文考古及风土民情等制作成高质量的节目。 国家地理频道的独特性 正确性:每部节目播出前,都必须经由设于美国华盛顿的审查小组进行25个小时的“事实验证”程序,以确认节目内容正确无误。 信任度:国家地理频道的节目建立在国家地理40余年纪录片经验,同时承袭国家地理学会传递知识地传统精神与任务,一直以来深获全球观众的信赖。 独特管道:国家地理频道是国家地理学会的一分子,传承国家地理学会百年历史,透过独特管道,独家深入世界各地,拍摄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例如:《白宫》、《空军一号》、《打开梵蒂冈之门》、《胡夫金字塔的密室》、《重返泰坦尼克号》、《麦加朝觐》、《再访图坦卡门》、《犹大福音》等 国家地理频道在中国
随着国家地理频道亚洲机构的建立,国家地理频道与中国内地电视媒体的合作同时启动。2000年10月,国家地理频道获准通过卫星向中国内地的各电视台传送节目素材,这使得亿万的中国观众能够欣赏到由国家地理频道呈现的高品质纪录片节目。
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与三十余家地方电视台合作推出了《寰宇地理》栏目(原《神奇的地球》),把全球最尖端的科技、最惊奇的发现、最原生态的自然画面、最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一一展示给中国的电视观众。其中包括历时两年、走遍非洲十六个国家拍摄的《彩绘非洲》系列节目、为纪念珍珠港事件爆发六十周年而制作的特别节目《珍珠港战争的烙印》、旨在提升人类妥善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与如何面对可持续性发展挑战的《大地脉动》系列节目、记录科学家挖掘和再现远古巨鳄并考察全球野生鳄惊险历程的动物保护大片《远古巨鳄》、两栖爬行类动物保护特辑《动物零距离》、以及《人间伊甸园》、《空难调查》、《超级城市》、《子宫内日记》等精彩的节目系列均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反馈。该栏目开播以来,以其卓越的品牌质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感染并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内地观众。
同时,国家地理频道还为中国观众带来以国家地理摄影师的视角拍摄的中国主题和题材的故事在《寰宇地理》中播出。比《魅力中国》主题系列,从介绍革命性的运输系统的《高科技磁悬浮列车》,到解析中国的桥梁工程师们如何迎接挑战,打造出全球最壮观的桥梁——《伟大建筑巡礼:中国的桥》;介绍由大熊猫和人类共同养育的《熊猫保姆》、以及历时两年,深入崇山峻岭中,捕捉难得一见的画面,揭示神秘而复杂的大熊猫生活的《国宝大熊猫》;《秦始皇的秘密》则将人们带回两千多年前,看秦始皇一统江山,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于此同时,国家地理频道还曾成功的与国内三十余家电视台陆续合作推出了《寰宇历险》、《寰宇野生》和《寰宇梦想家》等栏目。《寰宇历险》和《寰宇野生》是两档精彩纷呈又各具特色的节目,分别面向喜爱户外运动和自然动物的观众,节目内容更加专业化和细分化。《寰宇梦想家》是专门针对青少年开播的一档寓教于乐的特色定制栏目,深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国家地理频道依靠丰厚强大的节目资源和高水准的制作标准,使它们光彩夺目并且与众不同。开播至今,这四个栏目以其卓越的品牌质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染并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电视观众,为中国观众呈现最高水准的纪录片饕餮盛宴。
2006年,国家地理频道联手中国中央电视台共同合作推出了两个小时的《故宫》国际版,向全球观众介绍了这座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推开紧闭的宫门,深入探索紫禁城的故事,并通过国家地理频道的全球播出网络为全世界的观众展现了古老悠久的中国文化。
2010年,与上海文广集团、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联合合作大型纪录片《外滩》国际版。
2011年,与国务院新闻办合拍了《朝觐之路》,在全球播出。
2012年,与国务院新闻办联合制作了一系列反映中国文化纪录片,包括《功夫密码》5集和《中国文化之旅》6集。
2013年,国家地理频道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共同将《透视内幕:春晚》带到国家地理频道国际大舞台。 探勘大洋深处的奥秘、挖掘人类远古的过往、研究大地上的生命,或是追寻最遥远的人与地的知识——这些,除了是《国家地理杂志》包罗万象的内容之外,也是国家地理学会传统与使命的一部分 。
迄今为止,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研究与探索委员会”赞助过的这类计划,已经超过六千五百件,其研究与发现的成果,包括了在南美的巴塔哥尼亚台地发现的恐龙蛋和胚胎,以及在秘鲁的高山发现冰冻了数百年的古印加木乃伊。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资助探险活动和科学研究的传统始自1890年第一次赞助探险队沿着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边境,探勘圣伊利亚斯山的地形并且绘制地图。这次探险行动发现了加拿大境内的最高峰,5,857公尺高的洛根峰。此后20多年,《国家地理杂志》陆续资助探险家皮瑞于1909年至北极探险、1912年至1915年间协助宾汉挖掘高踞秘鲁安第斯山脉的失落印加古城,马丘比丘、也协助葛利格斯于1916年在阿拉斯加州的火山卡特麦山一带探险,发现了烟岚蒸腾、景象奇异的山谷──万烟谷。
人类天性里的冒险精神,引领世人跋山涉水,深入前人从未踏进的高山、峻岭和深海。国家地理学会曾经赞助毕比和巴顿于1934年搭乘深海潜水箱,创下破纪录的908公尺的潜水深度、赞助美国陆军航空兵团的史蒂芬斯中尉和安德森中尉于1935年搭乘热气球“探险家二号”,创下21718公尺高度的飞行纪录。
国家地理学会也赞助探险家拜德于1929年飞越南极;赞助洛克分别于1923至1924年,1927至1930年,两次深入西藏的高山荒野进行探险;同时,也为学会的工作人员威廉斯提供了机会,使他得以在1931至32年间完成11800公里的“雪铁龙-哈尔特横越亚洲探险之旅”。另外,史特灵于1938至46年间,在墨西哥进行考古挖掘,挖出奥尔梅克文明的巨大石刻头像,而国家地理学会也是主要赞助者之一。
1950和60年代,国家地理学会赞助的重要活动包括了哥斯铎的海洋地理探勘研究,他的研究对人类的深海知识有长远而重大的贡献。哥斯铎和其他人的深海探险活动,又依赖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艾德格顿以国家地理学会拨款补助而研究出来的、能承受深海水压的闪光灯、相机、声纳以及其它探测设备。
这时期学会赞助的重要研究,还有李奇家族在非洲从事的考古研究。李奇家族在非洲发现三百万年前的人类祖先。珍妮‧古道尔在野生黑猩猩的突破性研究,也是得益于学会鼎力相助的结果。学会另和加州理工学院共同赞助一项具有标杆作用的重大计划,即摄制夜晚的星空图。巴斯在土耳其外海发现数艘沉船,学会曾赞助他进行第一艘沉船的搜寻经费,而这一活动也促进了刚刚萌芽的海底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学会还重拾赞助登山活动的传统,协助1963年第一支美国人的队伍,攀登圣母峰。当时任职于《国家地理杂志》的毕夏普也是攀登圣母峰成功登顶的六位队员之一。
除了探险活动,学会也是史上几次考古和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的赞助成员之一,同时也透过《国家地理杂志》和国家地理频道的节目,将这些大发现带到了学会会员以及世人的面前,解开了不少古马雅文明,以及地球16500万年前恐龙王朝的谜团。学会赞助的其它重要发现,还有约翰森于1974年挖掘出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一具直立行走的人类祖先遗骸,也就是在衣索匹亚发现的300万年前的露西;亚当斯1980年代于危地马拉的里约阿祖尔发现的辉煌马雅文明;1982年意外在赫丘莱尼恩发现的古人遗骸,赫丘莱尼恩是纪元79年时,因为维苏威火山爆发而被埋在火山灰里的古罗马城镇,还有1995年在秘鲁山顶发现500年前冰冻的木乃伊。学会的赞助,也使人类对动物知识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动物研究中包括著名的塔脱的蝙蝠研究、法兰克与约翰‧克雷格海德以无线电追踪大灰熊、克拉克的鲨鱼研究、佩恩的鲸豚研究、厄库哈特以数十年之功找到北美帝王蝶的过冬栖地、弗西研究高山大猩猩的行为、高迪卡斯长期研究婆罗洲的红毛猩猩,以及霍纳克对稀有的西伯利亚虎的研究等。
3. 初中生地理杂志读后感500字
《地理·中国》观后感
《地理·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普类电视栏目.该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对于我们正在汲取知识营养的青少年来说,观赏性特强.
《地理·中国》栏目,采用外景行进式拍摄与主持人演播室串联的形式,展示地质科考的过程,讲述地质科学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对关键的科学知识、原理进行介绍,并通过道具、实验进行演示,展现地质地貌的结构、成因及演变,展示地质学的魅力.
首先它题材宽广,观赏性强.中国的辽阔大地,蕴涵着全世界最丰富的地理、地貌资源,这为《地理·中国》栏目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内容和创作空间,大自然神奇、瑰丽、壮美的景观,也会使节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识性强.《地理·中国》栏目,以对自然现象的探问为发端,以地质科考为线索,通过展示地质科考的推理和求证过程,揭示科学原理,普及科学知识,以满足观众对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其三它行进式科考拍摄,可视性强. “以行进中的地质科考”为主线,摄制组跟随地质专家,在科考行进中发现问题,求证问题,解答问题.既有科考问题求证过程的悬念吸引,又有行进式拍摄的新奇看点,使节目具备很强的期待性和可视性.
通过观看《地理·中国》,是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培养了我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了我成为祖国建设有用之栋梁才的理想信念.
4. 有关自然杂志有哪些
国际地理和地球说
5. 深圳哪里能够买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你可以到www.nationalgeographic.com.tw美国国家地理繁体中文版网站看看。
我也曾经买过几期的中、英文版的《National Geographic》。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么多洋杂志进军中国的时候《NG》却在中国大陆地区迟迟不见动静。
另外你可以到网上找一下,但图片都比较小。
6. 有哪些著名的科学或自然的杂志
英国的NATURE杂志和他的名字一样,以报道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要求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从1869年创刊到如今130年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之一,在ISI评价指标SCI影响因子近30,多年来亦是综合性学科被引率的老大。
1999年,NATURE出版集团成立,与麦克米兰出版公司(Macmilillan Publishers Ltd)联合出版NATURE电子版。这一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成功,也将NATURE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NATURE出版集团努力服务于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寻求为科学家提供信息的新方法,出版经同行严格评议的创新性原始研究工作成果、权威评论、筛选和调查过的材料综述、科学参考材料以及职业信息。目前,NPG(NATURE出版集团)出版许多在各自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刊物。主要包括NATURE杂志、自然研究杂志、自然评论专业杂志和NPG参考等,覆盖生物、医学、物理等学科。近年来尤其突出医学与生物,如2001-02年期间,增设了三种关于癌症、免疫学、药物学的评论期刊。2002年又增设材料科学子刊nature materials,该刊可是材料学方向众多专家指定必看的刊物之一哦。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集团化后的NATURE办刊之灵活,对新学科发展之敏锐感触。
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该杂志连同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最顶级杂志,代表了人类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science》杂志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
《science》杂志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AAAS也是《science》杂志的宗旨。
在全球,《science》杂志的主要对手为英国伦敦的《nature》杂志,该杂志创办于1869年,曾发表了大量的达尔文、赫胥黎等大师的文章。21世纪的 前4年中,二者为率先发表人类基因排列的图谱而激烈竞争。
《science》杂志的主编唐纳德·科尼迪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为斯坦福大学第八任校长,著名的环境科学教授。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十五。
《Cell》(细胞)(ISSN:0092—8674)杂志(半月刊)是与《Science》、《Nature》等齐名的世界权威杂志,是举世公认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顶尖杂志,2004年的影响因子为28.389,主要刊登全世界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最重要的原创性成果。能够在《Cell》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是生命科学研究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评选诺贝尔奖、竞选院士、展示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实力的重要依据。
7. 马王堆三号墓墓主到底谁呢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墓。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马王堆三座汉墓墓主下葬年代不同。二号墓墓主轪侯利苍约下葬于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三号墓墓主利苍之子下葬年代是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一号墓墓主利苍妻下葬年代可能还要略晚一些 。
利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主),西汉长沙王丞相利苍(长沙马王堆二号墓主)和辛追(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主)之子。利苍去世后,他的儿子利豨继承了封号,成为第二代軑侯,死时约30岁。
8. 国家地理中文版的成立历史
已有百年多历史的《国家地理杂志》将于2001年起在台湾出版中文繁体字版,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宣布授权台湾《大地地理杂志》,于2001年1月出版《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繁体字版,这是该杂志在海外的第16个版本,该授权还包括长达10年的授权期、保留10%本土内容的制作篇幅等内容。
美《国家地理杂志》使用大量摄影、插图和地图编辑手法,为全世界的知识探险出版树立典范。但多年来它一直只有英文版本,直到四年前,该刊改变经营策略后,才陆续授权出版不同语言的各种文版。目前,亚洲有日文版、韩文版。该杂志的英文版期发行量为850万份,今年秋季还将有瑞典、丹麦、挪威、荷兰等文版问世。
9. 国家地理旅行者杂志代号
世界地理杂志中,有丰富的地理资源与专业的地质地貌的介绍全球最具风貌的异国城镇和丛林野地,感受当地独特的风土民情和大自然的野性世界,节目精选主题包罗万象:寰宇采风、世界最美的地方、掠食王国、探险、最喜欢的动物、生态巡礼、狂暴大地、抢救生态、发现古文明、考古探险等,由世界顶尖拍摄团队专业制作。购买上希望城旗舰店
10. 野性大地的媒体推荐
敬畏自然 反思文明
-----读《野性大地》随笔
·杨恩璞·
《野性大地》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汇编的又一本宏篇巨著,该书集中了六位专家、学者和上百位摄影家对全世界七大洲的30多个自然保护地区的采访记录。但它不是本纯粹介绍风景的画册,读后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在那些美丽的照片和文字背后还有深刻的启迪,原来人类文明未曾触及的地方如此精彩,生物和谐、生态平衡……,看来神话中的伊甸园在史前可能是存在过,使人不得不反思如今的人间环境,以及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共产主义革命思想家恩格斯曾经在160多年前出版过《自然辩证法》中就告诫人们:现代文明社会愈发展,愈具有破坏自然生态的野蛮性。他还以砍伐树林为例,指出:无节制开发自然,自然总有一天会报复人类的。但是这一保护环境的意识,在19、20世纪并没有真正被人类重视,不少国家为了眼前或局部的利益大施讨伐和侵犯自然,提出“人定胜天”等违背客观规律的口号,结果导致许多山区水土流失、城市空气污染、江湖鱼虾绝迹、人类自身也怪病缠身……。今天阅读《野性大地》,我们看到那里的天是那么蓝、河是那么清、树那么茂盛、生物发育得那么健壮,这是一个在“物竞天择”下相互促进的共荣局面。对照人类实现现代工业后的恶劣环境,我们不由感到羡慕和汗颜。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如果哲学家从理性论证了自然辩证法,让我们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那么该画册就是用无可争辩的感性形象,加深了人们反思自己在“现代化”旗号下的野蛮破坏行为,其社会效益不可低估。
作为地理画册,在知识含量和摄影造诣上该书本身还有相当的学术水平。该书描述的30个地区,大部分是渺无人烟的原始处女地,有的连科学探险队都未曾去过,但作者对当地的地质、地貌、植被、动物和气象,以及历史演变进行了相当详细的考察。如对非洲博茨瓦纳奥卡万河三角洲的描绘,那里河水流入沙漠形成世界最大内陆湿地,气候温润、水源充沛,是该国生物繁衍的生命之源,具有“原始非洲王冠上宝石”的美誉。书本不仅让我们大开眼界;而且在展示景观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忠告和建议。作者写道:如果肆意把奥卡万河水资源用于开矿、灌溉等,“任何一种举措……都意味着灾难”、“意味着成千上万野生动物的灭亡”。(P/25)
此外,本书对南极冰雪世界、澳大利亚海底珊瑚礁的,以及加拿大埃尔斯米岛等的考察报道也是饶有情趣的,那些都是一般人难以涉足地方,画册通过鲜为人见的画面和娓娓动听讲解,仿佛使读者对这些神秘地域进行了探险旅行,可以极大满足我们的求知欲、好奇性。对埃尔斯米岛作者作了这样描写:“世界上第十大岛上居然没有永久居民,这似乎很难令人相信”,“因为距离北极只有760多公里,所以有些人把这里叫做世界之颠”。“埃尔斯米的原野也许很寒冷孤寂,”到达那里“可以欣赏到真正未加雕琢的原野,你可以在河谷里跋涉,穿过冰川,给北极熊拍照……,在哈里森湖垂钓”。在这些文字的边上陪衬着雪野和白熊照片,读了这些篇幅对于久居闹市、向往自然的看客来说,真是一种精神享受,既能放飞心灵,又可陶冶情操,增长热爱自然、善待生灵的觉悟。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贯具有重视图像语言的传统,所以它所编撰的《野性大地》其摄影图片的质量也是令人赞不绝口。我作为一个从事摄影50年的专业人员,看后感到值得向同行推荐。该书的图片现场真实感强、文化品位高,无论拍摄风光,还是动物生态,采用即兴抓拍,既良好地再现出原生态的环境、光照和动感,同时又不失造型构成、艺术法则,体现出摄影家扎实的摄影功底。最让我吃惊的是,他们那些摄影家对大自然保持着一种朝圣和敬畏的心态,调动了光影和色彩讴歌和赞颂自然和生灵的神韵,没有那种游玩名胜的闲情。打开画册扉页那七、八幅跨页图片,如同“急急风”开幕亮相,一鸣惊人;再如:非洲晚霞下的野象(P/22)、珠穆朗玛雪峰的夜空(P/104)、密西西比河三角洲(P/217)和南极蓝宝石冰山(P/159)等也给人留下难忘印象。看了画册的照片,让人感到地球、自然和生命的壮丽、可爱、伟大,神圣不可侵犯。人类啊!这才是我们真正赖以生存空间,可不要自毁家园,遭到报应。(写于2005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