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沉浮
㈠ 历史的沉浮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历史的沉浮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欧文和伊莉娜并肩走向楼顶的露天茶台,嘀咕不良伯爵应该处理完私事了。
“伊莉娜,你很有当修女的潜力,要不我推荐你去修道院?”欧文哭笑不得起来。
“才不要哩,当修女哪有跟着少爷自由自在。”伊莉娜俏皮地吐下小舌头。
她们漫聊着穿过挂有名画的走廊和楼梯,来到建立在楼顶后部的露天茶台。
这是一座青藤密布鲜花点缀的绿荫棚架,中间安放一张放着精美糕点和新鲜水果的镂空雕花的古漆茶桌,桌边摆放几把上等藤条编织而成的扶手凉椅,靠近楼梯口的那旁放着一个内设冰块保温箱的手推车,上面摆放着一套来自远东的昂贵茶具。
欧拉只见管家和正在泡茶的年轻女仆站在那里,恶毒地猜测起来,不良伯爵或许仍在处理私事,或许在责斥女儿们错失良机,或许在头痛宝贝女儿表现出的不良倾向,呃,鬼知道这条老狐狸在打些什么主意。
她坐在凉椅上,拿起茶杯喝下冰镇的红茶,赞美几句负责泡茶的年轻女仆。
伊莉娜微笑着站在她的背后,把她的头枕在自己的胸部上,手法娴……
㈡ 历史沉浮,为什么只有寿山田黄彰显波澜不惊呢
有人说,之前抓住黄金低点投资的人们,如今可是大赚特赚,但投资黄金从来不是简单的事儿,坐等盈利也非分分钟就可以实现,可如果你投资的是寿山石,到手即赚到,转手即盈利,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办到。
为何?这还要从寿山石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说起。
而随着田黄石价值的不断攀升,藏家们对其的感情可谓“欲罢不能”,珍贵典雅的田黄石印章,也成为了学者、政要的书房珍宠,时不时在书卷、信函、文稿等上的倾情挥洒,尽显历史风云下的波澜不惊。
有些田黄石印章小巧玲珑,整体色泽鲜亮,远望之下一抹大气浓郁的贵族气息油然而生;
有些印章与摆件相结合,极具中国韵味与人文气质,时过境迁下,抒写来自厚重历史的时代芳华。
㈢ 辉煌帝国的沉浮是什么
一、历史背景
18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获得一定发展。但除荷兰外,各国仍处于封建统治下,尤其是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欧洲各王室感受到威胁,法王路易十六被拘禁后遭处决,更是让各王室成员惶惶不可终日。1792年,奥地利、萨丁尼亚、那不勒斯王国、普鲁士、西班牙和英国结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试图毁灭法兰西共和国。法国共和政府运用各样办法,如全国征兵、军事改革、总体战等,战胜了各国。1797年拿破仑在意大利击败奥军,强迫奥地利接受及签下坎波福尔米奥条约,从此只剩下英国跟法国作战。
第二次反法同盟是由奥地利、英国、那不勒斯、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在1798年结成的。由于饱受督政府的分裂和腐败,缺乏资金,又没有了在1790年代推行大量改革,却因政变避难国外的前军政部长拉扎尔·卡诺的领导,拿破仑也远在埃及作战,法国面对那些由英国资助的敌国,屡战屡败。
1799年8月23日,拿破仑秘密地从埃及回到法国。他随即在11月9日的雾月政变中,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
从此,法国进入一个新时期,即拿破仑时期。在该时期法国与反法联盟进行的战争被称为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战争形势图
二、拿破仑的辉煌
1799年11月,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以后,法国同第二次反法同盟(沙皇俄国、英国、奥地利、奥斯曼帝国和那不勒斯王国)处于战争状态,处境十分困难:当时,拿破仑的法国远征军正在对埃及进行远征,苏沃洛夫对意大利和瑞士的远征结束了法国在意大利的统治,在上莱茵河的奥军大有入侵法国之势;英国对法各港口实施封锁。为了扭转局势,拿破仑决定击败在北意大利的15万奥军,迫使奥地利退出战争,从而使英国丧失在大陆上的立足点,并迫使同盟国和谈。秘密集结在瑞士边境上的仓促编成的法国后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波河河谷,出现在奥军后方。
1800年6月14日,在马伦哥战役中,拿破仑击败奥军。同年12月,莫罗将军统率的法军在德意志的霍恩林登战胜奥军。翌年2月,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同年10月,法国又分别同土耳其和俄国签订了和约。英国因丧失同盟国,被迫同法国签订亚眠和约。然而,这一和约并未消除英法之间的矛盾。拿破仑企图击败英国,便在布伦地区开始集结法国海军和远征军的兵力。但是,法西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加海战中的失败,使拿破仑不能在不列颠岛登陆。为了建立新的反法同盟,英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
俄国对法国在欧洲的扩张深感不安,尽管同英国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仍然接受了英国的结盟建议。1805年4月11日,俄英缔结了彼得堡盟约,从而为第三次反法同盟奠定了基础。参加同盟的有瑞典、丹麦、西西里王国和奥地利。同盟各国计划派出一支50万人的联军。
奥斯特里茨战役画作
1805年9月底,拿破仑将法军22万人在莱茵河一线展开。法军乘同盟军分散之机,前出到奥多瑙河集团军的后方,并在乌尔姆战役中将其击溃。抵达战区的俄军陷入困境。俄军司令官库图佐夫巧妙地实施机动,才使其军队免遭合围,并在奥尔米茨地域同从俄国开来的一个军和奥军的残部会合。但是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俄奥联军遭到失败。奥地利遂退出战争,并同法国缔结了普雷斯堡和约。
拿破仑帝国的版图
拿破仑军队奥斯特里茨战后图画的坚决行动导致第三次反法同盟的解体,并使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得到巩固。拿破仑同俄国媾和的企图完全失败。俄国全权代表于1806年7月20日签署的巴黎和约被俄国国务会议否决。
1806年9月,英国、俄国、普鲁士和瑞典结成第四次反法同盟。普鲁士不待同盟各国做好军事准备,就于同年10月1日向法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法军撤过莱茵河。拿破仑拒绝普鲁士的要求,并出兵侵入图林根,继而侵入普鲁士。10月14日,在耶拿—奥厄斯泰特战役中,法军击溃了普军。1806年11月28日,俄对法宣战。拿破仑企图在波兰和东普鲁士的领土上,经过一次或数次交战击败俄军,迫其签订对法有利的和约。然而,拿破仑未能实现这一计划。在最初的大规模的普乌图斯克会战中,拿破仑未能围歼俄军。随后,在普鲁士—埃劳战役中,双方不分胜负。但是,拿破仑在1807年6月14日的弗里德兰一战中获胜,继而前出到俄国边境。拿破仑未敢渡过涅曼河,因为他深知俄国的军事资源并未枯竭,战争可能演变为对法不利的持久战。俄国政府在大陆上没有同盟国,并且正在同波斯和土耳其进行战争,只得接受法国的和谈建议。1807年7月,在季利济特缔结了法俄和法普和约。俄国参加了大陆封锁,并于1807年10月对英宣战。缔结季利济特和约后,拿破仑实际上控制了整个西欧和中欧。
1807年,法军经西班牙开进葡萄牙。但是,法国人在西班牙的恣肆妄为引起西班牙人民强烈愤懑。1808年,马德里爆发起义。从此西班牙人民开始了反抗法国占领军的法西战争。1809年1月,拿破仑把内伊和苏尔特两元帅统率的相当庞大的兵力留在西班牙,自己返回法国,因为在中欧正孕育着一场新的战争。英国政府已将奥地利拉入第五次反法同盟。同年7月11日,奥地利被迫与法签订了申布伦和约。1809年奥法战争中,拿破仑军队付出了很大努力才取得胜利,因为奥军战斗素质有了提高。在这一时期,拿破仑还遇到欧洲各国人民反抗法国统治的民族解放斗争。1809年4月,蒂罗尔农民在戈费尔的领导下举行起义。普鲁士、威斯特伐利亚、不伦瑞克和萨克森也发生了反法起义。所有这些起义尽管都被法军镇压,但证明在欧洲已产生了反抗拿破仑压迫的新生力量。
一个幅员辽阔的拿破仑帝国在连续不断的侵略战争中形成。拿破仑战胜第五次反法联盟后,法国直接或间接统治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地区。拿破仑帝国从原来88个省扩展到130个省,人口达7500万。欧洲大陆主要国家奥地利、普鲁士臣服于法国,俄国也委屈奉迎以求自保。拿破仑的声望和势力达到顶点。
三、第一次退位
战败国承担的战争赔款、为供应部队征收的捐税、对欧洲各国的直接掠夺以及对法有利的关税税率——这一切保障了拿破仑政府、法国资产阶级和军阀阶层的固定收入。但同时,拿破仑帝国的内外矛盾也削弱了自己的实力。
由于频繁地募兵和增加课税,法国各阶层居民的不满情绪在增长。英海军对法各港口的封锁使法国难以把殖民地的货物运进国内,因而引起了某些工业部门的危机。俄国警惕地对待法国的扩张,是大陆阻止拿破仑实现争夺世界霸权计划的中坚力量。拿破仑的侵略政策越来越针对俄国。他开始积极进行对俄战争的外交和军事准备。1812年春,法国分别同普鲁士和奥地利结成军事同盟。
根据盟约,为了对俄作战,普军2万人,奥军3万人归拿破仑指挥。法国的其他附庸国政府也开始训练远征俄国的军队。俄国政府获悉法国进行战争准备的消息后,采取了加强军队和预防战时孤立无援的措施。1812年4月,俄国同瑞典缔结了彼得堡盟约,规定双方共同行动,反对法国。双方都认为必须把与俄国处于战争状态的英国拉入同盟。战争爆发后,俄英缔结了和约。结束同土耳其的战争,并缔结布加勒斯特和约(1812),对俄国来说,是政治上的巨大胜利。
拿破仑为远征俄国征募了60万军队,调集了1372门火炮。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的先遣军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国领土。俄国人民奋起参加卫国战争(1812),抗击外国侵略军。拿破仑军队在俄国的彻底惨败,成为欧洲摆脱法国压迫的开端。
1813年2月,俄、普结盟。英、西、葡、瑞、奥相继加入,结成第六次反法联盟。拿破仑组建新“大军”迎击,5月经吕岑之战和包岑之战打败普俄联军。此后,拿破仑分兵据守易北河汉堡至德累斯顿一线各要塞。8月26~27日在德累斯顿会战中,法军虽取胜,但损失惨重。10月16~19日,双方进行莱比锡之战,萨克森军队倒戈加入联军,法军被击败,拿破仑率残部逃出战场。反法联军乘胜追击,进逼法国边境。1814年1月,联军20余万人进入法国境内。拿破仑集结约8万人阻击联军,在塞纳河流域阻滞联军达两个月,并于3月21日率部东进马恩河,企图把联军引离巴黎。联军不予理睬,全力向巴黎推进,于30日迫使巴黎守军投降。
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图画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那个小岛上。
四、兵败滑铁卢
拿破仑并不甘心自己的这次失败,他仍然等待着崛起的时机。1815年初,反法联盟在维也纳开会,由于分赃不均而大吵大闹,以至于剑拔弩张、横刀相向,反法同盟陷入分裂。同时,法国人民由于封建贵族的残酷统治,越来越不满意波旁王朝的统治而更加怀念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见时机已成熟,便决定东山再起。1815年2月26日夜,拿破仑率领千余名官兵,巧妙躲过监视厄尔巴岛的波旁王朝皇家军舰,经过三天三夜的航行,于3月1日抵达法国南岸儒昂湾。
1815年2月16日,拿破仑逃出小岛,避开英国舰队的监视,率领1000人回到法兰西共和国图画拿破仑感慨万千、兴致勃发,立刻在岸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士兵们在拿破仑的鼓舞下,热血沸腾。部队开始进军巴黎。沿途所到,不少人欢呼雀跃。波旁王朝派出的阻击部队,因多是拿破仑旧部,所以纷纷归附。这样,到3月12日,拿破仑未放一枪一弹,顺利进入巴黎。此时,他的部队已发展到1.5万人。路易十八看到大势已去,仓皇逃出巴黎。3月19日,拿破仑在万民欢腾声中,重登王位。
正在维也纳开会的反法联盟各国首脑,惊恐万状,立刻停止争吵,并马上拟定了临时宣言,称拿破仑是世界和平的扰乱者和敌人,他“不受法律保护”。与此同时,他们迅速集结兵力,到3月25日,英、俄、普、奥、荷、比等国结成了第七次反法联盟,并有重兵70万。联军准备分头进攻巴黎:巴克雷指挥17万俄军和25万奥军集结在莱茵河方面,向洛林和阿尔萨斯推进;弗里蒙指挥奥—撒丁联军6万,集结于法意边境,准备随时向法进军;普鲁士的布吕歇耳元帅率12万普军、300门大炮在沙罗瓦和列日之间集结;英国的威灵顿将军指挥一支由英、德、荷、比人组成的混合部队约10万人、200门大炮,驻扎在布鲁塞尔和蒙斯之间。另外,联军还有一支30万人的预备队。联军约定在6月20日左右开始行动。法军方面,拿破仑也在加紧备战,到6月上旬,已有18万人集结在鹰旗之下,他希望到6月底能有50万人上阵。但令拿破仑遗憾的是,过去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将已不愿再为拿破仑效力,这对法军非常不利。
对于联军的强大阵容,拿破仑认真地进行了分析,他决定要化被动为主动,以攻为守。他认为威胁最大的是比利时方面的英普军队,所以要集中主要兵力对付,而莱茵河、意大利方面的联军,只要派少量兵力进行牵制就行了。同时,他还决定,要趁联军尚未会齐的时候,争取战机,率先击溃英普联军,打败了威灵顿和布吕歇耳这两个老将,其他联军便好应付了。
计划已定,拿破仑便于6月12日派12.5万法军(其中有近卫军2万人)、火炮300门,悄悄移动到比利时边境,驻扎到离普军只隔一片密林的地方展开了战斗。
6月15日凌晨3时,拿破仑大军的先头部队越过边界,进入比利时的滑铁卢。16日他们在林尼与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军遭遇,并将普军击败。被击败而并未被消灭的普军向布鲁塞尔撤退。
现在,拿破仑准备第二次猛击,即向威灵顿的部队进攻。他不允许自己喘息,也不允许对方喘息,因为每拖延一天,就意味着给对方增添力量。17日,拿破仑率领全军到达四臂村高地前。威灵顿,这个头脑冷静、意志坚强的对手已在高地上筑好工事,严阵以待。而拿破仑的一切部署也从未有像这一天那样的细致周到。他的军令也从未有像这一天那样的清楚明白。他不仅反复斟酌了进攻的方案,而且也充分估计到自己面临的各种危险,即布吕歇尔的军队仅仅是被击败,而并未被消灭。他抽调出一部分部队去跟踪追击普鲁士军,以阻止他们与英军会合。他把这支追击部队交给了格鲁希元帅。格鲁希于6月16日在林尼击败布吕歇尔将军的一个分遣队。
滑铁卢战役油画
6月17日上午11时,拿破仑第一次把独立指挥权交给格鲁希元帅。拿破仑的命令是清楚的:当他自己向英军进攻时,格鲁希务必率领交给他的1/3兵力去追击普鲁士军。同时,他必须始终和主力部队保持联系。
格鲁希元帅踌躇地接受了这项命令。他不习惯独立行事。只是当他看到皇帝的天才目光,他才感到心里踏实,不假思索地应承下来。使他放心的是,大本营就在附近。只需3小时的急行军,他的部队便可和皇帝的部队会合。
战役打响以前,拿破仑又一次骑着自己的白色战马沿着前线,从头至尾检阅了自己的部队一番。在呼啸的寒风里,旗手们举起战旗,骑兵们英武地挥动战刀,步兵们用刺刀尖挑起自己的熊皮军帽,向皇帝致意。所有的战鼓狂热地敲响,所有的军号都对着自己的统帅快乐地吹出清亮的号音。
11时,炮手们接到命令:用榴弹炮轰击山头上的身穿红衣的英国士兵。接着,内伊率领步兵发起冲锋。决定拿破仑命运的时刻开始了。
从上午11时至下午1时,法军师团向高地进攻,一度占领了村庄和阵地,但又被击退下来,继而又发起进攻。在空旷、泥泞的山坡上已覆盖着1万具尸体。可是除了大量消耗以外,什么也没有达到。双方的军队都已疲惫不堪,双方的统帅都焦虑不安。双方都知道,谁先得到增援,谁就是胜利者。威灵顿等待着布吕歇尔;拿破仑盼望着格鲁希。
但格鲁希并未意识到拿破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中,他只是遵照命令于6月17日晚间出发,按预计方向去追击普鲁士军。但是,敌人始终没有出现,被击溃的普军撤退的踪迹也始终没有找到。
正当格鲁希元帅在一户农民家里急急忙忙进早餐时,他脚底下的地面突然微微震动起来。所有的人都悉心细听。从远处一再传来沉闷的、渐渐消失的声音:这是大炮的声音,是远处炮兵正在开炮的声音,不过并不太远,至多只有3小时的路程。几个军官用印第安人的姿势伏在地上,试图进一步听清方向。从远处传来的沉闷回声依然不停地隆隆滚来。格鲁希开始征求大家的意见。副司令热拉尔急切地要求:“立即向开炮的方向前进!”第二个发言的军官也赞同说:“赶紧向开炮的方向转移,只是要快!”所有的人都毫不怀疑,皇帝已经向英军发起攻击了,一次重大的战役已经开始。可是格鲁希却拿不定主意。他习惯于唯命是从:追击撤退的普军。热拉尔看到他如此犹豫不决,便激动起来,急匆匆地说:“赶快向开炮的地方前进!”这位副司令当着20名军官和平民的面提出这样的要求,说话的口气简直像是在下命令,而不是在请求。这使格鲁希非常不快。他用更为严厉和生硬的语气说,在皇帝撤回成命前决定一直等下去。军官们绝望了,而隆隆的大炮声却在这时不祥地沉默下来。
部队继续往前走。不久,格鲁希自己也不安起来。随着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他越来越没有把握,因为令人奇怪的是,普军始终没有出现。情报人员报告了种种可疑的迹象,说明普军在撤退过程中已分几路转移到了正在激战的战场。如果这时候格鲁希赶紧率领队伍去增援皇帝,还是来得及的。但他只是怀着越来越不安的心情,依然等待着消息,等待着皇帝要他返回的命令。可是没有消息来。只有低沉的隆隆炮声震颤着大地,炮声却越来越远。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1时。拿破仑的4次进攻虽然被击退下来,但威灵顿主阵地的防线显然也出现了空隙。拿破仑正准备发起一次决定性的攻击。他加强了对英军阵地的炮击。炮火的硝烟像屏幕似的挡住山头以前,拿破仑向战场最后看了一遍。
这时,他发现东北方向有一股黑压压的人群迎面奔来,像是从树林里窜出来的。一支新的部队!所有的望远镜都立刻对准着这个方向。难道是格鲁希的部队及时赶到了?答案是否定的。一个带上来的俘虏报告说,这是布吕歇尔将军的前卫部队,是普鲁士军队。此刻,皇帝第一次预感到,那支被击溃的普军为了抢先与英军会合,已摆脱了追击;而拿破仑自己却用了1/3的兵力在空地上做毫无用处、失去目标的运动。他立即给格鲁希写了一封信,命令他不惜一切代价赶紧向自己靠拢,并阻止普军向威灵顿的战场集结。
战斗一次比一次残酷,投入的步兵一次比一次多。他们几次冲进被炮弹炸毁的村庄,又几次被击退出来,随后又擎着飘扬的旗帜向着已被击散的方阵蜂拥而上。但是威灵顿依旧岿然不动。而格鲁希那边却始终没有消息来。当拿破仑看到普军的前卫正在渐渐逼近时,他心神不安地喃喃低语:“格鲁希在哪里?他究竟待在什么地方?”内伊元帅把全部骑兵投入了战斗。于是,1万名殊死一战的盔甲骑兵和步骑兵踩烂了英军的方阵,砍死了英军的炮手,冲破了英军的最初几道防线。虽然他们自己再次被迫撤退,但英军的战斗力已濒于殆尽。山头上像箍桶似的严密防线开始松散了。当受到重大伤亡的法军骑兵被炮火击退下来时,拿破仑的最后预备队——老近卫军正步履艰难地向山头进攻。欧洲的命运全系在能否攻占这一山头上。
自上午开始,双方的400门大炮不停地轰击着。铁蹄声,战鼓声震耳欲聋,整个平原都在颤动!但是在双方的山头上,双方的统帅似乎都听不见这嘈杂的人声。他们只是倾听着更为微弱的声音。
两只表在双方的统帅手中,像小鸟的心脏似的在滴答滴答地响。这轻轻的钟表声超过所有震天的吼叫声。拿破仑和威灵顿各自拿着自己的计时器,数着每一小时,每一分钟,计算着还有多少时间,最后的决定性的增援部队就该到达了。威灵顿知道布吕歇尔就在附近。而拿破仑则希望格鲁希也在附近。现在双方都已没有后备部队了。谁的增援部队先到,谁就会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两位统帅都在用望远镜观察着树林边缘。现在,普军的先头部队像一阵烟似的开始在那里出现。难道这仅仅是一些被格鲁希追击的散兵?还是被追击的普军主力?这会儿,英军只能做最后的抵抗了,而法国部队也已精疲力竭。
黄昏,拿破仑依然对胜利充满信心。他组织起全部预备队——10个老近卫军营,对精疲力竭的威灵顿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企图彻底突破英军中央阵地。这次攻击使会战进入最高潮,双方拼死相斗,杀得天昏地暗。结果,法军的最后冲击遭到失败。这时,兵力的对比已对联军有利,3个普军团已经到达,联军总兵力已达13万人。
普军的侧翼终于响起了枪击声。难道发生了遭遇战?只听见轻火器的声音!拿破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格鲁希终于来了!”他以为自己的侧翼现在已有了保护,于是集中了最后剩下的全部兵力,向威灵顿的主阵地再次发起攻击。这主阵地就是布鲁塞尔的门闩,必须将它摧毁,这主阵地就是欧洲的大门,必须将它冲破。
然而刚才那一阵枪声仅仅是一场误会。这场误会的遭遇战很快就停止了。现在,普军的大批人马毫无阻挡地、浩浩荡荡地从树林里穿出来。迎面而来的根本不是格鲁希率领的部队,而是布吕歇尔的普军。这一消息飞快地在拿破仑的部队中传开。部队开始退却。而威灵顿却抓住这一关键时刻,骑着马,走到坚守住的山头前沿,脱下帽子,在头上向着退却的敌人挥动。他的士兵立刻明白了这一预示着胜利的在圣赫勒拿岛度过余生的拿破仑画作手势。所有剩下的英军一下子全都跃身而起,向着溃退的敌人冲去。与此同时,普鲁士骑兵也从侧面向仓皇逃窜、疲于奔命的法军冲杀过去,只听得一片惊恐的尖叫声:“各自逃命吧!”仅仅几分钟的工夫,这支有着赫赫军威的部队变成了一股被人驱赶的抱头鼠窜、惊慌失措的人流。拿破仑不得不咽下失败的苦果。会战中,法军损失惨重。6月22日,拿破仑再度退位,后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度过余生。
五、历史评价
拿破仑战争延续15年之久,其直接后果是反法联盟取得了胜利,封建王朝复辟。
就其性质来说,拿破仑战争一方面具有革命性。参加反法同盟的欧洲大陆各君主国害怕法国革命会引起本国革命,自己也落得与路易十六同样的下场,因而十分仇视革命的法国,他们要设法扑灭法国革命以恢复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拿破仑政权则是以战争的手段来维护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从这个角度看,拿破仑前期战争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战争,这些战争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联盟。
另一方面,拿破仑战争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就其侵略性来说,拿破仑曾把比利时、荷兰及意大利一部分合并为法国领土;他入侵埃及,攻打莫斯科,还想霸占西班牙,以及派兵远征海地等,都是拿破仑战争的侵略性的体现。此外,当拿破仑征服一个国家时,便强迫被征服国家降低关税或干脆取消关税,以利于法国商品的倾销。同时,他也从被征服国家中夺取原料和财富。所以这些都有利于法国的工商业发展。拿破仑还在被征服国家的学校中强制推行法语,加重人民的捐税,大量地征兵,用被征服国家的人力、物力来扩大他对欧洲的侵略。就其争霸性来说,资本主义的英国担心法国强大后会与它争夺欧洲和海上霸权,就积极联合欧洲各封建君主国,组织反法同盟,以削弱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因而拿破仑与英国的战争,是两国之间为本国资产阶级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而与俄国的战争也是要争夺欧洲的霸权。所以说,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国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
拿破仑的帝国主义战争继续了许多年,占去了整整一个时代,表现了帝国主义关系和民族解放运动交错在一起的异常复杂的情景。结果,历史经过是无能为力的。交战双方在战争中追求的决定性的目的和在战斗行动中使用大量军队,改变了战略的特点。集中步兵和骑兵在炮兵的支援下给敌人以猛烈打击的进攻,成了战斗行动的基本方法。拿破仑的战略特点是力图以一次或数次总决战决定战局或整个战争的成败。拿破仑广泛实施重兵机动,以求创造对总决战有利的形势和保证在主要方向上的对敌优势。拿破仑战争进一步发展了战术。各国军队都采用纵深战斗队形,即射手地散开队形与步兵的纵队相结合的队形。预备队成为战斗队形的组成部分。纵队作纵深配置,增强了步兵在战斗中的突击力量,军队能够在战场上更广泛地实施机动。十九世纪初,许多新的作战方法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拿破仑的统帅才能分不开的。拿破仑战争决定了十九世纪前半期军事学术发展的基本趋势。
——列宁
㈣ 历史上有哪些命运沉浮,遭遇坎坷磨炼出的人
最典复型的就是韩信。制少年时候他郁郁不得志,饭都吃不起,后来还成了胯夫。直到他遇到萧何,被引荐到刘邦那里。当然之前他也试过投靠项羽,那段经历也是非常坎坷。还有帝王的话,就是刘邦,朱元璋,这些,早年他们都吃了不少苦。后来才做了皇帝。
㈤ 谈谈你对欧洲历史的沉浮的认识
认识:
①古代东方(亚非)文明与古代西方(欧洲)文明的交流是古代世界文明最主要的交流;
②和平交流是中外文明交流的最主要方式。不同的文明交流,可以促进各自文明的发展。
㈥ 谁讲讲史玉柱的历史沉浮
靠“脑黄金”起家,短短几年就创造了中国名人史上的一个神话,可惜他想凭一己之力再深圳建一座最高的摩天楼,不借助贷款,也是,他的公司从没在银行贷过一分钱!!!!
终于在建一半时,造成公司资金流转不通,而破产!!!!
他的这一事例,作为最经典的教案!!!!!!
后来经济学家分析他的失败是,就指出,一个不向银行贷款的公司,它的发展就会变的畸形!!!是一种非常规的经济模式!!!!
后来又借助“脑白金”东山再起!!!!!!!
总的来说,是个人才,只是能打江山,不会治江山!!!!
㈦ 史海浮沉是什么意思
史就是历史的意思
浮沉:在水中时而浮起,时而沉下,指随波逐流,也比喻盛衰,升降
史海浮沉就是历史的盛衰的意思
希望有帮助~
㈧ 描写历史沧桑的句子
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 苦忆君家好巷坊,无多岁月已沧桑。
3. 十日从来九风雨回,一生数去几沧答桑。
4. 知尔有灵应不死,沧桑更变问麻姑。
5. 我上梁山望曹濮,长叹沧桑变陵谷。
6. 独将浑噩留天地,几为沧桑纪废兴。
7. 沧桑转瞬谁能识,富贵浮云安可常。
8. 沧桑长共此山河,却为中原涕泪多。
9. 感慨沧桑眼前事,雍门琴罢不胜悲。
10. 回首沧桑已数番,感怀无尽又何言。
11. 世事沧桑心事定,此生一跌莫全非。
12. 感慨沧桑变,天边极目时。
13.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5.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6.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17.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18.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19.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0.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1. 帝乡明日到,尤自梦渔樵!
22. 来去匆匆数月耳,湖山一角已沧桑。
㈨ 历史的沉浮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历史的沉浮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夜色浓郁的星空下,一条由色彩缤纷的灯光组成的光河点缀在达比克城的中心,与天上的璀璨群星交相辉映,争辉夺耀。
这是一条繁华喧闹的商业街,一辆辆装饰奢华的马车穿行这里,丝绸和皮革在仆人们的簇拥下悠闲自得地漫步其间,各类门迎女郎站在街道两旁的商铺门口,想方设法地招呼路人进店购物,再从中抽取一定的提成。
不时,有一队披甲持戟的法警路过这里,身后跟着一辆包裹铁皮的马车,里面总有几双贪婪狡诈的眼睛透过铁窗扫量这些从身边走过的贵族和富商。
在这里,时刻发生着不期而遇的浪漫邂逅。
单身帅哥总能撞上一场突如其来的艳遇,或者和某位门迎女郎谈得投机,或者和某位寂寞美女意外结识,然后携手走进某家大酒店,共享一个终身难忘的浪漫夜晚。
在街的中央,一条阴冷幽静的小巷延伸在两栋豪华公寓中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总是有人携美走出小巷,登上停在巷头等候多时的马车,匆匆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这里就是整个伦琴沿岸最著名的风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