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杨玉环是怎么死的
❶ 杨玉环是怎么死的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杨玉环大大得罪了玄宗,玉环的从兄杨国忠请教吉温,吉温跑过去对玄宗说:“宫里女人犯错该死,但为啥吝惜宫中一席之地让她在外头受辱?”这话让玄宗动容,又不吃饭了,并马上派人给她送东西。杨玉环请送东西的人转告玄宗:我罪该万死,但我除了身体发肤以外都是皇上赐的,我快死了,没啥能报答的。拿刀割断一缕头发说,拿这个当纪念。玄宗很心疼,马上将杨玉环接回来,然后又给玉环的娘家人大量赏赐。
而且每一次危机化解之后,两人感情都会加深一层,杨玉环会更得宠,她的家人会得到更高的地位。真有点像民间俗语:磕磕绊绊到百年。
杨玉环被唐玄宗宠纵,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曾经为了让李白替杨玉环写歌词逼着高力士替李白磨墨、斟酒、脱鞋;一次杨玉环一时兴起,竟要高力士唱歌制曲,高力士知道一个太监唱起歌来定会十分难堪,首先就是嗓音不对,公鸭嗓怎么唱歌,不肯出丑,杨贵妃当着唐玄宗的面,借着他的威势,开口就要打高力士一百个嘴巴,一千下屁股,虽然没有打足实数,也打得高力士血迹斑斑,声声讨饶。玄宗不但不阻拦,还开怀大笑。今天看来,当时高力士既无奈,又有巴结杨玉环、讨好唐玄宗之嫌。这种痛苦非常人受得。
杨玉环爱吃鲜荔枝。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更表现在不远千里、不惜工本,诏令岭南节度使专司其事,设飞驿传送岭南荔枝,让杨玉环吃上鲜荔枝。按当时的条件,荔枝保鲜一般在七天之内,为了博得杨玉环浅浅的一笑,不知累死了多少马匹,累坏了多少儿郎,踏坏了多少庄稼。
杨贵妃一人得志,万人升天。自杨玉环被封为贵妃,她已死的父亲被追封为大尉齐国公,叔父被拜为光禄卿,兄弟杨铦为鸿胪卿,杨裿为侍御史,杨钊为司空,并获赐名国忠,长姐玉佩封为韩国夫人,三姐玉筝封为虢国夫人,八姐玉钗封为秦国夫人。正是:“姐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这些得到杨玉环好处的人们,常常为虎作伥,为非作歹,最后都受到杨玉环的保护。
安禄山是边防一位混血将领,后来加入边防军的杂牌部队获得迅速升迁。公元743年后,他兼任三个地方节度使,总揽境内文武诸事。皇上十分宠信他。安禄山来朝,皇上命玉环的姐妹与他结拜为兄妹。杨玉环为了笼络安禄山,把这个比自己大20来岁的人认做干儿子,在宫中数度赐宴。安绿山得势也与杨玉环有关。
公元756年,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变,促使繁盛的大唐王朝由此走向衰败,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公元756年7月14日,安禄山统领的叛军大举攻入长安,接到密报的唐玄宗连夜带领嫔妃以及贴身禁军仓皇出逃。第二天,逃亡队伍到达陕西境内的马嵬坡。就在这时,随行的将士突然起义反叛,当朝宰相杨国忠瞬间死于乱军之中。随后,叛乱的将士将愤怒的矛头指向了杨国忠的姐姐——玄宗最为宠爱的杨贵妃、这个大唐最美丽的女人。70多岁的老皇帝,最终没有保住自己爱妃的生命,一代绝世美女香消玉殒在荒凉的马嵬坡上。
马嵬兵变,实际上是李亨(唐肃宗)发动的。50多岁的老太子李亨,一直担心自己活着当不了皇帝。他的兵变,或者说是被70多岁还不肯放权的老子玄宗“逼”的。
杨贵妃死于马嵬坡,葬于马嵬坡,在官方文书中,应已确定无疑。但杨贵妃不曾死的传说,在当时即已有了。有人说,她并没有死,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杨玉环被日本商人趁返国之机弄到了日本。至今日本还有许多关于杨贵妃的传说、器物、庙宇、坟墓及好几本有关她的书。一说杨贵妃东渡,侍女从人,大多死去,杨贵妃到达日本后不久亦死。另一说,杨贵妃受到日本礼遇,还有一些故事留下。亦有说杨贵妃到了日本之后,仍有信息托遣唐使带给玄宗……
各种说法也不相同,从史书的缝隙中找线索,这都有可能。
马嵬兵变的最根本目的只在除去杨国忠,迫杨贵妃死,旨在损玄宗的尊严。验尸云云,叛军之将陈玄礼不会认真。再者,陈玄礼以一个军人叛迫皇帝之后,如再认真验看贵妃遗体,亵渎之罪大矣。这方面,史书所载亦已很明白:四军将士闻杨贵妃死讯即欢呼,陈玄礼免甲胄而拜,说明他们并未去验看杨贵妃的遗体。
杨贵妃被缢,执行者是内侍们,可能缢至气绝而未毙命。以杨贵妃死而解围罢乱,皇帝不忍看,皇帝走后,贵妃复苏。杨玉环待人仁厚,内侍们定会设法救援。往返途中的寿王李瑁和高力士,肯定也会施以援手。所以不曾死也确系可能。
❷ 历史上杨玉环怎么死的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精通音律,擅歌舞。《长恨歌》中写道:“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就能感受到杨玉环的风采。
杨玉环怎么死的历史上
历史记载,天宝十五载也就是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杨玉环跟随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士兵哗变,含恨赐死。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
《新唐书》中的记载与《旧唐书》大致相同,由此可见,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坡。后人传说贵妃没死,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❸ 历史杨玉环是怎么死的
杨贵妃是被高力士弄死的。
马嵬驿之变大家都知道,杨贵妃被生生逼死大家也知道,可是是谁逼死了杨贵妃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士兵哗变,看见杨国忠不顺眼,早想收拾丫,可惜没机会,这会儿出了口恶气,为国为民除了一害。有人说是太子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想篡班夺权,于是鼓动禁军把杨国忠杀了,然后自立门户,带领人马重头收拾旧河山。但是唯独没人想到幕后黑手是高力士。恰恰相反,在所有人的认识中,包括一些史家的认识中,高力士和杨贵妃关系好得很,铁的很,呱呱叫得很。为了让杨贵妃多活一秒,死得舒服点,还亲自给杨贵妃弄了三尺白绫,而不是吞金而亡或者跳井而死。
其实这都是那搁那。我们一一分析。
先说禁军哗变。如果说禁军是自发哗变,义愤填膺,被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气蒙了,于是激情杀人,那么就有个问题,他们有想过后果没有。无缘无故打死宰相,这是造反。打死之后怎么办,是被李隆基下令把他们处死,还是他们自行了断或者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连李隆基也做了,干一票大的。再说了世界上那有什么自发哗变的事,肯定背后是有预谋的。陈胜吴广杀死两军官,都费了那么大劲,装神弄鬼的。所以说这帮禁军肯定是蓄谋已久的。领头的是谁,一目了然,禁军统领。
当时的禁军统领名叫陈玄礼。陈玄礼是李隆基老臣,当年跟高力士一起,拼了身家性命,发动了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后来又搞掉太平公主,之后一直担任禁军统领,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就是这么一个跟了李隆基四十多年的人,忽然就造反了?鬼信啊。所以说陈玄礼背后肯定有人,有人说此人就是太子李亨。绝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
这么想是对的,也能服众,问题是不符合实情。因为紧接着太子李亨就带了一帮人马自立门户走人了,陈玄礼和高力士继续护送着李隆基去四川避难了。如果说陈玄礼是太子的人,为啥他不跟着太子走,因为杀死杨国忠杨贵妃之后,基本就等于跟李隆基摊牌了。那他还敢跟李隆基去四川啊。这不是拿自己老命开玩笑吗。李隆基是那种不记仇的人吗。他可是连自己的三个儿子都能杀的人啊。
所以答案只有一个,他不是太子的人,他是高力士的人。那么问题来了,高力士为啥要杀死杨国忠和杨贵妃。
先说杨国忠。杨国忠和高力士的矛盾由来已久。杨国忠是宰相兼外戚,高力士是宦官,自古以来宰相外戚宦官这就是三大势力,三大水火不容的势力。高力士作为李隆基的贴身侍卫兼秘书,睡觉都在卧室站岗的人,他和禁军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就是他掌管着禁军。但是并没有形成制度,有实无名。唐肃宗之后,李辅国鱼朝恩宦官就直接掌管了禁军,直到唐朝灭亡,禁军都是宦官在掌管。而其始作俑者,就是高力士。
面对杨国忠的飞扬跋扈,高力士多次跟李隆基说过,要搞死杨国忠,但是李隆基没同意。早在天宝十三载,也就是安禄山造反前一年,高力士就发现杨国忠搞不定安禄山,要坏事,就让李隆基搞掉杨国忠换人,但是李隆基没同意。现在安禄山造反了,借口就是清君侧,高力士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让陈玄礼实行兵谏,清除了杨国忠。可以说禁军打死杨国忠是经过李隆基首肯的。李隆基此举跟汉景帝诛晁错一样,用杨国忠的人头向安禄山纳了投名状。我身边的坏人死掉了,你该收手了吧。
那么为啥杨贵妃也要死。要知道杨国忠和杨贵妃可是要区别对待的。杨国忠祸国殃民,杨贵妃可没有,无非就是贪图享乐而已。女人么,正常,谁不是爱慕虚荣之徒。所以当禁军要杀杨贵妃时,李隆基问高力士,为啥杨贵妃也要死。为啥不问陈玄礼要问高力士,因为他知道是谁在搞鬼。
高力士说,大家怕杨贵妃秋后算账。杨贵妃不死不安心。其实是谁不安心,是高力士,不是禁军。所以李隆基说,那你去把杨贵妃杀了。高力士于是亲手把杨贵妃勒死,还让陈玄礼亲自验尸,最后推到枯井里埋掉。
或者说,难道高力士和陈玄礼不怕李隆基报复。不怕。因为一来李隆基需要二人保护,二来他知道二人是唯一忠于他的人。如果说高力士和杨国忠是夺权的话,跟杨贵妃就是争宠。我以前曾经写过,高力士在长达几十年的岁月中,对李隆基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同样李隆基对他也有那种感情。因此杨贵妃的过度得宠刺激了高力士,她非死不可。
人生难过是情关啊。
❹ 历史上的杨玉环是怎么死的
杨贵妃名玉环,幼年丧父,寄养在叔叔家,长大后有倾国倾城之姿。杨玉环15岁时,在公主的婚宴上和当时的寿王李瑁一见钟情, 很快两人就被唐玄宗赐婚,杨玉环成了寿王妃。婚后二人生活美满,但是好景不长,五年后,唐玄宗以为自己的母亲折福为由,令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在人们渐渐忘掉杨玉环后,唐玄宗又秘密地将她接进了宫中,并封为贵妃,从此,因后位空悬,杨玉环贵为贵妃,宠冠六宫。
但是经过史学专家的研究,发现杨贵妃的真正死因是被乱军杀死,并不是自缢而死。在一些唐诗中,描写到马嵬坡时,用的便是“血”这样的修饰词,如果真是自缢而死,应当是见不到血才对。杨贵妃在世时宠冠六宫,她的家族也因为她而得势,然而,千古美人却惨死于乱刀之下,不禁令人唏嘘。
❺ 历史上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史书记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沦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狈地与众臣逃跑,其爱妾杨贵妃死于马嵬驿。可是,文人赋咏与史家记述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因此杨贵妃的最后归宿,至今还留下许多疑问。
一种观点认为,杨玉环或许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以“后患仍存”为由,强烈要求赐杨玉环一死,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后只得下令。杨贵妃“遂缢死于佛室”。
也有人认为,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这可从一些唐诗的描述中看出。杜牧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的“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很多诗句,都认为杨贵妃被乱军杀死于马嵬驿,而不是被强迫上吊而死。一些人称,杨贵妃之死存在其他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实际上是吞金而死。这种说法只出现在刘禹锡所作的《马嵬行》一诗。还有一种说法是,杨贵妃没有死在马嵬驿,只是被贬为庶人,并被下放于民间。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及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本人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蕴含着另一种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最后逃亡到日本。1984年出版的《文化译丛》第五期,张廉译自日本《中国传来的故事》一文说,当时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为贵妃美色所吸引,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今上海附近扬帆出海,经海上漂泊,辗转来到日本久谷町久,最终在日本安度晚年。但其生死情况究竟如何,至今仍令人难解。
❻ 历史上的杨玉环究竟是哪里人 杨玉环怎么死的
历史上咱们的《唐书》上记载的,说是六月十三号,当然这指的是阴历了,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三号,天刚刚亮的时候,因为安禄山造反,潼关已经破了,皇帝携同嫔妃,包括杨贵妃和他的皇子皇孙,包括六军代表陈玄礼,带领他这个大军一块出了长安的延秋门向西跑了。往西是哪儿呢?就是咸阳,去过西安的同志可能都知道,咸阳离西安是非常近的,现在要是走的话,大概汽车二十多分钟就能到咸阳,咸阳和西安两个城市现在已经慢慢接起来了,很难分清楚了。但是在当时,四十里路,这一行人走了半天,到中午的时候到咸阳了,本来是想叫咸阳县的县令接待他们,但是咸阳县的县令一听那边造反了,吓的比谁都跑得快,跑没影了。同时皇帝悄悄跑出长安城,谁都不敢告诉,因为皇帝逃跑这是一件非常不道德的事情,所以到百官上朝的时候,发现皇上怎么不见了,才知道皇上跑了,于是长安城里大乱,抢店铺、放火、打家劫舍,于是都出来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唐玄宗到了咸阳连吃饭都吃不上了,当时记载的是什么?高力士从街上买了一点带芝麻的蒸饼给皇上吃,士兵也要饭吃,这实际上是一个契机,是造反的一个最直接的由头。那么真正操纵造反的是太子,他是想篡夺皇位的,于是杀了杨国忠,也杀了杨贵妃的姊妹,包括杨国忠的儿子。杨国忠的媳妇逃出这个是非之地,据说是走到宝鸡也不知道走到汉中,到底还是被杀了。于是呢,杀了以后,陈玄礼就作为代表跟皇上接触,要求处死杨贵妃,为什么处死杨贵妃?因为士兵把杨家全家都杀完了,贵妃还在皇帝身边,你这个士兵心里不安,这是一个祸害。尽管她说是不问朝政,但是你毕竟对我们是一种威胁,于是要求处死杨贵妃,否则的话,不走。
在这种情况下,唐玄宗是忍痛割爱,杀吧。那么对于这段日本蓝皮的书上是怎么记载的呢?它是这么写的:“高力士将贵妃从寝室中叫出,于庙堂前树下缢死,着六军代表陈玄礼验看,确认贵妃已死。”这个记录好像和我们的记录没有太大的出入,有人分析说,陈玄礼强迫皇帝处死了杨贵妃,这件事情实在有损于皇帝的尊严,一个皇上让把媳妇杀了你就杀呀,这脸面上确实是有损于脸面,那么呢,陈玄礼这件事情是犯上,大不敬。他也非常明白,自己做的这件事情是违背皇帝意愿的,皇帝是非常不高兴的,所以他心里也非常胆怯,咱们的史书上也有这样的记载,说“四军将士闻杨贵妃死讯,即欢呼,陈玄礼免甲胄而拜。”他把自己军装内的甲胄脱了,脱了干嘛,请罪呀!把皇上的媳妇杀了,请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