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物理思维方式

物理思维方式

发布时间: 2021-08-14 16:25:27

1. 学习物理应该要哪种思维方式

物理就是事物的道理,原理!所以最好还是多做实验,有条件的一定要做实验或者是记住实验就可以了。去理解想透彻他的道理!

2. 怎么才能有物理的思维方式

力的分解,sin、cos那些要熟练运用,还有受力分析一定要过关——可以通过做题来提升。(个人建议,真心想搞好的话,就自己做题自己改题,不用什么不耻下问老师什么的,学习本来就是自己的事。)多做点和力分析有关的题,比如一个长木块上又加一个木块,它们一起移动或是瞬间给个力等等的情况让你来求结果。刚开始会很痛苦,很难想明白,但是要忍忍,实在想不出来或是做出来一个自己也认为绝对错了的答案时,再去看解析,一步步分析、理解。这样的话,很快就可以掌握基本题型和思维方向了。剩下的就是练习、提升。力学基本就是这些,然后就是牛顿定律稍微看看就可以解决了。
顺便蛋疼的说说,我是高二的学生,成绩一般,但是物理绝对超感兴趣而且成绩比起正常学科成绩要赞了很多很多的说~~~上面的,仅仅是我的学习方法(物理数学课,我基本都是在搞自己的事...),还有就是,你的问题啊,是初中还是高中物理?初中的话,我觉得不用买课外辅助的书...初中的物理,只用带公式,不用什么特别深的思维。多做卷子、多听老师讲就行了。高中的话,想要有和课堂讲解差不多的书,“王后雄”很不错。想要多做些新颖的题“考点”我觉得不错。然后就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了(这个吧,上高三了再买比较好。)

3. 物理学的几种主要思维方式

树人网讯一、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必须对问题的共性有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把握,联系越多,发散也就越广,可以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串、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收敛思维必须对问题的个性有彻底的认识,分辨得越多,收敛得也就越准确,可以做到多题一解、一题多变。在大多数情况下,既要用到发散思维又要用到收敛思维。 二、分与合的辩证思维 分是在思考时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它主要着眼于研究事物的部分、局部、细节或阶段,而和是在思考中把研究对象所有的各个部分和各个属性综合为一个整体。它主要首眼于研究事物的整体、全局和全过程。有分则有合,有合则有分;分与合的观点以及由它产生的思维方式无不贯穿在高中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之中,尢其是在力学。 三、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有许问题,利用正向思维根本无法解决或解决起来很困难、烦琐,而利用逆向思维可以收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之效。例如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用逆向思维法转换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形象和抽象思维在物理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物理模型的建立和概念的形成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质点、点电荷、电场、磁场、电场线、磁场线、理想气体、匀变速运动等理相化模型的建立。 五、等效思维和联系思维 等效思维是以效果相同为出发点,对所研究的对象提出一些方案和设想进行一种等效处理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启迪思考、扩大视野、触类旁通的作用。 如力学中,合力是分力的等效替代,质点是物体的等效替代,合运动是分运动的等效替代;为研究的方便将变速运动等效为匀速运动,将变力的冲量等效为恒力的冲量,将变力做功等效等均是用等效的思维方法。 六、图像思维 图象思维是利用物理图象的物理意义并结合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利用物理图象解决物理问题既直观、形象、又方便。 七、临界思维和极限思维 临界思维是利用物体处于临界状态的条件来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可以适当的将物理变化引向极限,然后分析其极限状态,或者代入特征数据进行讨论,从而提示问题的本质,使过程简化的一种思维方式。极限思维是根据已知的经验事实,从边疆性的原理出发,把研究的现象和过程外推到理想的极值加以考虑,使主要因素或问题的本质迅速地暴露出来,从而行出正确的判断。临界思维和极限思维解物理问题,往往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4. 什么叫物理思维方式

控制变量法 等效替代法 类比法 理想模型

5.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

对称思维:物理讲求的是简单,对称。就好比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就可以版把匀减速看权成是反方向的匀加速,它们遵循的规律是一样的。有时候采用对称的思维可以使问题变简单。

整体思维:不要求知道系统里面任何一个个体的情况,只要把握这个整体处于什么状态就可以了。

守恒思维:物质,能量,动量,电荷等等,这些量都是守恒的,比较一下初状态和末状态,往往不需要关心其中的过程是怎样的。

先说这么多吧,慢慢来

6. 请问物理思维方式

物理思维其实就是懒人思维。
不喜欢记住太多的东西,喜欢去理解他。配合数学知识,让你的理解成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

7. 物理思维模式的特点有哪些

物理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 物理问题解决是包含有重要认知成分、一系列操作的心理活动。它要借助一定的思维模式才能进行。所谓思维模式是指一种依时间顺序排列的有顺序性、结构性、策略性和规律性的连续系统,它是思维方法和思维内容的统一,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一个物理问题解决得正确与否,完满与否,在已有足够陈述性知识的前提下,则主要取决于解题过程的思维模式。 一物理问题解决的程序模式 问题解决是一种企图达到目标的尝试。问题解决者的任务就在于要找到某种能达到目标的操作序列①。通常一个物理问题包含着目标、条件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三个要素,物理问题解决的任务就是去寻找条件和目标之间的联系,并利用这种联系去达到目标。这种联系可能是一个概念、一个规律,也可能是一个几何关系,或者是一系列的规律、公式、关系的组合。怎样去寻找?这种寻找应沿着什么方向进行呢?《牛顿力学的横向研究》一书中所提出的人类问题解决的一般程序②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我们认为物理问题解决应遵循如图8-2所示的程序: 面对一个物理问题,解答者总是在他们已有和能够达到的认知状态中,猜测或搜索出一些概念、规律和方法,尝试在问题的目标和条件之间寻找联系。一旦确定某一或某些概念、规律和方法可能建立起这种联系时,便将其应用于求解这个给定的问题,从而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将这一结果反馈检验,若结果是肯定的,则问题解决;若结果是否定的,则进行矫正,即修改或重新猜测,搜索出新的概念、规律和方法,再次去求解……这种循环往复,利用“猜测—试错”最终使问题解决的思维程序,就是物理问题解决(实际上也适用于其他问题解决)的基本模式。 二 物理问题解决的行动模式 我们可以将解题的认知过程视为三个状态:解题者所处的最初情境(条件和对条件的认识),称为初始状态;达到目标过程中所处的情境(寻求联系的种种认识),称为中继状态;达到目标时的情境(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称为目标状态。从初始状态开始,存在着多种途径、方法和选择。例如,面对一个力学问题,就存在静力学、运动学还是动力学问题的认识和选择;若一旦确定是动力学问题,又存在着是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动量定理或动能定理来解决问题的认识和选择;若一旦确定使用动量定理,又存在着是否守恒的认识和选择……解题者一旦作出某种选择,就改变了原有状态,处于一种新的状态。可见,在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着许多的中继状态,解题者所能达到的所有中继状态构成了一个问题空间。物理问题解决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物理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 怎样的搜索更为有效?有哪些指导搜索的方式呢?从问题解决的基本模式可以演绎出两种搜索问题空间的主要方式,我们因其对搜索行动具有指导意义而称之为行动模式。 1.尝试错误式 尝试错误式是由进行无定向的尝试,重复无效动作,纠正暂时性尝试错误,直至出现解决问题得以成功的动作等,一系列反应所组成的。 在没有或辨不清意义联系形式的问题的场合,尝试错误式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在解决一些光学黑盒和电学黑盒问题时就常用这种方式。 例1 如图8-3所示。黑盒内装有一个电源和几个阻值相同的电阻连成的电路。盒外有从电路引出的四个接线柱,用理想的电压表测得各接线柱之间的电压为U12=5V,U24=0V,U34=3V,U13=2V。试画出盒内电阻的结构,要求所用电阻个数最少。 本题的解答即需要用尝试错误的方式,去确定电阻个数和组合形式①。所得最后结果如图8-4示。 2.顿悟式 和尝试错误式的一系列刺激—反应形成联结的解题方式相比,顿悟式解决问题则具有一定的“心向”。它致力于发现手段与目标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正是问题赖以解决的基础。顿悟式解决问题就其特征来说,好像是突然出现的。阿基米德在入浴时,由于浴缸的水外溢,而顿悟孕育已久的解决测定王冠含金量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对于许多繁难的物理问题,从初态通向目标状态的途径十分隐蔽,而且在中途还会出现许多岔道。学会顿悟的策略,对于解决这些难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遇到难题时仔细审查题目中的变量,从整体着眼,力图寻找一种合适的联系。当一次探索不成功时,就进行变换和适应,力图抓住主要变量和问题的实质。经过这种孜孜以求的顽强努力和思索,常常得到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尝试错误式和顿悟式虽然作为两种问题解决的不同方式提出,但不应将他们绝对化,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尝试错误和顿悟实际上是两种互相补充的方式,在顿悟过程中,实质上包含了许多尝试错误的过程。 三 物理问题解决的过程模式 虽然问题解决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个体行为。同一个问题对于不同的解题者而言,解决的过程常常是不同的。但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仍然有着一些普遍的规律和共同特征。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观点,如国外有邓克尔的三层次观点:一般范围—功能解决—特殊的解决;瓦拉斯的四阶段观点:准备—孕育—明朗—验证;杜威的五步观点:认知困惑—尝试识别—结构重组—检验假设—理解应用①。国内有查有梁的;假设—实例—应用—反馈②的观点等。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探讨物理问题解决的过程模式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物理的题型很多,从题目形式上,可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说理题、作图题、计算题、实验题、推理论证题等;从评卷方式上,又可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每种题型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解题特点,但在思维程序上,也有着共性。思维模式的普适性即在于它必然反映出这种共性。在物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思维模式具体反映出这样一个序列步骤:物理问题解决出发点的形成方式—物理问题解决方向的形成方式—物理问题解决思路、步骤的建立方式—物理结论的确立和回顾方式。从这一步骤我们提出物理问题解决过程应经历的四个基本环节,见图8-5。 这四个环节构成物理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下面我们对这4个环节的内涵逐一探讨。 1.读审 读,是读题

8. 物理的思维特点是什么

物理学的研究,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还是规律的发现、概括,都需要思维的加工,与一般的思维过程相比较,在共性之中,物理学科的思维又有其个性。对这种个性的准确了解和把握,有助于加强物理教学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1.模型化
物理学科的研究,以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为内容。对于那些纷繁复杂事物的研究,首先就需要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去研究“典型”,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建立新的概念。这种以模型概括复杂事物的方法,是对复杂事物的合理的简化。而抽象概括和简化的过程,也正是人脑对事物的思维加工过程。模型就是一种概括的反映,就是概念,亦即是一种思维的形式。

把握好物理模型的思维,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所在之一。然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模型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教学,首先是引导学生步入模型这个思维的大门,适应并掌握这种思维形式,具备掌握物理模型的思维能力。

2.多级性
任何一门学科,其内容都不会是孤立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学科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本学科内,一个物理问题的提出、解决,其后所牵涉到的问题,可能有许多个环节,问题的解决所经历的思维过程,往往需要分作几个过程、阶段或几个方面、几步。须经历分析、综合的相互转换,往复循环,逐级上升。本文谓此特点为物理思维的多级性。

一般说,物理思维的多级性,亦包括了模型的转换。无疑,这种思维的多级性,要求更高的思维能力,这是对于思维能力培养的一次推进。而对于步入新阶段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水平,也是对思维惰性的一个冲击。从开设物理课开始,便须注意不断地引导并培植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敏锐能力,鼓励学生勤于钻研、深于追究的思维品质。

3.多向性
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并不只有一种办法。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出发,用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同一个结果。

还有一些问题则不同,并不只有一个结果存在,需要作全面的分析。而解决这类问题所需要的思维过程,须是开放性的。即依据一定的知识或事实,灵活而全面地寻求对问题的各种可能的答案。这种特点,被称作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求异、发散是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的体现,要求个体具有能从常规、呆板或带有偏见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把思维从曾经历过的路上转移开来,以探求新的解决办法,又能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方面去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而且,在思考中能灵活地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转换,全面地把握问题,细心地权衡哪些思维是有利的,哪些思维是正确的。

4.表述的多样性
物理问题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表述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用公式表示,还可以借助于画图像。有些问题还可以用各种图示。概念的表述,亦有类似的方式。每一种表述,都是一种语言,同样是一种思维。

这种表述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首先对思维的方法要加以选择、优化。选择和优化是对思维的批判性品质的表现,也是思维灵活性品质的表现。物理教学,就需培养学生选择表述方式的意识,学会并掌握物理语言,准确地运用适当的语言思考、论述物理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5.思维的转换
思维的转换是物理思维的又一个特点。它要求个体及时地更换自己的思维方向,转换思维的方式,改变语言表达方式,以更简捷、有效的方式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对象的转换、物理模型的转换、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转换等是常见的。

思维的转换,既是物理思维的特点,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甚觉困难的又一所在。

思维的转换,是思维的灵活性品质的体现,在物理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培植这种品质。

6.假设与验证
为着解决某一问题的思维,所必须经历的步骤,一般说有如下四步,即发现问题、认清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而其中的假设与验证是思维过程的中心环节或关键环节。在解决有多种可能的问题时,结论与假设有关的,必须加以验证。验证假设的思维是人的认识深化的过程。验证的方法,可以是间接的方法,即推理的方法,也可以是直接的检查,即知觉的方法。但无论以怎样的方法来作验证,都直接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7.等效思维
等效方法的运用,是物理思维的又一个特点。所谓等效,即效果相同。例如矢量的合成分解、等效电路等属之,都是简化复杂问题的方法。把复杂的对象等效作一个模型,以便能够应用已有的知识去处理。这种等效处理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思维。

8.实践性
物理知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许多知识是实践观察的总结。

就其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技术这一点讲,物理知识是非常具体的、通俗的。而就其概括实践来讲,无论是初级经验的概括,还是高级科学的概括,它又是那么抽象,既具体又抽象的特点,要求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必须具有相应的特点。

一些论述需要作抽象的概括,而另一些论述则必须考虑到现实状况,作联系实际的思考。脱离实际必然导致思维的谬误。因而,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时刻注意联系实际,以期培养学生具有既能(河南作抽象的概括,又能具体地应用、联系实际的思维品质。

9. 物理的思维方法有哪些

极限思维,例子试管对底部的压力问题,横着的时候压力为0;
整体分析;有的时候把整体选为研究对象会简化问题。
具体分析:具体到某一个,或某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
图像思维:想象出变化的过程。
联系实际:比如说惯性刹车的问题,人向前歪。
当然举的这些例子只是简单的例子,如何应用思维方法到高中物理的学习中需要的是思考,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热点内容
睿思语文 发布:2025-05-26 05:10:02 浏览:924
初音的历史 发布:2025-05-25 21:37:34 浏览:870
女人做什么生意好 发布:2025-05-25 19:48:13 浏览:643
教育部大纲 发布:2025-05-25 19:23:37 浏览:960
2014高考地理试题 发布:2025-05-25 18:48:51 浏览:712
画角的教学反思 发布:2025-05-25 18:23:46 浏览:241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试题 发布:2025-05-25 17:18:36 浏览:173
英语地点单词 发布:2025-05-25 16:47:05 浏览:848
中国地理顺口溜大全 发布:2025-05-25 15:58:28 浏览:657
co化学式 发布:2025-05-25 15:35:28 浏览: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