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县历史
可考时间就不清楚漓江到底诞生了多少年,但漓江的存在应该有几十万年了,甚至更远。
自古漓江为人所知,在秦朝文献中就有记载。漓江也是珠江的源头之一。
㈡ 桂林阳朔西街的历史文化
桂林阳朔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
早期的西街西段由于城墙围住,并不像今天这样直通公路边的膏泽峰下。要从西街出城须经过江西会馆对面一段小街叫西横街的折向正西门才行,所以说西横街实际上也是西街的组成部分。
后来,修了桂林至荔浦的公路后,为从西街方便出城便将城墙拆开一段直接公路,并在旁边修建有最早的汽车站。
当时,为适应潮流,遂把从东边直到西城边的一段改称西马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叫西街,只是文革期间因避忌“西”字而改称东风路,取其“东风压倒西风”之意,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复旧名。
西街是中西文化完美的结合。历史上西街除了几家店铺外,居民大多数是农民,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着“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使西街人形成了城里人豁达和乡里人忠厚的双重性格。尽管西街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
(2)阳朔县历史扩展阅读:
阳朔西街特产:啤酒鱼
阳朔一道亮丽的饮食文化风景,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大名如雷贯耳,如果不试一下就真的枉费到此一游。啤酒鱼有点像川菜中火锅鱼的做法,先把鱼在油里煎一煎,再放啤酒及各种调料烧制而成。
烧的器具很特别,鱼放在一个平底的盘子里,盘子下面是一个盆子,放了些水,再下面才是火,而不像是川菜火锅直接将锅放在炉火上面。
这样上面的鱼不易烧糊且受热均匀,入口果然鲜辣可口,无一丝鱼本身的腥味。对了,一定要吃带鳞的,正宗的啤酒鱼,鱼鳞都炸得非常脆,好吃极了。
阳朔“啤酒鱼“,是阳朔有名的地方特色菜,鱼肉鲜辣可口,无一丝鱼本身的腥味,啤酒和鱼肉的香味可以让人胃口大开。
阳朔的啤酒鱼是选用阳朔漓江里鲜活的大鲤鱼,先用桂北山区出产的生茶油烹炸,然后放入桂林产的上等啤酒红焖而成,具有独特的香酥鲜嫩风味。
㈢ 阳朔 有几个镇 阳朔是个什么县,因为什么而名
1.阳朔县 以风景秀丽著称的阳朔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属桂林市管辖,县城距桂林市区65公里。建县始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余年。全县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30万人,辖6镇3乡,有汉、壮、瑶、回等11个民族。 品评中国的山川美景,千古以来,一致的公论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所谓阳朔山水,是指北起兴安,南抵阳朔,漓江两岸绵延一百多公里的山光水色 阳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唐诗中一句说得好:城廓并无二里大,人家都在万山中.」山拥江城,像一朵盛放的莲花. 阳朔的山案,以多胜,以奇胜,以秀胜.连绵数十里的山峰,如笋拔地,各不相倚,有若星罗棋布,中间穿绕著一条蜿蜓而下的百里沼江,不禁使人兴起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的咏叹. 阳朔的山峰千姿百态,书童山近看像古代的书童,在倚山读书;画山布满各种颜色的石纹,远望有如色彩缤纷的壁画;西郎山潇洒挺拔,无异儒雅的君子.诸山形态毕肖,处处引人游趣.其他胜景还有月亮山,冠岩,碧莲峰,榕荫古渡,屏风山等. 北面的兴坪古镇可说是漓江山水的会萃中心.这里山重水曲.古树葱龙,在山岚笼罩下,江面隐约可见捕鱼竹筏,飘然往来.如此美景,难怪人说:「阳朔山水在兴坪.」 整个阳朔恰似一座魂丽多彩的大公园, 全县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 有各种奇特的山峰两万多座, 蜿蜒于万山丛中的大小河流16条, 其中举世闻名的漓江流经阳朔境内69公里, 是漓江风景的黄金地段; 有世界奇观的莲花岩,洞内有恰似108朵婷婷玉立的岩溶云盆; 有传说中壮族歌仙刘三姐抛绣球定情的千年古榕; 有国内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月洞奇观, 以及被誉为“小漓江”之称的遇龙河。此外还有许多名胜古迹、人文景观, 诸如县城碧莲峰下古道石刻摩崖及县城古朴的街道、建筑等构成了阳朔独特的风光、风貌、风俗和风物, 成为驰名中国外的风景旅游胜地。 县内主要景点有: 渔村 、 遇龙河 、 月亮山 、 大榕树 、 世外桃源、 西街 等。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高度概括了阳朔自然风光在世界上所占有的重要位置。属地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境内有奇特的山峰2万多座,大小河流16条,自然景点110多处,总称:“山青、水秀、峰奇、洞巧”,为天下四绝。其中漓江流经阳朔县境56公里,两岸奇峰林立、岸边翠竹丛丛,奇峰和翠竹倒影在澄碧江面上,形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长卷。更有田园风光如诗如画、丰富的文化遗产、古建筑、古桥梁、名人纪念地、摩崖石刻点缀于山水之间,为山光水色又添神奇色彩。阳朔百里山川,处处奇山秀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被誉为“中国旅游名县”。自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阳朔共接待中外游客1800万人次,其中外宾500多万人次,共有150多位外国元首到过阳朔,1998年7月,美国总统克林顿游览漓江到达阳朔,并在中途访问了渔村,考察了渔村的古建筑。“九五”期间,阳朔确立了“旅游立县”的发展战略。 阳朔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区,热量丰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9度,日照146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640毫米,无霜期302天。 阳朔县 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年产量为13万吨。沙田柚、金桔、柿子、板栗为阳朔四大特产水果,其中沙田柚以其果大色美味甜闻名海内外,1997年总产量达1.6万吨,1995年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同类产品最高奖枣银奖;1998年获全国柚类评比“金杯奖”199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沙田柚之乡”。县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铅锌、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等主要矿种。阳朔人心灵手巧,近几年来,开发制作出大量的旅游工艺品,如书画、画扇、大理石、滑石工艺品,还有山水盆景、文化衫、石章、木雕、仿古服装、仿古陶器、绣球等工艺精品,畅销国内外旅游市场。
㈣ 阳朔千古情的历史是什么
应该是《抄桂林千古情》主题公园,地址是:广西桂林阳朔县千古情大道,从阳朔西街打车到千古情15分钟。
“千古情”是“中国演艺第一股”宋城演艺打造的旅游演艺品牌。目前已经拥有《宋城千古情》、《三亚千古情》、《丽江千古情》、《九寨千古情》、《炭河千古情》、《张家界千古情》、《中华千古情》等千古情系列演出,每一个千古情都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传奇。实现千古情的品牌连锁经营。
㈤ 阳朔图腾古道的历史
“图腾”一词来源于北美印第安人阿尔衮琴部落奥吉布瓦方言的音译,意思是“回他的亲族”。答
远古图腾产生于人类早期的巫术礼仪活动。图腾即徽帜,是严格的族象征。当原始人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后,该地某种与他们的生活发生密切关系的东西,或因有益、或因有害,就使其产生崇拜,这就是原始图腾。这时的自然图腾崇拜物,是区别不同人类群体的标志,在与之共处的过程中,原始人就把它们当作了保护神。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酋长和奴隶社会的贵族,利用图腾神在民众中的崇高地位把自己说成是祖先神在世间的代表,于是出现了祖先象征,即大量的人与动植物合一的艺术形象。
㈥ 阳朔的简介
阳朔(元年:前24年;末年:前21年)是西汉孝成皇帝刘骜【áo、ào】的第三个年号,共计4年。
㈦ 阳朔西街的历史变迁
西街是阳朔县城内最古老的街道,有1400多年的历史。590年(隋开皇十年)设置阳朔县时,县城就已有一条长约200米、宽约5米的街道。当时街上只有几家经营日用品的店铺,居民大部分是农民。
西街真正始建于1674年。早期的西街不长,得名缘于其地理位置。阳朔县城在元代至正年间筑成石头城墙后,以县衙前的街为署前街,与从东到西的一条横街相接,往南至碧莲峰下一段则为小巷,东边一段通漓江边城墙,与南街相接,后来把这一带通称为十字街,往西街一段最长则叫西街。当年的十字街部分是县城繁华的商业中心,四大商家各踞十字路口一角。这里有经营日杂烟酒的万利祥,有经营南货土产出名的陈公兴,另有蒲同昌和元安商号,都是实力雄厚的粤商。另外本地商家刘来兴等,他们对阳朔的经济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抗战胜利后,十字街商业中心逐步走向衰落。
早期的西街西段由于城墙围住,不能直通膏泽峰下。要从西街出城须经过江西会馆对面一段小街叫西横街的折向正西门才行,所以说西横街实际上也是西街的组成部分。后来,修了桂林至荔浦的公路后,西街人为了出城方便将城墙拆开一段直接公路,并在旁边修建有最早的汽车站。并把东边直到西城边的一段改称西马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叫西街,只是文革期间因避忌“西”字而改称东风路,取其“东风压倒西风”之意,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复旧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阳朔对外开放,西方游客发现了西街,同时,他们对当地古朴典雅的民居和传统文化、民风民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此,每年到西街观光、休闲的境外旅游者超过数十万人次。他们有住几天、十天半月的,也有住一年几年的,有的干脆在西街成婚、开店。西街成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洋人街”,超越地域的“地球村”,规模庞大的“外语角”。
㈧ 在桂林去阳朔的路上有什么有历史文化悠久的村庄么
阳朔龙潭古村,郎梓村
㈨ 阳朔名字的由来及意义
由于县城北面有现两个山峰形如羊角,俗名羊角山,而“羊角”二字与阳朔地方语言的“阳朔”二字谐音故名。清康煦十二年版《阳朔县志》载:“阳朔山在县北门外,三峰差小,隋时以此名县,俗呼为羊角山,又名解元峰。”可见在立县之时已有阳朔山之名,立县时以此名之。阳朔之名,自建县伊始,迄今为止未改过。
阳朔县这个地方在秦朝已有人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置郡县阳朔就属于桂林郡辖。西汉设始安县时,到三国时期,吴国在此地设尚安县熙平县,到西晋秦始年间(公元265-274年)才撤销尚安县,其地并入熙平县,属始安郡辖。熙平县的范围基本是现在的阳朔县的范围,县城设在今兴坪镇附近。到了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将熙平县名改为阳朔县,县城也迁到现在这个地方。到现在2005年,阳朔县建县已有1415年的历史,县城在这里也一样有1415年的历史了。
阳朔县城也叫阳朔镇,距首都北京3317公里,距广西首府南宁市445公里,全县总面积1428.38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513平方公里,水域约25平方公里,岩溶地貌约占总面积56%,其间石灰岩质孤峰林立,海拔约在2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50-300米,主要分布于渡江和遇龙河流域。阳朔境内有名字的山峰约二万佘座,阳朔镇平均海拔111米。
阳朔县共有大小河流17条,属西江水系。期间可通航的河流只有漓江。漓江自桂林市效草坪乡入境后,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县,流经杨堤,兴坪,城关,阳朔镇,福利,普益,等乡镇而进入平乐县境,境内江段69公里,四季通航,上达桂林,下至梧州,汇入西江入海。漓江两岸山光水色,举世奇绝,现已全线开放。阳朔县城距桂林市水程是83公里。
阳朔县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年降雨量平均1700毫升,年降雨日多在130-210天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9度,极端高温曾到达过38.9度,最低温曾出现过-4.2度,这种情况是20年-30年一遇。
阳朔县旅游对外开放是1973年开始的。风光绮丽的阳朔是祖国南疆的一颗璀璨明珠,她以山青,水秀,峰奇,洞巧“四绝”而博得“堪称甲桂林”之美誉。那“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百里山川,宛如一道千徊百折的长卷画廊, 令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
参考资料:http://www.ysxs.net/xiaosong/lvyoufuwu/yangshuo/yangshuoart/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