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镜子与历史

镜子与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14 16:49:43

❶ 镜子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中国最早的玻璃来出现於西周自早中期。经化学成份

分析,西周至汉代玻璃的助熔剂成份主要是铅、钡、及其他著色剂,与西方沿用几千

年而不变的钠、钙配方完全不同.

中国古代铜镜最早见于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直至清末民初玻璃镜子才大量使

用,中国最早出现玻璃镜是在明清时期.

❷ 中国古代镜子的发展史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铜镜,又称青铜镜。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小型铜镜,造型、装饰均较原始,应是目前考古资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铜镜。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都有零星发现,战国始盛行,产量大增。到汉代,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汉中叶后经济飞速繁荣,铜镜制作产生了质的飞跃。所制铜镜工艺精良,质地厚重,镜背铭文、图案丰富多样。后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高峰,到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到秦朝时期,才开始铸造铜镜,因为镜的适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鉴了。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直到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

❸ 镜子的历史

每当我们每天使用玻璃镜子时,您是否会想到祖先使用的是什么镜子呢!现在的玻璃镜子是从明清年代才有的,在这之前祖先是用一铜盆(古称“鉴”)盛水照容,后来才有了铜镜和铁镜,铁镜是难以长期流传的,古铜镜是用铜、锡、铅合金铸成的青铜镜,传世和出土数量都很多,只要您去留意,可以发现大量的自战国时代开始,至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时代的铜镜,它们形状、纹饰各异,种类繁多,铸造精美。是古代青铜文化中得一朵奇葩,有着极高的考古和收藏价值。近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已形成了铜镜文化及古铜镜收藏热。

镜的起源

镜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必不可少的用具,流行了几千年,由远古时代映水照容而只使用(鉴)盛水照面整容,由于使用不方便,后发展为铸制青铜镜,中国的考古发现最早的铜镜是4000多年前齐家文化时代的,它的历史比青铜时代还要早,在殷商、西周以前青铜镜是王室勋戚、高级贵族的专用器具,平民百姓无缘享用,至春秋战国时,一般贵族可以使用,秦汉以降成为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用具,所以我们所见的古铜镜均是战国是明、清年代的,再往后便由玻璃镜子所取代。

铜镜的形制

古镜绝大多数为圆形,少数为方形、长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和带手柄的。圆在中国古代是丰满、完整、吉祥、美好、富足的象征,在汉语中团圆、圆满是祥和的词语。铜镜光亮的一面为镜面,反面中央设钮以穿绦带便于手执使用。镜背素面外,大多数铸有图案和铭文,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

为方便使用,古镜尺寸大多小而薄,除特殊的外,一般为100至150毫米,大的在150至230毫米间,小的在100毫米以下;小于50毫米、大于300毫米为罕见镜种。重量一般在几十克至300~400克之间,极少数达700~800克。

铜镜的铸制

铜镜由红铜和锡、铅合金(即青铜)铸制,古代青铜称“金”,比较珍贵,史料或金文所讲的“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据唐《贞观政要》:“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门阁,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足可见青铜的珍贵,二十斤即可换人命一条。

古代铸镜采用“范铸法”,即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种镜背图案、铭文,阴干后在经烧制,使其成为母模,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同样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合金,将合金浇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脱范后再经清理、打磨加工后即位青铜镜成品。一面青铜镜是否采用“范铸法”铸制,使鉴定古井真伪的重要特征。

古镜的种类

一.战国镜:

素面(弦纹)镜 几何纹镜 植物纹镜 动物纹镜 特殊工艺镜

二.汉镜

蟠螭纹镜 连弧纹铭文镜 草叶纹镜 重圈铭文镜 四乳禽兽镜 规矩镜 变形四叶纹镜 神兽镜 画像镜 夔凤、龙虎纹镜

三.唐镜

四神十二生肖镜 瑞兽镜 瑞兽葡萄镜 花鸟镜 瑞花镜 神仙人物镜

特种工艺镜 瑞兽鸾鸟镜 盘龙镜 八卦镜 万字镜

四.宋镜

素面镜 铭号镜 花卉镜 神仙人物镜 八卦镜 吉祥铭文镜

五.金代铜镜

瑞兽镜 双鱼镜 盘龙镜 历史人物镜 植物花卉镜 素面镜

六.元、明、清镜

铸镜业趋于衰落,除形制变化较多,有柄镜多见,图案、纹饰绝少创新,纹饰简略粗糙,少有精品,收藏价值不高。

古镜的社会功能

古镜除饰面照容的功能外,在古代还用于男女传情的信物,用以表达朝思暮恋的情感,“破镜重圆”的故事,更是灸烩人口的民间传说。同时还是陪嫁,相互馈赠的礼品,使地方进献皇帝的贡品,也是皇帝赏赐臣下,赏外国、外族使臣的礼品。另外一种作用是,古人相信铜镜能发光,具有辟邪消灾,降妖镇魔的功能,在民间办丧事的邻居常以镜悬门,以辟不祥。古代寺庙建筑正脊和壁上嵌镜,以及武士胸前的护心镜,实为驱除鬼魅而社。出土古镜多是墓葬随葬品,据考古发现,铜镜多悬于墓室棺椁上方四周,这便是“以镜悬棺”之义,未了驱邪辟妖,保护死者不受侵扰。

古镜的价值和收藏价格

战国处于奴隶社会的末期,诸侯国战争连年不断,需要大量的青铜用来制造兵器,同时青铜鉴还在流行,古镜不是一般贵族能使用的,所以战国镜的价值时刻想而知的。刘邦建立西汉政权统一全国后,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政治上的稳定,带来经济上的空前繁荣,铁器的大量使用,使青铜不显得那么珍贵,汉镜不仅品种多,数量也大,从镜铭上考证,有官铸也有民间铸的,有大量民间吉祥用语,可以认为已普及到一般平民家庭,价值可同日常生活用具。至唐代,“贞观之治”带来空前的繁荣,人口大量增长,青铜资源相对缺乏,厚重、规格大于200mm以上和其它特殊镜种,应属于帝王将相家庭使用品,价值不好衡量。唐代以后,铜镜逐渐衰落,价值也就是一般日常生活用品范围。

古镜的收藏价格,按年代来分,战国、唐镜价格最高,汉镜仅次,宋、元、金时代的铜镜价格较低,明、清时代铜镜就不值钱了。若按大小来分,200mm以上、50mm以下的镜种较珍贵;按品种来分,战国的“山”字镜、菱纹镜、蟠螭纹镜,汉镜中的重圈铭文镜、规矩镜、神兽镜、画像镜,隋唐镜的瑞兽葡萄镜、花卉镜、花鸟镜、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等均是镜中的珍品;上述年代的特殊镜种,譬如镏金、错银,镂空彩绘,螺钿镜、金银平脱、贴金贴银镜等当然更是珍贵,但是国家不允许个人收藏。以品相较好130mm的古镜来举例:战国“山”字镜、唐镜中的瑞兽葡萄镜、人物故事镜均在人民币5000元以上,而汉镜中的规矩镜、神兽镜等却在5000元以下。日常容易收藏的一般品种均在几十~几百元间,并非收藏高不可及,按古镜不可再生产原则,它的收藏价值和鉴赏价值均是很高,不只在国内,尤其在日本,早在1920年左右就在收藏研究中国古镜,近几年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收藏铜镜的队伍,已形成“铜镜文化”和收藏热。

❹ 镜子发展的历史

我们把一块磨光的金属或背面涂银的玻璃称为镜子。不可思议的是:尽管它只是普通的物理反射板,其功能也只不过是把一个三度空间压缩为二度平面而已,奇怪的是它诱使你为它着迷,为它兴奋;为它苦恼。

最早的一面,究竟遗失在哪里?找寻最早对于镜子反射精神的定义与阐释,对于canary而言, 是很重要的事情。玻璃镜的历史不过百年左右,然其迅速的发展,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物质商品对于生活的人文关怀。提升心情质素,超越反射局限,彰显佩带者的成功地位,正是canary不惧仿冒,引领时尚的理念所在。

镜子的英文是“mirror”,法语是“miroir”,词根是拉丁语“mirari”(诧异)。而后又派生出意大利语“mirare”(凝视)。在中文古体字中,“鉴”(鉴)表示镜子。会意的鉴字好象为我们描述了如下场景:金属器皿坐底,臣——眼睛的象形字和——眉毛的象形字居高临下。

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前后,最古老的金属镜在美索不达米亚古代,伊拉姆王国首都—苏萨诞生。而在中国,金属镜出现于春秋晚期;

凸面镜,凹面镜,从此,随着人们对形象逼真镜像的执著追求,金属镜开始了长达3000多年的发展史;

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23—79年)在《博物志》中这样写道:“据说西顿曾最早发明玻璃镜,其玻璃工匠因此扬名四海。

大约公元前后前后,玻璃镜首先发明于叙利亚的西顿。后经过罗马时代,慢慢发展起来,但是由于罗马玻璃工艺时运不济,迅速走向衰退, 镜业的发展也在5、6世纪彻底衰落了,再也没有大的发展;

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玻璃镜再度向东方出口,其时,正值威尼斯镜,法国镜大行其道; 100年前左右,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才开始使用玻璃镜而非金属镜,至此改写亚洲镜像单调朦胧的历史,贡献出彻底完美的光线反射;同时也激活了化装镜的时
尚脉动;

西洋文物中,由于其工艺和历史文化背景的缘故,镜子——这种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受到很大的重视。 自17世纪人们可以制造大面的镜子以后,在王室宫殿,贵族宅邸,平民住所中便时常可以看到晶莹璀璨,反射出烛光或枝形吊灯的装
饰豪华的镜子。到中世纪末期,手镜在全欧洲已经很普遍,这种手镜通常为银制,有时则为磨光的青铜。当时,装在精美的象牙盒内或贵重金属盒内的随身携带的小镜子成为妇女们一种时髦的用品。

背面涂金属的玻璃镜子是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出现的。在文艺复兴时期,纽伦堡和威尼斯成为享有盛誉的制镜中心。特别是威尼斯,人们在玻璃后面涂上锡汞剂,制造出了美观实用的玻璃镜,一时欧洲的王公贵族、阔佬富商都趋之若鹜,争相购买
。为了垄断技术,威尼斯人严守着制镜的秘密,出卖秘密的工匠会遭到被杀害的命运。后来法国驻威尼斯的大使接到命令,一定要解开镜子的秘密,他们用重金收买了名威尼斯的制镜工匠,并把他们偷渡到法国,这样水银玻璃镜的奥秘终于被公开了。但是,受到玻璃吹制工艺的限制,当时的工匠们还不能制造大型的玻璃镜。这种情况到1687年的法国才有了改变。一个叫伯纳德·派洛特的人在大型铁桌上浇铸融的玻璃,大型的平板玻璃得以制成,法国人制造出了7英尺高的玻璃镜,远远超过威尼斯人最
高只能造4英尺镜子的纪录。然而,制造水银镜子毕竟太费事了,要整整花一个月工夫,才能做出一面。而且,水银又有毒,镜面又不太亮。后来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明了镀银的玻璃镜,它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一面17世纪的西班牙八边形的木质涂金框的镜子在佳士得2003年10月份的拍卖中被拍到41825美元;而在5月份,一面18世纪的威尼斯雕花玻璃镜卖到21510美元。虽然这些镜子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破损和剥落,但是那豪华精美的式样所体现出的往日的尊贵依然令人神往。

❺ 镜子有着怎样的历史

在远古时代,人类习惯在平静清澈的水面上观看自己的倒影。后来,人类在打制石器工具时,发现有一种叫“黑曜岩”的石头可以磨平照人,这就是所谓的“石镜”。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掌握了青铜(铜锡合金)的生产技术,发明了“青铜镜”。1508年,意大利的玻璃工匠达尔卡罗兄弟研制成功了实用的玻璃镜子。他们把锡箔贴在玻璃面上,倒上水银,水银溶解锡,随后,玻璃上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锡与水银的合金,紧紧地黏附在玻璃上而成为真正的镜子。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又发明了铝镜。在真空中使铝蒸发,让铝蒸汽凝结在玻璃面上而成为一层薄薄的铝膜。这种镀铝的玻璃镜在镜子的历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

❻ 镜子的来历

古代用黑曜石、金、银、水晶、铜、青铜,经过研磨抛光来制成镜子。

公元前3000年,埃及已有用于化妆的古铜镜;公元 1世纪,开始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镜;中世纪盛行与梳子同放在象牙或贵金属小盒中的便携小镜;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出现以银片或铁片为背面的玻璃镜;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为制镜中心,所产镜子因质量高而负有盛名。

16世纪发明了圆筒法制造板玻璃,同时发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贴附锡箔的锡汞齐法,金属镜逐渐减少。17世纪下半叶,法国发明用浇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质量的大玻璃镜。镜子及其边框日益成为室内装饰。

18世纪末制出大穿衣镜并且用于家具上。锡汞齐法虽然对人体有害,但一直延续应用到19世纪。1835年,德国化学家J.von莱比格发明化学镀银法,使玻璃镜的应用更加普及。

(6)镜子与历史扩展阅读:

镜子的特性:

1、反射

镜面对于光线的反射服从反射定律,其反射能力取决于入射光线的角度、镜面的光滑度和所镀金属膜的性质。与镜面垂直的假想线称为法线,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和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相等。平面镜前的物体在镜后成正立的虚像,像与镜面的距离与物体与镜面的距离相等。

如果想从镜中看到本人整个身长,由于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子至少须有本人身长的一半。凹面镜的反射面朝向曲率中心。

2、聚焦

平行光线入射到凹面镜反射后聚集到焦点(f),焦点位置在曲率中心(c)与镜面距离的1/2处。如烹饪器放在大凹面镜焦点位置,可接受太阳光聚集加热,成为太阳灶。如车灯或探照灯中光源放在凹面镜焦点位置可使光反射出平行光。

物体在曲率中心以外时可反射成倒立的实像,如反射望远镜。凸面镜的反射面背向曲率中心,物体在镜后成缩小的正立像,可以反射大范围的缩小景观,如汽车后视镜

❼ 为什么说历史是一面镜子

楼上的答得很好,确实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用功利性的眼光去篡改历史,那样的镜子将是一面哈哈镜;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过去,是先祖活动的事实,只有首先尊重事实,我们才可能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

❽ 镜子的发展历史

网络上很详细的
http://ke..com/view/23466.htm#3

❾ 历史是一面镜子吗

历史是一面镜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如是说。镜者,鉴也。镜子的意义在于让你有所借鉴,以便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中华民族浩瀚烟海般的历史正是这样一面明镜,每每抚今追昔,我们总能收获很多很多。 现如今,人们的内心似乎越来越脆弱了,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认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了。昨天我又看到报纸上一篇关于大学生自杀的报道,掩卷长叹,一朵年轻的生命还没来得及绽放,就这样凋零了。而他自杀的原因,竟然仅仅是在求职面试中遭到冷酷拒绝。不禁感叹,现代人是该好好照一下镜子了。 历史这面镜子会教会我们怎样面对挫折。 诗仙李白,也曾“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吟“我辈岂是蓬蒿人”。然而,世俗的谗言中伤,官场的尔虞我诈,现实的冷漠无情冷却了他仗剑出川时的一腔热情。面对如此挫折,诗仙甩出“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拂袖而去。今生做不成“廊庙伟器”,可“天生我才必有用”;百结愁肠,万古块垒,不过浊酒一杯尔!当心镜云开,逆浪踏平,便是破雾霞光,鼓帆长风。于是,文苑诗坛,响彻诗仙雄浑的晚唱。 同时,历史也让我们看到,曾经的西楚霸王项羽,遭遇挫折时,放大痛苦,铸成了自己的悲剧人生。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挫折的人生还够不上绝伦和壮美;而沉沦于挫折后的痛苦不能自拔的人生,注定是悲剧的人生。 面对以惊人的比率增长的自杀事件,我还发现它们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自杀的原因多是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我不禁想问:现代人的眼光为何如此短浅? 历史告诉我,那是因为他们眼中只有自己,没有更高远的追求和信念作支撑,因而缺乏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认识。还是让历史这面镜子来为我们呈现人生该有怎样的追求吧。 楚子沉吟泽畔,九死其不悔;张骞追逐驼铃,单骑越天山;卫青旌旗翻卷,大雪满弓刀;鉴湖女侠为国喋血,壮哉壮哉啊…… 历史撞击着我们的心灵:人并不仅是为自己活着,还担有对他人,对祖国的责任。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说挫折是人生的惠赐,它说人生应该有更高远的追求,它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了这面镜子的惠示,人无论如何也不该轻易放弃神圣的生命了。 哲人说,这个时代是不思的时代,车水马龙中,人们忘却了存在,迷失了生命。那么,就让我们将历史这面明镜供奉在心中,时时规劝自己如何度过一个无悔的人生。 明镜高悬。

❿ 说说镜子的发展史~从古代到现代的变化...

一九五六年一月八日,在日本本州中部冈山市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十三个金属的圆盘。这些圆盆是干什么用的呢?有人说,这是古代人烤饼用的烤盘;有人说,这是古代的扇子;也有人说、这是古代的一种装饰品。最后,人们才弄明白:这是中国古代制造的青铜镜,后来传到了日本。
一九七六年春,在我国河南殷墟的妇好墓中,发现了青铜镜,距今三干二百多年。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里所说的以铜为镜便是指的青铜镜。在描写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木兰辞》里,有一句是:“当窗理云鬃,对镜贴花黄。”这镜也是指青铜镜。青铜镜是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从青铜镜到玻璃镜,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有趣的历史。
在三百多年前;威尼斯是世界玻璃工业的中心。最初威利斯人用水银制造玻璃镜,这种镜子是在玻璃上紧紧粘一层锡汞齐。威利斯的镜子轰动了欧洲,成为—种非常时髦的东西。欧洲的王公贵族、阔佬富商们都纷纷争先恐后地去抢购镜子。镜子顿时身价百倍。那时候有个法国的皇后结婚,威利斯献给她一面玻璃镜子作为礼物。虽然这面镜子非常小。也不算精致,在当时却是一种很贵重的贺礼,价值十五万法郎。
当时会制造玻璃镜的国家,只有一个威利斯,而且制造方法,也是保密的。按照他们的法律,不论是谁,如果把制造玻璃镜的秘密泄露出去,就处以死刑。政府还下了命令,把所有的镜子工厂,都搬到木兰诺孤岛上。孤岛处于严密的封锁中,不让入接近。这样法国人只得向威利斯入购买镜子。法国的金钱,便不断地流到威利斯人的口袋里了。法国人当然不甘心,便千方百计地想得知制镜的方法。不久,法国驻威利斯大使收到一封来自巴黎的密信,叫他尽一切力量,从速收买威利斯购几个制镜师,偷运到法国。法国大使费尽心机,完成了这个不光荣的使命。
然而,制造水银镜子毕竟太费事了,要整整花一个月工夫,才能做出一面。而且,水银又有毒。镜面又不太亮。后来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明了镀银的玻璃镜,它一直沿用至今。一提到镀银,也许你会以为玻璃镜上的这层银,,是靠电镀镀上去的。实际上根本用不着电,人们利用一种特别有趣的化学反应——银镜反应镀上去的。银镜反应非常有趣:在洗净的试管里倒进一些硝酸银溶液,再加些氨水和氢氧化钠,最后倒进点萄葡糖溶液。这时候你会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原来清澈透明的玻璃试管,忽然变得银光闪闪了。因此,这个反应称为银镜反应。原来葡萄糖是一种具有还原本领的物质,它能把硝酸银里的银离子还原变成金属银,沉淀在玻璃壁上。除了葡萄糖外,工厂里还常用甲醛、氯化亚铁等作为还原剂。为了使镜子耐用,通常在镀银之后,还在后面刷上一层红色的保护漆。这样银层就不易剥落了。
现在,人们制出了一种新式的镜子,从它的一面看去是镜子。从另一面看去则是透明的玻璃。原来,这是用特殊方法,在玻璃上镀上一层极薄的银制成的。把这种镜子装到汽车上非常合适,你坐在车里可以浏览外面的风光,而车外的人则看不见你,只能照见他自己.

热点内容
初音的历史 发布:2025-05-25 21:37:34 浏览:870
女人做什么生意好 发布:2025-05-25 19:48:13 浏览:643
教育部大纲 发布:2025-05-25 19:23:37 浏览:960
2014高考地理试题 发布:2025-05-25 18:48:51 浏览:712
画角的教学反思 发布:2025-05-25 18:23:46 浏览:241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试题 发布:2025-05-25 17:18:36 浏览:173
英语地点单词 发布:2025-05-25 16:47:05 浏览:848
中国地理顺口溜大全 发布:2025-05-25 15:58:28 浏览:657
co化学式 发布:2025-05-25 15:35:28 浏览:825
二年级数学余数应用题 发布:2025-05-25 15:31:43 浏览: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