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展历史
⑴ 日本历史的起源
从体质结构来看,诸种见解大致可分三类:
1、“人种更替说”,认为在日本列岛曾发生一次乃至两次人种更替。如在19世纪80年代,解削学家小金井良精认为,在绳纹时代生活于日本列岛的原住民是阿伊努入,绳纹时代后他们被大陆来的其他人种驱赶往北方。
2、“混血说”,认为“原日本人”(旧石器时代的日本人)在绳纹时代之后,与大陆或南洋诸岛移居来的其他人种混血,逐渐形成现代日本人。医学家清野谦次首先提出“混血说”,直至20世纪30年代,仍为学界主流。
3、“演变说”,认为绳纹时代的日本人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其体质逐渐演变,成为弥生时代人、古坟时代人乃至现代日本人。它更为重视人种的继承性,既不赞同“人种更替说”。二战后,东京大学人类学研究室的长谷部言人和铃木尚教授持此说,至今对学界仍有影响。
(1)日本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1、从各时代日本人的体质结构来看,属于蒙古利亚人种是毫无疑义的。考古学已证明在10万年乃至20万年以前(即旧石器时代早期或中期),便有人群在日本列岛生息。但是,由于尚无这一时期的人类骨化石的发现,因而无从了解其体质特征。
2、目前,在日本列岛发现的最早的人骨化石是1957年在丰桥市牛川町发现的“牛川人”,约生活于旧石器时代,具有“占人”的特征。除“牛川人”外,在日本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骨化石,如“三日人”、“浜北人”,“港川人”、“圣岳人”,其生活时代均不超过3万年前。
3、它们的体质特征是身材较矮。例如,在冲绳岛发现的“港川人”,距今约18000年,男性身高约155厘米.女性约144厘米。与中国大陆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后期的人骨化石相比较,他们更类似于在中国广西发现的身材较矮的“柳江人”。
4、可以认为,在冰河期海面较低而出现陆桥时,“古蒙古利亚人”(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之一部,从中国大陆南部移居到冲绳和西日本,形成了上述的“原日本人”。他们便是绳纹时代日本人的母体。
⑵ 日本的历史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十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及采集为生,构成了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转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差别,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飞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广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和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引了大陆的高度物质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及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中国文化为特色。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幕府,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及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
室町时代
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于优势。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及人民的强而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及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
战国时代(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
江户时代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界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制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
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1853年,美国军舰来到日本,强迫日本“开国”。此后,美国和其他国家先后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着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明治初期,日本重视轻工业,19世纪90年代,生丝和棉花纺织业已经为典型工业。生丝全国出口量第一,棉花和纱代替了茶叶,出口量仅次于生丝。渐渐地,日本成了生丝和棉的出口大国。但与此相对照的是,日本的重工业在此时期发展缓慢。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大正时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取得的历史性进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1912—1926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不久后侵占中国满洲。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病逝。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⑶ 日本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日本历史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幕府时代
在12世纪,日本形成了称霸关西的平氏和称霸关东的源氏两大势力集团。1167年,平氏集团首领平清盛任太政大臣,从此武士开始掌握实权。源氏和平氏两大集团在1180年与1185年爆发两次战乱。此后,各武士集团之间争斗不断,先后出现了室町幕府和江户幕府(又称德川幕府)统治的时代。期间日本爆发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多次对外征战,是的这一时期的日本政治混乱内忧外患频发。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在日本19世纪进行的一次政治革命,他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同年成立新的常备军。1873年实行全国义务兵制和改革农业税。另外还统一了货币。明治政府在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在政治改革的同时,也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都得到大发展。187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1882年成立新式银行。直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成为了亚洲强国。
迅速崛起的世界强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法西斯军国主义彻底失败。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了《农业基本法》,通过法律使大批农民涌入城市,以补充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日本经济实现了长期持续高速增长。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⑷ 日本的历史发展历程
1546年4月20日,河越之战,北条氏康击败上衫宪政、上衫朝定、足利晴信联军
1546年12月,毛利元就把家督让给嫡子毛利隆元
1547年9月22日,加纳口合战,斋藤道三击败织田信秀
1548年2月14日,上田原合战,村上义清击败武田晴信(武田信玄)
1548年3月19日,小豆坂合战,今川军战胜织田军。
1549年2月24日,织田信长和斋藤道三的女儿归蝶结婚
1549年7月3日,佛朗西斯科-桑比埃尔在鹿儿岛登上日本土地
1549年11月10日,今川和织田人质交换
1549年11月,江口之战,三好长庆击败细川晴元
1550年7月13日,毛利元就开始肃清井上元兼一门
1550年10月1日,武田晴信(武田信玄)在户石城击败村上义清
1551年3月3日,织田信秀死亡,织田信长继承家督
1551年5月26日,武田军真田幸隆用计攻下户石城,村上义清逃往越后
1551年9月1日,陶隆房(陶晴贤)谋反,大内义隆自杀
1552年1月,上杉宪政逃往越后
1552年3月1日,大内义长继承大内家家督,陶隆房改名为陶晴贤
1553年闰1月13日,织田信长家臣平手政秀谏死
1553年4月20日,斋藤道三和织田信长在正德寺会面
1553年8月,第1次川中岛合战
1554年3月、武田、今川、北条的三国同盟成立,史称善德寺的会盟
1555年4月20日,织田信长攻下清洲城
1555年7月19日,第2次川中岛合战
1555年10月1日,严岛海战,毛利军胜利,陶晴贤自杀
1556年4月20日,长良川合战,斋藤义龙军击败斋藤道三军,斋藤道三战死
1556年8月24日、稻生之战,织田信长军击败织田信行军
1557年4月3日,毛利元就击败大内义长,大内义长自杀
1557年8月,第3次川中岛合战
1557年11月,织田信行再次谋反,被织田信长杀死
1559年2月,织田信长单身上洛,拜见将军足利义辉
1559年4月,长尾景虎(上衫谦信)单身上洛,拜见将军足利义辉
1559年,北条氏康隐居
1560年5月19日,桶狭间合战,织田军战胜今川军。今川义元战死
1560年6月15日,长宗我部国亲死亡,长宗我部元亲继承家督
1561年3月,长尾景虎(上衫谦信)攻击小田原城未果
1561年闰3月,长尾政虎(上衫谦信)继承关东管领上杉家,改姓上衫
1561年4月13日,森边之战,织田信长军击败斋藤龙兴军
1561年8月3日,木下藤吉郎(丰臣秀吉)和宁宁结婚
1561年9月10日,第4次川中岛合战,上衫辉虎(上衫谦信)单骑突入武田军本阵,武田信玄的弟弟武田信繁和军师山本勘助(山本晴信)战死
1561年11月,毛利军击败大友军
1562年1月11日,织田信长和松平元康(德川家康)结盟,史称清洲同盟
1563年7月,织田信长在小牧山筑城
1564年1月9日,第2次国府台之战,北条军击败里见军
1564年2月28日,松平元康(德川家康)平定三河一向一揆
1564年8月,第5次川中岛合战
1565年4月17日,毛利军包围月山富田城
1565年5月19日,松永久秀和三好三人众暗杀足利义辉
1566年2月19日,足利义秋(足利义昭)还俗
1566年4月,织田信长向朝廷献金
1566年9月24日,织田信长家臣木下藤吉郎(丰臣秀吉)在墨俣一夜筑城成功
1566年9月29日,武田军攻下箕轮城,剑圣上泉秀刚下野,改名上泉信刚
1566年11月21日,尼子家向毛利军降伏
1566年12月,松平家康改姓德川
1567年3月,织田军进攻伊势
1567年5月,织田、德川家通婚
1567年8月3日,伊达政宗诞生
1567年8月15日,织田军攻下稻叶山城,并改名岐阜,织田信长迁居成到岐阜城
1567年8月23日,三船台之战,北条军击败里见军
1567年9月,织田和浅井结盟,阿市嫁给浅井长政
1567年10月19日,武田信玄嫡子武田义信自杀
1568年2月,织田军平定北伊势
1568年7月27日,织田信长在美浓立政寺迎接足利义昭
1568年9月7日,织田信长出军上洛
1568年9月14日,织田军平定近江
1568年9月26日,织田军入京
1568年10月18日,足利义昭继任征夷大将军
1568年12月13日,武田军攻下骏府城
1569年1月5日,三好军攻击京城,被织田军击败
1569年2月27日,二条城开始筑城
1569年5月17日,德川军攻下挂川城,今川家灭亡
1569年10月1日,武田军包围小田原城
1569年10月6日,三增合战,武田军击败北条军
1570年1月25日,足利义昭发书征讨织田信长
1570年4月20日,织田军包围京城
1570年4月27日,越前讨伐中,织田军得到浅井长政背叛的消息全军撤退
1570年4月28日,金崎之战,殿军的木下藤吉郎(丰臣秀吉)成功撤退
1570年5月21日,织田信长在返回途中被狙击
1570年6月4日,柴田胜家在长光寺城击败六角军
1570年6月28日,姉川之战,织田、德川联军击败浅井、朝仓联军
1570年9月12日、石山本愿寺发出织田信长举兵
1570年11月21日、伊势一向一揆杀死信长的弟弟织田信兴
1571年6月14日,毛利元就病死,享年75岁
1571年9月12日,织田军防火烧毁比叡山延历寺
1572年9月,织田信长向足利义昭送17条要求
1572年10月3日,武田军发兵病上洛
1572年12月23日,三方原之战,武田军击败德川军
1573年2月,足利义昭举兵
1573年4月12日,上洛途中武田信玄病死,享年53岁
1573年7月18日,织田信长流放足利义昭,室町幕府灭亡
1573年8月17日,织田军攻下朝仓家本城一承谷城,朝仓义景自杀,朝仓家灭亡
1573年8月28日,织田军攻下浅井家本城小谷城,浅井家灭亡
1574年3月28日,织田信长得到兰奢待(兰奢待,里面藏有东大寺三个字)
1574年6月17日,武田军攻下德川军的高天神城
1574年9月29日,织田军平定长岛一向一揆
1575年5月21日,长篠合战,织田、德川联军击败武田军
1575年7月,长宗我部元亲统一土佐
1575年8月19日,织田军平定越前一向一揆
1575年11月28日,织田信长把尾张、美浓2国封给嫡子织田信忠
1576年1月,织田信长开始筑安土城
1576年2月23日,织田信长移居安土
1576年7月13日,第1次木津川口之战,毛利水军击败织田水军
1577年8月17日,织田信长配下的松永久秀谋反
1577年9月17日,上杉军统一能登
1577年9月23日、手取川合战,上杉军战胜织田军
1577年10月10日,织田军攻下信贵山城落城,松永久秀在天守阁自爆而死
1578年3月13日,上杉谦信病死,享年49岁,后继者们争权爆发御馆之乱
1578年7月3日,织田军攻下上月城,尼子胜久自杀
1578年7月16日,第2次木津川口之战,织田水军击败毛利水军
1578年10月21日,织田信长配下的荒木村重谋反
1578年11月11日,耳川之战,岛津军击败大友军
1579年3月24日,御馆之乱结束,上杉景胜继承家督
1580年1月17日,织田信长配下羽柴秀吉(丰臣秀吉)军攻下三木城,别所长治自杀
1580年4月9日,本愿寺显如退出石山本愿寺
1580年8月12日,织田信长流放佐久间信盛
1581年10月25日,织田信长配下羽柴秀吉军利用断粮的计谋攻下鸟取城
1581年3月11日,织田、德川、北条联军战胜武田军,武田胜赖自杀,武田家灭亡
1581年5月15日,德川家康到安土拜访织田信长
1581年5月29日,织田信长进入京城本能寺
1582年6月2日,明智光秀谋反,织田信长在京城本能寺战死,享年49岁,史称本能寺之变
1582年6月2日,织田信忠因为救出织田信长失败自杀
1582年6月3日、柴田胜家军攻下上杉家的鱼津城,第二天才知道本能寺之变
1582年6月4日,本能寺之変3天后羽柴秀吉(丰臣秀吉)军得知情况,和毛利讲和
1582年6月4日,备中高松城落城,城主清水宗治自杀,羽柴秀吉(丰臣秀吉)军开始急速撤退
1582年6月5日,明智军占领安土城
1582年6月13日,山崎合战,羽柴军击败明智军
1582年6月13日,撤退途中的明智光秀在京城小栗栖被农民杀死,享年55岁
1582年6月15日,明智军坂本城落城,明智一族灭亡
1582年6月15日,织田信雄军防火烧毁安土城
1582年6月18日,神流川之战,滝川一益军被北条军击败
1582年6月27日,清洲会议,羽柴秀吉(丰臣秀吉)力推织田三法师继承家督,羽柴秀吉和柴田胜家决裂
1583年4月21日,贱岳合战,羽柴军击败柴田军
1583年4月24日,柴田胜家本城北之庄城落城,柴田胜家自杀
1583年9月1日、羽柴秀吉(丰臣秀吉)开始筑大坂城
1584年3月18日,冲田畷之战,岛津军击败龙造寺军,龙造寺隆信战死。
1584年4月9日、小牧长久手之战,德川军击败羽柴军,池田恒兴、森长可战死
1584年10月,伊达政宗继承家督
1584年11月,织田信雄和羽柴秀吉(丰臣秀吉)单独讲和
1584年2月,羽柴秀吉(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讲和
1585年7月11日,羽柴秀吉(丰臣秀吉)任关白
1585年8月6日,长宗我部元亲向羽柴秀吉降伏
1585年闰8月2日,真田昌幸在上田城战胜德川军
1585年11月12日,德川家重臣石川数正出奔到羽柴秀吉(丰臣秀吉)家
1585年11月17日,人取桥之战,伊达军苦战击败二本松、芦名、佐竹联军
1586年7月27日,岩屋城之战,大友家得高桥绍运带领700人和岛津军20000人作战,全军阵亡
1586年10月17日,德川家康向羽柴秀吉(丰臣秀吉)臣服
1586年12月13日,户次川之战,岛津军击败羽柴秀吉(丰臣秀吉)配下仙石秀久军
1586年12月19日,羽柴秀吉任太政大臣天皇赐姓丰臣(豊臣)
1587年5月8日,岛津义久向丰臣秀吉臣服
1587年6月19日,丰臣秀吉下令流放天主教徒
1587年10月1日,丰臣秀吉召开北野大茶会
1587年12月3日,丰臣秀吉颁布关东奥州战事禁止令
1588年4月18日,后阳成天皇行幸聚乐第
1588年7月8日,丰臣秀吉颁布刀狩令
1589年6月5日,摺上原之战,伊达军击败芦名军,芦名义广逃往常陆
1589年10月23日,北条家家臣猪俣邦宪夺取真田家支城名胡桃城
1589年11月24日,丰臣秀吉向北条家宣战
1590年4月7日,伊达政宗杀死弟弟小次郎
1590年6月9日,伊达政宗向丰臣秀吉臣服
1590年7月5日,北条氏直向丰臣军投降,小田原城落城,北条氏政切腹自杀
1590年8月9日,丰臣秀吉任命黑川城奥州仕置,日本统一
1591年1月22日,丰臣秀长病死
1591年2月28日,千利休自杀
1591年8月5日,丰臣秀吉之子鹤松死亡
1591年8月21日,丰臣秀吉颁布身分统制令
1591年9月4日,平定九户政实之乱
1591年9月16日,丰臣秀吉下令出兵朝鲜,史称文禄之役
1591年10月,丰臣秀吉开始在名护屋筑城
1591年12月27日,丰臣秀吉把关白之职让给丰臣秀次,自任太阁(太阁立志传的由来)
1592年3月4日,日本军开始向朝鲜渡海
1592年5月2日,日本军一番队小西行长进入汉城
1592年7月22日,丰臣秀吉之母大政所死亡
1593年闰3月,丰臣秀吉移居伏见城
1593年4月18日,日本和朝鲜签订休战协定
1593年8月3日,丰臣秀赖诞生
1595年7月8日、关白丰臣秀次自杀
1595年8月2日,丰臣秀次一族在九条河原被斩首
1596年闰7月13日,伏见地震
1596年9月1日,日本和朝鲜和平交渉决裂
1596年9月2日,日本再次向朝鲜出兵朝鲜,史称庆长之役
1596年9月,圣-费力派号在土佐靠岸
1596年11月,长崎26名基督教徒被斩首,史称26圣人殉教
1597年1月,日本军开始渡海
1597年2月,丰臣秀吉发表庆长之役的阵立书
1598年1月4日,朝鲜蔚山城之战
1598年3月15日,醍醐赏花会
1598年7月15日,丰臣秀吉要求诸大名对丰臣秀赖誓忠
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死亡,享年62岁
1598年8月25日,丰臣五大老宣布撤军朝鲜
1598年11月25日,日本军从朝鲜撤退
1599年闰3月3日,前田利家死亡
1599年闰3月4日,加藤清正等七将对石田三成官邸发动袭击
1600年3月16日,荷兰船立夫迪号在丰后国佐志生靠岸
1600年4月10日,德川家康会见维利阿姆-阿达姆斯
1600年5月7日,德川家康向上杉景胜发出讨伐令
1600年6月16日,德川家康向大坂城出兵
1600年7月17日,石田三成、毛利辉元为总大将,向德川家康宣战
1600年7月25日,会津讨伐军小山评定,做出向石田三成征伐的决定
1600年8月1日,西军的伏见城落城,德川军鸟居元忠自杀
1600年8月23日,东军的岐阜城落城,织田秀信降伏
1600年9月15日,关原合战,东军战胜西军被捕
1600年10月1日,石田三成等3人被斩首
1602年5月1日,德川家康命人在二条筑城
1603年2月12日,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
1603年7月28日,丰臣秀赖和家康的孙女千姫结婚
1604年5月3日,幕府、糸割符制度的确立
1604年7月17日,德川家光诞生
1605年4月16日,德川秀忠继任二代将军
1607年5月6日,德川家康向朝鲜发出国书
1607年7月3日,德川家康迁居城骏河
1609年3月,对马的宗家朝鲜签订己酉约条缔结
1609年4月5日,在岛津军前,琉球王朝降伏
1609年7月25日,德川家康许可和荷兰贸易
1611年3月28日,德川家康和丰臣秀赖在二条城会面
1611年6月24日,加藤清正死亡,享年50岁
1612年3月21日,因为朱印状伪造之罪,本多正纯与力冈本大八被火刑
1613年4月25日,大久保长安死亡,享年69岁
1614年7月21日,方广寺钟铭事件
1614年11月15日,大坂冬之阵开始
1614年12月19日,双方讲和
1615年5月5日,德川家康从二条城出阵,史称大坂夏之阵
1615年5月8日,德川军攻下大坂城,丰臣秀赖自杀,日本战国结束
1616年4月17日,德川家康死亡,享年75岁
1624年9月6日,高台院宁宁(丰臣秀吉的正室)死亡,享年83岁
1632年1月24日,德川秀忠死亡,享年54岁
1636年5月24日、伊达政宗死亡,享年70岁
⑸ 近代日本的发展史
19世纪60年代末(1868),日本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后,明治天皇开始,自上而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改革运动。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崛起,国力很快超过大清王朝。明治维新27年后,1895(甲午)中日海战对决,大清北洋水师惨败,日本海军完胜,国威大振。
甲午战争9年后,1904日俄战争,日本获胜,攫取了沙俄在东北的利益。又27年,1931日本占领中国东三省。
再7年,1937日本大举侵华,1940之后占领东南亚诸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1941偷袭美国珍珠港大获全胜,称霸半个太平洋,1945日本战败,日本近代史结束。
(5)日本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从甲午战争到上世纪40年代,日本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侵略史。十九世纪末后的日本,在这笔政治遗产的驱动下,迅速滑向军国主义。
日本先后发动了日俄战争、侵华战争、珍珠港事件等,使日本成为世界近现代史上发动侵略战争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危害度最深的国家。
日本侵略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造成巨大灾难的同时,也使日本付出惨痛代价,明治维新后,崛起的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二战中成为法西斯阵营的中坚力量,最终彻底覆灭。
⑹ 近代日本发展历史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在日本19世纪进行的一次政治革命,他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在政内治、经容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同年成立新的常备军。1873年实行全国义务兵制和改革农业税。另外还统一了货币。明治政府在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在政治改革的同时,也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都得到大发展。187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1882年成立新式银行。直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成为了亚洲强国。
迅速崛起的世界强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法西斯军国主义彻底失败。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了《农业基本法》,通过法律是大批农民涌入城市,以补充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日本经济实现了长期持续高速增长。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⑺ 日本国的历史
日本国的历史:日本列岛最早在20万年前出现人类,已知最早的日本人类化石可追溯到约3万年前。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纪出现首个统一政权大和国,其后于大化革新后确立天皇体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尝试创建一个律令制的国家。
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日本进入奈良时代,律令制国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权的版图在这时也逐渐扩张,征服东北地方部分地区和南九州。
1867年,明治天皇整顿内政,富国强兵,一战后短暂经历大正民主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落入军部控制,实行军国主义,但于1945年被盟国击败后宣布投降。日本在恢复主权后经济高速增长,跻身先进国家之列,直至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日本进入长期的相对经济不景气状态至今。
(7)日本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发达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制造业、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动漫、游戏产业为首的文化产业和发达的旅游业也是其重要象征。
日本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许多方面堪称世界典范,其国民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极高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至今保存着以茶道、花道、书道等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文化。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72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日本陆地面积约37.79万平方公里。日本东部和南部为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⑻ 日本的历史沿革
公元4世纪中叶,日本开始成为统一的国家,称为大和国。公元645年“大化革新”后,日本建立了以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制国家。12世纪末,日本进入由武士阶层掌管实权的“幕府时代”。19世纪中叶,英、美、俄等国家迫使日本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实行封建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统治动摇,具有资本主义改革思想的地方实力派萨摩和长州两藩,在“尊王攘夷”、“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倒幕。1868年实行“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了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外逐步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904年挑起日俄战争;1910年侵吞朝鲜。1926年,裕仁天皇登基,日本进入昭和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外发动侵略战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成为战败国。战后初期,美军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1947年5月,日本实施新宪法,由绝对天皇制国家变为以天皇为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天皇为日本和日本国民总体的“象征”。现任天皇明仁1989年即位。
⑼ 日本有何发展史
在我们战国时期的时候,日本只是原始社会。在汉朝的时候,他们才开始进入战国时代,在唐朝的时候,他们开始进入幕府时代,后来走上了资本发展道路,建立了发达国家
⑽ 日本的历史演变
考古学家认为,早在十万年前,日本还与亚洲大陆相连时群岛上已有居住,历史上称为旧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以狩猎拾荒为生,到了大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制造较精细的石器和陶器,人们开始学用弓箭狩猎煮食物和储藏食物。
公元前八十世纪至三世纪史称“绳纹时代”,人们已开始在陶器上制作绳状花纹。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农业和制造金属器具的方法从亚洲大陆传入、铁器的传入使农业得到了发展,人们开始制造武器,并在宗教仪式中使用铜镜和铜剑。由于分工的关系,社会出现了分化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开始出现,部落和国家也随之而产生。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三世纪史称"弥生时代,辘轳窑窑等先进制陶工具及技术相继传入日本。到了四世纪,邪马台国势力强盛, 统一了各国。四世纪到六世纪,中国文化经由朝鲜传入,儒家和佛家思想也传到日本。日本和朝鲜建立了关系, 从朝鲜引进中国汉朝发明的纺织、金工、鞣革、造船等技术。日本又从中国引入表意文字,学习中国的医术、天文历法和儒家思想。 并模仿中国建立政制。
八世纪初,日本在奈良建立了第一个首都,开始了奈良时代。皇族成员在奈良居住了七十多年,势力愈益强大,逐渐向全国伸展。
平安时代从公元794年开始。日本皇朝以当时的中国首都为蓝本,在京都建立新都,称为"平安京"。平安京作为首都几乎延续了近一千年。 前期日本大量吸收了中国文化,直到九世纪末,锁国政策抬头,中断了与中国的交往,日本固有的文化才开始发展。这是个吸收和同化的过程, 外来的东西渐渐染上了日本的色彩。日本的文字"假名"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假名"分"片假名"和"平假名",是以汉字为基础, 取汉字的边傍部首和部分草书而制成,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文字系统。
由于宫廷上下沉迷于奢华靡烂的生活,放松了对地方武士的控制,地方势力逐渐落入"桓武平氏"和"清和源氏"手中。两大家族的先祖都是皇族,源氏于1185年,在濑户内海的"坛之浦大战"吐歼灭平氏。
源氏得胜,朝廷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权,开始了以后七百年的封建时代。1192年,源赖朝在镰仓(今东京附近)成立幕府。 有感于京都朝廷耽于逸乐,生活颓废,以至失去权力,镰仓幕府厉行新政,鼓励幕府中人习武,加强纪律。镰仓时代,武士道盛极一时。 1213年,北条氏从源氏手中夺得了政权。北条氏是源赖朝妻子的家族,摄政期间出掌幕府,直至1333年。期间,蒙古人两次入侵九州北部, 两次入侵舰队都遇上台风溃不成军,失败而归。
1333至1338年,日本曾一度恢复皇室统治。但很快政权又被尊氏夺去。尊氏在京都的室町成立新幕府,史称室町时代。 室町武士执政历时二百多年。由于期间厉行武士道的严谨纪律,以致艺术及宗教活动都深受影响。时至今日,日本的艺术仍然十分拘谨,线条简单。
室町幕府末期开始受到地方部族的挑战,十六世纪末,日本饱受内战蹂躏,群雄并起,割据称霸。1590年,大将军丰臣秀吉统一天下。 1592及1597年丰臣氏两度出兵伐朝鲜,但遭到朝中两国的反抗,终告失败。
1598年丰臣秀吉病没伏见城,将军德川家康在关原一战全歼对立派。1603年,德川氏在江户建立幕府,历史进入了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延续了二百六十四年。
德川家康完成了统一后,著手整顿社会及政治体制。为巩固政权的稳定,压制地方势力,幕府加强控制对外交往,禁止基督教布教,实施锁国政策。锁国政策使社会及政治制度日趋僵化,难以适应时代的变迁,要求对外开放的呼声四起。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培里率领四艘船开入东京湾,次年再度叩关,终于说服日本与美国签订了和约。同年,日本又与俄、英、荷先后订立条约,恢复对外关系。四年后,又订立了通商条约。不久又与法国缔结了类似条约。
在外来势力冲击下,谋求体制改革的压力日益强烈,动乱不停,动摇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德川幕府终于在1867年崩溃。
推翻了封建制度后,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天皇再次重获政权。明治时代从1868年到1912年,是日本历史上辉煌显赫的时代。
明治初年,天皇由京都迁都江户,改称东京。不久颁布宪法,成立内阁及两院制立法机关,废除封建的阶级制度,举国上下掀起了研究西方文化热潮。 为了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明治政府提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以西方先进资本主为榜样,发展先进科学技术, 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在短时期内,把日本建成一个拥有近代军备和雄厚经济实力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到半个世纪, 日本就走完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用了二百年时间才完成的近代化过程。不过,明治改革的成功反而刺激了日本的向外扩张野心, 终于使日本走上了穷兵溃武的道路。两次大战,日本政府给全世界和日本人民造成了极大灾难。
1985年,日本己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1986年底海外净资产一千八百零四亿美圆。1993年日本海外资产上升到六千八百五十亿,估计到2000年可上升到一万亿以上。 日本成了世界最大的供应国,东京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正在扩大,日本正在朝金融大国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