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物理性质
① 苯甲酸性质 高中化学
物理性质
苯甲酸为无色、无味片状晶体。熔点122.13℃,沸点249℃,相对密度1.2659(15/4℃)。在100℃时迅速升华,它的蒸气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后易引起咳嗽。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结构
分子式:C7H6O2
分子量:122.1214
结构简式:C6H5-COOH (苯环-COOH )
化学性质
苯甲酸是弱酸,比脂肪酸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形成盐、酯、酰卤、酰胺、酸酐等,都不易被氧化。苯甲酸的苯环上可发生取代反应,主要得到间位取代产物。
高考中涉及到的方程式:
结构简式:2C6H5-COOH +2Na→2C6H5-COONa+H2↑
2C6H5-COOH+Na2CO3→2C6H5-COONa+CO2↑+H2O
C6H5-COOH+NaHCO3→C6H5-COONa+CO2↑+H2O
C6H5-COOH +NaOH→C6H5-COONa+H2O
C6H5-COOH+CH3CH2OH→ C6H5-COOCH2CH3+H2O
② 苯甲酸的物理性质是什么
中文名称: 苯甲酸
英文名称: benzoic acid
中文名称2: 安息香酸
英文名称2: carboxybenzene
CAS No.: 65-85-0
分子式: C7H6O2
分子量: 122.13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鳞片状或针状结晶, 具有苯或甲醛的臭味。
熔点(℃): 121.7
沸点(℃): 249.2
相对密度(水=1): 1.2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21
饱和蒸气压(kPa): 0.13(96℃)
闪点(℃): 121
引燃温度(℃): 571
爆炸下限%(V/V): 11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
主要用途: 用作制药和染料的中间体, 用于制取增塑剂和香料等, 也作为钢铁设备的防锈剂。
其它理化性质: 100
健康危害: 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蒸气对上呼吸道、眼和皮肤产生刺激。本品在一般情况下接触无明显的危害性。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通用名称:苯甲酸
英文名称:Benzoic Acid
英文别名:Benzoicum Acid、Phenylformic Acid
【药理】
药效学
本品为消毒防腐剂,具有抗细菌作用;在酸性环境中,0.1%浓度即有抑菌作用。通常 pH值较低效果较好,如 pH 3.5时,0.125%的浓度在 1小时内可杀灭葡萄球菌。在碱性环境下作用减弱。外用能抗浅部真菌感染。将 0.05—0.1%浓度加入药品制剂或食品作防腐剂,可阻抑细菌和真菌生长。
药动学
口服迅速从消化道吸收,与甘氨酸在肝内结合形成马尿酸,后者在 12小时内迅速从尿中排出,在最初 4小时内即达用量 97%。如口服剂量大,部分可以偶合的苯甲酰基葡糖醛酸从尿中排泄。
【适应症】
用于浅部真菌感染,如体癣、手癣及足癣等;也用作食物和药品制剂的防腐剂。
【用法用量】
本品常以6~12%浓度与水杨酸配制成酊剂或软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外涂皮损,每日 2次,作为药品制剂和食物的防腐剂,有效浓度为 0.05—1%。
【给药说明】
应用本品不仅需注意其浓度,尚需注意其 pH值,在微酸性环境下比在碱性环境中有效。
【不良反应】
口服可发生哮喘、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等变态反应。外涂可发生接触性皮炎。较大剂量口服可引起水杨酸盐类样反应。
【相互作用】
本品与铁盐和重金属盐配伍禁忌。
③ 苯甲醛的物理性质
苯甲醛物理性质:抄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66
饱和蒸气压(kpa):0.13(26℃)
折射率:1.5455
引燃温度(℃):192
醛基上的碳氧双键会与苯环上的大π键共轭,共有8个π电子
溶解性:微溶于水,约为0.6wt(20°c)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
化学性质:
苯甲醛的化学性质与脂肪醛类似,但也有不同。苯甲醛不能还原费林试剂;用还原脂肪醛时所用的试剂还原苯甲醛时,除主要产物苯甲醇外,还产生一些四取代邻二醇类化合物和均二苯基乙二醇。在氰化钾存在下,两分子苯甲醛通过授受氢原子生成安息香。苯甲醛还可进行芳核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主要生成间位取代产物,例如硝化时主要产物为间硝基苯甲醛。
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生成白色苯甲酸。可与酰胺类物质反应,生产医药中间体
④ 苯甲酸钠的物理性质
苯甲酸钠 Sodium benzoate 又称 :安息香酸钠。 CAS:532-32-1 产品规格:工业级、食品级 [分子式]:C7H5NaO2 [性状]:白色颗粒或结晶性粉未。无气味,有甜涩味。 [用途]:化学分析用试剂;用于医药工业和植物遗传研究 苯甲酸又称为安息香酸,故苯甲酸钠又称安息香酸钠。苯甲酸在常温下难溶于水,在空气(特别是热空气)中微挥发,有吸湿性,大约常温下0.34g/100ml;但溶于热水;也溶于乙醇、氯仿和非挥发性油。而苯甲酸钠在都使用苯甲酸钠;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性状和防腐性能都差不多。我简单介绍一下苯甲酸钠:苯甲酸钠大多为白色颗粒,无臭或微带安息香气味,味微甜,有收敛性;易溶于水(常温)53.0g/100ml左右,PH在8左右;苯甲酸钠也是酸性防腐剂,在碱性介质中无杀菌、抑菌作用;其防腐最佳PH是2.5-4.0,在PH5.0时5%的溶液杀菌效果也不是很好。苯甲酸钠亲油性较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体内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储,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阻止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从而起到食品防腐的目的。
⑤ 苯甲酸的物理性质是
白色固体 密度1.2659 熔点122C° 沸点249C°、在100C°升华、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二硫化碳、松节油。加热到370C°分解成苯和二氧化碳、主要用于制备苯甲酸钠防腐剂、并用于制备杀菌剂、媒染剂、增塑剂、香料等、制法有甲苯在二氧化锰直接存在下氧化、有邻苯二甲酸加热脱羧、或者有三氯甲基苯水解制得
⑥ 苯甲酸 物理性质
苯甲酸钠
sodium
benzoate
又称
:安息香酸钠。
cas:532-32-1
产品规格:工业级、食品级
[分子式]:c7h5nao2
[性状]:白色颗粒或结晶性粉未。无气味,有甜涩味。
[用途]:化学分析用试剂;用于医药工业和植物遗传研究
苯甲酸又称为安息香酸,故苯甲酸钠又称安息香酸钠。苯甲酸在常温下难溶于水,在空气(特别是热空气)中微挥发,有吸湿性,大约常温下0.34g/100ml;但溶于热水;也溶于乙醇、氯仿和非挥发性油。而苯甲酸钠在都使用苯甲酸钠;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性状和防腐性能都差不多。我简单介绍一下苯甲酸钠:苯甲酸钠大多为白色颗粒,无臭或微带安息香气味,味微甜,有收敛性;易溶于水(常温)53.0g/100ml左右,ph在8左右;苯甲酸钠也是酸性防腐剂,在碱性介质中无杀菌、抑菌作用;其防腐最佳ph是2.5-4.0,在ph5.0时5%的溶液杀菌效果也不是很好。苯甲酸钠亲油性较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体内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储,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阻止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从而起到食品防腐的目的。
⑦ 苯甲酸钠的用途和物理性质是什么
苯甲酸钠 Sodium benzoate 又称 :安息香酸钠。 CAS:532-32-1 产品规格:工业级、食品级 [分子式]:C7H5NaO2 [性状]:白色颗粒或结晶性粉末。无气味,有甜涩味。 [用途]:化学分析用试剂;用于医药工业和植物遗传研究
苯甲酸又称为安息香酸,故苯甲酸钠又称安息香酸钠。苯甲酸在常温下难溶于水,在空气(特别是热空气)中微挥发,有吸湿性,大约常温下0.34g/100ml;但溶于热水;也溶于乙醇、氯仿和非挥发性油。在使用中多选用苯甲酸钠;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性状和防腐性能都差不多。苯甲酸钠大多为白色颗粒,无臭或微带安息香气味,味微甜,有收敛性;易溶于水(常温)53.0g/100ml左右,PH在8左右;苯甲酸钠也是酸性防腐剂,在碱性介质中无杀菌、抑菌作用;其防腐最佳PH是2.5-4.0,在PH5.0时5%的溶液杀菌效果也不是很好。苯甲酸钠亲油性较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体内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储,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阻止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从而起到食品防腐的目的
物化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
1、含量:≥99.5%;
2、外观:合格;
3、水不溶物:0.01;
4、碱度:合格;
5、氯化物:0.01;
6、硫酸盐:0.005;
7、铁:0.0005;
8、重金属(以Pb计):0.0005
苯甲酸钠是用于内服液体药剂的防腐剂,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用量过多会对人体肝脏产生危害,甚至致癌. 根据GB2760—1996国家卫生标准规定,在食品加工中不得使用苯甲酸钠。
“苏丹红”事件发生后,各种食品添加剂随之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而被频频“曝光”。根据我国 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在肉制品中,食品防腐剂苯甲酸和苯甲酸钠不得检出。但是有些报道,如“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在肉制品中是强制禁止使用的,因为有毒”,“苯甲酸含有苯,苯是致癌物质”等等,这些报道是否准确科学?本文通过介绍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理化性质、防腐机理、毒性试验及其在人体内的解毒机理,以及国外对这两种防腐剂的使用情况,旨在为探讨苯甲酸和苯甲酸钠能否在肉制品中添加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1.苯甲酸和苯甲酸钠
目前,我国食品防腐剂主要采用苯甲酸钠及山梨酸钾,由于苯甲酸钠价格便宜,被食品企业广泛使用。
物理化学性质(万素英,1998;凌关庭,2003):
苯甲酸(Benzoic Acid)
分子式:C6H5COOH
又称安息香酸,无嗅或略带安息香气味,广泛用作食品防腐剂,天然存在于酸果蔓、梅干、肉桂、丁香中,是一种芳香族酸,还可以作为香料添加。未离解酸具有抗菌活性,在PH值2.5-4.0范围内,呈最佳活性。毒理学依据:LD 大鼠口服 2530mg.kg-1(bw)50GRAS FDA-21CFR 184.1021ADI 0-5mg.kg-1(bw)(本甲酸及其盐的总量,以苯甲酸计)(FAO/WHO,1994)苯甲酸钠(Sodium Benzoate)分子式:CH COONa
是苯甲酸的钠盐,无嗅或略带安息香气味,在酸性食品中能部分转为有活性的苯甲酸,防腐机理同苯甲酸。由于比苯甲酸更易溶于水,而且在空气中稳定,抑制酵母菌和细菌的作用强,因此比苯甲酸更常用。毒理学依据:LD 大鼠口服 4070 mg.kg -1 (bw)
50GRAS FDA-21CFR 184.23,181.733 ADI 0-5 mg.kg -1 (bw)(本甲酸及其盐的总量,以苯甲酸计)(FAO/WHO,1994)
防腐作用机理:苯甲酸类防腐剂是以其未离解的分子发生作用的,未离解的苯甲酸亲油性强,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干扰霉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阻碍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内的苯甲酸分子,酸化细胞内的储碱,抑制微生物细胞内的呼吸酶系的活性,从而起到防腐作用(侯振建,2004)。
苯甲酸是一种广谱抗微生物试剂,对酵母菌、霉菌、部分细菌作用效果很好,在允许最大使用范围内,在pH值4.5以下,对各种菌都有抑制作用。
⑧ 苯甲酸的性质
结构式:
/ \
/ \_HCOOH
│ O │
\ /
\ /
苯甲酸为无色、无味片状晶体。 熔点 122.13℃,沸点249℃,相对密度1.2659(15/4℃)。在100℃时迅速升华,它的蒸气有很强的刺激性 ,吸入后易引起咳嗽 。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甲酸是弱酸,比脂肪酸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形成盐、酯 、酰卤、 酰胺、酸酐等,都不易被氧化。苯甲酸的苯环上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得到间位取代产物。
最初苯甲酸是由安息香胶干馏或碱水水解制得,也可由马尿酸水解制得。工业上苯甲酸是在钴、锰等催化剂存在下用空气氧化甲苯制得;或由邻苯二甲酸酐水解脱羧制得。苯甲酸及其钠盐可用作乳胶、牙膏、果酱或其他食品的抑菌剂,也可作染色和印色的媒染剂。
中文名称: 苯甲酸
英文名称: benzoic acid
中文名称2: 安息香酸
英文名称2: carboxybenzene
CAS No.: 65-85-0
分子式: C7H6O2
分子量: 136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鳞片状或针状结晶, 具有苯或甲醛的臭味。
熔点(℃): 121.7
沸点(℃): 249.2
相对密度(水=1): 1.2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21
饱和蒸气压(kPa): 0.13(96℃)
闪点(℃): 121
引燃温度(℃): 571
爆炸下限%(V/V): 11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
主要用途: 用作制药和染料的中间体, 用于制取增塑剂和香料等, 也作为钢铁设备的防锈剂。
其它理化性质: 100
健康危害: 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蒸气对上呼吸道、眼和皮肤产生刺激。本品在一般情况下接触无明显的危害性。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通用名称:苯甲酸
英文名称:Benzoic Acid
英文别名:Benzoicum Acid、Phenylformic Acid
【药理】
药效学
本品为消毒防腐剂,具有抗细菌作用;在酸性环境中,0.1%浓度即有抑菌作用。通常 pH值较低效果较好,如 pH 3.5时,0.125%的浓度在 1小时内可杀灭葡萄球菌。在碱性环境下作用减弱。外用能抗浅部真菌感染。将 0.05—0.1%浓度加入药品制剂或食品作防腐剂,可阻抑细菌和真菌生长。
药动学
口服迅速从消化道吸收,与甘氨酸在肝内结合形成马尿酸,后者在 12小时内迅速从尿中排出,在最初 4小时内即达用量 97%。如口服剂量大,部分可以偶合的苯甲酰基葡糖醛酸从尿中排泄。
【适应症】
用于浅部真菌感染,如体癣、手癣及足癣等;也用作食物和药品制剂的防腐剂。
【用法用量】
本品常以6~12%浓度与水杨酸配制成酊剂或软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外涂皮损,每日 2次,作为药品制剂和食物的防腐剂,有效浓度为 0.05—1%。
【给药说明】
应用本品不仅需注意其浓度,尚需注意其 pH值,在微酸性环境下比在碱性环境中有效。
【不良反应】
口服可发生哮喘、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等变态反应。外涂可发生接触性皮炎。较大剂量口服可引起水杨酸盐类样反应。
【相互作用】
本品与铁盐和重金属盐配伍禁忌。
⑨ 苯甲酸的详细性质
苯甲酸
苯甲酰是食品行业通用的防腐剂,据科学报道,目前影响我们食品安全的最大问题是食品腐败和微生物的繁殖,正是由于食品中使用了防腐剂,而使我们避免了更多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面粉中添加了增白剂最终转化成的苯甲酸不超过60ppm,我国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卫生使用标准》中规定,苯甲酸在酱油、醋中的最大使用量为1000ppm,葡萄酒中为800ppm,碳酸饮料中为200ppm。关于过氧化苯甲酰对人体造成致癌的一些传说,不知源于何处,是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
苯甲酸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由微生物的活动而引起的食品变质。根据卫生部调查统计,认为食品中危害最大的是微生物污染和营养不均衡,其危害要比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大10万倍。所以,食品防腐剂是许多食品不可缺少的合法添加剂,是食品卫生安全的卫士,是许多食品不可缺少的食品添加剂。
表1① 苯甲酸在各类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
添加剂名称 食品 最大使用量/(mg/kg)
苯甲酸 碳酸饮料 0.2
低盐酱菜、酱类、蜜饯 0.5
酱油、食醋、果酱(不包括罐头)、果汁(味)型饮料、果汁(味)冰 1.0
葡萄酒、果酒、饮糖 0.8
食品工业用塑料桶装浓缩果蔬汁 2.0
预调酒 0.2
苯甲酸没有慢毒性,以含苯甲酸0,0.5%和1%的食品饲料喂养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连续8周,通过对其子代(二、三和四代)的观察和形态解剖测定其慢毒性,结果表明小鼠子代的生长、繁殖和形态上没有异常的改变。其他一些试验也表明苯甲酸无蓄积性、致癌、致突变和抗原作用。
苯甲酸的ADI值为0-5mg/kg②, LD50为2530mg/kg
(大鼠,经口),GRAS(FDA,§184.10212000),苯甲酸在动物体内会很快降
解,75-80%的苯甲酸可在6h内排出,10-14h内完全排出体外。苯甲酸在动物体内的降解途径如图1所示③。苯甲酸的大部(90%)主要与甘氨酸结合形成马尿酸,其余的则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1-苯甲酰葡萄醛酸。
⑩ 苯甲醛的物理性质是什么
苯甲醛物理性质: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66
饱和蒸气压(kPa):0.13(26℃版)
折射率:1.5455
引燃温度(℃):192
醛基上的权碳氧双键会与苯环上的大π键共轭,共有8个π电子
溶解性:微溶于水,约为0.6wt(20°C)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
化学性质:
苯甲醛的化学性质与脂肪醛类似,但也有不同。苯甲醛不能还原费林试剂;用还原脂肪醛时所用的试剂还原苯甲醛时,除主要产物苯甲醇外,还产生一些四取代邻二醇类化合物和均二苯基乙二醇。在氰化钾存在下,两分子苯甲醛通过授受氢原子生成安息香。苯甲醛还可进行芳核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主要生成间位取代产物,例如硝化时主要产物为间硝基苯甲醛。 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生成白色苯甲酸。可与酰胺类物质反应,生产医药中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