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理教案
A. 2020内蒙古教师地理教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洋流的概念及分类;会分析洋流的成因;能够说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养成用地理眼光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地理思维,形成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难点】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故事导入法,讲述哥伦布两次前往美洲所花费时间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原因。引出洋流帮了哥伦布的忙。提问:“那么什么是洋流?是怎么形成的?它又有何分布规律?”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洋流的定义和分类。
1.洋流的概念
【问题】什么是洋流?
【学生回答】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教师总结】理解洋流概念时,要把握几个关键词,常年比较稳定、沿着一定方向、大规模
2.洋流的分类
【问题】
(1)按照洋流性质,洋流分哪几种类型?其特点有何不同?
(2)高纬度海区的洋流一定是寒流,低纬度海区的洋流一定是暖流吗?
【学生回答】
(1)按性质,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暖流是指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寒流是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2)暖流和寒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洋流相对于它所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的。
【教师总结】一般情况下,从低纬度海区流向高纬度海区的洋流是暖流;反之,从高纬度海区流向低纬度海区的洋流是寒流。(索马里洋流除外)
3.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1)洋流的成因
结合所学知识及学生思考:
【问题】
①在物理中我们就学习过,任何物体要运动,就一定要受到外力的作用。那么使得海水定向大规模运动的外力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洋流是在盛行风、陆地形状和地砖偏向力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盛行风是洋流产生的主要动力。
【过渡】在盛行风的影响下,洋流又有怎样的分布规律呢?
(2)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师呈现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学生分小组讨论。
B. 烟台的海教案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 2 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 3 揭题。
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
2 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3 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
(3)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4) 分清段落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1 齐读
2 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四、写字指导
1 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2 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 抄词。 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呢?
细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
1 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分层。(海,人)
2 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题头的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突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 3 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 (突出“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
4 通过读,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
5 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 6 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整体读,想想讲了那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背诵。
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 学生自学(读、说、背)
2 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3 各小组成员分工读、说、背向全班汇报,评议结果。 (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第4自然段: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四、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2 背诵第1—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 在冬、春、夏三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
2 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2-4自然段。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1 自渎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
2 找出句子,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 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3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 从“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体会出秋日烟台的海清新高远的格调和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5 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介绍呢? 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又显的那么凝重。(理解凝重)冬天烟台的海景象尤为独特,所以一开始就介绍它。
三、细读第三段:
1 齐读第6自然段。
2 联系全文,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
3 欣赏画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说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四、总结全文:
1 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你来做导游向游客作一介绍。比谁介绍得好?
2 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能把那里的景色给同学们介绍吗?
五、作业:
1 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蓬勃、充实。
2 写一个片段,介绍一处迷人的风 景
板书设计:
5、烟台的海 海 人 冬 凝重 不畏严寒 春 活泼 勤劳播种 夏 宁静 人海相依 秋 高远 充实忙碌
教后记:
本课教学抓住两条线索,一是海,一幅画.二是人,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教学中,先理解描写四季海的景象.读,悟,说,体会海的独特景观.而在每个季节中,人有什么表现呢?体会到人的勤劳,为创造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伟大情怀.
本文语言优美,描写准确生动,所以全文背诵,教学中具体落实,要求每位学生熟练,流利背诵,内化积累,为今后作文提供一个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