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黑历史
❶ James Blunt黑历史
由于布朗特的大学学费是英国陆军补助的,依规定他得服最少四年的兵役。大学毕业后,他前往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接受训练。在禁卫兵骑兵团服役时被任命为second lieutenant(少尉),在御林军提升到captain(上尉)。1998年,他的第一份任命是前往位在加拿大亚伯达的Suffield英国陆军训练单位,带领队伍作为对战演习敌军,长达六个月。 1999年,于北约布置在科索沃的装甲侦察部队任军官,一开始被派往侦察马其顿与南斯拉夫的边界,布朗特和他的部队在前线为北约提供轰炸塞尔维亚人的位置。在3万维和部队中,他的部队第一个前往保护Pristina国际机场,在那之前,机场一直是由俄罗斯军队控制。由于布朗特的坚持,他的部队拒绝接受北约要其攻击俄罗斯人的命令。在科索沃任务中不那么激烈的时候,他会拿出吉他登上他的坦克,当时写了一首歌《No Bravery》。
❷ 英国为什么叫腐国
腐与同性恋最大的区别便是,腐,也有可能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英文叫bromance,就是供大家脑补yy的~
英国击败了腐的原产地日本和毫不遮拦的米国成为腐国,最大的功臣还得算到各位大导演、大编剧和大……男优身上。英剧和电影里的奸基情比比皆是,想必这些娱乐圈的大佬明显深谙腐到深处自然萌的道理,简直都是不搅基不舒服斯基。最典型的栗子就传说中的BBC四大腐剧,开挂储君和魔法师仆人男男版家有仙妻,博士与法师相爱相杀好几百年,老板和小秘前卖腐后搅基,你别着急我马上就说到了……还有傲娇天才侦探和忠犬医生打情骂俏顺便破案的故事。
就连英国男明星们也前仆后继地享受着腐的氛围,直接出柜的这几位就甭说了,偶像团体必出gay,男演员必演过基友,这简直是英国演艺圈不成文的规定……就连生活当中也得卖个腐,尤其以抖森、裘秃等童鞋为个中翘楚。就连大腐国的字幕条都在卖腐好么!
除了演艺圈,整个英国开放的气氛也是不容忽视的。尽管曾几何时,英国对同性恋的压迫也是相当的严苛,在1861年以前,同性恋者是要被判处死刑的,最著名的就是被用烧红的铁条爆菊而死的爱德华二世(尖叫声),后来死刑被监禁取代,奥斯卡·王尔德也好,阿兰·图灵也罢,都是19、20世纪同性恋遭到迫害的缩影。
正是这样的黑历史才会衍生出当今的开放,无论是伦敦soho随处可见飘扬的彩虹旗,还是越来越多大胆示爱的同性情侣,都体现了当代英国强大的包容性,而民调也显示有61%的英国人支持同性配偶结婚——于是乎,在今年的7月17日,英国同性婚姻法案终于获得女王的批准,也在议会中获得通过,这样一来,英国就在成为腐国道路上越走越远啦~
现在你知道英国为啥叫腐国了吧。
❸ 以绅士闻名的英国在历史上受到了流民问题怎样的影响
英国脱欧的问题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究其原因,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英国不满从阿拉伯世界中逃难到西欧的“流民潮”。英国历史上同样有过不堪回首的“自产流民”的经历,这段“黑历史”足以颠覆我们对英国人绅士作派的美好印象。
一、流民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
有时候也被称作“农民大暴动”。这场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社会问题,给英国带来了不小的社会创伤。直到今日还没有解决的爱尔兰问题和苏格兰问题,就是在此时肇始的。此次运动不仅让英国的整体城乡关系呈现出一种从紧张到缓和的态势,并且还间接导致了美国的形成和美洲的开拓。
世界上最早走向近代化的英国,为何会突然生发出如此之多的流民呢?这些流民究竟从何而来,英国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事情是这样的,在16、17世纪,英国的封建制度在价格革命的冲击下呈现出一种衰落的势头。固定的封建地租大多是依靠着几个世纪之前签订的契约交付的,在物价飞涨的年代里,十分不利于收租人的发展。
这种对社会问题采取堵塞而并非疏导的方式往往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亨利八世执政时期,共有七万多名小盗贼因罪而被处死。在伊丽莎白时代,据说每年在绞刑架上都要绞死300到400人。因为恐惧和无奈而发生的流民哄抢食物、聚众斗殴等事件层出不穷。
到16世纪末期和17世纪初,英国政府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在此期间,分布在各地的修道院和基督教会起到了政府所无暇顾及的救助作用。修道院常常会将吃不完的余粮发散给穷人,有时还为他们安置没有劳动力的亲属。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经在议会上演讲,认为圈地给农民造成的严重后果必须由政府来负责。还有一些议员提出了“消灭乞丐”、“创立济贫院”等等措施。这说明,随着时代的演进和英国工业的发展,关于“自足地”和“生产地”的矛盾逐渐趋于平缓,统治者也开始乐意将这种矛盾摆在公开的场合加以解决。英国的流民问题在政府接手救济之后就趋于好转。直到今日,英国还在以福利国家的身份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之上。这也佐证了英国政府在不断向“民生政府”的角色上的倾斜和转化。
❹ 对于纳税黑历史,英国王室应该如何斩断呢
与英国王室为国家做的贡献相比,他们花的英国纳税人的钱就是微不住道了,可以说他们的贡献远超过他们用的钱。
据说在2013英国王室这一年的花销是3570万英镑,仅仅是英国女王自己的花销就是240万英镑,在看下王储查尔斯的花销,真是令人惊叹,据说他去参加葬礼是包专机去的花费了25完英镑,这只是冰山一角后来在印度还花费了40万英镑。因为英国女王和王室的出席活动都是这些纳税人资助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消费是由公民买单。
谁也不是傻子,如果一直是英国皇室在不断索取肯定会造成战乱和争端,正因为他们是互相利用所以不需要特意的斩断。
❺ 英国,也曾受困于自产的流民吗有怎样的影响
英国脱欧的问题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究其原因,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英国不满从阿拉伯世界中逃难到西欧的“流民潮”。英国历史上同样有过不堪回首的“自产流民”的经历,这段“黑历史”足以颠覆我们对英国人绅士作派的美好印象。
一、流民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
16、17世纪的英国流民问题,有时候也被称作“农民大暴动”。这场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社会问题,给英国带来了不小的社会创伤。直到今日还没有解决的爱尔兰问题和苏格兰问题,就是在此时肇始的。此次运动不仅让英国的整体城乡关系呈现出一种从紧张到缓和的态势,并且还间接导致了美国的形成和美洲的开拓。
世界上最早走向近代化的英国,为何会突然生发出如此之多的流民呢?这些流民究竟从何而来,英国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事情是这样的,在16、17世纪,英国的封建制度在价格革命的冲击下呈现出一种衰落的势头。固定的封建地租大多是依靠着几个世纪之前签订的契约交付的,在物价飞涨的年代里,十分不利于收租人的发展。
18到19世纪经过改良的英国济贫院
这种对社会问题采取堵塞而并非疏导的方式往往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亨利八世执政时期,共有七万多名小盗贼因罪而被处死。在伊丽莎白时代,据说每年在绞刑架上都要绞死300到400人。因为恐惧和无奈而发生的流民哄抢食物、聚众斗殴等事件层出不穷。
文史君说:
到16世纪末期和17世纪初,英国政府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在此期间,分布在各地的修道院和基督教会起到了政府所无暇顾及的救助作用。修道院常常会将吃不完的余粮发散给穷人,有时还为他们安置没有劳动力的亲属。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经在议会上演讲,认为圈地给农民造成的严重后果必须由政府来负责。还有一些议员提出了“消灭乞丐”、“创立济贫院”等等措施。这说明,随着时代的演进和英国工业的发展,关于“自足地”和“生产地”的矛盾逐渐趋于平缓,统治者也开始乐意将这种矛盾摆在公开的场合加以解决。英国的流民问题在政府接手救济之后就趋于好转。直到今日,英国还在以福利国家的身份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之上。这也佐证了英国政府在不断向“民生政府”的角色上的倾斜和转化。
❻ 印度曾经被英国统治,那段黑暗历史持续了多少年
英国人完全统治了印度190年,楼主说的400年指的是从入侵开始算了。
1849年3月29日,英国殖民者宣布把旁遮普省并入英属印度领地,由印度总督直接统治。旁遮普的被吞并,标志着英国完成对印度的征服过程。
1947年6月3日,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同意把英属印度按局民宗教信仰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巴基斯坦自指令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国和孟加拉国)。同年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诞生。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国。
❼ 英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是哪个
斯图亚特王朝发动队爱尔兰的战争致使民不聊生解散议会长达15年强行推行基督教,对一切执有反对意见的人全部处以极刑
❽ 英国有哪些政治黑历史
巴以分治、印巴分治、南非等后遗问题
❾ 性侵丑闻,蔑视皇规,英国王室还有哪些少为人知的黑历史
尽管伊丽莎白女王以其睿智严谨,足以代表英国的王室。但是随着传统价值观的解体,全世界都在将传统娱乐化,王室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外界捕捉的目标。王室成员的丑闻,经由媒体和窥视放大,成为了公众的狂欢。近年来最大的丑闻就来自于戴安娜王妃的前夫查尔斯王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