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高中化学竞赛真题

高中化学竞赛真题

发布时间: 2021-08-14 21:31:35

『壹』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题

再牛也比不上全国竞赛的难度
如果是准备全国竞赛的话预赛的题目几乎不成问题
全国省上的预赛要说难度,福建的最大,接近于国初,其他省的都是偏向高考,学过竞赛的人就不成问题。
我是四川的一等奖,如果不是因为卷面的话我就是四川第三
回答者:coulor888 - 经理 四级 6-20 14:52
你没事把去年的全国竞赛题放上来干吗?这里说的是省级竞赛,而且你还放不上来图
http://www.52aosai.com/Soft/chem/gsshx/200805/1053.html
08福建的题,比陕西难得多
2008年福建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预赛试题
(2008年5月18日8:30—11:30共计3小时)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10分)填空
1.教科书中将铝酸盐表面描述为强Brfnsted酸,而硅胶则是非常弱的酸。SiO2晶格中有了Al3+后酸性加强的原因 。
2.已知有两种形式的氮化硼,常见的一种是滑的灰色的物质,第二种是在高压下合成的,是已知最硬的物质之一。在300℃以下,两者皆保持固体状态,这两种构型的氮化硼分别类似于 和 。
3.已知某黄色固体是一种主族元素的简单化合物,它不溶于热水而溶于热的稀盐酸,生成一种橙红色溶液。当这一溶液冷却时,有一种白色晶态沉淀物析出。加热溶液时,白色沉淀物又溶解,这个化合物是 。
4.酸化某溶液得S和H2SO3,则原溶液中可能含哪些含硫化合物


二.(10分)绿色化学法制备天青石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生产方法中转化率较低、三废污染严重、能耗高、生产复杂等种种弊端。制备的碳酸锶产品化学纯度平均达到99. 5%,并且可制备质量较高的工业副产品硫酸铵,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我国鄂东某地的天青石,其中有效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为80% ,同时含有少量的Ba, Ca, Mg, SiO2 , Fe2O3 , FeO 等杂质。天青石可以同NH4HCO3 溶液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含有某些杂质的SrCO3 粗级产品。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添加适量的NH4Cl作为催化剂,可以使反应速度明显加快。将分离出(NH4)2SO4溶液后的沉淀物用HCl溶解,以制取含有可溶性SrCl2及某些杂质的锶盐溶经净化除去其中的Ba2 + , Ca2 +等杂质后,即可制成纯度较高的SrCl2溶液。此时向其中加入经过净化的碳酸氢铵溶液,经反应生成纯净的碳酸锶沉淀,沉淀物碳酸锶经脱水、洗涤、干燥、粉碎,得到高纯碳酸锶产品。
(已知Ksp(SrSO4) = 3. 2 ×10- 7 , Ksp(SrCO3) = 1. 1 ×10- 10 。)
1.试简要说明该绿色反应的原理并写出主要反应的方程式。
2.添加适量的NH4Cl作为催化剂的原因何在?

三.(10分)碳的化合物十分常见,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在温热气候条件下的浅海地区往往发现有厚层的石灰岩沉积,而在深海地区却很少见到,说明为什么
2.CO2中形成大∏键情况,并画出CO2的结构式。
3.已知从手册中查出的H2CO3的Ka1= 4.45×10-7,该数据是H2CO3的表观解离常数,在溶液中实际仅有0.166%的CO2转化为H2CO3,求算H2CO3 真实的第一步解离常数。

四.(10分)
1.某中学生取纯净的Na2SO3•7H2O 50.00 g,经600℃以上的强热至恒重,分析及计算表明,恒重后的样品质量相当于无水亚硫酸钠的计算值,而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溶于水,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期望值。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2.如何用简单的实验验证你的想法。(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3.亚硫酸盐和硫酸盐都常用于造纸业制浆,亚硫酸盐浆较白,返黄现象较轻,为什么?
4.纸浆多要经过漂白粉液漂白,其温度要控制在35-38℃,不能超过40℃,为什么?
5.若纸浆白度已达到,残氯尚高,必须终止漂白作用,一般加什么化合物?并写出化学反应。

五.(10分)试写出COCl2的路易斯(Lewis)结构;用(VSEPR)价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COCl2的几何构型;用(VB)价键法说明分子成键的过程,并讨论分子中键的性质,预测并说明∠ClCO及∠ClCCl大小。

六.(10分)为解决能源危机,有人提出用CaCO3制取C2H2作燃料。具体反应为:
(1)
(2)
(3)
1. 制备1 mol C2H2(g)需多少C(s),这些炭燃烧可放热多少?
2. 若1 mol C2H2完全燃烧可放出热量1298 kJ,则将C2H2(g)作为燃料是否合算?
3. 上述三个反应的熵变是大于零还是小于零?为什么反应(1)和(2)需要高温,而反应(3)只需常温?
已知有关物质的ΔfH (298 K)/kJ·mol-1为:
CaC2(s):-60, CO2(g):-393, H2O(l):-285, C2H2(g): 227,
CaO(s):-635, CaCO3(s):-1207, CO(g):-111

七.(10分)某一元有机弱酸HA 1.000g,溶于适量水后,用仪器法确定终点,以0.1100 mol/L NaOH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时,消耗24.60ml.当加入NaOH溶液11.00ml时,该溶液的pH=4.80.计算该弱酸HA的pKa值。

八.(5分)有机分子中不饱和键(双键或叁键)与单键相互交替排列的体系称为p-p共轭体系,这种共轭体系吸收光的波长在紫外光区,可用于定性或定量分析。化合物A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A在硫酸存在下加热得到互为异构且都在紫外光区有吸收的两个化合物B和C,分子式都是C7H7Cl。

1. 请画出B和C的结构式并指出B和C属于哪种异构体;
2.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化合物A;
3. 化合物A是否存在旋光异构体(对映异构体)?

九.(12分)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由苯可以制得多种有机化合物。下面所列的是由苯制备一部分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1. 写出上述反应中的主要有机产物化合物A-J的结构式;
2. 上述反应中,C→D,C→E,C→F,E→G,E→H,H→I分别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
3. 实验室采用上述方法在制备化合物A的反应过程中,不断有氯化氢气体产生逸出,为避免污染空气,应如何处理?请写出处理氯化氢所需的实验装置和试剂名称。

十.(13分)抗高血压药物维普罗斯托(Viprostol)中间体化合物5的合成方法如下:

1. 请写出上述合成路线中空格A-C所需的试剂;
2. 化合物1可由乙烯、丙烯经下列步骤合成,请写出化合物6-8的结构式和空格D-G所需的试剂。

3. 化合物1还可由1-戊炔经下列两种方法转化而得:(1)1-戊炔先与试剂J反应后再用试剂K处理,得到化合物1;(2)1-戊炔先与试剂L反应得化合物9,再用稀酸水溶液处理得化合物1。请写出J,K,L所代表的试剂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化合物9。

草 稿 纸

2008年福建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预赛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10分)
1.(1) Al3+代替Si4+后多了用以平衡电荷的一个额外质子(2分)
2.石墨和金刚石。(2分)
3.铬酸铅。(2分)
4.(4分) 有几种可能:
(2分)(1) 含 + 2H+ = H2SO3 + S
(1分)(2) 含S2-和 + 2S2- + 6H+ = 3S + 3H2O
n ( ) / n (S2-) > 1/2
(1分) (3) 含S2-和 n ( ) / n (S2-) > 1/2

二.(10分)
1.根据溶度积原理(2分),该反应可以发生, 反应方程式为
SrSO4 + 2NH4HCO3 = SrCO3 ↓ + (NH4 ) 2 SO4 +CO2 ↑ +H2O,(2分)
SrCO3 + 2HCl = SrCl2 +H2O + CO2 ↑ (2分)
SrCl2 + 2NH4HCO3 = SrCO3 ↓ + 2NH4Cl +H2O +CO2 ↑ (2分)
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方程式为: (2分)
SrCO3 + 2NH4Cl = SrCl2 + (NH4 ) 2CO3
SrCl2 + 2NH4HCO3 = SrCO3 ↓ + 2NH4Cl + CO2 ↑ +H2O

三.(10分)
1.石灰岩的形成是CaCO3的沉积结果,海水中溶解一定量的CO2,因此CaCO3与CO2,H2O之间存在着下列平衡:
CaCO3(s) + CO2(g) + H2O Ca(HCO3)3(aq) (1分)
海水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在浅海地区,海水底层压力较小,同时水温比较高,因而CO2的浓度较小,根据平衡移动的原理,上述平衡向生成CaCO3方向移动,因而在浅海地区有较多的CaCO3沉淀。(2分)
深海地区情况恰相反,故深海底层沉积的CaCO3很少。(1分)
2.两个∏34(1分)
(1分)
3.设:碳酸真实的第一步解离常数为Ka1′
Ka1= [H+][HCO3-] / [ H2CO3+ CO2] = 4.45×10-7(2分)
据题意: [ CO2] / [H2CO3] = 601
真实的Ka1′= [H+][HCO3-] / [ H2CO3] = 602 ×4.45×10-7
= 2.68×10-4 (2分)

四.(10分)
1.4Na2SO3=3Na2SO4+Na2S,由于Na2S的碱性较强。(2分)
2.将加热过的产物溶于水,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 2-、S2-
SO42-离子的检出:SO42-+Ba2+=BaSO4 ↓ 不溶于盐酸。(1分)
S2-离子的检出:(1分)
方法1: 加沉淀剂:S2-+ Pb2+=PbS↓ (黑) 其他特征沉淀剂也可得分。
方法2: 醋酸铅试纸变黑
方法3:加盐酸S2-+2H+=H2S↓(可闻到硫化氢特殊气味)
3. 因为亚硫酸盐浆液以亚硫酸和酸性亚硫酸盐的混合液为蒸煮剂,在蒸煮过程中会产生SO2,与有机色素结合为无色化合物。(2分)
4. 3Ca(OCl)2=Ca(ClO3)2 + 2CaCl2 (1分)
ClO-的歧化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歧化越快,温度高漂白液分解,氯耗增加,所以温度不能高。(1分)
5. 加Na2S2O3 (1分)
2Ca(OCl)2 + Na2S2O3 + H2O = 2CaCl2 + Na2SO4 + H2SO4 (1分)

五.(10分)
1、

成键电子对数:4 (1分)
未成键电子对数:8 (1分)
2、三角形(1分)
3、VB法
⑴中心原子C采用SP2杂化(1分)
⑵形成σ键(1分)
⑶形成π键(1分)

C 2S22P2 (SP2)1 (SP2)1 (SP2)1 (2Pz)1
Cl 3S23Py23Pz23Px1
Cl 3S23Py23Pz2 3Px1
O 2S22Py2 2Px1 2Pz1

4、成键:3个σ (1分)
1个π(1分)
5、由于电子排斥作用,C=O>C-Cl (1分)
6、预测∠ClCO>∠ClCCl,即∠ClCO>120o,而∠ClCCl<120o (1分)

六(10分)
本题印刷时漏印下列已知条件:
已知有关物质的ΔfH (298 K)/kJ·mol-1为:
CaC2(s):-60, CO2(g):-393, H2O(l):-285, C2H2(g): 227,
CaO(s):-635, CaCO3(s):-1207, CO(g):-111
考试中未能紧急通知各考室的地区本题不计分,试卷总分以90分计。此变动不影响各地市进入夏令营复赛的名额。

1. 制取1 mol C2H2(g)需3 mol C(s)(36 g ) (1分)
反应3C(g)+3O2(g) →3CO2(g) (1分)
ΔrH (298 K,(4))=-1179 kJ (1分)
2. 虽然燃烧1 mol C2H2(g)放热多于燃烧3 mol C(s)。但反应
(1)ΔrH (298 K,(1))=179 kJ (1分)
(2)ΔrH (298 K,(2))=464 kJ (1分)
(3)ΔrH (298 K,(3))=-63kJ (1分)
即制取1 mol乙炔还需消耗(179+464)kJ热量,且有63kJ热量散失,不能完全利用。故若单纯作为燃料并不合算。 (1分)
3. 三个反应的熵变均大于零。 (1分)
反应(1)和(2)是吸热反应,因此高温有利于反应。 (1分)
反应(3)是放热反应,因此常温有利于反应。 (1分)

七.(10分)
HA的总量为: 0.1100´24.60=2.706(m mol)
当滴入NaOH溶液11.00ml 时已知pH=4.80, 即溶液中
A- 的量为: 0.1100´11.00=1.210(m mol) (2分)
则HA的量为: 0.1100´24.60-0.1100´11.00=1.496(m mol) (2分)
4.80=pKa+ (4分)
\ pKa=4.80+0.09=4.89 (2分)

八.(5分)
4. 本小题3分

B和C属于Z,E异构体(或答:属于顺反异构体)(1分)
5. 本小题1分,凡与本答案有异者均不给分。 (E)-3-乙基-1-氯-1-戊烯-4-炔-3-醇
6. 本小题1分。是 或答:存在旋光异构体(对映异构体)

九.(12分)
1.本小题8分,其中A~F各1分(计6分),G~J各0.5分(计2分)

2.本小题3分,每个反应0.5分。
C→D氧化反应,C→E取代反应,C→F取代反应,E→G取代反应,E→H消去反应,H→I加成反应
3.本小题1分
用气体吸收装置处理氯化氢(0.5分)。(只要答出“气体吸收装置”即给分);
所需试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用分子式NaOH,KOH表示亦给分)(0.5分)

十.(13分)
4. 本小题3分,A~C各1分

5. 本小题7分,其中化合物6-8的结构式和空格D-G每个1分

6. 本小题3分

『贰』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及试题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

说明:1.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及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题命题的依据。本基本要求不包括国家代表队选手选拔赛的要求。
2.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本化学竞赛的内容。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3.决赛基本要求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和提高。
4.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外活动。针对竞赛的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要求的重要制约因素。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注:40单元是按高一、高二两年约40周,每周一单元计算的);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注:30单元是按10、11和12月共三个月约14周,每周2~3个单元计算的)。
5.最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所涉及的符合本基本要求的知识自动成为下届竞赛的要求。
6.本基本要求若有必要做出调整,在竞赛前4个月发出通知。新基本要求启用后,原基本要求自动失效。

初赛基本要求
1. 有效数字 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数字运算的约化规则和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实验方法对有效数字的制约。
2. 气体 理想气体标准状况(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常量R。体系标准压力。分压定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 溶液 溶液浓度。溶解度。浓度和溶解度的单位与换算。溶液配制(仪器的选择)。重结晶方法以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重结晶和洗涤溶剂(包括混合溶剂)的选择。胶体。分散相和连续相。胶体的形成和破坏。胶体的分类。胶粒的基本结构。
4. 容量分析 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基本概念。酸碱滴定曲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以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基本滴定反应。分析结果的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用s、p、d等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6.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 周期。1~18族。主族与副族。过渡元素。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s、p、d、ds、f区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原子的电子构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氧化态与族序数的关系。对角线规则。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半金属(类金属)。主、副族的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其主要形体。铂系元素的概念。
7. 分子结构 路易斯结构式。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几何构型的解释。共价键。键长、键角、键能。σ键和π键。离域π键。共轭(离域)体系的一般性质。等电子体的一般概念。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相似相溶规律。对称性基础(限旋转和旋转轴、反映和镜面、反演和对称中心)。
8. 配合物 路易斯酸碱。配位键。重要而常见的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要而常见的配体(水、羟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酸根离子、不饱和烃等)。螯合物及螯合效应。重要而常见的配合反应。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定性说明)。配合物几何构型和异构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事实。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配合物的磁性和稳定性。用八面体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说明Ti(H2O)63+的颜色。软硬酸碱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的软酸软碱和硬酸硬碱。
9. 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氢键以及其他分子间作用力的能量及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10.晶体结构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晶胞(定义、晶胞参数和原子坐标)及以晶胞为基础的计算。点阵(晶格)能。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NaCl、CsCl、闪锌矿(ZnS)、萤石(CaF2)、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金红石、二氧化硅、钙钛矿、钾、镁、铜等。
11.化学平衡 平衡常数与转化率。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溶度积。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熵(混乱度)的初步概念及与自发反应方向的关系。
12.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13.电化学 氧化态。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式的书写与配平。原电池。电极符号、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原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电解池的电极符号与电极反应。电解与电镀。电化学腐蚀。常见化学电源。pH、络合剂、沉淀剂对氧化还原反应影响的说明。
14.元素化学 卤素、氧、硫、氮、磷、碳、硅、锡、铅、硼、铝。碱金属、碱土金属、稀有气体。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银、金、锌、汞、钼、钨。过渡元素氧化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和两性。常见难溶物。氢化物的基本分类和主要性质。常见无机酸碱的基本性质。水溶液中的常见离子的颜色、化学性质、定性检出(不包括特殊试剂)和一般分离方法。制备单质的一般方法。
15.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基本类型——烷、烯、炔、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酸、酯、胺、酰胺、硝基化合物以及磺酸的命名、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异构现象。加成反应。马可尼科夫规则。取代反应。芳环取代反应及定位规则。芳香烃侧链的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碳链增长与缩短的基本反应。分子的手性及不对称碳原子的R、S构型判断。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通式和典型物质、基本性质、结构特征及结构表达式。
16.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化学的初步知识(单体、主要合成反应、主要类别、基本性质、主要应用)。

决赛基本要求(本基本要求在初赛要求基础上增加下列内容,数学工具不涉及微积分)。
1. 原子结构 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取值。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原子轨道能量的计算。s、p、d原子轨道轮廓图及应用。
2. 分子结构 分子轨道基本概念。定域键键级。分子轨道理论对氧分子、氮分子、一氧化碳分子、一氧化氮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解及应用。一维箱中粒子模型对共轭体系电子吸收光谱的解释。超分子的基本概念。
3. 晶体结构 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根据宏观对称元素确定晶系。晶系与晶胞形状的关系。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点阵的带心(体心、面心、底心)结构的判别。正当晶胞。布拉格方程。
4. 化学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能(内能)、焓、热容、自由能和熵。生成焓、生成自由能、标准熵及有关计算。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的方向性。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及其应用。范特霍夫等温方程及其应用。标准自由能与标准平衡常数。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热化学循环。相、相律和单组分相图。克拉贝龙方程及其应用。
5. 稀溶液的通性(不要求化学势)。
6. 化学动力学基础 反应速率基本概念。速率方程。反应级数。用实验数据推求反应级数。一级反应积分式及有关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碳-14法断代等)。阿累尼乌斯方程及计算(活化能的概念与计算;速率常数的计算;温度对速率常数影响的计算等)。反应进程图。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反应机理一般概念及推求速率方程(速控步骤、平衡假设和稳态假设)。离子反应机理和自由基反应机理基本概念及典型实例。催化剂及对反应的影响(反应进程图)。多相反应的反应分子数和转化数。
7. 酸碱质子理论 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典型缓冲体系的配制和pH计算。利用酸碱平衡常数的计算。溶度积原理及有关计算。
8. Nernst方程及有关计算。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pH对原电池的电动势、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沉淀剂、络合剂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用自由能计算电极电势和平衡常数或反之。
9.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化学光谱序列。配合物的磁性。分裂能、电子成对能、稳定化能。利用配合物平衡常数的计算。络合滴定。软硬酸碱。配位场理论对八面体配合物的解释。
10.元素化学描述性知识达到国际竞赛大纲二级水平。
11.自然界氮、氧、碳的循环。环境污染及治理、生态平衡、绿色化学的一般概念。
12.有机化学描述性知识达到国际竞赛大纲二级水平(不要求不对称合成,不要求外消旋体拆分)。
13.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的基本概念。DNA与RNA。
14.糖的基本概念。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糖苷。纤维素与淀粉。
15.有机立体化学基本概念。构型与构象。顺反异构(trans-、cis-和Z-、E-构型)。对映异构与非对映异构。endo-和exo-。D,L构型。
16.利用有机物的基本反应对简单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推断。
17.制备与合成的基本操作 用电子天平称量。配制溶液、加热、冷却、沉淀、结晶、重结晶、过滤(含抽滤)、洗涤、浓缩蒸发、常压蒸馏与回流、倾析、分液、搅拌、干燥。通过中间过程检测(如pH、温度、颜色等)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产率和转化率的计算。实验室安全与事故紧急处置的知识与操作。废弃物处置。仪器洗涤与干燥。实验工作台面的安排和整理。原始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18.常见容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基本反应及分析结果的计算。容量分析的误差分析。
19.分光光度法。比色分析。

『叁』 高中化学竞赛的题目

(1)由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实验式时首先确定元素质量分数之和是否为1。
本例中显然氧的质量分数为0.4122,
所以Mn︰C︰O=
28.28%/54.94︰
30.78%/12.01︰
41.22%/16.00=1︰5︰5
所以实验式为MnC5O5(式量为194.99)。
(2)据△Tf=Kf·b得:6.50-5.28=20.2×
0.127/M/5.36*10的负十次方,
MA=392.3g/mol
MA/194.99=392.3/194.99=2,
所以化学式为Mn2(CO)10

『肆』 谁参加过高中化学竞赛,都是考什么题,分享下经验

说实话,化学竞赛我考的都不怎么好,只要你基础扎实,无论是什么题静下下心去做看着题的时候不慌,考出自己的水平就好

『伍』 近几年高中化学竞赛试题(初赛)

书利华教育网不错,但需要点数
我有账号,你若急用 可以:账号 踌躇 密码123456
别都用了,里面卷子很多

『陆』 一道高中化学竞赛试题

这个 用用盖斯定律来解决 ,把反应途径图画出来就好解决了C2H4 +H2----> C2H6 ↓。。。↓。。。。↓CO2 +H2O1)设298K时,1mol的乙烯的氢化焓是HH-1560KJ/mol=-1411KJ/mol-285KJ/mol H=-136kJ/mol2)显然,用乙烯的氢化焓来估算苯(C6H6)的燃烧焓为ΔH
C6H6+3H2----> C6H12↓。。。↓。。。。↓CO2 +H2OΔH-3*285KJ/mol =-3924KJ/mol-136kJ/mol*3 ΔH=-3477kJ/mol3) 苯的燃烧焓,估算值与实测值相比更大,因为苯分子结构中不是3个C=C和3个C-C交替排列的,而是介于两种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后者更稳定。因此用三个C=C的氢化焓来估算 ,会使得燃烧焓数据更大。

『柒』 一道高中化学竞赛题

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只有24号铬元素和29号铜元素的排布反常现象,称之为能级交错。
能级交错现象是指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轨道的能量反低于电子层数较小的某些轨道能量的现象。如4s反而比3d的能量小,填充电子时应先充满4s而后才填入3d轨道。过渡元素钪的外层电子排布为4s23d1,失去电子时,按能级交错应先失去3d电子,成为4s23d0,而从原子光谱实验得知,却是先失4s上的电子成为4s13d1。这是由于3d电子的存在,削弱了原子核对4s电子的吸引而易失去的。过渡元素离子化时,大体是先失去ns电子,但也有先失去(n- 1)d电子的,像钇等。能级交错的顺序不是绝对不变的,在原子序数大的原子中,3d轨道可能比4s轨道的能量低。
想要深入了解能级交错现象,需要掌握薛定谔方程,掌握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而这些高中阶段都不要求掌握。如果您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Pauling能级图,科顿能级图以及徐光宪规则。苏教版教材中物质结构与性质一书有简要介绍,也可略作参考。有什么问题请追问,望采纳。

热点内容
初音的历史 发布:2025-05-25 21:37:34 浏览:870
女人做什么生意好 发布:2025-05-25 19:48:13 浏览:643
教育部大纲 发布:2025-05-25 19:23:37 浏览:960
2014高考地理试题 发布:2025-05-25 18:48:51 浏览:712
画角的教学反思 发布:2025-05-25 18:23:46 浏览:241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试题 发布:2025-05-25 17:18:36 浏览:173
英语地点单词 发布:2025-05-25 16:47:05 浏览:848
中国地理顺口溜大全 发布:2025-05-25 15:58:28 浏览:657
co化学式 发布:2025-05-25 15:35:28 浏览:825
二年级数学余数应用题 发布:2025-05-25 15:31:43 浏览: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