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桐梓历史

桐梓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14 21:37:35

Ⅰ 我的家乡桐梓县 怎样描述

桐梓县,贵州省遵来义市辖自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与重庆市接壤,南接汇川区、仁怀市,西连习水县和重庆市綦江区,北抵重庆南川区、万盛区。地跨北纬27°57′~28°54′,东经106°26′~107°17′,土地总面积3202平方公里。
桐梓县下辖2个街道、20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 [1] 2017年末,桐梓县户籍人口74.23万人。 [2]
桐梓县是“中国方竹笋之乡” [3] ,素称“黔北门户”、“川黔锁钥”之称。川黔铁路、210国道和渝湛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县城至贵阳、重庆行车时间2小时左右。
2018年9月,桐梓县退出贫困县。

Ⅱ 桐梓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该怎样去保护它


马鞍山古人类遗址
马鞍山文化是我国旧石器多元文化的代表,是西南部文化区系的组成部分。马鞍山北洞文化遗址上部层位年代属晚更新世后期,距今约15至18万年;下部层位则距今2万年以上,与贵州黔西观音洞及邻近四川、云南、湖北房县等地同时代遗址亦有相似标本。1986年首次系统发掘的万余件化石中,找到大熊猫、剑齿象、中国犀、巨貘等华南晚更新世动物群的代表性动物齿化石,出土一件人的下颌骨并附着前臼齿和臼齿;人类用火遗迹有灰坑、灰烬、烧骨等。所获骨器制作除打击技术外,有骨锥、骨铲、骨叉、耳陲、胸陲、还有骨镊和刻纹的骨棒,都是旧石器时代罕见的文化遗物。遗址中存在两个文化类型:出自层位上部的2-6层器物,以小型工具为主,频似四川富林文化,更远可追溯至我国北方的小石器文化传统,它代表一种交流文化。出自层位下部7-8层的文化遗物,与黔西观音洞文化接近,代表一个区域性文化。1990年第二次系统发掘,获2万件碎骨片,400多枚动物齿化石,石制品1300多件。碎骨片的专项研究中分析指出,这些碎骨的产生主要是遗址的占有者——马鞍山人的生活活动:
“桐梓人”遗址
九坝岩灰洞: 《辞海》1979年版和1989年版均专刊“桐梓人”条目记载:“桐梓人我国古人化石”。1972年在贵州桐梓岩灰洞发现,故名。所发现的化石为牙齿两枚。地质时代可能属更新世中、晚期。牙齿的形态特征:门齿粗壮,有发达的底结节,根尖圆钝;前臼齿也显得很粗壮。这两枚牙齿的大小及形态特征与北京猿人的十分相似,而与现代人显著不同。”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因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 第十七届会议于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过)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和破坏现象;
考虑到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坏变或丢失都有使全世界遗产枯竭的有害影响;
考虑到国家一级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往往不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手段而列为保护对象的财产的所在国却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
回顾本组织《组织法》规定,本组织将通过保存和维护世界遗产和建议有关国家订立必要的国际公约来维护、增进和传播知识;
考虑到现有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公约;建议和决议表明,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
考虑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
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采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
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

历史文化遗产是古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可能是整个时代的精华,它证明了古代发展的文明程度。
历史文化遗产能从一些方面反映当时整个时代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当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重视它,就是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意识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物质,即可以帮助我们能动的改造社会,创造更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社会的发展无碍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所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能帮助我们发展社会。
历史文化遗产也能反映当时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了解历史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凝结社会文化力量,大力提高国家的文化文明,同时对于国家的下一代人才来说也是有极大意义的。
但我们也要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对于不好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屏弃;对于好的,我们应该大力保护。同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需要耗费大量的社会财富和力量,国家的能力是有限的,作为国家人民的我们也应该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Ⅲ 贵州的在中国历史上什么时候有的.

以下来自msii.cn引用自最新研究成果:作为我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贵州有悠久的历史,境内旧石器时代遗址由黔西南、黔西北到黔北呈曲线分布,无论早中晚期均相互关联。从发现的30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看,贵州距今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其中最重要的有:黔西观音洞古人类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距今约五十至六十万年,稍早于北京猿人;桐梓岩灰洞古人类遗址,被命名为“桐梓人”,处于“古猿人”向“古人”过渡阶段,是我国南方最早发现的早期“智人”;水城硝灰洞古人类遗址,被命名为“水城人”,属典型的中晚期“智人”。是我国南方发现古人类用火最早和最多的遗址,时间约晚于桐梓人;兴义猫猫洞古人类遗址,被命名为“兴义人”, 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时间晚于水城人。属“古人”向“新人”过渡的晚期“智人”;普定穿洞古人类遗址,被命名为“穿洞人”,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出土文物最丰富的遗址,较系统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智人的活动状况;具有重要考古研究价值的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为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对研究远古人类东西方文化交流、古人类迁徙、古人类生活原貌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被列入“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新石器时代,贵州发现多处遗址。根据威宁、赫章、毕节、平坝等地发掘研究,贵州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由打制石器转入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阶段。农牧业已从狩猎采集中分离出来,进入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至5000年。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今贵州地区行政区划情况,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属“鬼方”,一说认为属古“牂牁国”。有待出土文物及文献作进一步研究。 春秋战国至西汉初年(公元前7世纪至前1世纪),今贵州地属夜郎国,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秦统一中国后设置的黔中郡辖今松桃、铜仁一带。 汉代,牂牁、武陵、巴、犍为四郡分治今贵州地,部分地方形式上纳入中央王朝统治,实际上是一种松散的“羁縻”关系。 秦汉时期,夜郎国逐渐缩小。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年至前25年)夜郎王兴因反叛被诛,夜郎国灭亡。 魏晋南北朝,今贵州所辖郡县略有调整。隋代设沅陵等六郡辖今贵州地。唐代基以乌江为界,江以北设经制州,朝廷委派官吏治理,江以南为“羁縻”州,由民族首领治理,仍推行汉代的“羁縻”政策。 宋代今贵州虽分属夔州路、荆湖北路、广南西路、潼川路管辖,实际大部分地区仍分布着数十个羁縻州。从汉至宋,贵州成为全国“羁縻”州最多的地区。 元代置行省。今贵州分属湖广、四川、云南三省。并开始推行“土司制度”。设有八番顺元、播州、思州、思南、亦溪不薛、乌撒乌蒙等六个宣慰司及普定、普安、永宁三路。 明初维持元代土司制度,并先后设立30个卫、140多个所,置屯军镇压威慑少数民族。明代设三司治理行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贵州都指挥使司,永乐十一年(1413年),因思南、思州两宣慰司长期争斗,明王朝杀田琛、田宗鼎两宣慰使,撤销宣慰司,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贵州正式建省,成为全国13个行省之一。永乐十四年(1416年)设贵州提刑按察使司,贵州三司齐备,下辖思南、镇远、铜仁、乌罗、思州、石阡、新化、黎平八府;普安、普定、永宁、镇宁四州及贵州宣慰司。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反叛被诛后,撤销播州宣慰司,设遵义、平越二府。清顺治二年(1645年),原明朝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帝位,年号永历。在清军追击下,永历政权先后迁到梧州、桂林等地,顺治九年(1652年),大西军余部将领孙可望迎永历帝至贵州安龙并独霸朝政,顺治十一年(1654年),永历帝支持李定国除孙未遂,孙即于安龙诛杀了参与此事的18位大臣,其墓葬后人称为“明十八先生墓”,并建祠供后人瞻仰。顺治十三年(1656年)李定国军至安龙,移永历帝往云南。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帝在缅甸被杀。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军攻占贵州,继明代永乐、万历两次“改土归流”,康熙、雍正两朝全面推行“改土归流”。贵州土司制度基本废除,但残存一些长官司,至民国时期仍有土司存在。清初从邻省划进遵义等州县属贵州省,清末贵州省辖12府,2直隶厅、13州、13厅、43县、53长官司。 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24年(1935年),贵州相继为兴义系军阀和桐梓系军阀统治。民国24年(1935年)国民党中央军尾追红军进入贵州,取代军阀统治,建立中央直接控制的政权。民国30年(1941年),设贵阳市、新增6个县。至民国38年(1949年)全省有1直辖区、6行政督察专员区;1市、78县、1设治局。
麻烦采纳,谢谢!

Ⅳ 我的家乡桐梓600作文

我的家乡 作者:梁永
我的家乡座落在一个国家三A级景区,红色旅游胜地,“娄山关”的山脚下,——桐梓县城,也是贵州省的第一大门,“黔北大门”;更是俗称重庆市的,“后花园”。
这里风景优美,从我们县城到达娄山关景区,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沿着雄伟壮观的山脉,走在绿树成荫的树林里,一路上都有着红军的雕像,放眼望去,就像是一个个英姿飒爽的红军战士在那里站岗,保卫着我们的家园。
没过多久,我们就来到了娄山关的半山腰,远远望去,在一座光秃秃的山壁上,三个耀眼夺目的大红字映入了我的眼帘,“娄山关”,爸爸在旁边说道,这可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笔写上去的哦,聊着聊着,我们就到了娄山关的山顶,一到现场,我被我们主席写的诗词所吸引住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虽然有些读不懂,看看主席的笔锋,真是了不得,这时,爸爸又轻轻说道,我们的主席不但仗打得好,他还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诗人,这时,我对我们的主席非常的崇拜。
这里交通发达,铁路,高速路,现在还有高铁,座高铁八个小时就可以直接到我们首都北京,听说以后还有飞机场,是我们贵州省最方便的县城之一,四通八达,到哪里都方便,因此,俗称第一北大门。
这里热情好客,气候宜人,每到夏天,重庆的很多游客就到我们这里来避暑,他们有时去娄山关看看山峰和历史博物馆,有时去小西湖看看水库,走一走玻璃栈道,有时去沙坪欣赏大片的花海,再去玩一玩那里的水上乐园,有时去尧龙山去爬一爬山顶,品尝当地的特色黄焖鸡,最后回到我们县城尝一尝远近闻名的重点特色,“方竹笋火锅”又香又脆。简直是太好吃了,是你走亲访友的必备礼物,也是很多游客带回家的产品之一。
我们这里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有马鬃的苗寨人家;有楚米的夜郎水寨;有官仓的瓜地走廊;有木瓜的水银河;有茅坝的中关村。还有很多很多好玩的地方,欢迎你来我家乡做客。

Ⅳ 桐梓什么意思

桐梓是贵州遵义的一个县城,古夜郎国所在地,历史文化悠久.地理位置优越.

Ⅵ 桐梓有哪些名人

桐梓是唐夜郎国所在地。李白曾经流放于此;
民国时,有周西城等人掌控了黔系军阀10年之久。
具体的,还请到娄山新闻网上查询。

Ⅶ 娄山关的来历

娄山关原名高岩子,又名黑神垭。关名可追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地理志》称娄山为“不狼山”。据清末遵义著名学者郑珍考证“不狼山”即娄山,亦称大娄山。《桐梓县志》载,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太原杨端应朝廷之募,率领令狐、成、娄、梁、赵、韦七姓族乡人收复播州,撵走南诏势力,分土世袭。其部将娄殿邦分地世守其土,子娄姗与另一个将军梁宗理之子梁关为表兄共戎高岩子,时称娄珊梁关,年久讹称娄山关,以此得名。明时播州杨应龙(杨端29代孙)叛明,被朝廷平定,曾改娄山关为“太平关”,但人们仍习惯称为娄山关
据娄、梁二姓族谱记载:唐僖宗乾符三年,等天祖之八世孙梁宗理同郎舅娄殿邦同为副将,奉旨随大将军杨端平蛮入播,驻守遵桐连界之高岩山黑神垭,其后殿邦之子娄珊,宗理之子梁关继承父业镇守黑神垭,再后娄珊、梁关奉令南征,在安顺一带立业。黑神垭一带百姓怀念与娄珊、梁关驻军的鱼水之情,逐将黑神垭更名为“娄珊关”,后称之为“娄山关”。
1932年,时任贵州省民政厅厅长的黄丕谟(黄道彬)题书“娄山关”三个草书大字錾碑立于川黔公路遵义与桐梓两县交界处。
1985年,为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遵义县政府在娄山关东北侧石岩上制作了大型摩岩石刻“娄山关”。“娄山关”三个字是中国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摩岩全长11米,字径2.3米,笔力雄浑遒劲,阴刻描红,辉映于雄关青松间格外醒目。

Ⅷ 桐梓的特色是什么

桐梓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风味独特,经济实惠。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各类小吃有上百种,从糕团米酒到筵席细点;从凉拌冷食到热饮羹汤;从锅煎油烙到蒸煮烘烤;从烤鸡烤鸭到烤全羊,花色齐全琳琅满目,甜咸酸辣一应俱全。比如:用纯天然放养的山羊肉做成的羊肉粉,肉嫩而不烂、粉白而不碎、汤鲜而不浊、红油辣而不燥;用糠壳、锯木面作燃料,烤制的恋爱豆腐果,外脆内嫩、咸辣爽滑,满口喷香;用糯米纸包上各种时令蔬菜做成的丝娃娃,灌上一瓢热汤,趁热吃下,辣香味浓;用手工制作的"下街担担面",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还有油茶、烧烤、洋芋粑、大肉粉、豆花面、小笼包子、豌豆糯米饭、锅贴饺、娄山关黄焖山鸡、黔北霸王香辣兔等美味,每一样都能让你齿颊留香,回味无穷。其中,尤以桐梓松花皮蛋、牛肉松牛肉干闻名省内外。

Ⅸ 桐城的历史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地处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郊区。全市国土面积16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3万亩,其中水田47万亩,旱地5.3万亩,湖泊水面16.7万亩桐城地处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境内矿藏丰富,初步探明的有石墨、矾、花岗石、大理石、铜、铁等10余种,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金钱豹、穿山甲、水灵猫、水獭、江豚、白鹤、巨晰等,珍稀植物有银杏、金钱松、鹅掌楸、杜仲等,药用植物多达200余种。

桐城市系对外开放城市,全国商品粮基地,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市)和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市,市区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设有国家星火密集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桐城日益成为海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兴业的热土。

桐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发祥地,著名黄梅戏表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故乡。历代英杰名士群星璀璨,素称文化之乡。

桐城境内,绵延百余里的龙眠山,峰峦叠翠,风光旖旎。历史胜迹,瑰丽多姿。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是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交通便利,合(肥)九(江)铁路,206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纵贯全境。

桐城,系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古县文化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远古祖先曾在这里留下各种历史见证的,历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丰富的遗存。古建筑更加灿灿明珠,烘初这座古城的风采。在众多的古建筑中,桐城文庙超群绝伦,光彩夺目。
桐城文庙为明清以来当地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雄居县城中心,面临广场,正对繁华街区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环拥,如众星拱月。据《安庆府志》、《桐城县志》,文庙原在县城东郊外,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初移建于今址。后因屡遭兵火与风雨侵蚀,明清两代修葺19次。虽然迭经废兴,而今还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庙,仍然格局堂皇、古朴典雅。
文庙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主要建筑有门楼、宫墙、泮池、泮桥(又名状元桥)、大成门、崇圣祠、土神祠、东西长庑等。占地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主次建筑,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好似一组凝固的优美乐章。门楼正鎏金“文庙”二字,系赵朴初先生题书。
主体建筑大成殿,面对月台,前眺大成门和门楼,两侧接东西长庑,檐廊回绕,院落开阔,中铺石板,为晋谒通道。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建筑风格具明清特色,兼有辽金遗风,是古建筑研究的珍贵立体资料。
通观文庙建筑群,不仅石坊冲天,飞檐凌空,气势宏伟,还有许多造型优美、精巧细致的砖刻、木雕、汉白玉雕,仅文庙门楼就有镂空木雕、浮雕60多处,“孔子生平故事”、“渔樵耕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图案,逼真传神,生动有趣。
文庙内设有桐城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从新石器到宋瓷,从李公麟的画到方以智的书,从雍正御赐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虎铜印到乾隆御题碧玉铭文板指,总计1245件,其中一级文物24件,二级文物125件,还有多件难得的稀世珍宝。

Ⅹ 遵义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一、历史事件如下:

1、远古时期,遵义一带即有人类栖息繁衍。在桐梓县岩灰洞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测定,为距今20.6~24万年。桐梓县马鞍山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中,也发掘出大量石器骨器,还有丰富的用火遗迹,年代距今为1.8万年。在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市和习水县境内,也先后发现许多石斧、石锛、石网坠等古人类工具。

2、公元前八至五世纪前后的春秋时期,现在的遵义市所辖地域,先后或分别属于牂柯、巴、蜀、鳖、鳛等邦国。

3、“夜郎”郡县

(1)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的范围。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作为邦国存在了250多年的“夜郎国”之名从此消失。

(2)此后,作为郡县行政建制的的“夜郎郡”、“夜郎县”之名曾多次出现,与今遵义有关的,一是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所置的夜郎县,在今桐梓县境,为珍州的治所。二是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珍州置的夜郎郡,治所即在这个夜郎县。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大诗人李白被“长流夜郎”就是这里。这个夜郎县之名到五代时期废除,北宋时期复置,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又废,计先后存废达480年。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夜郎”郡县之名。

4、作为二级政区的州、郡名称,历代屡有变更。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将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领辖今黔北的大片地域。播州之名,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962年。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

5、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遵义之名沿用至今已有1364年。除县名外,历史上曾有过遵义砦、遵义军、遵义军民府、遵义府、遵义专区、遵义行政公署、遵义市等建制名称。

6、播州从唐末到明末的725年间,为杨氏土司所世袭统治。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

7、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今遵义市大部分地域属于这两府,还有部分地域属于石阡府、思南府。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直到民国初年,废除“府”的建制。民国24年(公元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十余县为第五行政督察区。

8、1949年11月,遵义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并以原遵义县城区为基础新建遵义市。此后的数十年间,遵义地区领辖的县市曾有少许变动。

9、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遵义地区改建为遵义市(地级市,1997年11月挂牌),原遵义市改建为红花岗区,原遵义地区领辖的县、自治县即归新建的遵义市领辖;赤水市、仁怀市为省辖市,由遵义市代管。

10、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由红花岗区和遵义县北部划出部分地区,在原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新成立汇川区。至此, 全市共辖2区、2市、8县和2民族自治县,即: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二、遵义简介

1、遵义,简称“遵”,位于贵州省北部,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南临贵阳市,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市辖3个区、9个县、2个县级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2、遵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享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厚朴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吉他制造之乡等称号。曾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殊荣。同时也是中国三大名酒[1] “茅五剑”之一的茅台酒的故乡。

热点内容
初音的历史 发布:2025-05-25 21:37:34 浏览:870
女人做什么生意好 发布:2025-05-25 19:48:13 浏览:643
教育部大纲 发布:2025-05-25 19:23:37 浏览:960
2014高考地理试题 发布:2025-05-25 18:48:51 浏览:712
画角的教学反思 发布:2025-05-25 18:23:46 浏览:241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试题 发布:2025-05-25 17:18:36 浏览:173
英语地点单词 发布:2025-05-25 16:47:05 浏览:848
中国地理顺口溜大全 发布:2025-05-25 15:58:28 浏览:657
co化学式 发布:2025-05-25 15:35:28 浏览:825
二年级数学余数应用题 发布:2025-05-25 15:31:43 浏览: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