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历史
1. 百色是革命老区吗
是啊百色市位于广西西部,北与贵州接壤,西与云南毗邻,东与南宁相连,南与越南交界,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全市辖12个县(区),183个乡镇,2001年末总人口 365万人。 百色是“老少边山穷”地区,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百色起义、建立右江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又是少数民族地区;既是贫困地区,又是边境地区,全市有壮、汉、瑶、苗、彝、仡佬、回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其中壮族占80%。百色地处祖国边陲,那坡县和靖西县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360.5公里;百色是典型的山区,山区占总面积的95.4%(石山占30%,土山占65.4%),丘陵、平原仅占4.6%。
百色市自然资源丰富,土山面积共3500多万亩,人均10多亩;现有森林面积2728万亩,木材蓄积量44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3.48%;动植物资源有500多种,素有“土物产仓库” 和“天然中药库” 之称;右江河谷有着独特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全年无霜冻、无台风的优越条件,是全国亚热带水果基地、全国南菜北运基地;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已发现57个矿种,探明的有34种,已开发利用的26种,其中,铝土矿、铜矿、水晶、褐煤等储量居广西首位,黄金储量为全国第二个金三角,铝土矿储量达10亿吨,国家大型企业平果铝业公司是我国九大有色金属基地之一,百色铝工业基地是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有400万千瓦以上,是我国西电东送基地;百色市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旅游资源潜力很大,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潜在的资源优势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
2. 百色民风民俗历史和由来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
逐。回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答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
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
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
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
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
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3. 百色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百色起义,又叫右江暴动。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陈豪人、张云逸等同志在广西百色组织领导的武装起义,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是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和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
意义: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是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和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此战,攻占百色县城,毙敌600人,缴枪300余枝(挺),子弹2万余发.
4. 广西百色一带曾经有过什么皇帝
历史文化 早在80万年前,百色就有人类居住。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在百色盆地先后挖掘了百谷遗址、檀河遗址、杨屋遗址等古人类遗址群,共出土各类标本3万多件,其中石制品7000多件,经考古学家反复研究表明,早在80.3万年前右江河谷就有古人类活动。他们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百色手斧”的发现,打破了长期以来统治学术界把亚洲大陆视为“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的“莫维斯理论”,2000年评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其中百谷遗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秋战国时期,百色西林已成为古句町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经区内外专家学者考证,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是壮族的始祖布洛陀的居住地。另外,百色还有清朝云贵总督、受封“太子太保”抗法将领岑毓英和四川总督、两广总督岑春煊父子故居—西林宫保府遗址;“马神甫事件”(西林教案)遗址等。所有这些,构成了百色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 革命传统文化 百色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和右江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拥有一大批珍贵的红色文化。
5. 百色这个地名最早是怎么来的,什么意义
以前,百色地区生活着壮族人们,而最近使用白话的人也不少,我来解释一下:
读音。
“百色”这个词,以前读作:[bó sè]。在白话中,和[bǎi sè]的发音一样,这一来二去的,人们也习惯了[bǎi sè]这一读法。
意义。
“百色”在壮话中是“要塞”的意思,因为这里是连接云南省和广州等地的交通要道,更是中国的一扇“南大门”。
另一说,“百色”的壮话意思也做“洗衣服的地方”,大概因为靠近右江的缘故吧……
最早出现。
清朝在分田州土州设立厅制之后,在雍正七年,也就是公元 1729年设置百色厅,这是百色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6. 广西的历史是怎样的
广西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距今70万年以前,就有原始人类在此劳作生息。距今10万―2万年前,在桂西、桂南、桂北山区活动着的古人类"柳江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初期。距今2万―1万年前,生活在广西的人类以"麒麟山人"为代表,已学会制造和使用钻孔与磨尖的石器。桂林甑皮岩人遗址则说明距今约 1万至6000年前,广西古人类已开始从事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距今3000年左右,广西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广西最早的人类在史书中称百越或百粤。壮族就是古代百越部族西瓯和雒越支系的后裔,是广西最早居住的民族。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开凿灵渠,把长江与珠江两条水系联接起来,促进了广西与中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汉代,苍梧、布山、合浦就有了商贸集市,合浦成为海外贸易港口;唐代,桂州、柳州、邕州、容州城乡出现定期圩市;宋代,出现与交趾商人展开货物交换的搏易场;明清时,广西采矿业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是金、银、铜、铝、锡、铁等矿。据统计,清顺治六年至十八年报开的矿场达127处,居全国第3位。
唐代开始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羁縻州县,任用当地民族首领世袭管理;宋代沿袭;元以后称为土州土县;明代广西土司制度发展到了最鼎盛的时期,实行土司制度的地区占到了一半以上,土官在辖境内拥有统兵治民的大权,无异于土皇帝;清代,广西土司制度已趋腐朽,于雍正年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流;土司制度最后于民国17年(1928)才在广西完全终结。 广西是中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金田起义、黑旗军抗法、镇南关战役等的策源地和发生地,涌现了洪秀全、刘永福、冯子材等一批杰出人物。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
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广西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广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创作的崖壁画,汉代前创造的大铜鼓以及古朴曲雅、可避湿热、防蛇兽侵害的干栏建筑等,成为广西当时的文化代表;明代的真武阁及三江侗族程阳风雨桥均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最为隆重。198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三月三"歌节定为文化艺术节,后演化为广西国际民歌节,1999年改为南宁国际民歌节,每年11月在南宁市举行,吸引了众多中外民歌艺术爱好者。
广西绝大多数人和地区(包括少数民族中的许多人)讲汉语方言,有粤语、西南官话、客家话、平话、桂北湘方言、闽方言6种,为中国汉语方言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中以讲壮语居多,有1700万人。地方曲艺主要有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邕剧、广西鱼鼓、铜鼓音乐等。
广西全称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又名八桂。宋代设置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其中广南西路包括今日广西全境,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广西"之称由此而来。至于"桂"这一简称的由来,说法不一: 其一: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收百越之地,设桂林,象郡,南海3郡。桂林,象郡所在之地多在现在的广西版图之内,因此而的名"桂"。 其二:广西史志记载,自宋建州县以来,即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多以桂林为政治中心而得名。
7. 百色学院的历史沿革
百色学院前身是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学校,创建于1938年8月。
1941年2月5日,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学校改为广西省立百色师范学校。其中广西省立南武师范学校(简称“南武师范”)并入省立百色师范,改称“广西省立百色南武联合师范学校”。
1950年,省立天保师范学校和县立田阳简易师范两校先后并入百色师范。
1958年,广西成立百色专科学校。作为百色专科学校专业校之一的百色师范专科学校诞生,下放到百色县管理。
1971年2月,“百色专区”改名为“百色地区”。3月,“百色师范专科学校”改称为“百色地区师范学校”。
1976年下半年,百色地区师范学校开设师范教育专业大专班,为百色地区培养合格的初中师资人才,设有中文、数学、物理三个大专专业班,学制为二年。
1983年5月10日,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百色地区师范的基础上建立。
2003年12月,百色民族师范学校和百色民族中专学校并入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5年底,在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第四届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百色学院。
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获准升格为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百色学院。
8. 百色起义的历史与党之间有什么联系
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利用蒋介石和桂系军阀俞作柏、李明瑞之间的矛盾,在广西百色发动的旨在反对蒋介石和国民党,武装夺取政权的一次成功的军事暴动。起义是在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央代表邓斌(小平)的指导下,由陈豪人、张云逸和中共广西前委直接领导下举行的。百色起义举行时陈豪人是中共广西前委书记和中共广西军委负责人,是中共在广西右江地区和红七军的首要领导人,在起义中起着旁人无法取代的作用。在当时中央和广东省委文件中他的名字和邓斌是并提的,可是后来在大陆的一些出版物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陈豪人的名字和他在百色起义中的领导作用是经常有意或无意不被提及。张云逸是前委常委和右江督办主任,也是参加起义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的大队长。参加领导和策划起义工作的还包括南宁市公安局长龚鹤村、李立三的弟弟李谦(隆光)、广西特委在右江的负责人雷经天、和东兰县农军总指挥韦拔群等中共党员。 参加起义的人员除了中共派来的骨干外,主要是由张云逸和李谦掌握的广西国民政府警备第四大队的三个营和南宁军官教导总队的一部分,加上来自恩隆、奉议、思林和凌云等县的农民自卫
百色起义领导人之韦拔群
军,约3000人,以及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凤山农民自卫军,加上百色的农民自卫军,约1000多人。1929年12月11日,在广西西部的百色转变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简称红七军。张云逸为军长,陈豪人为政治部主任,龚鹤村为参谋长,下辖三个纵队,李谦为副军长兼第一纵队长,韦拔群任第二纵队长。中共广西前委也改名红七军前委,陈豪人任书记,张云逸、何世昌、李谦、韦拔群等任委员。第二天,在平马成立右江苏维埃政府。选雷经天为主席,实行了工农武装割据。
9. 百色市的来历
2兆,两年600元,可以提速到4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