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太空怎么

太空怎么

发布时间: 2022-04-04 15:57:36

什么的太空怎么

1、(浩瀚)的太空。

2、(神秘)的太空。

3、(遥远)的太空。

4、(黑暗)的太空。

5、(无垠)的太空。

6、(壮观)的太空。

7、(浩渺)的太空。

8、(广阔无垠)的太空。

9、(浩瀚无际)的太空。

10、(无边无际)的太空。

② 太空怎么生活

太空只是失去重力,别的力还有啊!吃的是膏状食物,睡觉绑在太空仓里。

③ 太空是怎么形成的

宇宙是由一个虚拟的点,发生大爆炸后膨胀成了宇宙。最后还会回归到零点。我们这些物质是从真空中分离出来的,每一个原子在产生的时候,都有对应的反原子产生。当两个量相等正反原子相撞时就湮灭了,消失在真空了。当所有的原子都湮灭了,宇宙就消失了。据我估计黑洞就是一种反物质,它能吸引一切正物质,连光都逃不过。吸的太满时,就形成了恒星或别的星球。恒星爆炸后,喷射正物质过度,就形成了黑洞。估计以后就可以从真空中分离出我们想要的物质资源,然后用垃圾资源把那些产生的反物质中和。这样就可以有取之不尽的资源了

④ 太空是怎样的

有些事情在地面上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可是在太空中就成了大问题,大小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61年5月5日,美国第一位航天员谢泼德坐在水星号飞船内等待发射升空,由于技术原因发射被拖延了4个多小时,这时谢泼德向地面控制中心报告要求撒尿,因为他憋尿已经憋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实在憋不住了。按原计划,由于这次太空飞行的时间不长,因此没有必要为航天员准备大小便设备,现在谢泼德突然提出要撒尿,给地面控制中心和工程技术人员一个措手不及。经过同有关方面紧急磋商,地面控制中心最后决定,让谢泼德直接往自己穿的航天服的裤子里尿。

为太空飞行的航天员解决大小便问题并不像在地面那样简单,一方面是因为太空是失重环境,人排出来的大小便不是往下流,而处于飘浮状态;另一方面是所有在太空的设备,都必须是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这就给设计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地面上所有的个人卫生设备在太空都不适用。

大小便收集袋不好使用

美国航宇局吸取谢泼德的教训,很快为航天员设计出一种在太空收集尿的装置——尿收集袋。这是一个小塑料袋,用带子系在航天员的腰部,主要是收集小便。航天员返回地面以后,袋子被密封和抛弃。至于大便问题,只好等待回到地面来解决。

在双子星座飞船中,在发射和着陆阶段航天员还是带着尿收集袋,但是在轨道飞行期间,大小便则分开收集。小便使用尿收集装置,这种装置上有一根管子,管子的一头放在航天服内,外形与避孕套相似,要套在航天员的阴茎上,另一头通到一个尿贮箱内,尿贮箱又与太空相通,因此航天员的尿最后就撒到太空中。大便收集装置也很简单,实际上就是一个长塑料袋,它直对着航天员的屁股。

阿波罗登月飞行情况虽然复杂,但航天员仍然使用双子星座航天员用的大小便收集装置,只是作了一些小改进。小便收集袋的改进是接尿管可以不跟身体直接接触,这项改进虽然不大,但是最让航天员满意。另外,在水星和双子星座飞行中这种尿收集袋是一次性使用的,而在阿波罗飞行中改为可多次使用,并要求这种袋子不仅容易带上去而且容易取下来。

阿波罗航天员除了带着尿收集袋外,还要穿着大便收集裤。两者都穿在液冷通风服之外。尿收集袋是系在航天员腰部,穿在大便收集裤外边。尿收集袋有一根排尿管,无论航天员是穿着航天服或是脱掉航天服,只要把这根管子与飞船的废物处理系统相接,袋中的尿即被排空。不过如果航天员是在指令舱内,这些尿最后都被排放到太空中,但如果是在月面上,这些尿就不能排放到月面上,而应该暂时储存起来。

大便收集裤顾名思义就是一条特制的短衬裤,裤内有一个装大便的塑料袋,航天员的大便就是拉在这个塑料袋里。但在失重条件下使用这种大便袋有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大便处于飘浮状态,总是在屁股附近,因此航天员不得不用手将它推开。另外,大便袋旁边还有一个小袋子装有杀菌液,航天员大便完后要用手将这个小袋子挤破,让杀菌液喷洒到整个袋子内。大便完后,航天员还要将袋子密封好,储藏在飞船内的特定地方,以便带回地面来处理。使用这种袋子拉成形的大便还算可以,但如果遇到拉不成形的大便或是拉稀,问题就麻烦了。

在“阿波罗”飞行中为了更好地解决大便问题,航宇局要求航天员在发射前尽量吃一些低残渣的食物,同时服用一点通便药,也就是说在发射之前尽量将大便排净;而在飞行期间,除了继续吃低残渣的食物外,还服用一点减少肠蠕动的药或止泻药,以减少排便次数。

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上的厕所

与载人飞船上的个人卫生设备相比,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上的个人卫生设备真是“鸟枪换炮”。在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上,美国航宇局为航天员设立了厕所,航天员在这种太空厕所内不再使用尿收集袋和大便袋,而是使用太空马桶。在航天飞机飞行中,如果不是在发射和返回着陆阶段,航天员是不穿航天服的,因此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样上厕所。在航天飞机上,太空厕所位于轨道飞行器乘员舱的中层甲板上。厕所有两道门,门上都挂有门帘,由于航天员中有男有女,这样就给航天员提供一个保护隐私的空间。

太空厕所中安装的马桶与地面上使用的也不一样。由于太空是失重环境,水不会往下流,因此不能使用抽水马桶,而是使用“抽气马桶”。这种“抽气马桶”是靠气流将大小便带走,因此使用这种马桶时,屁股一定要跟马桶的边缘贴紧,使马桶内完全密封。如果密封不严,里面的气流就无法将粪便带走。

在“抽气马桶”内大小便是分开收集的。马桶的前端有一个漏斗状的适配器,可以将小便收集和输送到小便桶中。“抽气马桶”不分男女,但适配器则分男女。

在太空拉大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航天员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因为中央孔的直径只有10厘米大,航天员必须将肛门对准中央孔,将大便拉出来,才算操作成功。为了训练航天员拉大便,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还专门设计了一个马桶训练器。在训练器的马桶内装有一台电视摄像机,当航天员坐在马桶上时,通过电视,可以看到自己的肛门是否对准中央孔。通过训练,航天员一定要记住自己屁股与马桶座部的相对位置。航天员大便时,如果不注意未将屁股对准中央孔,大便就可能从马桶中飘出来,在舱内到处乱飞,就像“天女散花”,太空生活可就成了一场灾难。

2007年美国航宇局作出一项惊人决定,花1900万美元购买俄罗斯的太空厕所。这个厕所将于2008年送到国际空间站上,准备安装在国际空间站的美国站舱内。在新厕所启用之前,所有航天员都是使用安装在俄罗斯站舱内的一个太空厕所。美国航宇局的官员说,订购新厕所的原因并不是原来的厕所不够用,而是为了节约用水。新厕所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将尿和其它废水经过处理,变成可饮用水。因为在太空,水的运输费用是非常昂贵的,如果能将尿和废水变成可饮用水,这将节约很大的一笔费用。因此尽管从俄罗斯购买太空厕所比较昂贵,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合算的。至于为什么要从俄罗斯购买,航宇局的官员说,如果我们自己研制和设计,不仅费用更高,而且由于研制周期长,不可能近期提供给美国航天员使用。

航宇局的“秘密武器” ——强力吸尿裤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期间可以使用太空厕所,但是在航天飞机发射和着陆以及在太空行走期间,航天员又是使用什么东西解决大小便问题?

现在在美国,无论是男航天员或是女航天员,在航天飞机发射和着陆以及在太空行走期间,都穿着一种称为“强力吸尿裤”的短衬裤,以解决小便问题。当航天员需要小便时,直接将小便尿在强力吸尿裤上,等回到地面上或是回到气闸舱以后,将这种裤子扔掉即可。航天飞机发射前,航宇局发给每名航天员三条强力吸尿裤,一条在发射时穿用,一条在着陆时穿用,还有一条留作备用。航天员在太空行走前,也要穿上这种裤子,一般是贴身穿,穿在液冷通风服的里面。这种强力吸尿裤外形像普通的运动短裤,不过它有极强的吸水能力,一条裤子能吸附2升多的尿。这种裤子能强力吸尿的原因是裤内缝有一层称为聚丙烯酸钠的化学织物,这种化学织物能吸附比自身重量重一千倍的水。1988年美国女航天员开始穿用这种强力吸尿裤,后来男航天员也跟随穿用,因为男性穿着也很舒适,尿也不会溢漏出来。据说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航宇局为航天员订购了3200条这种强力吸尿裤,至今尚未用完。

一般人只知道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穿这种强力吸尿裤,实际上在航天飞机准备起飞时,航天员是半躺在座椅上的,这时下肢抬高,头在下面。由于这种姿势会给大脑一种人体胸部充血的感觉,从而反射性的增加排尿。因此航天员一般在这种时候都想要上厕所,所以这时他们也需要穿这种裤子。

在美国航宇局公开发表的文献里,男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期间是使用尿收集装置,而女航天员则是穿一种一次性使用的能吸尿的短裤样的东西,从来没有提到“强力吸尿裤”这个名词。一直到2007年2月,美国女航天员丽萨·诺瓦克因犯谋杀情敌罪被捕,人们才知道航宇局有强力吸尿裤这种东西,并将它简称为“太空尿裤”。丽萨·诺瓦克为了去谋杀情敌,曾驱车1440千米,连续驾驶14个小时,途中没有一次停留。当记者问她难道途中连厕所也不上?她说她身上穿着强力吸尿裤。自此美国公众才知道他们的航天员在太空行走中身穿这种“神奇”的太空尿裤。不久,这种尿裤很快成为商品,在商店里即可购买到。特别是当女士们要到国外旅游,国外有些旅游景点厕所很少,而且又不太卫生,如果穿上这种尿裤,可以一天不用上厕所,这就给女游客带来极大的方便。

太空厕所的未来

21世纪人类要飞往火星和太阳系的其它天体,进而还要在火星上建立临时性基地和永久性基地,也就是说要在火星上长期生活下去。人类要在火星上长期生存,首先要解决呼吸用的氧气问题,其次是饮水问题,最后是吃饭问题。而这些东西必须自给自足,不能依靠来自地球的补充供应。这是因为从地球到火星,路途遥远,飞行过程中又有很大的风险,将所有这些生活必需品从地球运上去,所需费用将是天文数字。

为了保证人类在火星上能长期生存,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非常先进的生命保证系统,即生物再生式生保系统。这种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生物圈,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净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生产粮食。利用微生物处理废物和废水,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废水净化。这样既处理了航天员产生的废物,又为人体提供了氧气、水和食物。尽管这种生物再生式生保技术的复杂程度和难度是空前的,它需要的空间、质量和能量消耗都是相当大的,但是要想建立火星基地,提供大批人员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除了依靠这种技术,别无选择。

现在美国、俄罗斯、欧洲空间局、日本和我国都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美国从2002年就正式开始研究这种生物再生式生保系统,并将一直持续到2016年以后,到时将实现95%的粮食生产和95%的固体和液体废物的回收利用。

⑤ 在太空中怎样生活

吃——最容易的事变得复杂奇妙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宇航员的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而且特别奇妙。可以说,宇航员的营养需求、食品制备、供给和他们的进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他们在地面生活的饮食有着很大的不同。

航天食品从本质上讲与地面普通食品是一样的,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但为了节省飞船的空间和发射时的有效载荷,宇航员携带的航天食品应尽可能重量轻、体积小。如营养好的干化饼干和干化香肠,吃时用水泡一下,即可恢复到与新鲜食品相近的味道。航天食品除了要能经受住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冲击、振动、加速度等的考验而不失效外,还必须针对宇航员在失重条件下生理改变的指数对膳食的营养素作适当调整,如肌肉萎缩就要求食品必须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质;骨质丢失则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钙以及适宜的钙磷比例和维生素等。

宇航员在航天飞行活动中如何进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失重条件下,一杯盛满水的杯子朝下朝上放都一样,杯子里的水不会自动飘浮或洒落出来,如果放在桌子上,杯子会连同水一起飞起来。所以说,宇航员在地面上原有的吃饭、喝水习惯到了太空就完全不能适用了。一般来讲,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都是固定好了的。宇航员从食品柜里拿出食品后,要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把叉子和筷子伸进口袋里叉着往嘴里送。为了防止食品碎屑到处飘飞,影响宇航员或设备的正常工作,这种食品往往都用小包装,制成与口大小相近的方块、长方块或小球状的“一口吃”食品,吃时不必再切开。如果宇航员要喝水,吃汤、羹、汁、果酱时,直接从塑料口袋或牙膏状的软铝管里,一点一点往嘴里挤就可以了。

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宇航员从地面带去的食品可以丰富些了。如湿食品或半湿食品的带汁火鸡、牛肉等,它们的水分含量和地面吃的正常食品相同。现在,宇航员们在太空舱里已经可以使用微波加热器来烘烤食物了。这种微波加热器与地面上使用的加热器有所不同。它上面有一些特制的凹进去的小格。为了防止加热时食物飘浮起来,需要加热的食物都必须固定在这些小格内,插上电源后,一会儿就可以将食物加热到可口的程度。有了它,宇航员们就可以品尝到热烘烘、香喷喷的红烧牛肉、炒蛋、猪排等食物了,其口感与在地面没有多大区别。

穿—一件衣服价值千万美元

人们对于服装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其蔽体、保暖、美观、大方等特点,可是当人类进入太空就会发现,航天服的作用早已超出了传统范畴。因为,太空接近真空的压力环境、极端的温度环境,缺乏生命所需的氧气,空间陨尘、空间碎片和空间辐射的威胁等,都需要航天服为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防护和保障系统。

航天服按功能可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舱内航天服用于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宇航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保证宇航员在飞船发生故障时能够安全返回。而舱外航天服则更为复杂。它是宇航员出舱进入开放的宇宙空间进行活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它不仅需要具备独立的生命保障和工作能力,包括极端热环境的防护和人体平衡控制、氧气供应和压力控制、服内微环境的通风净化、测控与通信系统、电源系统以及宇航员视觉防护与保障,而且还需具有良好活动性能的关节系统以及在主要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应急供氧系统。舱外航天服结构上由微流量防护层(外罩)、真空隔热屏蔽层、气密限制层、通风结构和液冷服等组成,犹如一个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一套舱外航天服系统通常比一个健硕的人还要重许多。它的价格自然也不菲,目前研制生产一件舱外航天服要花费上千万美元。

谈到航天服,不能不讲一下“太空喷气背包”。这种背包高约1.25米,宽约830毫米,总重150公斤,内装12公斤液氮,共有24个喷嘴。它像一把没有坐位的椅子,安在宇航员的背上。宇航员可以通过扶手上的开关控制24个微型喷嘴,喷射出背包里的压缩氮气,从而形成各个方向大小不同的反推力,实现不同方向的移动。有了这种喷气背包,宇航员就能在茫茫太空中随心所欲地翻筋斗、旋转,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地自由移动了。

住——密舱生活考验技巧

宇宙环境是极为恶劣的,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辐射、温度差异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宇航员是无法生存和工作的。于是,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环境座舱用来保护宇航员。

供宇航员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密闭舱是宇宙飞船上的一个主要部分,是保证宇航员身体健康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生命保障系统最为重要的是供水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供给宇航员生活用水和饮食用水。密闭舱是一个狭小的环境,必须对不断产生的污染物加以净化,以维持舱内空气新鲜,保证宇航员的身体健康。

由于失重飘浮,宇航员行动起来不像在地面上那样自如,坐立不稳摇摇晃晃,稍一抬头仰身就有可能来个大翻身,弯腰时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动作都得小心翼翼。航天飞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在失重时分不清上和下,站着躺着睡都一样,所以宇航员既可以靠着天花板睡,又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只要他高兴。为了防止无意中触及开关,他们睡觉时必须把双手束在胸前。宇宙空间中的睡觉姿势很特殊,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形成一种弓状姿势。在空间轨道站上,宇航员已可享受分隔式卧室和床,但他们在睡觉时必须把自己捆在床上,以免翻身时因失重而飘离。

另外,在宇宙中航行的宇航员和地球上的人一样,也需要有个人清洁卫生的处理,如刷牙、洗脸、洗澡、大小便等等,但这一切都需要有特殊的设施和技巧。比如在失重时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飘浮起来,水珠在舱内飞飘,会影响人的健康和仪器正常运转。为防止这个问题,美国采用一种特制的橡皮糖,让宇航员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宇航员洗澡时,需要将耳朵塞上,带上护目镜,就像潜水员一样。当人进入浴室,还要穿上固定的拖鞋,这样就不会飘浮起来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装备有一种太空马桶,造价高达2340万美元。这种马桶可贮存处理更多粪便,有独立的尿液分离器,可将尿和粪便分开处理。马桶上的气流导引装置,解决了失重条件下人体排泄的困难。

行——防止成为茫茫太空的人体卫星

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离开“上升”2号飞船密闭舱,系着安全带第一次到茫茫太空中行走,开创了人类太空行走的先例。然而太空行走与人们在地面上的行走不能相提并论,其困难程度是常人难以想像的,需要诸多的特殊技术保障措施。

由于太空处于真空状态,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温度变化也很大,太阳照射时温度可高于100℃,无阳光时温度可低于-200℃,同时还存在着能伤害人体的各种辐射和微流星体,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身穿特制航天服。同时,由于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这些载人航天器密闭舱内的人造气压、空气组成基本与地面相同,故人体内吸有一定量的氮气,而航天服内的气压较低,仅为大气压的27.5%,宇航员如果猛然出舱,遇到低的气压后血液供应会较差,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氮气游离出来却不能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而形成气泡,因此可能造成气栓堵塞血管,引发严重疾病。所以宇航员出舱前需要吸取纯氧将体内氮气排出,以免隐患。

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围绕地球高速运行时,在广袤的空间中没有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速度快慢,如无保险措施,就可能会丢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再加上载人航天器和自己都在运动,宇航员有时会被搞得晕头转向,亦有可能出现危险,所以太空行走需要采取保险措施———身系安全带。安全带犹如婴儿的脐带将宇航员与航天器连接起来,以防宇航员在太空中走失。1984年2月7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进行第11次飞行时,宇航员布鲁斯·麦坎德里斯穿着一种带助推装置的航天服,首次在不系安全带的情况下在太空中自由行走了95分钟,捕获了已经停止工作的“太阳峰年”号人造卫星,并对其进行修理,排除故障后又将其重新送回轨道。布鲁斯完成了航天飞机首次捕获卫星的任务。这次太空行走也为人类在太空中的活动开创了新的天地。但为了保险起见,现在宇航员仍被要求系安全带。万一宇航员不能自己走回航天飞机,可以用牵引缆索把他拉回来。

太空生活看似有趣,实际上是对宇航员生存技巧的一大考验。看来要做个太空人,享受一下与地球人不一样的生活,还真不是件容易事。

⑥ 太空是怎么来的

宇宙的形成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不过宇宙大爆炸学说是现在的主流。该学说认为宇宙最开始从一个奇点爆炸,然后向外扩散开来。

⑦ 太空是怎么来的

普遍的说法是太空原本是一个极小,极度致密,温度极高的纯能量点,这纯能量点爆炸形成的

⑧ 要如何上太空

上太空很难,首先,因为地球引力会把万物拉向其表面,因此,为了上太空你不仅需要克服地球的引力,你还得非常快地飞向一边。所以当你向地球落回时,你就不会落到地面而是沿着地球飞行,这就是你如何呆在太空中。

我们人类造了若干准备飞向太空的火箭,但如果你想搭上其中的一个,很多人会冲你发火,那你就会很麻烦了并且很有可能蹲监去。如果你想搭火箭去太空而不是蹲监,你必须让很多重要的人物说“OK”才行。在他们说“OK”之前,你必须要为上太空做多年的准备。
如果你想像过去的人那样上太空,你得去学校学习飞战斗机,并且要很擅长驾驭它。你还需很好的视力及听力,并且身体和大脑还需扛得住。还有许多其它的事情你也需要擅长,并且你还得需要好运。但是如果你很好、很幸运,并且所有重要的人物都说“OK”,那么也许有一天你可以飞向太空。


文章首发:怪罗网 微信公众号:guailuo123 欢迎关注

⑨ 太空怎么方便

在太空中居住,航天员感到最不方便的可能就是大小便了。神舟六号飞船上安装了我国科学家自己研制的太空马桶。航天员需要方便时,只需要将马桶上的塑料软管紧贴到排泄器官上,马桶内的抽气设备将会把航天员的大小便收集到一个固定的容器里。小便也许比较简单,但大便就不太容易了。根据美国和俄罗斯宇航员的经验,在无重力的环境里人体内的肠子漂浮着,内脏并不能正常工作,许多人从太空马桶上下来时经常喃喃自语:“又失败了。”
需要注意的是,太空中放屁也得小心,因为其反作用力可能会把人推走,而且还会污染航天器座舱中的环境。屁中的氢和甲烷等成分还是可燃气体,严重时可引起爆炸,因此必要的时候最好到厕所里解决,看来在太空里只好忍一忍了。

热点内容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发布:2025-09-18 07:59:57 浏览:944
师风师德评价表 发布:2025-09-18 07:01:17 浏览:886
实施的英语 发布:2025-09-18 03:25:05 浏览:151
教研组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发布:2025-09-18 01:09:50 浏览:611
坏老师吧 发布:2025-09-17 22:02:36 浏览:643
化学能力培养 发布:2025-09-17 20:28:02 浏览:584
师德师风演讲稿格式 发布:2025-09-17 19:57:15 浏览:728
国画培训教学内容 发布:2025-09-17 18:11:05 浏览:464
公教育网 发布:2025-09-17 17:52:26 浏览:706
小学二年级教学总结 发布:2025-09-17 16:05:57 浏览: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