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报价
A. 如何报价
三、十三种贸易术语(贸易条件)
《199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共列出十三种贸易术语,其要点如下:
(一)工厂交货( EXW) 本术语英文为“EX Works(… named place)”,即“工厂交货(……指定地点)”。它指卖方负有在其所在地即车间、工厂、仓库等把备妥的货物交付给买方的责任,但通常不负责将货物装上买方准备的车辆上或办理货物结关。买方承担自卖方的所在地将货物运至预期的目的地的全部费用和风险。
(二)货交承运人(FCA)
本术语英文为“Free Carrier(… named place)”,即“货物交承运人(……指定地点)”。它指卖方应负责将其移交的货物,办理出关后,在指定的地点交付给买方指定的承运入照管。根据商业惯例,当卖方被要求与承运人通过签订合同进行协作时,在买方承担风险和费用的情况下,卖方可以照此办理。本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
(三)船边交货(FAS)
本术语英文为“Free Alongside ship(… 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船边交货(……指定装运港)”。它指卖方在指定的装运港码头或驳船上把货物交至船边,从这时起买方须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全部费用和风险,另外买方须办理出口结关手续。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四)船上交货(FOB)
本术语英文为“ Free on Boaro(… 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它指卖方在指定的装运港把货物送过船舷后交付,货过船舷后买方须承担货物的全部费用、风险、灭失或损坏,另外要求卖方办理货物的出口结关手续。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五)成本加运费(CFR或 c&F)
本术语英文为“ Cost and Freight (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它指卖方必须支付把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开支和运费,但从货物交至船上甲板后,货物的风险、灭失或损坏以及发生事故后造成的额外开支,在货物越过指定港的船舷后,就由卖方转向买方负担.另外要求卖方办理货物的出口结关手续。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六)成本、保险费加运费(CIF)
本术语英文为“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shipment)”,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它指卖方除负有与“成本加运费”术语相同的义务外,卖方还须办理货物在运输途中应由买方承担购货物灭失或损坏的海运保险并支付保险费。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七)运费付至(CPT)
本术语英文为“Carriage Paid to):tid to(…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即“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本术语系指卖方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关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货物交至承运人后发生事件所产生的任何额外费用,自货物已交付给承运人照管之时起,从卖方转由买方承担。另外,卖方须办理货物出口的结关手续。本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
(八)运费及保险费付至(CIP)
本术语英文为“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即“运费及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它指卖方除负有与“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术语相同的义务外,卖方还须办理货物在运输途中应由买方承担的货物灭失或损坏风险的海运保险并支付保险费。本术语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
(九)边境交货(DAF)
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at Frontier(…named place)”,即“边境交货(……指定地点)”。它指卖方承担如下义务,将备妥的货物运至边境上的指定地点,办理货物出口结关手续,在毗邻国家海关关境前交货,本术语主要适用于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的货物,也可用于其他运输方式。
(十)目的港船上交货(DES)
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Ex Ship(…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 即“目的港船上交货(……指定目的港)”。它系指卖方履行如下义务,把备妥的货物,在指定目的港的船甲板上不办理货物进口结关手续的情况下,交给买方,故卖方须承担包括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的所有费用与风险。本术语只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十一)目的港码头交货(DEQ)
本术语的英文为 :“Delivered Ex Quay (Duty Paid)(…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即“目的港码头交货(关税已付)(……指定目的港)”。本术语指卖方履行如下义务,将其备好的货物,在指定目的港的码头,办理进口结关后,交付给买方,而且卖方须承担所有风险和费用,包括关锐、捐税和其他交货中出现的费用。本术语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运输。
(十二)未完税交货(DDU)
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Duty Unpaid(…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即“未完税交货(……指定目的地)”。它指卖方将备好的货物,在进口国指定的地点交付,而且须承担货物运至指定地点的一切费用和风险(不包括关税、捐税及进口时应支付的其他官方费用),另外须承担办理海关手续的费用和风险。买方须承担因未能及时办理货物进口结关而引起的额外费用和风险。本术语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
(十三)完税后交货(DDP)
本术语的英文为“Delivered Duty Paid(… named place ofdestination)”,即“完税后交货(……指定目的地)”。它是指卖方将备好的货物在进口国指定地点交付,而且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地点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并办理进口结关。本术语可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
B. 如何投标报价
这个问题问得比较粗略,这里简单介绍四种报价策略。
策略一:不平衡报价法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报价方式,它是指在工程项目的投标总价确定时,通过抬高或降低不同分项的报价,以期既不提高总价,不影响中标,又能在结算时得到更理想经济效益的报价方式。
策略二:多方案报价法
对于部分工程范围不明确,条款不清楚或者技术规范要求过于苛刻的项目,投标人可以在充分估计投标风险的基础上采用多方案报价法。
多方案报价法是指在标书中针对原招标文件给出一个价格,再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预判和修改,提出如果修改了招标文件中某要求,标价就可以降低为多少多少,即给出一些备注的价格。
策略三:无利润报价法
虽然大家都希望报价能保证一定的利润,但在缺乏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不得已时也可以考虑牺牲利润来获得中标机会。
策略四:增加建议方案法
有时招标文件会规定可以提出一个建议方案,既可以修改原设计方案来提出投标者的方案,这时投标人可以根据原方案进行报价,并且提出自己的建议方案,并给出相应的报价。
C. 如何合理报价
首先要确定就是,,材料合理,工人工资合理,,机械费用合理,,最后你出的报价就是合理报价
D. 应如何报价
成本=进货价-退税=58.5-(58.5/1+17%)乘上10%=53.5RMB 国内费用为5元, 出口运费=1000乘上8.2/500=16.4 出口报价=实际成本十出口各项费用之和/1-出口各项费用之和-利润率 =53.5+5+16.4/1-5%-110%乘上1%-15%=94.93RMB 如果报美元价为94.93/8.2=11.58USD
E. 如何报价
回复仅供参考,谢邀
这事件的核心问题是究竟客户的指定货代报关是否要用到你们的报关单据。
如果不用的话很大程度走的是一些专线,这种路径有些按快件出可能不用单独报关(以他们解释为准),也就不会涉及到退税。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客户不同意你加费用。
之前你有退税,现在没退税加%13也是正常的。还要加上国内运费也是正常的,客户国内付款还加上我前面说的如果不用报关,那就是完全的内销业务,按照内销开票来报价。
如果确认客户指定货代正规报关需要你们单据,又要付你们人民币,你们没有收外汇是矛盾的,相关管理局也会查的。对你们公司会有影响(当然少量外汇市场有些公司可以通过外汇找平的方式解决)所以还是先问下他们改付人民币的深层原因吧,是否干脆就不用你资料报关。
最后你当做不开票单子(也就是不提供单据),还保持FOB价格不变,不多收取13%费用,只收从上海到广西这方案理论上可行。相当于内销不开票,但在这里,我不赞成。请依法纳税。
F. 如何进行投标报价
投标报价是工程施工投标的关键,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真实反映工程造价。要使有限的资金在各方面获取最大的收益,就必须对工程投标报价工作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切实保证施工企业的合理收入和建设单位的合理投资。如何实现最经济合理、最有成效做好投标报价工作???
一、现行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办法计算投标报价。
所谓投标报价是指建筑施工企业根据招标文件及有关计算工程造价的资料,分别计算单项工程价格,分部工程造价及工程总造价。
在工程总造价的基础上,再考虑投标策略以及各种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然后提出投标报价。
1、收集整理计价依据:A,工程计价类别;B,执行定额及取费标准;C,执行的人工、材料、机械设备政策性的调整文件等;D,材料、设备计价方法及采购、运输、保管的责任;E,工程量清单。针对以上工程造价的依据,因此,施工企业要认真做好这些计算造价的基础工作。这此工作,有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可以一次编制,在较多的工程中使用,如定额、工是单价、机械台班单价等;有的则需针对具体工程进行工作,如材料价格,需要及时询价掌握市场供应情况及价格,只有这些工作做的准确及时,才能保证计算出的工程造价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并能获得利润。由于受条件限制,招标方往往还要提出达到高于国家验收规范的质量要求,为此,施工单位要付出比合格水平更多的费用,据某此地区测算,建筑成本相应增加3%-5%左右,因此,报价的计算应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在以上这些规定和条件的基础上,允许根据企业的人员配备、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和具体措施等实际情况,对报价进行合理的浮动。
2、科学合理的计算程序在计算工程造价前,应熟悉施工图纸和招标文件,了解设计意图工程全貌,同时还要了解并掌握工程现场情况,然后对招标单位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工程量的审核,视招标单位是否允许对工程量清单内所列工程量的误差进行调整来决定审核办法。如果允许调整,就要详细审核工程量清单内所列各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对有较大误差的,通过招标单位答疑会提出调整意见,取得招标单位同意后进行调整。不允许调整工程量的,无须对工程量进行详细的审核,只对主要项目或工程量大的项目进行审核,发现这些项目有较大误差时,可以利用调整这些项目单价的办法解决,工程量确定后进行工程造价的计算。
3、正确无误的计算方法根据已经审定的工程量,按照定额和单价,逐步计算每个项目的合价计算直接费。再根据相关部门制定的各项费率及法定税率,依次计算出间接费、计划利润及税金,得出工程总造价。对整个计算过程,要反复进行审核,保证据以报价的基础工程总造价的正确无误。
二、报价必须适应建筑材料采购渠道和市场价格的变化,考虑材料差价因素。目前,由于材料价格不统一,在报价时所用的有变化的价格,应列出清单,随同投标文件、图纸提供给建设方供其参考。
三、报价必须合理考虑本工程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工程范围等因素。将地下工程及“三通一平”等工程范围内的费用正确计入报价价格。由于自然条件导致的施工不利因素也应考虑。编制一个较理想的报价,还要把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做得深入、透彻,有一个比较先进、比较切合实际的施工规划,包括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总平面布置和施工资源估算,认真分析施工水平及建筑市场动态,做出较合理、经济的投标报价。
四、以人为本,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造价师”队伍。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投标报价工作必须拥有大量掌握专业操作理论与实务,技术综合能力强,适应竞争的开拓精神及高素质的复合人才,才能控制投标报价,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五、多渠道收集整理投标报价资料与信息,建立数据库。电算化实行网络化管理,其目的都在于应用,积极推广使用计算机建立资料及信息数据库,资源共享,这样有利于对价格进行科学管理,促进投标报价工作管理水平的总体上升。
G. 产品如何报价
你好!
你说的不够详细,具体报价还包含很多因素的,不单是材料,还应计算人工、包装、运费、售后等方面。所以无法帮你计算!
你说的关于增值税,一般的私人企业开增值税发票是13个点,是比较高的;不过实际中私人企业是很少需要开票的,主要是开普通发票,普通发票是4个点。你可以根据这个点数结合你们的其它支出,这样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如果忽略这些因素开增票含税价应报78-80元,
开普票含税价应报68-70元,
至于产品卖了100件的价格不变,还是每件15元,总共是1500元毛利润。
其实你现在很多都是报不含税的价格,你只需计算自己的利润,有些客户是不需要发票的,需要发票的客户就直接根据开票的点数往上加就OK了!
H. 如何给客户报价
首先我们要明白:
价格永远不是销售的决定因素!
谈价格为了不陷入“价格战”,唯一的办法就是从价格转化为价值的谈判方法。
我用“三部曲”来解决:
第一步:简明扼要,宣传公司和品牌;
第二步:寻找客户问题的重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第三步:说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直到完全阐明自己品牌的优势后,才可谈到价格。
过早谈价,势必会造成价格战;好业务一般至少会在客户三次询价后才谈到价格。
应对价格异议
尽管直销员在报价之前已经向顾客充分地展示了产品的价值,但是仍然可能遇到顾客对价格存在异议的情况,因为顾客总是希望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实惠的产品。这个时候直销员就需要掌握处理价格异议的技巧。
1.“三明治”法
如果顾客一提出异议,直销员就立即反驳,“你错了,好货不便宜,你懂吗?”这样的话犹如利剑,很容易伤害顾客的自尊心,甚至激怒顾客,引起不快。这个时候直销员可以采用“三明治”法处理异议。所谓“三明治”法就是“认同+ 原因+ 赞美和鼓励”的方式。
比如说直销员在介绍完产品之后,顾客还是说产品太贵了,直销员可以这样说,“您说得对,一般顾客开始都有和您一样的看法,即使是我也不例外。但您经过使用就会发现,这种沐浴露的质量真的非常好,而且是浓缩型的,用量也非常省。您完全可以试一下,相信像您这么精明的消费者是不会选择错误的。”直销员先是表示与顾客有相同的看法,使顾客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对方的理解和尊重,这自然也就为直销员下一步亮出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铺平了道路。一般来说,顾客都明白“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当顾客得知产品价格高是因为质量好的缘故,再加上销售员对其适当的认可和理解时,顾客对于价格也就不会再争议了。
2.比较法
顾客购买产品一般都会采取货比三家的方式。这个时候直销员就要用自己产品的优势与同行的产品相比较,突出自己产品在设计、性能、声誉、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也就是用转移法化解顾客的价格异议。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由于价格在“明处”,顾客一目了然,而优势在“暗处”,不易被顾客识别,而不同生产厂家在同类产品价格上的差异往往与其某种“优势”有关,因此,直销员要把顾客的视线转移到产品的“优势”上。这就需要直销员不仅要熟悉自己销售的产品,也要对市面上竞争对手的产品有所了解,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另外,直销员在运用比较法的时候,要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一定不能恶意诋毁竞争对手。通过贬低对方来抬高自己的方式只会让顾客产生反感,结果也会令直销员失去更多的销售机会。
3.化整为零
如果直销员把产品的价格按产品的使用时间或计量单位分至最小,可以隐藏价格的昂贵性,这实际上是把价格化整为零。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细分之后并没有改变顾客的实际支出,但可以使顾客陷入“所买不贵”的感觉中。
一位直销员向一位大妈推荐保健品,大妈问他多少钱,这位直销员未加思索脱口而出,“450元一盒,三盒一个疗程”,话音未落,人已离开。试想,对于一个退休的大妈来说,400 多元一盒的保健品怎么可能不把她吓跑呢?没过几天,小区又来了另一位直销员,他这样告诉那位大妈,“您每天只需要为您的健康投资15元钱”,听他这么一说,大妈就很感兴趣了。产品价格并没有改变,但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呢?原因是他们的报价方式有别。前者是按一个月的用量报的,这样报价容易使人感觉价格比较高;而后一位直销员是按平均每天的费用来算的,这样这位大妈自然就容易接受多了。
1960 年,美国营销学家杰罗姆· 麦卡锡提出了著名4P
组合,即产品(Proct)、价格(Price)、地点(Place)和促销(Promotion)的营销组合。由此可见价格因素在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虽说价格不是决定销售的惟一因素,但是直销员掌握好和顾客谈价格的技巧,就能在销售过程中尽量避免因为价格问题产生的失误,使销售业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如何和客户谈价格之二?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它直接影响消费者心理感知和判断,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购买数量的重要因素。有经验的直销员都知道,价格问题谈得好就是成交的前兆,谈得不好就是销售失败的信号。那么当谈到价格问题的时候,直销员该如何应对呢?
不要急着谈价格
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说的是一个直销员向顾客推荐牙膏,顾客本能地问他多少钱,直销员心直口快,同时也缺乏经验,他告诉对方牙膏30
块一支,顾客立刻觉得“太贵了”,后来不管那个直销员再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这个时候直销员也许会问,不急着和顾客谈价格那谈什么呢?
1.先价值,后价格
直销员在向顾客介绍产品的时候,要避免过早提出或讨论价格,应该等顾客对产品的价值有了起码的认识后,再与其讨论价格。顾客对产品的购买欲望越强烈,他对价格问题的考虑就越少。让顾客认同产品价值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产品示范,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任你再怎么滔滔不绝地讲解都比不上让顾客真真切切地看一遍产品展示来得实在。
2.了解顾客的购物经验
顾客对于产品价格的反应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购物经验。个人经验往往来自于自身的接受程度所形成的、对某种产品某个价位的知觉与判断。顾客多次购买了某种价格高的商品回去使用后发现很好,就会不断强化
“价高质高”的判断和认识。反之,当顾客多次购买价格低的商品发现不如意后,同样也会增加 “便宜没好货”的感知。
值得强调的是,在一对一个性化的销售过程中,直销员完全有时间了解到顾客的购物经验,从而对顾客能够接受的价位进行准确地判断。有个销售化妆品的直销员,她的顾客平时消费的产品价位都很高,同时也认为高价位才是品质的保证和身份的象征,于是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向顾客推荐自己销售的产品中比较高端的产品。
3.模糊回答
有的直销员问,如果遇到顾客非要首先问价格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可以采用模糊回答的方法来转移顾客的注意力。比如说当顾客问及价格时,直销员可以说,“这取决于您选择哪种型号、那要看您有什么特殊要求”,或者告诉顾客,“产品的价位有几种,从几百到上千的都有……”即使直销员不得不马上答复顾客的询价,也应该建设性地补充,“在考虑价格时,还要考虑这种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在做出答复后,直销员应继续进行促销,不要让顾客停留在价格的思考上,而是要回到关于产品的价值这个问题上去。
总之,价格是销售的最后一关,支付能力与支付意愿之间总是有差异,购买意愿没有形成之前,谈价格是没有意义的,没有购买欲望,就没有谈价格的必要。
报价看似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然。报价太高,会把客人吓跑,太低了自己又吃亏,只有一个合理专业的报价,才能为我们赢来更多的客户。怎样才能做到合理报价呢?这里是有一定技巧的。
企业成立之初,必要的准备工作做完后,便要考虑如何向外推广业务。这时,你的业务开展得是否顺利,订单量签得是否够大,如何跟客户报价是重要因素。在跟客户报价之前,首先要清楚两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为合理的、自己能接受的价格底线,然后才能向客户报价。
客观因素
兵家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你要尽可能先从多方面了解客户的情况,这样才有助于你有的放矢地对他进行针对性的报价,即“个性报价”。比方说,如果一个客人向你询价,你就应先了解这个客户是哪个国家、哪个城市的,是否属于你们产品的销售群体,其主要的产品经营范围及销售方式,是批发、零售还是邮购,是大客户还是小的中间商,他的购买能力及诚意,他对产品的熟悉程度等等,以这些为基础资料建立一个详尽的客户档案,再根据以下这几个大众性的原则,最后报出价格:
1.如果对方是大客户,他的购买力较强,你可适当将价格报高一点,反之偏低。
2 如果客户对该产品和价格都非常熟悉,建议你采用“对比法”,在跟他谈判时,突出自己产品的优点、同行的缺点,价格再接近底价,才有可能从一开始就“逮”住客人。
3.如果客户性格比较直爽,不喜欢跟你兜圈子讨价还价,你最好还是一开始就亮出自己的底牌,以免报出高价一下子把他给吓跑。
4.如果客户对产品不是很熟悉,你就多介绍一些该产品的用途及优点,价格不妨报高一点。
5.如果有些客户对价格特别敏感,每分每厘都要争,而他又很看中你的产品,你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跟客人打一场“心理战”,询问或揣摩一下客人的目标价格,再跟自己能给到的底价比较一下差距有多大。比如他的目标价格是12元,而你能承受的价格是13元,你最好报14元,还价时你可分多步骤走,先让多一点,让客人看到希望,接着的让利一步步减小,千万不可以一步到位,而应步步为营,让客人慢慢尝到甜头,看到希望,但又要通过艰苦努力获得,让客人最后有一种赢了的感觉。
请记住,一定不要一开始就直接给客户最低的报价,因为如果你在谈判结束之前就全盘让步,最后时刻你手中就没有调动买方的砝码了。
主观因素
产品价格的高低跟它的质量和供求关系等息息相关。报价之前,你首先要对自己的产品及价位、主要目标市场、同类产品及价格做一个充分的了解。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
1.如果你的产品质量相对更好,报价肯定要更高。
2.如果你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当然也可以报更高的价。
3.如果你的产品是新产品,款式又比较新颖,通常报价比成熟的产品要高些。
4.即使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阶段,因受市场因素和配额等影响,报价也不尽相同,一定要多方了解有关信息,锻炼出敏锐的嗅觉。
除了这两点因素,在报价时,还有一些技巧可以运用。
报价技巧
如果你的产品价格较高,在报价时,就要想办法使客户充分认识到你的产品在其它方面的优势。
有一个保健品公司出售一种特别昂贵的妇女口服液,它的价格与竞争对手的比起来要高出很多,但是推销员向经销商介绍该产品时,强调的是它的效果和用量,即它的效果是同类产品无法相比的,况且每天只服用一只就可以,不像其它产品每天要服用三只,这样算下来,它的价格也就不高了。这名推销员的报价方式,就使人易于接受。
另外,报价的同时还应将交货期、付款方式、订单数量等主要交易条件一同摊出,即不要只限于价格一个问题,而应将其它条件作为互动。客户可能对交货期非常重视,本来你报的交货期为35天,而客户提出30天交货。在可行的情况下,你可以满足客人的交货期,但以交货期限太紧张为由,适当提高一下价钱,这时对方也有可能接受,你就能为自己多争取到一分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