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丙肝
❶ 什么是丙肝什么是丙肝的症状
何谓丙肝?
引致肝脏炎症的病毒性感染。在美国,是当前最常见的经输血传播的肝炎。过去,本病诊断依赖于排除甲型、乙型肝炎和其他引致肝脏损伤的原因后归类于丙肝,现已可通过检验确诊。
症状:乏力,食欲下降,消瘦,黄疸,肝区疼痛不适等。丙肝可以治愈,但要及早治疗不然会危及生命。丙肝是会传染的。
❷ 什么是丙肝乙肝跟丙肝区别何在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可以通过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并且丙肝症状并不明显。但与乙肝不同丙肝是可以治愈的,只要到正规医院就诊,配合治疗,丙肝就可以完全治愈。
丙肝分为急性丙肝和慢性丙肝,急性丙肝和慢性丙肝可以治愈吗?急性丙肝会更容易治疗,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避免急性丙肝成为慢性丙肝,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干扰素治疗急性丙肝,干扰素可以降低急性丙肝的慢性化比率,有效控制丙肝的发展。一般急性丙肝的治疗在肝炎发作后8-12周进行,一般疗程为12-24周。
❸ 丙肝是什么病,丙肝严重吗
丙肝是指感染丙肝病毒(HCV)所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进行传染,其隐匿性强,症状不明显,发展迅速,若任其发展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只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丙肝是可以治好的。治疗丙肝可到东北肝胆医院,CTL自体免疫疗法临床效果显著。
❹ 丙肝是什么
你好,丙肝全称丙型病毒性肝炎,由于其传染性强,传染途径广泛,又没有预防疫苗,是目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肝脏炎症
❺ 丙肝是什么病
疾病定义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而导致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急性期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恶心等,也可没有任何症状或者仅仅感到乏力,大约有55%~85%的感染者转为慢性肝炎,并有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可能。
流行病学
丙型病毒性肝炎属于传染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以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人为主要传染源,这些被感染的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且被感染后产生的抗-HCV并非保护性抗体,痊愈后仍可再患。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5年全球约有7100万人受到慢性丙肝感染,大量慢性感染者会出现肝硬化或者肝癌,每年约有39.9万人死于丙型肝炎以及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丙肝在全世界流行,但是,各地区的流行状况不同。
调查显示,自2004~2016年,我国报告丙型病毒性肝炎共202.1万例,年均发病率为11.5/10万,整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14.4%。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HCV分为6种主要基因型(以1~6表示)和一系列的亚型(以a,b,c等表示)。根据基因型分布情况来看,HCV基因1b和2a型在我国较为常见,其中1b型为主,约占 56.8%;其次为2型和3型,基因4型和5型非常少见,6型相对较少。
疾病类型
一般可按病程分为急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
急性丙型肝炎一般发生在感染丙肝病毒后6个月内,慢性丙型肝炎其感染时间一般超过6个月。约55%~85%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会转为慢性丙型肝炎。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传播方式。其中主要的传播方式是共用注射器、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污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输血及血制品传播
曾经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但随着筛查方式改变,此种途径已得到有效控制。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包括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修足、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静脉注射毒品共用注射器和不安全注射是目前最新发现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性传播
与HCV感染者发生性关系也可被感染;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特别是感染HIV的患者,感染的风险更高。
母婴传播
HCV RNA阳性的母亲,分娩时将病毒传播给婴儿的几率可高达4%~7%;若合并HIV感染,传播的风险可增至20%。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拥抱、打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因此,无需过分担忧。
❻ 什么是丙肝哪项指标代表丙肝
就是丙型肝炎,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一般人是不会得的,多数是输血才会传染,先查个丙肝抗体,正常小于1,异常再查丙肝RNA定量明确下是否感染了
❼ 什么是丙型肝炎
又称非甲非乙型肝炎。该病病毒潜伏期长,感染后可长期带毒或导致丙型专肝炎,丙型肝炎更易发属展成慢性肝炎。
急、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及无症状丙肝病毒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
丙肝病毒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常见为输血和血制品、血透析、注射器材污染、器官移植及滥用毒品等方式,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及性接触也可传播。主要见于输血后肝炎。
❽ 请问什么是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如饮酒,劳累,长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可促进病情的发展。丙肝的病理改变与乙肝极为相似,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肝炎可出现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以形成假小叶即成为肝硬化。
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介导和HCV直接损伤两种,病毒因素包括病毒的基因型、复制能力、病毒多肽的免疫原性等;宿主因素包括人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等。饮酒、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对HCV的感染病程也有影响。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❾ 丙肝是什么病了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危害在于损伤肝功能,使之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