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多久
A. 一般熬中药要熬多久时间
熬中药的容器
中药煎煮首先是容器,历代医家强调用砂锅为佳。因为砂锅受热均匀,性质稳定,在药物水煎服的混合过程中,不会影响药物的合成和分解,煎出的汤液质量好。其次用搪瓷锅、琉璃锅、不锈钢锅等容器亦可,但绝对不能用铁锅、铜锅煎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药锅煎药前,一定要洗刷干净,除去沉积物,这样做一是可防止不同性质的药物互相干扰,二是煎煮时药物不易沉底,粘结和焦化。
熬中药放多少水
中药放入容器后,加水是一个关键,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主要溶液,如水过多则药汁过多,药汁浓度降低,加水过少,不仅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而且容易干锅或药物焦化。正确的方法应该将药物放入砂锅内后将药物摊平,然后加水高出药面3~4厘米(二横指左右)即可。
中药熬制的时间
中药放完水后,不要立即煎煮,应先浸泡20~30分钟,使药物湿润变软,质介破裂,有效成分就会尽可能被煎出。煎药时的火候和时间亦非常重要。煎药初时用大火(即武火),
待煮沸后应用小火(即文火)慢煎,以药汁沸腾而不溢出为度。煎药的时间应根据药的性质及作用来定。如滋补药其性厚实,滋腻性浊,会有大量营养物质不易煎透,故时间宜长。头汁一般水沸后煎40~60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30分钟。又如发汗解表药,其性散发,含挥发油多,不宜久煎。头汁水沸后煎10~15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5~10分钟即可。一般治疗用药头汁水沸后煎30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20分钟即可。煎煮药时应该把锅盖盖好。但头汁和二汁一般不少于400~500毫升(约一小碗)。
B. 煎中药要煎多少时间
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
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
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C. 熬中药一般要熬多久才好
熬中药正常情况下中药一般是水烧开后熬10到15分钟就可以。目前一副中药一般熬三次,第一次需要水烧开后熬10到15分钟左右,第二次和第三次,一般水开后熬十分钟就可以。
但是临床上像一些有毒的药物,如附子等需要先煎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从而达到去除附子的毒性。像一些解表的药物如防风、荆芥、双花等药物,熬时间稍微要短一些,具体情况最好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发汗解表、理气、质地轻清和芳香挥发的药,水沸后文火煎煮10~15分钟即可;质地黏腻滋补类的药物,水沸后文火煎煮1小时左右。
不同质地的药物,煎煮方法也有所差别:①对于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②毒性较强的中药,如附子、乌头等,宜先煎45~60分钟,降低毒性。
气味芳香的药物,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砂仁等,因为久煎会降低药效。
某些贵重药材,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为了更好的出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煎2~3小时,煎液可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
D. 熬中药熬多长时间
一般中药要煎煮30分钟左右再煎第二煎(二煎要煎煮20分钟左右),感冒药煎煮15-20分钟,补虚药煎煮40-45分钟。先煎药需要提前煎煮30分钟再下其他药,后下药在其他药出锅前5-10分钟放入(第一锅煎药时放入),特殊煎药医生会特殊嘱咐。
E. 中药一般煎多长时间最好呢
病情分析:一般中药煎三十分钟就可,但解表药只要煎开后十分钟就行,补益药可以文火慢煎开四十分钟后关掉;矿物,介壳类,有毒中药可以多煎一些时间.服药方法多样,时间也不定,要根据病情需要,意见建议:一般情况的中药都是煎好后温服,一剂药一般早晚各煎一次,或将一剂药,煎好一次后,倒出药液于碗中,再加上水煎第二次,然后合并二次药液分二次服.
F. 中药熬制多长时间最好。
煎制中药的过程其实是比较繁琐的,首先我们需要先泡中药,把中药泡在准备好的容器当中,一般放入的水一定要没过中药浸泡的时间大概是在20分钟到30分钟左右。时间到了之后,我们需要把这些水还有中药一起放入到锅中进行煎煮。首先先是大火,大火煮沸之后,然后改小火慢煎30分钟。通常我们一副中药是要煎两次的,第2次煎的时间跟第1次是一样的,然后把两次所煎的中药混合到一起分成两剂,早晚各一剂。
当然了,也不能够所有的病都盲目的去使用中药来治疗,有些疾病其实还是需要西医的。不过正常情况下,大部分的疾病只要大家能够做到中西结合,基本上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你比如说常见的就是胃病。有些人的胃病比较的顽固,那这个时候我们不妨试一试中西结合,也就是说一边喝中药一边吃西药,必要的时候再去西医做一个胃镜看一看,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加好一些。
G. 中药需要煎多长时间
中药的一般煎药时间,主要取决于药物的质地和性质,比如砂石类药物附子可以先煎1个小时以上,取出药液,再与其它药物进行煎煮;花草类植物可以通过第1次大火烧开以后,煎煮15分钟,倒出药液,二次煎煮开锅计时20分钟倒出药液,再进行第3次熬制,开锅计时20分钟。把3次的药液混匀在一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用。根茎类药物的熬制方法,浸泡1个小时以上,大火烧开,小火熬制,计时20分钟倒出药液;再进行第2次熬制,大火烧开后计时25分钟倒出药液;再进行熬制第3次,大火烧开后计时半小时,倒出药液,将3次药液混匀后,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H. 中药需要熬制多长时间
一般来说,熬中药需要专门的熬锅或者是搪瓷之类的容器;正常中药熬制2次,每次大约30分钟!
I. 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
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到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到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到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到30分钟。
J. 中药煎多久
煎药前用凉水浸泡药材约半小时,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汤水中,同时也能增加汤药的浓度。冬天可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以缩短煎煮时间,但切不可用开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受热凝固,或是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析出。
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特别是在夏天,浸泡时间过长会很容易引起酸败。
煎煮中———
●用水
传统的“3碗水煮成1碗”,其实不是个科学的标准。因为不同处方的药味多少、药量大小各有不同,不同药材吸水量也有不同。如果真的有人一边煲药,一边不断把药汁倒来倒去,作为煲中药的标准,这样瞎折腾其实也不可能煲出最佳效果的中药。
应以水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而不是机械地用3碗水煮药。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火候
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控制火候的意义在于,若火候过强,水分蒸发过快,影响有效成分的析出,亦易焦糊。
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时间
中药煎煮时间,应根据不同药物和疾病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沸腾后再用文火煲药的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如果有“大头虾”不慎煎煮时间过长,令药汤太浓,这时可以加些白开水再煮沸,就可以避免有效成分反渗透的问题。
●复煎
许多老人家习惯于一副中药“返煎”三四次,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滋补类的中药,可以煎煮三次。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以煎煮三遍。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将头煎与二煎的药液分别服用,这样未能将药效发挥至最佳。应该将头煎与二煎的药液混合,分早晚两次服用。同样,煎煮三遍的药液也相应地改为一天3次服用。
煎煮后———
●立即滤取
药汤煎煮好,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影响药效,同时也易造成酸败。
煎煮器———
●瓦罐沙锅最好
最佳煎煮器当然还是传统的瓦罐、沙锅,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锅、铁锅和铜锅,以防止这些活跃性强的金属器皿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传统的沙锅、瓦罐以及陶瓷,不会与各种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传热均匀缓慢,煎出的汤剂质量好。不锈钢属于钝性元素,也不会容易产生化学反应,现在许多大医院的煎药器皆为不锈钢锅。但铁质煎器,虽然传热快,但不仅易氧化,化学性质也不稳定,它能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汤液色泽加深,还会与黄酮类成分生成难溶性络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