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岳飞怎么死的

岳飞怎么死的

发布时间: 2022-04-17 04:58:32

㈠ 岳飞怎么死的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据说是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还有两种说法为“赐毒酒”而死和被吊死,不过正史中对岳飞之死没有详细记载。

㈡ 岳飞怎么死的

大家都知道,当年的岳飞是以“莫须有”的罪名被秘密处死的,但岳飞到底是怎样被害死的,近千年来一直是个谜。有“毒死”说,有“拉肋而死”说,也有“勒死”说。

岳飞出生在北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的他,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20岁那年,岳飞投军抗金。公元1127年,岳飞带领300铁骑,大败金兵,还跟随其他兄弟部队解了东京汴梁(今开封)之围。公元1127年4月,金灭北宋,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及皇家宗室;同年5月,康王赵构(即宋高宗)在南京继位,史称南宋。

杨中村现有人口1500多人,其中岳姓为村中大姓,总人口占全村的6成左右。据该村年长的岳姓村民介绍,发现古石碑的地方原是村中岳氏家族的墓地,这些古石碑原来是立在地面上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怕造反派把它们毁掉,村中几位老人连夜把它们悄悄埋在地下,一直保存至今。一些年长的岳姓村民介绍,在他们岳姓村民家里世代传说,他们是岳飞的后人。这两块石碑,一个名为《岳氏受姓图》,保存基本完整,文字比较清晰;另一个名为《岳氏族谱》,部分字迹已模糊不清,根据上面的文字、图案可以判断,缺失部分大致有20%。两块石碑落款处,均有“同治七年”字样。

在《岳氏族谱》碑上,起首一句是“吾族原汤阴人也”,紧接着是关于岳飞身世、事迹、死因的介绍。上面还记载朝廷连发12道“金牌”令岳飞退兵等事实,岳飞回到南宋都城临安死在狱中。至于死因,其中有“十二月二十九日将王勒死”字样。

许昌市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经过多方考证,这两通石碑确为清代所立。岳飞战功卓著,被封为鄂王,根据史料记载,岳飞确实是在公元1141年12月29日(农历)被害死的,这与历史事实相一致。《岳氏族谱》的发现,推出岳飞是“被人勒死”的新说,这个有望推翻之前传说中的被毒酒毒死的,和被打断肋骨死的两种说法。

㈢ 岳飞的怎么死的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1141年(绍兴十一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

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

五月,张俊在和岳飞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暗中挑唆岳飞,欲一同分解此军,却遭飞严肃回绝。秦桧又欲陷害韩世忠,飞再次保全了韩。岳飞回朝后,即遭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的弹劾,诬蔑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楚州”,要求免除岳飞枢密副使之职。八月九日,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飞自请回到江州庐山旧居赋闲。

岳飞此时已无兵无权,但对他的迫害却仍在步步紧逼。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张宪“谋反”,继而牵连岳飞。

张俊私设公堂,向张宪严刑逼供,毫无结果之下,竟捏造张宪口供“为收岳飞处文字谋反”。岳飞在江州居留,为时甚短,就接到宋廷命令,召他回“行在”临安府。十月十三日,岳飞被投入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狱中,此前其长子岳云也已下狱。

岳飞义正词严地面对审讯,并袒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大字,主审官何铸见此,亦为之动容。何铸查得岳案冤情,如实禀告秦桧。秦桧却说:“此上(高宗)意也!”改命万俟卨主审此案。

卨用尽手段,也无法使岳飞三人屈招一字。飞宁死不自诬,乃至以绝食抗争,经其子岳雷照顾,才勉强支撑下来。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由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和议虽已达成,但岳飞始终未能被释放。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欲将飞一举定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以飞为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布衣刘允升上书为飞申冤,被下大理寺处死。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十二月廿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达命令:

“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临终前,始将此事告知其子。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岳飞冤狱终于平反。隗顺之子告以前情,乃将飞以礼改葬在西湖栖霞岭。1178年,宋廷为岳飞追赠谥号“武穆”,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业绩不可磨灭。岳飞表达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为汉民族的文明绵延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岳飞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拓展资料:

岳飞的军事思想: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

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岳飞在作战中不仅强调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为重视谋略的作用。早在岳飞为张所部下时,张所素闻岳飞“勇冠三军”,便问他:“汝能敌几何?”岳飞回答说:“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他列举春秋时“栾枝曳柴以败荆(楚),莫敖采樵以致绞”为例,认为此“皆谋定也”。所以,岳飞进一步肯定了谋略在作战中的作用。他说:“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这就明确指出了谋略是决定作战胜负的关键。

岳飞注意灵活用兵。宋王朝实行“将从中御”,将帅作战必须依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不得擅自改变。岳飞认为,阵图有一定的局限,而作战是千变万化的,“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阵图。他说:“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敌遇,何暇整阵?”因此,他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飞还提出“善观敌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的思想

㈣ 岳飞因何而死呢

中国历史上一大军事奇才—岳飞。他的岳家军从几千人发展到十余万人,强大的军事实力另金人闻风丧胆,岳飞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

战功赫赫的岳飞却被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造就千古冤案。其实当时高宗对岳飞不是很信任,虽然岳家军强大的战力是抵御金人的钢铁屏障,但当后来岳飞打得金人大败、高宗掌握的力量可以跟金人对抗的时候,他便开始动了杀害岳飞的念头。

岳飞在战场上的胜利,让金国元气大伤,于是金国便想与南宋政府讲和。南宋听金国有交朋友的意向,立即举手足赞同。然而岳飞不识时局,力主抗金,有意破坏宋金同盟,有意破坏和平环境,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置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理应罪该当诛。

㈤ 岳飞怎么死的

1、岳飞是被宋高宗杀害。经过三次北伐,岳飞率大军连克蔡州、郑州、洛阳等地,正要乘胜渡黄河消灭金朝之时。

2、宋高宗、秦桧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最后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

㈥ 岳飞是怎么死的

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还有两种说法为“赐毒酒”而死和被吊死。正史中对岳飞之死没有详细记载。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6)岳飞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高宗与宋太祖不同:太祖有大智慧,很少耍小聪明;在冲锋陷阵中形成了威望、自信与才干,对再能干的文臣武将基本能够收发如意、摆布自如;或者换句话说,他本人就是一个大军阀,因此并不惧怕那些小军阀。

高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还是凭着皇家正宗子孙的血脉登上的皇位,意志与毅力相当脆弱,远远说不上强悍;特别是由于缺少军事才干,没有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厮杀的经验与阅历,没有由此建立起来的威望与自信,于是,在内心深处,对军人可能的尾大不掉、拥兵自重充满恐惧。

八年前护卫亲军的叛乱,眼前的淮西兵变,都在提醒他,杯酒释兵权的道理。以史为鉴的南宋君臣恐怕也知道,像他们这样跑到江南去“中兴”的政权此前也有一个——东晋,当年无论是篡位失败的桓温还是成功禅代的刘裕,都以北伐作为积累政治资本的手段。

如果岳飞真要收复失地,那可是再造宋室的不赏之功。

史书记载,岳飞蒙冤时,韩世忠闯进相府见秦桧:“岳飞到底有什么罪,你要害他。”秦桧回答:“其事莫须有。”人们想象中,韩世忠拍着桌子问秦桧:“你这么做自毁长城,过得去吗?”秦桧哆哆嗦嗦地说:“可能有吧。”

实际上,此时的秦桧圣眷正隆、大权在握、有恃无恐,懒得跟韩世忠废话,他以反问、诘问口气说“难道没有吗?”一句话就把韩世忠给打发了。

㈦ 岳飞是怎么死的

颍昌之战后不久,兀术秘密写信给秦桧说:“你一天到晚请求讲和,而岳飞却正想进攻河北,还杀死我女婿,此仇非报不可,必须杀了岳飞,才可以议和。”他向秦桧明确提出以害死岳飞为议和的条件。

秦桧接到主子的密信,就向岳飞下毒手了。

为了置岳飞于死地,秦桧等人千方百计地罗织岳飞的“罪状”。

张俊在秦桧的授意下,先是利用岳家军的内部矛盾,对岳飞的部下王贵进行威胁和利诱,要他诬陷岳飞,王贵终于屈从。接着,他们又收买张宪的前军副统制王俊。此人过去在军中做过刽子手,有一次,他的同僚中有一个名叫呼千的人得罪了他,他便捏造罪名加以陷害,致使呼千受到惩罚,而他却因此升为都头。此后,他专门告发别人,以致官运亨通,步步高升,人们因此称他为“王雕儿”。但是自从他被编入岳家军后,五六年来却寸功未立,一官不升,而且每每因奸贪而遭到张宪的制裁,所以一直怀恨在心。张俊得到这样一个无赖小人,当然喜出望外,便立即命人代他写好一份《告首状》,唆使他出面诬告岳飞的部将张宪,说张宪为了迫使朝廷将军权交还给岳飞,阴谋裹挟大军开往襄阳。

王雕儿接受这项任务后,便乘张宪去京口(今江苏镇江)枢密行府参见张俊的机会,向王贵投送那份《告首状》。王贵明知这是彻头彻尾的诬陷,却屈从于秦桧、张俊的压力,违心地将此《告首状》送交秦桧的心腹林大声,林大声又急忙转递到京口枢密行府张俊手中。九月初八,张俊收到王俊的《告首状》,立即组织枢密院的官吏审查此案,严刑逼供,企图将张宪屈打成招。然而,无论经受怎样的折磨,张宪始终咬紧牙关,决不让他们的阴谋得逞。张俊等一不做,二不休,又捏造岳飞儿子岳云曾写信给张宪,唆使张宪阴谋制造兵变,以威胁朝廷。因此,张俊又立即逮捕了与张宪同来京口的岳云,把他打得死去活来,但仍然得不到张俊所要的口供,只得将二人一并解往临安。

张宪、岳云的囚车到达临安,秦桧命将二人暂时看押在大理寺中,自己则上朝奏报皇上。宋高宗听到此事,大吃一惊,因为他事前并未知悉详情,感到非常突然。

秦桧奏请宋高宗下诏,把岳飞抓来,与张宪、岳云当面对质,将案情弄清,从而定罪严惩。宋高宗答应让秦桧全权处理此案。

秦桧派人把岳飞抓来后,立刻在大理寺对他进行了审讯。负责审讯这一案件的,是御史中丞何铸与大理寺卿周三畏。

何铸慑于秦桧的淫威,两个月前曾弹劾了岳飞。

这次他又奉命主持审讯。

何铸问:“有人投书密告,说你擢任枢密副使以后,心怀不满,想恢复兵权,阴谋叛乱。可有此事?”岳飞回答说:“如欲叛变,我早已去向鄂州,何必只身来到临安!”

何铸又问:“你指使岳云写信给张宪,叫他虚报边警,恐吓朝廷,企图恢复你的兵权,是否属实?”

岳飞反问说:“书信在何处?”

何铸说:“密告人说,张宪、岳云畏罪,已将书信焚毁。”

岳飞再反问:“张宪、岳云有无口供?”

何铸说:“没有。”

岳飞愤怒地说:“既无口供,又无物证,这如何能构成罪状!”何铸理屈词穷,但又不愿就此罢休。他向岳飞提出王俊的《告首状》可作为证据,说:“岳少保,大理寺奉旨开庭审讯,这些事情,你应从实招认。”

岳飞强压住满腔怒火,沉着地为自己和张宪、岳云辩白冤情。他将王俊《告首状》中的矛盾,一一指陈,痛加驳斥,讲得有理有据。他反问何铸:“王俊既然早已跟张宪反目成仇,那么张宪如有谋反之意,这样的机密大事,怎么会毫无顾虑地向王俊倾吐?更何况我原先的亲卫军的头领们,怎么都会一无所知呢?”

岳飞慷慨陈词,列举金兵历次南侵,他都亲书奏章,请缨抗战,而每次作战,他又都亲冒矢石,出生入死。他披肝沥胆,毕生致力于报效国家,何曾有一言一行背叛过祖国!他越讲越激动,最后解开了上身的衣衫,袒露出背部所刺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何铸等人看了,都为之动容。

良心还没有泯灭的何铸,又一次审查了所有的案卷,发现王俊所提供的材料,实在是自相矛盾,漏洞百出,明显是诬陷之词。他想强敌未灭,就这样无故地陷害一员大将,朝廷必然会失去军心,对于社稷的长治久安非常不利,于是便如实向秦桧说了自己的想法。秦桧理屈词穷,但为了实现既定的阴谋,又改派万俟卨(万俟是姓,卨是名)来审讯岳飞。

万俟卨把王俊等人捏造的物证摆在面前,向岳飞大声呵斥道:“国家有哪点亏负了你们,你们父子却要与张宪共同谋反?”

岳飞怒火填膺,大声说道:“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绝对没有半点负国的行为!你们既主持国法,就不该陷害忠良!”万俟卨冷笑了几声,问:“你说你没有反意,那么你可记得,游天竺寺时,你曾在墙壁上题过‘寒门何载富贵’那句话吗!”陪审的官吏立即随声附和说:“既然写下那样的话,岂不是要造反吗?”

岳飞望了望高高在上的万俟卨之流,望了望周围阴森森的大堂,感到自己的命运已经完全掌握在这些奸佞小人的手里,一任他们摆布,任何争辩也不能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了!于是他长叹一声,说道:“想不到我竟落在秦桧这个卖国贼手中,使我十几年来的报国忠心,全部付诸东流了!”说罢,他闭上眼睛,任凭狱卒百般拷打,再也不说一句话。

岳飞的冤狱震动了朝野。百姓们一批又一批涌向大理寺“鼓噪”,要求释放岳飞;朝廷上的一些正义之士,也纷纷上书,为岳飞仗义执言。韩世忠虽已罢去枢密使官职,仍前往质问秦桧:“要定岳飞罪,究竟有何证据?”秦桧含糊其词地回答说:“岳飞给张宪的书信,内容虽不清楚,但这样的事情,莫须有(就是‘也许有’的意思)!”韩世忠气愤地对秦桧说:“相公,你这‘莫须有’三字,怎么能使天下人心服呢!”

1141年11月,宋廷终于和金签订了辱国丧权的“盟书”。岳飞的案子,由于朝野的反对,一直久拖未决。

时间推移,不觉到了腊月二十九,眼看新的一年就要来临。秦桧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在书房里,手里拿着刚吃剩下的柑子皮,下意识地用指甲在上面来回画个不停。杀岳飞吧,没有证据,民情汹汹,难以平服;不杀岳飞吧,金方又不答应,万一兀术借口翻脸,那更不得了!正在这时,他的老婆王氏警告他说:“你做事真是太不果断!你岂不知道,捉虎容易放虎难啊!”秦桧在他老婆的提示下,恍然大悟,立即写了一张纸条,命亲信送到大理寺。

万俟卨等奉命匆匆上书,奏请将岳飞处以斩刑,张宪、岳云处以绞刑。

宋高宗接到奏章,当时就提起朱笔,批道:“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杨沂中监斩。”

临刑前,万俟卨等最后一次提审岳飞,企图逼岳飞在他们炮制的“供状”上画押。岳飞知道自己已面临最后时刻,却视死如归,昂然转过身来,取过笔,在供状上写了8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除夕之夜,北风呼啸,漫天大雪。

屡建奇功的岳飞,终于在监狱里的风波亭中被迫喝下了宋高宗“御赐”的毒酒!张宪、岳云同时也被押赴刑场。

岳飞死后,各地纷纷立庙纪念岳飞,除了鄂州、临安以外,岳飞的故乡汤阴县城和岳飞大破金兵的朱仙镇也都相继修建了岳飞庙。

今天,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已焕然一新:巍峨的大门上,高悬着“岳王庙”三字金匾;雄伟的大殿里,彩塑着岳飞的戎装坐像;塑像顶端有岳飞手书的“还我河山”匾额。后园是岳飞的坟墓,墓前有两个铁栅栏分放左右,内有反绑双手、赤身跪地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个铁像,使人见而掩鼻。

这四个奸臣铁像,历来被人们戳指唾面,百般咒骂,受到了历史的无情惩罚。

而岳飞则百世流芳,受到人民的纪念和尊敬。

㈧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怎么死的

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相关信息: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

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㈨ 岳飞怎么死的简单介绍

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版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权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


(9)岳飞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莫须有。也许有。形容无中生有,罗织罪名。

语出《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用以表示凭空诬陷。

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这也是莫须有之事,况阮老先生罢闲之人,国家大事也不可乱讲。”

㈩ 岳飞怎么死的具体方式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

在宋金议内和过程中,容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

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10)岳飞怎么死的扩展阅读

1、岳飞的军事成就

岳家军曾经有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行营后护军等正式军号,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军号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岳家军”却一直被人们传诵。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严于治军的主要内容。

2、岳飞的文学成就

传世书迹有《书谢朓诗》《前后出师表》《吊古战场文》等。

律诗《题翠岩寺》《寄浮图慧海》,词《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题记《五岳祠盟记》《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东松寺题记》《永州祁阳县大营驿题记》。

热点内容
生物理论 发布:2025-09-16 02:01:48 浏览:37
奉化学古筝 发布:2025-09-16 00:20:13 浏览:386
人大美术学 发布:2025-09-15 22:07:45 浏览:651
校园青春电影2017 发布:2025-09-15 20:50:11 浏览:763
教学创新论文 发布:2025-09-15 14:31:43 浏览:118
新班主任古丽君电视剧 发布:2025-09-15 14:15:39 浏览:771
佛太极拳教学 发布:2025-09-15 11:23:27 浏览:712
小学二年级奥数学 发布:2025-09-15 10:26:29 浏览:594
文综地理题 发布:2025-09-15 08:45:41 浏览:3
美女日本老师 发布:2025-09-15 06:42:10 浏览: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