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和中统有什么区别
『壹』 中统和军统的区别
1、工作重心不同
中统的工作重心是监控国民党机关内部情况,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
军统属于国民党军队序列,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
2、工作领域不同。
中统的属党内,军统的属军中。
3、外表特征不同
军统属于军队,穿军装。
中统属于党,不穿军装。
4、成立原因不同
中统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维护其统治而设立的特务组织。
军统既是为了加强集权,更是为日后的全面抗日战争做准备。
5、组织形式不同
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
军统局的组织形式是局-区-站-组-队,有的地方设有相当区、站的办事处。组是军统局特工组织的基本单位。由于任务不同,组又分普通组、潜伏组、行动组、策反组、随军组、防谍组等。每组通常由十人左右组成。
(1)军统和中统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中统和军统矛盾重重的原因很多,除了争权夺位、邀功求赏的竞争关系之外,和蒋介石关系最大。
中统虽然名义上听从蒋介石指挥,却控制在陈立夫、陈果夫之手,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陈氏兄弟代表的二陈系为了派系利益会图济其私。
而军统头子戴笠对蒋介石忠心耿耿,言听计从,工作原则就是“秉承领袖意旨,体验领袖苦心”,军统一切听命于蒋介石,蒋介石自然偏向军统,让中统和军统的矛盾日积月累,越来越深。
『贰』 中统,军统,保密局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职能和作用不同、主要负责人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中统
中统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为“中统(局)”)是国民党党务部门控制的特务机构。
2、军统
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BIS),是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
3、保密局
保密局的前身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1946年6月,军统的公开武装特务部分划归国防部第二厅,秘密核心部分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是中国国民党设立的特务组织。
二、职能和作用不同
1、中统
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他们网络党羽、特务的手段和对中国共产党的破坏活动无所不用其极。
2、军统
军统局内勤组织有军事情报、党政情报、电讯、警务、惩戒、训练和策反等八处、六室、一所;外勤组织在各在城市设“区”,在各省设“站”,在一些重要城市“特别班”。其基本组织为“组”及直属情报人员。
当年“军统局”特务,专门以监视、逮捕、绑架和暗杀等手段,进行反共活动。另一方面,军统特务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沦陷区,制造针对日军的恐怖活动,对打击日本侵略和汉奸,起了一定作用。
3、保密局
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活动。
三、主要负责人不同
1、中统
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
2、军统
戴笠、毛人凤。
3、保密局
戴笠、毛森。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统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军统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保密局
『叁』 国民党时期军统和中统有什么区别
中统局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电视剧上那种证件封皮上印“中统”二字是不对的,而且大小尺寸也差好多。中统成立基础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为首的CC系分子掌控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科长徐恩曾。1935年党务调查科升格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务调查处,直属于党中央(亦即蒋系国民党中央),处长由徐恩曾担任。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第一处(党政处),仍由徐恩曾任处长,但一处实际上仍是独立于军统局的一个系统,这时的军统亦是老军统系统,并非一般电视剧中的新军统系统。
1938年3月29日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提议设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8月,蒋介石对军事委员会调查局进行改组,调查局第一处扩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扩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才是新军统系统)。这样中统局就正式成立了。
中统局的人事组织中,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局长,但实际负责工作的则是副局长。民国三十八年败离大陆前担任局长的有陈立夫、朱家骅;担任副局长的有徐恩曾、叶秀峰。中统局内设人事科、专员室、经济调查处、交通处、统计处;以及一、二、三组(分别负责训练、党派、情报工作,所以二组直接大搞特务活动的说法也是不对的)。中统局组织设立依附于各级党部机关,在各省市设调查统计室,省以下设专员负责“统计调查”。
中统局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外的情报安全工作。实际工作中也是基本上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因为军统局也不允许他干涉越权。中统局的工作重心在党政机关内部,另一个重点就是暗中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产党。此外对于社会舆论、思想言论也负有监控责任。(类似现在美国的FBI)
1947年中统局改名为党员通讯局,1949年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习惯上仍称为CC或中统。内调局隶属于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事实上仍属蒋系中央掌控。伴随着国民政府的全面败退,中统局后来也迅速的在大陆消散了。中统局的另一个衰落原因是,权高震主,尾大不掉。蒋系中央不会允许这种不安定因素的存在,所以另外扶植了军统系统作为牵制。
军统系统
军统局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军统的成立基础是中华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1日,蒋介石命令戴笠组建该处,并担任处长,戴笠属黄埔系军人派,该处一直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同年,又成立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戴笠兼任调查局第二处(特务处)处长。1934年7月,戴笠继邓文仪任南昌行营调查科(特务科)科长。1935年初,调查科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
1938年8月,统计局二处扩充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复兴社这支山寨队伍给正式招安进军委直属,并入军统局。由此军统局正式成立。的
军统局同中统局类似,由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贺耀祖兼任局长,副局长戴笠负实际责任。军统局是按军队编制的,中央机关设八处六室一所,外勤设区、站、特别组。
军统局负责军、宪、警部门以及对外的情报安全工作(类似今天美国的CIA)。但是由于军统局成立后不久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形势严峻,军统局也担负了一些诸如对行政机关、交通、金融等要害部门的监控,这样后来就引起了与中统局的权限冲突。
1946年3月,该局副局长戴笠坠机死亡,6月,蒋介石对该局进行改组。由军事委员会第二厅与军统局合并组成国防部二厅(国防部由军委改组而来),厅长郑介民。原军统局核心系统改组为以毛人凤为首的国防部保密局。
军统局还有两点不得不说:一.军统局为终身特务。二.抗战期间军统局大为发展,在敌后进行了大量的破坏、暗杀活动。
现在可以简单概括一下国民党中央政府下设的主要情报安全部门存在时间:
1938年8月-1947年,中统局是存在滴
1947年-1949年军统局改为党员通讯社的招牌
1949年-?党通社改名内调局
1932年4月-1938年8月,复兴社特务处是存在滴,不要乱用,说他们4X年还在。
1938年8月-1946年6月,军统局是存在滴。
1946年6月-?继承军统衣钵,血脉相承的部门是保密局。
1946年6月,部分军统部门并入国防部二厅,二厅亦负责部分情报安全工作。
『肆』 中统和军统有什么区别戴笠和毛人凤又是何许人也
中统和军统的区别是:
1、工作任务不同:
中统的工作重心是监控国民党机关内部情况;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
军统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
2、所属机构不同:
中统的是党中央的情报机构。
军统的是直接属于国民党军队序列。
3、管辖领域不同:
军统主要管辖军队、警宪以及各地的交通部门。
中统主要管辖的就是国民党的党务问题以及全国各地的行政机关以及学校的党务问题,还有社会上的教化舆论。
戴笠和毛人凤的介绍:
戴笠是负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并担任副局长(但为实际领导人)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
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杀死、迫害许多异议分子、中共及民主党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甚至是中国国民党内蒋介石的政敌。
毛人凤是国民政府军统局的重要人物,在戴笠死后继任局长领导全局。毛人凤在军统系统中与毛万里、毛森、戴笠并称为三毛一戴,另与李士群、徐恩曾、戴笠并称为四大特务。
『伍』 国民党中统和军统有啥区别
1、主管上级单位不同。
蒋介石并非一直担任国民党政府的党政一把手,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主席是林森,但有一个职务始终由蒋介石担任,就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换言之,蒋是以控制军权来控制党务和政府,直到解放战争开始后才出任“国民党总裁”和“中华民国总统”。
所以,军统直接隶属于军事委员会,是军队编制,工作人员为现役军人,有军装有军衔。
而中统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管理,实际掌权人是陈果夫和陈立夫,中统是党务机构,没有军衔,常见的制服是中山装。
2、职责和分工不同。
军统是蒋介石用来监视、控制军队的部门,抗日战争爆发后兼有谍战、反特和敌后武装等工作范畴;
中统仅限于党务调查、舆论控制和党政机关的思想监控,不能插手军事任务和军队事务,这是蒋介石划的红线,避免中统权力过大。戴笠至死不加入国民党,其实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不想因为党员身份接受中央党部的领导,那样对军统与中统的斗争非常不利。
3.领导人的派系不同。
以抗日战争期间为准,中统局局长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朱家骅、副局长徐恩曾,都是二陈的cc系要员;
军统局长是国民政府办公厅主任贺耀祖中将、副局长戴笠少将,再加主任秘书郑介民等人,实际上是黄埔系,自然蒋介石更信任和偏爱军统一些。
4.组织成员成份不同。
中统从其前身“党务调查科”开始,人员骨干一直是文化程度较高的,象徐恩曾就是清华大学毕业,物以类聚,选用的工作人员也是知识分子较多,所以通常中统的逻辑能力、分化劝降能力和潜入我方能力较强;
军统则一般招纳黄埔毕业生和军队中表现优秀的军士,军事素质和行动能力较强。
5、控制的势力范围不同。
中统在各省各大城市的政府、党部和警察局中,具有最大化的控制力,蒋介石也有意不许军统染指,以免戴笠失控;
而军统在野战部队、各地警备司令部和军事机构中有绝对优势,这些也是中统禁区。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网络-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陆』 什么是“军统”,又什么是“中统”,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
中统
和军统都是国民党的特务与
情报机构
,主要区别在于两者职权范围不同,中统类似
美国联邦调查局
(FBI);军统类似
美国中央情报局
(CIA)。
军统局
负责军、宪、警部门以及对外的情报安全工作。军统局成立后不久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形势严峻,军统局也担负了一些诸如对行政机关、交通、金融等要害部门的监控,这样后来就引起了与
中统局
的权限冲突。军统局为终身特务。抗战期间军统局大为发展,在敌后进行了大量的破坏、暗杀活动。军统局还破译出日本海军将要
偷袭珍珠港
的密电,在抗战时期对打击
日本侵略者
及汉奸起了一些作用。(类似今天美国的CIA)
中统局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以外的情报安全工作。实际工作中也是基本上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因为军统局也不允许他干涉越权。中统局的工作重心在党政机关内部,另一个重点就是暗中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产党。此外对于
社会舆论
、思想言论也负有监控责任。(类似现在美国的FBI)
『柒』 中统和军统有什么区别,他们的老大分别是谁
中统和军统是蒋家王朝为维护其黑暗统治设立的两大特务组织,中统老大是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负责党务思想工作 ;军统老大是戴笠,负责军队事务戴笠飞机失事坠亡后毛人凤接任。两大特务组织一“文”一“武″,为维护蒋介石的血腥统治犯下了滔天罪行。
总而言之,中统和军统两个特务组织在成立之初,就沦为了蒋家王朝和四大家族维护其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的私人工具,违背时代发展潮流,背离民心所向,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
『捌』 军统,中统,共产党分别有什么区别
1、成立时间不同
军统是1938年成立,1950年解散的“中国台湾地区”情报机关之一。
中统:1938年3月,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经蒋介石提议,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为基础,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由此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7月23日。
2、性质不同
军统是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
中统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
中和军统是两个机构,而共产党是一个组织。
3、留存时间不同
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留在大陆的军统进行清洗,到五十年代中期,军统在大陆大致被肃清。
1949年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全面失败,中统迅速在大陆覆灭。
而中国共产党从1920年8月成立至今,已经发展壮大,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好的生活。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共产党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玖』 中统与军统的区别
1、工作任务不同
中统的工作重心是监控国民党机关内部情况;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
军统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
2、所属机构不同
中统的是党中央的情报机构。
军统的是直接属于国民党军队序列。
3、管辖领域不同
军统主要管辖军队、警宪以及各地的交通部门。
中统主要管辖的就是国民党的党务问题以及全国各地的行政机关以及学校的党务问题,还有社会上的教化舆论。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鼎盛时期:
局本部设有六处、六室、五会、一区:党派调查处、党政调查处、特种经济调查处、统计处、总务处、交通管理处;秘书室、人事室、会计室、督察室、研究室、译电室;
违纪审查委员会、侨务工作委员会、训练委员会、设计考核委员会、事业管理委员会和重庆实验区。又在各省或各地区设立“调统室”。
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抗战,1938年初国共达成合作。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和中国抗日战争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由完全秘密转为公开。
1938年春,蒋介石为了防止日谍汉奸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抗战力量,在3月29日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把原有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改组,扩大成为3个公开的特务组织:
1、以第一处为基础,建立隶属中央党部秘书处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或中统局),局长由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朱家骅兼任,徐恩曾任副局长,由徐负责日常实际工作。
2、第二处扩大为隶属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首任局长由陈立夫兼任,戴笠任副局长。
3、隶属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特检处(主管邮电检查)。
『拾』 中统和军统有什么区别他们的老大分别是谁
中统领导人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军统领导人依次是戴笠、毛人凤。
中统和军统的区别在于:
1、工作任务不同
中统的工作重心是监控国民党机关内部情况;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
军统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类情报、对军队监视整治,对敌对势力逮捕暗杀。
2、所属机构不同
中统的是党中央的情报机构。
军统的是直接属于国民党军队序列。
3、管辖领域不同
军统主要管辖军队、警宪以及各地的交通部门。
中统主要管辖的就是国民党的党务问题以及全国各地的行政机关以及学校的党务问题,还有社会上的教化舆论。
(10)军统和中统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1927年,以CC派分子为骨干,在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下成立了一个调查科,这是“中统局”的最前身。先后由陈立夫、张道藩、吴大钧、叶秀峰、徐恩曾任科长。在各省、市中国国民党党部内设“调查股”。
1932年,中央组织部调查科被扩编为特工总部。主任徐恩曾,对外仍称调查科,在各省、市党部内设特务室和羁押中共叛变人员的反省院。
1935年,党务调查科升格为党务调查处,直属于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处长徐恩曾。
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第一处(党政处),仍由徐恩曾任处长,但一处实际上独立于军统(老军统,前身为复兴社)。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为缓和国民政府情报组织内部矛盾,提出“合力对外”的口号,于1937年底,将特工总部与力行社特务处合并。
1938年3月29日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提议设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陈焯任正、副局长。特工总部编为该局第一处,处长徐恩曾。
但合并后矛盾剧并未平息,8月,蒋介石对军事委员会调查局进行改组,将第一处改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简称中统局)。
调查局第一处扩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第二处扩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新军统)。中统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局长,但实际由副局长主持工作。
1947年,中统改名为党员通讯局(党通局),由叶秀峰任局长,郭紫俊、季源溥任副局长。各大行政区办事处改称直属通讯处,各省、市党部调统室改称党员通讯组,为公开的情报机构。
同时,在各省、市设立了秘密的情报组织,以区为单位,如沈阳区、旅大区等。区下设分区、工作站(交通、联络站)、工作组(通讯组)。
1949年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划归内政部领导,简称内调局,但习惯上仍被称为CC或中统。内调局隶属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实际由国民党中央控制。
在1949年败逃台湾前担任过局长的有陈立夫、朱家骅;担任过副局长的有徐恩曾、叶秀峰。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全面失败,中统迅速在大陆覆灭。中统内设人事科、专员室、经济调查处、交通处、统计处,以及一、二、三组(分别负责训练、党派、情报工作)。
中统的设立依附于各级党部机关,在各省、市党部设调查统计室,市以下设专员负责的“调查统计股”,县党部内设调查干事。中统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之外的情报安全工作。
中统的工作重心一是在党政机关内部,二是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尤其是共产党。此外,对于社会舆论、思想言论也负有监控责任。(类似现代美国的FBI)中统先后由朱家骅、叶秀峰任局长,徐恩曾、郭紫俊、顾建中任副局长。
在各大行政区设有办事处或特派员办事处,在直辖市或重要城市设立区室,在各省党部及铁路、公路等特别党部内设立调查统计室(简称省室,路室)。
在省室或路室下设若干分区、工作站、工作团等。在分区、工作站、工作团下面还设有许多据点及调查员。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于1954年10月将内调局改组为“司法行政部”调查局,即为现台湾当局“法务部调查局”之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