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不以为然是什么意思

不以为然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2-06-07 22:54:16

Ⅰ 不以为然什么意思

不以为然 [bù yǐ wéi rán]
[释义]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地一笑。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
[出处] 宋·杨万里《宋故少保左丞相郇国余公墓铭》:“时宰主之独参政。周公必大;不以为然。”
近义词
满不在乎 嗤之以鼻 不敢苟同 置若罔闻
反义词
五体投地 理所当然 所言极是 顶礼膜拜 仰承鼻息

Ⅱ 不以为然的两种意思是什么

【解释】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拼音】[ bù yǐ wéi rán ]

【出处】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近义词】满不在乎、嗤之以鼻、不敢苟同、置若罔闻

【反义词】五体投地、理所当然、顶礼膜拜、仰承鼻息


满不在乎

【拼音】[ mǎn bù zài hu ]

【解释】完全不放在心里。[近]若无其事。

【近义词】若无其事、掉以轻心、漫不经心、从容不迫、不以为然、毫不在意、无动于衷、处之泰然、恬不知耻、等闲视之、满不在意

【反义词】如坐针毡、张皇失措、胆战心惊、坐卧不安、诚惶诚恐、大惊失色、面无人色、自相惊扰、胆颤心惊、郑重其事、惊慌失措、心慌意乱、手足无措、自相惊忧

Ⅲ 不以为然是什么意思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然地一笑。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轻蔑意味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

(3)不以为然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不以为然的近义词:

1、满不在乎[ mǎn bù zài hu ]

完全不放在心上:别人都在替他着急,他却~。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2、置若罔闻[ zhì ruò wǎng wén ]

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不加理睬。若:像。罔:没有。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置若罔闻。”

Ⅳ 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什么

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拼音:bù yǐ wéi rán

出处: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译文:右大臣先前曾奏论前衙门一衙役,只有当招募,不应该当定差,当局不这样认为。

近义词

满不在乎 [ mǎn bù zài hu ]

释义:完全不放在心上。

出处: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状语;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Ⅳ 不以为然的意思.

不以为然
[读音][bù yǐ wéi rán]

[解释]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地一笑。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

[出处]宋·杨万里《宋故少保左丞相郇国余公墓铭》:“时宰主之独参政。周公必大;不以为然。”

[例句]你的分析我~,难以同意。

Ⅵ 不以为然是什么意思

意思: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拼音:[ bù yǐ wéi rán ]

出自: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释义:右大臣曾经奏论前衙一役,只有当招募,不应当定差,执政的不认为是对的。

示例:好东西都是相对的,你所谓的好东西别人也许不以为然,但别人的好东西你或许也觉得不值一钱。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轻蔑意味

近义词:满不在乎、嗤之以鼻、不敢苟同、置若罔闻

(6)不以为然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反义词:顶礼膜拜

意思:

1、佛教徒的最高敬礼。合掌举过头,然后跪下用头来叩人的脚。

2、比喻对人特别恭敬或极端崇拜(现多含贬义)。

拼音:[ dǐng lǐ mó bài ]

出自: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十四回:“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仿佛慧娘。”

示例:关公的忠义仁勇,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Ⅶ 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是什么意思

不以为然是指不认同别人的观点的意思。是指不认为是这样的意思。
不以为意是指不在意别人的说法或对事物的发展不在意,是指不放在心上的意思
你说的那个句子应该不恰当,
不以为然的意思就是"不认为这是对的",
“然”,对的,正确的
是一种否定的态度,对于吐痰,扔果皮,人们应该是不放在心上,而不是自己不认为这样是对的。
不以为然


wéi
rán
〖解释〗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出处〗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示例〗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不以为意




wéi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近义词漠不关心,无所谓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Ⅷ 不以为然是什么意思

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出自】: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示例】: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轻蔑意味

【近义词】满不在乎、嗤之以鼻、不敢苟同、置若罔闻

【反义词】五体投地、理所当然、所言极是、顶礼膜拜、仰承鼻息

(8)不以为然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1、不以为然的近义词

满不在乎

【解释】:满:全;在乎:在意。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出处】:茅盾《多角关系》:“朱润身的呼吸有点急促,但脸上依然保持着满不在乎的样子。”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状语;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2、不以为然的反义词

五体投地

【解释】: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出自】: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Ⅸ 不以为然是什么意思

不以为然

[成语解释]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典故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

[近义词]嗤之以鼻、不敢苟同、满不在乎

[反义词]五体投地、仰承鼻息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轻蔑意味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反义词:五体投地

[成语解释]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典故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

[近义词]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反义词]嗤之以鼻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Ⅹ 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什么

不以为然,汉语词语,拼音是bù yǐ wéi rán,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出自《再乞罢详定役法状》。

中文名
不以为然
出处
《再乞罢详定役法状》
注音
ㄅㄨˋ ㄧˇ ㄨㄟˊ ㄖㄢˊ
拼音
bù yǐ wéi rán
属性
汉语词语
成语出处
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1]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轻蔑意味
示例
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1]
成语辨析
【近义词】:嗤之以鼻、不敢苟同、满不在乎
【反义词】:五体投地、仰承鼻息[1]

热点内容
我对班主任的印象 发布:2025-05-10 10:17:45 浏览:769
2015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0 09:22:58 浏览:447
那五常历史 发布:2025-05-10 08:46:52 浏览:121
散打历史 发布:2025-05-10 08:37:17 浏览:3
烟台教师招考 发布:2025-05-10 08:34:58 浏览:280
宁波生物招聘 发布:2025-05-10 07:19:15 浏览:483
市师德先进事迹 发布:2025-05-10 06:55:21 浏览:103
巧学高中化学 发布:2025-05-10 06:34:49 浏览:351
香港以前的历史 发布:2025-05-10 05:47:11 浏览:406
眼睑赘生物 发布:2025-05-10 05:37:33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