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的药物有哪些药
㈠ 抗病毒的药有些什么
包括病毒灵、金刚烷胺、利巴韦林、双密达莫、西咪替丁、干扰素、聚肌胞、蜂胶等 1、病毒灵
(1)退热作用。配合VBI、扑尔敏、VC使用,控制症状:退热。
(2)痘病不建议使用该产品,如配合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体温能降到正常体温以下。 2、金刚烷胺
(1)抗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肿瘤病毒(马立克、传贫)有预防治疗效果,对传支、传喉、法氏囊没有作用。
(2)强效剂:是一些抗生素的强效剂
(3)配合扑热息痛,退烧效果更好,特别是病毒性继发。 (4)提高免疫力:速度效果都比左旋咪唑好。 3、利巴韦林
(1)抗病毒: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轮状病毒、核胞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 (2)主治:肺部感染、腹泻、角膜炎
(3)用法:喷雾给药效果是饮水给药的10—50倍。饮水给药没有抗病毒作用,只有退热作用。只有喷雾和静脉注射给药才有抗病毒作用。静注:症状出现48小时以内有效,超过48小时静注没有抗病毒作用,即:48-96小时之间没有抗病毒作用,96小时后又起作用。即该产品初级和后期有作用,中期没有抗病毒作用。
㈡ 抗真菌、抗病毒药有哪些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是由链丝菌的培养液中提炼制得,临床用于治疗隐球菌病、球孢子虫病和白色念珠菌病等,不良反应较大。
【药理和毒理】本品作用机理为该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胞浆内成分溢出,从而阻抑其生长至死亡。静脉滴注该药后,经肾脏排泄缓慢,易造成积蓄性中毒,并由于本药使肾脏血管收缩和直接损害肾小球及肾小管,80%以上病人可发生肾功能减退及尿检异常。用药过程中,可发生血镁、血钙、血钾降低现象。本品还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抑制骨髓产生红细胞功能,并可致耳毒性和视物模糊。静脉给药直接刺激静脉壁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诊断要点】
1.病史有应用两性霉素B史。
2.临床表现可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厌食、恶心、呕吐、黄疸、肌肉和关节疼痛等;频繁呕吐可致上消化道出血。静滴过久或浓度过大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注射本药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可出现氮质血症、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甚至无尿。其他症状有贫血、大汗、呼吸困难、眩晕、肌肉痉挛和昏迷、视物模糊、耳鸣等。鞘内注射可致蛛网膜炎,出现背部及下肢疼痛、软瘫、大小便失禁、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等。
3.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尿、管型尿、血尿;重症可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尿钾排出增多。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肝功损害时转氨酶升高。周围血红细胞减少。
【急救治疗及预防】
(1)及时停药并静脉输液以促进排泄。
(2)纠正电解质紊乱,适时补充钾和镁等,预防心律失常。
(3)肝、肾功能损害者,应用护肝药物,必要时可用透析疗法。
(4)有消化道出血,应用止血药物、输血等。
(5)控制体温等对症处理。
(6)预防严重掌握适应证、剂量。静滴时,应稀释后用药。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尿素氮和肌酐。制霉菌素制霉菌素对多种酵母菌及类酵母菌有抑菌和杀菌作用,临床常用于口腔粘膜、胃肠道和阴道粘膜的念珠菌感染。
【药理和毒理】
本品的作用机理是由于该药结合真菌细胞膜的甾醇,以致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口服大剂量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本品口服很少吸收,常以原形物由粪便中排出。
【诊断要点】
1.病史有口服大剂量本药史。
2.临床表现口服大剂量后发生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腹泻。部分病人发生过敏反应出现固定性药疹等。
【急救治疗及预防】
(1)立即停药,并予对症治疗。
(2)发生过敏反应者应用抗组胺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预防掌握适应证,勿大剂量口服。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又名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其抗病毒谱较广,临床用于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肺炎、单纯疱疹等的治疗。
【药理和毒理】
本品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磷酸肌甙脱氢酶,使鸟嘌呤核苷单磷酸盐不能合成,从而干扰病毒核糖核酸的合成。应用大剂量可影响造血功能,部分病人可致过敏反应。
【诊断要点】
1.病史有大剂量、长时间应用本药史。
2.临床表现部分病人口服后出现腹泻。大剂量、长时间(1周以上)应用可发生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少数病人可有口渴、多饮。部分过敏者应用后可致过敏性休克。
【急救治疗及预防】
(1)停药后一般轻症不良反应即可消失。
(2)发生过敏性休克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等抗休克治疗。
(3)预防掌握本药适应证、剂量及应用时间。早孕妇女禁用。
金刚烷胺
本品是人工合成的抗病毒药,临床上用于防治甲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亦用于治疗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过量主要引起精神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详见本章第四节抗震颤麻痹药。
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又名无环鸟苷,是目前最强的抗病毒药,对单纯疱疹病毒最有效,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也有效。
【药理和毒理】
本品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及终止病毒的DNA延伸,从而干扰病毒的合成。对非复制期病毒及多数RNA病毒无效。过量应用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也可致肝、肾功能损害。静脉用药半衰期2.5小时,主要从肾脏排出体外。
【诊断要点】
1.病史有明确的用药史。
2.临床表现可有上腹部不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及头痛、头晕、关节酸痛、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可出现蛋白尿及血清尿素氮、胆红素、转氨酶升高。少数病人出现嗜睡、谵妄、震颤及癫口样发作等。
【急救治疗及预防】
(1)停止用药,症状可逐渐好转。
(2)口服大量者,尽早催吐、洗胃清除药物。
(3)大量静脉输液,促进药物排除。
(4)肝、肾功能损害者,加用护肝药物;肾功能损害严重者,按急性肾功不全处理。
(5)其他对症处理。
(6)预防掌握本药适应证及剂量。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
㈢ 抗病毒药的常见药物
【药 名】干扰素 Interferons 【作用机理】该品是脊椎动物细胞在病毒感染受其他刺激后,体内产生的一类抗病毒的糖蛋白物质。用于病毒性感染,如病毒性角膜炎、肝炎、流感等,以及恶性肿瘤等的治疗或辅助治疗。
【注意事项】尚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用机理为提高寄主免疫功能以发挥抗病毒作用。在细胞培养中能抑制多种DNA和RNA病毒的复制。经双盲试验,口服该品可减少各种病毒感染的发病时间和严重性,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肿瘤患者有利于恢复,该品治疗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9例,1日4次,用28天,对乏力、食欲改善、肝脏消肿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转氨酶值、HbsAg滴度下降,未见不良反应。此药尚未得到国际公认。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还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生物制剂以及多种植物药、中草药。
㈣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1、干扰素
该品是脊椎动物细胞在病毒感染受其他刺激后,体内产生的一类抗病毒的糖蛋白物质。用于病毒性感染,如病毒性角膜炎、肝炎、流感等,以及恶性肿瘤等的治疗或辅助治疗。
2、碘苷
作用机理是碘苷与胸腺嘧啶核苷竞争磷酸化酶和聚合酶,抑制病毒合成DNA或形成无感染性的DNA,终止病毒繁殖。由于其全身用药毒性大,有致畸、致突变等危害,只可外用0.1%滴眼剂、0.5%眼膏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
3、三氟胸苷
三氟胸苷(TFT) 为碘苷类似物,其抗病毒作用与碘苷相似,水溶性略优。
4、阿糖腺苷
该品是广谱抗DNA病毒药物,对疱疹病毒Ⅰ型、Ⅱ型,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外用眼膏可治疗疱疹性角膜炎,静滴治疗致死性疱疹脑炎,因水溶性不高,需与葡萄糖注射液同时静脉点滴。也可用于免疫缺陷患者的带状疱疹。
5、三氮唑核苷
临床应用0.5%滴眼剂治疗病毒性角膜炎。1%溶液滴鼻或气雾吸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静滴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出血热。口服用于治疗甲型肝炎,可降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不良反应: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致贫血,游离胆红素升高,网织细胞升高,停药后可恢复。口服有报道引起肝功能变化。
㈤ 中药中抗病毒的药物有哪些
抗各种病毒中药: 抑制流感病毒的有74种,如麻黄、桂枝、葛根、柴胡、藿香、贯众、川芎、黄精、鱼腥草、蚤休、甘草、虎杖等; 抑制疱疹病毒的有33种,如黄芪、夏枯草、大黄、石苇、天花粉、怀牛膝、苍耳子、西洋参等; 抑制柯萨奇病毒的有20种,如山豆根、败酱草、乌药、仙灵脾、苦参等; 抑制肝炎病毒的有14种,如紫草、姜黄、桑寄生、黄柏等; 抑制乙脑病毒的有11种,如牛黄、刺五加、大青叶等; 抑制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有8种,如黄芪、苦瓜、天花粉、槟榔、甘草等; 此外,杏仁、银杏叶抑制EB病毒,大蒜抑制巨细胞病毒,苍术抑制腮腺炎病毒,黄连抑制沙眼病毒,白芍、丝瓜藤抑制口腔炎病毒。有趣的是桑枝可抑制马铃薯病毒,红毛七可抑制烟草病毒,斑蝥可治鸡瘟病。 经研究证实,能抑制3种病毒的有黄芩、黄连、银花、连翘、鱼腥草、紫草、贯众、艾叶、败酱草、黄芪、甘草、仙灵脾、金樱子、蜂胶、乌药、青木香、虎杖、海藻、丝瓜藤、石榴皮等,以及较少用的白屈菜、鸡血七、空心苋、棉子、红药子、珠子草等。 临床治疗病毒性感染使用中成药已极为普遍。如午时茶、川芎茶调散治疗风寒感冒,藿香正气片(丸、软胶囊)、正气片治疗感冒及肠道病毒引起的腹泻,防风通圣丸治疗感冒及单纯疱疹,板蓝根冲剂(颗粒剂)治疗风热型感冒、腮腺炎、肝炎、麻疹等病毒感染,抗病毒口服液治疗风热型感冒、腮腺炎及各种病毒感染,纯阳正气丸可治疗暑天感冒,小柴胡冲剂、柴胡口服液(注射液)、正柴胡饮冲剂等可治疗流行性感冒,鱼腥草注射液治疗流行性感冒、单纯疱疹、病毒性心肌炎等,复方大青叶合剂治疗流行性感冒、乙脑,复方黄芩片、黄芩苷片治疗流行性感冒、肝炎,黄连上清丸(片)治疗口腔炎等。 病毒和细菌合并感染临床上较为多见,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上述132种抗病毒单味药中,兼有抗细菌作用的有92种,约占70%。可选用感冒退热冲剂、羚羊感冒片、银黄含片、银黄注射液、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等。 日常预防病毒感染,可选用玉屏风丸(冲剂)、生脉饮(注射液)、补中益气丸(合剂)、刺五加片(糖浆)等,有增加人体免疫功能的效应。 此外,平时注意选用进食一些药食兼用的食物,也可有效地预防病毒感染。如越橘、佛手、香橼、菊花、大叶桉(桉叶糖)等可抑制流感病毒,云芝等可抑制流感、疱疹病毒,海参、芒果可抑制疱疹病毒,香菇、苦瓜、茶叶等可抑制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香菇可抑制乙肝病毒,丝瓜可抑制乙脑病毒,猕猴桃可抑制轮状病毒,大蒜可抑制巨细胞病毒,薄盖灵芝可抑制柯萨奇病毒,蜂胶可抑制流感、疱疹、假狂犬病毒,海藻可抑制脊髓灰质炎、柯萨奇、腺病毒、疱疹病毒等病毒,橘皮泡水代茶饮则可保护细胞不受病毒感染。
㈥ 抗病毒新药物有哪些
新博林是西药,通用名为利巴韦林颗粒.本品主要成分为利巴韦林,其化学名称为:1-β-D-呋喃核糖基-1H-1,2,4-三氮唑-3-羧酰胺,药理作用: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利巴韦林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但是其体外抗病毒活性可被鸟嘌呤核苷和黄嘌呤核苷逆转的结果提示,利巴韦林可能作为这些细胞的代谢类似物而起作用.适应症:本品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用法用量:本品用温开水完全溶解后口服.1,用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成人一次0.15g,一日3次,连用7天.2,用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成人一次0.3g,一日3~4次,连用7天.不良反应:利巴韦林最主要的毒性是溶血性贫血,在口服治疗后最初1-2周内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其中约10%病人可能伴随心肺方面副作用.治疗前后及治疗中应 频繁监测血红蛋白,有地中海贫血,镰刀细胞性贫血患者不推荐使用利巴韦林.有胰腺炎症状或明确有胰腺炎患者不可使用利巴韦林.已经有报道伴随有贫血的患者服用利巴韦林可引起致命或非致命的心肌损害,故具有心脏病史或明显心脏病症状患者不可使用利巴韦林.如使用利巴韦林出现任何心脏病恶化症状,应立即停药给予相应治疗. 在利巴韦林有关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一般全身不良反应有:疲倦,头痛,虚弱,乏力,胸痛,发热,寒战,流感症状等.神经系统症状:眩晕;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减退,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度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肌肉骨骼系统症状有肌肉痛,关节痛;精神系统有失眠,情绪化,易激惹,抑郁,注意力障碍,神经质等;呼吸系统症状有呼吸困难,鼻炎等;皮肤附件系统出现脱发,皮疹,瘙痒等;另还观察到味觉异常,听力异常表现. 禁忌:1,对本品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2,孕妇禁用.3,禁用于有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上,中医中药在防病治病中可谓作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在当代,中药防治病毒感染仍被大量采用.我国有丰富的中药资源,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查阅1 070种中药,其中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有132种,占总数的12.3%. 抗各种病毒中药: 抑制流感病毒的有74种,如麻黄,桂枝,葛根,柴胡,藿香,贯众,川芎,黄精,鱼腥草,蚤休,甘草,虎杖等; 抑制疱疹病毒的有33种,如黄芪,夏枯草,大黄,石苇,天花粉,怀牛膝,苍耳子,西洋参等; 抑制柯萨奇病毒的有20种,如山豆根,败酱草,乌药,仙灵脾,苦参等; 抑制肝炎病毒的有14种,如紫草,姜黄,桑寄生,黄柏等; 抑制乙脑病毒的有11种,如牛黄,刺五加,大青叶等; 抑制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有8种,如黄芪,苦瓜,天花粉,槟榔,甘草等; 此外,杏仁,银杏叶抑制EB病毒,大蒜抑制巨细胞病毒,苍术抑制腮腺炎病毒,黄连抑制沙眼病毒,白芍,丝瓜藤抑制口腔炎病毒.有趣的是桑枝可抑制马铃薯病毒,红毛七可抑制烟草病毒,斑蝥可治鸡瘟病. 经研究证实,能抑制3种病毒的有黄芩,黄连,银花,连翘,鱼腥草,紫草,贯众,艾叶,败酱草,黄芪,甘草,仙灵脾,金樱子,蜂胶,乌药,青木香,虎杖,海藻,丝瓜藤,石榴皮等,以及较少用的白屈菜,鸡血七,空心苋,棉子,红药子,珠子草等.
㈦ 兽药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包裹的具有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最低等微回生物。它不具有细胞结构答,不能独立生存与繁殖,必须寄生于宿主细胞内,依赖宿主细胞的酶系统进行复制繁殖。目前还没有发现能用于完全治疗病毒引起疾病的药物。对病毒引起的疾病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采用各种弱化、减毒、灭活的疫苗用于预防,或在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流行暴发时,紧急采用抗血清来进行被动免疫。人医上现使用的抗病毒药如嘧啶类、嘌呤类化合物,吗啉胍、三氮唑核苷(病毒唑),金刚烷胺,干扰素等,只能通过抑制病毒基因组核酸的复制,或通过改变人体细胞电荷而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等起到抗病毒作用。上述抗病毒药均禁用于食品动物。在兽医临床上应用的只有黄芪多糖注射液,一些中药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地丁、溪黄草、黄芩、茵陈、虎仗等对某些病毒性感染有一定防治作用。
㈧ 抗病毒的中西医药物有哪些
①流行性疾病: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麻疹、腮腺炎、小儿麻痹症、传染性肝炎、小儿麻痹;
②慢性感性:乙型肝炎、艾滋病(AIDS)
③潜伏感染:疱疹性角膜炎、性病疱疹病毒与肿瘤有关:某些肿瘤。
抗病毒药物有:病毒唑金刚乙胺阿昔洛韦 地昔洛伟聚肌胞 干扰素金刚烷胺 澳烯尿苷病毒灵 阿糖腺甙 叠氮胸苷 二脱氧胸苷更昔洛韦疱疹净,还有很多医药知识可以在好医代app里看到。
㈨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现有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主要分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三类。
在中国销售的核苷类药物包括齐多拉米双夫定、去羟肌苷、司坦夫定、阿巴卡韦、阿巴卡韦双夫定;蛋白酶抑制剂为硫酸茚地那韦;非核苷类包括奈韦拉平与依非韦伦。
2003 年3 月15 日,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第四种抗病毒药物——融合抑制剂恩夫韦肽上市,这是目前唯一一种在细胞外起作用的药物,它可以阻止病毒与细胞的接触与融合,但其价格相当昂贵,且目前国内无法获得。
㈩ 抗病毒的药物都有什么
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干扰素、抗病毒颗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