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泡多久
① 煮粽子泡米多长时间合适煮多长时间合适
糯米越泡会越泡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换句话说,只要泡米的方法正确,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个小时左右。
正确的做法是用清水浸没糯米,每天换2~3次水,浸泡几天后再包粽子,由于细胞吸水将细胞壁胀破,黏性成分释放出来,可使粽子异常黏软。只要每天坚持换水,糯米是不会变质的,但水量要足,否则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气中,米粒就会粉化。
如果选择蒸的方法,约需1小时左右;若选择煮的方法,用电饭锅按煮饭键煮便可,亦可用电高压锅按煮饭键煮,时间大约需30分钟左右。
(1)粽子泡多久扩展阅读
1、煮粽子一定要在水滚以后才能放入粽子,并且水面一定要浸过粽面,不然没被水浸着的粽子无论如何也煮不熟的。
2、高压锅大火烧沸,当蒸气开始冒出时将压力阀盖上,再转中小火煮30分钟,然后关火焖20分钟,最后将压力阀取下,将锅内的蒸气完全放出即可;如使用普通汤锅煮制,水开之后中火还需煮制2小时以上。
3、在煮粽过程中如需加水应加入沸水,而不要添加冷水。
4.煮好以后趁热取出。吃时打开粽叶,粽香扑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成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
国内的粽子,以江南嘉兴出产的最为有名。嘉兴粽子早在清代,就享有盛誉。史书记载嘉兴粽子的种类和做法:
“竹叶粽”:“取竹叶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艾香粽”:“糯米淘净,夹枣、栗、绿豆,以艾叶浸米裹,入锅煮。”
“甜茶粽”:“取真武山优质甜茶取汁用来制作粽子,其粽子色泽金黄油亮,入口润滑细嫩,柔软”粘稠,齿颊留香,回味甘甜,去腻消食,营养丰富”
“腊肉香肠粽”:“腊肉香肠包的小粽,入口就有过年团圆的气息。”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软,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莲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块包粽,火腿要精华者,精肥适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蛋黄粽”:“中间一个蛋黄,蛋黄必须采用上好鸡蛋,入口甜咸而不反感。”
“九子粽”:唐玄宗李隆基曾赋《端午三殿宴群臣》诗一首,里面一句就是称赞九子粽的: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
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
② 包粽子的叶子要泡多久
棕叶在水中浸泡半天时间即可开始包粽子,下面介绍做法:
准备材料:糯米1000克、粽叶适量、棉线适量
制作步骤:
1、糯米先淘洗干净,然后沥水
③ 请问做粽子的花生要泡多久
一个小时左右。用花生包粽子的话,在制作成粽子前最好将花生放在清水中浸泡一个小时左右,这样花生会比较的软,蒸的时候也更容易熟一点。
粽子里面放花生是个人口味,有些人喜欢这样的口味,就会在粽子里面加入一些花生,粽子一般会经过长时间的煮制,泡或者不泡,只是花生果仁软烂程度的不同,看个人的饮食偏好来了。
4类人不适合食用花生
1、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人需控制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因此,每天使用炒菜油不能超过三汤匙(30g)。但18粒花生就相当于一勺油(10g),能够产生90千卡的热量。
2、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高脂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因此饮食治疗的原则是限制热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花生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只能加重病情,导致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危及生命。
3、痛风患者: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患者均有高尿酸血症。由于高脂饮食会减少尿酸排出,加重病情,所以痛风急性发作期应禁食花生,痛风缓解期也只能适量进食。
4、胃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患者:
此类患者多有慢性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状,饮食上宜少量多餐、清淡少油。花生属坚果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过高,很难消化吸收,此类患者应禁食。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吃花生注意两大事项 4类人千万别吃花生
④ 做粽子的糯米需要泡多长时间合适
洗净后泡3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制作步骤:
1、糯米洗净后泡3个小时
2、粽叶用热水烫过洗净沥干
3、粽馅的调味:喜欢吃什么就包什么,咸的要先腌入味
4、将两叶粽叶折成漏斗状,舀入一匙米放上五花肉、香菇、咸蛋黄、板粟诸种馅料后,再舀入一匙米包合后以粽绳扎紧。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
5、粽子的捆扎: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紧,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6、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小火煮2个小时左右即可。(其实时间长短关键是看你包的粽子的大小)
上面的是找来的说法,我自己一般泡一夜。
⑤ 包粽子的米泡多长时间
至少要泡3个小时左右。
若是泡发时间未超过三个小时,不利于包粽子。包粽子前浸泡糯米的目的是经过浸泡后的糯米,会因吸收水分而发胀,从而增加了糯米之间的摩擦力,在包粽子时能够将糯米压得更紧实,不会出现漏米和包不紧的情况。
包粽子步骤
腊肉、紫糯米、糯米、食盐、花生、粽叶。
一、工具/材料
腊肉100g、紫糯米250g、糯米1500g、食盐适量、花生适量、粽叶适量、锅。
二、方法/步骤
1、将黑糯米洗净。
⑥ 有谁懂粽子糯米浸泡多久
热姜水的神奇妙用
人们通常会在着凉以后,泡一壶姜茶来喝,来预防感冒,其实热姜水除了这个作用以外还有几大作用的。
醉酒
用热姜水代茶饮用,可消化体内酒精。
脚臭
热姜水中加点盐和醋,浸泡双脚15分钟左右,脚臭便可消除。
牙周炎
先用热姜水清洗牙石,然后以热姜水代茶饮用,一般6次左右即可消除炎症。
头皮屑
先用生姜轻轻擦洗头发,再用。这个都无所谓的,以前我家也是泡一夜的。但是今年岳母包的粽子,没有泡,尝一尝也不错,比泡过的还劲道,不过这种方法作的粽子最好是热着吃。凉了就发硬。泡过的米包出来的粽子热着吃不好吃,发软。凉着吃刚刚好。泡2-3个小时,米抓在手里能捏碎了,就能包粽子了
⑦ 粽子米泡多长时间粽子糯米要泡多久
包粽子之前糯米要泡多久?糯米越泡会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换句话说,只要泡米的方法正确,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个小时左右。正确的做法是用清水浸没糯米,每天换2~3次水,浸泡几天后再包粽子,由于细胞吸水将细胞壁胀破,黏性成分释放出来,可使粽子异常黏软。只要每天坚持换水,糯米是不会变质的,但水量要足,否则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气中,米粒就会粉化。
糯米中的黏性存贮于细胞当中,若用水淘过马上就包粽子,即使上等糯米也不会很黏。包粽子之前糯米要泡多久?因为粽子糯米直接煮吸水性较差,包粽子前对糯米的浸泡会让米在煮的时候更容易吸水,缩短粽子的煮制时间,并提高粽子的口感。
⑧ 包粽子的米要泡多长时间
洗净后泡3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制作步骤:
1、糯米洗版净后泡3个小时
2、粽叶用热权水烫过洗净沥干
3、粽馅的调味:喜欢吃什么就包什么,咸的要先腌入味
4、将两叶粽叶折成漏斗状,舀入一匙米放上五花肉、香菇、咸蛋黄、板粟诸种馅料后,再舀入一匙米包合后以粽绳扎紧。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
5,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小火煮2个小时左右即可。(其实时间长短关键是看你包的粽子的大小)
⑨ 粽子的米要泡多久
包粽子的米是否要浸泡或者说浸泡多久才合适就看吃粽子的人的喜好了,有的人喜欢粽子紧一点的那么就少泡点时间或者不泡,如果是年纪大点的人吃那么就多泡点时间,不过再多也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否则包好的粽子会太烂的。
⑩ 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最好
包粽子的米浸泡的时间可长可短,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口感来选定米浸泡的时间
沥水时间30分,浸泡时间40分,米和水的比例为一比二,浸泡水温30度左右。这样泡出来的糯米,做成粽子色泽洁白、有光泽,具有粽子特有的香气,口感黏度适中,精而不烂。
糯米越泡会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换句话说,只要泡米的方法正确,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个小时左右。正确的做法是用清水浸没糯米,每天换2~3次水,浸泡几天后再包粽子,由于细胞吸水将细胞壁胀破,黏性成分释放出来,可使粽子异常黏软。只要每天坚持换水,糯米是不会变质的,但水量要足,否则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气中,米粒就会粉化。
附:包粽子的米为什么要泡
糯米中的黏性存贮于细胞当中,若用水淘过马上就包粽子,即使上等糯米也不会很黏。因为粽子糯米直接煮吸水性较差,包粽子前对糯米的浸泡会让米在煮的时候更容易吸水,缩短粽子的煮制时间,并提高粽子的口感。
根据米的类型不同,泡的时间长短和方法都有差异
江米:
越泡会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换句话说,只要泡米的方法正确,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个小时左右。
江米中的黏性存贮于细胞当中,若用水淘过马上就包粽子,即使上等江米也不会很黏。正确的做法是用清水浸没江米,每天换2 ~3次水,浸泡几天后再包粽子,由于细胞吸水将细胞壁胀破,黏性成分释放出来,可使粽子异常黏软。
只要每天坚持换水,江米是不会变质的,但水量要足,否则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气中,米粒就会粉化。
糯米:
包粽子的糯米最佳浸泡时间为:沥水时间30分,浸泡时间40分,米和水的比例为一比二,浸泡水温30度左右。这样泡出来的糯 米,做成粽子色泽洁白、有光泽,具有粽子特有的香气,口感黏度适中,精而不烂。
糯米中的黏性存贮于细胞当中,若用水淘过马上就包粽子,即使上等糯米也不会很黏。因为粽子糯米直接煮吸水性较差,包粽 子前对糯米的浸泡会让米在煮的时候更容易吸水,缩短粽子的煮制时间,并提高粽子的口感。糯米泡一夜。
花生米(炒过的别有风味)、豇豆米或绿豆:
泡6小时以上,温水泡较快,关键是要吸足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