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贯中学校

贯中学校

发布时间: 2021-10-05 14:16:34

❶ 求管仲绝处逢生的天理人心观后感

被误解的管仲——其实他一直在隐藏自己的才能
管仲的才能放在千古之中,也能算是首屈一指的了,放在诸侯争霸的春秋初期,绝对是一个隐藏也隐藏不了的角色。管仲深知他自己的能力之强,但是,在找到自己侍奉的真君之前,他不想以真面目示人,所以,他的日常生活中,是看不出他异于常人的。
在著名的管鲍之交中,记载了他和鲍叔牙的一些故事。在这里,你丝毫看不出他是一个可以把国家管理成春秋首霸的狠角色,他仿佛时刻都在隐藏自己。他在与鲍叔牙交往中,他不如鲍叔牙仁义,没有他够义气,甚至有些私心。但是,尽管这样,鲍叔牙还是在交往中发现了他这个金矿,而管仲也在交往中认定了这个心中的大哥。他们可能在无数次的交谈中指定了共同创造齐国大业的计划,其中就包括二者分别扶植一位新君的计划。结果,鲍叔牙成功辅佐公子小白成为新的齐国国君,即齐桓公。而管仲则在过程中因射伤公子小白而丧失了辅佐桓公的机会。

但,千古知音就是这么屌,鲍叔牙为了管仲真是用尽心思。他和桓公讲了管仲的才能,他确实不是一般的才能,用他可能帮助桓公成就一世霸业,不用呢?呵呵,现在管仲还在鲁国,当然正史里没有介绍,如果管仲在鲁国被鲁君所用,那么就会成为齐国霸业的最大障碍。当然,他们是好基友,鲍叔牙必须救她。于是,他和桓公开始了下面的交流:
桓公还是对管仲射中自己而耿耿于怀,他恨他差点要了自己的命。然而,鲍叔牙认为,桓公只是看到了眼前,作为诸侯之君,应该看到他的才能,人才各为其主是很正常的事。如果能让管仲顺利回国并重用他,齐国会迅速强大。桓公同意了他的想法。桓公此时同意了管仲的策略,接下来就是如何营救管仲了。
▌桓公欲杀管仲——齐国使者成功骗过鲁庄公使管仲顺利归国
要想从鲁国手中把管仲带回,最难缠的莫过于鲁国智者施伯。鲁庄公得知齐国使者要让管仲归国之后,马上询问施伯。不出齐桓公所料,施伯马上识破了齐国心思,认为让管仲回去是重用管仲的信号。如果放他回去,齐国肯定迅速强大,这样对鲁国不利。
施伯给鲁庄公建议,那就是杀掉管仲,把尸体交给齐国,看来鲁国不是没有能人,至少他出的这招是实打实的损招,也是在齐国强大前掐死它的最有效的招数。如果故事这样进行下去的话,管仲可能就因为他的才能导致自己提前见阎王了。
但是,接下来齐国使者的见机行事使管仲的命运有了转机。他说,管仲因为保公子纠,射箭射中我们国君,差点要了他的命,他恨他到极致,要在群臣面前杀死他,以解他心头之恨。所以,为了成全齐侯,请不要杀死他。鲁庄公毕竟不是齐桓公,他此刻也无法判断他说的对错了,继而傻傻地相信了齐国使者的话,把管仲顺利放回齐国。
管仲这样一个可以辅佐君主,可以使诸侯称霸的贤相,就这样在鬼门关逛了一圈后,顺利逃脱,回到了齐国,帮助齐桓公成就一世霸业。

❷ 请用200字左右复述“齐桓公请管仲担任大夫”的故事

春秋时代管仲拜相的故事!春秋时期,大约是公元前七百二十三年的时候,一个人出生于在安徽省。至于我为什么要讲这个人就是因为他是我老乡还很有名。所以就想来讲一下他。这个人和齐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齐国后来的成就离不开我这个老乡。不故作神秘了,这个人就是管仲老先生啦!他出生于几千年前。他也离开了这个世上几千年啦!但是吧!他的成就和故事永远的流传下来了。看到这里就更想了解他了吧!那就不卖关子啦!来看一下这个让齐国变强的人吧!

他这个人的前几年的人生算得上非常的凄惨啦!还是孩子的时候父亲就死了。留下他和他娘一起生活。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让管仲早早的出来打拼,因为他毕竟书家里的顶梁柱啊!一切都好像巧合一个,管仲在打拼的时候遇到一个人,他们两个人共同谱写了令人感叹的友情篇章啊!这个人就是鲍叔牙。他们两个人见面之后就成为了好朋友。然后就说,我们一起做合伙人啊!他们俩就一起做了。管仲穷啊!自然给的钱就不多。鲍叔牙是不会在乎这些东西的。在年终的时候,把利润分一分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管仲多拿了。

我们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鲍叔牙还是依旧不介意,对周围的人说是他给管仲的。不是管仲自己拿的。之后管仲带兵打仗的时候,一点也没有点头领意识。一直躲在军兵身后,还逃跑啦!这个时候大家都责怪他。鲍叔牙就说是因为家里有个年迈的母亲所以管仲不得不保全性命。不让他死了他的母亲就没有人照顾啦!从此可见鲍叔牙多么照顾管仲啊!在这个时候,齐国的君主是齐襄王,齐襄王这个人有点残暴啊!但是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公子纠,一个叫公子小白。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叫我也不知道。大抵是春秋时期的一种风俗文化吧!这两个公子都要有人教导的。

鲍叔牙找到管仲说,他们俩一人一个孩子。不管是谁将来总会有一个成为齐国的君主的。这里面就有一个公子白,他就是以后的齐恒公。至于齐恒公,大家都了解吧!春秋时候的一个有名的霸主。但是管仲辅助的不是这个小白。而是另一个人纠,至于为什么后来管仲会辅助齐恒公的呢!当然是有故事的。在之后的时候因为之前讲到的那个齐襄王太暴力了。于是引起来了其他人的不满。那个人趁着一个好机会就把襄王杀了。但是那个人也被大臣们杀死了。小纠和小白都不在齐国境内。因为之前的时候管仲和鲍叔牙看到襄王这么的疯狂就带着两位公子出去躲了下。没想到这一躲,把襄王躲死了。

然后就要看谁先回到齐国成为齐国新任君主啦!鲁国的国王特别派人去互送管仲和纠回齐。但是小白也快啊!于是呢,管仲就想办法。他想用箭射杀小白。结果没射死,他自己以为射死了。等还没有走到齐国的时候发现小白已经成为了君主。鲁国国王为了跟新任君主搞好关系,就派人把纠杀了。当时觉得管仲有才啊!就想着把管仲当自己人。可是人家管仲不干啊!谁跟你是自己人啊!然后有一个人就对鲁国国王说到,如果管仲不愿意屈服的话,就给他杀了不然管仲回到了齐国就完蛋了。然后鲁国国王就准备把管仲杀了。大家都知道是没有杀死的。这就要归功于他的生死之交鲍叔牙先生啦!他知道管仲在鲁国的遭遇之后就特意派人去接他。

那个人对鲁国国王说齐国君主特别想亲手杀死他。于是鲁国国王就把他放了,也算是没脑子啊!怎么能说放就放啊!然后管仲就回到了齐国啦!鲍叔牙努力的劝说齐国君主,齐国君主可不愿意啦!一个要杀他的人怎么能重用呢!鲍叔牙就说只有他们二人一起合作,而且管仲的能力比他还要厉害。齐国君主终于愿意放下了。在见管仲之前,鲍叔牙还特意交代要好好对待管仲。管仲也是聪明看见齐国君主的第一眼就跪下来认错了。齐国君主也原谅了他。两个人和好之后 就开始聊天,发现对方都很合自己的胃口。那么就一拍即合吧!咱两一起共创齐国的美好未来吧!然后齐恒公就认命管仲为相。管仲之所以能成为相,是离不开鲍叔牙和齐恒公的!
举报/反馈
相关阅读

今年高考作文怎么写?看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学生来“挑战”!
大河客户端

全国Ⅰ卷作文解读: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不能只写一个
东哥教育

资深记者写高考作文:愿世间多一些“鲍叔牙”
澎湃在线

❸ 管仲与梭伦改革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管仲变法的内容:废除井田制,建立土地税收制度,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化。建立常备军。
索伦改革的内容:废除土地抵押,废除以人身偿还债务,不准除橄榄油以外的农产品出口,划一度量衡制度,鼓励工匠由海外移居雅典定居,废除德拉古制定的残酷法律,按财产的拥有量将公民分为4个等级,其政治权力按照财产来决定,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管仲和梭伦都有改的:土地管制,军队(索伦改革表现在城邦之战上)
梭伦有改管仲没改:经济(殖民,扩张),政治(最高权力机构和最高司法机构的设立)

❹ 管仲故事进校园有什么意义

在我国春秋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叫管仲,他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的丞相版,正是因为他协助齐权桓公才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齐国才成为了春秋各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但有很多人对管仲并不是很了解,那么管仲到底是谁?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人,起初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商人。管仲从小家境贫寒,父亲早亡,所以他经商主要是为了赚取生活费用赡养老母亲,但他的志愿并不在经商上,他一心想要辅佐明君,帮助国家变得强盛,帮助百姓脱离疾苦,干一番大事业。
管仲是谁?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本是一名商人,后来弃商从官辅佐公子纠争权,公子纠失败后。他在鲍叔牙的举荐下做了齐国的丞相,后来在他治理下的齐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管仲是春秋时期诸子百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著有《管子》一书。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将法家的思想传播给齐国君主齐桓公,确定了法家在春秋时期的地位。
他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代名相,他为齐桓公提出的治国方针广为流传,他和诸葛亮被史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两位丞相。
现在您是不是了解了管仲,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更是一位治国的好丞相。

❺ 黄家驹和黄贯中的吉他水平怎么样

喜欢摇滚吗?身为八零后的我喜欢过,疯狂的追过,你们是否还记得曾经火遍全香港的摇滚乐队,那个拥有英文名称的乐队——beyond,在当时,不止是在中国香港,而是整个华人地区的殿堂级摇滚乐队。


至于说黄家驹为什么现在没有了热度,其实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是他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这些老粉丝还是会在关于他的节日里说起他,但是毕竟黄家驹已经走了许多年了,很多零零后们已经不认识他了,时代在变,一成不变的只有我们这些粉丝对他的爱。他永远都是摇滚界的灵魂人物,永远最爱他。

❻ 广东医学院的学校领导

广东医学院在广东省内同时招收一本、二A批次的学生,但广东医学院在广东省内的二A院校之中,貌似只是中流水平。

❼ 生活中宽容的事例,就是在学校中的小事,真实一点

比如打篮球~! 不小心用篮球打到对方的头~! 不讲理的认为是找事 白痴~! 而讲理的会想 打篮球 被打到头这是很容易出现的事儿 所以也没什么 对方道个歉也就够了

❽ 泰安东平县到潍坊泰安东平县到潍坊理工学院有多少公里理工学院有多少公里

如果是从泰安东平县到潍坊理工学院 自驾车有 305.5公里;途经:济广高速、青银高速 。。。

  • 东平县

  • 进入龙山街,行驶510米

  • 请直行,进入佛山街,行驶600米

  • 左转,进入东原路,行驶640米

  • 右转,进入望山街,行驶780米

  • 请直行,进入贯中大道,行驶3.0公里

  • 右转,从贯中大道到东平互通,行驶360米

  •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东平互通,行驶340米

  • 请直行,进入济广高速,行驶90.5公里

  •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殷家林枢纽,行驶1.6公里

  • 请直行,进入济南绕城高速,行驶48.0公里

  •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济南小许家枢纽立交,行驶1.8公里

  • 请直行,进入济广高速,行驶6.5公里

  • 请直行,进入青银高速,行驶116.8公里

  •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于家庄枢纽立交,行驶1.1公里

  • 请直行,进入长深高速,行驶20.2公里

  •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青州南立交,行驶930米

  • 靠左前方行驶,从青州南立交到南环路,行驶60米

  • 左转,进入南环路,行驶8.8公里

  • 左转,进入海岱南路,行驶760米

  • 右转,从海岱南路到云门山南路,行驶1.0公里

  • 左转,进入云门山南路,行驶510米

  • 右转,从云门山南路到潍坊理工学院,行驶560米

  • 潍坊理工学院

❾ 孔子为什么对管仲评价那么高

孔子为何高度评价管仲

人对现状不满,往往就会怀旧。现在给复杂的人际关系搞得心烦,那么一回头,童年多么美好啊;在大学里念书的时候,把学校骂个臭死,等毕业了,就拿我们学校的BBS来说,上面好多毕业多年的人晃着,就这些人,最容不得人说学校一点不是;女孩子嫁人了,慢慢看老公越来越不顺眼,回想起来,虽然初恋时不懂爱情,但那也是甜蜜的感伤啊;工厂效益不好,回头想想,毛主席的时候多好啊;大学里行政的权力越来越大,于是老师们想,蒋委员长时多好啊……你看看现在市面上有多少怀念民国的书。

过去是不是真有那么好,其实不重要了。关键是一经过回忆上色,假的也变成真的。想当年哪能像现在这样,杀个国君跟杀个鸡似的,不怕受到天子的惩罚吗?想当年用得着为了点屁事去打仗么?有问题可以找天子协商嘛!现在那些戎狄都来打我们,想当年都是天子带着我们去打他们的……

现在大家都开始怀念周天子具有巨大权威的时代了,但周天子显然已经衰得不行,指望他本人是指不上了,所以只好指望一个能够以天子的名义,为大家做事的人,也就是霸主。

乱世,是产生霸主的社会基础;怀旧,是催生霸主的心理基础。

那时霸字还没什么贬义。

霸,也写作“伯”,伯是老大的意思,霸主也就是诸侯里的老大。

东汉的大学者郑玄给《左传》作注解,有这么一句:

霸,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教。

这意思是,天下是天子的,但是现在天子不管事,事情归霸主管。对这个世界来说,天子是董事长,霸主是总经理。

那么,哪个国家的国君有可能成为霸主呢?

当然,称霸国首先得是个大国。《史记》写得很清楚:

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

当时,天下最强的国家是四个:齐楚秦晋。

楚国这时对自己的定位就是野蛮人,大家结盟,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就是为了打他的。他要当霸主,就跟《神雕侠侣》里面,金轮法王跑到英雄大会上,说我要当武林盟主一样。这是一种非常欠扁的行为。

秦国也不行,因为地理位置太偏远,这个时候,它还想不到要跟山东河南的这些诸侯国来打交道。

晋国呢,晋国当时的问题是发生了内乱。--晋献公年纪大了,宠爱年轻的老婆骊姬,把太子逼死,另外两个大儿子逼得流亡,而临终前立了骊姬生的小儿子。结果晋国的大夫们不服,于是晋国就乱了,非常典型的动乱模式。

只剩下齐国了。

齐国不久前也发生了内乱。齐襄公被谋杀了,于是齐国国内大乱,齐国的公子们,纷纷逃到国外避难。其中有公子小白,鲍叔牙保着他,到了莒国;有公子纠,管仲保着他,到了鲁国。

后来乱子平息,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就都往回赶,这时形势很明显,先入为主,谁先回去谁就是国君。

莒国近,鲁国远,就这么走,肯定是公子小白先到。于是管仲登上一辆轻车,备好一副弓箭,就去中途截杀公子小白。“

远远望见公子小白的身影了,管仲一箭射过去,小白惨叫一声,口吐鲜血,就倒在了车中。

于是管仲回去,跟公子纠说:“得了,这事儿我搞定了,咱们不用急了。”

哪里知道,公子小白是一点都不小白,管仲那一箭,正好射在他的衣带钩上,箭没射进去。但是小白反应很快:“看来对方箭法很准哪,他要是再射,可没这么好运气。”赶紧咬破舌尖,吐出口血来倒下去,这就骗过了管仲。

就这么,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于是鲍叔牙就跟齐桓公说:“国君啊,你是想仅仅治理好齐国呢,还是想称霸于诸侯?”

齐桓公说:“当然想称霸于诸侯!”

“那行,您要是就想治理好齐国,就我们这些人,足够了;您要是想称霸于诸侯,非管仲不可!”

齐桓公一代霸主,还是很能放下个人恩怨的,于是就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写了封信到鲁国:“公子纠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杀他;管仲是我的仇人,我一定要亲手杀他。”

所谓我不忍心杀他,就是你替我杀了罢。所谓我一定要亲手杀他,那你得先给我把他送过来啊。--他这是加了个小心,怕直接要管仲,鲁国人不给。“这是一人才啊,你任用他我不惨了吗?凭什么给你啊?”现在说要过来是想杀掉,鲁国人就没什么舍不得了。

齐国强鲁国弱,鲁国没办法,把公子纠杀了。追随公子纠的人,于是就纷纷自杀,并且,盛情邀请管仲,一起自杀。

他这道理也通:我们自杀不自杀其实还无所谓,你管仲尤其得自杀啊!你可是差点没把人公子小白射死,他能不记仇么?给鲁侯的信里都写明了,要把你给醢了。--就是剁成肉泥,--现在跟我们一块儿上吊,不好歹还落个全尸吗?

但是管仲不这么想。或者,他是有预感,齐桓公不会是真想杀自己;或者他没有预感,但是只要还有一线生机,他也不肯放弃的。就从老是当逃兵那事儿也看得出来,他从来不是一个道德标兵,他不是一个为了忠于主人,就甘于牺牲性命的人。正所谓:

三战三北君莫羞,一匡天下霸诸侯。

若经沟渎殉小节,盖世功名尽射钩。

第二节孔子谈管仲

管仲事业做得很大,经历又很传奇,所以当然经常被人议论。--包括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在很多具体问题上,孔子不喜欢管仲。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孔子说:“管仲这人,格局太小。”

有人问:“管仲节俭么?”

孔子说:“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什么叫三归?解释很多,随便取其中一种,女孩子嫁人叫归,《诗经》里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那个时候诸侯娶媳妇,比方说吧,齐国国君要娶鲁国国君的女儿,鲁国国君不能光把自己的闺女嫁过去,他得找两个跟自己同姓的国家,比方说郑国和卫国,这都是姓姬的:“我闺女可是嫁到齐国去了,咱们都是兄弟,你们也得赞助一下。”于是这两国国君,也要把女儿嫁到齐国去。--一娶就娶三个国家的女孩,叫“三归”,这是诸侯的特权,管仲本来没资格,但是他也这么搞了。

还有其他解释,但不管哪种解释,主题都是一样的,就是说管仲很奢侈。

什么叫官事不摄?摄是代理,就是说,管仲家里的佣人特别多,而且分工特别明晰,不兼职。扫地的不擦窗户,擦窗户的不洗衣服,洗衣服的不下厨房,下厨房的,做西红柿炒鸡蛋的,不做韭菜炒鸡蛋……

所以孔子说,这怎么能叫节俭呢?

又问:“管仲懂礼吗?”

孔子说:“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树是动词,修建;塞门大致就是后来说的照壁或影壁。当时这是国君的特权,但管仲在家门口也筑了道影壁。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坫其实就是一个小土台子,两国国君结盟,喝过酒了,要把酒杯倒扣着放在这个小土台上,所以叫反坫。显然这也是国君才可以有的东西,可是管仲也整了个,太僭越了。

所以孔子总结说:“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管仲都懂礼的话,还有谁不知道礼啊?

但是,在学生对管仲做出负面评价的时候,孔子却反驳了,而且对管仲推许极其的高。孔子把这个字许给管仲了,--“仁”。

你要知道,其实什么节俭啊,懂礼啊,在孔子眼里虽然是美德,却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好评,可是这个“仁”字就不得了了。孔子是很少会说人家“仁”的,相反他喜欢说“不知其仁”,意思是这个人是不错,优点有,但仁还说不上。

孔子门下那么多学生,他最喜欢谁?毫无疑问是颜回,而孔门弟子里面,混得最好的,社会声誉的最高的,则是子贡。于是子贡就给孔子盯上了:“女与回也孰愈?”你跟颜回,你们俩谁强一点啊。

这个子贡是个人精哪,当然知道顺着老师说: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喊字是表示尊敬,称呼自己,当然称名。

“当然颜回强,您教给我啥,我能再领悟出一条,就不错了。颜回呢,您说一,他能知道十。”

结果孔子是真不给子贡留面子: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嗯,你不如他,我很赞同你这个话,你是不如他。”

“与”是赞同的意思。当然,要解释成“和”也行,那就更不得了了:“你不如他,我孔丘和你端木赐都不如他。”

但就是颜回,在仁这个问题上孔子是怎么说的:“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颜回也不过就是能保持三个月而已,整体上也还是不够一个仁者的。

那么孔子为什么又愿意给管仲那么高的评价呢?看具体的对话。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这天,一个学生叫子路的,来找孔子。读《论语》,孔子这么些学生里面,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子路。子路跟孔子,就像李逵跟宋江一样。而且,我比较心态猥琐的说一句,从做老师的角度说,你班上有一个子路这样的学生,实在是幸福了。

第一,不管你问什么问题,他肯定第一个举手发言;第二,不管他回答的是什么,他一定答得不对。

其他人一看,说这个样子还说个一头的劲,我讲得比他好啊,我也说两句。这课堂气氛就很活跃了嘛。

子路比较戆,性情中人,慷慨就义是他的理想,所以他喜欢为公子纠尽忠的召忽,而对管仲这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作风,是很瞧不上的。“未仁乎”前面那个曰,主语还是子路,子路发表意见时常常很冲动,然后就挨孔子训,所以这次话说了一半,他心里也有点打鼓,这里顿了一下,然后才问:“管仲算不上仁吧?”

九是多次。齐桓公多次聚会诸侯,可是大都是“衣裳之会”,不是靠的武力威胁。“你来,你不来我揍你!”这都没有。能这做到这些,靠的就是管仲,这说明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这个霸主当得很得人心,那为什么能这么得人心?

再看下一段: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贡也不认可管仲。于是孔子就解释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于诸侯,一举匡正了天下,老百姓至今还受着他的恩惠呐。假如没有管仲的话,我们都要披头散发的穿野蛮人的服装了。

华夏的风俗,男子二十岁成年,就要行冠礼,把头发结到头上,女的十五岁成年,如果定了婚,就要行笄礼,也把头发结到头上。所以如果一男一女,是刚成年就结婚的,那就叫结发夫妻,因为结婚前刚刚在成人仪式上把头发结起来了。戎狄就没有这个规矩,都是披头散发的。

华夏族的衣服衣襟朝右边开,叫右衽,戎狄正相反。

披发左衽,都是戎狄的风俗。

当时戎狄的势力极盛,《公羊传·僖公四年》有一句话:

“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南方的蛮族和北方的蛮族,他们的势力已经挨上了。一个在我们南边一个在我们北边,他们挨上了,那我们哪儿去了?我们就好像风中的游丝,虽然还没有断,但眼看着随时都会断,这叫“中国不绝若线”。

所以,这时能出现一个管仲这样的人物,实在太重要了。他的功绩,就是捍卫了华夏文明。管仲辅佐齐桓公积极促成诸侯会盟,口号就是:“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戎狄都跟豺狼一样,他们的野心、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你不打他不行;而我们华夏的各国,再有什么矛盾,是内部矛盾,都是亲人,谁也别丢下谁。

尊王攘夷,是管仲的大事业,如果他也像“匹夫匹妇”那样,拘泥于一些小的信用(谅是信用),找根绳把自己勒死(经是绳子,这里是动词,勒死),然后尸体丢小水沟里,谁还知道他啊?

管仲以攘夷为号召,孔子再以此推崇管仲,后来就形成了儒家的一个重要命题,叫“华夷之辨”。

当然要说明的是,这不是种族歧视,主要就是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照儒家的传统,叫“中国则中国之,夷狄则夷狄之”。只要你接受中国文化,那不管你是什么血统,什么政治立场,都拿你当中国人看,这叫“中国则中国之”;相反,一个中国人,却奇风异俗,那就不承认你是中国人了,这叫“夷狄则夷狄之”。

“夷”们当然不会喜欢这种优越感,但是最终又不得不接受华夏文明确实存在的优越性。比如北宋灭亡后,金兵攻破曲阜,一把火把孔庙烧成了灰烬。但等到统治稍微稳定,金的皇帝便又拨专款把孔庙重新盖起来,还在民间不知道什么地方,找了个孔子的后代,尊为衍圣公,--当时孔子正牌嫡系的后代已经跑到了南宋,当然也在做衍圣公,这就出现了一南一北各有一个衍圣公的搞笑局面。总之,金国是也尊起孔来。正如“打倒孔家店”、“批林批孔”的呼声言犹在耳,于丹子的《论语心得》,就居然又成了许多行政部门学习的材料了。

正是:万里长城可以倒,仲尼圣像总贴金。

热点内容
义翘神州生物 发布:2025-05-02 05:38:54 浏览:234
中考物理考前辅导 发布:2025-05-02 05:26:14 浏览:585
剖宫产历史 发布:2025-05-02 05:16:42 浏览:78
什么的流苏 发布:2025-05-02 05:02:25 浏览:346
小学健康教育计划 发布:2025-05-02 04:19:58 浏览:446
产品成本包括哪些 发布:2025-05-02 04:07:04 浏览:183
闵行教育网 发布:2025-05-02 04:02:40 浏览:30
杨琴教学 发布:2025-05-02 03:49:11 浏览:449
赛克化学 发布:2025-05-02 03:04:25 浏览:167
哪些是龙头股 发布:2025-05-02 02:30:31 浏览: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