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尾中学
① 中通快递能到度尾中学吗
不送的
② 度尾中学的学校发展
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面积几亩,教员4人,设2班,学生30多人,发展到今天占地近百亩,建筑面积24798.45平方米,4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3000人,教职工153人(其中高级教师19人、中级教师50人)。从小学发展到初级中学,从初级中学发展到普通的农村完全中学。八十五年的沧桑变化,记载了度中曲折的成长历程;凝聚了先辈们荜路蓝缕的智慧与艰辛;见证着度中人薪火相传的执着与进取;八十五年的光辉岁月,积淀了度中厚实的文化底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张扬着农村教育独特的人文精神。
③ 度尾中学的历史沿革
县立第十小学
铁青小学
县立万善小学(1927-1937)
县立第三区中心小学(1937-1938)
度东小学(1939-1947.1)
私立砺山初级中学(1947.2-1954.2)
仙游县第五中学(1954.3-1969.3)
仙游县度尾中学(1969.4-现在)
④ 假如收购度尾中学要花多少
除非是一家私立中学,如果是公立中学的话,无论你花多少钱你都买不到,你就算买到了最后也只是买到这个学校的建筑而已。
⑤ 仙游县度尾中学的介绍
度尾中学位于仙游西部的仙永、度凤公路交通枢纽地带的石牌兜,与泉州市的永春县接壤,背靠砺山,面临兰溪,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是一所历史较为悠久的老校。
⑥ 仙游度尾中学09年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09年的录取分数线是328左右!因为我就是那个学校的学生!
⑦ 度尾中学的办学理念
砺山仰登 兰水不息
——仙游县度尾中学办学理念的解读
仙游县度尾中学 潘富义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治校、育人的指导思想,是来源于办学实践又作用于办学实践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办学理念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稳定性和发展性、导向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为了正确理解、科学把握办学理念,又通过办学理念来引领学校的发展,该校在办学理念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探索。
一是学习理论,提高认识。为了能够给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准确定位,我们多次组织学校领导班子进行有关办学理念的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统一思想认识;二是广泛宣传,集思广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向全校教职工、学生公开征集学校办学理念,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本次征集我们筛选出诸如“以德为先发展最重”,“以人为本”,“学会做人 善于知求 发展个性 健全人格”,“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求实育人” ,“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栽培自己” ,“立足农村和谐发展”,“以(育)人为本 谋求(和谐)发展”,“让优质教育走进寻常百姓家”,“砺山砺志 兰水揽才” “砺山仰志 兰水流韵” “砺山仰登 兰水不息” ,“砺山攀高兰水不息”等多条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办学理念。三是走访征求,共谋发展。学校领导还通过节假日,走访了有关领导、离退休老师、校友,就办学理念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座谈,共谋度尾中学的发展;四是集中讨论,凝结提炼。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学校召集年段长、教研组组长、部分教师代表对筛选出的办学理念进行逐一的阐释,围绕度尾的风土人情、度尾中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教育的特点展开讨论,最终形成“砺山仰登兰水不息”共识。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力图通过切实、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来重构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基础。其价值取向是彰显“人”的意义、地位和价值,体现出浓郁的人性关怀的特征。“砺山仰登兰水不息”正是基于对教育的主体----人的深层次的思考的结晶,直接影响和决定办学主体的教育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1、办学理念所确定的主体对象——“人”
“砺”字有磨砺、砥砺、励精图治、励志笃学、宝剑锋从磨砺出等深意;“山”字有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品德的仰慕)。古人眼中的“高山”有高尚品德之意;“仰”字有高、仰首伸眉(意气高昂的样子、精神振奋,意气风发的样子)、敬慕、仰慕、敬仰思慕、仰头向上看、仰首、仰望、敬仰而有所望之意;“登”字有上、升(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惜诵》)、成熟、立刻、进、登拔(选拔)、加封、升任、登建(进立,升封)、登轴(进任要职)、谓科举考试中选(登博学弘词科。——欧阳修《新唐书》)、登龙(登龙门。比喻科举中试)、登科发甲(考中进士为“登科”。发甲同登科)、超过 (功德登于三王之上)之意。名句:登攀攀登,努力向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上》
2、办学理念所追求的目标取向——“可持续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可持续发展”是环境学、经济学中引发出来的一个概念,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兰水不息”正有此意。
度尾中学是由余震先生(度峰村人)创办的私立砺山初级中学发展而来。学校历史可追溯于民国十年(1921年),始名县立第十小学,此后几经沿革,多次易名(铁青小学、县立万善小学、县立第三区中心小学、度东小学、仙游简师、私立砺山初级中学、仙游第五中学),1969年改现称至今。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面积几亩,教员4人,设2班,学生30多人,发展到今天占地总面积49524平方米,建筑面积27391.11平方米,40多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3000人,教职工166人(其中高级教师20人、中级教师63人)。从小学发展到初级中学,从初级中学发展到普通的农村完全中学。八十八年的沧桑变化,记载了度中曲折的成长历程;凝聚了先辈们荜路蓝缕的智慧与艰辛;见证着度中人薪火相传的执着与进取;八十八年的光辉岁月,积淀了度中厚实的文化底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张扬着农村教育独特的人文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们度中人正是以不息的追求来续写度尾中学明天教育的辉煌!正是:
砺山仰登步步求实志绝顶,兰水不息源源创新学无涯。 1、政策理论基础
人是认识世界的主体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既是世界发展的动力,又是世界发展的目的。为此,教育必须充分尊重人,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的身体与精神得到全面和自由的发展。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新课程课程目标是人本化的,从片面强调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到强调个体发展需要。
因此,学校确立了“砺山仰登兰水不息”的理念,就是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从学校办学的角度,把人作为主体,注重激发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度尾中学是一所具有八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从小学到初级中学,再到完中;从2个班30多人,发展到今天40多个班近三千人的学校。这期间浸淫了几代度中人的辛勤的汗水,是全体度中人智慧和力量的结晶。今天的辉煌成为明天的历史,而昨天的成绩就是我们今天崭新的起点。
3、独特的地理位置
学校地处仙游西乡,砺山脚下,木兰溪畔,这里孕育着诸如郑纪、李耕等无数具有砺志、自强不息的英才。
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自强不息的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包容着对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多侧面、多角度、多方式的疑视、沉思、追问和解读,形成了诸子百家的交织、碰撞和辉映。在数千年的嬗变中,无论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还是仁者爱人的道德观,其精髓始终在于对人生及社会、自然的关注和探索。其独到的视野和深邃的内涵,在当今时代更加放射出特有的思想光芒。这种朴素而深厚的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其能够历经岁月而绵延不绝并不断创新的真谛所在。因而,理所当然地成为确立“砺山仰登兰水不息”办学理念的重要思想依据。 本着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原则,为确保“砺山仰登兰水不息”办学理念化为该校办学的指导思想,该校上下正在齐心协力构建“135”工程。
(一)、形成一种共识。
办学理念是理性的,理性的东西只有理解了才可以被接受,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所以我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通过教工大会、国旗下的讲话、学校的网站、校园广播、校歌等等,大力宣传该校的办学理念,使“砺山仰登兰水不息”成为该校师生的一种共识。
(二)、确立三种观念
1、人本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就是使学生成才、成人。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
2、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使学校的发展始终处于螺旋式上升的状态,每一个“局部”都要放在学校发展目标的“整体”之中去定位,实现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3、质量观
把德育放在首位,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线,这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今天,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学校竞争日趋激烈,私立学校异军突起,学校的教学质量更是关乎学校发展兴衰的一件大事,以科研求质量,以质量求生存成了许多学校的共识。
(三)、构建五大工程
1、打造师资工程
“教师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管理者以教师为本”——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学校应把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能够促进学生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来抓。为此该校积极构建培训平台、展示平台、名师平台,给老师予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培训平台:理论培训,观念先行;业务培训,侧重实效。
展示平台:开展“六个一活动”,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同题异构,鼓励创新。论文汇编,成果展示。
名师工程:由教研室、教务处牵头,组织一支人马,对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出先进,树立典型。既满足教师成功的欲望,也为他人的学习树立了榜样。
2、实施德育工程
师者,传道、解惑、授业也。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为此学校着重开展下面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立体式的管理网络。学校建立了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政教处---班主任、学校—社区—家长三级一体的管理机制,发挥团委会---学生会---班委会的自主管理能力,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立体式的管理网络。
二是构建多元化的德育阵地。该校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之外,还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阵地:劳动基地、下洲社区服务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闽中游击队遗址、校史展览室等等。
三是探究体验式的教育模式。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技能比赛、团队活动、广播站、校刊、志愿者活动、图书协管员等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感受,变被动式的管理模式为学生的自主管理,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构建课程工程
该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教育方针,按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开足开齐所有课程,积极构建具有该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突出全面性、自主性、地方性。
切实加强校本教研,坚持“学习中更新,研究中深化,行动中综合,交流中互助,反思中发展”的校本理念,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4、开发人文工程
物质文化建设,注重环境育人。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坚持做到:一、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二、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改革相结合;三、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在建设的内容上体现出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做到既美化了校园,又陶冶了情操。
课余文化建设,自主发展舞台。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休闲,努力给每一位师生创新各得其所、各行其乐的环境,让师生在自主组织,主动参与中发展。
舆论文化建设,凝聚校园精神。利用校会、班团队会等德育课,注重养成教育。利用校史展览室,增添母校情结;设计校旗、校徽、校歌,培养母校意识。校园网、《万绿》、《心萌》,报道校园动态,凝聚校园精神。
5、建设制度工程
无规矩不能成方园。该校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关于开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竞聘上岗的工作方案》、《度尾中学职称评选量化标准》、《教师年度工作考核指标》评价操作具体要求,《班级管理奖试行办法》、《教工考勤规定》、《教工住房管理规定》等,做到有章可循,实现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
“砺山仰登 兰水不息”。今天全体度中人正以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踏实的工作实践着自己的誓言:崇尚一流,追求卓越,创建省“三级达标”高中校,为学校、教师、同学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⑧ 度尾中学的介绍
度尾中学位于仙游西乡,背靠砺山,面临兰溪,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是一所历史较为悠久的老校。学校前身是由余震先生(度峰村人)创办的私立砺山初级中学,而学校历史可追溯于民国十年(1921年),始名县立第十小学,此后几经沿革,多次易名(铁青小学、县立万善小学、仙游简师、私立砺山初级中学、仙游第五中学),1969年改现称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