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中学经典诵读

中学经典诵读

发布时间: 2025-10-13 01:35:27

⑴ 初中生必读、背的古诗、词、古文

《论语》十则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鱼我所欲也 《孟子》

曹刿论战 《左传》

三峡 郦道元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出师表 诸葛亮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 愈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陋室铭 刘禹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醉翁亭记 欧阳修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 辙

墨池记 曾 巩

爱莲说 周敦颐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关睢 《诗经》

蒹葭 《诗经》

君子于役 《诗经》

陌上桑 汉乐府

龟虽寿 曹 操

观沧海 曹 操

归园田居 陶渊明

饮酒 陶渊明
木兰诗 北朝民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使至塞上 王 维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行路难 李 白

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黄鹤楼 崔 颢

望岳 杜 甫

春望 杜 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秋词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观刈麦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赤壁 杜 牧

泊秦淮 杜 牧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无题 李商隐
梦江南 温庭筠
相见欢 李 煜

渔家傲 范仲淹

浣溪沙 晏 殊

登飞来峰 王安石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水调歌头 苏 轼

浣溪沙 苏 轼

醉花阴 李清照

游山西村 陈 游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别云间 夏完淳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论诗 赵 翼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中学生经典诵读篇目十月三日前。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这里仅推荐古诗文135篇(段)。其中1~6年级75篇,7~9年级61篇。1~6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7~9年级的篇目,除诗歌外,也选入了一些短篇散文。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在教科书中可作不同的安排,不必都编成课文。

7~9年级(60篇)

1 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2 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3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4 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5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6 木兰辞(唧唧复唧唧) 北朝民歌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8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陈子昂
9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10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
12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3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崔颢
14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15 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19 卖炭翁(卖炭翁) 白居易
20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21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22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23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24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25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26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27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28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29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30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3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32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33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34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
3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36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37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38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39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40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41 《论语》12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
42 曹刿论战 《左传》
43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4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45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
46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
47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48 出师表 诸葛亮
49 桃花源记 陶潜
50 与谢中书书 陶弘景
51 三峡 郦道元
52 杂说(四) 韩愈
53 陋室铭 刘禹锡
54 小石潭记 柳宗元
55 岳阳楼记 范仲淹
56 醉翁亭记 欧阳修
57 爱莲说 周敦颐
58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59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宋濂
59 湖心亭看雪 张岱
60 河中石兽 纪昀

⑶ 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名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中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名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李白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周敦颐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历史和文化背景】: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一○一七———○七三),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以舅郑向郑向荫得官,初仕分宁主簿,厉知桂阳、南昌县,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神宗熙宁初,迁广东转连判官、提点刑狱,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峰前有溪,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学者因称濂溪先生。六年卒,年五十七。敦颐为宋代道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皆出其门下。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谥元公,理宗淳佑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宋史》卷四二十七有传。周敦颐诗,以清康熙张伯行刊《正谊堂集·周濂溪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董榕辑《周濂溪集》(简称董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简称四库本)等。辑录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爱莲说》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以莲花来比喻人格,以物拟人。比如孔子讲“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就是拿松柏来比喻人的这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这样一种品格、一种坚强。好像用得更多的是像松、竹、梅、兰、菊这些,通常说“岁寒四友”啊、“花中四君子”啊,都是这一类的。

王勃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闻一多曾说初唐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唐诗杂论》)。《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韩愈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叁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常自称“祖籍昌黎(属今河北省)”,世称韩昌黎。三岁无父母,由其嫂抚养,自幼学习刻苦。德宗贞元时中进士,任监察御史,时关中天旱人饥,他上书请宽民徭,被贬为山阳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入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奉召回京,为兵部侍郎,又转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世称韩文公。他性耿直自负,喜奖励后进。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文学上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继承先秦两汉传统,并加以创新发展,论证周密,气势雄健,把文章从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文风为之一变。因此,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之衰”。可见影响之大。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的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较大。著有《昌黎先生集》40卷,《外集》10卷。

【解题】

本篇选自《昌黎先生集》,是韩愈的一篇著名短论。“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作者针对两汉以来儒家经师严守师法、故步自封,和魏晋以来士大夫中的“非师无学”“耻学于师”,以及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了此文。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到此事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欧阳修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⑷ 中华经典诵读书目有哪些

中华经典诵读书目有:

一、《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二、《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四、《孟子》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五、《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论语》

网络—《大学》

网络—《中庸》

网络—《孟子》

网络—《诗经》

热点内容
空调英语 发布:2025-10-13 04:27:40 浏览:642
四年级的数学 发布:2025-10-13 02:48:34 浏览:698
中学经典诵读 发布:2025-10-13 01:35:27 浏览:729
全国大学教育 发布:2025-10-12 22:42:41 浏览:946
饶阳历史 发布:2025-10-12 22:14:39 浏览:334
一年级语文要点 发布:2025-10-12 16:26:31 浏览:976
大学教育情况 发布:2025-10-12 10:07:04 浏览:956
生物煤价格 发布:2025-10-12 05:24:54 浏览:751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地址 发布:2025-10-12 02:49:16 浏览:592
教育与职业杂志社 发布:2025-10-12 01:19:59 浏览: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