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鹿城实验中学
Ⅰ 温州鹿城实验中学闹过鬼吗
鹿城实验中学? 我是那个 原来6中的。现在叫实验中学。有4个校区。有两个重点校区总体来说还不错。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那个实验中学。 不过一般实验中学的话 一般都是不错的。是吧是吧。
Ⅱ 温州实验中学的社会评价
建华中学办学伊始,虽是私立,但从陈纪方校长接手视事后,即重组校董事会,调整机构,另聘教员,视教师为学校之本。他延请当时温州较有名望的专家学者及优秀青年任教、任职。如夏野士(剧作家)、沈炼之(后为名教授)、曾耕西(著名书法家)、潘澄濂(名中医)等人,都曾在温州实验中学留下辛勤耕耘的足迹。
解放后,市领导对该校也特别关注,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教学质量日益提高。在五十年代初国家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时,温州实验中学不少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教科研方面的成绩,一些教师还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了文章。在职教师形成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注重学术钻研、追求进步的教研风气,如董昭寿(楚平)、黄世中、叶长海等教师先后成为专家名教授。学校对于调配教师进校,师资培训工作都抓得极为严格,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日臻优异。即使在1958、1959年大炼钢铁、勤工俭学运动热潮中,学校对教学工作仍是没有放松。为此五十年代末学校党支部应市教育局之命总结经验,向全市各校介绍了《我们抓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给当时的教育界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十年代逐渐强调学校“以教学为主”原则,学校领导积极转移工作重点,进行调整,并在市委召开的文卫系统标兵单位党支部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温州日报》也刊登《政治挂帅,思想、教学、劳动三丰收》文章,介绍温州实验中学的先进经验。1963年,《人民日报》发表《努力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社论,中央下达《关于当前中学教育的几点意见》,学校即组织教工认真学习,要求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双基”,并在学生中开展比、学、赶、帮活动,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刻苦用功蔚然成风。经过长期的努力,1977年学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十所重点中小学之一。
八十年代以后,改革的春风提高了教育的地位,广大教师业务学习意识增强,教师队伍优化,教科研活动质量逐步提高。期间,许多教师在全国或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吕作昕老师的《我国指南针的问世在唐朝》的研究成果,把我国指南针的发明年代推前了三百年。特别是到80年代后期,学校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教职员工聘任上岗,建立教研室,教师钻研业务抓教学质量蔚然成风,班级间实行“千分制”竞赛你追我赶,中考成绩逐年提
高并名列全市前茅,一大批敬业勤勉的教师被社会所认同。在鹿城区组织的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评选活动中,温州实验中学王祥麟、程增辉、胡楚平、叶冠春、潘淑锦五人被评为优胜者;张淑琴、池澈老师先后被授予“温州市劳动模范”称号,池澈老师还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同时学校进行“异步教学法”、“英语三L教材”、“数学自学法”等教学课题实验,取得良好效果。
九十年代开始,特别是1997年两校联合办学以后,学校重视师德建设,大力弘扬“敬业、爱生、奉献”精神,禁止有失师德师范行为,对表现不好或不适应本职工作的教职工予以试聘、待聘或辞退,师风更趋纯朴。同时,强化教师业务培训,重视学科带头人培养,制订《青年教师培养条例》,实施师徒结对、专项培训、参与课题实验等,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期间,温州市开展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比等活动,温州实验中学参赛教师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青年教师胡珏、朱俐、谭修平、黄慧、陈姬姜、李君、戴小红代表温州市参加国家和省业务比赛均获一等奖;胡珏、朱俐两人被评为省教坛新秀,王五一、陈锋被评为省特级教师;5位老师考取教育硕士研究生,在校教师大学本科率达70%。学校推动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的教学改革,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为顺利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了扎实基础。广大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撰写论文获奖数居全市前茅,每年立项的市级以上课题在10个以上。王朝曙、胡珏、虞缓缓老师的《初中思想政治课“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和王五一老师的《新世纪美术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分别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九五”期间教科规划重大研究成果二等奖。
2002年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温州实验中学聘请外籍教师(证书号3303043)的资格,友好学校英国雷丁派克学校女教师Miss Ann Munday来校进行短期教学交流,此后每年都有外籍教师担任学生口语及外语教师培训工作。同时学校也选派干部和教师到英国、澳大利亚等进行短期培训和教育交流,组织学生到国外参加英语夏令营。同年,温州实验中学获准在全国范围内招聘骨干教师,第一批引进金戈、王崴然等教师23名。骨干教师的不断加盟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5年前,学校有市名师、名校长7人,省、市教坛新秀25人,教师基本功比武获市级一等奖以上50多人,市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80多人。享有盛誉的名师群体,以其高尚的师德、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创建了洋溢着智慧与活力的校园,构筑了充满人文与科学精神的课堂。
学校建校的前三十多年,风云变幻,事变迭起。从建校伊始,历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民国末年百业凋敝,乃至解放之后文革之前各种政治运动,斗争风潮此起彼伏交相更迭,而广大学生既能关心国家、关注社会,热情地投身于时代热潮,也始终能把刻苦认真的读书学习放在主要位置。
Ⅲ 温州实验中学好还是温州绣山中学好
温州实验中学好
虽然硬件设施不如绣山,但是师资是绣山没法比的
教育重点在师资
Ⅳ 鹿城实验中学好吗
鹿城实验中学还可以。
温州市鹿城实验中学,原温州市第十六中学,1964年创办,现有24个班级。温州市鹿城实验中学坐落在瓯江之滨,鸟语花香、风光旖旎的杨府山脚下(杨府山路7号),并与其连为一体。校园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是中学生修业求学的理想场所。2008年3月,校园正式动工建设,2008年9月投入使用。新校园规划用地是老校园的4倍,总投资1.475亿元,建筑面积22383.2平方米,除教学楼外,还配备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体育馆等,是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息、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校园。
Ⅳ 温州市实验中学怎么样
简介: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是在温州市起示范性和实验性作用、在浙江省外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集团。
学校办学历史可上溯到1944年的“永嘉县私立建华初级中学”,办学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六十年风雨历程,虽几经校名变更,但永远不变的是学生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的学风,教师以身作则、无私奉献的教风,以及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永恒追求。
1989年学校被正式定名为“温州市实验中学”,率先推行校长负责制等教育改革,率先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始终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始终致力于“现代化学校”建设和”集团化”办学的尝试,成效显著。
2016年,在市教育局的要求和统一部署下,学校再度走上集团化办学之路。学校现有总校东区、总校西区和府东分校三个办学点,46个教学班、220多名教职工、2200多名学生。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倡导“走向教育民主,追求适性发展”的办学思想,始终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始终坚信“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的理念,始终坚守“尊重、选择、等待”的核心价值观。学校以 “团结、勤勉、创新” 为校训,努力成为“接轨国际、全国有影响、全省知名的现代化、示范性学校”。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无论是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实验、个性化评价和德育特色班的探索,还是快乐健身课、职业体验活动、学生读书课等特色校本课程的开设,目的都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的培养搭建成功的舞台,最终为了激扬学生的生命潜能,达成学生阳光、健康、快乐的成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特色课程“创客课程”已成了学校的一个品牌课程,在全国拥有极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创客课程负责人戴小红老师还被评为2015浙江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乐业、无私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倪彤校长是温州市“名校长”,省级教坛新秀5人,市名师、名班主任6人,市“三坛”25人,高级教师90人。
学校还是市教育局定点的“涉外学校”,多年来承担中外教育交流的义务和责任。学校通过了国家外国专家局检查审核,获得了聘请外籍教师、招收外籍学生的资格,先后聘任多位外国文教专家,担任学生的口语课和外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学校还每年组织学生赴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香港参加夏令营,选派青年教师到英国、新加坡、美国、日本进行短期语言培训和教育交流。
近年来,学校与英国Reading Park School结成友好学校,与加拿大新西敏市教育局、加拿大国际教育中心开展合作办学实验,启动“中加国际班(SCICP)”合作项目。学校还参与中国教育部与新加坡教育部合作的新加坡留学项目,至今已选派25位学生赴新加坡公费留学。学校还与新加坡圣若瑟书院、新加坡女子中学、意大利普拉托华人华侨联谊会中文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共同开展校际交流活动。
多年来,学校的办学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多次赞誉,先后获得了“中国/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银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全国示范家长学校”“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教育科研百强学校”“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温州市现代化学校”“温州市素质教育示范校”等称号,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
一切为了激扬学生的生命,
一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
这就是温州市实验中学……
注册资本:7068万人民币
Ⅵ 温州实验中学的办学成就
建华中学创办之际,适遇温州第三次沦陷于日寇铁蹄。国难当头,学校分两部分到农村上课,学生即在农村积极宣传抗战,教唱抗战歌曲,刷写抗战标语,使偏僻山区充满抗战气氛。特别是当时永嘉县长、大贪官吕律欲住永嘉瓯渠被建华师生驱走而狼狈逃窜一事更被传作美谈。
1949年温州和平解放,建华学生积极参与庆祝浙南全面解放的学界联欢会。不少学生主动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以参军参政报效新中国。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学校召开“控诉美帝罪行大会”,又掀起一轮报名参加军事干校的热潮。五十年代,
各种政治运动、学习活动浪潮不断,学生参予政治活动的热情始终高涨,每每成为温州教育界的报道热点。1958年提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到江北开辟农场(占地202亩)和畜牧场,在校内建立五金工场及综合手工工场,学生分段轮流参加各项劳动,任务繁重,条件艰苦;毕业生则积极报名到市郊各农业社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温州日报》发表《勤工俭学是教育事业的革新》介绍温州实验中学先进经验。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学校提倡发愤学习,学生的课业成绩逐渐从全市各初级中学脱颖而出,升入温州一中的学生数处于领先。毕业生有的走进科学殿堂而卓有建树,如陈朱希昭、戚雅各、高文水、刘家祥、蔡慎初、马大正、杨树标等成为专家名教授;有的走上领导岗位,如吴祖熙、孙成堪、陈艾华、冒康夫等先后担任温州市领导;还有的如周瑞金、戚德恩、叶松海、徐永光等分别担任人民日报副总编、驻卢旺达大使、武警部队医学院政委、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等职务。
文革期间,广大青少年及家长受“读书无用论”影响,纷纷弃学就业。在这特殊年代,温州实验中学孜孜不倦学习者仍众。如蔡亦钢(72届,美国机械工程院士),瞿佳(73届,温州医学院院长),贺斌(73届,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陈征宇(76届,加拿大滑
铁卢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戴胜(78届,美国能源部研究员)等。十年动乱结束,1977年恢复高考,市区首批上线者仅八、九人,而原温州实验中学毕业生占三人。1978、1979两年高考,原温州实验中学毕业学生考入大学的更多,特别是79年的文科考试,市区上线者24人,温州实验中学高中应届生占18人,其中陆岚同学作为文科状元被复旦大学录取。
八十年代开始,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育秩序渐趋正常。温州实验中学教学质量稳定提高,学科竞赛大多领先市区学校,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地理兴趣小组的《开发仙岩旅游资源刍议》在《温州日报》发表;生物兴趣小组到野外采集制作标本;银星影评小组在《鹿城影讯》上不断发表评论;《中国法制报》报道温州实验中学“法律兴趣小组”的活动;学生“瓯潮”文学社,在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中声名远播,并承办全国中学生校园文学第四届年会,向中语会领导及各地代表汇报历年来温州实验中学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情况,获得广泛好评。1986年成立“温州六中艺术团”(九十年代改为“温州市中学生艺术团”),1987年在全市率先举办校园艺术节。1988年举办校首届体育节,田径、排球、足球、篮球、乒乓球、国际象棋等体育运动队常年训练,群体活动活跃。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结出硕果,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涌现了吕帆( 眼视光学专家,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金颖颖(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潘磊(航模世界冠军)、诸宸(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陈迷丽(雪歌集团董事长,全国服装十佳设计师)等著名人物。
1997年联合办学之后,学校以“为培养高素质的新人打好基础”为教育目标,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分层次走班教学,为学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爱国主义教育、行规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扎实有效进行;1999年温州实验中学开始举办校园科技节,通过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成为温州市学生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比赛奖励最多的学校,并获得国家教育部等颁发的“全国中学生科技活动优秀组织奖”;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有声有色,晨会组织与演讲、课间清洁卫生劳动、设立无人售报亭、参与社区活动等都由学生组织。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良好培育,刘沂、沈铮铮同学在“9.27”案件中临危不惧、智斗歹徒的事迹在温州家喻户晓,传为佳话。学校每年开展“节约压岁钱,扶贫献爱心”活动,资助困难失学同学,援建温州实验中学扶贫结对的文成金星中心学校“教学综合楼”,为对口支援学校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中学添置教育教学设施。
素质教育一以贯之,树兰滋蕙水到渠成。温州实验中学除升入重点高中人数在全市始终稳居第一外,参加温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已连获十一届冠军;市中学生艺术节也稳居榜首;每年都有70多名学生通过省艺术A、B级测试,300多人在学科、科技、体育、艺术等竞赛项目中获国家、省、市二等以上奖励。 在温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实现14连冠。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60年来,实验中学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化他山之石,纳百川之长,铸就了一路的辉煌。面对盛誉,实验中学人并不满足,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全省知名的示范性集团化的学校是实验中学人共同的目标。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育桃李,香远益清。
展望未来,实验中学人将继续发扬60年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和追求卓越的革新精神开拓进取,屹立时代潮头,引领春风!
Ⅶ 温州市实验中学好还是绣山中学好
两个都是温州顶级的中学啊?不相上下啊。有人说实验好,也有人说秀山好。关键是班主任老师这几个一定要好。
Ⅷ 温州市实验中学好吗
算鹿城除了实验最好的了
Ⅸ 温州市外国语学校和温州市实验中学哪个好点
外国语
小班制教学
大概就20
30多人的样子
住宿的
出来的学生都是精英
实验中学的话要分校区
有个校区是最高的。
综合的考虑的话
要想读书成绩好
还是去外国语把
Ⅹ 温州鹿城区实验中学归哪里管
和其他中学不一样,其他中学是归市教育局管,而鹿城区实验中学归区教育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