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第二中学
⑴ 温州个高中排名
省一级重点中学(8所)
温州中学
温州第二中学
瓯海中学
瑞安中学
乐清中学
永嘉中学
平阳中学
苍南中学
省二级重点中学(11所)
瓯海任岩松中学
温州市第十五中学
瑞安市第四中学
乐清市虹桥中学
乐清市柳市中学
乐清市第二中学
永嘉县罗浮中学
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
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
泰顺县第一中学
洞头县第一中学
省三级重点中学(20所)
温州市第八中学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瓯海第二高级中学
温州市三溪中学
瓯海梧梃中学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民办)
瑞安市第三中学
瑞安市第十中学
瑞安市第五中学
瑞安市隆山高级中学
乐清市白象中学
乐清市第三中学
平阳县第二中学
平阳县鳌江中学
苍南县金乡高级中学
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
苍南县龙港第二高级中学
苍南县灵溪第一高级中学
苍南县宜山高级中学
文成中学
市级重点中学(28所)
温州市第七中学
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民办)
温州市第十四中学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附属学校(民办)
温州市第四中学
温州市永强中学
温州市沙城高级中学(民办)
温州市越秀高级中学(民办)
龙湾中学
瑞安市第八中学
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民办)
瑞安云江中学(民办)
乐清市育才高级中学(民办)
乐清市芙蓉中学
永嘉县永临中学
永嘉县上塘中学
永嘉县碧莲中学
永嘉县第二中学
平阳县浙鳌高级中学(民办)
平阳县新鳌高级中学(民办)
平阳县第三中学(民办)
平阳县萧振中学(民办)
苍南县狮山高级中学(民办)
苍南县求知中学
苍南县马站高级中学
苍南县矾山高级中学
泰顺县育才高级中学(民办)
注:平阳县鳌江中学为省英语特色高中,相当于省三级重点中学。
矾山高中倒数第2~~~~~~~~~·
⑵ 温州二中的历史
浙江省温州第二中学前身为永嘉蚕学馆,是孙诒让先生于1897年所创办,系浙江百年名校之一。1954年更名为“温州第二中学”,1999年高初中分离,高中部迁至黄龙君子峰山麓新址。新校园占地180亩,依山建筑,设施先进,碧草如茵,环境幽美,既有传统园林特色,又有现代气息,是寄宿求学的好地方。
学校现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浙江省文明单位”。百余年来,学校始终保持“求实创新”之校风,校园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校友中有4人当选两院院士,4人做了将军,2人出任大使,逾千人成为拥有高级职称的各类人才,从而使学校成为浙南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学校现有特级教师、高级教师48名,省市优秀教师、名师培养人选和教坛新秀30多名,师资实力雄厚。“二中人”的勤奋精神和坚实的责任心已形成了一脉相传的优秀传统,鞭策着每一个教师不懈努力,为今日之二中与明日之中国而奋斗不息。
近几年,学校教育与国际接轨有了质的飞跃,2003年实施的“中新友好实验班”合作项目,运转顺利,社会反映良好。在此基础上,去年成立了国际教育部,设独立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实行单独管理,沿用小班化教学,每班人数不超过28人,为学生上国内重点大学或出国继续求学提供良好平台。
“苦练内功,厚积薄发”。作为省一级重点中学,近年来学校领导勤奋务实,教师爱岗敬业,学生乐学拼搏,使得学校以严格的管理和日趋上升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好评和信赖。有着百年历史的浙江省温州二中,正肩负着新的使命,沿着育人为本、增强实力、提升档次、服务社会的办学思路而阔步前进!
浙江省温州二中黄龙校区简介
温州二中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浙江省绿色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是 一所历史悠久、人文积淀丰厚的百年名校。
温州二中黄龙校区为高中部,现座落于鹿城区黄龙住宅区,由普高部和国际部组成。
我校目前有139位专职教师,全部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10多人通过研究生课程培训。学校现有特级教师、高级教师52名,省市优秀教师、名教师,教坛中坚和教坛新秀30多名。并已有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他们精力充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教学手段前卫,深受学生欢迎,并在市级各类教学评比中名列前茅。我校拥有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教育部,中外交流频繁,曾派遣多名英语教师和教学骨干出国留学培训,其中英语组出国留学培训的教师人数占本组的77%以上,他们教学观念先进、接轨国际。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学校严格管理、教师勤奋工作、学生拼搏苦学之下,通 过高分补短、导师制、帮带制、“盯放紧松”相结合等有效措施,我校的高考一本率达35%,其中国际部的一本率达60%,尤其是文科的一本率和上线人数都位居温州市省重点中学的前三位,本科率高居95%以上,上线率连续多年达到100%,这在温州地区所有的中学中是唯一的,真正做到了“一个也不落下”和“多数学生能上满意大学”,并因此多次受到了省市招办的表扬。
我校是一所现代化的百年名校,迁入新址后,教学设施更为齐全、先进。现有11个理科实验室,一个生物实验基地,一个校园气象观测站,一个大型报告厅,三个信息技术室和三个装潢考究的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内设宽敞的报刊阅览室和全市最大的中学电子阅览室。艺术楼中设有一个音乐专业教室和两个美术专业教室,10个琴房、一个书法室、一个形体训练室和若干个学生社团办公室,还有展示我校百年风采的精美校史馆。可容纳百人的大型天象厅,给学生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我校拥有全省一流的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400米的塑胶跑道、草坪葱郁的标准足球场,高规格的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球类场地。
我校斥1400万元巨资建成全市最先进的中学校园网络,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每位教师配置手提电脑,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我校占地180亩的校园,依山建筑,气势宏伟,红墙绿树,错落有致,色调和谐。校中心的生态广场,青草如茵,碧水潺流,矴步曲廊,别有风情;校内楼前馆后的南方红豆杉林、竹林、水杉林、桂花园、茶花园、果树园、亚热带植物园等树林成荫,绿叶盎然。校内布局既有传统的江南园林特色,又具现代气息,是温州市“花园式”单位和省级绿色学校,乃莘莘学子求学之好地方。
我校百年传薪,人文沉淀深厚,尤其是文艺方面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每年的校艺术节,如同专业艺校汇演,精彩纷呈,新人辈出。
学生办校刊是我校培养“小文人”与学生创新能力的优良传统,我校中文版的《小荷》为校内外的中学生所喜爱,英文版的《Teen's Voice》又为校内外中学生架起英语交流的桥梁。
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目前我校社团有浅草文学社、春草梦诗社、心灵互助会、学生营养促进会、翰林书社、器乐社、君子棋社、英语俱乐部、图灵电脑工作社、天籁音阁、D.F舞社、气象之窗、巧手之家、猎狐社、追光者同盟、环保社团—绿荫地带等三十多个学生社团,只要你有才能,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学校每年举办的体育节中的各种比赛精彩纷呈,如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羽毛球赛和乒乓球赛、拔河比赛等,在校园内掀起一个个高潮。
我校为寄宿制高级中学,学校聘请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专职生活指导师,实行严格的宿舍管理和午休静校制度。早晚自修每个年级均有老师到班管理,学生自觉、安静。营造出了勤奋好学、诚信守纪、和谐博爱的优良育人氛围。
全体学生就餐、购物、借书、离返校、进出宿舍都实行校园一卡通智能化管理,如有需要学校会在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学生不得擅自离开校园。
我校是全住宿制学校,除双休日和节假日可回家外,上课期间一律住校。目前,我校有5幢学生宿舍,男女生分幢住宿。学生宿舍宽敞明亮,每室4至6人,每个寝室均已安装空调、电话机和饮水机,独立卫生间和热水淋浴器,并配有个人保险柜、书桌、书架等。学校两个食堂四个餐厅的早、中、晚、夜四餐的菜肴丰盛,学生凭校园卡可随意选择餐厅就餐。校内的师生服务部供应多种学习和生活用品、书籍及部分食品和饮料,教学楼的每个楼层日夜免费提供开水。
我校严格按照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代管费和住宿费。每生每学期学费1500元,代管费300元,住宿费400元。历年来,学校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的各类竞赛辅导、学科补缺、晚自修、双休日指导等加班加点辅导,不收取任何费用。学校一直关怀家庭困难的学生,并按照有关政策和特例给予这部分学生资助或减免学杂费。
我校为本校优秀学生提供多项奖励:
新生奖学金: 授予5位当年中考成绩最优秀的新生(一等奖5000元,二等奖3000元,三等奖1000元)
高考奖学金: 授予10位高考成绩最优异的学生(奖金各2000元)
学期考试进步奖:对学业进步显著的学生,在全校学生集会上和以喜报形式进行表彰,鼓励学生在竞争中共同进步。
⑶ 温州二中的历史沿革
孙诒让是清代著名的教育家、进步学者。作为近代新教育的开创者,为开发民智,孙诒让先生“以开学堂为第一要义”,致力于教育、实业,服务乡邦。光绪二十三年,即公元1897年,时年五十岁的孙诒让先生在永嘉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蚕桑学校——永嘉蚕学馆。这便是今天的浙江省温州第二中学的前身。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百年华光弹指一挥间。从府学巷的孔庙遗址到海坛山麓,再到黄龙君子峰下; 从“温属共立初中”到“温属联立初中”,从“永嘉县立中学”到“温州市立中学”,再到“浙江省温州第二中学”,几度风云,几度春秋。在艰难跋涉中,学校虽几易其名,几迁其址,但谦恭的“二中人”并不张扬,默默耕耘在校园热土上,在历史的汩汩湮漫中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时过境迁,但二中的精神与品格生生不息,代代相承。“品德须修,学术是竞”的校训镌刻在代代二中人的心板上,成为二中莘莘学子生命中永恒的恪守和不变的追求。110年来,学校杏坛精英荟萃,桃李芬芳峥嵘。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郑振铎,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谷超豪,我国天然气学科主要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大业等等校友似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光照日月,他们砥砺品行,铸成黄钟大吕,造福社会,扬名四海。成为一代代二中人前仆后继,“道艺德行并举”的杰出代表。百余年的风雨打磨,使温州二中在发展中成长,在成熟中挺拔,一路风雨一路欢歌! 1997年,在温州二中发展史上是一个有着特别意义的年头。这一年,温州市政府决定将温州第二中学高初中分离办学,高中部暂名为温州第二高级中学。1999年秋,学校迁入君子峰下的黄龙新校区办学,从此开始了温州二中的新的腾飞。
2003年,由温州二中创办,市教育局直属的普通高中——温州市第五十二中学应运而生。学校秉承温州二中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办学理念,“名校办民校”,共享温州二中优质教育资源,逐渐成为在市内外享有盛誉的一所普通中学。
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和困难并存。在可喜的形式与可贺的荣誉面前,二中人并不满足。2004年,在以王朝曙校长为首的行政一班人带领下,二中人以他们超人的气魄、睿智的头脑、出色的才干和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审时度势,成功地创建了温州二中国际教育部,开高中小班化教育先河,重现了温州二中的魅力。
如今的温州二中已经成为一所拥有海坛和黄龙两个校区,拥有初中部、高中部、国际教育部以及温州市第五十二中的多结构教育集团。学校以其完善的硬件设备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求学环境。教学楼里书声琅琅,激情飞扬;艺术楼里,学子们手持彩练当空舞;在高标准的理科实验室、信息技术室、天文台里,学生们在科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迅捷的步伐,将一项项纪录打破,把一个个梦想升腾!规模宏伟,条件一流,布局合理的公寓和餐厅给长期寄宿学校的学子们营造了一个和谐而温馨的家园。在拥有全市最大的中学电子阅览室的图书馆里,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藏古今学术,洞知今古千年事 ;在文化的世界里聚天地精华,饱读中西万卷书。 学校“苦练内功,厚积薄发”,在现代寄宿制模式下,学校不断拓宽办学思路,大力继承和发扬百年名校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优化文科教学,注重德育创新和实效。通过多样的活动和常规的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增长了社会见识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视察学校后欣然题词:“厚德载物,春华秋实。”
“学校教育之良否,由于教员人格之若何,盖教员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印于儿童脑中,其感化有永不能灭者”。孙诒让先生的教育理念深入二中每一位教师的心底。教师们笃志教育,心系二中,用知识浇灌学生的心智,用人格陶冶学生的心灵,已经成为一支业务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的全市一流的教师队伍。其中,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75人,省市优秀教师、名师培养人选和教坛新秀30多名。经过长年的新老教师结对制度,一大批“教坛之星”脱颖而出,深受学生欢迎和家长好评,他们在省市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成绩斐然。
在历史与时代的对话中,温州二中竞争活力不断迸发!学校把教学当做发展的基石,把教研当做腾飞的翅膀。同时秉承文艺发展的优势传统,学校开展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与理论研究,通过学生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现有浅草文学社、翰林书社、天籁音阁、二中剧社等学生社团33个。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高潮迭起的各种比赛,以文化底蕴与现代的先进文化相融合为依托,以完整的思想教育与高雅的审美情趣相结合,充分激活学生潜能,载德育人,润物无声,铸就了温州二中莘莘学子的敏捷才思与艺术才华。 经过112年的漫漫长路,代代二中人同洒热血和激情铸就了新时代温州二中的崭新形象。多年的努力、多年的拼搏,学校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各项荣誉纷至沓来,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模范职工之家、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等,现为温州市十大现代化名校之一,是温州教育的重要窗口。
继往开来舒画卷,承前启后展宏图。走过112年如歌岁月的温州二中,将以满腔的热情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传承百年名校的深厚积淀,弘扬崭新时代的满腔热忱,乘浩浩长风,破滔滔巨浪,云帆垂天,直济沧海!
⑷ 温州市第二中学怎么样
简介:温二中前身为永嘉蚕学馆,由近代经学大师孙诒让始创于1897年。1954年,选址于海坛山麓,始称“温州第二中学”。同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办好的16所中学之一。1997年高中部迁至黄龙新校区,被评为省一级重点中学,现称为“温州市第二高级中学”。而初中部则留在老校区,保留“温州市第二中学”校名,又称为“浙江省温州第二中学海坛校区”。 学校至今已有120年历史,是“浙江省百年名校”之一。百余年来,学校培育出五万多名毕业生,涌现出了中国学部委员、现代作家郑振铎,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戴金星、孙大业,中科院外籍院士沈志勋,高级将领吴昭文、吴特、徐国栋、徐宗昌,数学家徐桂芳,核专家章宝骥,作家叶永烈,画家孟庆江等大批饮誉海内外的校友。 近年来,学校梳理办学历史,明晰并确立了学校精神和办学思想,致力于人性教育上的“品德须修,人格独立”,倡导治学上的“学术是竞,学以致用”,突显办学特色上的“文理兼融,体艺见长”,弘扬为师的“关怀后生、纯粹人生”以及办学地理位置上的“依山讲诵、仁绿交融”。学校的育人方向是:坚持人格教育,文理兼顾,艺文见长,为造就“理智远虑、匡国为民”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注册资本:3038万人民币
⑸ 温州二中初中部比瓯海实验中学那个好
果断温州二中!瓯海实验中学肯定不如二中的~谁说二中名气小!是有些人不知道罢了。而且今年二中中考考得很好,600分以上的人好像有100多个(400个人)上普高率98%。
⑹ 温州第二中学和温州瓯海中学哪个好
校风瓯海好一点的,瓯海人毕竟不是市区的啊。人比较淳朴的那。不过如果不是有点文化的人,一般认为瓯海中学是个蛮不好的学校的。
瓯海的饭蛮好吃的,以前瓯海会苦一点,因为6:20有晨跑,但是今年取消了,所以您是幸运的。
不过瓯海现在也没有以前辉煌了。
但是八校联考是瓯海好一点的。
如果你偏文科来瓯海比较好。
我上届的那,深有体会啊。
但是最好不要去他们各自的分校啊!
⑺ 温州二中和温州八中
8中文科强一点?
一楼的是温州的吗?
温州人都知道二中文科全市第二!
如果可以进二中的话,当然进二拉.其实就近几年来说,温州八中理科部的竞赛是强于温州二中高中部,但就整体来讲的话,就难了.进八中就看你能不能进重点了
⑻ 温州第二实验中学和温州二中哪个好
支持【温州二中】,因为我就是这届二中刚刚毕业的
给你提供一些二中的情况吧、
1.如果你有或希望有艺术方面特长的话,在二中绝对有发挥空间(孙茴老师的合唱团、朱乒乓老师的纂刻和毛笔字、张静静老师的舞蹈队、洪浪老师的民乐团、孟勇老师的摄影<这个绝对推荐,没有基础也可以>、林春老师的电脑编程、林曙光老师的乒乓球社、付德正老师的围棋社、还有剪纸等等),这些都是在市里乃至全国甚至国际大赛上都有显著成绩的。
2.体育方面突出的话参加比赛获奖有不同程度奖金拿,还有特招机会。(我体育不好,这方面不是特别了解,不好意思)
3.二中学风严谨,对学生的人格、思想、能力重视,同时对仪表、行为严格规范。
4.据我的观察,我们这一届的老师都是绝对绝对的尽心尽力。(其实我很想用呕心沥血来的,我们这届老师也就是接下来你们这届新生的老师哦)
5.我们学校设施、环境还是不错的,教学楼也是新的。
6.初一初二时进入段前75名左右,能免费进入提高班得到优秀教师的拔高辅导。在初三的时候,由学校所指定的几次考试的综合成绩在段前72名左右,就能进入分层走读A、B班,得到可以说是全校最优秀的老师的授课。不要小看这个,我这届段里的14名保送一、二中名额全部被A、B班垄断,考上一中二中的A、B班占了大多数。像我是A班的,我们这组7个人中有4个保送生,还有两个虽然意外失手,但也自己考上了一中,像这种超强的学习影响实际上是很有益的。
7.当然,如果进不了A、B班也不用紧张,当班里一部分学生离开后老师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来拉你一把,这实际上是双赢的,一般这样留在班级的同学中还会有2—5个学生考上一中二中。而我们的老师是绝对不离不弃,哪怕成绩利益摆在那里,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牵着你的手,当然前提是你自己不放开。
建议说明:最好是进入集资班,每届一般有六个班,师资力量相对较好。在这集资班中保持在前6一中二中都是有很大希望的,集资班中的好班(楼主懂的,我就不点明了哈,但是随缘也是个好办法,我就是随缘进的好班)甚至前10就可以了。但是在普通班里前3才有一定的把握哦。一定要慎重权衡。
觉得自己好啰嗦,可能是毕业后遗症 哈哈 希望对你能有一些帮助哦~~
⑼ 温州第二中学(高中)每年招生人数是多少。要详细情况!
现在高三,这年招了650个,农村班35个,国际部总共150个,保送生63个,剩下的都是考进来的,没算52的。
之后就扩招了,农村班两个,国际部170个,总共700个。这一届不会再扩招了,计划人数一样,计划外的就不知道了。
(9)温州第二中学扩展阅读:
我是温中今年高一的,我们这一届大概7、8百个人,16个班,其中四个是竞赛班和农村班,一个是文创班【就是高一就想念文科的人报的,也是中考考进来的】,别的是平行班,考的、保送的、择校的就都分布在这些班里了。
分数线么说不准,要看考试难度,去年是626.5,今年试卷难就变621.5了【621.5这个分数线好像和六、七年前的分数线差不多了,以前分数线一直是一年比一年高的,今年忽然就降了】,总之考到630左右的话就不用担心分数问题了。
如果你初中是外国语的,在学校里排年段前50的水平基本就能考上,稍差一点也可以买的进去,六中人本来就多,考上的人也比外国语多一些。如果是其它学校,努力点也是有机会的,不放心的话试试保送之类的途径,反正没保上也对中考没影响。
⑽ 绣山中学考二温州二中有几个
绣山中学的中考,考上温州二中有几个?他们考上温州二中,一般能考上60个左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