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第一中学
前身宋为黉舍,元为学宫,明清为府学贡院。
1937年经地方筹划并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设立陇西县立初级中学。
1941年设立高中部,由县立改为省立。2004年9月16日选址新建。
2006年9月15日搬迁现址。
至2013年以来学校占地面积160.23亩,现有教学班60个,在校学生4250人。现有教职工206人。建校迄今,学校秉承“宏健忠毅”校训,以“以人为本、学教和谐、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为理念,营造了“民主法治、安定有序、和而不同、诚信友爱、充满活力、运转高效”的和谐校园,形成了“博学善思、励志明行”的校风以及“敬业创新”的教风和“全实讲律”的学风,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日益提升
Ⅱ 定西市第一中学的领导简介
盛淑兰,女, 1968年6月生,汉族,甘肃省会宁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陇西师范团委副书记、书记,定西市教育局副局长,2011年12月被任命为定西市第一中学校长。
多年来,潜心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曾荣获甘肃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园丁奖”,被评为“全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甘肃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员”“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全市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定西地区优秀团干部”。定西市第一届、第二届政协委员,定西市第三届人大常委。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多媒体与语文教学》《丰实的语汇 和谐的韵律—<诗经>语言浅析》《贫困地区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再思考》《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实践》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张东锐,男,1960年7月出生,甘肃省会宁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1979年6月参加工作,曾在会宁县梁堡中学,定西县东方红中学,定西县中华路中学,定西县教育体育局,定西县计划生育局,漳县第一中学工作,2010年1月任命为定西市第一中学党支部书记。
多年来,潜心于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先后被评为定西县优秀校长,定西地区优秀党员,甘肃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定西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定西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定西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定西市招生考试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2009年连续四年被评为漳县优秀校长,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赵荣,男,汉族,1957年8月生,1972年1月参加工作,1983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大历史系,大学本科,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评定为中学高级教师,现为甘肃省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现为定西一中副校长。
长期担任高三历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有一定的教研能力,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成绩突出。先后在《甘肃教育》、《甘肃金融》、《中学历史教学》等刊物上发表文章10余篇,对中学历史教学及历代货币有一定的探讨和研究。曾任甘肃省第八届政协委员,主要社会兼职有:民进甘肃省委会常委、定西市政协常委、民进定西市委会主委、甘肃省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甘肃省钱币学会理事等。
魏嵋,男,1962年10月出生,汉族,甘肃定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6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定西一中任教。现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甘肃省物理学会理事。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优秀教师,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骨干教师,定西市优秀教师,定西市创新人才,定西市骨干教师,定西市学科带头人,定西市拔尖人才,定西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现为定西一中副校长。
23年来一直潜心于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先后在《物理教学》、《物理实验》、《数理天地》等国家级、省级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有6篇论文获全国、省级优秀论文一等奖,有4项科研课题获定西市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主持和参与的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形势下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历时三年,现已结题并通过省级鉴定。
刘兴宇,1965年9月出生,汉族,甘肃省会宁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84年7月参加工作。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骨干教师,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定西市学科带头人。曾任定西一中政教副主任、主任,现为定西一中副校长。
多年来,潜心数学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曾被评为“定西县优秀教师”、“定西地区教育战线先进个人”、“定西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甘肃省先进工作者——获甘肃省劳动模范荣誉奖章”。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建立数学模型解题的若干思考途径》、《一道课本习题的教学思考》、《浅谈余弦定理的非常规解题功能》等多篇教学论文。
刘顺义,1972年2月出生,甘肃省陇西县人。200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副教授。1995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陇西县委党校,定西市党校工作,2012年10月任定西市第一中学副校长。
多年来,潜心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曾在国家权威刊物发表文章1篇,省级学术刊物发表文章10多篇。获得甘肃省党校系统科研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全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全省党校系统教学比赛1等奖获得者。参与环保部2010——2011年度课题1项,承担全省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度课题1项。 吴有海,1963年1月出生,汉族,甘肃临洮人,本科学历,1985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曾先后担任定西一中总务处副主任、主任,现任定西一中工会主席,兼任总务处主任。
Ⅲ 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中学2015年高中招生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2015年育才中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Ⅳ 甘肃省陇西县一中的中考录取分数线多少,考几门课,每门多少分的题
每年都是不一样的 可以去学校官网或者学校进行咨询了解;
一、中考录取分数线,是按照招生计划和报考考生的分数线来确定。
如某高中2015年计划招生1000人。报考的考生,第1000名是620分,那么中考录取分数线就定为620分。
二、中考,即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两试合一。
三、初中,是初级中学的简称。初中是中学阶段的初级阶段,初级中学一般是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是向高级中学过渡的一个阶段,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
四、高中,即高级中学(high school),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高中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更高等的教育机构,上承初中,下启大学,一般为三年制。
Ⅳ 陇西一中在哪里
老校区在县城最中心的鼓楼南侧200米,新校区在长安路,翡翠新城往东约1公里处。
Ⅵ 陇西县第一中学的办学条件
陇西一中始终把师德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教师形象与内强教师素质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真正树立并践行一切为学生发展负责的精神,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幸福奠基。
该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了“以科研铸名师,以名师带名生,以名生撑名校”的教改思路,建立“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研网络,加强对《高考考纲》、高考信息、学法指导和应试心理的研究、会诊和筛选,提高备考的准确性。建立“年级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三级信息反馈网络,查缺补漏,形成协调发展的学科综合教研格局。学校形成教师评价标准:教得准确,教得清楚,教得明白,教得轻松,教得愉快。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进行定位:“教师要善于领航,引导学生泛舟知识的海洋;教师要善于启迪,在知识的迷宫为学生指点迷津;教师要善于总结,将学生采摘的珍珠串成项链”。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省市教研机构举办的新课程培训,从网上信息、教学杂志、名师骨干、学科带头人那里获取经验和案例,反思教与学的角色定位,探索教学相长的实施途径。学校定期举办教育教学研讨会,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已成功举办了十届教育教学研讨会。近3年,有160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史万群、周献文老师承担了省级研究课题。丁功庆、杨斌、裴明祺老师承担了市级研究课题。王玉玲老师的《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张宏伟老师的《对单亲教育问题的认识与思考》、杨小燕老师的《新课程下构建“师生共同成长乐园”办学理念的实践研究》通过了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学校创办的《陇西一中教研》,融教育性、学术性、艺术性于一体,引导广大教师走进教研,打开了学术交流和争鸣的窗口。学校积极参加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的评选,形成骨干名师群体。2000年以来,共有100多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青年教学能手和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青年教师李富春荣获全省录像课大赛一等奖,并代表甘肃省参加全国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获二等奖;张韶辉、冯世明参加全省优质课大赛,分别获一、二等奖;王耀文在2005年甘肃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挖掘人力资源的突破口来抓。校长每年参加省上组织的大中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洽谈签约会,积极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选拔县内骨干教师来校任教,使老中青教师平稳过渡,解决了教师紧缺和青黄不接现象,保证了学校发展规模与教师队伍扩张的同步增长,同时靠政策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保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学教和谐,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释义
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挖掘个体潜能,促进学生多样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群体。通过教学相长构建民主、和谐、融洽、互励的师生关系,最终体现“养德,启智,健体,审美”的核心观念。尊重师生,关怀师生,依靠师生,发展师生,推动学校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将学校发展的成果最终体现到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上。不断丰富办学内涵,积淀文化底蕴,凸现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 陇西一中以质量为中心,把教育质量摆在首位,实现了办学效益的最大化。近三年,共有160多人次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高中会考优良率、合格率和毕业率均居全市普通中学前列。高考自1999年以来,连续九年取得了全市高考本科上线率第一的好成绩。2005年,高考取得了“七个第一”的好成绩:600分以上考生41名,人数第一;12名考生进入全市理科前50名,人数第一;15名考生进入全市前50名,人数第一;文理科共有149名考生上重点线,人数第一;文化课考生本科上线486人,人数第一;高考上线率41.4 0%,上线率第一;本科以上上线507人,总人数第一。2006年,高考重点上线152人,本科上线623人,上线率44.3 %。2007年高考再创新绩,本科上线604人,上线率42.8 %,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
陇西一中坚持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在学生的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创新能力、生活能力等方面,实施系统工程,努力使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校坚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狠抓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搞好新生入学教育、开学典礼和诚信教育。通过为期半月的军训,重点磨炼学生意志,培养集体意识和纪律意识。通过开学典礼和诚信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章守纪,诚实学习,诚实做事,自尊自律,学做真人”的良好行为习惯,让新生“走进一中门,学做文明人”。培养他们“今天我以一中为荣,明天一中以我为荣”的校园精神,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校结合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成功举办了四届艺术节,既展现了学生的才艺,又培养了文明向上的班风,达到了养德、启智、健体、审美的教育目的。学校还通过升降国旗、主题班会、学生辩论会、广播体操比赛、拔河比赛、足球比赛、《一中校报》、“校园之声”、入团宣誓仪式、观看优秀影片、国防教育图片展览,进行有声有色的德育教育和熏陶,收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倡导“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贫困生生活中的困难和后进生学习上的疑难,达到分层推进的目的。学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按学生的不同兴趣,组成各类学习小组,接触、磋商、动手、动脑,培养爱好,突出个性,发展特长,突出主业,学好文化课。学校每年在招收高一新生时都要特招部分音、体、美特长生,组建辅导班,既为学校参加各类演出比赛储备选手,展现一中素质教育的成就,又为高考小三门培养有竞争实力的考生。学校每两年都要举办一次体育运动会和艺术节,使艺术教育在肥田沃野中扎根、开花、结果。
Ⅶ 陇西县第一中学怎么样
简介:陇西一中,全称陇西县第一中学。现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陇西县第一中学建校70年多来,坚持遵奉“宏建忠毅”的校训,以“特色鲜明、陇上一流”为办学目标,实施“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策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得益于陇西县“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的实施,一中师生更是奋发图强、扬帆猛进。
注册资本:282万人民币
Ⅷ 陇西县第一中学的文化传统
校训:宏健忠毅。
【释义】:“宏健忠毅”之校训为甘肃省立陇西中学创始人、首任校长赵振业(字心柏)亲撰并书写。匾额原为古铜色底,绿色嵌字,隶书,曾悬挂于老校区。宏——亦作“弘”,为宽广、博大之意。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国志·蜀主·后主传》裴松之注:“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宋代理学家程颐云:“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又曰:“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道。”健——刚强,敏捷,有才能。《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忠——忠诚,忠实,尽心竭力。《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师表》:“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毅——意志坚定,做事果断。《韩非子·孤愤》:“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古人云: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简言之,“宏健忠毅”意为读书人要抱负远大,志逸四海,胸襟宽广;孔武有力,勤敏博学,才华横溢;竭忠尽智,赤诚为人,肝胆相照;刚毅果断,意志坚定,雷厉风行;以天下为己任,成为民族英才,国家栋梁。 校风:博学、善思、励志、明行;
教风:敬业创新;
学风:全实进律。
Ⅸ 甘肃省省重点中学
甘肃省省重点中学有甘肃省临夏中学、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酒钢三中、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天水市第一中学。
1、甘肃省临夏中学
建校于1923年,初称导河县立初级中学,1943年设立高中部。1980年被确定为全省24所重点中学之一,2009年5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13年与河州中学合并。
2、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简称为兰州一中,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其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甘肃文高等学堂”。甘肃省历史上第一所中等学校,是甘肃省内的重点高中,也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省级示范性高中。2007年9月学校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酒钢三中
酒钢三中地处万里长城西端终点、“丝绸之路”明珠城市的甘肃省嘉峪关市,是甘肃省重点中学、甘肃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创建于1978年,原名酒泉钢铁公司第三中学,属酒泉钢铁集团公司办学,2007年由酒钢公司移交嘉峪关市政府管理。
4、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省级重点中学和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01年,前身为北平师大附中,1937年9月西迁办学,1988年9月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5、天水市第一中学
天水市第一中学(Tianshui No.1 Middle School),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长期是甘肃省重点中学,2000年被甘肃省教育厅评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天水市第一中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875年,次年五月正式竣工,命名为“陇南书院”。1904年初,学校建立现代学制,先后历经甘南中学堂、陇南中学堂、陇南初级师范学堂、甘肃省第三中学、省立天水中学、甘肃省天水第一中学、天水市第一中学等历史时期。
Ⅹ 陇西一中新任校长以后还有谁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渭河上游,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中部。东接通渭县,南连武山、漳县,西邻渭源县,北靠安定区。[1]
陇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古为“四塞之国”,兵家必争之地。远在史前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仰韶、齐家等文化遗址。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 始设陇西郡,汉初设襄武县,始有建置。隋改陇西县,县名沿用至今。[2]
截至2016年,陇西县域面积为2408平方公里,辖10镇7乡,215 个行政村,11个社区,12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万人,居住着汉、回、满等13个民族。[1]陇西当地多为使用中原官话-秦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