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耿桥中学

耿桥中学

发布时间: 2021-03-13 00:24:22

① 监淄是哪里

山东省淄博市监淄区

② 临淄方言钓钩是什么意思

临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周代齐国故都,汉代齐王首府,三国为青州沼所,隋、唐为大郡驻地,此后为县。临淄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1970年改称临淄区。
临淄区位于淄博市东北部,东经118度08分至118度30分,北纬36度39分至36度37分。全年平均气温12.2 ℃ 。区内温度变化基本上反映了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临淄境内资源丰富,有优质煤、铁、硫磺等20多种矿产资源;交通发达,胶济铁路横贯东西,辛泰铁路始于临淄,辛河一级公路和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在临淄中部交汇,王潍、张益、博临等国道省道和城乡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构成了便利的交通网;境内建有辛店、大武和乙烯3个热电厂,电力资源充足。全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为国内外各界朋友光临临淄、开发临淄,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合作环境。
临淄工业坚持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发展方针,发挥地理环境优越和齐鲁石化公司座落境内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化工、塑料、建材、纺织和机电等主导行业。60多种产品远销香港、日本、东南亚、独联体、东欧、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工程、新材料、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电力 电子、稀土材料、特种陶瓷、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项目在临淄迅速崛起。商贸流通进一步繁荣,档次高、功能全的齐鲁化工商城成为全省化工生产资料的集散中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临淄农业一直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有“鲁中粮仓”美称,年粮总产稳定在3亿公斤以上,瓜菜总产12亿公斤,形成了粮食、瓜菜、林果、肉蛋奶四大生产基地。97年,临淄区被命名为“中国西红柿之乡”。临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科技、教育、卫生、体育、文化事业蒸蒸日上。
临淄区历史悠久,曾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是灿烂辉煌的中国齐文化的发祥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为临淄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被誉为“地下博物馆”。近年来,临淄区加大齐文化开发力度,依托这些文物古迹建设了大量旅游景点。
2004年2月4日,国际足联副秘书长热罗姆·项帕涅在伦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虽然有不少国家都认为自己是足球运动的诞生地,但研究国际足球的历史学家有确切证据表明,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2004年6月9日至10日,“足球起源于临淄”专家论证会在淄博市临淄区齐都大酒店举行。经过认真地推断和探讨,与会专家最终得出一致结论:根据现有的文献史料和考古发现,中国古代蹴鞠(足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都临淄。
临淄城区布局合理,生活小区、机关单位、商贸设施、厂矿企业均按规划建设,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绿化、环卫等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完备,城市功能完善。临淄教育发达,为全国先进,各类中学、职业中学、中专学校等在为全国各大专院校输送大量学生的同时,也为临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临淄各类企业均已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企业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初步形成,全区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临淄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淄博市东部。临淄区地势南高北低,并向东北倾斜,南北最大落差400米。由南向北逐渐变缓,依次分布着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微斜平地、浅平洼地等地貌单元。境内低山丘陵和平原面积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7.9%和72.1%。
临淄区地处鲁西隆起的北部边缘,茌平至淄博凹陷带的东端,经历了前震旦纪的“地槽阶段”,古生代的“地台阶段”,中生代的“活化阶段”和新生代的“新构造阶段”,为“金岭背斜”和“湖田向斜”构造。特征是在古老的结晶基地之上有较新的沉积岩覆盖,为双层结构型,褶皱构造不甚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岩浆岩石分布面广,并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主要有金岭杂岩体及火山岩。
临淄地区的土壤,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土体构造良好。土壤母质多为黄土性洪积、冲积物。南部低山岭坡上的土壤母质多为石灰岩风化物。山丘中上部多为残积——坡积物,浅平洼地则为湖泊沉积物。
淄河自南而北纵穿临淄区境内东部,发源于黄山之阴的乌河流经境内西北部。
淄河
淄河又称淄水或淄江。因齐故城临近淄水,由此而得名临淄。淄河是山东重要河流之一,是淄博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临淄人民的母亲河。
淄河发源于泰沂山脉及东南部的鲁山山脉,经博山、淄川两区及青州市流入临淄区境内,再北去广饶县汇流小清河,全长122公里。临淄境内河段42.5公里,流域面积227.1平方公里,河床宽一般在500—800米,最宽1公里以上。上游多支流,河岸峰高,落差大,行洪快,力量最大时2030立方米/秒。因其河床沿山坡断裂层伸延,多渗漏,故有“淄河十八漏”之说。每逢雨季,山洪爆发,巨涛滚滚,汪洋一片,惊心动魄,使人望之生畏。及至夏季,涓涓细流,静静地流淌,沙底可见,细鳞游泳,两岸垂柳拂面,又使人心旷神怡。
乌河
乌河发源于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南部山丘地带,流经该区路山乡,在六天务村西入桓台县,再经桓台县侯庄、索镇、耿桥、起凤等乡(镇)在夏庄村北入予备河去博兴县。
乌河主要支流涝淄河,发源于淄川区大北山北麓,流经临淄区边河乡、张店区沣水镇、桓台县果里乡,至索镇城南入乌河。河长39公里,流域面积115平方公里。
临淄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分明。2003年气温较高,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3.5℃,较历年平均气温偏高0.6℃。年降水量为875.5毫米,较历年平均降水量偏高256.4毫米。
年内共有3个暴雨日,分别出现在7月20日、8月1日、9月4日,降水量依次为59.6mm、71.2mm、71.1mm。年日照时数为2298.9小时,较历年平均日照时数偏少142.5小时。
临淄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已发现矿产11种,已探明储量的8种,已开采利用的4种。煤、铁矿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市第一位,其中煤矿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市的81.27%,铁矿保有储量占全市的62.26%,水泥用灰岩、高岭土保有储量分别占全市的24.38%和75.63%。
临淄属华北落叶林区,原始植被已无,现多系人工植被,很少自然植被。2002年全区植被覆盖率为73.87%,其中林木覆盖率为15%。自然植被多分布在境内南部的低山丘陵和崖边,沟坡及平原的河滩,面积55883.2亩,覆盖率为5.6%。人工植被主要分布在低山岭被、近山阶地和沟、渠、河道两旁及庭院四周,总面积675611亩,占全区总面积的67.47%,其中林木植被150378亩,覆盖率为15%。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临淄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
淄河
淄河又称淄水或淄江。因齐故城临近淄水,由此而得名临淄。淄河是山东重要河流之一,是淄博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临淄人民的母亲河。
淄河发源于泰沂山脉及东南部的鲁山山脉,经博山、淄川两区及青州市流入临淄区境内,再北去广饶县汇流小清河,全长122公里。临淄境内河段42.5公里,流域面积227.1平方公里,河床宽一般在500—800米,最宽1公里以上。
上游多支流,河岸峰高,落差大,行洪快,力量最大时2030立方米/秒。因其河床沿山坡断裂层伸延,多渗漏,故有“淄河十八漏”之说。每逢雨季,山洪爆发,巨涛滚滚,汪洋一片,惊心动魄,使人望之生畏。及至夏季,涓涓细流,静静地流淌,沙底可见,细鳞游泳,两岸垂柳拂面,又使人心旷神怡。
临淄历史悠久,太古太昊伏羲氏兴起在齐地。这里又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的故墟。古帝少昊之世,以鸟为图腾的爽鸠氏族部落聚居在这里。
虞舜时期至夏代,有季氏族部落居住在这里。殷商时期,有姜姓逄伯陵氏居住在这里。殷商末年,有蒲姑氏居住在这里。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武王二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建立周代齐国,都治营丘。传至六世胡公静,为避东方莱夷侵扰,被迫迁都薄姑(今博兴县境内)。公元前859年,七世献公率营丘人杀其兄胡公,返都营丘。因临淄水,故更名临淄。此后,临淄为齐都城,历时638年。
姜氏自太公始,经西周、春秋时期,传位31代,治齐达六七百年之久,史称姜齐。公元前386年(康公十九年),大夫田和迁康公于东海,篡权自立,仍都临淄。改

③ 我想问一下 桓台县曹王镇和起风镇还有博兴的店子镇。

楼主是滨州博兴的曹王镇、桓台县的起凤镇。曹王镇位于滨州市最南端,与淄博市接壤,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3.8万人口。曹王镇辖32个村委会,27个自然村。镇政府驻曹王村。交通四通八达,国道205线、济东铁路贯穿镇中,南临济青高速公路,北靠潍高公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曹王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立足镇情,牢牢抓住“加快发展”这一主线,努力做好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基层党建四篇文章,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镇域经济有了新起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轨道。桓台县起风镇地处桓台东北,起凤镇总人口6.1万人,位于风光旖旎的马踏湖区,物产丰富,是天然的旅游胜地,素有“北国江南”之盛誉,是山东省著名风景名胜区。起凤镇工业发达,全镇工业企业达到168家,初步形成了防伪印刷及制品、血液器具、磨料磨具、电子器材、建筑安全网及服装水洗等为主的行业,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获得“山东省百强乡镇”、“省级文明镇”和“中国乡镇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店子镇地处博兴、广饶、临淄三地交界处。镇长张立才,全镇面积86平方公里,4.5万人口。境内有古县城利城遗址。省道潍高路贯穿全境。种植特产西红柿、七彩椒为名。镇12处中小学全部通过地区“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优秀学校验收,荣获“地级示范乡镇”称号,4处中小学获“校舍设施维护管理”地级优秀学校称号,2处中学荣获县级“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称号。桓台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的结合地带,是鲁中名城、齐国故都——淄博的市辖县,全国百强县(市),山东省县域经济30强,全国闻名的“建筑之乡”。总面积498.25平方公里,人口49万。辖11镇、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和2个省级开发区(桓台经济开发区、山东东岳国际氟硅材料工业园)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区位优势十分明显。205国道贯穿县内,莱(芜)滨(州)高速公路设有道口,离济青高速公路口只有5公里,张(店)东(营)铁路过境,设有桓台站。素有“北国江南”之称。 在桓台汽车站坐村村通的汽车就可以了。在索镇坐去博兴的长途汽车就可以到曹王和起凤。从曹王有到店子的车。博兴到广饶的车也路过店子。 http://uemap.com/window/city/zhaoyuan2.html 这个地图可以看的很清楚,拖动滑标很方便的放大。

④ 桓台县历史上的成贯

桓台属淄博市辖县,位于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的结合地带。2009年桓台县面积509平方公里,2009年总人口49.67万。
桓台是中国“建筑之乡”、中国江北地区第一个“吨粮县”、”北方“鱼米之乡”。早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出现了人类文明。
桓台是清初诗坛领袖王渔洋的故里。此外,辕固、王重光、王象乾、王象晋、徐夜等文人名士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桓台县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
桓台连续七届跻身中国百强县,先后荣获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民政工作先进县、中国文化先进县、中国生态示范县、中国最关注民生的县、中国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
2010年,桓台在中国百强县中排名第78名(中国共计2959个县级行政区);在山东省县级行政区中排名第15名(山东省共计140多个县级行政区)。在2011全国百强县排名榜中列第96位。在2012年中国百强县排名榜中列第83名;在2013年中国百强县排名榜中列第95名。
历史沿革
因境内有齐桓公戏马台,取名桓台县。
桓台县是人类早期生活、居住地区之一,境内史家遗址出土了中国迄今最早的甲骨文。桓台周朝属齐国,秦归齐郡。公元前206年设县,取名西安县。
1260——1263年(中统年间)属淄州路,1265年(元至元二年)隶属淄莱路,1287年改称般阳路。1376年(明洪武九年)属淄州,次年改属济南府。清代,沿袭明制。1913年(民国2年),废府、州,存县、道,新城县隶属济南道。次年1月,易名耏水县。4月,改称桓台县,因齐桓公戏马台得名。1928年废道制,直属山东省。1938年7月,华北游击纵队第十三支队第十二梯队在棘托置县政府,隶属山东省第十专员公署。是年10月,建立长(山)桓(台)临(淄)益(都)四县边区行政联防办事处,隶属中共清河特委。

1940年4月28日,建立桓台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清河专员公署。同时,撤销长桓临益四县边区行政联防办事处。是年底,改属清河行政主任公署清西专署。1942年1月,中共清河区委决定撤销县、区建制,成立长桓军政工作团,隶属清河行政主任公署清中专署。是年7月,改属清西专署。1943年8月,复置桓台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未变。
1944年1月,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称渤海行政区,桓台县属渤海行政区第六专署。1945年8月,改属渤海行政区第三专署。1949年7月,第三专署改称清河专署,县属其辖地。1950年5月,撤销清河专署,桓台县隶淄博专署。1953年6月,淄博专署改称淄博工矿特区,桓台县划归惠民专署。1958年11月,桓台并入博兴县,隶属淄博专署。1961年9月,复置桓台县,改属惠民专署。1983年10月,桓台县划归淄博市。
桓台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淄博市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6°51′50″-37°06′00″,东经117°50′00″-118°10′40″。

地质
桓台县地处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与第二沉降带的衔接部位,以齐河~广饶深大断裂为界,北部居华北坳陷区(Ⅱ级构造单元)济阳坳陷(Ⅲ级)的东南部;中部、南部处于鲁西隆起区(Ⅱ级)泰山~沂山(Ⅲ级)的茌平~淄博凹陷北端。境内地质发展史与山东中、西部地质史基本一致,经历过远古代前震旦纪的“地槽阶段”,古生代的”地台阶段”,中生代的“活化阶段”和新生代的“新构造运动阶段”。

地貌
桓台县境内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略呈微波状。南部为缓岗,中部为平原,北部是湖洼。缓岗占桓台县总面积5.4%,平原占50.4%,洼地占44.2%。大寨沟以南地势偏高,呈东西向条带分布,以三龙村南最高,海拔29.5米,地面坡降在1/800左右。大寨沟以北至南干渠以南,地势平坦,海拔1810米,地面坡降在1/1500左右。南干渠以北至小清河南岸,地势低洼,以马踏湖底最低,海拔为5.7米至6.8米,地面坡降在1/2500至1/3500之间。

气候
桓台县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5℃,降水量587mm。

水文
有大小河流11条,上游位于鲁中山区,大多是南北流向,东有乌河,中有东西猪龙河,西有孝妇河;东西向河流南有涝淄河,北有小清河、预备河。
乌河发源于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南部山丘地带,流经该区路山乡,在六天务村西入桓台县,再经桓台县侯庄、索镇、耿桥、起凤等乡(镇)在夏庄村北入予备河去博兴县。
猪龙河是贯穿张店城区的一条天然河道,源于沣水镇泉河头,途经南定、张店城区和开发区,最后从桓台马踏湖进入小清河。
孝妇河发源于博山区禹王山、青石关、岳阳山一线中低山区,流经博山、淄川、张店、周村四区,经邹平、桓台入小清河,全长117公里,流域面积1908平方公里。
涝淄河,发源于淄川区大北山北麓,流经临淄区边河乡、张店区沣水镇、桓台县果里乡,至索镇城南入乌河。
小清河位于泰沂山北麓,黄河以南,东偏北流,经济南、淄傅、滨州、东营、潍坊等5个市,于寿光县寿光市羊角沟注入渤海。
预备河系小清河的一条支流。西起桓台县东北部华沟村,纳向阳沟、兴福河、分洪河、鱼沟子、耿郭沟、会战沟、广博河等支流。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境内铁矿属内生矿床,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磁铁矿,铜、钴、硫为伴生矿。主要分布于侯庄乡的侯庄至三龙等地,总储量为1650万吨,以侯庄南部规模最大,储量为1605万吨。矿石含量中:铁含量38至50%,最高达58.5%,品位大于50%者占99.28%;铜含晨为0.135至1.71%;钴含量为0.141%;硫含量为0.14至0.57%。
石油分布于马桥、荆家、田庄、陈庄4乡(镇)。金家油田面积22平方公里,地下油位在5000至1300米左右,油质好,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原油储量约2000万吨。20世纪70年代末,已试采油井8眼。县境南部,还有煤矿、粘土矿,坦藏于石炭系、二叠系地层的中、下部,为第四系沉积层所覆盖,属全隐蔽式煤田,有一定开采价值。

植物资源
按其经济价值和用途,分为7大类,近300种。
淀粉糖类植物
桓台县境内野生淀粉糖类植物较多,比较重要的有菖蒲、山药、地环、槐树、芦苇、菱白、莲子等,遍布桓台县沟头崖岭和湖区。它们含有大量泻粉及糖类物质,可作酿造、制糖、制胶、制药及其他工业原料等。
油脂类植物
桓台县境内分布很普遍,比较重要的有臭椿、刺槐、枫杨、菟丝子、苍耳子、车前子、黄须菜、芍药、蒺藜、碱篷、大麻、君迁子等,它们的种子含油率比较高,用途亦较广。
纤维类植物
桓台县境内野生纤维植物很多,其中可供纺织的有罗布麻、野 等,分布广,数量多,出麻率高,纤维细长(相当于80支的细羊毛),拉力强(约等于棉纤维的3至8倍),纤维洁白、柔软,可作纺织及高级纸原料。
芳香油类植物
桓台县境内分布广,产量大,含挥发油多,可作食品及化妆品工业原料。
鞣质植物
桓台县境内主要有线菊、君迁子、酸枣、皂角树等,为拷胶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鞣草、染鱼网、软化蒸气机及工业锅炉水中的金属盐。
植物性药材
桓台县境内有植物中药材261种,主要分布在马踏湖及中部、北部平原、洼地,南部缓岗地区分布较少。主要品种有防风、苍术、金银花、菖蒲、灯心草、香附子、蒲公英、马步齿苋、车前子、杏仁、蒲荷、半夏、菟丝子、瓜萎仁、薤白、丝瓜络、菊花、花椒、槐花、槐角、草决明、透骨草、葱子、蓖麻子、无花果、桔梗、艾叶、桃仁、青蒿、槐米、柴胡、生地、鸡冠花、大青根、沙参、地骨皮、苦地丁、莲子、木瓜、党参、元参、泽兰、泽夕、丹参、黄芩、连翘、太子参、知母、白芷、白术、白芍、赤芍、芦根、益母划、前胡、月季花、土贝母、黄 、白芥子、田 花、元志、柏子仁、红花、小茴香、薏米、甘草、扁豆、小蓟、大蓟、寸冬、鸭舌草、 茄草、水葱、狼尾草、旱草、苏子、川乌、芡实、桑皮、牡丹皮、地夫子、木槿、枸杞、三棱草等,其中,以泽兰、薄荷、益母草、半夏、槐花、苍术等为地道药材。
水生维管束植物
湖区有47种,分隶于2门、20科、30属,主要优势种类有芦苇、莲藕、槐叶萍、紫背浮萍、苦草、黑藻、眼子菜、菹草等,前几种多分布于北部水域,后几种多生长于南部水域的沟渠、河道中。

动物资源
桓台县境内主要有兽类、鸟类、昆虫类、爬行类。
兽类
主要有野兔、山狸、黄鼠狼、地猴、狐狸、刺猬等常见兽类。
鸟类
主要有13目、32科、148种,其中旅鸟73种,夏鸟39种、冬鸟18种,留鸟18种。[8]
动物性药材
土元、鸡舍皮、狗鞭、蚕衣、蝉蜕、蜂房、夜明砂、蚕沙、姜蚕、子河车、宝月砂、蛇蜕、蟋蟀、牡蛎、虻虫、地龙、甲鱼、鳝鱼等。
软体动物
有螺类(田螺、湖螺、耳状罗卜螺、乌螺、钉螺、扁螺等),蚌类(杜氏蚌、长蚌、园蚌、淡水壳菜等)两大类。

经济发展

综述
2012年桓台县实现生产总值(GDP)417.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0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70.11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129.53亿元,增长8.1%,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0%、74.5%和23.5%,分别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2、7.3和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2:65.9:29.9调整为4.2:64.7:31.1。人均生产总值为83666元,比上年增加4197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3254美元。

第一产业
2007年,1586万元惠农补贴及时足额兑现到户。小麦、玉米平均单产分别达到518公斤和620公斤,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8万亩,新建改建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10个。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的“华北集约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及“桓台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全面开工建设。国家863计划“山东半湿润区现代节水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集成”项目进展顺利。
201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4.7%。其中,农业总产值17.25亿元,增长4.2%;林业总产值4.21亿元,增长8.4%;牧业总产值7.01亿元,增长3.5%;渔业总产值0.48亿元,增长6.6%;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1.23亿元,增长5.9%。
2012年完成造林面积467公顷,森林覆盖率27.1%,比2011年提高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
2007年,桓台县完成工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增长18.7%。新上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16个,其中过亿元的40个。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陆续投产,有效增强了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己二酸、环氧氯丙烷、聚四氟乙烯、蠕铁等11个产品形成国内同行业最大产能。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54亿元、利税54亿元、利润33亿元,分别增长40.2%、40.7%和41%。“亿元企业”达到60家,其中金诚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成为该县第一家“百亿企业”。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东岳离子膜工程化研究、巨明玉米收获技术装备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东岳磺酸树脂及离子膜产业化、泰宝病毒灭活过滤器项目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7家,其中省级14家。6项科技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5家,桓台县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41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44%,比2006年末提高3个百分点。新增山东名牌5个、省级著名商标4件。
2007年,桓台县建安产值实现138亿元,增长25.4%。36家企业建安产值过亿元,其中过20亿元的2家,过15亿元的2家,过10亿元的2家。质量安全取得新成绩,荣获国优工程奖2项,创“泰山杯”10项。积极发展工业、房地产、建材、商贸等多元经营,实现多元化经营产值34.2亿元,增长22.2%。
2009年桓台县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13亿元,增长14.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46.4%。按新标准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2家,其中国家级一家、省级15家;批准设立7家院士工作站,数量居山东省县级第一。
2011年,桓台县造纸及包装印刷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9家,其中造纸企业5家,印刷企业14家,年造纸能力180万吨,年纸张加工能力200万令。主要产品有高档白卡纸、文化纸、新闻纸、箱板纸、瓦楞纸及书刊印刷、防伪印刷、报刊印刷等。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68.5亿元,占桓台县规模以上企业的9.9%,从业人员12948人。
2012年桓台县3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4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94亿元,增长8.0%;分别实现利税、利润80.48亿元和55.25亿元。新增亿元企业20家,总数达到105家。

第三产业
2007年,桓台县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4亿元和14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8.4亿元和33亿元。
2007年,桓台县直接出口创汇3.2亿美元,增长6.7%。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宝恩、德信在越南的皮革项目分别投产和开工。外派劳务800名。桓台县实际到位县外资金26亿元。其中境外资金9196万美元,增长102.9%。
2012年末,桓台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288.93亿元,比上年增加47.4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39.69亿元,比上年增加22.43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293.03亿元,比上年增加55.27亿元。浦发银行入驻营业,桓宝漆业在齐鲁股权中心挂牌交易。获评省级金融生态模范县。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07年,全部免除义务教育段5万余名学生杂费;本科录取1923人,9人被北大、清华录取。
2012年,桓台县共有小学41处,在校生25798人;初中21处,在校生23785人;普通高中3处,在校生12765人;职业学校1处,在校生3740人;特教中心1处,在校学生数81人;各级各类幼儿园103处,3-6周岁幼儿12413人。年内共发放各类资助、补助金868万元。投资5300万元的城南学校小学一期工程主体完工,小学部实现招生。新建和加固校舍5.52万平方米,对20处农村中小学完成水冲式厕所改造。新建、改建幼儿园29处,4个镇中心幼儿园通过省级验收。师资队伍得到加强,年内共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35人。[9]
桓台县的中学主要有: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桓台县渔洋中学。

卫生事业
2007年,县医院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合作成立齐鲁医院桓台分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8%;投资280万元改造建设50处村卫生室;实施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工程,县财政从本年度开始连续五年,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农村医务人员教育培训。[13] 投资5600万元对县文体中心、文体公园配套完善。
2012年,桓台县共有卫生事业单位23个,病床2755张,卫生事业总人数229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89人,占总数的86.8%。注册村卫生室308个,乡村医生1173人。中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在全市率先推广“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镇、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镇卫生院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80%。县医院被确定为卫生部重点联系医院。新农合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240元,参合率达到99.88%。通过省卫生应急示范县、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验收。

文化事业
2007年,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规范、新建文化大院115家,顺利通过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复评。续修《桓台县志》正式出版。
2012年,提升改造农家书屋和农村数字图书室211家。王渔洋故居绿化总体工程和展陈工程完工;忠勤祠已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2.36万人。成立王渔洋故里管理处。“马桥文化广场”被评为省级“十佳文化广场”。建立38家图书流通站,定期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980场,开展送电影下乡进社区119场。举办“桓台县第六届少儿器乐电视大赛”,200余人参赛;组织“第七届民间剧团展演”,9个民间文艺团体参演。桓台县6个民间文艺团体和70名农村文艺人才分获“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团体”和“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称号。

体育事业
2007年,在城区公园、各居民小区及55个村配套建设健身设施,成功举办了桓台县第一届运动会。
2012年,为86个村(居)配发了体育健身器材,举办桓台县全民健身运动会、第一届中小学生定向越野大赛和“公益体彩”进社区全民健身展演等活动。全民健身运动会期间,开展健身活动20余项,4万人次参与。体育协会和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桓台县5个气功站点获评省级优秀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备战第十六届市运会,累计注册、资审运动员1900余人。参加23个青少年锦标赛项目夺得193枚金牌,总分4125.5分,获全市金牌、总分第三名。

社会保障
2007年,桓台县新增就业岗位8478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010人。全面提高城乡低保对象救助标准,城镇低保对象由每人每月220元提高到246元,农村低保对象由每人每年700元提高到900元。为城乡低保对象每户发放200元取暖补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运行。改造建设镇敬老院4处。为8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为90户160余名城镇低保人员发放廉租住房补贴,为100户农村特困家庭、60户贫困残疾人改造新建房屋,救助义务教育段贫困生2519名、家庭贫困大学生85名。县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投资达8812万元,增长25.8%。

交通
桓台县东距青岛国际机场和青岛港250公里,西距济南国际机场100公里。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设有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运输场所,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热点内容
背影教学案例 发布:2025-09-23 16:34:34 浏览:273
2013考研数学二答案 发布:2025-09-23 15:38:27 浏览:706
奢诗生物 发布:2025-09-23 14:06:38 浏览:960
2年级语文书上册 发布:2025-09-23 10:43:15 浏览:377
教学战歌 发布:2025-09-23 10:39:47 浏览:770
关于老师的儿歌 发布:2025-09-23 08:46:43 浏览:228
吉林意达生物有限公司 发布:2025-09-23 08:20:31 浏览:609
放松功教学 发布:2025-09-23 08:20:02 浏览:674
焦作杨老师 发布:2025-09-23 05:21:56 浏览:325
利息历史 发布:2025-09-23 02:44:42 浏览: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