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建西中学

建西中学

发布时间: 2021-04-08 17:16:07

1. 市西中学的校训

中文校训:好学力行 拉丁语校训:Doctrina et Labore
“好学力行”语出《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1946年建校初期即由赵传家先生所倡导。半个世纪以来,学校不断地发扬优良传统,开拓、求实、创新,形成了勤于学习,努力实践的优良校风,培养了具有完美的人格、坚实的学力、富有创新精神,求真、务实、个性得以健康发展的学生,在社会上得到了极高的声誉。市西教师崇德敬业,以“奉献师爱,弘扬师德”为准则,以科研为先导,对教学业务精益求精,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2. 建平西校与建平中学有什么关系 建平西校有几个校区建平中学有几个校区

建平中学实际跟建平西校有点关系,历年来建平西校考出的学生,有30几个都考到了建平中学,但别的学校只考进5,6个。西校有3个校区,建平中学有1个校区。

3. 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的学校简介

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现有三个校区——华城校区(源深路383号)、大唐校区(樱花路630号),学校总部设在华城校区。拥有六层联体教学楼1幢、五层联体教学楼1幢,四层综合楼1幢、宿舍楼2幢、400座次的大礼堂等基础设施,语音室、电脑房、音乐专用教室、画室、食堂、实验室、体操房、多功能厅、工会休息室、人工草皮足球场和环型塑胶跑道等先进教育教学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现有校园面积47056平方米,建筑面积44927平方米。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之一。
现有74个教学班,共3041名学生。部分预备至初二年级在华城校区,部分预备至初三年级在大唐校区

建平中学西校充分利用了市重点中学优质的教育资源,秉承了建平中学 “ 合格 + 特长 ” 、 “ 规范 + 选择 ” 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模式,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 10 年的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探索教育规律,以科研领路、管理见长、质量取胜,逐步形成了 “ 自信、自律、求实、创新 ” 的优良校风,“忠诚、勤奋、敬业”的教风,“ 博学、严谨、思辩”的学风 和卓有成效的办学特色。建平西校已成为浦东新区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学校之一。 至2013年12月,建平中学西校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雏鹰大队、上海市国防教育书架工程优秀学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的具有接受外国学生资格的中学之一;是浦东新区首批素质教育实验校、浦东新区艺术特色学校、浦东新区双语教学实验校、浦东新区优秀家长学校、浦东新区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浦东新区综合治理优秀集体、

浦东新区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已成为浦东新区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学校之一。学校在足球、篮球、机器人、天文、航模、船模、车模、建模、口琴、德语等方面已经或正在形成自己卓有成效的办学特色。学生在区级以上各类竞赛中团体和个人获奖达千人次,其中尤值称道的是市级“百校风采”一等奖、男子篮球区第一名、电子琴市特等奖、机器人灭火项目世界冠军、亚太地区天文知识竞赛银牌等。连续多年中考合格率、优秀率高而名列新区同类学校前茅 十六年来,建平中学西校始终秉承集团“合格+特长、规范+选择”的办学理念。“合格”与“规范”意为达到一定的标准,即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这是西校教育的底线也是学校生存的基本价值所在。“特长”与“规范”体现了当下西校教育对“人性”的尊重,对个体生命自由伸展的呵护和激发师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取向。
“合格+特长、规范+选择”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个体差异,创设各种教育情景,培养学生情趣,挖掘学生潜能,塑造学生个性,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各类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
在当今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合格+特长、规范+选择”的基本

理念更能充分突显教育对“人性”的深切体恤与细致关照,即教育对人的个性特质的满足。其缘由在于
1、人性具有对教育的“选择”性需求
这里的“人”既指学生,又指教职员工。教育的任务就是发现每个人的价值,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发展每个人的个性,因此西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应该围绕人而进行。从创设教育教学环境到设计每一项活动,从开设每一门课程到组织每一堂课,都必须符合“人性”的自由“选择”与来自心底的需求。
2、人性具有对教育的“特长”化需求
当今的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发展,提高生命质量的必然诉求。将教育之舟驶向人性的海洋,就能彻底挣脱“千人一面”的传统工业化育人模式,实现教育对不同特质的人的关照,从而真正满足人性中最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觉醒的需求。
2006年来,建平西校将“合格+特长、规范+选择”的教育理念深深植根于“人性”的土壤之中,使传统理念在意义上得到了深化,在方法上得到了扩充,在策略上更加灵活。这一切构成了西校极具魅力的文化传承和积淀,成为西校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核心,并由此延伸出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
基本目标
办学目标:
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原有基础上,追求积极的变化,构建以德育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创新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实施体系, 为国育才,为家教子,为地区解忧,为学生谋发展,为教师立事业。 把学校办成善于学习和研究,充满活力和朝气,勇于开拓和创新,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有学科特长、有活动特色、有高升学率,能经得起各种评价,在课程领域不断寻求改革、实验充满行动研究的上海市有一定影响的品牌初级中学。
育人目标:
尽情关注学生的当下幸福,尽心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信心, 努力把本校学生培养成有灵魂有灵气的阳光少年。具体表现在为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为示范性、实验性高中培养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学生,为学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寻找他的强势智慧并发展他的强势智慧。 1、每年9月30日在源深体育中心举办自2003年以来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十分热闹,形式堪比春晚。
2、每年12月份有英语节,为期一周,活动有书法比赛,英语周文艺汇演,优秀节目将在一月底的英语节闭幕式展演
3、每年1月的期末考试前后后,有冬季运动会,期末前有拔河比赛,期末后有跳绳、踢毽子及拔河总决赛
4、每年4月30日有夏季运动会。
5、每年5月有“五月歌会”,在5.30那天,每个班必须把自己班准备的口琴及合唱曲目展现给大家看,一二等奖的班级会参加初三的毕业典礼,为初三的学哥学姐展现自己的风采,2013年,又增加了个新项目,5月上旬,会有个“建西好声音”,专门给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4. 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的学校重点发展项目

一、校园文化:一核多元的西校文化
作为上海市的一所品牌初级中学,西校的校园文化是多元的。首先,西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即传承了建平规范与选择的核心文化。其次,西校的校园文化是关于“人性”的文化,即师生的发展是一种本质上的发展。再其次,西校的文化又是一种融合的文化。为此,新四年的工作重点是:
(一)传承建平思想
“规范+选择”是建平的办学思想,继续把规范做好、把选择做强需要凝聚每位建西人的智慧,而智慧的发挥需要赋予每位建西人选择的权力。因此学校必须把规范明确、把选择的空间与时间留下;同时在规范中加入选择性,在选择中加入规范性以期使学校工作获得全面可持续发展、获得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有效统一和发展。
学生工作规范: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习惯形成、行为规范的养成、知识的接受、思维品质的训练、爱心与活力的展现、能力的发展、精神的追求、对待本土文化的态度等。
教师工作规范:共同价值观形成与坚守、执行国家课程的质量保证、不断学习的要求、弘扬师德的必须、开发校本课程能力、对学校地位的保障、自我素养的修炼。
干部工作规范:有奉献精神、榜样作用、好的执行力、扎实的学科素养。
学生的选择:阅读的选择、拓展课程的选择、探究性课题的选择、兴趣特长的选择、展现活力与爱心的选择、游学的选择、夏令营的选择。
教师的选择:教法的选择、探究性课题的选择与评价、拓展性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评价、学习内容的选择与交流、研究课题的选择、游学的选择。
(二)推行项目活动
具体的方法就是干部对外有明确的身份,对内除常规管理外,其他工作和任务均实行项目管理,项目管理人负责项目的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控制、评价、改进。
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有:930活动、430活动、119活动、东方时空、游学、社区活动、夏令营、五月歌会、教学流程监控、教研组备课组评比、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教师经验的总结、教师培训项目的研究与实施、班级文化的建设与评比等。
(三)多元班级管理
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主要包含:思想、仪表礼仪、情感态度、交流能力、处事方法、价值导向。提高班主任的领导力基本方法:阅读《基础教育》交流与点评,看《东方时空》后的即时演讲,有关礼仪与交流方面的讲座,经验交流会,文章的撰写。
培训小干部、小先生的能力。结合团队建设,班主任应有意识地对本班干部队伍进行培训、年级组组织活动对干部的风采进行展示、配合团队定期开展小干部培训活动,和其他课任老师一起培训小先生。
班级网络管理。班班有博客;有便捷的QQ群;有家校网络联系通道。形成一个多维即时的信息沟通网络。
(四)教师分层提高
将教师按年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45岁以上,第二层次30至45岁,第三层次30岁以下。第三层次为第一层次培训现代技能,第一层次为第三层次培训的传统技能;鼓励第二层次进行高一层次的学历培训;以第二层次的教师为主体分别去总结上第一层次教师的经验和成果;以评职称要求请第一、第二层次教师全面培训第三层次教师。第一层次以出经验、出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为主,第二层次以出学术和骨干为主,第三层次以出技能、成长快为主。
针对学科特点各学科组在骨干教师和学科组长的带领下,每位教师要有一份可供检测的个人发展计划;每学期开展游学活动,活动的图片和体会以文章的形式刊登在《窗口》上;将读书活动建立在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上;原来的周五研究课、与中考同行依然执行。
学校要帮助教师建构知识信息链。聘请专家讲座,让教师熟悉自然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教育经典理论。
(五)特色项目引领
学校至今成功的特色项目有篮球、足球、机器人、口琴、电子琴、三模(航模、船模、建模)、芭蕾舞。继续办好已经取得成果的项目,需要加强对这些项目的物质支持、教师培养、学生的梯队建设。
未来四年要在语文古诗文、子午书简、书法,外语梯队与英语周、数学物理化学梯队与竞赛上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加强美术社团、田径队伍(每天一节体育课)、科学实验、各考试学科的补差;其他学科必须自选拓展课程进行开发与建设。
以上课程的开展要出教材、出经验、出成果。
(六)渗透网络文化
学校将建立班级网页,网页中要有的规范内容是:班规、班主任介绍,班干部、各种小先生名单、班级表彰、三项评比、节粮班、不断累积的、优秀的东方时空作品、每个人的德育分和特长分、彩虹桥、班级学生论坛、家长论坛、班级特色。
各个教研组的网页、每个人的介绍、教学改进计划、个人发展计划、荣誉、教学计划、任务、活动安排、小结、特色、教案、试卷、研究项目。各个项目的网页。各个科室的网页。
施行电子作业:在周末实施学生电子式、互动式的自主作业。
以上网页并不是静态的,应该是动态的、是累积性的资源与工作的展示平台。
二、教育项目:一线多维的新型课堂
所谓“一线”,即以“解放课堂”为主线;所谓“多维”即学生的“听、说、演、写、思”五力培养。
(一)项目价值
在课堂观察中,我们了解到一个较普遍的“一、九”分化现象。这就是在一个常态班级中只有10%的学生在教学中有主动表达的愿望和经验,90%的学生乐于处在“旁听”位置。这种现象可能会加剧众多初中孩子的“参与”恐惧症,造成话语缺失与个性压抑。
为此,我们申请立项了《开发微型课堂,培养初中生“五力”的行动研究》教育项目,其实践价值体现在:通过微型课堂,基本消除初中教育中“一、九”分化现象,增进自信性,使学生基本掌握“课堂人际交往”和“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和基本的技能、技巧,达到学生乐于“参与”与个性张扬的教育目的,并能实质性的影响常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方式和内容;研究结果将对全区初中课堂教学改进具有积极的参考与推广价值。
(二)项目目标
1、探索总结初级中学实施微型课堂的内容、方法、结构和途径。
2、通过微型课堂“五力”培养,完善与促进传统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方式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项目主要内容
1.分年级制订初中学生“五力”培养目标三级指标。
2.微型课堂策略研究
①针对性策略:针对内容、形式和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活动计划;针对师生个体的活动反馈及时调整活动计划。
②合作性策略:注重班与班、学科与学科、生与生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协商与合作的关系。
③创新性策略:尽力挖掘“听、说、演、写、思”五力中表现形式与方法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④均衡性策略:活动中的每个人面临的机会、权力是均等的,并尽可能提供多样的活动机会。
⑤反馈性策略:对活动开展的过程及时总结。
3.微型课堂结构研究
①微型课堂准备:确立各学期活动主题及年级和学期之间的衔接与过渡问题。确立“小先生”,并实施先期培训。小先生可以是一个学生也可以是一个小组,小先生的任务是管理课堂和活动评价。确立课堂活动的基本结构,如“思→练→评”、“动作→观察→摹写→评价”等。此外,教师通过观察和了解,将改进意见纳入到新实施方案之中,如在实施中如何保持学生持久的活动兴趣,如何协调生生差距,如何调动后进学生的潜能等问题的及时解决与措施跟进。
②微型课堂实施:一天之中,语、数、外三科分在三个时间段进行,各15分钟。语文以练笔、文言、故事、感想、比喻接龙、藏头诗、摹写、歌词改写、人物细节描写等组成。数学的实施方法为:每小组负责一节自主思维训练课,上课前到任课老师处领取任务,小组管理课堂,全体学生15分钟把思考过程记录在答题纸上,该小组收齐后课后批改讨论,小组评价并以PPT等形式向全班展示讲评。展示课以4节课为一单元,每小组展示讲评10分钟。外语则以学生听力训练为主。
③微型课堂总结:学生有个人周总结,内容以“倾听自我”为主,反映了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和自信性的提升。班级有周总结和月总结,全校有期中期末时的校总结,班总结和校总结实际上是组合式的学生个人展示活动。
4.微型课堂实施途径研究
根据微型课的内容、形式和学生实际探索主题明确,兴趣浓厚,学科性和人文性兼具,思考性和实践性共存,既具有整体性又充分体现个性自由的多样化的微型课堂操作范式。
5. “五力”在常规课堂中的渗透与迁移研究
①问卷调查:项目实施前学生的相关课堂表征调查.
②常规课堂中促进学生“五力”迁移的激励措施.
③常规课堂中师生行为变化的案例:个案研究.
④举行相关主题的教学研究课。
⑤项目研究终了时对师生的问卷调查,以便检测可设微型课堂的实际教育效果及师生认可度。
三、学校德育:一点多面的生态德育
“自主、开放、人性”是中心点,“三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三寓”(寓教育于活动中、于教学中、于管理中)“三化”(制度化、网络化、项目化)是多立面,构建生态德育模式。
(一)在活动的粗犷和青春的娱乐中告别传统说教德育
继续推进项目德育。项目德育将学生的各种外在行为置于学校预设的各种活动主题的支配之下,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筹划、自我组织和自我实施与评价的方式,产生源自于个体行为的审美体验、活动感受并从中获得认知、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德育方法。项目德育内涵着活动的程序、结构、原则、策略等。
(二)在尊重差异和多元评价中发展学生强势智慧
评价要尊重生命、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内心的发展要求。探索快乐的、符合自然天性的、充分展现自我的教育评价,提倡自然的成才观。
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要彻底扭转“唯学科分数论”的评价观。探索在传统德育的范畴里如何有机注入“人性”的含量,使评价走出传统桎梏,使评价更多地表现出了对人的成长的体恤与关怀。
(三)在引领示范和附耳轻语中让绿叶与鲜花“牵手”
拓宽党员导师制活动内容。(1)定期召开《中学生成材》讲座,使同学们从一个个走向成功的鲜活事例中得到鼓舞。(2)吸收民主党派人士参加“结对子、一带二”活动。(3)定期沟通交流,使导师始终与优秀学生站在同一条线上。真正落实“一个党员带动两个学生,两个学生促进一个班级”设计理念,从而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氛围。
在学校新的发展中,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社区服务意识,注重师生的自我展示,加强学校的教育辐射功能。

5. 市西中学的校史

1869-1946
市西中学的校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69年在虹口美租界由邦妮夫人(Madam Bonney)所创立的“尤来旬学校”,“尤来旬学校”即“Eurasia School”(“欧亚侨童学校”)的音译,该名称起源于学校招收年幼丧父的欧亚混血侨童的办学宗旨。最初的校址设在虹口密勒路(即今峨眉路)上。邦尼女士创办“尤来旬学校”的善举获得了中外人士的赞誉,其中英国商人托马斯·汉璧礼爵士(Sir Thomas Hanbury)更是在1871年为学校提供了新校舍和资金,令“尤来旬学校”得以扩张和改善设施。1882年,汉璧礼提出将学校赠予工部局管理,遭工部局回绝后改为由工部局捐款以维持经营。1889年,学校在兰宁女士的管理下和一所新建的幼儿园合并,改名成为“汉璧礼蒙养学堂”。1890年,在汉璧礼爵士的委托下,学堂由工部局接管。1891年,学校在蓬路(后改为文监师路,即今塘沽路)15号设址,招生对象从欧亚混血侨童逐步扩至在沪各国贫困儿童。
1911年,工部局在沪西越界筑路,愚园路位列其中。
1912年,工部局同意作为”汉璧礼养蒙学堂“的唯一捐款者,接受管理该学校的责任,并把该校教员接纳为工部局正式职员。
1914年,“汉璧礼蒙养学堂”由早年的男女学生合校分裂成为男校和女校。其中,男校称为“汉璧礼男童公学”,于1917年从蓬路校址迁往赫司克尔路63号;女校则驻原蓬路校区直至1943年与西童公学女校蓬路分校合并后迁往愚园路西童女公学总校,三校合并后称为“公立暨汉璧礼侨童女校”。
1923年7月,西童女公学在市西中学愚园路今址修筑校区,最初的校址为愚园路18B,次年改为愚园路70号(今愚园路404号市西中学正门地址)。该校起源于1885年由共济会上海分会成立的上海公学,该校1893年在工部局决议下改称西童公学。原西童公学于1914年分裂为男女校。男校最初校址在蓬路28号,次年迁至北四川路200号(今复兴初级中学)。西童公学女校自1923年于愚园路设总校校区后,又下设蓬路分校(始于1924年)和公平路分校(始于1926年),后公平路分校迁至榆林路17号。1935年,西童公学女校蓬路分校于蓬路15号的“汉璧礼女童公学”合并,更名成为“公立暨汉璧礼西童女校”,设址于海南路10号。1942年,紧随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进驻上海公共租界。彼时,位于苏州河以北的学校纷纷迁入沪西。“公立暨汉璧礼西童男校”迁至地丰路(即今乌鲁木齐北路)10号,与原址上的西区西童公学(原西童公学男校初级分校,建于1924年,1937年改称此名)合并,改称“公立暨汉璧礼侨童男校”。1943年,“公立暨汉璧礼西童女校”并入愚园路的西童女公学本部,合并后改称“公立暨汉璧礼侨童女校”。至此,今日市西校址的雏形业已形成。同年,日军强征公立暨汉璧礼侨童男校与女校校区,改制成为“沪西第一集中营”用于收押盟国侨民。于此期间,“公立暨汉璧礼侨童男校”分裂成为小学部和中学部,分别迁往愚园路851号和巨福路178号;“公立暨汉璧礼侨童女校”迁往愚园路851号。
1945年,抗战胜利,集中营解散,公立暨汉璧礼侨童男校与女校迁回原址复校。
1946年,国民政府将原公立暨汉璧礼侨童男与女校合并后更名成为市西中学,留美归来的赵传家先生成为首任校长。
1946-2016
1946年,市西建校初期沿用英国公学教学模式,直至194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学校划归政府管理后改为现制。195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市西中学命名为上海市首批市重点中学,文革期间该名称受到影响而被取消,直至1978年上海市政府再次确认市西中学为市重点中学(今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1980年,市西荣获“上海市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991年和1998年,学校先后成为上海市教材改革和二期课改的首轮试点学校和实验基地。进入新世纪之后,市西继续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进行探索,尤其是在2012年市西改扩建工程完成、学校的基础设施得以完善之后,市西中学率先推出了“思维广场”的课程改革试点,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自主学习。市西中学于2006年、2011年分别举办了市西中学命名60、65周年校庆活动,并定于2016年举办70周年校庆。
2014年,市西中学首次设立“好学奖”“力行奖”校级奖学金、奖教金。
2015年,市西中学校友会理事会成立,并召开首次会议。同年7月,市西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 沪西第一集中营历史(1943.1.20-1945.12.18)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即于次日进占上海公共租界(原归工部局管辖)。
1943年1月24日,日本驻沪领事馆制订《在沪敌国人集团生活所实施要纲》,决定将与日本处于交战国关系的英美等国在沪侨民收容进集中营。 在上述所谓《在沪敌国人集团生活所实施要纲》出台之前四天,在1943年1月20日日本总领事馆就已经以“上总秘第一一号函”向工部局强征愚园路404号、地丰路8A号、10号的区域(当时为公立暨汉璧礼侨童男校及女校校址)设为沪西第一集中营。
1943年2月7日,沪西第一集中营开始使用。开营首日先行关押了23名英美侨民的干部。日军强占两校校址作为集中营时期,一共收押了877人,占日军在上海九个集中营关押总人数的14%。其中,英联邦842人(英国821人,澳大利亚20人,南非1人),加拿大2人,美国12人,比利时8人,荷兰10人,无国籍人士3人。 被关押者,年龄最小的为6个月,最大的为88岁。被关押者的职业,有商人、工人、警察、教师、传教士、工程师、建筑师、设计师、会计师、速记员、话务员、引水员、海关职员、海员、银行职员、医生、出版商、记者、售货员、油漆工、学生、家庭妇女、无业人员等,应有尽有。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日军将原校舍中的电线、电话电灯,煤气、自来水尽行破坏,,设备亦全被搬空。
同年12月18日,原汉璧礼侨童男校与女校返回愚园路复学,翌年两校在国民政府训令下合并。直至1959年市西中学仍以12月18日为校庆日。 1869-1946
1869年 邦妮夫人在虹口美租界成立“尤来旬学校”,收留欧亚混血侨童就读。
1871年 托马斯·汉璧礼爵士提供捐助,学校扩建校址。
1882年 工部局开始捐助“尤来旬学校”用于管理。
1885年 工部局成立上海公学,1893年改称西童公学。
1889年 “尤来旬学校更名为“汉璧礼蒙养学堂”。
1891年 “汉璧礼蒙养学堂”迁至蓬路(今峨眉路),并逐步扩招学生。
1893年 由工部局决议后,西童公学在原上海公学基础上成立。
1894年 西童公学新校舍建在蓬路和乍浦路口。
1895年 西童公学在新校址开学。
1907年 汉璧礼于意大利逝世。
1911年 工部局越界筑路,修建愚园路。
1912年 工部局成为“汉璧礼蒙养学堂”的唯一捐助者,学校教职人员遂成为工部局正式员工。
1914年“汉璧礼蒙养学堂”分为男女校,男校迁往赫斯克尔路,更名为“汉璧礼男童公学”;女校即”汉璧礼女童公学”仍在蓬路校址。同年,原西童公学分成男女校。
1921年“灰楼”(原第一师范学校大楼,今初中部大楼)修建,于翌年建成并成为西童女公学总校校址。
1923年 西童女公学总部择址愚园路18B(今愚园路404号),原蓬路校区改成分校。
1930年西童公学男校与汉璧礼男童公学合并,改称“公立暨汉璧礼西童男学”。
1934年“红砖楼”(今传家楼)建成,西区西童公学择址于沪西地丰路10号(今乌鲁木齐北路98号)。
1935年 西童女公学(蓬路分校)和公立暨汉璧礼西童女校合并,成为“公立暨汉璧礼西童女校”。
1942年 “公立暨汉璧礼西童男校”从虹口校区迁往地丰路10号,和西区西童公学合并,改称”公立暨汉璧礼侨童男校”。
1943年“公立暨汉璧礼西童女校”迁至愚园路,和西童女公学合并,改称“公立暨汉璧礼侨童女校”。同年,日军征用“公立暨汉璧礼侨童男校”和“公立暨汉璧礼侨童女校”的校址作为“沪西第一集中营”,关押在沪盟国侨民。两校分别迁往别处办学。
1945年 日本投降,12月18日原汉璧礼侨童男校和女校复校,男校校长由赵传家担任,女校校长由杨聂灵瑜担任。
1946年8月 国民政府在汉璧礼侨童男校和女校的基础上合并两校,成立市西中学,赵传家任首任校长。

1946-2016
1953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市西中学命名为首批市重点中学(即今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1974年 赵传家校长卸任,同时担任名誉校长至1993年。
1978年 市西中学被再次确认为上海市市重点中学;陈孟昭校长就任。
1980年 市西中学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1987年 孙志文校长就任。
1989年 杨安澜校长就任。
1991年 市西中学被上海市教委确定为上海市首轮课程教材整体改革试点学校。
1993年 首任校长赵传家先生逝世。
1998年 市西中学被上海市教委命名为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基地。
2001年 顾正卿校长就任。
2006年 市西中学60周年校庆。
2008年 市西中学改扩建工程开始。
2011年 市西中学65周年校庆。
2012年 董君武校长就任;市西中学改扩建工程完成,与市西初级中学完成合并;“思维广场”揭牌。
2014年 “好学奖”“力行奖”奖学金、奖教金揭幕。
2015年 市西中学校友会理事会成立;市西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
2016年 市西中学70周年校庆。

6. 陆丰市甲西中学怎么

简介:陆丰市甲西中学始建于1957年,距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学校。其前名称为甲西中学,于1970至1982年开办过普通高中。1987年秋季由于新校址搬迁至红岭,现故改名为甲西二中。2002年秋经汕尾市教育局批准并报广东省教育厅备案定名为陆丰市甲西职业中学。办学五十多年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注册资本:305万人民币

7. 请问石景山与海淀交界处的建西苑中里小区的孩子在哪里上中学

17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18北航附中 19十九中 20育英学校 21石油28科迪实验中学 29立新学校 30师达中学 31玉渊潭中学 32知春里中学 33地大

8. 海淀区建西苑属于哪个划片中学

我只知道西苑= =、
西苑有101,81,19
都挺近的,
有时间你可以看看哈。

9.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高新区建西(火炬)中学的重点班是几班

你问学校老师就知道了

10. 建西中学好还是交中初中好

学校的好差是次要的 主要看自己的对学习的态度

热点内容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发布:2025-09-18 07:59:57 浏览:944
师风师德评价表 发布:2025-09-18 07:01:17 浏览:886
实施的英语 发布:2025-09-18 03:25:05 浏览:151
教研组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发布:2025-09-18 01:09:50 浏览:611
坏老师吧 发布:2025-09-17 22:02:36 浏览:643
化学能力培养 发布:2025-09-17 20:28:02 浏览:584
师德师风演讲稿格式 发布:2025-09-17 19:57:15 浏览:728
国画培训教学内容 发布:2025-09-17 18:11:05 浏览:464
公教育网 发布:2025-09-17 17:52:26 浏览:706
小学二年级教学总结 发布:2025-09-17 16:05:57 浏览: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