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县中学
A. 公文用纸、排版有哪些要求
公文排版字体要求以及印制要求
标题:小标宋体(方正字库中的方正小标宋),二号字
正文:仿宋,三号字
行间距:我们单位一般设置“固定值”28磅
字间距:一般不作要求
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公文用纸一般使用纸张定量为60g/m2-80g/m的胶纸印刷纸或复写纸。纸张白度为85%—90%,横向耐折度≥15次,不透明度≥85%,PH值为7.5—9.5。
公文用纸幅面及版面尺寸:
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公文用纸张采用GB/T 148中规定的A4型纸,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mm×297mm,尺寸的允许偏差见GB/T 148。
公文页边与版心尺寸: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 mm±1mm版心尺寸为:156 mm×225mm(不含页码)
公文中图文的颜色:未作特殊说明公文中图文的颜色均为黑色。
排版规格与印装要求
排版规格: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文中如有小标题可用3号小标宋体字或黑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
制版要求:版面干净无底灰,字迹清楚无断划,尺寸标准,版心不斜,误差不超过1mm。
印刷要求:双面印刷;页码套正,两面误差不得超过2mm。黑色油墨应达到色谱所标BL100%,红色油墨应达到色谱所标Y80%,M80%。印品着墨实、均匀;字面不花、不白、无断划。
装订要求:公文应左侧装订,不掉页。包本公文的封面与书芯不脱落,后背平整、不空。两页页码之间误差不超过4mm。骑马订或平订的订位为两钉钉锯外订眼距书芯上下各1/4处,允许误差±4mm。平订钉锯与书间的距离为3mm~5mm;无坏钉、漏钉、重钉,针脚平伏牢固;后脊不可散页明订。裁切成品尺寸误差±1mm,四角成90度,无毛茬或缺损。
公文中各要素标识规则:
本标准将组成公文的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同版心,即156mm)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
公文份数序号:公文份数序号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如需标识公文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码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1号。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如需标识秘密等级,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
紧急程度:如需标识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紧急程度,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如需标识秘密等级,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
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对一些特定的公文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mm。对于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如需标识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以及紧急程度,可在发文机关标识上空2行向下依次标识,发文机关标识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用红色标识。字号由发文机关以醒目美观为原则酌定,但一般应小于22 mm×15mm(高×宽)。联合行文时应使主办机关名称在前,“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如联合行文机关过多,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
发文字号: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
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 ]”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O01),不加“第”字。
发文机关之下4mm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反线。
签发人:上报的公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置于第1行,其他签支人姓名从第2行起在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下移红色反线,应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并使红色反线与之的距离为4mm。
以上是从网上摘的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印制的标准格式,学校是事业单位,涉及到常规所谓文件的行政公文较少,更多的是计划、规划、总结类文体用的较多,因此着重注意公文排版格式及字体要求即可。为方便各位教师参考,附模板如下:
××××××总结
(正文标题:方正小标宋、二号加粗,居中排列)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一级小标题,黑体三号加粗,两端对齐,首行空两格或两字为准,一级标题后不应跟正文,应另起一段。)××××××××××××××××××××××××××××××××××××××××(正文,仿宋-GB2312,三号,常规,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
(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二级小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括号后不能跟标点符号。二级标题后不应跟正文,应另起一段。)
××××××××××××××××××××××××××××××××××××××××
1、以民族团结为中心,加强思想教育××××(三级小标题,楷体-GB2312三号加粗,三级标题后可跟正文,不用另起一行)××××××××××××××××××××××××××××××××××××××××××××××××××××
(1)或①结对子活动丰富多采。(××××四级小标题,仿宋-GB2312,三号,四级标题后可跟正文,不用另起一行)××××××××××××××××××××××××××××××××××××××××××××××××××××
若羌县中学德育处
二○一○年十月十日
另需说明的几点问题:
1、学校作为事业单位,各科室及教师作为事业单位下属部门或事业单位人员,应遵循国家标准起草各类公文,标准参照行政机关格式,即模板格式即可。
2、公文格式中,除通知、请示、报告等用于上行或下行公文外,常规性如计划、总结正文字号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常用的还有小三号或四号字,但字体不应改变。
3、发文机关(或落款),如计划、总结等应放置于正文末,根据版式,选择合适间距靠右落款,时间应置于单位之下,字体及字号与正文相同。如属个人总结、年度考核总结、汇报材料等,也可署人名或科室名于正文标题下一行居中排列,同样,时间置于科室或人名之下,字号与正文字号相同,如署在文头,应以楷体三号加粗即可。
4、正文中出现的阿拉伯数字,应以Times New Roma字体为准,字号与正文字体相同即可。
5、正文中,二级小标题也可略过不用,直接以一级、三级小标题构成也可。总之,在小标题的运用上应结合正文内容,根据实际灵活选用。
B. 若羌县中学怎么样
简介:若羌县中学最早可追溯至1958年的县民族中学,50余年发展历程,几代人的呕心沥血,蕴育了若羌县中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传统,铸就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为宗旨的精神。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的要求,积极推进科学、民主、法治化管理。在县委、政府、教育局的领导下,加强学校管理,培养优质教师队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注册资本:1054万人民币
C. 若羌县的经济概况
若羌县农作物品种较多,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等;油料作物有大麻、油葵、红花、油菜等。
截止2009年底,若羌县优质红枣面积已达14万亩。优质瓜果有“楼兰红枣”、“三海”甜瓜等。同时,若羌县也是有机食品生产的重要基地。
2013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74195.05万元,比2012年(下同)增长5.92%,其中:种植业(红枣产业)实现产值260437.53万元;林业实现产值734.97万元;牧业实现产值10672.45万元;渔业实现产值6.4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2343.70万元。实现农业增加值145606.16万元。
2013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170797.70亩,同比下降15.33%,其中:粮食种植面积55545.70亩;棉花种植面积52191亩;瓜菜种植面积45658亩;其他作物种植面积17403亩。2013年,全县红枣面积208565亩,比2012年增加18304亩,增长9.62%。 2013年,若羌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95971万元,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34399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53693万元。
2013年,若羌县全社会用电量65466.92万千瓦时(包含硫酸钾生产企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9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812.03万千瓦时,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电421.89万千瓦时;乡村居民生活用电量390.14万千瓦时。 截至2013年底,全县有科研机构1个(若羌县枣树科学研究所),各类科技推广单位17个,共有科技特派员36人。2013年,若羌县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890亩,比上年增加260亩,增长41%,科技培训人员3.7万人次。
截至2013年末,全县共有中小学及幼儿园11所,其中:幼儿园6所、小学4所、中学1所。在校学生5118人(其中:高中349人,初中919人,小学2365人,幼儿园1485人)。招收学生1723人(其中:高中141人,初中328人,小学442人,幼儿园812人);毕业学生790人(其中:高中109人,初中298人,小学383人)。共有教职工449名。小学升学率100%,初中升学率82.39%,高中升学率77.45%。 截至2013年底,全县有博物馆1个,艺术表演团1个,文化馆1个,乡级文化站8个,公共图书馆1个,影剧院1个。图书馆藏书25000册,其中:维文10000册,汉文15000册。文物保护点193处,其中:国家级5处、自治区级4处。
截至2013年底,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个,广播发射转播台1个,乡广播站3个。2013年末,若羌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6%。有线广播电视光纤传输网络主干线总长60千米,有线电视用户7298户。 截至2013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4个,其中: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12个,卫生监督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站1个。拥有病床218张,其中:县医院200张,乡镇卫生院18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59名,其中:执业医师38名,执业助理医师16名,注册护士88名,检验人员9人,药剂人员13人,其他人员95名。
D. 诗词中常出现楼兰是什么意思
楼兰《史记》所载,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刘恒的信,楼兰归属匈奴。公元前60年,属汉朝西域都护府。楼兰是西域最东边的丝绸之路上的小国,汉匈为争夺西域控制楼兰,楼兰在汉匈之间“不两属,无以自安”。公元前77年,西汉勇士、著名外交家傅介子杀楼兰王更其国名为鄯善,汉朝应鄯善之请求,派兵在其境内的伊循城内屯田。
而许多古诗里提到楼兰都是寄托于渴望恢复强汉精神,击退外敌,表达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渴望回归故里。
E. 新疆若羌中学的八条高压线
新疆若羌中学
相关信息,
可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处,
你若喜欢,
便是晴天。
F. 楼兰古国的楼兰探险
两项成绩使赫定名满天下:一个是发现楼兰古城,一个是填补地图上西藏的大片空白。当然这都是从欧洲人的角度来说,赫定通过精确的描述,第一次把它们纳入西方知识体系。赫定因此成为世界级偶像,激励了包括发现敦煌文书的斯坦因等一批人步其后尘。
斯文赫定,瑞典人,生于1865年,那正是为19世纪地理大发现吞没的时代。西方地理学界,也许可以说是整个知识界已向地图中的空白点宣战,这样的氛围,使斯文赫定对未知世界有一种执著的迷恋。1886年春天(当时19岁中学刚毕业)踏上了离乡之路。之后游历波斯及中东进行了首次亚洲考察旅行,为广袤的亚洲腹地深深吸引,终生事业方向由此确定。
青年时代的斯文·赫定
1886年秋天,斯文赫定进入大学学习。1888年底,赫定最早进入中国。他抵达新疆西部一个有中国驻军的边境据点时,驻军统领柯安当晚就前来拜访并致赠礼物。这个细节表明,当时中国人还没有现代边界意识,至少不认为赫定属于非法越境。1890年4月,斯文赫定再次踏上远赴中东的征途。作为瑞典王国外交使团的翻译,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国王支持下开始了它在亚洲的第二次探险旅行。1890年12月他由俄国进入中国新疆,抵达中亚名城喀什。然而这已是他第二次来到中国。1891年1月初,返回瑞典。1893年10月16日,斯文赫定又一次前往亚洲,1894年2月进入帕米尔高原,1894年5月1日,抵达喀什。1895年2月17日,斯文赫定走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由于经验不足、条件恶劣,经过苦苦支撑才被正巧路过的一支骆驼队搭救……后来就是前文所说的事情了。
赫定探险最主要的动力是那里的很多地方“从来没有西方人去过”,他想做“第一个西方人”。此后长时间的探险生活,甚至使他无暇娶妻。他说:我已和中国结婚。而这个名字,和中国的古楼兰、敦煌也紧紧连在一起。
1901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当地向导的帮助下在罗布泊北发现了“楼兰古城”,宣称是“沙漠中庞贝城的再现”而轰动世界。中外学者相信,楼兰古城是丝绸之路上繁盛一时的古楼兰国目前被发现的最重要的历史遗迹,它对研究新疆以至中亚的古代史、丝路之路的历史变迁、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相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批的考古学家、地理、地质学者接踵而至。他们是:
1905年美国的亨廷顿探险队;
1906年英国的斯坦因探险队;
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超探险队;
1910--1911日本的大谷光瑞、枯瑞超第二次探险队。
这些探险队在楼兰古城及罗布泊地区发掘出的文物其价值之大震惊世界,其数量之丰富难以数计。除新石器时代的石斧、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文物品种极其繁多。其中以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最为珍贵。这份手抄字纸,仅仅比蔡伦105年发明纸晚一二百年,比欧洲人最古的字纸要早六七百年。发掘出的汉锦,色彩绚丽,相当精致。有的绣有“韩仁绣文丸(纨)者子孙无极(即子孙满堂)”。有的绣“延年益寿”、“昌乐光明”或“延年益寿宜子孙”。制作年代在1--2世纪。另一重大发掘收获是发现了当年任西晋西域长史的李柏给焉耆王的信件,即所谓“李柏文书”,根据李柏文书而发现了“海头”故城,这为研究后期楼兰带走了大量古文物,撰写发表了一系列研究罗布泊古楼兰的专著,交口赞誉说楼兰是一个埋藏在“沙漠中的宝地”,是历史遗落下来的“博物馆”,“东方的庞贝城”。
我国科学家到楼兰考察,开始于1927年。当年随中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来楼兰的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和地理学家陈宗器,曾先后数次到达罗布泊北岸考察,发掘遗址,出土了70多枚写有明确的西汉纪年的汉文木简,发掘了汉代烽燧遗址,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铜器、铁器、漆器、木器和骨、石、陶器,以及丝、麻织品残片。黄文弼就他在罗布泊地区的考古工作,发表了专著《罗布泊尔考古记》,楼兰地区的古代文明在中国学者的手中揭开了新的一页。黄文弼是我国解放前唯一到过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察工作的中国考古学家。
新中国的楼兰探险热潮,再次轰动了国际。响应最积极的是日本。日本著名史学家泽和俊先生撰写的《楼兰王国》一书已经两版,在日本小学生读物中,就有关于楼兰古城的介绍,楼兰在日本可以说已经是家喻户晓。
70年代末,日本nhk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电视片《丝绸之路》。当时的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被邀请协助拍摄电视片。他们组织队伍克服重重困难三次深入罗布泊地区,再次获得了魏晋时期的汉文木简、文书(包括少量的法卢文)及大量的古钱、毛织物、丝织品、皮革制品、漆器等珍贵文物。军区测绘大队配合考察队深入楼兰勘测绘制了楼兰古城地形图。经精确测量,判定古楼兰城位于东经89度55分12秒,北纬40度30分57秒 。古城占地12万平方米,略成正方形,边长约330米,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至今仍依稀可辨。一条大约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贯穿城中,城内现残存的主要房子依然保存完好,除房顶不翼而飞外,别的部位,如门、窗历历可辨。古城内,盖房用的木梁、檩条、椽子,比比皆是,满目狼藉。这些胡杨木的建筑材料,有的还凿了眼,甚至刻上了花纹,显示出相当的工艺水平,格外引人注目,为研究古建筑提供了珍贵的材料。此外,这里还有古烽火台、粮仓等建筑遗迹。至于陶片、毡片、古铜钱、丝绸碎片等文物,只需在地表和地下稍稍寻找的挖掘,就能让“古董”重见天日。
日本人将1988年称作“楼兰年”,发起了以楼兰探察为中心内容的纪念活动:如组织百人考察团、举办《斯文赫定与楼兰王国》大型展览、举办报告会、楼兰摄影展览、楼兰在中国,可见楼兰的研究早已进入世界。
G. 若羌县有高中吗
若羌县中学 地址: 若羌县文化路99 号
H. 楼兰古城
楼兰古城
“沙埋古城”的传说
关于海市蜃楼般的“沙埋古城”传说,几百年来一直在喀什噶尔、拉吉里克、玛拉巴什、叶尔羌……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绿洲的居民中传播不息。1895年4月10日这一天,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驼队离开了麦盖提的拉吉里克村,驼队有8峰骆驼、两条狗、3只羊、1只公鸡和10只母鸡,有够一行食用三四个月的粮食,全套皮大衣、冬装,以及足够装备一个警卫班的3支长枪、6支短枪,还有从气温表到测高仪等一应科学仪器……可是,惟独没有带上足够的饮水!因而精良装备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穿越叶尔羌河与和田河之间的广袤沙漠时,几乎葬送了整个探险队!几天之后就耗尽了所带饮用水,在此后行程中,他们喝过人尿、骆驼尿、羊血,一切带水分的罐头与药品也是甘露,最后,不得不杀鸡止渴,可割掉头,母鸡的血已经成了凝固的“玛瑙”。和田河可望而不可及的河岸林带,赋予了他们超常的毅力,可是当他们最终挣扎着来到和田河时,却发现那实际上是季节河,这个意外使他几乎崩溃。但幸运的是,和田河中游一处全靠旺盛泉水才保持在枯水期也不干涸的水潭拯救了他们。此后,探险家斯坦因、瑞典科学家安博特都找到过这个水潭。他们最终丧失了全部骆驼、牺牲了两个驼夫、放弃了绝大部分辎重,遗失了两架相机和1800张底片,从此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了一个别名“死亡之海”。
千年重现
绝处逢生,1895年4月-5月间,斯文·赫定带领队伍完成从西向东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是他,从灭顶之灾中获取了受用终生的教益,此后的探险途中,他用铅笔速写代替照相,竟然造就了一个极具个人特点的画家,一生留下了5000多幅画;因缺水“败走麦城”,导致此后40年探险生涯铭心刻骨的教训,他的一大发明就是选择冬天,携带冰块进入沙漠。1896年1月,他在塔瓦库勒装备了驼队,向继续东穿越沙海,这次的收获是,发现两处遗址。1月23日黄昏,驼队来到一片久无生机,死树枝全脆得像玻璃的废墟,也就是当地人所谓的丹丹乌里克——象牙房子,整个遗址气势恢宏,建筑规格不同寻常。这个远离近代绿洲带的往古沙埋古城,曾是古国于阗的重镇,而后来,斯坦因、特林克勒等在这儿都作过发掘,所获颇丰,它的存在至少证实,千年之前塔里木的沙漠绿洲格局与今天迥然不同。丹丹乌里克对再现中国古代西域文明发展程度最高的塔里木河流域精彩纷呈的古城邦具有里程碑意义,后来赫定还探访了通古孜巴斯特的原始村落,初次由南向北纵穿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证实了野骆驼乐园的存在,抵达罗布荒原,使“罗布泊位置”这个“世纪之争”迈出了一大步。
不过,这还不是传说当中的楼兰。然而,探险者的脚步不曾停止……
楼兰古城出土的木简
1899年,斯文赫定又在瑞典国王经诺贝尔的资助下,在新疆进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险。
1899年12月-1900年2月,从东向西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1900年3月,考察罗布泊,3月28日,由于一个偶然机遇,发现楼兰古城;
1900年4月-5月考察罗布泊,漂流塔里木下有;
1901年1月-3月,考察罗布泊,挖掘楼兰遗址……
木牍,2~3世纪,楼兰出土
一把斧头,一个城堡
关于那个偶然是这样的:1900年3月28日,斯文·赫定一行正在罗布泊沙漠考察途中,他雇佣的驴工兼向导,维吾尔族农民艾尔迪克在寻找丢失的铁斧的途中,遇到了沙漠狂风,意外地发现沙子下面一座古代的城堡,他把这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斯文·赫定听说后,马上随艾尔迪克来到了罗布泊西北岸的这片遗迹处,发现古代遗迹散布着美丽的木雕、织物、钱币。因缺乏饮用水,斯文·赫定只好返回。经过一年的悉心准备,在1901年3月3日,斯文·赫定专程来到这片神秘遗迹,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发掘工作,发掘不少文物,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文书、120片竹简和几支毛笔……斯文·赫定回国后,把文物交给德国的希姆莱鉴定。经过整理分析,根据出土文书中有楼兰字样,遂认定此遗迹就是消失多时古楼兰城。这一重要发现震惊了世界,为斯文·赫定赢得了极大的荣誉。
在无边沙漠夺路而走,却将他引导到了一处处重要古城遗址:丹丹乌里克、喀拉墩、玛扎塔格戍堡……直到发现楼兰古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由此得到极富现代意义的阐释。
楼兰遗址
茶马古道
如今,俯瞰楼兰古城,城中东北角有一座烽燧,虽然经过历代不同时期的补修,但依然从它身上可以看出最早汉代建筑的风格。烽燧的西南是“三间房”遗址。这座100平方米的房屋,建筑在一块高台上,三间房正中的一间要比东西两间显得宽大。20世纪初,斯文.赫定就是在东面一间房内发掘出大量的文书简。从三间房西厢房残存的大木框架推测,这里昔日曾是城中屯田官署所在地。继续向西,是一处大宅院。院内,南北各有三间横向排列的房屋。在古城,这座院落建筑也是比较排场的。相形之下,大宅院南面的房舍多数是单间,矮小、散杂而破败不堪。如果根据出土文书推测三间房毗邻的框架结构房屋是楼兰古城的官署遗迹。
楼兰是汉代西域一个强悍的部族,他们居住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部,罗布泊的西北缘。楼兰人的首都就是著名的楼兰古城。据记载,那时的楼兰国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物产丰富,周围建有雄伟城墙、是边境重镇、“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繁华之邦。我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马、葡萄、珠宝,最早都通过楼兰交易。许多商队经过时,都要停下休息。公元前108年,楼兰国臣服了汉朝,年年岁岁进贡来朝,以后几降几反,成为当时汉朝的心腹之患。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之四》中借用傅介子斩楼兰王典故,这样表明征战将士誓平边患的决心: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它在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公元630年消亡,有800多年历史。它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它身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它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斯文·赫定其人
两项成绩使赫定名满天下:一个是发现楼兰古城,一个是填补地图上西藏的大片空白。当然这都是从欧洲人的角度来说,赫定通过精确的描述,第一次把它们纳入西方知识体系。赫定因此成为世界级偶像,激励了包括发现敦煌文书的斯坦因等一批人步其后尘。
斯文赫定,瑞典人,生于1865年,那正是为19世纪地理大发现吞没的时代。西方地理学界,也许可以说是整个知识界已向地图中的空白点宣战,这样的氛围,使斯文赫定对未知世界有一种执著的迷恋。1886年春天(当时19岁中学刚毕业)踏上了离乡之路。之后游历波斯及中东进行了首次亚洲考察旅行,为广袤的亚洲腹地深深吸引,终生事业方向由此确定。
青年时代的斯文·赫定
1886年秋天,斯文赫定进入大学学习。1888年底,赫定最早进入中国。他抵达新疆西部一个有中国驻军的边境据点时,驻军统领柯安当晚就前来拜访并致赠礼物。这个细节表明,当时中国人还没有现代边界意识,至少不认为赫定属于非法越境。1890年4月,斯文赫定再次踏上远赴中东的征途。作为瑞典王国外交使团的翻译,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国王支持下开始了它在亚洲的第二次探险旅行。1890年12月他由俄国进入中国新疆,抵达中亚名城喀什。然而这已是他第二次来到中国。1891年1月初,返回瑞典。1893年10月16日,斯文赫定又一次前往亚洲,1894年2月进入帕米尔高原,1894年5月1日,抵达喀什。1895年2月17日,斯文赫定走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由于经验不足、条件恶劣,经过苦苦支撑才被正巧路过的一支骆驼队搭救……后来就是前文所说的事情了。
赫定探险最主要的动力是那里的很多地方“从来没有西方人去过”,他想做“第一个西方人”。此后长时间的探险生活,甚至使他无暇娶妻。他说:我已和中国结婚。而这个名字,和中国的古楼兰、敦煌也紧紧连在一起。
编辑本段
楼兰消失之谜
楼兰古国(1张)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河向东,到达孔雀河下游,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3月27日,探险队到达了一个土岗。这时,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斯文·赫定发现他们带来的水泄漏了许多。在干旱的沙漠中,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他们于是去寻找水源,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一座古城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有城墙,有街道,有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
斯文·赫定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120片竹简和几支毛笔……
斯文·赫定回国后,把文物交给德国的希姆莱鉴定。经鉴定,这座古城是赫赫有名的古国楼兰,整个世界震惊了,随后,许多国家的探险队随之而来……经历史学家和文物学家长期不懈的努力,楼兰古国神秘的面纱被撩开了一角。
1979年,新疆考古研究所组织了楼兰考古队,开始对楼兰古城古道进行调查、考察。在通向楼兰道路的孔雀河下游,考古队发现了大批的古墓。其中几座墓葬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是一层套一层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圆木,圈外又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整个外形像一个大太阳,不由得让人产生各种神秘的联想。它的含义究竟如何,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说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说法二:楼兰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
说法三: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斯文·赫定认为,罗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欧洲人种部落生活在楼兰地区,1500多年前楼兰再次进入繁荣时代,这都和罗布泊游移有直接关系。
说法四: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经过哈密(伊吾)、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古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说法五: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说法六: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中,能以楼兰地区的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屋中,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编辑本段
历史上的楼兰古国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走向衰落甚至后来的灭亡.
编辑本段
楼兰古城之谜
到新疆,对一个探险旅游者来说,有一处地方是充满吸引力的。这个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的神秘古城,就是西域古国楼兰。
古楼兰位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岸,是新疆最荒凉的地区之一。这里悠久的历史、天方夜谭似的传说故事是多么令人神往;它那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又意外地出现,引起多少人的兴趣——许多中外游人和探险家都不辞辛劳地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进发,去目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古楼兰。1979年1月,我国已故科学家彭加木就曾从孔雀河北岸出发,徒步穿过荒漠到达楼兰遗址考察。
楼兰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枢纽,中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心。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城。西汉时,楼兰的人口总共有1万4千多人,商旅云集,市场热闹,还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宝塔。然而当时匈奴势力强大,楼兰一度被他们所控制,他们攻杀汉朝使者,劫掠商人。汉武帝曾发兵破之,俘虏楼兰王,迫其附汉。但是楼兰又听从匈奴的反间之计,屡次拦杀汉朝官吏,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前,大将军霍光派遣傅介子领几名勇士前往楼兰,设计杀死了楼兰王尝归,立尝归的弟弟为王,并改国名为鄯善,将都城南迁。但是汉朝并有放松对楼兰的管理,“设都护、置军候、开井渠、屯田积谷”,楼兰仍很兴旺。
东晋后,中原群雄割据,混战不休,无暇顾西域,楼兰逐渐与中原失去联系。到了唐代,中原地区强盛,唐朝与吐蕃又在楼兰多次兵戎相见。“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可见,楼兰在唐朝还是边陲重镇。然而,不知在什么年代,这个繁荣一时的城镇神秘地消失了。楼兰古国究竟在何方呢?成了人们猜了若干世纪的不解之谜。
1900年3月,著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领一支探险队到新疆探险,他们在沙漠中艰难行进。我国维吾尔族人爱克迪在返回原路寻找丢失的铁斧,遇到了沙漠狂风,意外地发现沙子下面一座古代的城堡。他把这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第二年斯文赫定抵达这神秘城堡,发掘不少文物,经研究后断定,这座古城就是消失多时古楼兰城。
楼兰城的再现,引得各国探险家争相前往探险觅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美国人亨迁顿、日本人桔瑞超先后抵达这座“有高度文化的古城遗址”,掠走了一批重要文物。
楼兰城从沙丘下被人发现了,但一个更大的谜困惑着探险家们:繁华多时的楼兰城为什么销声匿迹,绿洲变成沙漠、戈壁,沙进城埋呢?
1878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考察了罗布泊,发现中国地图上标出的罗布泊的位置是错误的,它不是在库鲁克塔格山南麓,而是在阿尔金山山麓。当年普尔热瓦尔斯基曾洗过澡的罗布泊湖水涟漪,野鸟成群,而今却成了一片荒漠、盐泽。也就是说,罗布泊是个移动性的湖泊,它实际的位置在地图位置以南2度纬度的地方。
普尔热瓦尔斯基部分解开了这个谜。1979年和1980年,新疆科学工作者对它进行了几次详细考察,终于揭开了这个被风沙湮没1600多年的“沙中庞贝”之谜,使人看到了它的本来面目——
楼兰古城的确切地理位置在东经89度55分22秒,北纬40度29分55秒。它占地面积为10万8千多平方米。城东、城西残留的城墙,高约4米,宽约8米。城墙用黄土夯筑;居民区院墙,是将芦苇扎成束或把柳条编织起来,抹上的粘土。全是木造房屋,胡杨木的柱子,房屋的门、窗仍清晰可辩;城中心有唯一的土建筑,墙厚1.1米,残高2米,坐北朝南,似为古楼兰统治者的住所;城东的土丘原是居民们拜佛的佛塔。
罗布泊怎会游移呢?科学家们认为,除了地壳活动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积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汇聚在罗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长,泥沙越积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觅新道,流向低洼处,形成新湖。而旧湖在炎热的气候中,逐渐蒸发,成为沙漠,水是楼兰城的万物生命之源。罗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楼兰城水源枯渴,树木枯死,市民皆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
楼兰的消失跟人们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有关系。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为了本国的利益过度垦种,使水利设施、良好的植物受到严重破坏:“公元三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在今尉犁东南改道南流,”致使楼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I. 初中世界地理
关于亚洲与大洋州的分界线至今未定,
(1)普遍认为是:帝汶岛以南,马鲁群岛以东及哈马回黑答拉群岛以东
(2)大洋洲与亚洲的陆上分界线是在新几内亚岛,即该岛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尼的一小部分以西为大洋洲,以东则为亚洲.
海上的分界线是马里亚纳海沟和几个海峡。
(3)印度尼西亚与澳大利亚之间的托雷斯海峡,珊瑚海,印度洋。这是海上的分界线,陆上分界线是新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国界分界线
(4)印尼是跨洲国,新几内亚岛全境属于大洋洲。亚洲和大洋洲没有陆上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