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中学
㈠ 宣汉县南坝中学的知名校友
70余年来从南坝中学走出的人才数不胜数,在此仅列举几人。
向守志:共和国开国将军,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第二炮兵首任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焦奎:1983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我国“文革”后第一位化学学科理学博士,师从我国已故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小霞教授。现为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电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和“应用化学”编委。曾于1996年1月至1998年2月任青岛化工学院(现青岛科技大学)副院长,1998年3月至2002年6月任青岛化工学院院长,2002年7月至2004年1月任青岛科技大学校长。
雷祯孝:倡导“人才学”影响80年代青年。1944年12月出生于四川达州,1963年进入北大化学系。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自我设计、人才市场、自学考试、双向选择、知识结构、老干部荣休、重视中青年等人才思想,因建议设立一门“人才学”而轰动一时。主要著作有《祝你成才》(1980年,合著)、《中国人才思想史》(1986年)等。1994年开始在国内学校推行“电影教育课”,现为中央电化教育馆教授、电影教育总课题组执行组长。
朱普轩:甘肃省电力设计院党委书记,纪委书记(法人代表)。1943年5月出生,四川省宣汉县人,中共党员。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毕业,教授级高工。历任省电力局勘测设计处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技术员、工程师;省电力设计院副院长、高工、教授级高工、院长。曾获甘肃省“七五”电力建设功臣、甘肃省电力局科技先进个人、甘肃省电力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甘肃省建设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向奇汉: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大学计算数学学士、重庆大学应用数学硕士。曾任重庆大学数学系副教授、重庆大学数学系计算机实验室主任等职。1997年开始涉足ERP事业,先后受聘国内多家知名管理软件企业,担任过分公司总经理、集团市场总监等要职,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2003年10月加盟用友,曾任U8业务本部总经理、产品市场部总经理、产品市场总监、ERP与行业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经理等职。
㈡ 四川宣汉中学
《四川省宣汉中学志》后记
《四川省宣汉中学志》本志的编纂工作始于2002年9月,止于2007年6月,历时 4年零10个月。
经过90年的发展,宣汉中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90周年校庆到来之时,宣汉中学成功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评估验收,实现了东西校区两翼办学,书写了宣中办学的新篇章。盛世修志,以承传薪火,知古鉴今。为总结办学经验,探索基础教育规律,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历史借鉴,2002 年9月学校研究决定编纂校志,成立了以张武坤同志为组长的校志编纂工作组,由谯义山老师专职负责编纂工作。2006年,童国武、杨曦两位年轻的语文老师曾先后参予这一工作。2007年3月各章节概述部分初稿形成。2007年3至5月,由龚元光同志整理附件并组稿统编。又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于2007年6月终成书稿。《校志》共10章,总计50余万字。
宣汉中学90年的历史,似长河一段,曲折蜿蜒,有风平水静,也有波澜壮阔。如此漫长的校史,要想条分缕析,一一廓清,实非易事。在《校志》编纂过程中,虽参考了《宣汉县中学校志》(1968.4)、《宣汉县中学校史》(续集1993.12)、《四川省宣汉中学校史》(续集2000.11),但由于种种原因,前30年历史留下的文字资料几乎是一片空白,而后60年虽有记载,要么残缺,要么语焉不详,给编纂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四川省宣汉中学志》的编写是集体合作的结果。许多同志在搜集资料、写作、修改、审稿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行政办公室邓崇智不辞辛苦,及时收集与提供大量历史资料,为校志编写服务,在此一并致谢。还要特别感谢赵德培、刘辉孝、符德言、卫贡金、肖注道等老教师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张武坤、刘廷富、章昂等老师认真修改、校对。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重视、关心和支持,《四川省宣汉中学志》才得以问世。
由于编志时间匆促,编辑人员缺乏经验,水平有限,《校志》中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错误、遗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领导、师生、校友批评指正,以便在下一次修史、修志中得到更正!
㈢ 宣汉中学好还是平昌中学好
我把两个学校的资料给你,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平昌中学
学校介绍
四川省平昌中学创办于1938年,始名“私立巴阳初级中学”。创建伊始,陶行知先生就给学校题写了“追求真理,服务人群”的校训。六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平中人传承着先生的求索精神,在大巴山这片文化荒原上辛勤耕耘,播撒文明,推动学校不断朝着巴蜀名校、中华名校迈进。2000年评为四川省重点中学,2002年,学校成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有教学班101个,近几年来,每年向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800人以上,近200余人进入重点大学深造,高考十年蝉联全市同类学校之冠。2004年高考取得了上本科线913人,市文科第一、二名和理科第一名均在我校,上清华、北大4人的优异成绩。1990年至2004年,高中学生参加各学科联赛和奥林匹克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次,省级奖89人次,研究性课题在2003、2004连续两年获得省一等奖。学校有2个科研课题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毕业生近3万人。
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学校坐落在省级旅游风景区——平昌县佛头山森林公园下,占地153亩,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校园四季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有办公大楼1幢,教学楼7幢,有300米、20 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各1个,风雨球场1个,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藏书16万多册的图书阅览室,有能容纳3000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食堂,9000余个床位的学生公寓。拥有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远程教育教学系统、校园网站等先进的教学设施,运动场馆宽敞,实验仪器先进,图书藏量丰富。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36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16人,中级教师149人。教师具有硕士学位5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29人,本科学历246人。有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66人,学科专业委员会理事68人次,参加全国各学术团体80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2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80余人。现有教学班108个,学生9300余人 。
教育理念
办学思想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学校内部管理严谨。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思想,坚持“以管理正校风、以校风促质量、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求效益,以效益谋发展”的工作思路,构建了可持续发展机制和适应终身学习、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模式,铸就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善教”的教风和“勤学尚美”的学风,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办学目标
开放型、实验型、示范型、高质量、有特色的一流学校
办学特色
开放、民主、创新
育人目标
培养品质高尚、智能卓越、身体健康、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校新生和现代建设者
办学方略
学校按照“科研兴校、名师强校、优生名校、质量立校、特色树校”的办学方略,大力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教改科研空气浓厚.。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县教改科研课题36个,已结题24个。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600余篇,310多项教研成果在国际国内获奖,出版个人专著58部,合著103部。学生在参加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大赛和奥林匹克数、理、化、生等竞赛中共2000多人次荣获国家、省、市、县奖励。
校 训
追求真理,服务人群
校 风
博学笃行
学 风
勤学尚美
宣汉中学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学校拥有东、西区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52亩,建
校园环境(18张)
筑面积9万余平方米,绿化面积5万余平方米。
1999年投资数百万元,新建和装备了集信息技术、实验于一体的科教大楼及图书大楼。建有3个网络教室,15个多媒体演播室,6个理化生标准实验室,5个仪器保管室,3个阅览室;拥有图书10余万册,微机300多台;班班实现了“三机一幕”,形成了“三网合一”信息技术教育平台。2000年引资400万元修建了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13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00余人,其中高中93个教学班,初中44个教学班。在岗教职工504人。先后有40多人获得全国或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及优秀教师称号以及 “五·一”劳动奖章。
从厚重的历史中,从竞争的现实里,宣中充分认识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学校实施了“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建立了“一帮一”制度,推出了“教师校本培训工程”,大力造就一批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学校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先后派出5名一线教师到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家考察学习;2000年与西南师大联合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002年选送英语教师周伶俐到英国诺丁汉大学进修。学校与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川大、西南大学、川师大、达师专、市教科所等建立了科研协作关系,与北大附中、北京四中、黄冈中学、成都七中等全国知名中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经常聘请外籍教师上课,邀请各地教育专家来校讲学。学校国家级科研课题2个,省级课题2个,市县共管项目45个,校级课题50个,个人申报课题30个。教育科研如火如荼,教育实践扎实高效。
3教学研究
全校教师在各级报刊发表和获奖的教研论文达600多篇,出席国家级和省级学术会议者29人,国家级、省级学会会员36人,省、市学会的理事12人,省特级教师、教育教学专家后备人才7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先后有王专、李文钦、崔吉海、赵文祥、刘廷富等5人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及优秀教师称号,章云格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郑雄策、庹传亮、牟必继、伍先华等15人获省级表彰,66人获市、县表彰,78人成为省、市骨干教师。
4办学模式
办学路漫漫,上下而求索。宣中以“厚德勤学,励志笃行”为校训,以“严谨笃学,求是创新”为校风,以“敬业爱生 博学求真”为教风,以“自强自律、勤学思创”为学风,
为了提高办学效益,宣中大胆突破单一办学模式,建立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实践课程三结合的课程结构。特别是在文科教育中,突破书本限制,变革课堂形式,探索考试模式;书籍报刊、电视网络成了学生求取真知的平台;研究性学习深入高效,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对下岗择业、社会低保、城市环保、川剧嬗变、地质灾害等社会问题作调查研究,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社会实践能力,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宣中文科教育现象。
学校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每年定期开展元旦晚会、“五·四”艺术节、九月军训、金秋歌手赛、秋季运动会、中学生成人仪式,入学典礼等活动。不定期举行反对邪教,笃信科学;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拒进网吧,热爱学习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夏令营活动。英语、写作、科创、电脑、田径、舞蹈等10多个兴趣小组有声有色,校园社团从零文学社魅力无穷,成为全国各类文学刊物及媒体争先报道的焦点,成立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社、全国百佳文学社、全国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等众多荣誉称号。校园电视台成为亮丽风景,被评为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德育》《来鹿文学》《今日宣中》特色鲜明,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了很好发展。10余名学生获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上百人次获奥赛奖、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奖、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奖,600多篇习作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形成了数百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美术作品获“中日少年儿童艺术展”特等奖,单人舞《雨花》获省中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武术比赛获省一等奖,各级各类体育比赛届届受瞩目,次次有奖杯。
5高考成绩
据统计,从1573年来鹿书亭到1916年的“宣汉县立中学堂”,再到2000年的“四川省宣汉中学”。宣汉中学为社会培养了28000余名合格新生从宣中走进高校,其中800余人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5年宣汉中学文科上线人数一直稳居达州全市第一位。[3-4]
2015年高考,一本上线376人(文科93人,理科283人),比2014年净增64人,增长率21%,其中应届316人,创历史新高。本科上线1464人(不含艺体),其中应届1075人(不含艺体),上线率61%,创历史新高。600分以上28人,其中文科5人、理科23人。理科最高分640分,文科最高分616分。达州市文科前10名,我校有3人;理科前10名,该校占4人。文科本科上线529人,稳居达州市第一位。文、理科重本上线和本科上线人数均居达州市第二位。[4]
2014年高考,一本上线312人,较2013年增加101人,增长48%;本科上线1568人(不含艺体),较2013年增加178人,增长13%。一本上线人数和本科上线人数均创宣汉中学高考历史之最,居达州市第二位。文科依然保持强劲势头,其中一本上线52人,本科上线452人,稳居达州市第一位。艺体类上线人数126人,居达州市前列。2014年,宣汉中学再次创造了达州教育界的升学神话。3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2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5名学生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1名学生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由此,宣汉中学成为达州历史上,一年考入北大清华最多的学校。
6校园社团
从零文学社
2007年,从零文学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春风中诞生了,成为学校第一个学生创办的由学校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校园社团。文学社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开发学生文学创作潜力,活跃校园文学创作,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配合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发展目标,以追求纯文学、探讨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及社员的交际能力、口才能力以及艺术欣赏水平为活动目的。我们的宗旨是:“让文学之笔自由舞蹈,让青春之梦尽情翱翔!”宣传语是:“从零开始,一切精彩”、“零度文学,从心起跑”。文学社坚持学生自我锻炼的原则,均由学生担任社长、总编,学生也独立承担了撰稿、收稿、选稿、评稿到改稿、编辑、校对、排版的全程工作。文学社组织机构健全,分为社委会和编委会。文学社也大力开展从零杯创新作文大赛、诗歌朗诵、校园辩论赛、语文知识竞赛和语文趣味活动,组织演讲、创作笔会、文学沙龙、社会调查等活动。极大的激发了社员的积极性。成立以来,从零文学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已成为学校影响力最大的一个社团。文学社的发展得到全国、省、市、县作协关心,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阿来,市作协主席邹亮等先后莅临我校指导工作,文学社还聘请中国少年作家协会主席张政、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主席张金童担任文学社顾问团主席;全国中小学文学社研究中心秘书长赫学颖,刘增杰、罗伟章、牛放、邱易东、李青、冯国平、陈晓辉等当代著名作家、杂志编辑出任文学社顾问,成为文学社不断进步的智力源泉和创新动力。文学社还是全国中小学文学社团研究中心团体会员。文学社先后被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课堂内外杂志社评为“全国创新作文教育实验基地”、“全国创新作文核心文学社”、2010年被北京大学中国语文语文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等评为“全国百佳文学社团”。2011年被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全国中语会、语文报社评为“全国十佳文学社团”。《课堂内外》、《语文报》、《考试指南报》、《高中生学习》、《学生文摘》、《达州日报》、《华西文学》、中国校园文学网、创新作文网、中国散文网、世界华人少年作家网等杂志社、报社、网站先后刊登我社社员文章或专版介绍、报道我社。文学社社员先后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在各项征文比赛中,有许多社员的作品获国家省市等各级奖励,社员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最佳编辑一等奖、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全国中学生原创文学大赛散文类最高奖,还培养出了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等众多文学新星。才华横溢的从零之星,还被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青年政治学院、四川大学、湖南大学等众多名校录取。文学社还不断加强网络建设,QQ群、网站、博客、微博都成为文学社发展重地和社员畅所欲言的场所;社报《从零》也有着极大的特色,在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比活动中荣获最佳社团报一等奖(四川省前列),并摘得全国最佳编辑奖桂冠。从零正在全面发展……
㈣ 宣汉县南坝中学的学校概况
学校地处“扼上五区咽喉”的重镇——南坝镇,校园占地54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校先后修建了初中教学楼、教师宿舍、初中男生宿舍、办公楼、图书楼、实验楼、高中男生宿舍、学校大礼堂、园丁楼三幢、学生公寓两幢、教学楼三幢、女生楼、行政楼、育英楼。学校教室现配有电视、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等多种高科技电子设备。还拥有理化生实验室、准备室、仪器室12间;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电子实验室共22间,微机室有宽带联网电脑250台;图书室生均藏书40余册;体育场地12000平方米,内含300米环形跑道一条、足球场一个、篮球场三个、排球场两个、塑胶曲棍球场一个;学生公寓可入住2500余人,学校食堂可容纳1200人同时就餐。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学校已拥有约80个教学班,6000多名师生。
如今校园环境幽雅,鸟语花香,四季常青。春飞柳絮、夏燃榴火、秋溢桂香·、冬绽腊梅,简直是美不胜收。看那狮子坝的两棵黄果树,其枝干如盘龙,或横卧、或斜倚,树冠则如一张巨伞,遮天蔽日,是同学们休闲纳凉好去处;校园中间的大花园内,绿草如茵、异树连理、唧唧鸟鸣、缕缕花香,徜徉其间,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走到高三教学楼的孔子塑像下,让你感受到浓郁的学习氛围;伫立在“私立精英中学”的石碑旁,又让你感受到南坝中学深厚的历史底蕴;再配上“白宫”的雄壮、精英广场的小巧、小桥流水的幽韵、石山瀑布的飘逸、亭台小榭的优雅,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天人合一。南坝中学已经成为“上五区”最适合学习研究的地方!
现任校长:李政军
改革开放后历任校长:冉崇育、向以福、孙本恺、胡清善、高美岱、颜尚亨、向晓星、李政军
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地址:宣汉县南坝镇精英街189号
邮政编码:636164
㈤ 宣汉县南坝中学的南坝中学大事记
1938年初,向君卿、冉孝瑞、梁列五、娄元亮、王君异等一大批志士仁人汇集宣汉县南坝场。发出了“同进人类光明,同歌民族复兴”的惊天呐喊,并取《阿房宫赋》“齐楚之精英”之意,创立了私立精英中学。
1950年3月“精英中学”改名为“宣汉中学南坝分部”,冉雨生任分部主任。
1951年春,学校更名为“宣汉县第二中学”,林心如、孙易和、冉常节先后担任校长。
1958年学校被确定为地级重点中学,更名为“宣汉县南坝中学”,冉常节先后担任校长。
1979年校长何隆平调县文教局任局长,冉崇育任校长,但由曾季于副校长主持工作。
1982年,向以福调南坝中学任支部书记、校长。
1984年9月县委宣传部孙本恺兼任南坝中学校长。
1985年6月15日,著名人才学家,南坝中学校友雷祯孝回到母校,发表演讲“世界不大,南中不小,从南中可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1987年11月,胡清善任南坝中学校长。
1989年9月,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李立洲老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1990年10月,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将军来校视察工作。
1991年9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陈仁发为“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
1994年9月,高美岱同志任南坝中学校长。
1995年6月,四川达县籍著名军旅诗人梁上泉来南中参观,并题词:“圣灯山上亮圣灯,精英中学育精英,前河开路后河继,波涌浪飞涛有声。”
1998年9月,颜尚亨同志任南坝中学支部书记、校长。
1998年12月,国家教育部体部体艺卫司司长杨力、省教育厅副厅长颜振一行,来校视察艺术教育工作。
1999年9月5日,举行“南坝中学六十庆典”,时任四川省副省长徐世群同志送来贺幛“风雨六十年,桃李遍天下”,原精英中学校长王君异家人送来国画“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幅。
2001年10月,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2001年12月,学校被中央教科所命名为“校园文化基地实验学校”。国家级课题《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课外辅导》获达州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市级课题《说课的理论与实践》,获宣汉县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年始,建设“园丁楼”三幢,122套,建筑面积16000平米。学生宿舍一幢4280平米;教学楼、教学综合楼二幢,有专用教室、功能用房53间,建筑面积约7200平米。2003年11月,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向学校捐资5万元,用于图书室建设。
2003年9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颜尚亨为“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
2004年5月21日,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杨凯生、达州市市长李向志、县委书记肖雷一行来校参加教学综合楼的奠基仪式,华融公司向学校捐资50万元。
2004年12月,学校被达州市教育局评估认定为“达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7年,学校被命名“四川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向晓星同志任南坝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2008年11月,清华大学教授朱普轩、湖南大学教授雷祯孝在北京接见南中教师,赠送电影课软件。
2010年3月,何明茂老师被授予“宣汉县首届名师”称号。
㈥ 2020年四川宣汉中学考上985大学有多少人,考上211有多少人
2020年四川宣汉中学考上985大学和211大学的人数,
目前尚未公布。
具体可询问学校办公室和教务处,
以学校的说法为准。
㈦ 宣汉城区中学有几所个
宣汉中学目前大约已超过120个班。 初中部平均一个班超过70人。 高中部的班级人数在50——70不等。
㈧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内的高中有哪些
达洲国重有:达一中,达县中
宣汗普通高中有:宣中,南坝中学.
这都是比较好的. 另达洲高中一大堆
㈨ 四川省宣汉中学的介绍
四川省宣汉中学坐落在巍峨连绵的巴山南麓、蜿蜒秀丽的州河之滨、红三十三军诞生地达州市宣汉县东乡镇,是被誉为“巴山深处桃李园”的巴蜀名校。在四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先后七次易名。她前身为创办于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的“来鹿书亭”;民国5年创立“宣汉县中学堂”;2000年升为“四川省重点中学”;2006年2月升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是一个拥有众多优秀学生的高校。2013年12月23日,经四川省教育厅复核正式批准宣汉中学成为四川省一级示范高中。
㈩ 宣汉有多少中学
宣汉中学是宣汉中学最好的翻开宣中厚重的历史,一股淳朴的文明之风扑面而来。明朝万历元年即公元1573年,在宣汉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来鹿书亭”;民国5年即公元1916年,同盟会员、宣汉知县景昌运改建“来鹿书院”为宣汉县中学堂,高举起新学的大纛,揭开了办学的新篇章。从这时起直到1949年,宣中一直处于革命运动的前沿。王维舟、王波、修陶、宋更新、郭俊铎、陈自卑……这些闪光的名字就与宣中紧紧联系在一起。穿过弥漫硝烟,历经时代风雨,百年学堂青春焕发,朝气蓬勃,1958年便成为达县地区重点中学。改革开放以来,几代宣中人不懈努力,不负众望,宣中终于在2000年4月跨进了省级示范高中的行列,2006年1月顺利争创为“国家级示范高中”。从来鹿书亭至今,四百余年教化一脉相承。今天宣中早已成为一所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瞩目的川东名校,它正以矫健的步伐迈向国家级示范高中。
办学路漫漫,上下而求索。近年来,宣中以“厚德勤学,励志笃行”为校训,以“严谨笃学,求是创新”为校风,以“敬业爱生 博学求真”为教风,以“自强自律、勤学思创”为学风,始终围绕育人这一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
为了提高办学效益,宣中大胆突破单一办学模式,建立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实践课程三结合的课程结构。特别是在文科教育中,突破书本限制,变革课堂形式,探索考试模式;书籍报刊、电视网络成了学生求取真知的平台;研究性学习深入高效,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对下岗择业、社会低保、城市环保、川剧嬗变、地质灾害等社会问题作调查研究,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社会实践能力,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宣中文科教育现象。
学校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每年定期开展元旦晚会、“五·四”艺术节、九月军训、金秋歌手赛、秋季运动会、中学生成人仪式等活动。不定期举行反对邪教,笃信科学;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拒进网吧,热爱学习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夏令营活动。英语、写作、科创、电脑、田径、舞蹈等10多个兴趣小组有声有色,校园电视台成为亮丽风景,《德育》《来鹿文学》《今日宣中》特色鲜明,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了很好发展。10余名学生获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上百人次获奥赛奖、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奖、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奖,600多篇习作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形成了数百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美术作品获“中日少年儿童艺术展”特等奖,单人舞《雨花》获省中学生艺术节一等奖,武术比赛获省一等奖,各级各类体育比赛届届受瞩目,次次有奖杯。
宣中把握时代脉搏,抢占教育制高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1999年投资数百万元,新建和装备了集信息技术、实验、图书于一体的科教大楼。建有3个网络教室,15个多媒体演播室,6个理化生标准实验室,5个仪器保管室,3个阅览室;拥有图书10余万册,微机300多台;班班实现了“三机一幕”,形成了“三网合一”信息技术教育平台。2000年引资400万元修建了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极大地提高了办学档次。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有教学班91个,学生6000余人,教职工410人。其中特、高级教师68人,中级教师122人;专科以上学历375人,研究生课程结业64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宣中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勤政,廉洁高效,勇于探索,与时俱进,富于战斗力的团队。省“百名优秀中小学校长”、市“十佳校长”郑雄策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极具人格魅力。副校长王专、张武坤、章云格学高身正,团结协作,富有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为宣中发展群策群力,倾情奉献,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从厚重的历史中,从竞争的现实里,宣中充分认识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学校实施了“师表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建立了“一帮一”制度,推出了“教师校本培训工程”,大力造就一批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学校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先后派出5名一线教师到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家考察学习;2000年与西南师大联合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002年选送英语教师周伶俐到英国诺丁汉大学进修。学校与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川大、西南师大、四川师大、达师专、市教科所等建立了科研协作关系,与北大附中、北京四中、黄冈中学、成都七中等全国知名中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经常聘请外籍教师上课,邀请各地教育专家来校讲学。目前,学校国家级科研课题2个,省级课题2个,市县共管项目45个,校级课题50个,个人申报课题30个。教育科研如火如荼,教育实践扎实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