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观点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内容。教育理念则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及其现象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观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认识的成果。它包含了教育主体关于“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或倾向,属“好教育”的观念。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现实,但源于对教育现实的思考, 是教育主体对教育现实的自觉反映。
(1)校园新观点扩展阅读:
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方向。教育理念并不就是教育现实,实现教育理念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出自《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教育理念反映教育的本质特点,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要办教育。——出自《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
B. 辩论赛 正方低碳生活绿色校园革新生活方式反方革新生活理念
低碳生活从转变生活观念做起
在全球气候问题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夕,中国政府郑重发布了减排计划,这是一个幅度不小又切合实际的计划,不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非易事,是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不仅企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同时还对每位国民提出要求,只有每位国民都自觉投身到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中来,才能最终打赢这场战役。那么就普通国民来说如何投身到这场社会变革中去呢?笔者认为国民的低碳生活首先要从转变生活观念做起。
自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人们都在思考引发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究竟在哪里?透过所谓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个表象来看,此次全球危机背后的真正根源是环境、资源与生态危机,这也是工业化进程以来,人类所采取的消费驱动生产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决定的。简单一句话说就是:人类的消费欲望不止,大规模生产不休,全球性危机就难以避免,因为资源、环境与生态同人类毫无节制的物质需求是相矛盾的。只要经济发展模式不改变,环境资源与生态危机就一天不会解除。这也就是说,应对全球危机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彻底改变我们已经延用了几百年的消费驱动型发展模式,为低碳生活模式。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曾经有人大力倡导的简单生活。
节约的必要性。低碳生活应该首先确立的第一个观念就是以过节俭的生活为荣,以过奢侈的生活为耻。不用说作者就是一个节俭生活的榜样,而作者的行为又深受其父母的影响。据说作者家中并非缺钱,但父母始终坚守勤俭治家。作者指出父母这样做,除了符合家里的经济条件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这样做符合美学原则。”作者还例举日本作家铃木爱作的一个观点:少些就是美。
少些消费,这就意味着放弃,放弃许多生活中多余的消费需求。为此作者认为,学会放弃是实现最佳享受的原则。当然,这也是节约价值的再确认。所以他说:“谁要是及早学会在钱不多的情况下也能过上好日子的本领,他就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令人羡慕的精英。”看来在今天我们重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这样的口号一点都不过时。从生活教育的意义上说,这句口号永远都不会过时,更何况它还有如此多的意义和价值。显然,少些消费就是低碳生活最基本的要求。
健康是为了自由。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可是在如何对待健康这个问题上,许多人的行为都严重偏离了低碳生活的轨道,误入了为健康而健康的歧途。其中一个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不断为健身投资,为健身添加现代化的装备,有越来越多的人宁愿花大价钱到所谓的健身房里健身,却不愿意到不用成本的大自然中去锻炼。作者给人们推荐了两种最有有益的户外运动一是在公园或者林间湖边跑步散步,二是建议各位尽可能不乘坐电梯,而是爬楼梯。一位很有名的演员现身说法,不论住哪里的酒店,都要求经理关闭电梯一刻钟,给她提供爬楼梯的机会。一位德国名医的研究证实,爬楼梯是一种预防心脏病的绝好方法。笔者的好几位同事都是步行上下班的,有的已经坚持了好几年。这种将生活、工作与健身融为一体的做法,就是最好的健康方式,因为他不仅省去了金钱投入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人们由此获得了最大的健身自由。
汽车不是个好东西。气候变暖最大元凶之一就是汽车尾气,可是汽车同时又是工业化时代最有代表性的商品。可以说汽车尾气排放问题一天不解决,大气污染就甭想祛除。但汽车又是个最具诱惑力的商品,往往是地位与身份的象征,人们对于汽车的占有几乎近似疯狂,这就是人类的汽车梦魇。
不过作者却是一个坚决的汽车消费反对者,他本人从来就没有过汽车,但他丝毫不觉得自己的生活过得不好。相反他倒是能找到汽车消费许多害处,比如制造麻烦、有巨大的安全隐患,当然汽车还是最大的碳排放源,汽车虽满足了部分人徒有虚名的占有欲望,但同时却给主人增添了诸多困扰。对此作者借德国交通部门的调研报告指出:“在公路交通中人们往往情绪冲动,‘心情愉快’则只能是例外情况。”一则广告词说得好,儿子问爸爸:“爸爸你是不是比喜欢我还喜欢汽车?”。同时作者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汽车不仅没有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相反,却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低碳生活从慎重购买汽车做起,不要因一时的物欲冲动,买回一个麻烦的制造者。
做生活有品位的富人。据说作者本人经常同一些有钱的人交往,结果发现凡是生活有品位的富人,大都从很早之前就设法使自己能够过上一种简朴的生活,越是富有,越觉得能过上简朴生活才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作者的这番说法很有意思,看来财富与有品位的生活不仅不直接相关,甚至恰恰成反比例关系,对于有钱人来说,敛取财富远比争取过上有品位的生活来得容易的多,也就是说,对于有钱人来说,想要过有品位的生活必须靠自己主动争取,否则就会滑向奢靡甚至是腐朽的生活中去。而越是简朴的生活越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相反,越是奢靡的生活就一定是高碳生活。
物质的短缺很可能给人们带来一种完全出乎意料的好的结果,使我们重新确立并养成节俭的品质,并使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相信也是大多数人的愿望,我们要在思想认识上坚定地树立起低碳生活观。
C. 英语作文 名校校园成为旅游新景点 \ 人们的观点 自己的观点
Many people think that the university campus should not be open to tourists, but I don't think so. I believe that open the unversity campus to tourists can both benefit the university, but also the tourists.If the university campus is open to tourists, the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can know how big the world is. They can learn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outside world without playing trunt. And because of the opening, they can get good opptunities in getting along with the world even if they are still at school! It is known that China has earned a lot since the opening-up policy. So ,why do we universities keep away from the outside?In addition, if the university campus is open to tourists, it can make much impression on them. Accoring to the ‘opening-up‘ policy, the tourists can know what the university life looks like. They can teach their children by showing them around the school.In my opinion, the university campus should be open to tourists. And it is the opening policy that can lead not only the universities but also the tourists to the success!写的好像有点多,额~
D. 构建和谐校园辩论赛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孩子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我国古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我们附中校园虽然不大,但各种花草树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线。教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绿意,不仅能给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当然,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一帧帧醒目的优秀学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选的佳作都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师生的智慧,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拥有优美和谐的环境。
其次,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和谐的校园。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有人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人把教师比作学生的第一盏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应该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身为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彼此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当一个学生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给幼小的心灵以温暖的慰籍,给平凡的日子以真切的感动……
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我们就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的个性如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地伸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附中处处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热爱运动的同学能在“体育节”上一展矫健的身姿,喜欢书画的同学能在“文化节”中尽情挥毫泼墨,擅长表演的同学能在“艺术节”里赢得阵阵掌声……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让你我携起手来,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校园吧!(可做开头,或结束词)
试想,如果一个班级的纪律十分差,那么就必定会影响到学习的氛围,从而同学的学习状况就可能下降.就用我朋友班级的一个例子来说吧.上个学期,他们班的纪律十分地好,每一个老师都喜欢都他们班级来上课,他们上课,自习的纪律十分好,结果期末的学习成绩他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由于他们这个学期因上一次的期末考试所染到了骄傲,上课,自习的纪律十分差,结果没多久,成绩便直线下降.由此可见,加强集体的纪律多么地重要.
提高个人的素质,的确是十分重要的,可是,这样的提高可能只是一个,两个的提高,而并非是集体地提高,但如若是通过使人心悦诚服的办法来团结大家,加强集体的纪律,那无非是在增进同学关系的同时,也养成了大家的好习惯,并且,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团结,增进集体荣誉感来加强纪律,那就能使得我们学会取长补短.由此可见,我认为加强集体的纪律大于提高个人的素质.
(你可以将我所写的里面的小点扩大,如加强集体荣誉感会怎样,和谐校园的校园生活需要我们所有的共同努力,而并非只是几个人抱着这样的想法......
还有,我所写的只是个别的,且个人的想法,你可以通过自己的需求,做适当的修改,其实也就是围绕着这些个点来说,你只需将自己的想法,概括地写一下,查点具体数据,那就够了,临场发挥是最重要的,当然事前准备也需要)
E. 作文:给校长的建议书 观点:校园风气
“校园”,多么熟悉、亲切、使人难忘的地方。曾记否:我们辛勤的汗水在这里挥洒;我们热情的眼泪在这里埋下;我们丰硕的果实在这里收获;我们青春的年华在这里萌芽。校园离不开平安,平安给我们带来了财富,平安给我们带来了温馨、和谐。我在平安校园里度过了五个春秋。 我们的校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高大的教学楼耸立其中,宽阔的操场被绿树包围,窗明几净的教室传出朗朗书声,我们在这里迎来了一天的学习生活。 每周一早晨,学校都要组织升旗仪式 ,仪式后,校长语重心长地要求大家懂得校规、遵守纪律、文明待人,注意保护自己。学校还请来了校园110的警察叔叔们给大家讲述交通规则和违反交通规则的严重危害。上课铃响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朗朗的读书声萦绕着整个校园。四十分钟过去了,同学们走出教室,有的漫步在林荫道上,呼吸着新鲜空气;有的玩耍嬉戏,笑声不断;有的放眼眺望,减轻眼睛的疲劳……十分钟后又一堂课开始了,操场上同学们龙腾虎跃、生机勃勃。大家正在做“九个人十条腿”的游戏,听吧,同学们“一二一”嘹亮的号子声此起彼伏;看吧,同学们手拉着手,脚绑着脚,迈着整齐的步伐奋力地向前进,当大家冲到终点时,欢呼声震耳欲聋。此时,输赢已不再重要,同学们在游戏中增进了团结,加强了信任,增添了欢乐。 上午的学习结束了,同学们进入了食堂,香喷喷的菜肴扑面而来,虽然大家都在暗暗地流着口水,可还是很有秩序地排着队。 下午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任务,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走出校园,穿过马路,回到了各自的家里。 平安校园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温馨、和谐。平安校园要靠全校的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维护,我多么希望,让平安走进每一个校园,让平安走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F. 做好校园推广有哪些方法
纬度互动注重校园推广10年,以下是我的经验,希望能帮到你:
要想做好校园推广,首先你得了解品牌产品或者要推广的是什么?
很多朋友问我,你如何管理这么多学生!答案很简单:文化!朋友们总说我这句话很空,其实不然,这是最干货的一句话!如果你认为很空,是你已经被那些枯燥的KPI包围,是你根本不了解这个市场,换句话说,就是隔行如隔山!真心希望,当你想要启动校园项目的时候,深切的了解一下这个市场,比如状况,人心等很渠道基本不相关的事情,因为,校园市场,需要的是情怀,而不是生硬的规则。
学生团队,不拿你固定的薪水,不指望养家糊口,与你相隔十万八千里远的距离,你除了文化,还想怎么管理?职场规则?规章制度?别开玩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强,就算毕业之后工作,不稳定性依旧存在!但是,同学们都很感性,所以,要求做校园的你,也要感性!
很多朋友和我说也要做校园,我都会问三个问题:
第一,你能不能把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
第二,你能不能随时随地让团队成员找到你?
第三,你能不能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团队成员谋取福利?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做不好校园!我一直在说,一个校园市场总负责人,不仅仅是一个领导的角色,还应该是长辈的角色,导师的角色,朋友的角色。如果你的行为不端,你会给这些未经世事的孩子造成歪曲的榜样范本!
【校园市场简析】
第一:从市场环境上看,校园市场人群集中,可以批量营销推广,而且大多城市都有类似大学城这样的学生集中地;
第二:从人群属性上来看,高校学生群体有着从众、对事物充满新鲜感,而且学生群体的社群属性比较强,易于话题的传播;
第三:从传播环境上来看,由于上两点的属性,是很多产品推广的第一站,加上这里相对人力、推广成本比较低,学生群体近年来可谓收到了轰炸般的营销,这是校园营销的不利点,这点看看校园中的传单发放量和海报更新率就知道了;
【常见的校园推广三个层面】
一、获得政府校方支持
分两类:一种是有钱有势,像移动、联通、电信那样可以做到把办电话卡作为新生入学的流程之一,甚至把电话卡随录取通知书寄出,有这样的级别的话可能就不用看这篇文章了;另外一种就是你的产品是大学生所需要的,最好是和学习就业等正经事儿相关的。
据称能说服团省委支持你的产品在校园内的活动那是最直接最高效的了,但鉴于这种契机也是极少的,建议在尝试校园合作初期还是先从一两个学校开始试点,摸索合作形式。重点院校是一般都对商业化行为管得很严。不想一开始就碰钉子的话可以先从非重点院校开始。
案例:乔布简历的《全国大学生简历大赛》
二、获取用户稀有资源
学校官方所掌握的用户稀有资源包括:官方稀有数据、成绩学分、学校推广渠道”,例如像超级课程表,他们不仅将课程表数据给打通了,还提供考试成绩查询,拥有了这样的数据,自然不愁学生不下载了,但如何获得这样的稀有数据就要看各家的手段了。
再如,你在校园内办一场活动如果承诺能给参与活动的学生提供创新学分,一定是报名爆满的,谁有创新学分权威分配权利?网友支招是可以花点钱跟学生会合作,学生会外联部就是专门负责拉赞助的,不妨先从他们开始建立校园渠道。
三、发展校园大使团队
校园大使算是校园推广的常规军了,每个校园大使下面又可以发展院大使、系大使形成分级管理。他们不仅是校园内的线上线下推广活动的组织者、传播者和执行者,可以向同校学生群体介绍品牌和产品,协助品牌校园招聘工作的展开等等,也可以作为兼职团队协作进行校外推广活动。
例如网络在全国很多高校都征集了规模庞大的校园大使进行网络糯米的地推以及公益活动推广等。
【常见的校园活动合作】
社团赞助:一种是赞助和产品相关的社团,一种是赞助规模较大、受关注度高的社团,可以是长期赞助也可以是赞助某项活动,这种合作形式不太会亏本。
展台活动:一般是社团或学生会举办,app可以跟他们合作赞助,也可以自行举办。成本低,频次高,节假日、周末、日常午晚均可进行。
大型活动:大部分学校在每个学期都有院级或以上举办的活动,比如晚会、辩论赛、唱歌比赛等,可以冠名或赞助,频率比较低,合作的学校多了每个月差不多都能有一次,影响力大;
自发商业活动:比如校内网曾经成功策划了免费包车送学生到火车站等,这种现在比较难做,可以尝试,但难以规模化,重点学校一般都会打击商业化行为
G. 当下大学校园热点话题
大学校园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活力、充满思辨和碰撞、充满迷茫和困惑、充满理想和憧憬的所在。正因为他们是乐于接受新挑战,乐于接受新思维、乐于接受新思潮的一代,所以需要有一个平台,让他们去交流,去沟通、去思辨、去提升。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热点话题层出不穷。从犀利哥到凤姐,从富士康到房价飙升,从世博到世界杯,这些话题总会迅速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大学生也总会成为这些话题讨论的中坚力量。今天的大学生,是充满个性的一代,他们有着独特的视角。他们关注自己的校园,关心自己的同学,更关注校园外面的社会。对同一个话题,同一件事件,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有不同的见识与主张、更有不同的思考和理解。
信息化时代,网络等媒体正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大学生们对网络等媒体的熟练使用,他们的舆论影响力更是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大众对于80后、90后这些新生代大学生的讨论,褒贬不一。
那么,当今大学生们对这些热点话题持什么样的观点?这些话题是否值得大学生去讨论?我们将对此做出一项调查研究,希望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接触更多的同学,了解更多的话题,搜集更多他们对热点话题的关注与独到理解,来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思考,融合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热情。同时也对他们提出合理化建议,也让大众更真实地了解当今的年轻一代。
目前,对社会热点话题观点的调查研究较多,较少将目光专注于大学生中谈论的话题。毕竟,大学生们的兴趣点是有其特点的,大学生们的观点也是独特的。我们将基于在大学生中讨论的最新的热点话题,以我们的亲身体验,在第一线对我们身边的大学生做出调查。这将充分发挥我们身为大学生的优势,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专注于校园热点话题的观点调查的空缺。
我们的团队的项目计划以上海的大学生为例,对各层次高校,各学历大学生广泛地进行对校园热点问题的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的数据。然后,在科学分析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就可以构建出大学生对校园热点问题的不同观点的框架。这些数据及框架将为有关部门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同时,我们也将针对这些资料,结合专家的评价,对大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希望能改善当今大学生精神风貌。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能够让大众全新地了解当今大学生。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试图以校园热点话题为切入点,从校园生活、新闻时事两方面的热点话题来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在校园内外的关注热点及观点。
课题组将先从沪上各高校的论坛讨论组,以及人人,QQ,MSN,微博,豆瓣等主流社交网站上搜罗大学生关注较多的话题及不同观点,并进行筛选。又利用报刊、网络平台,查阅近期的与大学生有关的社会热点话题。从这两方面为问卷的设计做好准备。
最终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整合成问卷形式发放,统计出当今大学生的主流观点及比率。其中,由于新闻时事存在一定的时效性,而调查研究也有一定时间限制。所以,我们将大学生关注的时事话题分类总结,有效避免实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