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从众
为什么要克服呢?我以为引导好了,处理好了,不会是什么坏事。就是说从众心理不一定都是会坏事。我以为主要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我不清楚你们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哦,是这样?。那让他们认识到有些从众行为是不好的、没必要的、得不到好处的,甚至是会受到处罚的。就可以了吧?暂时就想到这些。是不是回答得太笼统、太简单了?
㈡ 青少年为什么容易从众
1、之所以从众是因为个人没有自己的主张,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在发生事情时,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没有自己的思想;
2、为了大局的从众,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为了能够保全大局,牺牲自己的观点以及看法,尊重群体的意见,为了集体很好的向前;
3、每个人的三观的形成都是需要时间的,在形成的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自己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我们也不知如何去办,就随大流,以别人的意见为主了。
4、不用太过于担心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解决的。
㈢ 中学生要有什么好习惯
一、初中生的行为习惯有哪些?
初中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良好行为习惯,一种是不良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有在家里要尊老爱幼,在学校里尊敬老师,对人有礼貌,说话讲文明,在课堂上不交头接耳,要保持安静,这是对老师的基本尊重,在课上懂得帮助老师调动起积极的学习氛围,没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习惯,不骂人、不打架,在校不向同学挑衅、闹事,不管做什么事情的态度都要认真。那么不良行为习惯就有吸烟、喝酒、打架、斗殴,沉迷于网络,上课影响课堂纪律等等。
二、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初中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很多方面,包括了劳动、学习、卫生习惯等等。社会、家庭和学校分别是孩子们生存、成长和学习的环境,发挥这三者相结合的优势,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学校,学校里有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都是受过专门的训练的,他们的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其次是家庭,都说父母是孩子更好的老师,父母们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对孩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点是社会,孩子们了解社会的途径主要有新闻传媒、人际交往等等,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起到了多方位、多形式的影响。所以说想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
三、中学生为何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什么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因为初中阶段是孩子青春期发展初期,如果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习和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说想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精神能够培养孩子们顽强的意志力,遇到挫折就会有一种想要迎难而上的心态;一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会懂得严格要求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可以可以提高孩子们对事物正确分析和判断的能力,知道对或错。
㈣ 青少年如何避免盲目从众
考点名称:追求高雅情趣
情趣有雅俗之分:
高雅情趣:是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情趣,它符合现代科学和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庸俗情趣:是平庸鄙俗、不高尚的情趣,它会使人经受不住不良诱惑,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精神颓废,不利于身心健康。
情趣的影响:
高雅的生活情趣的意义: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生活的要求。它对个人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人埸加热爱生活。
庸俗情趣的危害:生活情趣低级、庸俗的人,往往看不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一面,也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远景,只看到眼前的事物,只图暂时的感官快乐。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
高雅情趣的作用:
人教版:高雅的情趣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总能从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发现乐趣,体验情趣;情趣不但能使我们因学习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还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我们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
北师大版:高雅的情趣,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高雅的情趣,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品味,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的原因:
①青少年正处在兴趣高峰的时期,对许多问题都感兴趣。
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好奇上,好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
③所以我们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盲目从众,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要培养高雅的情趣的原因:
①高雅情趣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②心理健康的人总能从日常平凡小事中,发现乐趣,体验情趣。
③高雅情趣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生活的要求;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
幽默的生活态度对人有什么作用:
生活之中充满了情趣,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可以使人更多地感受生活的情趣,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
导致从众心里的因素:(陕人版)
①人们往往认为众人提供的信息更为全面可靠,不自觉的以他人的意见和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依据;
②人们一般不愿和群体作对,不愿触犯众怒,不想被别人看成越轨者;
③地位低,权威小的人追随地位高,权威大的人;
④知识较少,智力水平低,自信心比较低,自尊心不太强;
⑤性格上的优柔寡断,缺乏主见,易受暗示;
⑥处于焦虑,犯愁,紧张的情绪状况。
从众心理的作用:(陕人版)
从众心理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①积极作用: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指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②消极作用:可能抹杀人的个性和创造性,使人放弃独立思考的习惯,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人变得无主见。
好奇:
陕人版:是人们面临新奇刺激情况时,产生惊奇而要探明现状与原因的一种倾向。
苏教版:是指与惊奇情绪相联系的,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的心理状态。
好奇的作用(陕人版):
①“好奇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好奇是求知的萌芽,是创造的起点,科学和创造很大程度上决定发明创造者的好奇的个性;
②许多中学生因好奇而不断探究,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勇于创新,成了小小的发明家;
③但是好奇心如果把握不好方向,也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如沾染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正确对待好奇心:(苏教版)
①我们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索,发挥其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作用;
②我们要客服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避免盲目从众,学会主宰自己:
陕人版:
①避免盲目从众,学会主宰自己,就必须善于分辨是非,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②学会主宰自己,青少年还必须提高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③学会主宰自己,还要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苏教版:
①提高知识水平。俗话说:“无知出偏见”,“真知出灼见”。
②培养自尊心与自信心足的人,一般是不会盲目从众的。
③提高自制性与独立性。一个善于控制自己、具有独立自主精神的人,一般也不会产生盲目的从众行为。
怎样培养自我控制能力:(陕人版)
①有些自己不感兴趣却又应该做的事,坚持做下去,便会收益无穷;
②有些自己感兴趣,但又不应该做的事,坚决不要做。
具有自我控制能力的意义:(陕人版)
具有自我控制能力的人,通常意志坚定,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能较好的完成学习和工作的任务。
情感的类型:(教科版)
①对亲人、同学、老师、朋友的情感;
②对家庭、学校、社区、国家的情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
③对自己的感情:比如说自尊感、自豪感、荣誉感、羞愧感等;
④对大自然的感情:感激大自然给予的馈赠,亲近大自然、善待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科版:情感的发展需要依靠自身自觉的努力和培养。培养丰富的、健康的、高尚的情感,有助于调节、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培养和发展积极的情绪。
教科版:情感是道德的基石。没有情感,就没有道德可言。
培育高尚情感:(教科版)
①感受理智:追求理智,追求科学,追求真理。
②体验道德:追求正义,追求善良,追求道德。
③欣赏美好:感受美的事物。
爱国情感(教科版):是对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祖国的身后情感,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是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义务感。这些积极的情感是我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情趣与兴趣的关系
兴趣 情趣
区别 短暂的,经常变化的 持久的,稳定的
联系 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同时情趣通过兴趣表现出来;兴趣可以升华为情趣。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
高雅情趣与庸俗的情趣
高雅情趣 庸俗情趣
含义 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生活的要求 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不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不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生活的要求
影响 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使人更加热爱生活 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追求暂时的快乐,不利于身心发展,甚至有害身心健康
怎样追求高雅的生活、培养高雅是情趣:
人教版:
①培养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重要条件)
②克服消极的好奇与从众心理
③参加丰富的文化生活(重要途径)
④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北师大版:
①培养高雅情趣,从良好的兴趣爱好开始。
②培养高雅情趣,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③培养高雅情趣,要有乐观上进的精神状态。
④培养高雅情趣,还要抵制低级趣味。
提升情趣的意义:
①追求美的情趣,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②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陶冶、提升着我们的情操。高尚情操的形成,会让我们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在追求生活情趣的过程中,我们的情感世界,总能在无形中受到陶冶,提升为情操——一种价值追求的情感,表现为:热爱祖国的情感、爱护集体的情感、承担责任的情感、匡扶正义的情感。
大自然美在哪里:(鲁人版)
①神秘的宇宙;②奇妙的生物世界;③风光秀丽的大自然。
美丽的大自然作用(感受)(鲁人版):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自然美的分类(鲁人版):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观赏大自然时应注意(鲁人版):①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②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青少年崇拜明星的原因:
①进入少年期,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了第一次认真的思考。当渴望成功的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在明星那里,我们似乎找到了成功。于是开始把明星当做仿效和崇拜的对象。
②青少年“追星”,既可能出于满足自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共鸣的需要,也可能是为了寻求刺激、追求时尚与流行、追求浪漫等。
“追星”在青少年中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追星”的利弊:
“追星”本身无所谓好坏。但怎样“追星”、对明星崇拜到何种程度,却有是非利弊之分。
“追星”的弊(消极作用)表现在:如果对明星盲目崇拜、疯狂迷恋,以至丧失自我,就会妨碍我们的学习,影响我们的生活。
“追星”的利(积极作用)表现在:“追星”可以是一种成长的动力。它悄然地改变着我们,使我们发生一系列变化。
对待偶像的理性和成熟的态度:
要全面地评价偶像,既要看到其长处和优点,也要看到其缺点和不足,这是对待偶像的理性和成熟的态度。
正确看待偶像的成功:
①既要看到偶像成功的结果,也要看到其成功的过程。
②既要看到偶像成功的辉煌,也要看到其成功背后的奋斗和艰辛。
③既要看到偶像表面的光环,也要看到其内在的品质。
全面评价偶像:
①要全面地评价偶像,既要看到其长处和优点,也要看到其缺点和不足,这是对待偶像的理性和成熟的态度。
②既要看到偶像成功的结果,也要看到其成功的过程。既要看到其成功的辉煌,也要看到其成功背后的奋斗和艰辛。既要看到其表面的光环,也要看到其内在的品质。
青少年如何超越对明星的崇拜:
①用理性的态度看待明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偶像。
②追寻自己的理想,选择自己的道路,相信我们自己,成为我们自己。
③让明星的奋斗精神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让他们的优秀品质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超越崇拜,走向自我。
㈤ 我是中学生(身高:1.54m),内心比较从众。穿高筒消防靴(像图中这样的),有点不好意思,怕别人说
你穿上后挺帅气的啊,不要管别人怎么说,自己认为好就行
㈥ 中学生从众心理的好处
多看一下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你会发现心理就在你的身上祝你好运 齐记
㈦ 中学生存在的盲目从众现象
在某区2004年有不良行为的中学学生的调查统计中,147名学生有100名学生有吸烟行为,而在对这些学生的具体询问过程中了解到,在这100名学生中,有近90%的学生接触到香烟是通过同学,有的学生说:“看他们吸烟觉得很酷,所以我也就吸烟了。”这些数据证明,中学生有很强的从众心理。
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中学生中极其常见。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中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也最易从众。因此,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并克服和避免在多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从众副作用,对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意义重大。
人的心理发展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社会制约性,二是自觉能动性。人的心理发展要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离开了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教育,我们就难以形成正常人的心态。于是,在社会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下,我们个体的认知或行为总趋于与多数人取得一致。比如本文开头所举案例:有的中学生本来不喜欢吸烟,但别人说吸烟很酷,于是也盲目地走进了吸烟的行列。
从众现象的产生与群体特点、个体特点都有关系。从群体特点看,群体的一致性越强、规模越大、群体成员的威信越高,个体就越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从个体来看,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与多数人保持一致,不愿被视为越规者,因为与多数人一直不显得孤立,在心理上容易取得平衡。为了避免偏离群体而失去安全感,遭人讨厌、嫌弃,就参照周围的情况行事,遵从群体的意愿。从个体特点看,与每个人的个性特点、知识经验等因素都有关系。越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信心越容易从众。比如,学习成绩较差或活动能力较低的同学,往往会觉得别人的能力强、自叹不如,就只好跟着大家。而思维独立性强的人,不容易盲目从众,因为他不愿意人云亦云,而要按照自己的是非标准和知识经验对事物作出独立判断。
我国青少年从众现象的广泛存在有其主观原因:特殊的传统文化的熏陶、特殊的社会转型、特殊的群体生活环境、以及特殊的心理发展起等原因。
㈧ 盲目从众对中学生有哪些弊端
本题考查盲目从众的弊端.依据教材知识,盲目从众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陈规;阻碍个人的发展;影响到集体的事业;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故答案为:
盲目从众对中学生弊端表现为:阻碍个人的发展,影响到集体的事业,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㈨ 为什么中学生会产生盲目从众心理
谁能随便列举一两个,顺便说下从众现象的消极影响,作业,谢谢
㈩ 中学生过洋节随波逐流,这是盲目的心理吗
这是从众效应。《知觉生长模型》对众众效应有新的解释:从众效应(又称羊群效应)
提要:本质上有真从众、假从众和不由自主的无条件反射从众。
目录:一、从众现象,二、从众无条件反射,三、区别。
一、从众现象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表现为对当时情景中的优势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采纳,如跟随潮流,人云亦云,不由自主地模仿或跟随别人的行为等。也可以表现为对长期性占优势地位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接受,如顺应风俗习惯等。同一种从众行为从心理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表面上顺从,另一种是内心真正的接受。前者只是行为上的顺从,并非发自内心,甚至在心中还反对自己的从众行为,是一种假从众。后者是指在行动和信念上都发生了接受,个体完全放弃了自己原有的态度或行为方式,自愿地接受了大多数人的主张,因此是真从众。以上是现代心理学对从众现象的论述。
我认为,从众现象除了上述的真从众和假从众现象外,还应该包括从众无条件反射现象。
二、从众无条件反射
跟从众人行为的活动方式是人类遗传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在动物界十分常见,如一只小鸟受惊飞起来,马上,附近的小鸟、紧接着是整个树林的小鸟全部飞了起来。猴子哨兵一声惊叫,整队猴群立刻从睡眠中惊醒,迅速逃之夭夭。人类接触最多,容易看到的、明显的、动物的从众行为就是羊群,所以。从众效应又称羊群效应。
人类祖先个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是很低的,他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有可能生存并繁衍后代。从众行为是动物集群的习性,它只需个体模仿并跟随众人的行为,而不必探究“发生了什么?”“应该怎么办?”“后果如何?”“还有其它办法吗?”等。这是最迅速、最节省生命能量的、在最危急关头能够解决问题的、有利于集体生存的行之有效的行为方式之一。现代人类社会是智慧的社会,但遗传的从众行为方式仍然十分常见。如一个人滴了眼药水而仰起头,另一个人不知道他在看什么,也好奇地仰起头观察,于是,路过的人也都一个个仰起了头……
从知觉生长模型上看,当个体接收到来自众人行为的信息后,兴奋能量迅速通过遗传的通路到达运动中枢,引起行为反应。只有微量的兴奋能量扩散出去,引起情绪、好奇、探索等之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反应,所以,从众无条件反射的方式是先行动后探索、先行动后思考。这和无意注意十分相似,不同的是:无意注意引起的行为指向探测目标,从众无条件反射引起的行为指向安全(当然,后来还衍生出许多指向,如鱼类的迁移,指向取得食物和繁殖后代)。
三、区别
从众无条件反射引起的是一种不由自主的行为。真从众和假从众则可以是深思熟虑的行为,这是同一现象背后截然相反的实质性区别。例如,历史上,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将军当时就是采取了假从众的手段(在残暴的独裁者面前,往往会出现一种压倒性的、顺从的假象),首先顺从地宣誓效忠袁世凯,减弱了他的戒心,然后,机智地躲开袁世凯爪牙的监视,成功地潜回云南,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复辟起义,为祖国立下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蔡锷将军当时的从众现象,实质上是他调查研究,知己知彼地解决问题而采取的伪装,是深思熟虑的行为。
在假从众中,常见的是一种宽容性的从众行为,即个体主观上、情感上并不接受,或者有条件地接受,甚至反对,不过,他却能宽容地接受别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并且可以主动采取从众的行为方式,将自己融合在集体之中。例如拜祭祖先,无神论者并不认同鬼魂及阴间世界的学说,认为燃烧纸币、纸制物品可以让先人灵魂得到财富的说法是荒谬可笑的。不过,出于对祖先的尊敬,出于对亲戚好友的情谊及礼貌,他会从众,主动地认真地进行拜祭仪式。总之,假从众决不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是他们为达到某些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我们应该区分这种本质的差异。
真从众是内心真正的接受,尤其是那种对长期性占优势地位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接受,则是言行一致的行为,他用符合众人行为准则的方式处理问题,是自然而然的事。他的思想受众人行为准则的影响而形成,反过来,他维持众人行为准则的行为和思想观念又影响着别人,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集体行为,甚至是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012-5-23上午提交新浪博客)
(2012-6-6下午提交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