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校园
『壹』 离别的校园
离别的校园
最近在看徐志摩的文集,因为只有书里才能真正让我不再寂寞,徐志摩说“要想发现朋友的真,你得有和他单独的机会;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真,你得有和自己单独机会;你要想发现一个地方(灵性),你得单独与它玩的机会。”三年了毕业了,没能真正去发现长沙,没能真正发现科院的(灵性),有点伤感,有点落寞。
今天写论文时候尽然很多字写错,最多的是“算”了写成“散”了,也许真的散伙了,各奔东西了,毕业了……想做点什么呢?徐志摩写康桥的时候他把康桥当成心爱的对象,要写康桥的时候他说是一件多么为难的工作,他怕,他怕描坏了它,他怕说过分了怒了它,他怕太慎重辜负了它。现在我写校园没有徐志摩的心情,因为我也不是什么大作家,唯一想的就是三年毕业想留点什么,极简的写点,等以后兴许能补上。
或许诗歌的简洁更能表达对科院离别之情,只到三年走过,才发现科院可爱与神韵之处,科院之小,人之少,位处长沙郊外,这是别大学不曾有的幽静,鸟语花香,校大道两旁栀子花香,大树遮挡小道光阴,鸽子,麻雀……巢穴安于此,这是别大学不曾有的神韵。学校没有雄伟高大的建筑,没有现代式体育馆,还是50年代式的样子,我喜欢这样,没有城市喧哗,唯独只“静”,它有老人一样的慈祥温柔,好象初次之见就拉近距离,但不能去打搅,怕打破这份宁静,只能清晨深深呼吸一下甘露余香呼吸一下温柔气息。我开始爱上它。
三年不曾去发现校园的灵性,只到快走的时候才发现独有的神韵。再别了校园。
离 别·校园 文/新智
再见了校园
请接受我的吻
把余香留下
走出校门
承重的步履
不敢回头
怕留下脚印
但我还是回头回首
寻求三年回忆
有欢笑有悲哀
三年的时光如烟云飘散
灵魂牵引我
不曾有的神韵
梦想在那——彷徨
呼吸一下你温柔气息
拾起梦想
静悄悄的走了
远了 远了
不敢再回头
留下一个背影
『贰』 《告别校园》600字作文网
午后的阳光总是那样和煦,那样温暖,即使在这一冬日,他也依然将光明洒向大地。走着走着,望了望路边的行人,似乎每个人都面无表情,好像心中都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一样。阳光照不进人们的心房,却也奈何不了人们的内心世界。我的心里也仿佛被什么揪了一下,不自然地想到了不久将要面对的事情了。
告别,不知从哪冒出了这个词,然而此刻,我却越来越担心它的到来,而又不得不面对。几个月后,我就要带着来时的步子离开这里-我的初中校园了。校园内的一切,此时又倍感珍惜,我环顾校园内的一切,不许自己的目光停止注视着校园哪怕一瞬间。萋萋芳草,片片竹叶,此时我亦都要领略,因为,我舍不得离开这里,离开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三年啊,曾经有那么多个日日夜夜值得我去感受,去珍惜,而为何只有今天,我才能懂得珍惜呢?
记得几天前同桌对我说:“为什么时间过得这么快?转眼又到了一个星期,而这个星期,又要很快过去了!”我回答到:“不,时间不会放快它的脚步的,只是你我现在都能明白,在学校的日子是一天天少了。”
“舍不得啊”他说。我点点头,说:“谁都一样的,似乎我们这三年一点也没有成熟,不愿独立起来……我们都还恋家。”
我和他都叹了口气,竟不约而同地轻声哼起《送别》了。轻声的哼唱中,我亦倍感依恋。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伴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三年来,我们变了很多。可犹有一种感情却难以改变-对校园的不舍。此时,我不禁想到几个月后,当我真的要离开这里时,我又会怎样?还能坚强地,面带微笑地告别校园内的每一寸土地吗?人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明明不愿再想,却又偏偏留在脑海里,仿佛刻上去一般,挥之不去
几个月的时间,长也好,短也罢,都要好好把握了,不要到了我们真的要挥手告别这里时才后悔莫及,也不要等我们老去后,回忆到现在,才满含浊泪重复着早已过去的《送别》!
『叁』 "明日将告别校园"是哪首歌的歌词
[ti:单恋高校]
[ar:陈冠希]
曲:陈辉阳@好好笑词:李俊一编:陈辉阳@好好笑
dieson 金庸版迷
你说你一毕了业不权会再回望以前
投诉高中生涯让美梦亦搁浅
却笑说三生有幸可与我同做友人
而我听了后面红口震
明日将告别校园跟你道别时
我怕会暗暗鼻酸
那年合力做值日生早过电
沉默但互传着心跳明日将告别校园
不可再自怜这世界竞争激烈
时间叫暗恋的苦涩也一天天的退消
同学若有一天再遇往昔纯情莫要变
我个人可能太过怕丑
冇乜真心朋友打动你消失之后
系我最快乐时候 lam住校徽四围走
唔够胆拖你只手时光月个度去留
我一定开口
我怕你一失散后转眼已忘掉友人
寻到至爱在凌晨拥吻
明日将告别校园跟你道别时
也叫我暗暗鼻酸
那年坐在后座望到她背面
也使我心跳暗恋幼稚但哪可幸免
就算经过茫茫悠长年月也会记住那张脸
明日将告别校园跟你道别时
我怕会暗暗鼻酸
未能日日会面亦必须致电
沉默但互传着心跳
明日将告别校园不可再自怜
这世界竞争激烈
时间叫暗恋的苦涩也一天天的退消
同学若有一天再遇往昔纯情莫要变
同学若有一天再遇来望望旧日合照
失恋都可当玩笑
『肆』 告别校园时 歌词
歌曲名:告别校园时
歌手:李克勤
作词:潘源良
作曲:小栗昌彦
专辑:《雨中街头剧》
歌词:
一天一天的我在期待放学
一转眼却要告别校园
一张一张的快乐同学笑面
粉笔似的消失不再遇见
终于终于不懂得老师所讲
只知道 此刻想多听一遍
终于终于不需要再管积分
只恐怕 更多的考试未见
这校园 这班房 这走廊 这礼堂
告别时 是我心的家乡
到未来 那一方 人飘泊 路茫茫
仍然在这里找到一点点光
Ooh... 曾同遇上
今孤身走远方 谁愿这样
Ooh... 昂然踏上
虽分开走远方 明晨能共创
Ooh~~~~
这校园 这班房 这走廊 这礼堂
告别时 是我心的家乡
到未来 那一方 人飘泊 路茫茫
仍然在这里找到一点点光
Ooh... 曾同遇上
今孤身走远方 谁愿这样
Ooh... 昂然踏上
虽分开走远方 明晨能共创
Ooh... 曾同遇上
今孤身走远方 谁愿这样
Ooh... 昂然踏上
虽分开走远方 明晨能共创
试听:http://music..com/song/232589?fm=altg3
『伍』 仿照再别康桥写关于校园生活的诗
轻轻的我来了, 就如我轻轻的走;
我轻轻的敲键, 翻卷心海的浪花。
那主机的轰鸣,是沉寂中的歌谣;
思索间的词句, 在我的心头徜徉。
头脑中的辞藻, 漫漫的随情感舒展;
在博客的花园里,我只愿做一棵小草!
那生命中的感悟,不是梦幻,
是智慧的泉揉和在文字里,流淌着清泉似的情。
抒情?列一个题目,向深思的更深处探秘;
满书一纸意韵,在意韵斑斓中吟唱。
但我不愿吟唱,悄悄是心田的耕耘;
读者也为我感动,感动是心灵的交响。
悄悄的我来了,正如我悄悄的走;
我动一动手指,只挥洒一点浪花。
『陆』 有没有仿写《再别康桥》的《再别母校》
《再别母校》
轻轻的我离开,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书写,
告别真诚美好的老师同学.
那校园的繁花茂树,
是夏天的精灵;
老师手中的魔棒,
指点我命运的征程.
加减乘除,
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
您用知识甘露,
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
诗词歌赋,
颂不完对您的崇敬;
您用心灵清泉,
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梦.
追梦?助雏燕凌空飞翔,
向蓝天的更高更远处;
数年后建功立业,
来报答梦魂牵绕的母校.
回忆就是这样,
像漫山遍野在微风中轻舞的丁香;
花儿也为我留恋,
我怎能把您遗忘!
圣洁中流露着哀伤,
摇曳却略显静谧;
意气风发在我们脸庞绽放,
明天定会大放异彩!
『柒』 再离别校园之际,想为母校做些什么作文
可以写一篇校园生活类的文章、描写校园生活中的一些值得回忆和留恋的美好事情及一些有趣的事。
『捌』 求天津师范大学《再别校园》舞蹈的伴奏!没有伴奏告诉我纯音乐的名字都行!拜托了!
不知道啊,你到贴吧问一下吧。因为推送有限,搜索成本很高。
『玖』 告别校园 作文
我们正式毕业了,不得不离开这个美丽的校园。记得刚一入学时,我们都在抱怨四年的学时太长,我们希望是两年,那样该有多好。后来,当我们到了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又觉得四年的时间太短了。
我们离开学校那天,我们的老师很早就来到学校。他一个寝室一个寝室挨着看,他很伤心,所有的依依不舍都挂在了他的脸上。有几个老师特别看重的同学,他们来自偏远山区
又要回到偏远山区。老师认为他们应该留在沿海开放的大城市,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他们个人都更有价值。老师也曾经为他们活动过,但终因力量微不足道而搁浅。
我和秀辉一直在送站,送走了一批又送第二批,大家一直在流泪,特别是在火车上的招手一别,这种分别叫人心痛欲碎。
四年中,我们情同手足,这一朝分别,有些人恐怕是终生难以相间了。我不敢去想,更不敢多看一眼他们那伤感失落的泪眼婆娑。那种目光让我心碎,让我的泪水更加肆无忌惮。特别是那些去向极为不好又没来不及处上朋友的同学,当初高高兴兴地来到这个美丽的城市,现在又孤零零一个人踏上回乡的列车,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恐怕是我无法体会到的。
一想到我们无忧无虑在一起生活四年,同寝的八个女同学经常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就这么一下子结束了,从此各奔东西,再也无法完整地聚首了,心里酸痛不已,愁肠百倍。
我意识到,从今天起我们彻彻底底长大了。虽然我们依然喜欢单纯,喜欢那种凭自己的努力、学识在考卷上获得成绩的单纯,我们依然喜欢那种不加任何社会因素的成功,我们依然不喜欢那复杂的、多变的、人心险恶的社会,但是大人的世界就是社会的世界,是一个五花八门的世界,从此我们的单纯就会被社会一点点变成复杂,我们身在其中,也不能不为之低头。
当我们最后一次回到寝室时,屋子里已经是狼狈不堪,空空荡荡了。人都走了,今生今世一个不缺地相聚在这里,像今天以前那样嘻嘻哈哈地过上一天也是不可能的。我和秀辉谁也不想说话,坐在床边默默地落泪。
后来劲雄和高井河来了,我们四个人一起走出了学校的大门,又一起回过头深情地看着悬挂在校门上方的那几个大字。再见了,亲爱的母校,再见了,这即熟悉又亲切的校园,当我们再一次踏上这块熟悉的土地时,我们已经是这里的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