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镇中学
Ⅰ 腾蛟镇的教育事业
带溪小学。平阳县腾蛟镇带溪小学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的母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我校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是一所百年老校。1987年5月苏步青教授为我校校刊《小溪》题诗一首:小溪流水日粼粼,万代千秋无限春。不断跟踪勤学习,他年四化做才人。为勉励学生,我校把它作为校歌。
腾蛟一小。创办于1906年,座落在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乡——平阳县腾蛟镇,现位于镇小路40号,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历经沧桑,人才辈出。学校培养学生数以万计,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把“建幸福校园、做幸福教师、育幸福学生”作为学校工作的总目标,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值得回忆的童年”为教育目的,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平稳、和谐、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实力和影响力。
校园占地面积26720.7平方米,绿化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绿树成荫,景观秀丽,书香满园。学校现有学生1973人,教职工101位,开设39个教学班,全部配有小媒体教学平台、实物投影仪。专任教师86位;其中具有中学高级职称1位,小学高级职称68位;本科及以上学历50人,大专学历32人。学校有县级教坛新秀(新苗)18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3人
腾蛟二小。腾蛟二小创办于2005年8月(山村六所完小合并),是一所公立住宿制学校,占地面积4022平方米,建筑面积1780平方米。2006年9月二小与龙尾乡中心校联办。现有7个班级,学生223人;专职教师27人,其中高级教师14人,大专以上学历19人,其中本科学历8人,学区以上先进教师18人。聘请省“春蚕奖”、市“园丁奖”、县劳模、县名校长吴少郎老师任校长。领导班子民主、团结、奋进。
腾蛟一中。(曾用名平阳县第八中学),腾蛟一中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具有丰富文化底蕴、久负盛誉的学校。于1956年创办,50年来,培育了许许多多优秀人才。1996年,学校迁至现址,座落学府路,东面紧依风景秀丽的带溪,南临57省道,北靠繁华的城中路,环境幽雅,交通便捷。占地面积为55亩,总建筑面积是13088平方米,绿化面积达5780平方米。现有24个班级,990名学生。在校教职员工106人,其中获高级职称的有4人,中级职称的有53人。现有教学大楼一幢,实验大楼一幢,五层学生公寓两幢,两层师生餐厅楼一座。300米塑胶跑道,设施设备齐全,已初具规模。
腾 蛟一中办学成绩斐然,是温州市 先进绿化单位、市卫生先进 单位、市创安工作先进单位、县一级学校、县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县德育规范校、县德育特色校、县文明单位、县文明学校,有不少学生被温一中、平一中等高一级 学校录取。腾蛟一中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四有人才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 创新,以崭新的姿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苏步青学校。(曾用名腾蛟二中),平阳苏步青学校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生前首肯签字同意创办的一所民办寄宿制初中。
学校依山而建,环境清幽,学风蔚然。学校占地面积四万五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两万平方米,近两年,投入五千多万元,兴建教学楼、塑胶运动场、学生公寓和餐厅,配置现代化设施设备。学校从开办初6个班226名学生发展到现有36个班1668名学生,生源遍布浙江南部各县。获得国家级奖90人次;省级奖34人次;市级奖 72 人次;县级奖162人次。
近三年中考优秀率、合格率、平均分均居全县前茅,普高升学率100﹪,省重点高中升学率50﹪,博得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许。 学校曾获得全国先进民办学校、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浙江赛区实验基地、温州市“数学家摇篮工程” 优秀活动基地、温州市“行规达标”校、平阳县“科普教育”示范校、平阳县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平阳县中小学规范管理优秀单位、平阳县精神文明单位、平阳县教科研先进单位和平阳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Ⅱ 嵊州市甘霖镇蛟镇中学里面的wifi密码是多少
WiFi密码一般是单位负责网络维护人员设置的,需要向单位负责网络的人员索取。常见WiFi密码一般为8位,WiFi名常与公司名有关。
不懂请追问,望采纳。
Ⅲ 平阳县腾蛟镇凤巢中学怎么样
简介:平阳县腾蛟镇凤巢中学,是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境内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原名平阳县凤巢乡初级中学,因行政区划调整改为现名。有班级10余个,学生约500名(其中住宿生约200名),教职员工40余人。
注册资本:148万人民币
Ⅳ 有谁认识嵊州的袁柯娜同学。
初中一起读过数 蛟镇中学 !!!
Ⅳ 蛟镇中学初一有几个班
蛟镇中学初一有六个班
学业有成
步步高升
Ⅵ 作文:蛟镇中学 的风景
繁华深处——心中不禁涟漪泛起,思维在某一个瞬间穿透过往:在岁月的洪波奔腾呼啸之后,是大浪淘尽,洗尽铅华。
午夜霓虹星点,白天车海亘绵,繁华却有着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寂寞。寂寞不是孤独。有一种寂寞是身处高处无人共享媚然的月的清光,有一种寂寞是吟咏诗赋却无人同喝“妙哉”的心的绝响。披上繁华的外衣,将寂寞藏在心底……不,我分明看见有什么闪着微弱的光,渐渐明亮,刺眼!——是感恩。
Ⅶ 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有几个中学
腾蛟 一中(曾用名平阳县第八中学),创办于1956年。1996年9月学校搬迁至新校址,现占地面积为55亩,总建筑面积为 11050m, 绿化面积为2740m。现有29个班级,1520名学生,在校教职工120人,其中获中、高级职称的有 57人。 腾 蛟一中办学成绩斐然,是温州市 先进绿化单位、市卫生先进 单位、市创安工作先进单位、县一级学校、县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县德育规范校、县德育特色校、县文明单位、县文明学校,有不少学生被温一中、平一中等高一级 学校录取。腾蛟一中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四有人才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 创新,以崭新的姿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Ⅷ 绍兴中学排名
绍兴重点初中排名
1绍兴蛟镇实验学校
2上虞城南中学
3绍兴回暨阳初中
4绍兴小将中学
5皋埠镇中学
6诸暨阮答市镇中
7绍兴华镇中学
8绍兴蓝天实验中学
9诸暨市山下湖镇初级中学
10诸暨浣东初级中学
11绍兴秀松中学
12诸暨东和乡初级中学
13崇仁镇富润中学
14上虞丁宅乡学校
15上虞市驿亭镇中学
16绍兴市马山镇中学
17上虞章镇镇中学
18马剑镇中
19诸暨滨江初级中学
20安昌镇中学
21上虞天底中学
22绍兴市袍江中学
23嵊州三江街道阮庙中学
24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
25嵊州三江街道三塘中学
26平水镇中学
27绍兴全堂初中
28绍兴金清扬中学
29绍兴县平江镇中学
30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中学
31绍兴九峰路柯岩中学
Ⅸ 嵊州市蛟镇中学的介绍
浙江省嵊州市蛟镇中学创建于1974年,是距市区4公里,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初中。学校三易校址,现是1991年新建的校园,占地21344平方米,建筑面积8680平方米。从新校园建造开始,就构建起“环境育人”的高格局、高起点。从教学楼的别致造型到园林式校园的创意布局,都能显示出绿色的气息和现代风貌。
Ⅹ 浙江天乐集团的公益支持
天乐集团前身为校办企业,一直以来坚持以“勤工俭学,聚财育人”为服务方向。从初创自身资金非常困难时开始,就为蛟镇乡的教育事业作持续资助。
1989年9月10日,葛南尧被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教育工会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1990年9月1日,工厂出资筹办的“电声幼儿园”开园。园址在原蛟镇乡政府道地西侧两层楼房的底层,后搬到新建蛟镇小学操场边的平房内。聘用2位专职幼儿园教师任教,首班有幼儿36名。后因幼儿教育转为民办而停止。工厂为“电声幼儿园”累计投资35万元。
1992年9月,工厂出资开始易地新建蛟镇中心小学。校址在蛟镇中学西侧,向上高村征地1.32公顷,1993年年底校舍主体建筑完工。建有教学楼、多功能综合楼、教师宿舍楼及其他辅助用房共计5000多平方米。1994年2月交付使用,使全乡13个村的小学生全部集中在蛟镇乡中心小学就读。后又陆续完善学校操场、校完绿化、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教育设施。累计出资211万元。
1993年5月,工厂向绍兴大学筹建办公室捐资10万元。
1995年,公司向建造嵊州第二中学捐资10万元。
1996年10月,原国家教育部部长何东昌为公司题词:“勤工俭学 聚财育人”。
1994年9月、1995年9月,公司出资1万元(每年5000元),与嵊县中学校办厂——嵊县晨钟服务厂共同向全县当年高考优秀学生发放“天钟奖学金”。获奖高考生1994年36人,1995年15人。
1980年至2002年,公司累计向市校办企业公司交纳勤工俭学统筹基金434万元。
2002年7月,公司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按政策规定界定给市教体局资产422万元;界定给主办学校蛟镇中学422万元(其中市政府抽调80万元赞助拍摄电视连续剧《红粉须眉》、甘霖镇政府抽调30万元在甘霖镇中学建造天乐楼)。
到2002年为止,天乐集团反哺教育事业的资金累计达2443万元。 浙江天乐集团的领导和员工。深怀爱心,在帮困济贫、支援灾区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荣获浙江省“慈善贡献奖”。
1988年7月29日至30日,因受“东风波”影响,嵊县遭特大暴雨袭击,黄泽、上东等地发生特大洪灾。为支援灾区,工厂立即组织员工募捐,筹集优质大米1万多公斤、现金1.5万元和蔬菜、食盐等救灾物资,派专车送到灾区。
1998年8月,长江流域和哈尔滨等地遭受特大洪灾。公司组织员工开展募捐赈灾活动。共募集救灾款34113.8元,公司捐赠棉被100条,及时送往灾区。9月,公司又向灾区儿童捐款2万元。
董事长葛南尧自2002年开始,参加嵊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的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至2008年底,累计12名大学生受其资助(其中全程全额结对资助7人、全程半额资助4人,临时一次性资助1人)。共承诺资助21.6万元,已资助金额15.5万元。同时,葛南尧还资助市内贫困中小学生10名。葛南尧于2003年、2004年苁蓉嵊州市帮困助学先进个人,2006年获绍兴市帮困且学模范。
根据嵊州市红十字会呼吁,2005年1月,公司员工积极响应开展捐款赈灾活动,共捐款34945元。
由葛南尧发起、16家企业共同倡议,2005年1月,设立“嵊州市冠名慈善救助基金”。公司首期认捐基金300万元(首期3年,以认捐基金额5%年息捐款给市慈善总会)。
2005年10月17日,一分厂(蛟镇)全休员工为白血病人陈惠芬捐款12085元。
2005年11月,公司被评为绍兴市“慈善之星”。
2005年12月27日,总厂五A车间模修工吴龙阳之母大面积烧伤治疗费用发生困难,总厂发动员工开展捐款救助活动,共捐款9532.7元。同月30日,公司组织员工参加嵊州市第一个慈善日活动,在天乐募捐点捐款9083.3元。
2006年12月,葛南尧荣获首届“浙江慈善奖”。同月30日,公司全体员工参加嵊州市第二个慈善日活动,在募捐现场捐款2.1万元。同时,公司捐赠棉被100条。
2007年12月公司向市慈善总会捐赠棉被200条,价值4万元。
2008年1月,公司向第二期嵊州市冠名慈善救助基金认捐500万元。3月,葛南尧入围“社会责任——2007年绍兴慈善风云榜”十大优秀慈善人物。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公司迅速组织赈灾募捐活动,共募捐现金100多万元(其中员工捐款107193.40元、特殊党费31850元);捐赠棉被1000条,价值15万元;葛南尧个人捐赠22万元。
2008年11月,在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联合举行的表彰大会上,公司获全省“慈善贡献奖”。 嵊州是著名的越剧发源地,为使这一舞台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浙江天乐集团对家乡这一文化工程建设给予大力支持。
1996年越剧诞生90周年之际,为使越剧事业后继有人,市委、市政府决定正式创办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校址设在原来的“越剧之家”,首期招收六年制学员50名。为培养好小演员,促进越尴事业发展,公司承诺每年出资2万元,资助首期学员至毕业。越剧艺校聘任公司董事长葛南尧为名誉校长。
葛南尧担任越剧艺校名誉校长后,经常邀请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王文娟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回到家乡,对越剧艺校的教学进行指导。她们来去由天乐公司派车接送,食宿在公司的天乐宾馆,招待费用由公司承担。1999年至2001年,艺校小演员排演《五女拜寿》、《白蛇传》、《唐伯虎点秋香》等大戏时,公司资助艺校外请导演、作曲、舞美等老师到校指导,资助艺校添置演出服装、灯光、音响和布景等设备。艺校小演员外出到上海、萧山、绍兴、舟山、宁海等地演出时,葛南尧经常亲自或布置公司驻外办事处人员为小演员打前站,搞随团服务。据嵊州越剧艺校首任校长谢顺泉估算,葛南尧担任越剧艺校名誉校长6年(1996年至2002年)期间,天乐集团资助越剧艺校的经费约70万元。
1999年2月11日,嵊州市设立越剧发展基金,天乐集团公司捐资2万元。
2002年,以嵊县越剧艺人(筱丹桂等)生活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红粉须眉》在嵊州拍摄时,公司免费提供摄制组人员在天乐宾馆食宿。200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越剧电视连续剧《毛泽东与杨开慧》剧组在嵊州拍摄时,公司捐助拍摄资金2万元。2006年,以早期嵊县越剧艺人生活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飞花如蝶》在嵊州拍摄时,公司免费提供摄制组人员在天乐宾馆食宿。上述三次拍摄,公司提供服务资助等开支约25万元。
2003年11月8日,公司出资40万元,支持嵊州市举办第四届中国越剧领带节。同日,第四届中国民间越剧节暨嵊州国际领带服饰博览会开幕式《天乐之声》大型文艺晚会在嵊州一中体育馆举行。
2007年10月27日,公司出资30万元,设立嵊州越剧艺校“天乐奖学基金”,用以奖励品学兼优的越剧新苗。当日,公司董事长葛南尧参加了越剧艺校首届越剧唱腔大赛颁奖仪式。 浙江天乐集团前身地处农村,大部分员工来自农民,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当地农村的支持,因此对“农业、农村、农民”深有感情,对新农村建设,始终给予有力的扶持。
工厂为扶助村级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1984年,开始与工厂邻近的农村联合创办分厂(当时称车间),由分厂为总厂加工产品,总厂付给分厂加工费。至1994年8月,先后创办的这类分厂有14家。这批分厂到2001年4月改制时,除下倪分厂于1997年7月停办、演头分厂于1995年12月停办,丽湖分厂于1997年5月转为直属分厂外,其余11家分厂的存厂资产,公司无偿全额转让给分厂所在的村经济合作社,共计776.6万元。
1990年9月,工厂出资2万元,在工厂大门前的嵊义线9K+500M至12K地段公路路肩栽种道树和嵊义线至黄箭坂的机耕路旁埋设路灯,并提供日后维护和照明用电,方便村民和工厂职工夜间出行。
1992年1月8日,工厂邀请蛟镇乡8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到厂内开展贺岁祝福活动。到会老人76人,县政协、县老龄委领导向老人们致祝贺词,90岁以上老人代表发言,为老人们演出文娱节目,发给经济实惠的新春纪念品。1996年后,该项活动安排在“中秋”或“重阳节”举行。邀请到参加活动的全乡老年人,1996年9月28日有100多位;1997年10月10日有380位(含70岁以上老人),1998年10月28日有400多位(含70岁以上老人)。
1992年8月,工厂根据“嵊计经建(1992)613号”文关于同意蛟镇卫生院门诊及住院楼转让正式项目的批复,拨款资助新建蛟镇卫生院。该项目总投资35万元,其中市卫生局下拨10万元,工厂拨助20万元,卫生院自筹5万元。院址在嵊义线以南、苍蛟公路以东,向蛟镇村、上高村征地4亩。当年动工兴建,至1993年2月竣工。建有砖混结构十三开间的二层楼房两幢,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其中门诊楼750平方米,住院楼650平方米)。成为当时全县一流的乡村卫生院。2003年,市制定《嵊州市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置方案》,将蛟镇卫生院改造成“非典”疑似病例专治医院。
嵊州市电声行业在天乐集团的影响、带动和扶持下,得到了蓬勃发展。电声零件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和产品创新已处于国内同行领先水平,而且发展潜力巨大。2006年6月16日,被中国电子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电声零件之都”称号。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饭店举行,市委书记陈月亮、公司董事长葛南尧等参加了授牌仪式。天乐集团作为全市电声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培育、争取该项荣誉和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