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
㈠ 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走进今天的中学校园,我们会发现许多中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我们调查了本校的部分学生和老师,据他们了解,每个班里约有10个左右的学生使用手机,有的班级甚至更多。按照一个班60人计,有大约16%左右的中学生使用手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使用手机的学生中,分为固定和临时两类。固定的是家长亲自给孩子买的,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而临时的是当家长在某个时期不用时,拿给孩子用的。小县城如此,大城市又如何呢?据网上资料显示,一个记者在两所中学发放了500份问卷,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作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是:拥有手机的学生达到25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1.7%,其中以高中学生为主。在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比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就连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外籍教师也对此感到惊讶。
那中学生该不该拥有手机呢?对于中学生使用手机是利是弊,引起校方和学生家长们的极大关注。
家长:用手机“遥控”孩子行踪
主张给孩子买手机的家长都表示,买手机的目的一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学后能督促其尽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路遇歹人,也能及时用电话报警。我们来听几位家长的声音:一女士声称“现在的手机价格不高,样子又很漂亮,给孩子买一个,联系起来挺方便的,省得一整天都找不到人。”暑假就给17岁的儿子刚买了一部手机。
另一位家长也说“孩子有了手机之后,我们之间的交流多了。以往总好象儿子大了就与妈妈有了代沟,现在,他会时不时地给我们发发短信,聊聊天开开玩笑。家里气氛好多了。”手机实际上是一根“绳”,能“拴”住孩子让做父母的放心。
看来,家长们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手机的学生也给家长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刘先生也给今年升入中学的儿子买了个手机。谁知,每当刘先生有事需要马上找到儿子时,手机总是“关机”,怎么着急也联系不上,现在,儿子照样晚回家,理由不是手机没电了就是忘记了开机,反正他能有一百个理由等着你。
一位家长还说,自从给孩子买了手机,孩子干脆不用家里的电话了,常躲着父母用自己的手机对外联系。家长还承认,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方面的内容少,主要用于学生之间发短信、玩游戏,或是登录互联网。
有一些同学对父母这片好心的理解为:“父母动不动就给我打电话,‘监视’我的一举一动,特烦人。”
学生:同学有,我也得有。
某生看到班上50名学生中,有10多人拥有手机,他闹着非要个手机不成,理由是其他家长都给孩子买了手机,自己的孩子天天吵着要,手机和自行车一样不能“落后”。
据一位班主任统计,从9月1日开学至今,她的班上又有8位同学新买了手机。有时,一到课间休息,就见学生们彼此“切磋”着自己的新手机。
手机是联络的工具,不过手机有了,联络家长的主动权在孩子手里,至于怎样联络和联络什么就要看他们出于什么目的。
我曾经就目睹了这么一幕:在一辆公交车上,看见七八位身着校服的中学生聊得正欢,一位男生提出晚餐“聚聚”,另一位男生马上提出要联络家长。只见他掏出手机拨通电话说:“妈,晚上我要加课,复习得很晚,不回家吃饭了。”打完电话还得意地对同伴说:“有电话就是方便”。我想这不是个别现象,手机已方便了他们的说谎。
老师:短信干扰课堂教学
对于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许多校方的态度十分坚定:手机干扰课堂,黄色信息害了孩子。据报介绍,在校生使用手机大都是用于玩游戏和接收短信息,尤其是黄色消息泛滥,这些黄消息又是从网上或其它渠道得来的。手机干扰课堂影响了正常教学,让很多老师都十分头痛。一位班主任说,他上课时经常听到手机铃声,虽然一些学生将手机处于静音,但是手机的短音提示功能还是影响了课堂秩序,一些学生痴迷课堂发送短信息更令老师们头痛。他介绍说,开学后校方就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组织过几次专门检查,当场收缴了部分手机,从查收手机情况来看,这些学生主要在课堂上悄悄发送信息,其中“黄段子”占七成以上。这些内容无疑有害孩子身心健康。学生愿意用手机发短信是因为“一对一”手法较为隐蔽,写纸条容易被人发现和被老师查收,一些在校生迷上短信后不能自拔,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最后我们对以上采访做了个总结: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进入校园后出现的负面影响,如影响学习、互相炫耀等,只是进一步暴露了学生公众意识淡薄,如果单纯地禁止只能从表面上掩盖,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关键在于学校,最根本的还是要整体提升学校的德育水平,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文明的心态使用手机。
作为家长,一味地满足学生盲目追求时尚的虚荣心理,纵容其配带使用手机,会在学生间造成攀比心理,会以手机档次来区分身份,造成部分学生心理失衡,不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试问,朗朗的读书声中夹杂着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正常的课堂秩序能得到保障吗?与宁静的校园学习氛围和谐吗?手机尚属贵重物品,若造成丢失,又由谁来负责呢?更重要的是:学生本应以学习为重,不必要的短信、电话势必会分散其学习上的精力,频于社交应酬,令其无法专心学习,最终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更有甚者,不健康的手机短信,还会影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悖于家长的初衷。
24
我抄的
㈡ 关于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中学生使用手机利弊参半。
利:信息沟通便捷,提高安全性,促进交流。
弊:自制力较弱者,容易玩物丧志,如长时间聊天,玩游戏等。
建议勿因溺爱而过早让孩子使用手机,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启发、引导,扬长避短。
㈢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有哪些
1、有利的方面:
①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
②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③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④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
2、有弊的方面:
①短信聊天、玩手机游戏,影响休息,贻误学业;
②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良信息,玷污心灵;
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
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
⑥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㈣ 中学生用手机的利弊
利:1.偶尔给家长打电话一般是高一新生阶段给家长的电话较多,以后就越来越少了
2.同学之间互发信息;
3.方便网购,部分学生几乎天天都好像都有快件可取
弊:1.用手机玩微博和微信
2.用手机上网聊天或玩游戏;
3.用手机看那些无聊的网上信息,甚至有可能接触一些不良信息或视频;
4.甚至有个别学生拿来充当考试的作弊工具或赌球投注的手段。
㈤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利:方便学生与家长联系,万一有个什么紧急情况,学生通过手机可以迅速向人求助,家长有事找孩子也很方便!逢年过节学生可以给老师亲朋好友发个祝福短信,有些不好当面对父母说的话也可以通过手机传播!
弊:现在的手机都可以上网,有些学生拿着手机会经常上网聊天,更有甚者,我一堂弟深更半夜趴被窝聊天,这对视力有很大的伤害,而且晚上玩那么晚,第二天上课没精神,睡觉,有些学生还经常用手机玩游戏,伤视力是必然的,入迷了更可怕,这些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伤害!最后,手机的辐射也很可怕,影响智力!
我个人觉得弊大于利!
㈥ 中学生使用手机利大于弊的事例。
中学生使用手机利大于弊的观点
1、使用手机可以加强信息交流,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2、使用手机可以用于上网查询资料,帮助学习
3、上学、放学途中遇到突发事情,可以及时与家长联系
4、可以玩智力游戏,开发智力,调节大脑等。
5、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6、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7、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1)部分家长认为,给孩子配手机,方便联系和沟通。比起公用电话,手机就方便卫生多了。有时候父母通过短信和孩子交流,比当面说还管用。冯女士说:“要在‘第一时间’联系孩子,显然还是手机方便。孩子晚自习后要走夜路回家,用手机可及时和学校、家长联系。”
手机比公用电话、
IC电话用起来方便、卫生;其次手机代表着时代的进步;碰到危险或坏人可以及时报警。
(2)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帮助。如聋哑孩子,他们用手机短信确实很方便。
(3)手机是跟“绳”,“拴着”孩子放心。对孩子进行遥控管理是家长给孩子配备手机的主要原因。
记者通过对三位新生家长的采访了解到,其孩子都在步入高中后新配了手机,给手
机的目的一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学后能督促其尽快回家。
二是一旦孩子路遇
歹徒,能及时用电话报警。一位家长说,实际手机是跟“绳”,拴着”孩子放心。
(4)
学生:手机是工具,
(受调查的学生认为,它能方便联络(40%),方便使用(25%))
1、联络家长方便。
2、方便和同学联系,固定电话不容易联系找到对方。向朋友倾诉心声,还可以通过发短信,在节日里为亲朋好友送去祝福。
3、如果路遇歹徒,也会给自己的人身
安全带来保障,也许还能帮助警察破案。
(5)现在是个信息社会,时代在发展。
(手机,象征着时代的进步)现在是个信息社会,时代在发展,中学生用手机很正常,是一种时代潮流,再过个8年或10年,肯定绝大多数学生拥有手机。就像我们用手表一样,由稀奇到普通。所以我也不认为学生用手机会影响。
学习,如果认为玩游戏、发短信不利于学习,那么就算禁止学生用手机,学生还是会做其他的事打发时间,比如听随身听,关键是学生的道德自律,懂得尊重他人,不影响他人的学习。所以我认为手机作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是人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时尚的体现
这个度娘上是有的
㈦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辩论赛
弊端一:干扰课堂秩序
弊端二:浪费学习时间
弊端三:借“机”作弊初露端倪
弊端四:加重家长经济负担
弊端五: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或者换一种
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
⑥影响校园治安。手机是贵重物品,若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发生偷盗现象。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的管理者比我们更早地遇到了这一问题,手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更为突出,已经引发了中学生的犯罪,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
⑦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
⑧手机对人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
反正 总的来说 你要因人而异 抓住对方说的来辩论 不能老是靠资料的
㈧ 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利
①手机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能够与亲人朋友随时随地沟通,得到彼此的信息,增加情感度
②手机在一定程度上能保障学生的安全,在遇到危机情况(如遇到火灾、危急病人、偷窃抢劫、交通事故等)时可以与相关部门联系得到帮助。
③手机可以记录下老师、同学的电话,这样在遇到学习或生活问题时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同时手机的短信功能能够让学生说出一些不好意思亲口说的话,增加交流度
④手机的娱乐功能,能够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⑤手机能够看新闻,增长学生的见识,了解国家时事
弊
①当今手机换代较快,且作为电子产品容易损坏,然而学生是没有个人收入来源的群体,购买、维修、更换手机必然增加家庭支出负担
②手机会引起学生之间的互相攀比,影响校园风气,分散学生注意力
③手机的游戏、短信、电子书功能使许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偷玩手机,严重影响学习
④上课时手机的铃声或震动会打扰老师的上课,影响他人听课
⑤大量不健康网站、信息通过手机传播,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⑥手机的辐射会影响发育阶段学生的身体健康
⑦诈骗、诱惑、恐吓信息可能会使判断能力差的学生受到欺诈,安全受到威胁
下面是我参加演讲的一些经验
①说话态度要温和,但是要声音洪亮
②演讲时要自信且有礼貌
③控制、稳定自己的情绪
④不能顺着对方辩手的思路走,这样容易陷入他人圈套,要坚持自己立场,头脑清晰
以上均为本人原创纯手打,谢绝抄袭盗版谢谢~
㈨ 中学生带手机的利弊
①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回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答老师汇报学习等。
②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③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④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⑤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⑥手机的本身小儿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⑦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