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校园司令
A. 黄埔军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学校,黄埔军校著名将领有哪些
共产党军官:
左权、陈赓、周逸群、萧克、徐向前、林彪、蒋先云、刘志丹、罗瑞卿、黄公略、周士第、王尔琢、王良、许光达、陈伯钧、宋时轮、杨至成、郭天民、陈奇涵、陈浩、陶铸、程子华、廖运周、冯达飞、蔡申熙、曾中生、许继慎、赵一曼(女)、赵尚志、宣侠父、阮山(原籍越南)、李运昌、段德昌、贺声洋、萧方、周维炯、杨其纲、彭干臣、阎揆要、郭化若、陈毅安、王诤、谭希林、彭明治、曹渊、唐天际、张宗逊、刘畴西、卢德铭、李之龙、张子清、余洒度、徐彦刚、曾士峨、朱云卿、陈东日、曹福昌、邓萍、唐澍、姜镜堂、常乾坤、伍中豪。
国民党军官:
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毛人凤、关麟征、贺衷寒、乔家才、邓文仪、李仙洲、李默庵、陈明仁、康泽、郑介民、李延年、李弥、胡琏、唐生明、俞济时、黄维、戴笠、郝柏村、蒋仲苓、王升、黄珍吾、彭孟缉、桂永清、谢晋元、范汉杰、邱清泉、蔡文治、李桂丹、廖耀湘、郑作民、王竣、黄翔、曾泽生、徐会之、赵子立、阙汉骞、董钊、李铁军、罗奇、贺忠汉、胡靖安、王慧生、宣铁吾、黄梅兴、姚子青 、钟彬、陈颐鼎、李以劻、肖赞育、戴安澜、萧作霖、唐生智、林伟俦、吕旃蒙、覃异之、贾伯涛、郑庭笈、陈修和、文强、杨伯涛、侯镜如、王耀武、孙元良、刘戡、黄杰、陈大庆、刘安祺、高魁元、蔡炳炎、廖运泽、曾扩情、酆悌、张耀明、廖昂、吴起舞、彭士量、邱行湘、孙明瑾、李文、王怀义、王敬久、滕杰、唐纵、蒋孝先、郑蕴侠。
B. 中国的军校有哪些
,国防大学,全军最高学府,负责培训军队高级干部和为军队培养研究生。位于北京市。
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前身为著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是解放军未来科学家、技术专家和新型指挥军官的摇篮。位于湖南省长沙市
3,解放军理工大学,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和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是国家和军队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的重要基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
4,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主要培养高、中级工程技术人才和指挥、管理干部的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军事院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
5,后勤工程学院,主要培养后勤专业技术人才。位于重庆市大坪长江二路。
6,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为全军汽车部队培养汽车运输指挥和管理军官,隶属于总后勤部。位于安徽省蚌埠市
7,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担负着为全军培养外语人才、军队院校汉语师资和外军留学生汉语培训等任务。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8,军事交通学院,是全军唯一培养军事交通运输和军用车辆装备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学院,隶属总后勤部。位于天津市河东区。
9,军事经济学院,是培养我军后勤建设人才的高等军事学府,隶属总后勤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罗家墩122号。
10,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主要任务是为全军培养国际战略研究、军事外交、国际外事等专业干部,是我军军事外交和外语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
11,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是总政治部直属的中级指挥学院,担负着为全军政治机关、军法机关干部的培训任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朱雀大街146号。
12,军械工程学院,全军唯一培养高、中级军械装备技术保障和理论研究专门人才的院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97号。
13,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担负着为全军培养高素质新型信息作战和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14,装备指挥技术学院,主要任务是培养全军武器装备指挥管理人才,隶属总装备部。位于北京市怀柔。
15,解放军艺术学院,隶属总政治部。是全军唯一的综合性艺术院校,担负培养全军文艺创作、表演人才和部队文化管理干部,开展军事文学研究等任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8号。
16,解放军体育学院,直属总参谋部。1999年6月八一军体大队并入学院。为全军培养体育人才和部队体育管理干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禺东西路38号。
17,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前身为著名的石家庄高级步校。担负培养陆军(含空降)师以下机关的各类参谋、院校军事教员、教学管理干部和全军电教干部的任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
18,陆军航空兵学院,主要任务是培养陆军航空兵中级政治指挥人才,陆、空军直升机飞行员和陆军航空工程机务干部。位于北京市通州区。
19,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是全军唯一培养陆军船艇军官的专业院校,前身是上海公安学校的海上巡逻系。位于江苏省镇江市。
20,海军工程大学,是一所技术与指挥、工程与管理相结合,多学科、多层次、综合型、高水平的军事工程技术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717号
21,海军兵种指挥学院,专门培养海军水面舰艇舰长、艇长和司令部参谋。位于广东省广州市。
22,海军后勤学院,培养海军后勤初级指挥、技术、管理军官的高等院校。位于天津市塘沽区。
23,大连舰艇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正规海军高等学府。承担海军军士长干部学历教育和舰艇指挥、基层政治工作、海道测量、海图制图、海洋水文、作战指控与电子对抗等50余个专业培训任务。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解放路667号。
24,海军潜艇学院,培养海军潜艇和防救部队初、中级军事指挥、工程技术军官的重点军事院校。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25,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培养海军初级指挥军官、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军官为主的高等军事院校。位于山东省烟台市二马路188号。
26,空军工程大学,担负着为空军培养航空工程、地空导弹、电子信息等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指挥军官及培训留学生任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乐东路甲字1号。
27,空军航空大学,是专门培养军事飞行军官的高等学院。位于吉林省长春市 28,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担负培养航空工程技术和管理干部的任务。位于河南省信阳市。
29,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担负培养具有轰炸机飞行加强技术,初步具备航空兵部队指挥、管理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的任务。位于四川省夹江市。
30,空军雷达学院,为空、海军雷达部队培养中、初级军事指挥军官和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性高等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31,空军后勤学院,培养空军后勤高、中级专门人才。位于江苏省徐州市。
32,桂林空军学院,培养空军初级指挥军官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全空军培训政治指导员的综合性军事院校。位于广西桂林市凯风路90号。
33,第二炮兵指挥学院,为二炮部队培养指挥军官和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中级指挥院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
34,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是我国唯一的培养战略导弹部队技术指挥军官及各类专门人才的高等工程技术学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洪庆。
35,炮兵指挥学院,肩负培养全军炮兵中级军政指挥军官、军事学研究生、外国留学生以及陆军导弹专业军官等任务。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36号。
36,炮兵学院,是一所培养基层指挥干部的初级指挥院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451号。
37,沈阳炮兵学院,是一所炮兵初级指挥学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凌区东大营街。
38,装甲兵工程学院,前身是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培养装甲机械化部队工程技术军官和指挥军官的最高学府。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西郊卢沟桥畔。
39,蚌埠坦克学院,为全军装甲兵部队培养初级指挥军官的军事院校。位于安徽省蚌埠市。
40,重庆通信学院,为全军培养初级通信指挥、通信技术军官的任务。位于重庆市沙坪坝林园甲一号。
41,西安通信学院,为全军培养初级通信指挥、通信技术军官的任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王曲镇。
42,通信指挥学院,是培养通信指挥干部的军事指挥院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解放公园路43号。
43,防化工程指挥学院,是为全军培养中级防化指挥军官,中、高级防化专业技术军官和全国人防防化干部的综合性军事院校。位于北京市昌平阳坊。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44,郑州防空兵学院,是全军陆军唯一的防空兵指挥学院,隶属总参谋部。 担负着为陆、海军防空部队培养初级指挥军官,为地方培养高素质的机电、英语、计算机专业人才以及为外军培养军事留学生的任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建设东路24号。
45,第二军医大学,为全军培养军医人才,隶属总后勤部。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
46,第三军医大学,为全军培养军医人才,隶属总后勤部。位于重庆市高滩岩。
47,第四军医大学,为全军培养军医人才,隶属总后勤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7号。
48,北京军医学院,为全军培养军医人才,隶属总后勤部。位于北京市丰台东大街8号。
49,白求恩军医学院,是培养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干部的医务院校。 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
50,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是我国公安现役部队的最高学府。边防、消防、警卫专业为国内独有,还承担师以上干部的培训任务,是我国国际维和民事警察和警务联络官培训基地及学术交流中心。位于河北省廊坊市。
C. 校园司令的使用帮助
发送“sd文字”可生成大字报,发送“bz文字”可生成暴走大字报(大字报上可配表情)。发送“love文字”可生成感情大字报(情感专家点评),发送“sw文字”可生成失物大字报(用于传播失物信息)。
社团可申请社团专属大字报。 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校园十大歌手大赛
2014年复旦大学校园十大歌手大赛
2014年绿洲音乐节
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阳光体育联赛
2014年果酱音乐节
2014年东华大学 Fire-Step大型街舞公演
第七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
2014年9月与近20所高校30多个学院合作迎新晚会
2014年10月上海大学东区嘉年华 上海(共22所)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大学 立信会计学院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
上海金融学院
江苏(共23所)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审计学院 苏州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扬州大学 南通大学 江苏大学 江南大学
金陵科技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理工学院
浙江(共5所)
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财经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福建(共3所)
厦门大学 集美大学 福州大学
广东(共4所)
暨南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
山东(共6所)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青岛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湖北(共5所)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北京(共9所)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
四川(共1所)
四川大学
云南(共1所)
云南大学
天津(共2所)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甘肃(13所)
兰州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甘肃政法学院 兰州文理学院 兰州城市学院
兰州工业学院 河西学院 陇东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
陕西(共2所)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湖南(共7所)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长沙医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安徽(共2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D. 中国所有的部队院校有哪些
全国军事院校官方排名
1.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湖南省长沙市
2.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
3.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海福巷1号
4.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777号
5.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陆军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6.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陆军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东郊
7.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昌陆军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
8.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陆军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
9.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
10.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解放路667号
1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兵种指挥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12.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山东省烟台市
1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长乐东路
14.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河南省信阳市航空路23号
15.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航空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48号
16.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7.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赵家条69号
18.中国人民解放军徐州空军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
19.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20.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北京市丰台区杜家坎21号
21.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451号(本部)
南京市作厂三号(分院)
2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23.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
安徽省蚌埠市
24.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460号
25.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王曲镇
26.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
重庆市沙坪坝区林园甲一号
27.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工程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28.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重庆市长江二路174号
29.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天津市河东区东局子1号
30.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
安徽省蚌埠市
3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97号(分院在裕华区宋营镇)
3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罗家墩122号
33.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北京市怀柔3380信箱招生办
34.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
35.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板桥
36.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北路252号
37.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朱雀大街146号
38.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
3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
4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7号
4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
天津市河东区成林道
42.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河南省洛阳市036信箱80号
43.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8号
44.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体育进修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45.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省福州市
46.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省兰州市
E. 请问谁都当过复旦的校长啊
复旦大学历任校长(解放前)
校 长 任职时间
校长 马相伯 1905~1906
校长 严 复 1906~1907
监督 夏敬观 1907~1909
监督 高凤谦 1909~1910
校长 马相伯 1910~1912
校长 李登辉 1913~1936.7
代理校长 唐路园 1918
代理校长 郭任远 1924. 7~1925. 3
代理校长 钱新之 1936. 8~1940. 5
校长 吴南轩 1940. 5~1943. 2
校长 章 益 1943. 2~1949. 7
复旦大学历任校长(解放后)
张志让(1893-1978) 号季隆,又号季龙,江苏常州人。1920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回国后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参事、大理院推事、武汉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审判员。 "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他拒绝去南京政府供职,回上海执律师业,积极营救中共党员和革命志士。1936年救国会" 七君子"被捕后,担任"七君子"的首席辩护律师。上海解放后被任命为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历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全国人大法案委员会、法制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陈望道(1891-1977) 原名参一,笔名佛突、雪帆,浙江义乌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科,获法学学士学位。回国后积极提倡新文化运动,任《新青年》编辑,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1921年7 月出席中共一大并当选为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1927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历任全国人大第四届常委,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第三届副主席。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毕生从事进步语文运动和语文科学的教学研究,建立了我国修辞学的科学体系,对哲学、伦理学、文艺理论、美学等造诣较深。主编《辞海》,著有《修辞学发凡》、《文法简论》等。
苏步青(1902-2003) 浙江平阳人。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到复旦大学任教,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等职。1983年起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历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兼任学术委员会常委,专长微分几何,创立了国内外公认的微分几何学派。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等专著10部。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谢希德(1921-2000 ) 福建泉州人。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 学数理学系。后留学美s国,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2 年10月回国到复旦大学任教,历任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副 校长、校长等职,1988年起任复旦大学顾问。1979、1980年 两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十三 届中央委员,上海市第七届政协主席。 1980 年当选为中国 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1年被选为主席团成员,1988 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专长表面物理和半导体物理 的理论研究。撰有《半导体物理学》、《固体物理学》、《 群论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等专著4部。
华中一(1931- ) 江苏无锡人。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物理系。 1952年底随交通大学X光管研究室来复旦大学。历任物理系主任、现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技术学院院长、副校长、校长等职。 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专长电真空物理研究, 1952至1956年参加我国第一只国产医用X光管和高压镇流管的研制, 获得成功。撰有《高真空技术与设备》、《真空技术基础》、《真空技术三十年集》等专著10多部。
杨福家(1936~ ) 1936年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历任原子核科学系主任、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校长等职。1984年获国家级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领导、组织并建成了"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实验室",完成了一批国际上重视的研究成果。撰有《原子物理学》、《应用核物理》等专著。
复旦大学历届党委书记
李正文(1908- ) 山东潍县人。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肄业。193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受党组织的委派去苏联学习,回国后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并以教授身份先后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大夏大学等学校任教。 1949年6月,上海市军管会派李正文为军代表接管复旦大学,兼任上海暨南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1951年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副校长, 1952年1月任中共复旦大学党委书记,10月兼任副校长。1954 年奉调北京,历任高教部政治教育司司长、北京教授讲学团主任、中国老教授协会名誉会长等职。长期从事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撰有《党史课是大学马列主义理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等论文,译有(苏)拉比杜斯的《政治经济学教程》和罗森塔尔的《唯物辩证法》等著作。
杨西光(1915~1989) 安徽芜湖人。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受组织派遣到东北军从事地下工作,参加了"西安事变"。1939年调离东北军,先后在华中野战军和华东军区敌军工作部任俘虏管理处主任、教导总团教育长、副政委等职。1949年8月到福建省工作, 历任中共福建省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福建省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福建省委委员等职。1954年担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后兼副校长。在这期间他是中共上海市第二、三届委员会委员。1959 年任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卫生工作部部长。1965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候补书记。1978年任《光明日报》总编辑,主持修改并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 从而引发全国范围内的真理标准的讨论。当选为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团主席。
王 零(1918~ ) 安徽潜山人。1937年参加革命,19 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江北游击十八中队指导员、中共盐阜地委、射阳县委委员、常委、五区书记,无锡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长,中共渤海区地委委员,沾化县委书记等职。1952年起至复旦大学工作,历任党委第一副书记、副书记等职,同时兼任政治辅导处主任、原子能科学系主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副校长。1965年10月被任命为复旦大学代理书记,"文革"结束后,主持复旦大学运动办公室,负责开展拨乱反正工作。1978年被任命为复旦大学党委第二书记兼副校长。1981年调任同济大学党委书记。
夏征农(1904~ ) 原名正和,字子美,笔名征农, 江西新建人。金陵大学、复旦大学肄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新建县党部负责人,1928年任复旦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1929年被捕入狱。出狱后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秘书,1933年加入"左联",是"左联"后期领导人之一,任《读书生活》、《太白》杂志编辑,《新认识》杂志主编。曾任新四军政治部统战部部长,民运部部长,苏中军政委员会秘书长,山东省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1978年任复旦大学党委第一书记,1979年任上海市委常委、书记,还历任上海社联主席,上海文联主席,《辞海》主编,中国大网络全书总编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学代表。著有《征农文艺散论》、《征农文艺创作论》、《征农政论选》等。
盛 华(1913~1997) 江苏仪征人。曾在开封大学、北平大学农学院求学,1935年留学日本仙台帝国大学。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军部服务团社会调查组副组长,苏中三分区敌工科长,三地委敌工部长、城工部长,一地委党校党委书记,华中野战军俘虏军官管理处处长,苏中区党委联络部副部长,华中工委党校教育处长等职。建国后历任苏北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华东人事部教育处长,华东纺织工学院党委书记兼校长,浙江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浙江省科委党组书记、主任,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等。于1957年、1979年两度来复旦工作,历任党委常委、副校长、党委第二书记、书记兼副校长等职。
林 克(1923~ ) 原名袁溥,江苏如皋人。1940年从南通中学去新四军抗日军政学校入伍,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军部军法处执法队政治指导员,南通地下党特派员,通如工委副书记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长、南通市委副书记、南通市长,南京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书记,1984年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离任后担任上海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著有《高校改革与思想工作》,主编《通向理想之路》(中国社会百思集)等。
钱冬生(1932~ ) 江苏无锡人。 1950年入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系学习,1952年被学校调出任中国革命史助教,1955至195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中国革命史分班。此后长期在大连工学院担任中共党史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学工作,1982年起又从事西方组织行为学的介绍和教学工作,同时兼任党务工作,历任大连工学院系总支书记、宣传部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等职。1990 年8月调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著有《成功之路》等译著。
程天权(1946- ) 上海人。1970年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1980至1983年求学于复旦大学法律系研究生班,毕业后在法律系任教。历任复旦大学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党委副书记等职,1995年起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著有《中国民法史》、《六部成语注释》、《大清律》等专著和译著,主编《大学生德育丛书》第一辑《大学生生活导论》、《邓小平理论研究》等。
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享誉海内外的全国重点大学。复旦大学由马相伯创建于1905年,原名为复旦公学。“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
1911年,辛亥革命如疾风暴雨,复旦学生多数参加革命军;加上经费停发,学校本土又为光复军司令部占用,学校一度停办。
12月中旬,校长马相伯、教务长胡敦复在无锡士绅支持下,借李汉章大公祠为课堂,昭忠祠为宿舍,筹备复学。1905~1911年,复旦公学培养出四届高等正科 ,毕业生共57人。
1912年五5月5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通告各省:大局初定,速令高等学校、专门学校开学。一时各校纷纷筹备复课,复旦则因校址无着,经费困难,束手无策。孙中山先生在听了于右任(时任临时政府交通部长)汇报后,当即决定拨补助金一万元,然后教育部立案。但是有了钱还没有用,关键是教学场所,于是迁址李鸿章祠堂。
1913年3月1日,复旦重新开学。
3月20日,宋教仁被刺。5月3日,上海学界公祭宋教仁。复旦公学派人布置灵堂,校长李登辉、教师邵力子、蒋梅笙等在会上慷慨陈辞。不久,爆发“二月革命”,但这次革命迅速失败。复旦校董中多人逃亡国外,学校经费补助又告断绝。李登辉校长千方百计地开源节流,师生共同努力,终于使学校收支趋于平衡。在这样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养成了复旦师生团结奋斗,精打细算,讲究效率的传统。
1912年~1916年,共培养大学预科毕业生十五人,中学毕业生一百五十人。其中著名的有张志让、孙越崎等人。
1916年6月,袁世凯帝制失败,羞恨而死。当年国庆,复旦师生兴高采烈,演剧三天。
1917年,复旦开始办理大学生本科业务,改名为复旦大学。李登辉先生1917~1937年担任校长。复旦升格为大学后学生也逐步增加。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
1918年,李登辉先生去南洋集资了15万,在江湾买了块地,即是今天复旦之基础。
1919年,五四爆发,复旦教师邵力子当时任《民国时报》总编,所以首先接到北京方面的传真,立即告知李登辉及复旦同学,成立了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组织学生坚持罢课、罢市,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并得到了孙中山的大力支持,使师生们大受鼓舞。
1920年冬在江湾建造校舍,至1922年落成。计有教室楼一座,名简公堂(今复旦博物馆);办公楼一座,名奕柱堂(1929年增添两翼,改作图书馆,今经济学院);第一学生宿舍(抗日战争中毁于炮火,今相辉堂址)一座;教师宿舍一栋(已毁)。学校初具规模,奠定了以后发展的基础。
1921年,复旦学生为482人,教职员34人。
1923年,金通尹教授倡议在理科设立土木工程系,内部分为道路、桥梁、建筑等。该年秋,郭任远教授建议设立了心理学院,立志建成中国最好的心理学院。
1924年,复旦学生为841人,教职员58人。
1928年,日寇在济南弄出五三惨案,打死我军民众五千余人,残杀我外交人员蔡公时等17人.复旦同学在默哀完后,无不义愤填膺,自动组织义勇军,积极训练,准备投笔从戎。
1929年,复旦大学进行系科改组,增设新闻系、市政系、法律系、教育系,其时全校共有17个系,分属文、理、法、商四个学院。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复旦在李登辉校长主持下,召集全校师生开声讨大会,并成立军事训练委员会,加强对学生的军事训练。复旦同学在李校长的支持下,三次去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强烈要求出兵抗日。
11月20日,复旦一百多同学组织“义勇军”,参加十九路军抗日,被分配担任后勤、宣传、教育等工作.战争期间,复旦迁至徐家汇附中(今复旦中学),继续上课。
1935年,日寇又制造华北事变,妄图侵吞华北。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复旦同学立即响应,到上海市政府请愿,反对华北自治。后又云集火车站准备赴南京请愿。蒋介石打电报给李登辉,李校长被迫去火车站劝阻学生,被同学们谢绝。由于国民党当局的阻扰,复旦学生自己开火车准备去南京请愿,但是铁轨又被破坏。“我们修。”同学们修复铁路后在无锡被阻拦。国民党用武力将同学押解回沪。但京沪铁路中断四天,引起了国际的重视,反响很大。
1936年,3月25日凌晨,上海市军警当局包围复旦大学,并从校外宿舍逮捕学生救国会干部七人。下午,军警又冲入校内,殴打师生,学生大怒,有力反抗,将军警逐出校外。军警在校外开枪,误杀警察一人,反诬学生所为。26日上午,军警进校搜捕,结果一无所获。李登辉校长强烈抗议国民党的暴行,29日召开临时校董会,会后前往责问上海市长吴铁城。吴承认发布复旦学生枪杀警察的新闻是错误的,保证以后决不派警入校搜查。上海各界救国会也发表宣言,抗议军警围捕复旦学生。在各方面的反对和抗议下,国民党不得不将全体被捕学生释放,斗争取得了完全胜利。下半年,李登辉校长在国民党当局的阴谋下被迫离职,吴南轩继任。吴南轩到任后,复旦爱国学生遭迫害,救亡运动被扼杀。
1937年1月8日,为了贯彻国民党最高当局把复旦大学迁出上海的意图,学校董事会召开第九次会议“拟在太湖流域另觅佳处”。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期间,民族资本家 荣德生出资购买太湖边土地一千余亩,以促成复旦迁校。由于抗日战争爆发,这一迁校计划未能实行。
1937年,复旦大学发展为具有文、理、法、商四学院,十六系科的大学。还附设有中学、实验中学各一所,义务小学二所。复旦大学已成为我国东南的重要学府。
1937年,“八一三”日寇侵沪战争爆发,战火纷飞,复旦学生开学到校极少。不久,南京教育部派人来沪,指示复旦、大同、大夏、光华四所大学组织临时联合大学内迁。大同、光华因经费无着落而退出。复旦、大夏组织临时联大,分二部分别迁往江西、贵州。
11月12日,上海沦陷。江西一部联大决定内迁贵阳与二部合并,师生长途跋涉,于12月底抵重庆。重庆各界欢迎复旦留在四川。
1938年2月,复旦在重庆复课,师生精神振奋,教学认真,生活俭朴,颇有一番新兴气象。同时,复旦于大夏之“临时联合”正式宣告解体。该年复旦大学重庆部有六十多名毕业生。
1938年2月,留沪复旦复课。这年暑假,复旦上海部有55名毕业生。
1938年秋,复旦渝校陆续增设史地系、数理系、统计系、农垦专修科、园艺系、农场、茶叶组、农艺系等。
1940年5月27日,日机轰炸重庆复旦大学,罹难师生共七人。全校师生,同声哀悼。由于校舍被炸毁,学校宣告本学期暂告一段落。
1940年秋,复旦渝校建立农学院。
1941年11月25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五届一次会议通过决议,复旦大学渝校由私立改为国立,由吴南轩任校长。
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进驻上海租界。李登辉校长宣布学校实行“三不主义”,即不向敌伪注册,不受敌伪津贴,不受敌伪干涉。三不不行,立即停办。在敌伪环伺的情况下,学校坚持不教日文。
1946年8月,复旦大学渝校的师生回到上海。
12月24日夜,北大先修班的女生沈崇被美国兵强行奸污。30日晚,复旦举行“全校学生大会”,控诉揭露驻华美军暴行,决定从12月31日起罢课三天。31日,复旦与其他各校代表开会,组成“上海市学生抗议美军暴行联合会”,并决定在1947年元旦举行全市性抗暴游行大示威。
1947年元旦,复旦同学七八百人由虹口公园经四川北路进行游行示威。下午,游行队伍在外滩与十所大专院校、十六所中学同学一起共一万余人,排列成浩浩荡荡的队伍,沿南京路进行游行示威。同日,复旦大学的33位教授,发表《正告美国政府的意见书》。这场抗议驻华美军的运动持续到三月上旬,成为蒋统区人民斗争的新高潮的标志。
3月,复旦学生自治会进行改选,进步同学组成“五院联合竞选团”,反动学生组成“不谈政治竞选团”,展开了激烈的竞选活动。“五院联合竞选团”获得了压倒的胜利。学生自治会竞选一结束,复旦同学立即投入到三反运动中去。
5月26日,在特务学生的指挥下,反动军警在国权路埋伏,袭击进步学生,这就是“国权路血案”。 “国权路血案”发生后,同学罢课,教授罢教,章益校长也多次向教育部提出辞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全市性大搜捕,全市共逮捕学生50余人。复旦同学被捕去11人,由于争议力量的努力,从7月8日开始,被捕学生陆续释放。
7月5日,李登辉老校长提出了“复旦精神”的定义,他对毕业生说:“…服务、牺牲、团结,是复旦的精神,也是你们的责任!”
1948年底,国民党教育部暗中策划复旦迁校台湾,一千多名师生联合签名反对,这件事揭开了护校和迎接解放斗争的序幕。
1949年,为了做好护校工作,以学生为主建立了防护大队。
4月27日,上海警备司令部限令复旦大学在两天内迁入市区育才中学。国民党军队随即进入学校。5月27日,上海大部解放,复旦同学立即集合,配合人民解放军,乘汽车进入复旦校园。6月20日,学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复旦大学从此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复旦大学成为中国重点大学之一。毛泽东同志于1951年应陈望道校长之请,为复旦亲笔题写了校名。建国52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复旦经历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
第一次是1952年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复旦原有的一批应用系科调出,华东地区10余所高校的文、理相关系科并入,是年复旦不仅大大加强了基础学科的实力,也集中了江、浙、皖、沪地区一批优秀人才,如:苏步青、陈建功、谈家桢、卢鹤绂等教授,均是在院系调整中进复旦的。
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国家在“七五”、“八五”、“九五”计划中,连年把复旦大学纳入重点建设之列,使复旦迅速由文、理两科发展成为包括人文、社会、自然、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多科性综合大学,成为新中国一所有世界影响的著名学府。
第三次是2000年4月27日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的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复旦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医科,学科门类比过去更齐全,综合实力比过去更增强,更具备向世界第一流大学迈进的必要条件。
材料来自复旦大学网站相关介绍
F. 校园司令的简介
校园司令,英文名为Schele Line,是由上海微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立的国内高校本地化移动社区,其微信平台于2013年9月正式上线,2014年9月覆盖华东46所高校。
校园司令微信号:xiaoyuansiling。
校园司令微信主要功能:司令大字报、社团专区、活动功能、天气预报、图书查询、校园资讯。
校园司令app已于2014年8月正式上线 。
G. 我要中国所有军校的名单只要跟军事有关的学校都行。
1,国防大学,全军最高学府,负责培训军队高级干部和为军队培养研究生。位于北京市。
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前身为著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是解放军未来科学家、技术专家和新型指挥军官的摇篮。位于湖南省长沙市
3,解放军理工大学,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和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是国家和军队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的重要基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
4,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主要培养高、中级工程技术人才和指挥、管理干部的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军事院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
5,后勤工程学院,主要培养后勤专业技术人才。位于重庆市大坪长江二路。
6,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为全军汽车部队培养汽车运输指挥和管理军官,隶属于总后勤部。位于安徽省蚌埠市
7,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担负着为全军培养外语人才、军队院校汉语师资和外军留学生汉语培训等任务。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8,军事交通学院,是全军唯一培养军事交通运输和军用车辆装备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学院,隶属总后勤部。位于天津市河东区。
9,军事经济学院,是培养我军后勤建设人才的高等军事学府,隶属总后勤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罗家墩122号。
10,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主要任务是为全军培养国际战略研究、军事外交、国际外事等专业干部,是我军军事外交和外语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
11,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是总政治部直属的中级指挥学院,担负着为全军政治机关、军法机关干部的培训任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朱雀大街146号。
12,军械工程学院,全军唯一培养高、中级军械装备技术保障和理论研究专门人才的院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97号。
13,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担负着为全军培养高素质新型信息作战和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14,装备指挥技术学院,主要任务是培养全军武器装备指挥管理人才,隶属总装备部。位于北京市怀柔。
15,解放军艺术学院,隶属总政治部。是全军唯一的综合性艺术院校,担负培养全军文艺创作、表演人才和部队文化管理干部,开展军事文学研究等任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8号。
16,解放军体育学院,直属总参谋部。1999年6月八一军体大队并入学院。为全军培养体育人才和部队体育管理干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禺东西路38号。
17,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前身为著名的石家庄高级步校。担负培养陆军(含空降)师以下机关的各类参谋、院校军事教员、教学管理干部和全军电教干部的任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
18,陆军航空兵学院,主要任务是培养陆军航空兵中级政治指挥人才,陆、空军直升机飞行员和陆军航空工程机务干部。位于北京市通州区。
19,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是全军唯一培养陆军船艇军官的专业院校,前身是上海公安学校的海上巡逻系。位于江苏省镇江市。
20,海军工程大学,是一所技术与指挥、工程与管理相结合,多学科、多层次、综合型、高水平的军事工程技术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717号。
21,海军兵种指挥学院,专门培养海军水面舰艇舰长、艇长和司令部参谋。位于广东省广州市。
22,海军后勤学院,培养海军后勤初级指挥、技术、管理军官的高等院校。位于天津市塘沽区。
23,大连舰艇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正规海军高等学府。承担海军军士长干部学历教育和舰艇指挥、基层政治工作、海道测量、海图制图、海洋水文、作战指控与电子对抗等50余个专业培训任务。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解放路667号。
24,海军潜艇学院,培养海军潜艇和防救部队初、中级军事指挥、工程技术军官的重点军事院校。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25,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培养海军初级指挥军官、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军官为主的高等军事院校。位于山东省烟台市二马路188号。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26,空军工程大学,担负着为空军培养航空工程、地空导弹、电子信息等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指挥军官及培训留学生任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乐东路甲字1号。
27,空军航空大学,是专门培养军事飞行军官的高等学院。位于吉林省长春市 28,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担负培养航空工程技术和管理干部的任务。位于河南省信阳市。
29,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担负培养具有轰炸机飞行加强技术,初步具备航空兵部队指挥、管理能力的初级指挥干部的任务。位于四川省夹江市。
30,空军雷达学院,为空、海军雷达部队培养中、初级军事指挥军官和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性高等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31,空军后勤学院,培养空军后勤高、中级专门人才。位于江苏省徐州市。
32,桂林空军学院,培养空军初级指挥军官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全空军培训政治指导员的综合性军事院校。位于广西桂林市凯风路90号。
33,第二炮兵指挥学院,为二炮部队培养指挥军官和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中级指挥院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
34,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是我国唯一的培养战略导弹部队技术指挥军官及各类专门人才的高等工程技术学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洪庆。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35,炮兵指挥学院,肩负培养全军炮兵中级军政指挥军官、军事学研究生、外国留学生以及陆军导弹专业军官等任务。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36号。
36,炮兵学院,是一所培养基层指挥干部的初级指挥院校。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451号。
37,沈阳炮兵学院,是一所炮兵初级指挥学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凌区东大营街。
38,装甲兵工程学院,前身是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培养装甲机械化部队工程技术军官和指挥军官的最高学府。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西郊卢沟桥畔。
39,蚌埠坦克学院,为全军装甲兵部队培养初级指挥军官的军事院校。位于安徽省蚌埠市。
40,重庆通信学院,为全军培养初级通信指挥、通信技术军官的任务。位于重庆市沙坪坝林园甲一号。
41,西安通信学院,为全军培养初级通信指挥、通信技术军官的任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王曲镇。
42,通信指挥学院,是培养通信指挥干部的军事指挥院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解放公园路43号。
43,防化工程指挥学院,是为全军培养中级防化指挥军官,中、高级防化专业技术军官和全国人防防化干部的综合性军事院校。位于北京市昌平阳坊。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44,郑州防空兵学院,是全军陆军唯一的防空兵指挥学院,隶属总参谋部。 担负着为陆、海军防空部队培养初级指挥军官,为地方培养高素质的机电、英语、计算机专业人才以及为外军培养军事留学生的任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建设东路24号。
45,第二军医大学,为全军培养军医人才,隶属总后勤部。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
46,第三军医大学,为全军培养军医人才,隶属总后勤部。位于重庆市高滩岩。
47,第四军医大学,为全军培养军医人才,隶属总后勤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7号。
48,北京军医学院,为全军培养军医人才,隶属总后勤部。位于北京市丰台东大街8号。
49,白求恩军医学院,是培养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干部的医务院校。 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
50,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是我国公安现役部队的最高学府。边防、消防、警卫专业为国内独有,还承担师以上干部的培训任务,是我国国际维和民事警察和警务联络官培训基地及学术交流中心。位于河北省廊坊市。
H. 军事指挥院校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炮兵指挥学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工程兵指挥学院,通信指挥学院,防化指挥工程学院,防空兵指挥学院,后勤指挥学院,海军指挥学院,海军广州舰艇学院,空军指挥学院,二炮指挥学院。
军事院校是军队所属的以培养军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学历教育院校和非学历教育院校的统称,包括综合型院校、指挥院校、工程技术院校、军事医学院校、士官学校等,其中指挥院校又分为高级指挥院校、中级指挥院校、初级指挥院校。军事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主要场所,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I. 中国有哪些著名军校
1、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没人能够否认黄埔军校在近代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意义,说起它人们尊敬之前油然而生。从1924年到1949年底,黄埔军校在大陆开办了23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培养出了23万多名毕业生。其中,不少毕业生成为国共的骨干将领。如胡宗南、林彪、刘志丹、罗瑞卿、杜聿明、黄维、郑洞国、戴安澜、胡琏、徐向前、陈赓等。
拓展资料:
目前,我国的军校分为全军院校和军兵种院校两大类。全军院校是指由四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直接管理的院校。军兵种院校,主要指各军兵种所属的各类院校,其主要特点是学员一般只在本军兵种范围内进行毕业分配,而不是面向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