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安庆太湖中学

安庆太湖中学

发布时间: 2021-05-19 09:55:16

⑴ 安徽省太湖中学

学校简介
太湖中学坐落在太湖县新县城建设路。校园教学区、运动区、学生生活区、
安徽省太湖中学主教学楼
教职工生活区规划建设,校园面积173亩,建筑面积 52000多平方米。校内群楼争辉,花草遍布,显得整洁而美丽。目前全校共有38个高中教学班,学生2200余人。教职工15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1人,省级“教坛新星”4人。 原全国政协副主 席赵朴初先生生前极为关心太湖中学的建设发展,他为太湖中学题写了校名、楼名,并设立了“拜石奖学金”。 赵朴初先生1990年视察太中时的亲笔题词“难学能学,难行能行”,已成为太湖中学的校训。 风雨百年志不改,老树春深更著花。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扶持下,全校师生同心协力,拼搏进取,太湖中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⑵ 毛坦厂中学,安庆太湖中学哪个

有人觉得安庆的太湖中学我更喜欢一些,这个的话,我是非常喜欢这个学校的。

⑶ 安徽省太湖县一共有多少所高中

2015年太湖教育局(网站)公布数据,该县有高中6所,分别为安徽太湖朴初中学、太湖县牛镇高中、太湖县北中高中、太湖二中、太湖中学、职教中心。

1、安徽太湖朴初中学。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911年的“熙湖单级师范学堂”,1963年全省师范布局调整,太湖师范是当时安庆专区江北8县的一所中师。2001年秋季正式开办五年制小教大专,同年,太湖师范组建附属中学,当年招收初、高中学生600余人。 2006年8月省教育厅正式批准太湖师范改制更名安徽省太湖朴初中学。

2、太湖县牛镇高中。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花亭湖畔。学校占地面积100余亩,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现有26个教学班,1700多名在校生。学校布局规划合理,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拥有全县一流的教学大楼和综合大楼。2005年6月被命名为“安庆市示范高中”。

3、太湖县北中高级中学。坐落在北中镇区河东岸,环境优美,优雅宜读。学校2002年恢复招生,2004年恢复普高建制,短短五年,发展迅速,成绩显著。现占地面积近百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余人。硬件设施一流,师资队伍齐备,2006年高考成绩显著。

4、太湖二中。创办于1979年,2009年4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高中。学校坐落在太湖新城长河路中段南侧的万花墩上。占地面积182亩,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现有4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00余人。校园碧草如茵,花木繁茂,环境优美。

5、太湖中学。创建于1906年,原名太湖县立中学堂。1952年正式定名“安徽省太湖中学”。2001年4月,被安徽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太湖中学座落在太湖县新县城建设路。校园面积173亩,建筑面积52000多平方米。校内群楼争辉,花草遍布,显得整洁而美丽。目前全校共有38个高中教学班,学生2200余人。教职工150余人。

6、太湖职教中心为职业高中,属于中专性质学校,此处略。

⑷ 安庆一中与安徽太湖中学哪个好

文科方面太中绝对比安庆一中好,理科就比安庆一中要差点,但差不了太多。

⑸ 安徽省太湖中学和怀宁中学哪个学校好

楼上纯属扯淡,你不知道就别瞎扯,搞得你看透一切似的,我可以负责人的告诉你们,太湖中学比怀宁中学好,不是好一点,不管从教学质量和硬件设施上来讲。

⑹ 安徽省太湖中学的学校领导

孔凡礼,1923年生,太湖县小池镇孔河村人,研究宋代文学的著名学者。1943年他从六邑中学毕业后考入安徽大学中文系,1947年毕业。1948年9月至1949年3月任教于太湖县立初级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太湖县立第五小学、树林小学、太湖师范任教。从1952年9月起,任北京第三中学教员直至1980年退休。孔凡礼在求学时就有志研究我国古代文史。到北京后,开始探索。1958年,他的题为《陆放翁的卒年》的论文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上发表,与他人合著的《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陆游卷》于60年代初出版。从此,他在当好语文教师的同时,几十年如一日,不问寒暑,沉浸于古代文献的海洋之中,广泛涉猎,勤学苦求,为尔后的深入研究做了充分的准备。 1980年以后,孔凡礼全身心地扑在宋代文学的研究上,他研究了宋词、宋诗,研究了以苏轼、陆游为代表的包括郭祥正、范成大、汪元量等在内的一批宋代作家。他点校、整理宋代文史古籍,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学术世界。 孔凡礼的著述有《全宋词补辑》(台湾台北文化源流事业公司1982年翻印)、《宋诗纪事续补》、《宋诗纪事续补拾遗》、《苏轼年谱》、《范成大年谱》、《范成大佚著辑存》、《增订湖山类稿》。点校整理的古籍有《苏轼诗集》(已印刷三次,台湾学海出版社1995年翻印)、《苏轼文集》(已印刷四次)、《郭祥正集》、《家世旧闻》、《西溪从语》、《侯鲭录》、《墨客挥犀》等。论文有《关于汪元量的家世生平和著述》、《范成大早期事迹考》、《诗渊前言》、《艾子是苏轼的作品》、《见于永乐大典的若干宋集考》、《郭祥正与王安石》等60多篇。还发表有鉴赏性、知识性文章多篇。孔凡礼在宋代文学与古籍研究方面的另一突出贡献是发掘出一批极为珍贵的文史典籍,使他们服务于国内外学术界。这里有上面提到的《诗渊》(明抄本类书,四百万言,其所引三分之一强已不见当今流传的各种版本的古籍)、《家世旧闻》(陆游撰,800多年未刊行过),还有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成都《东坡西楼贴》拓本残卷、金元大家元好问《诗文自警》残篇等。孔凡礼以弘扬祖国古代优秀文化为己任。他认为这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项崇高的事业。虽已年过古稀,仍笔耕不辍。除在国内享有盛誉外,他的成果,还得到了包括日本、美国在内的海外学者的很高评价。他是学术界公认的研究宋代文学与古籍的权威。 孔凡礼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诗词学会顾问。安庆诗词学会和太湖县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全宋诗》编委。 孔凡礼先生淡泊名利,自奉甚薄。他对母校六邑中学怀有深厚的感情,缅怀为他从事文学研究打下了深厚基础的教师赵纶士、李天笃、李西溟、金真逸诸先生。他将他的著述每样捐赠了一部给太湖中学。
何鹏,1918年生,学者,编审。早年从事中学教育工作,曾任教六邑中学,创立白沙中学。新中国建立后长期进行文史研究,有关于中国文学史、抗战文艺理论、楚文化、民间文学、民俗学等方面的著述二百余万字。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处负责人。
何楷模,1921年生。主任工程师。1948年复旦大学毕业后长期任职台湾水利局。负责台湾河川、海堤、港口的勘测、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并在逢甲大学水利工程系兼课,讲授渠港工程学。任水利局主任工程师,1976年退休。台湾太湖同乡会会长 。
赵洛,1925年生。编审。1949年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革命,任职四野司令部,因病退役后长期从事编辑工作,任北京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古籍和北京史专家。著有《宝地》、《天安门》、《旅游问路》、《北京的故事》等书,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赵酬,1925年生。大学毕业投奔革命,参加解放战争,任广州军区党史办公室主任(正师职),著有《叶挺将军传》等书。
蔡别文,1927年生。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38年六邑中学读书时参加新四军。历任连、营、团、师、军领导职务,屡建战功。在任24军政委后调任总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兵团级)。现已退休。詹硕夫1930年生。国家一级编剧。长期从事文化、戏剧工作,发表作品100余万字。与他人合作的《羯鼓惊天》、《姐妹皇后》等戏剧获国家和华东地区演出奖。现任宣城地区文化局副局长。
赵国青,1933年生。《人民文学》副刊主编,副编审。1955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中央宣传部工作。1961年调人民文学出版社。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编发了大量文学作品,总字数超过二千万字。发现、培植了一大批文学新人;对文革中被“四人帮”打倒的老作家进行催化工作,使他们拿起笔来重新工作。著作有《王杰》、《艺海探微》等。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太湖同乡会会长。
方惟寅,女,1934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同济大学工民建专业毕业。任安徽省国防工业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主持了省内外多项重要的工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编著有《房屋抗震设计与鉴定加固》等著述。多次评为省级和系统先进工作者,是中国建筑学会五届理事,省勘测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省土建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石 楠,女,1938年生。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协副主席,省政协常委,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太中初中毕业后在安庆工厂、图书馆任职廿余年。坚持业余自学、苦读成材,终于在1982年发表长篇处女作《画魂—张玉良传》轰动文坛,在海外以多种文字再版,并搬上银幕。主要著作还有长篇《美神》、《寒柳》、《从尼姑庵走上红地毯》、《一代明星舒绣文》、《回望人生路—亚明艺术之旅》、《刘海粟传》,中篇《弃妇》、《晚晴》、散文集《爱之歌》等300多万字。9次获各种刊物文学一等奖。传记收入香港世界文库出版社选编出版的《世界名人传》中。石楠将她的全部著作各捐赠一部给太湖中学。
马 兰,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戏剧协会副主席、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副院长。出生于太湖县城关镇向阳街7号,1974年从太湖县师范附小毕业后进太湖中学读书,1975年9月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开始了20年艺术生涯。马兰,海内外公认的当今“黄梅戏中第一人”,连续获得过“黄梅戏十佳之首”和黄梅戏艺术节金奖等荣誉,而且在我国整个戏剧、电视表演艺术领域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先后获得全国最高奖项“文华奖”、“梅花奖”、“飞天奖”、“金鹰奖”的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女主角奖,是在全国范围享有极高知名度的优秀表演艺术家。她主演的舞台剧、电视剧和电影《罗帕记》、《女驸马》、《龙女》、《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劈棺惊梦》、《西厢记》、《遥指杏花村》、《严凤英》、《红楼梦》等,在广大观众心目中影响深远。曾赴内地各省和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日本、德国、瑞士等地访问、演出,所到之处,都引起轰动。由于马兰对我国表演艺术的贡献,她除了获得一系列应有的艺术荣誉外,还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并作为国家级中青年优秀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张邦宁,1938年生。研究室主任,师职干部。1956年在太中读书时应征入伍。在部队院校学习无线电技术,曾任无线电专业教员。1964年调北京总参谋部第二部工作,多次立功获奖。
方国俊,1940年生。运动健将,高级教练(师职)。代表安徽省、南京军区参加一、二届全国运动会,获第8名,多次破省级及全军撑竿跳纪录,并保持多年。国家运动健将。任南京军区体工队教练期间培养全国冠军8人,亚洲冠军1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1人。以中国专家身份出任巴基斯坦国家队教练,培养两个项目的南亚运动会冠军,受所在国奖励。
李凤生,1946年生,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南京理工大学(原炮兵工程学院)毕业,留校长期从事国防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并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现任校兵器工业超细粉体中心主任、研究所所长。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省、部级奖10余次,专利4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作为国家级访问学者赴美、澳等国工作多年,是美、澳两国胶体及粉体专题委员会委员。
夏银安,太湖中学58届校友。原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副局长。
方文汉,太湖中学60届校友,解放军总参56所原政委。

⑺ 安徽太湖中学和泉州五中那个更好

更好的当然是泉州五中啊,因为泉州五中它的规模不是很大,但都是精尖人才,要比太湖中学好很多

⑻ 安徽省太湖中学的办学历史

据旧县志记载,熙湖书院原建在县西北二里,1755年(乾隆二十年),知县吴易峰创建。有会文堂,丽泽堂,景贤祠,同春亭,静观亭,文昌阁,东为法华寺(俗称火神庙,今改建为福利院)。因日久倾圮,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知县余心畅率绅士改建于城内范铁巷(即今老城原太师南大门一带)。中为会文堂。门东有厅堂,左右各有书舍二间。前为对厅和傍厅。东为厢屋,连接考棚。围周一百零三丈,有围墙环绕。1854年(咸丰四年)冬,毁于战火。 1861年(咸丰十一年),安庆府知府下令各县按例举行生员考试。当时书院、考棚均遭破坏,知县马文梦只得用茅草铺盖考棚,勉强完成试事。不久,即着手重修,并就原址拓宽,后为书院,前为考棚。书院左右建两厅,中为川堂、会文堂,堂侧建耳舍,左右列号舍。东偏后为艺圃,前为龙门,偏西建余公祠。 1870年(同治九年),书院首事就范铁巷公馆旧址建屋二重,有堂,有厢房,有楼。堂的左右建仓二间,供储书之用,四周环以围墙。1894年(光绪二十年),知县萧仁丙督同县绅士再改建于考棚之西,大门南向。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清帝下诏,改直省各属书院为兼习中西学校,以省书院为高等学,郡书院为中等学,州县书院为小学。
清末太湖知县贾仕骏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将为科举制度培育人才的熙湖书院改为“太湖县立中学堂”。
1912年(民国元年),经县议会议定,改县立中学堂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 六邑联中,全称为“安庆六邑联立中学”,创建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校址在安庆百花亭。所谓“六邑”是指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六县,统属于当时的安庆府。最初的校名为“安庆府中学堂”,民国建立后,府制废除,乃以“六邑”二字名校。 学校初为府立,凡学校行政皆受命于郡守。民国之后,治权归六邑公益董事会。董事会再选聘校长总管全校校务。校长以下设立校务主任及学监、舍监;后改设教务、训育及事务三部,各设立主任一人。后来,为使管教结合,又采取过级任制,不久,则改设生活指导委员会和训育委员会。学制最初为四年和五年两种,后定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1938年(民国27年),侵华日军逼近安庆,六邑联中高中部撤离至桐城黄甲铺(后因战事吃紧,未能坚持办学),初中部则迁至太湖。范协邦为第一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
六邑师生迁至太湖以后,最初利用城北福音堂和聂、王二氏宗祠为校舍。4月上旬,4个班学生恢复上课,李启光(西溟)任初中部主任,檀黠韩负责教务,张宿芳负责总务。6月,日军压境,飞机轰炸太湖县城,福音堂被毁,部分学生组成流亡队,向大别山区疏散。7月,经校董会太湖籍董事杨慧存、赵纶士等筹划,决定在薛义河借王氏宗祠复课。此时,由于战事频仍,交通阻隔,迁至太湖境内的六邑中学初中部,实际上已与迁桐城的高中部没有联系,而成为太湖境内的一所独立学校。校董会决定由赵纶士出任校长,王甸平为教导主任。当年秋季招收初中3个班,学生150人。
1939年春,校址由薛义河又迁至离县城约8里的姜家岭,校名曾定为安庆七邑联立中学,不久仍用“六邑”原名。 姜家岭的房舍,原系李幼乾先生私邸,有厅堂、书斋、卧室、客房、仓房、厨房及大小余屋30多间,李先生慷慨许诺把房屋租给学校,以示对教育和抗战的支持。但李氏房舍仅能容纳百人左右。赵校长为解决校舍不足,多次与太湖县各界人士磋商,争取太湖地方财政拨款,并呈文省教育厅请求资助。为解燃眉之急,他曾亲自带领师生到县城搬运被日寇炸毁的福音堂、晋熙小学等处的残砖断瓦,以应建房之需。他还将为亡母治丧而收得的礼金全部捐献给学校作建校经费,受到省政府通令嘉奖。在赵校长多方筹集之下,陆续建起楼房、平房80余间,可容纳12个班,600多百名学生。 1940年,为发展地方教育,以适应抗日救国的需要,六邑中学在辛家冲设立了简易师范科,培养战时需要的乡村小学教师,由甘兆卿、辛哲明先后任师范科主任。辛哲明在简易师范科第一、二期合刊的《同学录序言》中说:“自民国二十九年,即我中华民族空前抗战之第四年,我太湖县为发展教育,以适应抗战建国之需要,乃遵省令于县六邑联中附设简易师范科。始主其事者,为甘君兆卿,甘君去职,地方耆硕强哲明继之。” 同年秋,六邑恢复高中招生,招收2个班,学生100人。 1941年秋,又于司空山麓的店前河设立六邑中学店镇分部,余正堂任分部教导主任。该分部共培养初中毕业生120余人。 当时,抗日御敌,救亡图存,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头等大事。学校成立了“青年抗敌协会”,组织师生到县城和农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秘密翻印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给师生学习。为鼓舞抗日救国的斗志,师生人人学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五月纪念歌》等抗战歌曲。学校还聘请第五战区三十四工作团团长、共产党员孙觉以及三十四工作团团员李文涛来校任教。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时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官卫立煌将军秘书的地下党员、赵纶士先生的长子赵荣声回乡探亲(其妻靳明女士为六邑中学教师),学校借此机会邀请他作了题为《论太平洋战争》的时事报告。他在报告中除分析了当时的世界形势之外,着力阐述了毛泽东“持久战”的主张,批驳了国民党右派散布的“亡国论”、“投降论”及某些激进分子散布的“速胜论”,大大鼓舞了全校师生的抗日斗志。在共产党员、爱国青年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的影响下,学校抗日气氛非常活跃,师生爱国热情日益高涨,不少学生投笔从戎,加入抗日队伍。曾任解放军某军政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长的蔡别文将军就是当年投笔从军的学生之一。
由于国民党政府一贯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错误政策,孙觉、李文涛等共产党员及一批进步青年的爱国行动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监视。在他们即将遭到迫害的危急时刻,赵纶士校长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掩护他们安全转移。 六邑中学向以良好的校风驰名远近。当时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物质生活极为艰苦,但学校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校园内有一块地,是李氏厅堂的旧址,后来平作菜园,园内有松、竹、梅、乌桕等杂沓而生,而竹稍多。以往,每当竹笋刚刚长出之时,就被人割去,赵校长对此深感惋惜。他作了一首诗:“草木春来长,生意已欣然。萌芽同爱惜,几日便参天。”他又特意制作一块木牌,将诗抄录其上,挂在竹木旁边;还写了《园竹说》一文,阐明爱护竹木与培养人才同出一理。赵校长这种就地取材、巧妙设譬的教育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此,折竹割笋的人悄然绝迹,竹木越长越茂盛。 校长治校有方,教师严谨执教,学生勤奋学习,因而教学质量在当时形势十分紧张、物质资料非常匮乏的情况下,仍能稳步提高。高三学生赵国廷在全国高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荣获第一名。在当时封闭的太湖县,一个普通百姓的子弟取得这样的成绩,犹如封建时代中了状元一般,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 六邑中学优良的校风,还表现在对学生特殊的爱护上。 1942年冬,高三学生孙巍因病死亡,同班同学聂家型在校内壁报上撰文表示悼念,文中对校方诊治失时有所批评。这篇壁报恰被来校视察的教育厅督学看见,即对学校训导人员有所指责。军训教官汪铁如则认为学生在壁报上公开撰文批评校方,是越轨犯上,违犯校规,扬言要惩治撰稿者,并当众将壁报撕毁。这一粗暴无理的行为,激起高三学生的愤怒,当即宣布罢课,拥向教师宿舍,捣毁了汪的卧室,焚烧其衣被。汪铁如见此情状,几近疯狂,立即向太湖保安队请调军警来弹压。一时间,校内岗哨林立,荷枪实弹的军警虎视眈眈,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校园。为首的几名学生从后山逃走。汪铁如仍不罢休,依仗保安队的势力,逼着当时代管校务的教务主任陈我鲁召开临时校务会议,强行宣布开除聂家型、赵壁、梅景庚、刘先林、储平战、何楷模等6人。这次风潮,后来被称为“六君子事件”。 事发之时,赵纶士校长正在外地参加会议,返校途中得知此事。他在冷静地分析了事发的原因之后,考虑到既不能得罪有保安队撑腰的汪铁如,又不能让6个有志青年白白失去学习的机会,因此,他明地里同意开除6名学生,而将开除名单一直锁在抽屉里,并未上报教育厅,保留了6名学生的学籍,还于暗中示意6名学生到其他学校借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经过8年浴血奋战,付出牺牲3500万同胞的高昂贵代价的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全国人民欣喜若狂,六邑师生欣喜若狂!10月10日“双十节”,太湖城内工农商学兵各界数千人举行了“庆祝抗战胜利”的提灯游行。六邑联中师生排演的文艺节目及绘制的各种彩灯,尤其引人注目。除踩高跷、跑旱船、骑毛驴、荡秋千、舞狮子、舞龙灯、渔翁撒网、十番锣鼓等民间传统节目外,还有各种弘扬民族精神、歌颂抗日志士的新鲜灯饰,如“八仙过海”、“八锤大闹朱仙镇”、“醒狮”、“气壮山河”等。一些讽刺贪官污吏的彩灯,也在提灯游行中出现,如“雁过拔毛”、“棺材里伸出手——死要”等,观众纷纷拍手叫好。 1946年春,六邑中学师生与太湖人民同甘共苦、团结战斗8年之后,带着庆祝抗战胜利的喜悦,迁回安庆。部分太湖籍教员及两个班的初中学生并入太湖县中,留在了太湖。 全校共有54个高中教学班,学生5400余人。教职工17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1人,省级“教坛新星”4人。

⑼ 安徽太湖中学最出色的教师是谁

哇哈哈.刚从那里毕业..是我们四班班主任罗庆平老师

⑽ 安徽省太湖中学怎么

安徽省太湖中学,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安徽省太湖中学更多信息和资讯。

热点内容
高考数学北京卷 发布:2025-09-02 19:27:08 浏览:353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2025-09-02 18:27:11 浏览:10
师德师风的内容 发布:2025-09-02 17:21:54 浏览:531
永嘉教师考试 发布:2025-09-02 14:38:54 浏览:678
公众微信怎么申请 发布:2025-09-02 12:56:22 浏览:500
老师和家长沟通的语言 发布:2025-09-02 12:55:35 浏览:20
保定教师进修学校 发布:2025-09-02 07:26:44 浏览:743
性感班主任 发布:2025-09-02 05:14:58 浏览:611
高校师德总结 发布:2025-09-02 05:12:08 浏览:71
五年级教师家访记录 发布:2025-09-02 03:44:10 浏览: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