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学区
A. 在上海上中学需要学区房吗
小学和初中都是按片划分的,所以必须得是学区房才能入学。高中就不用了
B. 上海学区房改革有新政了,具体都有哪些变化
总之,到2022年,上海每一所不挑生源的初中,原则上都能拿到市优质高中分配下来的名额,最大限度保证校校之间的平等。长期困扰上海中小学生家长的初中择校等问题,或将随着这一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进逐步缓解。
C. 上海市跨区上初中学区房
要看区的,上海最晚是三年,你提前三年进或更早进总会没有错,哈哈
D. 上海中考改革对学区房影响大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点
上海关于中考的改革引发了很多人对于当地学区房的关注。其实大可以不必这么紧张,只要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存在,学区房就会一直存在,讨论的在激烈,落实到自己身上,也会拼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上海中考改革为啥和学区房有联系上海的中考改革规定将重点高中的大多数名额分配到公办初中。其中每个初中的名额以本学校的中考生占本地区考生比例决定。
这个规定一经颁布就引发了人们对于学区房的担忧。
学区房的问题本质上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匀,和重点高中的名额分配没有本质关联。所以上海的中考改革对于学区房的冲击并不会太大,只有教育资源分配均匀了,学区房才会被遏制!
E. 上海的中学学区房入学多久可以卖
上海目前每个区的政策略有不同,具体的可以去所在区的房办问下,这个在网上问的和回答的不一定适用你所在的区。
F. 上海小学升初中是看户口还是房产证来划分的
主要是看孩子的户口所在地决定的。
不少好的学校规定,只有在学区范围内户口满2-3年以上,才可以就读。
所以说只有房产证是不行的,这就是上海目前扼制学区房暴涨的手段,而且学区的划分每年都是不同的,因此购买学区房一定要谨慎,不要被中介忽悠了!
G. 上海买学区房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吗
1、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望子 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学校周边文化气息比较浓重,人文环境比较好,家长希望让孩子在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2、学区房要以居住功能为主,房子是要住很久的,不能为了学校而放弃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动能。看房子的时候,还是要看它的居住品质、楼盘景观以及居住功能等方面。当然,拥有良好居住价值的基础上,如果周边还有学校教育资源,那么这个房子是非常值得考虑的。
3、名校周边向来是交通密集的场所,也是政府会加大力度保证安全的区域,并且必然能够感受到学校带来的成熟配套设施所带来的方便,生活便利,孩子成长环境安全。
4、购买学区房也不失为一种投资行为,只要重点小学、名牌小学不搬走,学区房的升值空间将十分巨大,当孩子毕业之后,完全可以把升值多倍的房子再卖出去。
H. 在上海,买学区房到底有多重要
要知道学区房是体制内产物,而体制内绕不开高考,因此采取从“高中-初中-小学”倒推逻辑来聊学区房似乎也没毛病,即普遍观念会认为好的高中会影响初中,好的初中会影响小学。至于“为什么学历不一定值钱,但学区房却非常值钱”这种世纪难题不在本文讨论范畴,知乎上就有这个问题,有兴趣的盆友可以查查。
高中。以下根据2016年清华、北大、复旦、上交的录取人数罗列的上海高中名单。
“学区房”是一个民间概念,而非官方。从九年义务教育的角度讲,每所房子都是学区房,显然,我们关注的学区房并不是这个层面的,我们谈到的学区房都是对口公办、热门、小学的房子。这里有三个关键词。
第一:公办,为什么是公办呢?只有公办小学才跟房子有对应关系,民办跟房子没关。我们常谈到的学区房都是指的公办学校。
第二个关键词,热门,为什么只关注热门?顾名思义,那些鲜有人问津的,甚至是菜小的学校,大家不会为了他而过多关注他所对口的房子,因此我们聊到的学区房都是对口还不错的学校。但存在一些学校并不是一开始就备受瞩目,而是随着教学质量的提升慢慢进入大家的视野,像老静安的静教院附小,10多年前接近菜小,换了校长之后,才逐渐成为静安区一梯队的小学。另外有些原本不错的名校,近些年也有没落的迹象,不过这种由于学校本身的质量导致的变动比例不大,而且周期不会短。
第三个关键词,小学,为什么是小学?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初中不是也有对口地段一说吗?确实,小学升初中也有地段生,但是,小升初是有筛选的,主要还是看小孩的能力,不局限于房子。能力强的小学生可以去考民办初中,或公办初中的特色班(重点班),若小孩能力较弱,即使有对口初中的房产,也只能进入公办初中的平行班(普通班),重点班和普通班可谓天壤之别。因此,初中学区房的性价比较低,本文不做重点讨论。目前,大部分家长关注的学区房主要还是小学阶段。
总结一下,我们所讲到的学区房就是,对口公办的,热门的,小学的房子。
I. 上海学区房新政寓意“菜中”的春天
“新政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某天晚上,有两个人在树林里过夜。突然树林里突然跑出一头熊来,紧急之中,两个人中一个却忙着穿球鞋。一个人对他说:你把球鞋穿上有什么用?我们反正跑不过熊啊!忙着穿球鞋的人说:我是要跑过你!”
3月16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一位坚定的“鸡血派”家长在新政消息出台后感概地表达了以上观点。
根据新政:
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占其招生计划总数的65%,原则上按人数比例分配到各区,分配到各区的计划中须有不低于20%的比例以均衡、随机为原则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
关于上海学区房,几天前有一篇刷屏的文章《在上海买下一套学区房,一切才刚开始》,其中提到,2020年~2021年,上海正式实施中小学“公民同招”,学区房经历快速上涨,最狂热的时候,一套破旧的“老公房”单价直逼汤臣一品。
到了情况无法改变的时候,一些家长开始寻求精神上的安慰。他们更愿意聊一些网络上的故事,比如一群码农用力“鸡娃”,孩子们成绩提升,活生生把一所普通学校“鸡”成了区重点。
这一次的政策,在家长和潜在刚需客眼中,已是上海教育格局的颠覆性转变。
超溢价学区房支撑不再
“全覆盖”、“所有不择生源的学校”,意味着顶级公办初中和不入流的“菜中”,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名额分配面前。而决定名额数量的,不再是区统考成绩和生源口碑,也不再是初中有没有亲爹(同集团高中),而是学生人数。
多年来,教育领域的焦虑直接传导到了房地产领域。
易居研究院对上海浦东大三林板块、张江板块和黄浦区三个学区相对热的区域/板块进行分析发现,这三个区域/板块的价格在2019年较为稳定,而到了2020年尤其是二季度开始,浦东三林板块、张江板块开始出现价格明显上涨,同时市场开始出现一房难求、哄抬房价、预期不稳等乱象。
而黄浦区学区房则相对保持了平稳,究其原因,在小升初阶段黄浦区采取学籍对口升学,而浦东地区采取的是“户籍对口”政策,这意味着买到相应的初中学区房即可入学,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令局部地区房价高热。
最疯狂的表现莫过于浦东梅园街道,建成于1985年的老破小由于对口大名鼎鼎的“建平西”,其二手房价每年入学季之前都会迎来一波上涨,从未出现过跌势。
本轮上涨从2020年5月开始发酵,并在10月份开始猛涨,5个月不到,涨幅高达43%。
上海全市二手房行情也在学区房的助推下走高,2020年4月~2021年1月连续10个月保持2.4万套~4.45万套的月成交套数,其中最高峰出现在2021年1月,此后121楼市新政叠加春节假期,2月份成交套数有所回落。
而在新政公布后,包括“建平西”在内的一大批“头部初中”+“航母型”初中学区,成为新政下最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学校。
新政出台当晚,上海各大论坛和学区房微信群开始炸锅。易居研究院指出,随着316上海教委政策的出台,政策组合拳效应体现,热点区域的学区房有降温迹象,各类虚高房价现象也将继续减少。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新政策从教育资源均衡的角度出发,能够使得家长理性择校和置业,部分热点学区房后续确实会降温,或者说强势的地位会略有下滑。这也就体现为认购的溢价率会下降,相关购房成本也会下调。”
相应地,这一次,中介们的朋友圈集体“哑火”。
掐灭“初中学区房”火苗
自主招生少了、校内内卷更严重了,鸡血浓度最高的民办(目前初一初二在读)成了最拥挤的赛道。文章开头“我只要跑过你”,充分反应了当下的“内卷”。
反而大家口中的“菜中”,迎来了春天。
对学情非常了解的网友在上海本地论坛吐槽:“浦东某中学某年只有8人有资格中考,但按照新规可以分到5个市重点到校名额。8人中考,5个市重点名额,可以上热搜了。”
“应该避免去尖子扎堆的学校才对。”一位家长由衷地说。
“可以预期,当每所初中都有机会升入优质高中的制度建立,不少家长就会考虑家门口的学校,而不必再舍近求远追求择校,‘不能对口好初中孩子就彻底掉队’的焦虑情绪也会大大减缓,单为择校而选择居住地的行为会少很多。”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如此一来,刚被一些房产中介和自媒体炒作起来的所谓“初中学区房”概念将在很大程度上被掐灭。
J. 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在静安区有哪些学区房
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在静安区有学区房的小区有这些,恒丰大楼
达安城
国际丽都城
这些小区楼盘是划分为学区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