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美国校园暴力事件案例

美国校园暴力事件案例

发布时间: 2021-05-25 02:57:15

㈠ 在美国如何处理孩子的校园暴力

今年2月得知自己入选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2016-2017年度访学学者,女儿随我月中旬启程来到波士顿剑桥,进入剑桥某公立小学一年级读书。班上共有17名学生,大多是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二代”,以及来这两个学校的访问学者的子弟。

是夜,习惯早睡晚起的我,彻夜无眠。翌日上午,赶紧讨教小区内相熟的妈妈们,澳大利亚妈妈,冰岛妈妈和美国妈妈三个人的意见一致,这事应该立马投诉,要求面谈解决。

赶紧回家写邮件,自忖核心内容应该包括事实陈述,情感动员和直接诉求三部分。先描述女儿转述的事实,对女儿造成的伤害,涉事男生跟女儿以往的不愉快经历;接着试图唤起班主任(她有三个女儿和两个外孙女)的同理心,请她设想我周五晚至周二面谈前的心理煎熬;最后提出在不干扰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请她安排周二与我面谈一次,商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末了,感谢老师们对女儿入学以来给予的关心和照顾。

邮件发出后,我拨打学校的总机电话,留言提醒班主任老师查收我的紧急邮件。周二清早,送孩子上校车后,我立马拨打学校电话,转到班级,班主任老师接听,我简短告知此事,她答应马上查阅邮件,并约定中午十二时半教室面谈。

随后,我按时去办公室工作。当天中午,哈燕为访问学者组织了哈佛学术期刊主编和哈佛出版社总编,主讲有关英文发表和出版的讲座,根本无心听讲。我将投诉信打印四份带着,直奔学校。

按时走进女儿的教室,发现班主任正在跟一个男生谈话。看他高高壮壮的样子,我马上猜想这位可能就是“本案”所涉男生。老师看到我,请我进去,同时送那孩子出教室门。我佯装随意地问这孩子的名字,果然是那孩子。我现在理解女儿的处境了:这么高大壮的男生,即便女儿班级第一女高个,热爱体育,体质优秀,可哪是这孩子的对手啊。

未几,校长、助手和班主任鱼贯而入,互致问候入座。我主动走到“主位”坐定,三位老师陆续坐好。根据社会学理论,占据有利空间,是无声地宣誓个体对谈话的某种掌控权。跟三位母语是英语的美国人,正式严肃地讨论校园暴力问题,我这个英语是第二外语的中国人需要理论傍身,自我暗示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把打印好的邮件分发给三位老师,大家开始阅读。我再次陈述事实,班主任接着说明她了解到的情况,助手随后补充,我最后重申问题的性质,并列举麻省最新校园暴力的统计数据,主要的暴力现象以及学者的追踪研究得出的对受害学生的心理伤害。总之,我认为这是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同时,鉴于男孩的年龄和行为,我不排除此事涉嫌性骚扰。四位女士在他人讲话时,都飞快地做记录。末了,校长表示歉意,承诺翌日一早开启正式调查(a serious investigation),分头找两个学生研讨此事,同时约见男生父母。

我表示感谢,再次重申女儿很喜欢这个学校和她的老师,感谢他们对孩子的呵护和爱心。同时,我提出三条建议:第一,在两个孩子能够友好相处之前,上课时,尽量将涉事男生与我女儿分开就坐;第二,在我女儿能够用英语顺畅表达自己的想法前,希望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把我女儿安排在靠近老师的位置上;第三,希望老师能够时不时在放学前问问孩子当天的情况,如有问题,请迅速联系我。

三位老师同意照办,校长答应告诉其他任课老师前两条安排,并承诺女儿每天离校前,她会亲自询问她当天情况。最后,校长和班主任都表示最近会集中跟学生讨论校园暴力问题,并进行校园安全教育,助理老师说她每天送女儿上校巴时,也会跟她聊聊当天的情况。

谈话过程中,我一直暗自告诫自己,不要遗漏重要细节。结束谈话前,我突然想到女儿第二天早上跟校长谈话时的语言问题。提出需要学校的ESL老师在场,帮忙翻译。校长补充说,同时在场的还会有学校的心理医生。

面谈和沟通很顺利,我十分感谢她们的帮助。晚上孩子的反馈也很正向,当天班主任的课上,的确讨论了校园暴力问题。离校前,校长和助理老师都询问了她当天的情况。

翌日下午,我接到校长的电话。调查结果是:男生说他不是故意碰我女儿的胸部,只是伸胳膊时无意中碰到;我女儿也承认男生并非有意为之;而且,我女儿要求男生正式向她道歉,称若是再次道歉,她会感觉好很多。

我仔细听完,首先感谢校长高效的工作,表示接受她的调查结果,但对我女儿要求对方道歉一事表示怀疑。我了解自己的女儿,援用这种外交辞令,并不是一个接受外国校长质询的7岁小女孩的正常反应。况且,判定一种行为的目的性并不容易,尤其是缺乏视频证据,未成年双方当初各执一词的时候。尽管当时班上有目击者,或可佐证男生行为到底是否故意,但按照美国教育领域的政治正确性原则,大概也不可能操作。因此,这事就此打住。但是,我希望学校关注此事,防止再次发生。

挂断电话前,我问校长,此事是否会记录在案,若是,能否给我一份档案资料。作为历史学者,我对档案的执著再次显露。校长承诺翌日请孩子带回给我。

周四,女儿带给我一个信封,里面是一份麻省公立学校校园不安全事件的正式记录,班主任填写了这份公文表格,上面有校长和班级助理老师的签字。校长还贴了一个小便条,解释说因为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规定,她用涂改笔隐去了涉事男生的姓名,给我备案的这份记录里面,我女儿的名字由First
name的第一个字母代替。

如今,此事过去两周,三位老师信守承诺,校长更是坚持每天在女儿放学前,询问她当天的情况。目前孩子一切皆好。我衷心感谢她们,设身处地想想,我若在她们的位置,我能否做到她们这么好。

平心而论,女儿的两位老师很好。因为参加学校组织的School
Night等活动,跟她们接触过几次,印象很好。班主任从教24年,是一位慈祥可爱的老太太;其助手很年轻,哈佛毕业的本科生,和声细语,女儿很喜欢她们。我曾应女儿的要求,与她一起手绘卡片,送给感冒痊愈返校的班主任;也曾共同手工制作玫瑰花,送给过生日的助教。校长女士接触不多,但印象也不错,入学第一天,她亲自介绍学校和女儿所在班级的概况,引介女儿的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老师,并带我们办理校巴登记和午餐注册等事情。她高大壮硕,笑容亲切,握手很力,跟学生也颇成打成一片,我亲眼看见她在广场上拉着学生们一起跳舞。

今晚女儿的学校组织万圣节Party,我要再次向老师们表示感谢。

㈡ 美国为什么频繁发生校园暴力事件

其实我们也频发校园暴力事件。
我们的暴力事件,大多是都是拳头板砖桌子腿,撑专死了拿刀,打了半天灰属头土脸眼睛肿以外,杀伤力不强,伤害范围不大。
先进工业化的美畜,打架动用手枪步枪冲锋枪,战斗力强大,骨瘦如柴的宅男能干倒一大片,血腥指数明显高于我们的。

都是打架,明显美畜比我们效率高啊。工业化和“渍油”却是是好东西啊,不过我还是宁愿呆在老土的国内,人参安全还是容易保障点。

㈢ 美国校园暴力是怎么回事

近年来,美国校园枪击案频发,引发不少担忧。得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加利福尼亚州等地多个学区均出台类似措施,允许教职员工自愿持枪上岗。

按照一些学区的做法,教师需接受46小时射击训练,此外每年还有追加训练,并且必须心理评估合格。每人的训练费用约为3000美元,枪支弹药的费用另计。据一名学区管理人员估算,这样仍比雇佣专门的安保人员来得省钱。

㈣ 校园暴力事件事例

案例主要介绍青岛市区公布的5个案例,案例中用化名,具体如下:

1、被告人李某为某中专学生,因与同学“争女友”发生矛盾,后双方约定“谈判”。“谈判”中其与纠合的其他被告人孙某等人对被害人曲某进行殴打,致曲某受伤。后曲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法院认为,被告人李某等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其行为均构成故意伤害罪,应予惩处,并根据犯罪情节、认罪态度及赔偿情况,对各被告人分别判以相应有期徒刑。

2、被告人袁某与同校学生徐某等人解决纠纷,被徐某一方殴打后,看到同校学生张某等人,误认为张某也是徐某一方的人,遂与其他五人持铁管追赶张某至一胡同内,对张某拳打脚踢,其中一人持铁管将张某左手打成轻伤。法院认为被告人袁某等与他人合伙随意殴打他人,致人轻伤,情节恶劣,其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应受刑事处罚。

3、孙某与被害人庄某因言语不和发生争执。次日上午,孙某纠合被告人沈某、黄某在其学校宿舍楼对庄某实施殴打,致庄某左膝受伤,构成轻伤二级。法院认为,被告人沈某、黄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其行为均构成故意伤害罪,应予惩处,并对沈某、黄某分别判处管制一年和管制六个月。

4、被告人郭某和同学曲某因走路碰撞一事产生矛盾,二人便相约找人打仗。后被告人郭某纠集李某和同学姜某,李某又纠集杨某、张某、荆某等人到案发地点,李某持钢丝锁、荆某持套刀、杨某、张某、荆某、姜某、郭某等人持木棍对曲某进行殴打,致曲某受伤。法院认为,被告人郭某等与他人合伙持械聚众斗殴,扰乱公共秩序,其行为构成聚众斗殴罪,应受刑罚处罚。

5、原告于某与被告陈某等均系某中学学生,双方日常关系不和睦。某日一直请假在家的于某出现在校内,看到陈某与原告的同班同学王某发生争执并互殴,于某见状亦参与殴打陈某,陈某等用伸缩钢管抽打原告身体和左臂。互殴中,双方身体均有受伤。于某经医院诊断为:左尺骨近端骨折、软组织挫伤、头外伤反应。后其起诉要求赔偿。法院经审理认为,各方均存在一定过错,判决侵权人陈某等和学校均承担部分责任。于某在本案中亦自行承担部分责任。

(4)美国校园暴力事件案例扩展阅读:

校园师生之间的暴力日渐引起人们关注。有些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怀恨在心,纠集他人对老师实施暴力。有些老师对学生采取了失当的教育行为,比如体罚或实施暴力行为。我国的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规范学校、教师的行为均做了明确的规定,对体罚学生的行为亦做了禁止性的规定。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书育人、依法履行职责。聘任的教师,在实施教育、管理职责中,故意致伤学生身体的,作为聘任单位的学校应承担相应责任。

㈤ 美国校园暴力包含哪些

主要表现是欺复负、欺制负弱小的人,令受害者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是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
·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画侮辱画。

·网上欺凌(Cyberbullying),即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希望能帮到您~

㈥ 三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凌虐同胞获重刑 美国对待校园暴力有多严

美国怎样治理校园暴力?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2015-06-28
□CFP供图 有专家指出,和世界各国一样,中国目前校园霸凌现象也日趋严重,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相对滞后,需要从“长远发展的高度”来正视问题并着手解决。“霸凌事件愈演愈烈,可能导致孩子未来走向两个极端:受欺负的孩子自卑,欺负人的孩子无视法律。这两种情况对社会未来发展都将产生负面影响。”
■新闻背景
近来,国内外多起青少年施暴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国内如浙江庆元4名初中生将一名小学生关在黑屋里殴打,用绳拴脖子、用烟头烫身体;国外如美国洛杉矶12名高中留学生对两名女同学拳打脚踢、扒光衣服拍照、用烟头烫伤乳头。
上述案例使人们意识到,校园暴力已经成为多国面临的顽疾,且呈现低龄化等趋势。其他国家对这类案件的处置有什么不同及可借鉴之处?
就美国校园暴力状况,记者采访了多次受理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美国刑事辩护律师邓洪。
电脑时代霸凌频发
邓洪从业18年来,处理过大量青少年和留学生刑事案件,不少牵涉校园暴力。据他了解,美国校园霸凌案例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左右开始增多。
“在80年代,一般认为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属于比较开放式的。有时候小孩子在校园里玩闹甚至是恶作剧,美国的家长经常会说,‘kidswillbekids’(孩子终归是孩子),对孩子的行为都不会太介意。但是,80年代中期的研究、特别是心理学研究显示,学校霸凌事件越来越严重。”
研究显示,校园霸凌案例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电脑时代来临,“孩子们都在玩暴力电脑游戏,缺少社交及社交技能训练”。
邓洪说,电脑时代来临过程中,美国社会更加多元化,而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一些儿童对残障、拥有不同肤色或不同宗教信仰的同学进行嘲笑,甚至暴力相向。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校园霸凌发生率达到高峰。当时统计显示,每3个学生中就有一人受过同学欺凌。
邓洪说,校园霸凌事件日趋增加,使当时的学生分成两类:受欺负的同学和欺负人的同学。双方各自结成帮派,频发冲突。华裔学生帮派“华青帮”80年代在洛杉矶与拉丁裔学生帮派多次冲突,就是学生间“以恶制恶”现象的典型案例。
校园枪案敲响警钟
由于美国宪法修正案赋予民众持枪的权利,个别学生持枪进入校园,制造震惊全美的血案。
1999年4月20日,两名学生持枪进入科罗拉多州哥伦拜恩高中,枪杀12名学生和1名教师,造成另外24人受伤。时隔一年后,加利福尼亚州斯托克顿发生校园枪击案,5人死亡。
警方调查发现,上述两起枪击案中,行凶学生都是校园霸凌受害者。他们由于在学校被其他学生欺负,精神受挫,以杀人作为报复。
上述校园血案促使美国社会反省枪支泛滥问题,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校园霸凌现象。邓洪说,校园枪击案敲响了警钟,使人们认识到,校园霸凌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受欺负的同学可能产生严重自卑心理、甚至自杀倾向,或者萌发报复念头、做出过激行为;欺负人的同学由于法律不健全、惩罚不严厉,可能愈加无法无天,逐渐目无法纪,长大成人后经常触犯法律。

㈦ 校园暴力事件案例

案例主要讲的是未打扫卫生起争执酿命案,三位在校学生均获刑,具体如下:

郑某、李某、郑某某与被害人王某某系同班同学,2012年7月,因被害人王某某值日但未打扫卫生,郑某某与王某某发生口角;之后,王某某在路过郑某座位时在郑某背部推了一下,引发推搡厮打;一旁的李某、郑某某也参与到殴打中。最终造成王某某头部重伤,后经救治无效死亡。案发当日,郑某与郑某某先后被警方抓获归案,李某在其亲属陪同下投案自首。

法院一审后,判处郑某有期徒刑七年、李某有期徒刑二年、郑某某有期徒刑二年。一审宣判后,郑某、郑某某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7)美国校园暴力事件案例扩展阅读:

没有可以复制的青春,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校园暴力事件——尽管其中或许有着太多的共因可寻。因为,每一起事件中的“主角”,若总是面目模糊的“施暴者”与“受害者”,很可能意味着对他们的拯救与干预是隔靴搔痒式的。事件成因越复杂,在寻求解决办法上,越需要耐心和见微知著,如此才能真正找出规律与破解良方。

对于这些未成年人而言,在当前刑法惩戒难以介入的情况下,他们最终基本上还是要回归家庭,回到他们“熟悉”的成长环境。那么,对他们的“改造”,就必然离不开对这种具体环境的干预。

㈧ 关于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发生校园暴力事件是怎么回事

中国这边校园暴力一般都是叫家长或者去了警察局也是警告处分之类回的,所以基答本上不会觉得在学校打架斗殴是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但是美国的法律很健全,校园暴力是会被判刑的,所以我估计这些过去的留学生在中国这边习惯了,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很多留学机构也只负责把你送出去,至于这些事情没人告诉就会酿成不好的结果。

㈨ 美国学校如何处理校园暴力,真值得深思

美国校园暴力同样也是有,但是非常的少,因为美国对于校园暴力管内理是非常严的容。在中国的话,校园暴力很多时候不会被人真正的看做一件事情,因为之前我也受到过校园暴力,但最后老师都没有管。在美国只要有这个问题的话,法律是非常严格的。假如有人在美国校园犯法。首先有专业人员会在你手上带上定位器,每天必须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一旦超出范围的话,管理人员就会找你,直到你回到规定范围内,还要进行严格的思想改造,这也是美国校园暴力少的原因。

㈩ 美国社会如何应对校园事件暴力

校园欺凌极端案件每隔一段时间就集中暴发,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对待未成年人教育问题上,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司法远未形成共识和合力。国外的情况怎么样呢?《环球时报》06-25)
日本整治校园暴力的手段
一、日本校园的现状。
日本政府6月初公布的《儿童和青少年白皮书》显示,日本校园欺凌现象愈演愈烈,长期的跟踪调查显示,近九成学生曾遭欺凌。白皮书称,校园欺凌多种多样,既有肉体欺凌,又有精神欺凌;既有暴力折磨,也有网络围攻。从2007年度小学四年级到2013年度初中三年级的6年间,只有13%的学生表示从未遭欺凌,12.7%从未欺负他人。 今年2月20日,川崎市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警方在一条河附近发现13岁男孩上村辽太的尸体。调查发现,上村曾多次表示被高年级学生欺负,他尝试和他们保持距离,却因此导致对方更暴力。最后,3名高年级学生模仿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手法,将上村杀害。
二、整治校园暴力的措施。
设24小时热线反欺凌。面对泛滥的校园欺凌,2013年6月,日本6大政党共同提出《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在参议院正式会议上获得一致通过。法案规定,学生因遭受欺凌受伤或长期缺课,学校有义务调查,并告知学生监护人。当欺凌行为被认定有可能对学生身体或财产造成重大侵害时,学校有义务报警。对于网络欺凌,国家及地方必须采取监控等对策,校园欺凌案件的相关责任人,将被追究监控不力的法律责任。
美国整治校园暴力的手段
一、美国校园的现状。
2013年3月,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名少年对当地学区提起诉讼,缘由是学区未能制止他从4年级到高中期间在校园内受到欺凌。《今日美国报》在报道这起案件时提到,一名律师在两年内曾代理过60到70起校园欺凌诉讼案。 根据美国欺凌统计网提供的数据,校园欺凌是美国学校系统的巨大问题。调查显示,6年级到10年级的学生最有可能参与欺凌活动。
二、整治校园暴力的措施。
美国有各类预防欺凌、研究欺凌的机构和计划,很多公益性组织和专家也参与其中。与此同时,有关欺凌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早在2000年到2002年,加州等15州就通过了禁止校园欺凌的法案。 这些“反欺凌”法是为了保障学校安全、降低逃学率及减少校园暴力。它要求学校创建可以预防欺凌以及进行相应培训和执法的举措。违反者将被停学、开除以及受到民事罚款或刑事处罚,学校和学区也会面临大额民事赔偿金。 根据美国教育部门今年5月公布的最新报告,发生在12-18岁孩子身上的校园欺凌事件在减少,2013年大约有22%的学生被欺凌,是2005年开始收集这类数据以来首次显著下降。一名独立于该调查的欺凌预防专家称,学校进行的各种反欺凌项目和努力收到了效果。
印度、巴西整治校园暴力的手段
一、印度、巴西校园的现状。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数据,印度201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4.4年,6-14周岁学童能够上到小学四年级的人数比例不到60%。同时,印度基础教育的投入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不仅多数学校校舍简陋,文具奇缺,而且平均一个老师要管教约70名学生。 上述情况表明,印度不少地方中小学适龄儿童缺少教育、疏于管理,这给校园暴力创造了条件。据印度教育部一份统计显示,去年仅印度西孟加拉邦一个邦的校园暴力事件报案数就达600多起,其中多数发生在学校周边,少数族裔学生成为受侵害的重点。而且,相当比例的欺凌事件发生在寄宿制学校。 “为什么女生不敢上学?”《印度斯坦时报》曾分析称,印度女学生能完成初中教育的比例在很多邦还不到50%,其中原因也包括校园欺凌,哪怕是在女校,校园“大姐大”的存在也很普遍。
据移居巴西多年的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教授邢玉涛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在巴西,中小学教育有公立和私立学校之分,公立学校教育质量较高的不多,学生也不太容易考进去。而教育质量较差的公立学校内的学生,多来自贫民窟,校园欺凌现象明显严重。相对来讲,中产阶级多选择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这里学校管理比较严格,欺凌现象也容易杜绝。
二、整治校园暴力的措施。
近些年来印度各界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了不少严厉惩罚措施,收效还是很明显的。
不只巴西,经合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称,整个拉美地区校园欺凌现象严重,墨西哥尤甚。为解决这一问题,非政府组织“欺凌无国界”将拉美作为解决校园欺凌的主要试点,该组织主要对教育界权威、教师及家长等进行专业培训,以让他们辨别什么是学生间的正常冲突,什么是校园欺凌。

热点内容
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 发布:2025-08-25 03:51:39 浏览:894
监禁姐妹教师西瓜 发布:2025-08-25 03:19:29 浏览:790
李德印老师 发布:2025-08-25 02:35:21 浏览:859
硝酸钙的化学式 发布:2025-08-24 20:54:14 浏览:595
四平招聘教师 发布:2025-08-24 19:15:36 浏览:290
学习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心得体会 发布:2025-08-24 19:05:49 浏览:260
校园产业 发布:2025-08-24 18:45:21 浏览:321
西华大学古城教学区 发布:2025-08-24 16:57:57 浏览:439
2017四川文科数学高考 发布:2025-08-24 15:30:36 浏览:210
孩子发烧物理降温的方法 发布:2025-08-24 14:28:36 浏览: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