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受害者
① 我们该怎样对待校园暴力受害者
对受害者来说,他们往往是相对处于弱势的个体,他们大都身体弱小、胆小怕事等。在遇到校园暴力时,要教育他们一定要沉着冷静,用心处理,减少损失。—如:尽可能不发生正面冲突,以减少肉体伤害,但一定要把对方的体貌特征看清楚;如果对方过于强大,可以先把钱物给他们,然后报告老师、家长;在劫持者经常出没的地带,可以请警察出面干预;上学、放学时最好结伴而行。
教育这些中小学生在受到伤害时,一定要及时告诉自己的家长。作为家长,应当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袖手旁观,不是斥责,更不能帮着实施暴力手段。
对受害者一定要鼓励其勇敢地斗争,如报警,报告老师和学校,甚至到法院起诉,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要进行心理治疗。在教育心理专家的帮助下,消除心理阴影。
家长要提醒安全部门以及学校要承担起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千万不要因案件太小而不理会。尽管有时候也许仅仅是一个耳光、用力一掐,或仅仅是被勒索了几元钱,但是可能会给孩子身体、心灵留下终身的阴影,或影响其在校的学习和生活。
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也要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以及法制教育,强化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意识,教育他们远离不良出版物。
② 校园暴力对受害者有什么危害
校园暴力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体的伤害,更严重的是危害受害者的心理健康,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
③ 假如你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在遇到此事件你会怎么做
小打小闹就过去算了,如果严重就要追查到底,实在不行就要转学,这样的环境怎么能安心学习呢!
④ 校园暴力会给受害者带来哪些伤害
一般来说,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会用殴打的行为来欺负受害者,会使受害者受伤。如果是多人殴打很容易会让受害者重伤甚至死亡。
⑤ 那些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后来都怎样了
我就是和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我现在还不是活的好好的,也许我是神经比较大,只是现在还有点讨厌当初欺负我的那些人罢了,只是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太愿意在他人面前说起那段经历罢了……哎。
我记得我遭受过两次校园暴力,一次是在小学,一次是在初中。小学的那次是一个比我瘦小很多的男同学整天欺负我,记得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们教室外面、他抬起脚来朝我的肚子蹬了一脚,虽然最后是我没有受伤、他反而倒地了,但是我的心里还是很不舒服。不过后来我不知怎么和他成为了朋友,他还经常邀我去他家看神奇宝贝的动画片,于是这个校园暴力就和平解决了。
我觉得真正的暴力是初中的那次,初中的时候有一群很社会的女生组队欺负我和一些看起来比较老实、不敢吱声的女生,她们会在体育课休息或者是那个女生一个人的时候过去,然后用那个女生的一些缺点嘲笑她,有时候女生没有反应她们甚至会动手,和我同被欺负的一个智商有点问题的女生就被她们打过。记得我当时比较胖,她们就一直说我胖,还给我取外号,每次大老远见到我就笑着叫我外号……初中的那段时间我是真的感觉很难过、又想报复回来可是又真的没办法报复,当时想告老师可是又没有证据,想打她们又怕她们更狠地还击。还好我初中还有几个玩的好的朋友,不然感觉我也会被打甚至更惨。
想想我这种神经大条、不爱记仇的人到现在都还讨厌那群人,那种比较心灵脆弱、敏感的受害者可能受到的伤害会大的多。在这里我极力反对校园暴力,希望家长和老师等人能够重视校园暴力,这不是小孩子间正常的打闹,这种行为轻则给受害人留下阴影,重则受害人自杀、杀人。
⑥ 那些曾经遭受过校园暴力的受害人,现在都怎么样了呢
也许现在的他们恢复到普通人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心灵受到的伤害是一辈子的,是永远都愈合不了的。
⑦ 被校园暴力以后受害者心理上的危害
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校园暴力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校教学秩序,学生健康成长,家族正常生活,社会安定团结。损害学生身心健康,耽误学习,甚至改变学生的人生。对青少年暴力受害者来说,遭遇暴力侵害无疑是一场梦魇,在心理上很可能会留下永久的伤痕。
学校出现校园暴力,无论何种形式,什么程度,势必对校园正常的教学活动,校园生活造成不良后果,这对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精力的分配等都形成冲击和干扰,影响校园秩序的方方面面。
引发学生家长恐慌,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到家长的工作、生活,极易导致家长对学校不满。影响校园声誉,社会反应强烈,极大地降低了教师的整体社会评价,甚至导致某些学校的信任危机。
校园暴力的逐级演变,最终导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⑧ 校园暴力受害者应该怎么反抗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络上报导的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有学生杀老师的,有学生群殴学生的,不一而足。如今,校园暴力不再是男孩子的“专利”,有些女生的暴力倾向一点也不逊色于男生。就在前一周,我所管理下的高二年级也发生了学生群殴事件,几个学生于晚自习后在校外围殴一学生。 前一段时间,来自外部的校园暴力事件“50天内6起校园血案”震惊国人,在中央领导人的多次指示下,在各地政府、公安、教育等多个部门联手下,这类暴力事件暂告一段落,但来自校园内部的暴力事件却仍是层出不穷。而且,这些来自校园内部的暴力事件是防不胜防的,因为这些“施暴者”就在校园内,和受害者朝夕相处,不是外在的防范可以防范的。一直以来,关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始终是学校工作的主题,可惜在素质教育口号掩饰下的应试教育,还在继续弱化着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殊不知,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学业上大学或找工作。然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非一人一校之力可以解决。但作为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做起,认真细致地做好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工作,我们还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从来抱怨都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 大家肯定还记得2004年曾经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马加爵曾经是一位在学业上非常优秀的学生,但其内心又是那样阴暗,其犯下的罪行是那样令人发指。我最近再次在中国上搜索关于这一事件的前后报道和分析评论,以期对当今接连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能有所启示。我把自己搜集到的一些材料进行了整理,想在班主任培训会上带领班主任一起学习和思考。 马加爵事件(校园暴力事件)反映出的社会现象: 1.人都是善恶并存的,我们要懂得警觉人性中的恶,人们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需要做出一定的自我约束,因此,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做了大量的扬善抑恶的努力,所以,我们轻易不会看到人性中恶的一面。避免这种恶的方式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立刻脱离刺激环境,以及绝不在情绪冲动时做决定。当然,仅有这点远远不够,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对。 2.与马加爵过度的“去圣化”倾向有关。“去圣化”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人由于在生活中见到太多欺骗行为,或者由于在生活中受挫,因而怀疑价值观和美德的存在。他们不愿听从任何人的劝告,不相信生活中还存在值得珍视的、神圣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事物。因为过度的“去圣化”倾向,而丧失了人所拥有的一种最基本和最健康的本能:悲悯之心。他自己也因此失去了最后的机会,偶然就这样成了必然。一个人,常常是因为不懂得珍重自己的生命,而轻视别人的生命,并最终毁掉自己。 3.马加爵没有做人的原则和底线伦理,具备底线伦理有助于形成道德焦虑,也就是会使人在考虑是否伤人的时候产生强烈的担心、害怕和不安,这种感觉往往可以有效制止一个人的恶行。 4.不懂得用建设性方式帮助自己。人要确立建设性帮助自己的理念,使自己进入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因此,假如一个人以贫困为由而采取反社会的行为,是自己去选择被贫困和社会不公正的第二次伤害。 5.缺乏一些基本的有助于人健康发展的人格特点。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格特点是:同情能力,也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 6.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人与人相处,如果发生了冲突,一定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绝不翻旧账,这是最容易激怒对方的事,尤其是不能戳别人痛处,这最容易让别人恼羞成怒,怒不可遏。 7.马加爵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每个人从客观上都存在一些天然的社会支持系统,如父母、老师、领导等,他们都有支持我们的基本义务。如果一个人平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他的亲朋好友在他需要时,都会成为乐于支持他的人。 马加爵在他的自白书中说,他们都说我很怪,把我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隐私都说给别人听,让我感觉是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别人都在嘲笑我。 对此浙江大学姜乾金教授认为,马加爵固然有人格方面的种种缺陷,但整个社会群体只重视和强调一种价值观是有失偏颇的。比如,80年代大家都抢着下海经商,觉得有钱就是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这导致人们只愿意接纳和尊重有钱的人,而看不起穷人和乡下人,从而不顾及这群人的内心感受,不接纳对方,视之为异类。正是这样一些不断堆积的不良的心理刺激给马加爵提供了仇恨别人的土壤。同学之间应该尊重差异,学会欣赏独特性。当个体在群体中受到孤立、排挤和歧视时,行为容易冲动。冷漠和敌意让人产生逃避感。社会是多元的,要学会尊重差异。这种观念要从小教育、渗透。如缺乏这样的教育,一旦碰到不如意,反社会性就会增强。 针对这类问题,作为家长和教师,应教会孩子用心倾听不同的声音,学会尊重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 我想起一个国外的妈妈这样教育孩子说,无论你将来做什么,在妈妈眼里都没有高低贵贱,即使是洗碗,只要你用心去做,想到你是在服务别人,你的人生就有价值。 想想我们面对的学生的父母,平日里都对我们的孩子的未来,说过些什么样的话呢?或许,这位国外妈妈的话,真的应该引起为人父母的深刻思考
⑨ 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是不是含有普遍特征
我感觉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是有普遍特征的,反正这些年我自己身边的人有的就被人欺负过,我在初中的时候也有人跟我较过劲,我觉得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总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老实,不一定是老实换句话说是懦弱,他们不知道有的时候应该去反抗。其实我一直秉承着一个观念,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句话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革命斗争中提出来的,我感觉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适用,当人家不来欺负我的时候,我们不要去惹是生非。但是当别人来挑衅的时候,已经达到底线的时候,那还忍什么!而这些孩子普遍没有这个概念,那些校园小霸王并不是谁都欺负,而且受害者也不是一天两天受到伤害,那是有一个时间过程的。今天骂你一句,你笑而不答,明天给你一脚,你不还手。后天,,,,,,所以我们不应该忍让,我并不是崇尚武力,但是有时候,你的防卫比老师和校长的一次谈话要有用的多。而且在学生群体中,你懦弱就是会不断的招人欺负,你跟孩子讲道义他们不一定会懂,因为这些小霸王的家庭教育注定了他们不会轻易接受,而有时善心感动不了恶魔,关键时刻还得靠这个。
我在初中时有个小子找我麻烦,第二次我就和他打起来了,而且我发现他根本打不过我,他扬言要找多少人来打我,我说你去叫吧,我在这你们要是动我一下,你们家这个月基本上没有收入了,,,,,,后来这个事情就过去了,其实谁也不傻,一旦出现大事,谁也承担不了责任。
⑩ 一般被校园暴力的受害者都是什么样的
就是装高傲,自大的,以为自己有多牛逼的那些人,还有一些老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