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报刊
❶ 有关青春励志的校园报刊题目。(四个字)题材。。!
、电脑类:1、电脑辐射的危害 2、电脑游戏 3、网络世界,知识海洋 4、网络道德(文明)5、电脑时代(互联网时代) 6、上网的好处和坏处二、环保类:1、走进沙尘暴 2、人与自然3、烟的污染 4、保护鸟类 5、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6、还我绿色7、地球你还能撑多久 8、未来家园 9、请人类爱护地球 10、保护青蛙 11、地球请别哭12、保护水资源 13、大气污染 14、大自然的语言15、走进环保 绿化地球三、科技类:1、太空科学 2、描绘太空 3、时尚“新”车 4、科技与道德 5、星的探索 6、科技文明报7、基因知识网 8、科学改变人类生活 9、悬浮列车四、学习类:1、书缘 2、开心读书屋 3、三味书屋五、生活类: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六、校园类:1、我们的学校 2、校园生活报 3、多彩校园 4、校园的风采 5、校园新貌七、国家建设发展类:1、展望未来 2、建筑博览八、其它:1、小小消费者 2、西部情 3、反对邪教破除迷信 4、大气污染 5、太阳之谜 6、战争与和平7、上下五千年 8、小小军事家 9、海湾风暴
❷ 大学报纸主题都有什么
写写各个系最近在院上的一些活动获得的荣誉,还有校园的动态,一些精品课程啊,偶尔体现一下学校的办学之道,写写学校最新的动态,展现一下我们的青春风采。
❸ 小学校园报刊起什么名字好
红领巾。少先队。
朝阳。晨曦。都不错。
我们以前小学的就是叫做晨曦。
❹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的校园报刊
起步(1-30期)
《民生青年》报是民生学院主办的一份院刊,她以展示师生风貌、凸显学院风采、鼓励师生拼搏进取、营造学院和谐氛围为根本出发点。
报刊内容:
一、要闻版:掌握学院脉搏,及时反映学院动态的新通讯。
二、专题版:走在学院建设发展和学生教育管理的前沿,捕捉热门话题,也可自由提供线索。
三、生活版:真实再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力求引起共鸣,充满个性解放的校园气息。
四、文学版:文笔精致,文字清新,笔调积极,感情真挚,风格独特。
发展(30期以后)
2012年末,《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报》由原《民生青年》正式更名为《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报》,从内容到形式实现了新的突破,并成立“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报编辑部”。
院报是校园的第一媒体,其使命是引领思想、塑造精神、传承文化、凝聚心力。新院报将继续秉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办报原则,在坚持作为学院党委机关报权威性、指导性的同时,提倡服务性、实用性,通过立意的创新、触角的延伸、视野的扩大,进一步增强院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新院报编辑部遵守新闻道德,尊重新闻规律,追寻新闻价值,讲究新闻方法,致力于“深”的挖掘、“活”的尝试,宣传学院改革、发展和建设的新成就;追踪时事热点,关注校园生活,反映师生心声;打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办出一份有思想、有灵魂、有品位、有特色的报纸,为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新院报四开四版,每月一期,电子版院报同期刊载。
电子院报 学院院报版:请查看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主页链接 高校校报版:请查看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主页链接
❺ 求校园报刊名称
学迹
❻ 校园报纸内容该有什么新内容
1.新闻。校园报纸一般都是一个月才出一张,所以可以加入新闻栏目,收集最近一个内月的重大容新闻,这些新闻在央视网都可找到
2.原创作文。增加原创栏目供广大师生投稿,既可提高大家的创作积极性,开动思维,还可以让有才能的人能大展拳脚
3.开心一刻。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增加这个栏目可以让大家在学习之余放松放松,起到减压作用
❼ 大学校园报纸应该怎么出才能最好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报纸,高校校报在传播校园新闻信息、引导校园舆论走向、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很多高校校报迄今已有数十年的办报历史,形成了良好的办报传统和鲜明的办报特色。可以说,它也是我国当代报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校校报是介乎于专业性报纸和内部报纸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报纸。一方面,它有国内统一刊号,有正式的“身份”;另一方面,它又不等同于专业性报纸,在广告、发行、经营等方面存在限制,具有内部报纸的一些特点。目前,高校校报多属高校党委的机关报,往往由高校党委宣传部主办,一般为对开或四开单张的周报或旬报。其发行圈也相对固定,读者对象基本由高校教职工、大学生和部分学生家长构成。
近年来,随着“传媒过剩”时代的到来,在信息海量供给的背景下,高校校报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应对挑战,进一步发挥其在大学校园的独特作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对高校校报的发展作一个理论探析。
一、准确的定位,明确的目标
准确的媒体定位,明确的发展目标,是办好报纸的前提。新闻媒体如果没有准确的}“位置感”和明晰的“方向感”,那么这个媒体不可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结合目前高校快速发展的实际和高校报纸的性质、特点,笔者认为,高校校报在当下仍然有巨大的发展可能性,应当建构成为大学校园真正的强势主流媒体,成为“校园信息总汇”和“思想文化论坛”。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有五:一是高校校报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在校园内外多类型媒体的夹击之下,求变和扩大影响力是高校报纸的必然选择。二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多高校形成了“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需要有一个高效的信息沟通平台,而校报恰恰是最适宜的媒体。三是大学校园是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富矿区”,现在很多高校校报对其利用很有限,这一优势可以转化为高校校报的竞争优势。四是很多高校缺乏真正有影响力的强势媒体,尽管各种;类型的校园媒体数不胜数,但缺乏具有广泛影响的媒体,校报最具备成为强势媒体的素质和条件。五是大学校园具备纸质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最好环境,由于大学校园基本人群知识层次较高,对纸质媒体的认同度也较高。
具体说来,高校校报应当在上述总体定位的基础上,体现出五大职能:(1)、宣传学校党委、行政工作的阵地。高校校报首先应发挥耳目喉舌的作用,成为宣传学校党委、行政中心工作、实行校务公开、引导校园舆论的主阵地,发挥上情下达的主渠道作用,让校园重要新闻信息尽早与广大师生“见面”。(2)维系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纽带。很多高校都存在横向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校报能成为联结学校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工作的重要纽带。(3)搭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高校校报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课堂之外进行多层面平等交流的广阔空间,通过“以文会友”的形式,实现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以至师和生的良性互动。(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园地。校报既是高校浓厚文化氛围的受益者,又是高校文化氛围的营造者。发挥校报的文化传播功能,是高校报纸的优势和特色所在。(5)塑造高校形象的窗口。高校校报不仅面向校园,还应该面向社会。利用校报的资源优势,通过多种途径,使校报成为塑造高校良好社会形象的主导力量。
二、凸显“四性”特征,造就强势媒体。
高校校报的定位决定了它的办报理念不同于一般专业媒体,而应具有鲜明的高校特色。结合大学校园的实际来看,高校校报在激烈的新闻传媒竞争中要站稳脚跟,成为高校校园的强势主流媒体,应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建立在信息平台基础上的新闻性。报纸首先是“信息纸”。信息量是报纸赢得读者的重要影响因素。校报应在立足校园信息供给的基础上,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特别是和大学生联系较紧、受普遍关注的话题进行特色化报道,以保证报纸的多维视野和充足的信息量,甚至可以结合大学的特点,创设信息专刊或专版,满足读者多样的信息需求。在“信息纸”的基础上,报纸更是“新闻纸”。校报要充分体现报纸的新闻性,要全面反映大学校园的重大新闻,让读者较全面地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事件和学校各项工作的最新动态。由于出版周期的限制,校报在新闻时效性方面会存在一定困难,这就要求高校校报在报道深度上下功夫,追求新闻报道的附加值。要做到不仅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还要解释“为什么发生”和“发生之后的意义和价值”。《南方周末》新闻报道的路子就很具借鉴意义。同时,校报还可以通过网络版来弥补时效性的不足。突出新闻性还有另一层意义,就是新闻报道要按照新闻规律办事,突出事件的新闻属性,不能把新闻版办成校领导活动和各种会议情况介绍的版面。新闻报道没有新闻性,就不可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2、建立在文化品位基础上的思想性。从报纸的社会功能看,报纸同时也是“观点纸”。
大学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气息,决定了校报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较强的思想性,是传播先进文化的“观点纸”和构建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高校校报可以通过创设学术版、理论版,办好文艺性副刊等手段,突出和深化报纸的文化气息,不断提升报纸的文化品位。在具体内容设置上,应强化精英文化意识,而不能简单地走大众文化路子。在此基础上,高校校报要进一步体现“思想者”的特色,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话语平台,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并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使读者在公开、平等的对话中达成观念的更新、思想的提高。从读者层面看,高校的读者可说是最挑剔的读者,也是最具思考性的读者。校报的思想性特征也正符合读者的高层次需求。
3、建立在传播策略基础上的艺术性。当代报纸竞争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实现了从传者中心地位到受众中心地位的转变。对高校报纸而言,这一转变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意义。高校读者构成的特殊性和对信息的高层次需求,必然造就高校校报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高标准、严要求”,就是要运用适宜的传播策略,追求传播过程的艺术性,尽可能获取最佳的传播效果。具体说来,就是要在新闻报道中贯穿新闻专业主义精神,遵循新闻报道规律;就是要善于运用新闻传播手段和技巧,形成和谐和富于美感的报纸版面;就是要讲求宣传艺术,杜绝“新闻腔”和“宣传腔”,形成生动活泼、贴近读者的良好文风;就是要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给读者带来文字阅读的愉悦和享受,从而赢得读者的尊重和喜爱。
4、建立在编读互通基础上的服务性。当代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高度重视传播的互动性。在互动的情境中,能有效地提高信息传播效果。对高校校报来说,就体现为编读之间要建立起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使校报成为联系学校和师生、联系老师和学生的桥梁。校报可以通过设置新闻热线电话、电子邮箱、重视读者来信、定期进行读者意见调查、举办编读座谈会等常规方式,去了解读者的真正需要,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办报水平。进而言之,校报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使校报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而是同广大读者“促膝谈心”的良师益友。在做好信息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借助校报这个平台,去尝试信息服务的延伸,比如通过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公益活动等方式,给读者提供一个广泛参与、展现自我的舞台。校报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才能拥有永远的读者。
三、创新运行机制 增强发展能力
高校校报要成为大学校园的强势主流媒体,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运行机制,具备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创新为先导,以校园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管理增效为突破口,保持和发展校报优势,不断增强校园影响力,办大学校园的一流报纸。
从操作层面分析,高校校报的改革和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强化精品意识,精编校报。提升高校校报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首要任务是深化报纸内容改革,创办精品报纸。精编校报,首先要编好新闻版。新闻版是报纸的生命线,要突出新闻性和保证信息量,并着力加强新闻评论力度。在提供丰富、及时的校园新闻信息的同时,也给读者启迪和思考的空间。在报道形式上,要做到信息性报道和特色报道(如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等)的有机结合、协同作战。其次要编好副刊,在办好文艺性副刊的同时,可以尝试增加专题性或专业性专刊,既提升报纸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品位,又能增强编读的联系。第三是要精于策划,创设名牌栏目。名牌栏目是提升报纸形象的有效手段。高校校报可以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创设出有影响力的名牌栏目或个人专栏,发挥栏目的辐射和引领作用。第四是要精于运用新闻图片。在报纸进入“读图时代”的今天,校报也要善于发挥新闻图片“一图胜万言”的效用。最后,在版面设计上要体现出高校特色,要充满现代青春气息。通过版面设计元素的综合运用,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
2、发挥人才优势,建立“三网”。目前,很多高校校报都存在着人员缺编、工作量过大等困难,限制了办报水平的提高。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三网”。“三网”是指学生记者网、作者网和发行网。高校校报要组织热心参与新闻实践的在校大学生,通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形成校报的学生记者网络。通过这一网络,校报的新闻触角延伸到师生中间,可以极大地增强校报的新闻采集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也能更真切地倾听到广大师生的心声。同时,建立一个稳定的作者网络,也是办好报纸的重要条件。校报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建设一支由老师和优秀学生共同构成的稳定的作者队伍。有了充足的高质量的稿源,校报就不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也就能保证报纸的高起点、高水准。此外,很多高校校报都存在发行渠道不畅的问题。高校校报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的形式,组织贫困生建立起发行队伍,保证报纸能及时发送到学生宿舍、教师信箱和各个办公室。建立畅通的发行网络,也是提高校报影响力的方法之一。
3、增强经济意识,学会经营。很多高校校报都存在办报经费不足的情况,而它的性质和任务又决定了它缺乏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条件,不可能走市场化的路子。在传媒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高校校报也应当进一步增强经济意识,去尝试适合自己特点的经营之道,进一步拓展办报空间。其中,建立社会资金补充机制当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在大学校园孕育和存在的巨大市场机会日渐为商人们认同的背景下,高校校报正可借助自己的传播平台和传播优势,同企业联手,通过举办主题征文、企业形象宣传、产品推介、企业家论坛等校园文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既可以增强校报的自我发展能力,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同时,校报还可以尝试建立与专业媒介的信息合作机制、与企业内部报纸的信息共享和联办机制,通过提供信息服务来获得收益。应该说,当下高校校报面临的市场机遇是很多的,关键就在于把握机会的能力。
4、培育社会意识,参与社会。高校校报是最典型的校园媒体,应把大学校园作为根本立足点。另一方面,大学校园的多维视野也要求校报要有强烈的关注社会、反映社会、参与社会的意识。简言之,校报要成为师生放眼看世界的一个窗口,成为师生了解社会动态的一个渠道。校报要通过社会意识的培育,不断增强社会适应机能。比如校报可以通过具体报道,引导广大师生对社会现象、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提高认识;可以组织师生,积极参与一些社会性活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记者团进行社会性采访、调查活动,拓宽报道视野等。这样,既能提高读者的社会关注度,又能极大地丰富校报的内容。校报积极参与社会的另一个价值在于,它可以成为塑造高校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桥梁和具体实施者。
以上,我们从报纸的定位、特性和运行机制诸方面,对高校校报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我们认为:当下,高校报纸依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定位准确、特点突出,运作得当,高校校报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成为大学校园的强势新闻媒体。而这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国良主编,《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项德生、郑保卫主编,《新闻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郑保卫著,《当代新闻理论》,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5、蔡雯著,《现代新闻编辑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❽ 校园报纸尺寸是多少
报纸尺寸通常大小:
一般是390mm(宽)x540mm(高)
具体的报纸尺寸大小为:
大报为4开,大报的尺寸一般是390mm(宽)x540mm(高),左右各为20mm;上下边空各为25mm,版心尺寸为350mm宽x490mm高
1/8版是8*24或17*12CM
较小的一种是4*24或8*12CM
A2的大小,也就是宽594mm,长420X2=840mm。
❾ 校园报刊的主体部分是什么
校园报刊的主体部分分为面向的群体和边际的群体边际的群体又包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但是面向的主题主要是学生,所以校园报刊的主体部分为本校的学生。
❿ 怎么用word做校园报纸
可以通过查找和来替换功能来自实现,其具体的操作步骤:
1、单击开始----查找按钮;
5、返回到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中,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