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治中学
① 旧治镇的介绍
旧治镇位于贵定县南部,是贵定县原县址所在地。地处东经107°12′,北纬26°29′,距县城33公里,东与都六乡,南与昌明镇,西与巩固乡,北与沿山镇和盘江镇紧紧相连,地形北部狭窄,向南逐步扩张,总面各64.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92米。地貌类型为盆地,碳酸盐类分布广,因而形成了典型的岩溶地貌和地下河系。
邯郸市第一中学的前身是建于1945年的“邯郸中学”。抗日战争胜利邯郸解放后,冀南区党委决定建立中学,定名为邯郸市市立中学,校址选在邯郸市火磨街,是日军伤兵员医院旧址。张泊生为第一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建校初期,仅有干部和教职工7人。接收旧师范学校学生12人,第二怀幼学校中学班学生19人,这些学生大部分编为第一班,按市委指示,边区政府和老区保送来一批学生,其中部分是革命干部子女,编为二班、三班。这时学校教职工编制22人,学生达121人。
1946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创刊,人民日报社在邯郸中学礼堂举行创刊发行大会,刘伯承、邓小平、杨秀峰出席会议。
1946年6月,从中原军区突围出来的三十多名青年干部和部分部队上的文工团员,编为四班。学校设党总支,下设学生支部和干部支部,并建立党的外围组织民主建国会。民主建国会后改为毛泽东青年团。在学习文化的同时,积极团结广大青年学生开展政治斗争,宣传民主,宣传党的政策为此时学校工作的特点。
1946年8月,边区政府在邯郸召开教育座谈会,明确了教育方针。进一步确定邯郸中学要培养生产合作事业干部,和文化教育事业干部。平汉战役,学校备战。按上级指示,1946年10月迁校至曲周县公城堡村。根据实际,提出“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方针,调整了课程设置。此时期的单元教学和宣传群众为主要特点。
1947年4月,学校迁至邯郸县西大屯,部分学生参加了土改工作。此后学校又迁回邯郸市火磨街。在迁校过程中陆续招收学生编为五班。至此,在校学生达到212人,其中有党员27人。
因解放战争补充干部的需要,第一批学生于1947年提前毕业,四班以上学生分配了工作,有三十多人参军。
1948年为培养师资,招收师范一班。当年开始公开向社会招收普通中学学生,编为六班、七班。提出新的教育方针:根据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政策的基本精神,广泛地吸收各个革命阶段的青年,启发其民族意识及民主思想,贯彻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思想教育,树立为人民胆务的人生观,造就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服务的人才。
1949年2月28日,邯郸中学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有团员36人。
1949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调整行政区划,原“市”改称“镇”,邯郸专区下辖16县和邯郸、临清两个镇。学校改名为河北省立邯郸中学。招收了师范二班、中学八班、九班,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结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邯郸中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50年,河北省立邯郸中学的师范班与中学分设。中学的校址迁至邯郸市北门里丛台下,包括现丛台公园部分地段,时有七个初中班。改校名为河北省邯郸中学。
1953年,招收第一届高中两个班。接收了邯郸镇师的中学班。同年,因原邯郸中学的师范班迁到邯郸市北关,成立师范学校“河北邯郸师范专科学校”,将火磨街的原校址移交邯郸中学,遂在原校址设立“河北省邯郸中学分部”。至此,成为邯郸市第一所完全中学。
1954年,河北省邯郸中学移交给邯郸市。1955年,改名为河北邯郸市第一中学,丛台校址为本部,火磨街原校址为“河北邯郸市第一中学分部”。
1961年,邯郸市第一中学被河北省命名为首批装备的河北省重点中学。
“文化大革命”中,邯郸一中的教育教学遭到很大破坏和损失。学制曾改为二二制、三二制。自1977年,学校教育逐步复苏。
1984年,学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全市教育系统首次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校长、党政、工会(教代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明确校长的中心地位和相应的决策权、指挥权。
1986年,学校停止招收初中生,改为高级中学,并由高中六轨制改为八轨制。
2001年,学校领导班子调整。高玉峰出任校长。
2000年购买邯郸师专原校址,并于2002年办理移交手续,2003年下半年更名为邯郸市第一中学北校区。于2004年着手准备新校区异地扩建项目工程。
2005年9月1日,邯郸一中附小建成位于中华大街南头,邯郸县境内。
2011年9月,学校中华校区主体启用。
③ 旧治镇的自然资源
旧治镇土地总面积为4万亩,耕地面积9128.55亩,森林面积为57850亩,草地面积为25000亩,可开发荒山荒坡面积9000亩,镇境内矿产资源有铁、锌、煤、大理石等,镇内水源丰富,大小河流3条,水域蜿蜒近百里,系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全镇,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为52%。
④ 中国历史最悠久中学!
北京一中:八旗官学成新文化先锋
北京一中的历史溯源可达清顺治年间,为八旗官学。当时政府开设八
旗书院,希望改变八旗子弟在科举之途上的颓势。1901年清廷开始逐步改
革科举制度,书院也就改成了新式学堂。1902年在八旗书院旧址之上创办
了宗室·觉罗八旗中学堂。首任校长由管学大臣张百熙兼任。辛亥革命后,
更名为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校。按壬子癸丑学制,不分高中、初中。1924年
按壬戌学制改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五四运动之后,北京教育界第一位教授白话文的教师董鲁安就在一中执
教。上世纪二十年代,罗常培、老舍、郑天挺等人也曾在北京一中执教。
一中校址位于东城区宝钞胡同,这里原系“延尚书故宅”。光绪十三年
(1887年)八旗官学联合集资购入了这座院子,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经修整后成为了八旗书院的院址。书院建成后历经学堂、学校之变,
但校址一直没有迁移过。
⑤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
现在来就好哟。空调安得差不多了,普及了,快到男生寝室来了。清一色中央空调。应该凉快。学校今年有钱老,统一装潢,换新装。就是桌子没换,不给力。食堂有点挤,180km/h神速到达没问题。饭菜开始还有味,吃三年试试。人都要吃吐。老师嘛,差点的班老师是你朋友,好班的话,除非你成绩好点,要不然要遭那些老头子说死。英语要差些,其他科目讲究吧。。。本人就读杨中高二,如果你现在去,还有可能分到新校区哟。听说已经修得差不多咯。那档次就上来了撒。杨中不在是以前的破学校了,因为有钱了,有钱了。新区教委主任一上台。杨中瞬间得到五百万的资金建设。这还不包括修新校区哟。。。后悔来早了。学校治安好,打架嘛,我反正是没看到过。。。 晚上回家走前门,后门要遭黑。人多还是没事。 住校也进出自由。一般不用穿校服。。。 当官的很温柔,门卫有时候会突然找事,比如开学,一般是不会找你麻烦的。 杨中的电脑课还是舒坦。。。 遇到个好老师,还可以和同学PKcs,运气差点学点电脑知识。我现在在学做网站了。。。 杨中呢,比铁好得多嘛,铁中和哪个烂学校合并了,顿时降个档次,我以前的同学都后悔去了。。。 当然,能上巴县中学的分,就去巴县中学吧。
⑥ 榆林中学的历史
网络有资料:
榆林中学正式成立于1903年,前身是“榆阳书院”,创建于明代弘治八年(1495年),以榆林别名命名,于明清两代培养出进士38人(文10人,武28人)、举人285人(文40人,武245人)、贡生43人。曾改名殖边学堂、榆阳中学堂等,1913年成为联合县立榆林中学。
学校历史
榆林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办学底蕴的百年老校,是榆林市直属的全市唯一的省级重点中学,是榆林市中学教育的“窗口校”和“示范校”。是陕西省首批确定的十五所省级重点中学和十所创建省一流中学的学校之一,也是榆林市普教系统的“窗口”学校。2002年榆林市政府决定在榆林经济开发区按省级示范高中标准迁建榆林中学,2007年7月完成整体搬迁,老校区移交市政府。
教学设施
校园包括老校区、南校区和西沙高中部新校区三部分(现在只有新校区,即高中部。已升级为高中教育,无初中部)。老校区(现已让给榆林市第十中学)依山傍街,占地50亩,建筑面积19006平方米。南校区为2000年由行署旧址改建,占地24亩,建筑面积9029平方米。西沙高中部新校区现占地面积70亩。学校现有教学班59个,其中高中班39个,高中补习班4个,初中班16个。现有教职工202人,专任教师179人,其中高中级教师139人,有本科学历的139人,特级教师4人。在校学生4373人。固定资产3398万元。
办学成绩
榆林中学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张季鸾、李鼎铭、杜斌丞、魏野畴、李子洲、王森然等众多名师硕彦都曾执教榆中。刘志丹、谢子长、高岗、刘澜涛、杜聿明、柳青、高景德等一大批在中国现代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都曾在榆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榆林中学人文积淀极其深厚,孕育了一支严谨勤奋、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79人,专任教师257人,本科以上学历占到98%,高、中级职称占到60%,特级教师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能手4人,省级“三五”人才1人,省级劳模1人,市级“一五二”人才6人,市级拔尖人才3人,市级教学能手25人,许多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全市中学教学的学科带头人。
学校教育
榆林中学坚持常抓教育、狠抓管理、重抓质量、稳抓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各项工作成效显著。高考升学率稳步提升。校园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校党委被陕西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和“文明校园”,被市政府授予“高中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规模
榆林中学新区,坚持按省级示范高中标准建设。办学规模为90个高中班,每个教学班56人,容纳在校学生5000人左右。市政府划拨校园用地320亩,其中代征、绿化80亩,建设用地240亩,校园绿化面积达到35%。总建筑面积112000m2,总规划建筑16栋,总投资1.8亿元。
学校环境
榆林中学新区,规划超前,设计合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楼、音乐艺术楼等教学场所共计47753 m2,配备先进的电教、阅览、实验设备,能够满足课堂教学、语音、计算机、科技活动、劳动技能、音乐、美术、舞蹈、选修等教育、教学的各种需要。学生公寓和师生餐厅共计43475 m2,配备规范先进的管理系统。学生公寓802间,可以提供5052人住宿,内设电话、网络系统以及储物柜、书架、写字桌等必要的生活设施。师生餐厅采用先进的电子售饭系统,配备800套餐桌,可供5200名师生同时就餐。学校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人造草坪,塑胶跑道,水泥看台,在省内达到了一流水平。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场地50余块,可以承担市级各类运动项目的比赛。校园监控和周界防范系统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提供了保证。
榆林中学决心抓住乔迁新区的有利时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创建省级示范高中而努力奋斗!
⑦ 大连中山区第三十三中学破旧不堪操场惨不隐睹大连市中心最破烂不堪的学校操场铁皮维护风大
我感觉大连市中山区第三三中学破旧不堪的操场,可以找到有关的部门,是让他们反映一下,有关部门一定会处理的。
⑧ 大名老一中要在旧治建分校吗
ID个性
⑨ “旧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
这是相对而言的,比如,旧政治制度”是指封建专制制度;“新社会的政治制度”是指资产阶级专政。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又是旧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