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应对校园欺凌
1.加强关注不可少
各位家长,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以下的异常情况时,可不能掉以轻心。
比如:害怕、拒绝去学校,或突然改变上学、放学路线;开始逃学;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或消极应对家庭作业;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别人交流;突然变得脾气暴躁或低落、沮丧,甚至有自杀倾向;突然厌食、失眠等;身上出现不明原因的伤痕、印迹;随身物品被损坏或丢失等等。
这些细节都表明孩子的状态不太正常,孩子很可能遭受了校园暴力(欺凌)。而孩子一旦遭遇校园暴力,家长也不要着急,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并找机会与孩子的同学朋友接触,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及其与他人的相处情况,并去观察学校周围安全状况。在与自己孩子交流了解情况时,千万要调整好情绪,避免因自己的情绪而影响孩子,导致孩子不愿意告知家长实情。
2. 积极应对避危险
作为家长,漠不关心或要求孩子以暴制暴都不是应对校园暴力的好方式,这样有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认知偏差。
应当告诉被欺凌的孩子,要直视那些欺凌者,用平静清晰的语言告知欺凌者停止行为,过于软弱更容易被欺负,过于强势也可能激怒对方。如果用语言制止没有用,则需要赶紧跑离现场。跑不开也别惊慌,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机会求救或借助环境来摆脱危险。同时,要告诉孩子平时在校活动或上下学尽量结伴而行,远离偏僻的地方和场所等。家长要引导孩子遭受欺凌应及时告知父母或老师,家长还应及时制止孩子被实施暴力的相关影像的流出和传播,并注意保护和收集证据,及时与校方沟通并报案。
而对于有欺凌行为的孩子,家长也应心平气和地向孩子了解原因,千万别打骂孩子,这样无济于事,还会让孩子更难以分辨是非和树立权利意识,应当让孩子知道行为的准则和边界,一旦逾越必将受到惩罚。可以用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孩子想想如果是自己受到伤害心情如何,让孩子意识到在校园里横行霸道欺负别人一点儿也不酷。
3. 引导防范更重要
不要等到孩子卷入校园暴力中后,才去想解决办法。
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权利意识和法治观念,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更为重要。
家长可多与孩子观看法治节目,共同探讨社会热点违法犯罪事件及身边发生的小冲突,告知孩子远离伤害的方法和技巧,还应当以身作则做出表率,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孩子对待规则和权利的态度,让孩子知道遇到事情不能用暴力去解决。
平时,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获取孩子的信任,让孩子能够无所顾忌地向家长表达和沟通,并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也就是要与孩子产生共情,这样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也是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权利、行使权利的有效方式。
同时,引导孩子结交益友、远离损友,加强对孩子闲暇时间的监管,多带孩子参加有益的活动,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融入群体。
㈡ 当遇到校园暴力时该如何正确对待呢
校园暴力我相信大部分上过学的人都遇到过,而校园暴力多集中在初中,人性本恶,又处于最暴躁的年龄,发生校园暴力不可避免。
我来说说我自己吧,刚上初中时,我住一个大宿舍,一个初一的小混混总欺负我,那时候不敢告诉老师,也不敢告诉家长,不知为什么我感觉似乎胆子都被他们吓破了。近一年后,我觉得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我竭尽所能的向那些高年级的混混讨好,最后,我成了一个人的小弟,原来欺负我的那个人也对我称兄道弟了,但是我心里还是恨他。在随后的几年中,我打过人,也和那些狐朋狗友欺凌过弱者,每当想起这些事我很是后悔,后悔自己曾经的卑劣。到了临近毕业的时候,我发现班里的同学们似乎都很团结友爱了,可能是我们都变成熟了吧,原来那个欺负我的人我也不再恨他了,散伙饭的时候我们还提到此事并一笑而过。
有点跑题了,面对校园暴力的时候,告诉老师不一定有用,但是一定要告诉家长,他们才是你坚实的后盾,他们会确保你不被欺负。如果你够狠,可以在身上藏把刀,当某天再有人欺负你时,你就冲他亮刀子,被吓住了就不会再找你麻烦,或者你也可以找一个高年级的亲戚,帮你震慑一下小混混。最后,希望大家不要学我,因为那些狐朋狗友,我差点没上完初中,而且给我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逃脱校园暴力,不等于为虎作伥。
被欺凌时不敢反抗是可以理解的,欺凌时往往的多人欺凌一人,被欺凌者往往又是身体不壮实而又胆小的孩子,没有力量对抗比自己强得多的团伙。但是,这些被欺凌者被欺凌后,往往不告诉老师,也不告诉家长,这有点让人不解。
其实,很多时候,正是被欺凌者的忍气吞声,导致欺凌者认为其软弱可欺,从而一次比一次放肆。换句话说,某种程度上,正是被欺凌者的懦弱,纵容了欺凌一次比一次严重,最后导致严重的后果。
我在处理一起校园欺凌事件时,我特别注意到,被欺凌者小A的同桌小B,他比小A的个子还略微瘦弱一点。而且,从班主任那里知道,欺凌者就是同班的三个大个子学生。早些时候,三个人瞄上的是小B,当时是放学后在校外的路上,小B拼命反抗嚎啕大哭,引来了路人制止了这场欺凌。回家后立即告诉了家长,家长第二天就来到了学校,跟班主任商量解决办法。
后来,三个大个子就再也没有欺凌小B。小A的情况跟小B差不多,但是,被欺负时只会隐忍着哭泣,过后又没有告诉家长和老师,连续发生几次,都是这样。三个大个子或是一个人,或是两个,或是三个,随时都欺负他一下。
从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态度,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的。所以,家长和老师必须让孩子明确,遭遇他人欺负时,能反抗必须反抗,必须呼救。事后必须立即告诉家长和老师,让各方面联合采取措施,这样是可以制止校园欺凌的发生的。
要让孩子知道,忍气吞声只会换来更多暴力,只会助长欺凌者的嚣张气焰。遭遇暴力欺凌时,绝不忍气吞声,而是应该坚决打回去,无力打回去时,必须第一时间大声喊出来!
如果说对方不管你怎么道歉就想打你一顿,那就不能示弱了。对方人多打起来你一定吃亏,但是你也不能干等着挨打,要学会还手。敌众我寡的形势下,你不用管其他人,就抓住一个往死里打就行。别人打你三拳你会疼,但你打他们一拳也疼,下次再欺负你的时候,就要考虑清楚了。通常被欺负的同学有个共同点,见对方人多就怂了,其实你越是这样他们就越欺负你。
有个故事你听一下,有个痞子仗着人高马大,天天欺负我,只要一见到我,就非要打我一顿才行。有一日,我手里拿着一块板砖,死死的盯着他,就在他还早动手打我的时候,我一板砖砸在他的头上,从此以后,他见了我都要绕开走。当然,我不崇尚暴力,可真要是被逼无奈,就不要以软弱示人,勇敢一些,挨他们十拳只要打回去一拳,下次他们就不敢轻易欺负你。在遭受校园暴力前,你一定知道谁会欺负你,你也可以找老师说清楚,实在不行就让家长出面,不要让悲剧发展下去。
如果你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一定要勇敢的及时告诉老师、警察或者家长。要通过正确的途道保护好自己,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如果你是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希望你能就此停止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世上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打人,这样肆无忌惮的攻击别人。也不要以为自己年龄小可以胡作非为。坏人终究是要食恶果的。也希望学院和有关部门能加大力度防范和制止校园暴力,给学生们一个安全和谐有爱的校园环境。
㈢ 如何防范和应对校园欺凌
1、首先学校必须重视,规范校园管理、对学生打架斗殴事件严肃处理,对涉嫌校园欺凌的主要学生要进行监督教育,发现校园欺凌的苗头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跟进解决,防止事态恶化。
2、禁止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同学放学回家可以结伴同行。
3、告诉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过后向家长班主任学校反映。
4、你有勇气的话就去打他,打怕了自然他会退缩。如果实在不敢,有朋友是最好的,叫上朋友一起,朋友越多越好,打怕他了,就从此不敢了。还有就是被欺负第一时间告诉父母或者老师,只要你肯在他们面前说实话,相信那些不良的学生不会再来找你的。
㈣ 面对校园欺凌如何应对
告诉父母或者老师寻求办法,实在不行就报警。记下他们的相貌,事后报警,并告知学校和家长。上学放学尽量选择和同学同行,不要独自一人。
故意造成对方伤害的行为,是否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主要看伤害的程度,如果是轻微伤的,那么,不构成犯罪;如果是轻伤的,被害人和检察院都可以提起诉讼,要求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如果是重伤以上的,就需要由检察院提起公诉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最高可以判处死刑。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故意杀人,伤害致人重伤或者,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4周岁不予刑事责任的,责令他的家长或其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这里的死刑包括死缓。
㈤ 遇到校园欺凌该如何应对
当孩子遭遇校园暴力时,应该如何应对?
1、和施暴者谈判拖延时间,然后瞅准机会逃跑或者经过谈判取得合理信任
一旦你碰到了校园暴力,几个女孩或者几个男孩围着你,你要尽量和他们谈谈,聊聊这样对待你的原因或者是准备对你怎样,一旦对方放松警惕,你可以趁机逃跑;如果你有把握打动他们,那就尽你的所能去取得他们的信任,尽量不发生暴力事件。
2、看见有人经过要大声呼救或者报警
遇到正好有人经过你们的地方,一定要大声呼救或者是如果你携带手机的话,一定要及时拨通电话报警。小编希望大家,如果有一天路过的时候,有孩子向你呼救的话一定要及时伸出援手,那是他们的希望!另外,报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给对方发现。
3、和家长、学校老师说明情况,对施暴者的处分
真的被施暴了之后,一定要和家长、学校老师说明情况,由学校来针对施暴者进行处分,千万不能想着以暴制暴,那样的做法是不能成功的,如果受害人以后也学着对方进行暴力事件,那和施暴者又有什么区别?
4、携带防身用品、报警器以防施暴者打击报复
等他们被处罚之后,也不要想太多,但是为了防止他们会对你进行报复或者是在班级孤立你等等,但请不要在意。成功的人本来就是孤独的。
如何避免校园暴力
1、放学结伴而行,不走小路
避免校园暴力的第一个方法就是惹不起我躲得起,至少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那么放学之后要和同学们结伴而行,有校车的尽量坐校车,有家长接送的就家长接送。结伴而行也不要走小路抄近路之类的,一定要避免一些潜在的危险地带。
2、不单独和同学外出,有事尽量在班级解决
课间或者放学,有不是很熟悉的同学找你外出的话,尽量不去,有什么事情就在教室里解决好之后再出去,毕竟社会那么乱,谁知道找你的是好人还是坏人,将可能性降低到最低,不可能在班级教室里对你怎样的。
3、穿着普通,不争强好胜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性格上都很自我,自私,以自己为中心的有很多,穿着打扮上面更是有自己的心得。好在现在的学校基本都是要求穿校服很大程度上有所避免,但是也不是全部的学校都穿校服的,那么这些孩子一定要注意不要穿着太高调,和同学相处不要争强好胜,要给自己给别人都留点面子。
4、家长教育要到位
发生校园暴力,家庭教育是很大的内因。不能全盘否定家长的教育,但至少他们的教育上是有缺失的。很多家长都是在该结婚的时候结婚,该生孩子的时候生孩子,对待孩子也许小时候还比较关心,等孩子上小学,上初中,重点关注就是孩子的学习。不可否认,孩子的学习好了基本上其他的行为也不会差,但是一味的关注孩子的学习,不关注孩子的性格心理教育,这样真的好么?
5、学校教育、监督要给力
学校开设的心理教育课程和心理聊天室,很少有真正用到的,学校要做的就是将心理教育贯彻到孩子的生活中去,让他们有个倾诉发泄的地方。另外学校既然成立的校园110,就一定要将监督检查落实到实处,学校管理好了,就应该辐射到学校的周边地区。
㈥ 中学生应该如何面对处理校园欺凌
1、告诉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版延时间。
2、必要时,向路权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
5、教育孩子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
6、给孩子的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7、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8、上下学、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9、学校定期开展心理、思想道德课程教育;适当组织同学间的协作活动,加强团队互助意识。
㈦ 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国新提出“设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等三点建议,以便有效预防和依法处置此类问题。
其次,设置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分为两级,一为校级,二为县区级或市级。校级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由校长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社会专业人士(法律、教育、心理等)和政法机关代表等组成,并由有关部门确认,以增强其权威性。该委员会要明确议事规则,负责学生欺凌事件的调查、申诉、惩戒。若相关人员不服处理结果,可向上级委员会申诉,上级委员会组织学校代表、家长代表和校外专家等组成调查小组启动复查。第三,通过立法把惩戒权还给学校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