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校园民谣纪

校园民谣纪

发布时间: 2021-06-08 20:33:59

❶ 郭敬明写的《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

我喜欢的音乐是两个极端——摇滚和校园民谣。我记得我第一次这么说的时候的确有人伸手过来摸我的额头看我是不是发烧。

我有六盘心爱的CD,《校园民谣1》,《校园民谣2》,《高晓松作品集》,以及麦田公司的红白蓝系列。朴树的白色孤独,叶蓓的蓝色忧伤和筠子的红色激情。

我总是觉得中国五四时期和90年代初的大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五四时期有轰轰烈烈的诗歌运动,到了90年代,还有大学生为了海子的死亡而焚烧诗集以悼念。于是海子极其惨烈的死亡也随之有了光环。90年代还有高晓松。只是我们喜欢称他为搞笑松而已。

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应该怎样来界定高晓松的音乐。我也不知道听惯了重金属的自己为什么突然对那么柔软的音乐着迷。我记得我最初把高晓松的作品集借给我的朋友听的时候,他回答我,好是好,不够味儿,没摇滚带劲。朋友的回答让我跌破眼镜。可我却是真正感受到那些哀伤清淡的旋律里面所蕴藏的激情,如同夜晚大海的黑色波浪,一波一波朝我内心深处打来,雷霆万钧。就像杜拉斯曾说过的“潮水匆匆退去又急急卷回”。给我更多冲击的还有他的歌词。我喜欢的作词人有三个,高晓松,何训田,林夕。有乐评人曾经说过,有了这三个作词的人,所有的诗人都该感到惭愧。何训田的歌词需要欣赏的人有强烈的西藏氛围来支撑,而林夕的词太偏重于城市里精致的爱情。而高晓松的词可以在晚上听,可以在白天听,可以夜色阑珊时听,可以在阳光明媚时听。小A曾经笑着说高晓松的歌像是万金油,百病皆治。我说不对,他的歌太老的人不能听,太小的孩子不能听。因为高晓松的歌词里总是会流淌着一条青春的河,时光蔓延,哀伤弥漫,轻而易举地就能将人覆盖。拿给小孩子听他还不知道是青春,拿给老人听他们想起了青春应该是民国时的水深火热,至于什么青春的忧伤之类的我想和他们八竿子也打不上。我总是喜欢设想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已经大学毕业,每个人都在生活的夹缝里谋取营生,每天穿着整齐的西服穿行于石头森林的时候,突然听到诸如笔记本,考试,英语语法,寝室窗前的美丽香樟,同桌的漂亮女生,食堂门口常看见的帅气男生,心爱的书包,不及格的成绩单,毕业纪念册,足球场等这些词语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停下脚步,有多少人会涌出泪水。

然后是老狼。老狼身上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流浪歌手的气质。我一直都记得老狼在《流浪歌手情人》里哼唱“你只能一再的一再的一再的相信我”时,表情与声线是如何的哀伤与清澈。老狼的歌声像是一本日记,他就一页一页地将他的和我们的成长撕给我们看,于是相同的年轻和忧伤浸染了当时大部分的大学生。比如他唱的给女生写的情书,好兄弟彼此猜硬币,午夜哀伤的电影,弹吉他的流浪歌手。当初最早听他唱歌的人已经长大了,还没长大的我们继续听他的歌。“那天黄昏,开始飘起了白雪,忧伤开满山岗,等青春散场,午夜里的电影,写满古老的恋情,在黑暗中,为年轻歌唱。”恋恋风尘,恋恋风尘。

一直以来我偏爱叶蓓,那个迎风吟唱的蓝色歌手。说是“偏爱”是因为从对校园民谣的贡献来讲叶蓓的确比不上高晓松和沈庆。但是我喜欢。我最早接触校园民谣就是听的叶蓓,比老狼都还早。我记得第一次听到叶蓓唱歌是在一条喧嚣的大马路上。我经过一家叫“麦田风暴”的音像店,里面在放叶蓓的《B小调雨后》。一瞬间我停留下来,身边所有的喧嚣都立刻退得很远,包括那辆嚣张叫嚷了很久的洒水车,空气里只有她空灵的声音辗转回旋。旋律以血液的形式汩汩地流进我的身体。我觉得自己的身子像是夸父,一瞬间身体有变成山脉变成大海的冲动,皮肤上有开满离离的野花的激情。身体消失,灵魂飞升。就是这样,有点像佛经中的顿悟或者立地成佛。

叶蓓是个朴实无华且低调的歌手,我不知道这种性格在一个歌手身上究竟是一种优点还是一种缺点。叶蓓是声乐专业的本科学生,可是她很少炫耀这些的确值得她炫耀的东西,她也很少卖弄她轻而易举就达到的高音C,她就是那么安静而忧伤地唱,没有喧嚣和做作,如同月光下的湖泊,平静,但有着令人眩晕的银色涟漪。

之后我开始生活在白衣飘飘的年代。我穿越整个城市找遍了所有的校园民谣,然后就疯了一样地听。可是看看那些CD的出版日期,背后总是写着1995。这代表着什么轮不到我说,我只能说我以后很难买到新的校园民谣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是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可以有唯美而忧伤的旋律来当做日记本,记录所有高昂或者哀伤的青春。

说到青春我想起沈庆,他的那首《青春》总是让我念念不忘。有些时候生活真的就像他说的一样:“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碎却不堪憔悴。淡淡的云淡淡的梦,淡淡的晨晨昏昏,淡淡的雨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我想我到了很老很老的时候,老得几乎可以隐入落日的余辉的时候,我也会记得,年轻的自己曾经很喜欢过一首叫《青春》的歌。因为这首歌就是我的青春凝聚成的油画,我的整幅青春光彩夺目。我曾经在一个谈话节目上听到沈庆这么评价自己:青春的记录者。不管他记录的是谁的青春,总之我很喜欢并且很赞赏这种定位。他用音乐当做纸笔,写下大学时代的忧伤。就像他唱的那样:“我要埋下所有的歌,等它们被世间传说。”

另外一首《青春》是筠子唱的。我只记得那里面的吉他声有着让人落泪的破碎,恍惚的旋律,下雨的黄昏时分的冷清街道,路人空洞的眼神,一切都贯穿着旧电影昏黄的色调。筠子的声音高昂嘹亮,可是却有着忧伤的嘶哑,如同水晶杯子上的裂痕,听着筠子的声音我总会想到石康的话:“我看见一阵一阵尖锐的忧伤划过我的心脏”。《青春》里面有一句歌词:我脸上蒙着雨水就像蒙着幸福。当我听到筠子用梦呓一样的声音唱出这句歌词的时候,我听到了青春在天花板上扇动翅膀的声音,像是蓝天上嘹亮宣言。这让我想起我看到过的一篇乐评《十三楼的折翼天使》。里面所有的文字都浸染着一种情绪——孤独。筠子就给我这样的感觉,不,应该说所有的校园民谣歌手都给我这样的感觉。那些书写青春歌唱青春的人都离开学校了,他们意识到自己远离了自己清澈的柏拉图,于是他们拒绝离开,于是社会的喧嚣抛弃了他们或者说他们抛弃了社会的喧嚣。于是他们就孤独了。这就有点像不想长大的彼得·潘,他不想离开童年,于是他的伙伴长大了,他一个人留在了永无岛,于是他成了一个最孤独的孩子。高晓松他们的孤独是一种城市里的孤独。就像莫文蔚在《十二楼的莫文蔚》里宣扬的寂寞一样。

莫文蔚是商业流行歌手里面我很喜欢的一个,她在《十二楼》里准确地演绎出这个飞速发展的后工业时代给人们投下了怎样孤独的暗影。我想高晓松他们的孤独也一样。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远离他们依恋的纯真年代。我想起一个我记不起名字的爱尔兰歌手的歌:整个城市在旋转,可是我转来转去总是孤独;喧闹的灯火照亮了一切甚至夜幕,可照不亮我手心的孤独;我们的青春无情地飞逝,年老的我啊依然孤独;最后我进了天堂,可天堂里孤独的我依然跳着孤独的舞步。

我想把孤独的内容演绎得最生动的还要数朴树了,那个白色的寂寞歌手。《那些花儿》里清晰的流水声音让我想起时光的荏苒,一起长大的朋友分散到天涯,距离的隔断真的让大家做到了“老死不相往来”。青春不再,光阴不再,麻木铺天盖地,涌入血液心脏骨髓。大多数人习惯了,接受了,屈服了,只有朴树不,于是他用带着哭声的歌问道:“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然后有人听见,然后更多的人听见了,于是大家一起重新痛。“新的人间,化装舞会,早已经开演,好了再见”。朴树说他梦到一个孩子在路边的花园哭泣,因为他心爱的气球丢掉了。我知道那个孩子就是那些校园里孤独行走的歌手,高晓松,沈庆,叶蓓以及他们和她们,但我不知道那个丢失的气球代表着什么,我也不知道那个气球最终飘到了什么地方。

高晓松们的低调已经是对社会的一种退让,可是这个金钱至上的年代似乎还不满意,于是校园民谣被逼到了死角。以前校园民谣有商业价值,于是唱片公司也乐得赚钱,当校园民谣不再有号召力的时候,于是就有了“1995”的大裂谷。断裂,挣扎,消失。沈庆现在是一家音乐网站的总裁,西装革履地出入任何场合。当我看到沈庆在一个谈话节目上穿着西装唱《青春》的时候,想想那个毛衣牛仔裤的沈庆真的是恍如隔世。高晓松写书拍电影去了。老狼没有了消息,偶尔会在某某大学的校庆上看见他,可是脸上早已没有了年轻的飞扬,眼角的沧桑让人唏嘘。那天在一个采访中老狼说自己对未来还没有方向,于是我想起了他当初唱《月亮》时迷茫的样子:“我说什么我说什么,我为什么我为什么唱起了歌”。而叶蓓则在华纳公司唱情歌,听着她唱什么“你的怀抱”“回忆忘不掉”之类的东西的时候,我真的很难再想起她唱“夕阳下我向你眺望,你带着流水的悲伤”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了。不过叶蓓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她还会唱“很旧很旧的风在天上”。而庾庚戌呢?我只记得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没唱校园民谣了,我在做设计,因为我要吃饭。“因为我要吃饭”,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鼻子酸酸的。排山倒海,物是人非啊!也许就像李碧华说的那样:“很多隐退的演员重新复出,不要以为是割舍不下艺术,皆因付不起醉生梦死的代价。”对校园歌手来说,很多人隐退不是不喜欢校园民谣,而是付不起理想至上的代价。

听到庾庚戌采访的那天晚上我就做了个梦,梦见高晓松叶蓓他们一起唱《孩子》:“我想跑跑得很快,心在不安里飘荡,但看一看四周,想到你已白发苍苍。春天的花朵,开在冬天的雪上,风吹过的过去,我们从未曾忘记,想和你分享,可是你已经老了。孩子孩子我还是孩子,孩子孩子我不是孩子,你原谅我吧,别对我说吧,我原谅你了,可我终于哭了。”

我一直不愿意接受某些媒体所宣称的“校园民谣时代的结束”。我在等待自己上大学的时候纯真年代能够重新降临。会有忧伤的歌手会在校园里弹吉他,会有为海子焚烧诗集的悼念仪式。可是按照眼前的情况来看好像希望很渺茫。也许在我大学毕业以后,我会对着我即将离开的校门说:校园民谣的时代真的过去了。我想那一刻我会听见黑色的劲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的声音,如同午夜最后一班飞驰而过的地铁。但是我想我会深刻地记得,那些歌手曾经是我生命花园里的灼灼桃花,我旅途驿站的阳春白雪,我青春的夜空里瞬间绽放而又转瞬即逝的美丽焰火。就像叶蓓的《蒲公英》:“一开始/我就站在这里/在风里面长大/没人路过身旁/为了你一句叮嘱/你留下的旧地图/我穿着这件衣裳/守着这片山岗/天黑了/没有星星的夜/没有雨的春天/没有你的流年/我不怕迢迢路远/我不怕浩浩人烟/我要随着风飘落在你的脚边”。那些寂寞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一样,站在山岗上,守候我们心里的纯真年代,守候一份希望渺茫的希望,守候一份我们曾经的坚持。

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夕阳下我向你眺望,你带着流水的悲伤。

❷ 推荐几首经典校园民谣

1.
心愿
2.
青春
3.
最后
4.
童年
5.
我是谁
6.
同桌的你
7.
一生有你
8.
丁香花
9.
橄榄树
10.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11.
我们的纪念册
12.
光阴的故事
13.
下沙
14.
白桦林
15.
恋恋风尘
16.
在那遥远的地方

❸ 麻烦大家推荐几首校园民谣

1. 第一次 2. 光辉岁月 3. 一生有你 4. 玻璃杯
5. 丁香花 6. 水手 7. 遇见 8. 孤单北半球
9. 十年 10. 朋友别哭 11. 亲爱的你怎么不在我身边 12. 再见
13. 朋友 14. 分飞 15. 美丽心情 16. 童年
17. 那些花儿 18. 太委屈 19. 挪威的森林 20. 大约在冬季
21. 祝你一路顺风 22. 回家 23. 明天会更好 24. 冲动的惩罚
25. 吻别 26. 我愿意 27. 蜗牛 28. 心愿
29. 我可以抱你吗 30. 我的未来不是梦 31. 一路上有你 32. 祝福
33. 回到过去 34. 暗香 35. 爱的路上只有我和你 36. 在他乡
37. 下沙 38. 白桦林 39. 离别 40. 生如夏花
41. 烛光 42. 完美生活 43. 千千阕歌 44. 青春纪念册
45. 同一首歌 46. 再回首 47. 龙的传人 48. 同桌的你
49. 星语心愿 50. 忘忧草 51. 真心英雄 52.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53. 萍聚 54. 掌心 55. 栀子花开 56. 窗外
57. 流年 58. 一生何求 59. 相逢是首歌 60. 大学自习室
61. 踏浪 62. 你的眼神 63. 恋曲1990 64. 最想念的季节
65. 毕业生 66. 夏虫 67.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68. 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
69. 难舍难分 70. 一无所有 71. 让世界充满爱 72. 青春
73.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 74. 涛声依旧 75. 蝴蝶花 76. 橄榄树
77.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78. 再回到从前 79. 光阴的故事 80. 故乡
81. 七月 82. 友谊地久天长 83. 执着 84. 潇洒走一回
85. 兰花草 86. 其实不想走 87. 青青河边草 88. 你在他乡还好吗
89. 送别 90. 驼铃 91. 外婆的澎湖湾 92.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93. 被遗忘的时光 94. 放心去飞 95. 偶然 96.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97. 给我新鲜 98. 明年今日 99. 十七岁的雨季 100. 梦驼铃
101. 勇敢一点 102. 我是女生 103. 青苹果乐园 104. 两只老虎
105. 中学时代 106. 思念谁 107. 当我想起你 108. 我愿你知道
109.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110. 花木兰 111. 在那遥远的地方 112. 路灯下的小姑娘
113. 追风少年 114. 蝴蝶飞呀 115. 蜗牛与黄鹂鸟 116. 轻舞飞扬
117. 文科生的一个下午 118. 跟往事干杯 119. 少年壮志不言愁 120. 似水年华
121. 别人都说我们会分开 122. 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 123. 永夜 124. 祝你平安
125. 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126. 好人一生平安 127. 恋恋风尘 128. 寂寞的自由
129. 明月千里寄相思 130. 我们的纪念册 131. 青春无悔 132. 纯真年代
133. 忘了我是谁 134. 三月里的小雨 135. 毕业歌 136. 成吉思汗
137. 梦想 138. 流浪歌手的情人 139. 离开 140.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141. 歌声与微笑 142. 娃哈哈 143. 未来的未来 144. 乡间小路
145. 大中国 146. 往事随风 147. 乡间的小路 148. 执著
149. 卖报歌 150. 捉泥鳅 151. 张三的歌 152. 且行且珍惜
153. 模范情书 154. 星光依旧灿烂 155. 学习雷锋好榜样 156. 朋友首日封
157. 寂寞是因为思念谁 158. 孩子 159. 爸爸的草鞋 160. 青春日记
161. 恋曲1980 162. 难兄难弟 163. 读书郎 164. 美人
165. 松花江上 166. 兄弟情深 167. 毕业旅行 168. 冬季校园
169. 女孩与四重奏 170. 垄上行 171. 自习室 172. 闪亮的日子
173. 我怎么哭了 174. 早班火车 175. 单车岁月 176. 乡愁
177. 老屋 178. 那时花开 179. 雨中即景 180. 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
181. 蒲公英 182. 白衣飘飘的年代 183. 十万个为什么 184. 骊歌
185. 虎口脱险 186. 青春正传 187. 今天我们要走了 188. 想把我唱给你听
189. 墓志铭 190. 双鱼 191. 春夏秋冬 192. 我们的田野
193. 冲出你的窗口 194. 关于现在关于未来 195. 丁香姑娘 196. 樱园梦
197. 秋蝉 198. 两个女生 199. 蓝色理想 200. 秋梧桐
201. 爱的叮咚 202. 我是猫 203. 没有想法 204. 昨天今天
205. 思念总在分手后 206. 希望你明年冬天会来 207. 雨滴 208. 珍惜(苏有朋)
209. 干杯,朋友 210. 来自我心 211. 飞鸟与冬天 212. 当我老了
213. b小调雨后 214. 百分之百女孩 215. 流浪的承诺 216. 火车开往冬天
217. 却上心头 218. 上班族 219. 久违的事 220. 我们去远方
221. 恋恋同学情 222. 未央歌 223. 我去2000年 224. 你那好冷的小手
225. 时间快转 226. 阿美阿美 227. 踏着夕阳归去 228. 春分
229. 归去来兮 230. 在劫难逃 231. 妈妈的黑头发 232. 九月(许巍)
233. 生命中的精灵 234. 冒险小子 235. 音乐虫子 236. 流光
237. 车窗 238. 未名湖是个海洋 239. 何年何月再相逢 240. 爱已成歌
241. 北京的冬天 242. 好风长吟 243. 迪奥挨了两刺刀 244. 那天(艾敬)
245. 再会吧!我的心上人 246. 美女征婚 247. 故事里的树 248. 俏姑娘
249. 我们相识 250. 我们多么幸福 251. 为你难过 252. 停电的晚上
253. 花雨伞 254. 赤足走在田埂上 255. 红心歌 256. 纷纷飘坠的音符
257. 湖边含羞草 258. 郎心似铁 259. 年轻人的心声 260. 雨恨云愁
261. 等人就象在喝酒 262. 你不在的北京还下着雨 263. 小雨滴 264. 云知道你是谁
265. 随你而去 266. 等人就像在喝酒 267. 伞的宇宙 268. 西风的故事
269. 我没醉 270. 忆儿时 271. 岁月(沈庆) 272. 月亮(老狼)
273. 春分立秋冬至 274. 匆匆别后 275. 时光牧童 276. 午后的雷雨
277. 我居住的地方 278. 已是盛夏 279. 来自我心

❹ 请问哪些校园民谣比较好听

这不是真的吧 `` 咋米这么多` 太帅了点吧 原来这些都是校园民谣啊

知道的不是很多 喜欢 《心愿》四个女生唱的;
《那时花开》; 《花开的地方》cookie 唱的;
《烈火青春》好象不是校园民遥噢` 不过很容易和青春什么的联系起来`

❺ 校园民谣的民谣特色

校园民谣以“技巧趋于现代、精神走向中国”为创作原则,因而也被称为“现代的民歌”。它从我国的民间歌曲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将西方乡村歌曲的音乐元素融会其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通俗歌谣体”体栽。音乐结构短小精悍,旋律简洁朴实、清新爽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时代感。它不论写景物,写风月还是写爱情,在文字意境方面都给人以美感,散发出淳朴的乡土气息,是青年学生求新、求变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动表现。
当我们回首青春的时候,所有真实的、虚幻的、美丽的、迷惘的片段扑面而来,就像我们静静坐在窗前准备用一生去记忆的一道风景。而当它随风而逝时,除了美丽,谁能清晰地记得它的每一种色彩,谁能把它讲述得像那个瞬间一样真实。校园民谣只是人们有意识的给定的一个名字。其实校园民谣的土壤永远在那些心怀无限梦想的校园里。
这些音乐很多是已经离开校园的人唱给还在校园的人听的,歌声中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想起了我们的校园生活,我们被音乐感动,在音乐中成长,校园的记忆是永远难忘的,永远!
在那片枫树林里,那一束开败百合花,远望着那一条泥泞的小路,还有破旧的矮房,弹吉他的是谁?吹着口琴的又是谁?是谁,在风雨中等待?等待着那个心爱的人。湖光塔影的流光里,隐藏着多少暗语?白衣飘飘的女子,拉着油光的提琴,草坪上的歌声唱着动人的旋律,还有不太纯熟的吉他单音和断断续续的和弦,以及略带沙哑的嗓门唱着《同桌的你》。幽静的小路上依然有恋人相伴,通往教室的走廊上依然有散落的信片,躲在墙角的文科生为何而哭泣……成了沉浸在心底的又一次叹息。校园民谣,有太多说不完的故事与秘密,却是永恒的、不忘的初始……
以下是经典的一些校园民谣: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童年、大学自习室、窗外、橄榄树、采蘑菇的小姑娘、青春舞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校园的早晨、兰花草、、龙的传人、明天会更好、让我们荡起双桨、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小草、踏浪、我是女生、中学时代、心愿、七子之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路灯下的小姑娘、校园的小路、梦驼铃、轻舞飞扬、似水年华、青春无悔、白桦树、往事、童年的小摇车、青春纪念册、一生有你、朋友、恋恋风尘、月亮代表我的心、小白杨、一无所有、深呼吸、恋曲1990、让世界充满爱、白衣飘飘、却上心头、玻璃杯、未名湖是个海洋、老屋、单车岁月、彩虹、那些花儿、完美世界、让泪化作相思雨、班长、今天我们要走了、最美……

❻ 什么是校园民谣

你好我是校园民谣吧 吧主
内地狭义的定义就是为青春留下一个记忆,留下一份纪念。因为每个人都有过校园生活,这也是我当初发起做校园民谣的初衷。
【民谣知识】 想了解民谣知识的朋友请在这里找 http://post..com/f?kz=53574122

❼ 怎样才算是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就是用校园里发生的事情来创作的歌曲 .
狭义的定义就是为青春留下一个记忆,留下一份纪念。因为每个人都有过校园生活,这也是创作校园民谣的初衷。

1 七十年代:校园民谣 经典歌曲:《兰花草》《乡愁》《归人沙城》《拜访春天》《庙会》《雨中即景》《橄榄树》

代表人物:施孝荣 王梦麟 齐豫 刘文正

在七十年代,校园歌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由于政治上和社会的原因,它首先在我国的最南部的宝岛台湾,开始了悄悄的萌芽,它这个时候有了一个比较通俗话的“小名”--校园民谣。

"民谣"的意义在这里被泛化了,传统意义上的台湾民谣渊源应该是属于当地土著居民的台语山歌的,当然大陆东南沿海赴台的先民们带去的民歌也是重要的一支。正是这些因素的辗转和融和,孕育了纯真质朴的本土歌谣,比如曾广为流传的《思想起》、《高山青》,虽然刘雪庵、贺绿汀、陈蝶衣这些我们熟悉的名字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已显年代久远,但《秋水伊人》、《香格里拉》等民歌经典却仍然在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让人回味。

民谣本土文化:刻不容缓

民谣转向校园还是有一番曲折的。台湾特殊的环境是人所共知的,首先曾经被日本侵占过,受日本文化影响,它的低吟浅唱风格与日本音乐有着一定的“干系”。其次又由于深受美国的庇护,美国文化印记较深。再加之旧上海泊去的“十里洋场梦曲”可以说是泥沙俱下,层次各异,音乐的糅合很复杂,

这种欧美音乐的狂潮达到了一个极至--崇洋媚外现象和流行的靡靡之音盛行--一个逆反的结果应运而生:强调自我的表达理念反而深入人心,后者直接促使了校园民谣的诞生。

毕竟,本土文化的觉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了。

1975年6月6日,以余光中、徐志摩等诗人的诗为歌,杨弦与胡德夫在台北中山纪念堂举行"中国现代民歌之夜"演唱会,成为校园民歌运动开始的标志性事件;而这次演唱会所推出的9首歌曲均被收录进杨弦于同年出版的首张专辑《中国现代民歌集》中,这张专辑也标志着民歌运动的正式开端,民歌时代由此正式开始。

1976年12月3日,归台的青年画家李双泽在淡江大学举行的西洋民歌演唱会上,向在场观众大声质问:"为什么唱的都是西洋作品?我们自己的作品在哪里?"他向观众席投掷可乐瓶,并激愤地大喊"唱自己的歌"。台下的大学生立刻呐喊,赞同的声音喊成一片。这就是校园民歌史上著名的淡江事件,李双泽代表所有热爱音乐并且极富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喊出了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最为有力的声音。

音乐的变革首先从校园了开始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校园里的歌曲才带动了台湾音乐发展。运动初期的作品首先是向名人“借刀”的:有新文学史上的巨匠胡适、徐志摩,也有正当其时的名家余光中、郑愁予等,在音乐上打破了以往旧上海和传统台湾歌谣的限制,突出作品简单平实、琅琅上口的曲风,还借鉴了大量西洋乐器,融会贯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台湾国语民谣形式,唱自己的歌。开始风雅一时。

这首《兰花草》的歌词源自胡适的诗作《希望》。这首早年曾流传北大的诗歌,随着胡适先生的暮年也漂泊到了台湾,它那偏重小女生的单纯语气,凭着它的清新和诗意,更带着几分童趣与童贞,很快被流传开来。

君子爱与兰花为伍,不知道的人很难把它和一个男人联系起来。胡老先生那淡淡的赤子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的思乡情。

这也是为什么,听刘文正这样的声音唱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一点也不觉得太奶油,因为你可以感觉到他在演绎真诚。

除了胡适,台湾诗人余光中是民歌运动中的另一个文学大腕。1974年,余光中应香港中文大学之聘,出任中文系教授。在香港的十年间,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安稳、最舒服、最愉快的日子。也是余光中在散文方面取得新进展的重要时期,他自己戏谑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

《乡愁》余光中词杨弦曲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

余光中说:我的乡愁,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成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所以这样说来,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这首写于1972年的《乡愁》传遍大江南北。《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民共有的思乡曲,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成为风靡一时的校园歌曲的滥觞,也广为祖国大陆同胞所喜爱。余光中承认,他的诗歌在赴美期间受到了当时流行的摇滚乐的影响,比较注意节奏,因此也容易被作曲家看中谱曲

2 七十年代:校园民谣 民歌金韵奖应运而生

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成为风靡一时的校园歌曲的滥觞,也为祖国大陆同胞所喜爱。余光中承认,他的诗歌在赴美期间受到了当时流行的摇滚乐的影响,比较注意节奏,因此也容易被作曲家看中谱曲。

由于许多的学子纷纷投入了民歌的词曲创作,民歌金韵奖则应用而生。从1976年起,台湾新格唱片公司连续四年举办了"金韵奖"民歌比赛,真正使得民歌开始转向校园传唱,直至风行。当时,金韵奖的规定是“高中以上在学青年”方能参加,参赛曲目全部要求原创,提倡清纯质朴的风格,它真正使得民歌广为传唱的,深入校园。又以校园为依托反过来又使民谣得以风行,同时,大批有才华的校园歌手脱颖而出,加入到民歌创作的队伍中。所以尽管大部分歌曲中唱的是具有乡村风格的民歌,但人们却将这些歌曲称为台湾校园歌曲。草地上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抱着吉他轻声弹唱,成为七十年代末台湾校园生活的一大特色。

在民歌鼎盛时期,有不少大红大紫的作品,相信许多人到现在还是耳熟能详,施孝荣的《归人沙城》、《拜访春天》,王梦麟《庙会》、《雨中即景》,齐豫《橄榄树》等等。

进入七十年代后,校园民谣成了这样一种音乐现象:它首先被那些对音乐有着执着追求的校园歌手们所吟唱、使之流行于中国大陆的各个高等学校,然后因为一个成功的商业运作迅速风靡了整个社会并产生了极大反响。校园民谣,它记录了一个时代、一种学校的文化氛围、一代莘莘学子的梦想与追求和对易逝的青春岁月的怀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音乐整个是简朴的民谣风格,与美国流行音乐和早期迪斯科极为类似,他们的内容“是以贴近生活”为特色的。

这个时期的大陆,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只有少儿校园歌曲是一枝独秀。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梁茂春说:“‘文革’当中的儿童歌曲受到了一种畸形的发展,就是整个被政治化了,儿童歌曲也同样是高的、快的、响的、喊叫的表现一种特殊的情绪。但是有些作曲家在这样的条件下写出了一些比较好的儿童歌曲,比如说《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曲,同样是歌颂领袖歌颂共产党,但是在形象上比较生动、比较活泼,能够反映儿童的特点。这大概是‘文革’期间最有代表性的儿童歌曲了。”

❽ 有哪些经典怀旧校园歌曲

《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童年》、《外婆的澎湖湾》、《内一生有你》。

1、《同容桌的你》。

《同桌的你》是老狼1994年演唱的一首歌曲(校园民谣代表作),由高晓松作词、作曲、编曲。收录于1995年5月发行的专辑《恋恋风尘》中。

2、《睡在上铺的兄弟》。

《睡在上铺的兄弟》是老狼的歌曲之一。由高晓松作词、作曲,收录在大地唱片1994年发行的合辑《校园民谣》中。这首歌曲是老狼的代表作品之一。

3、《童年》。

从1974年到1980年的顶峰期,台湾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歌曲,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罗大佑的《童年》。

4、《外婆的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是根据潘安邦童年在澎湖与外婆祖孙情深的故事改编,是歌手叶佳修第一次为潘安邦填词谱曲的歌。

5、《一生有你》。

《一生有你》是水木年华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卢庚戌作词作曲,李延亮编曲,歌曲发行于2001年9月26日,收录于专辑《一生有你》。2002年该歌曲获得第九届中国歌曲排行榜十五大金曲奖,水木年华也因此获得了最佳新人奖。

❾ 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

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

作者:郭敬明 发表日期:2003-07-07 阅读次数:176 次

我喜欢的音乐是两个极端——摇滚和校园民谣。我记得我第一次这么说的时候的确有人伸手过来摸我的额头看我是不是发烧。
我有六盘心爱的CD,《校园民谣1》,《校园民谣2》,《高晓松作品集》,以及麦田公司的红白蓝系列。朴树的白色孤独,叶蓓的蓝色忧伤和筠子的红色激情。
我总是觉得中国五四时期和90年代初的大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五四时期有轰轰烈烈的诗歌运动,到了90年代,还有大学生为了海子的死亡而焚烧诗集以悼念。于是海子极其惨烈的死亡也随之有了光环。90年代还有高晓松。只是我们喜欢称他为搞笑松而已。
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应该怎样来界定高晓松的音乐。我也不知道听惯了重金属的自己为什么突然对那么柔软的音乐着迷。我记得我最初把高晓松的作品集借给我的朋友听的时候,他回答我,好是好,不够味儿,没摇滚带劲。朋友的回答让我跌破眼镜。可我却是真正感受到那些哀伤清淡的旋律里面所蕴藏的激情,如同夜晚大海的黑色波浪,一波一波朝我内心深处打来,雷霆万钧。就像杜拉斯曾说过的“潮水匆匆退去又急急卷回”。给我更多冲击的还有他的歌词。我喜欢的作词人有三个,高晓松,何训田,林夕。有乐评人曾经说过,有了这三个作词的人,所有的诗人都该感到惭愧。何训田的歌词需要欣赏的人有强烈的西藏氛围来支撑,而林夕的词太偏重于城市里精致的爱情。而高晓松的词可以在晚上听,可以在白天听,可以夜色阑珊时听,可以在阳光明媚时听。小A曾经笑着说高晓松的歌像是万金油,百病皆治。我说不对,他的歌太老的人不能听,太小的孩子不能听。因为高晓松的歌词里总是会流淌着一条青春的河,时光蔓延,哀伤弥漫,轻而易举地就能将人覆盖。拿给小孩子听他还不知道是青春,拿给老人听他们想起了青春应该是民国时的水深火热,至于什么青春的忧伤之类的我想和他们八竿子也打不上。我总是喜欢设想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已经大学毕业,每个人都在生活的夹缝里谋取营生,每天穿着整齐的西服穿行于石头森林的时候,突然听到诸如笔记本,考试,英语语法,寝室窗前的美丽香樟,同桌的漂亮女生,食堂门口常看见的帅气男生,心爱的书包,不及格的成绩单,毕业纪念册,足球场等这些词语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停下脚步,有多少人会涌出泪水。
然后是老狼。老狼身上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流浪歌手的气质。我一直都记得老狼在《流浪歌手情人》里哼唱“你只能一再的一再的一再的相信我”时,表情与声线是如何的哀伤与清澈。老狼的歌声像是一本日记,他就一页一页地将他的和我们的成长撕给我们看,于是相同的年轻和忧伤浸染了当时大部分的大学生。比如他唱的给女生写的情书,好兄弟彼此猜硬币,午夜哀伤的电影,弹吉他的流浪歌手。当初最早听他唱歌的人已经长大了,还没长大的我们继续听他的歌。“那天黄昏,开始飘起了白雪,忧伤开满山岗,等青春散场,午夜里的电影,写满古老的恋情,在黑暗中,为年轻歌唱。”恋恋风尘,恋恋风尘。
一直以来我偏爱叶蓓,那个迎风吟唱的蓝色歌手。说是“偏爱”是因为从对校园民谣的贡献来讲叶蓓的确比不上高晓松和沈庆。但是我喜欢。我最早接触校园民谣就是听的叶蓓,比老狼都还早。我记得第一次听到叶蓓唱歌是在一条喧嚣的大马路上。我经过一家叫“麦田风暴”的音像店,里面在放叶蓓的《B小调雨后》。一瞬间我停留下来,身边所有的喧嚣都立刻退得很远,包括那辆嚣张叫嚷了很久的洒水车,空气里只有她空灵的声音辗转回旋。旋律以血液的形式汩汩地流进我的身体。我觉得自己的身子像是夸父,一瞬间身体有变成山脉变成大海的冲动,皮肤上有开满离离的野花的激情。身体消失,灵魂飞升。就是这样,有点像佛经中的顿悟或者立地成佛。
叶蓓是个朴实无华且低调的歌手,我不知道这种性格在一个歌手身上究竟是一种优点还是一种缺点。叶蓓是声乐专业的本科学生,可是她很少炫耀这些的确值得她炫耀的东西,她也很少卖弄她轻而易举就达到的高音C,她就是那么安静而忧伤地唱,没有喧嚣和做作,如同月光下的湖泊,平静,但有着令人眩晕的银色涟漪。
之后我开始生活在白衣飘飘的年代。我穿越整个城市找遍了所有的校园民谣,然后就疯了一样地听。可是看看那些CD的出版日期,背后总是写着1995。这代表着什么轮不到我说,我只能说我以后很难买到新的校园民谣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是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可以有唯美而忧伤的旋律来当做日记本,记录所有高昂或者哀伤的青春。
说到青春我想起沈庆,他的那首《青春》总是让我念念不忘。有些时候生活真的就像他说的一样:“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碎却不堪憔悴。淡淡的云淡淡的梦,淡淡的晨晨昏昏,淡淡的雨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我想我到了很老很老的时候,老得几乎可以隐入落日的余辉的时候,我也会记得,年轻的自己曾经很喜欢过一首叫《青春》的歌。因为这首歌就是我的青春凝聚成的油画,我的整幅青春光彩夺目。我曾经在一个谈话节目上听到沈庆这么评价自己:青春的记录者。不管他记录的是谁的青春,总之我很喜欢并且很赞赏这种定位。他用音乐当做纸笔,写下大学时代的忧伤。就像他唱的那样:“我要埋下所有的歌,等它们被世间传说。”
另外一首《青春》是筠子唱的。我只记得那里面的吉他声有着让人落泪的破碎,恍惚的旋律,下雨的黄昏时分的冷清街道,路人空洞的眼神,一切都贯穿着旧电影昏黄的色调。筠子的声音高昂嘹亮,可是却有着忧伤的嘶哑,如同水晶杯子上的裂痕,听着筠子的声音我总会想到石康的话:“我看见一阵一阵尖锐的忧伤划过我的心脏”。《青春》里面有一句歌词:我脸上蒙着雨水就像蒙着幸福。当我听到筠子用梦呓一样的声音唱出这句歌词的时候,我听到了青春在天花板上扇动翅膀的声音,像是蓝天上嘹亮宣言。这让我想起我看到过的一篇乐评《十三楼的折翼天使》。里面所有的文字都浸染着一种情绪——孤独。筠子就给我这样的感觉,不,应该说所有的校园民谣歌手都给我这样的感觉。那些书写青春歌唱青春的人都离开学校了,他们意识到自己远离了自己清澈的柏拉图,于是他们拒绝离开,于是社会的喧嚣抛弃了他们或者说他们抛弃了社会的喧嚣。于是他们就孤独了。这就有点像不想长大的彼得·潘,他不想离开童年,于是他的伙伴长大了,他一个人留在了永无岛,于是他成了一个最孤独的孩子。高晓松他们的孤独是一种城市里的孤独。就像莫文蔚在《十二楼的莫文蔚》里宣扬的寂寞一样。
莫文蔚是商业流行歌手里面我很喜欢的一个,她在《十二楼》里准确地演绎出这个飞速发展的后工业时代给人们投下了怎样孤独的暗影。我想高晓松他们的孤独也一样。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远离他们依恋的纯真年代。我想起一个我记不起名字的爱尔兰歌手的歌:整个城市在旋转,可是我转来转去总是孤独;喧闹的灯火照亮了一切甚至夜幕,可照不亮我手心的孤独;我们的青春无情地飞逝,年老的我啊依然孤独;最后我进了天堂,可天堂里孤独的我依然跳着孤独的舞步。
我想把孤独的内容演绎得最生动的还要数朴树了,那个白色的寂寞歌手。《那些花儿》里清晰的流水声音让我想起时光的荏苒,一起长大的朋友分散到天涯,距离的隔断真的让大家做到了“老死不相往来”。青春不再,光阴不再,麻木铺天盖地,涌入血液心脏骨髓。大多数人习惯了,接受了,屈服了,只有朴树不,于是他用带着哭声的歌问道:“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然后有人听见,然后更多的人听见了,于是大家一起重新痛。“新的人间,化装舞会,早已经开演,好了再见”。朴树说他梦到一个孩子在路边的花园哭泣,因为他心爱的气球丢掉了。我知道那个孩子就是那些校园里孤独行走的歌手,高晓松,沈庆,叶蓓以及他们和她们,但我不知道那个丢失的气球代表着什么,我也不知道那个气球最终飘到了什么地方。
高晓松们的低调已经是对社会的一种退让,可是这个金钱至上的年代似乎还不满意,于是校园民谣被逼到了死角。以前校园民谣有商业价值,于是唱片公司也乐得赚钱,当校园民谣不再有号召力的时候,于是就有了“1995”的大裂谷。断裂,挣扎,消失。沈庆现在是一家音乐网站的总裁,西装革履地出入任何场合。当我看到沈庆在一个谈话节目上穿着西装唱《青春》的时候,想想那个毛衣牛仔裤的沈庆真的是恍如隔世。高晓松写书拍电影去了。老狼没有了消息,偶尔会在某某大学的校庆上看见他,可是脸上早已没有了年轻的飞扬,眼角的沧桑让人唏嘘。那天在一个采访中老狼说自己对未来还没有方向,于是我想起了他当初唱《月亮》时迷茫的样子:“我说什么我说什么,我为什么我为什么唱起了歌”。而叶蓓则在华纳公司唱情歌,听着她唱什么“你的怀抱”“回忆忘不掉”之类的东西的时候,我真的很难再想起她唱“夕阳下我向你眺望,你带着流水的悲伤”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了。不过叶蓓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她还会唱“很旧很旧的风在天上”。而庾庚戌呢?我只记得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没唱校园民谣了,我在做设计,因为我要吃饭。“因为我要吃饭”,?

热点内容
八年级上册物理总复习 发布:2025-08-04 10:50:13 浏览:847
军师生 发布:2025-08-04 09:22:14 浏览:41
班主任工作经验收获及感悟 发布:2025-08-04 09:13:20 浏览:583
传说的教师 发布:2025-08-04 05:09:14 浏览:445
祁东教师招聘 发布:2025-08-04 03:08:14 浏览:453
大专数学教材 发布:2025-08-04 02:41:14 浏览:554
课程教学研究杂志 发布:2025-08-04 01:56:59 浏览:573
最便宜的手机多少钱 发布:2025-08-04 01:39:27 浏览:912
小学教师资格报名网 发布:2025-08-03 22:29:35 浏览:206
鱼钩如何绑 发布:2025-08-03 22:24:01 浏览: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