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和县第四中学

和县第四中学

发布时间: 2021-06-16 01:01:26

❶ 徐州市内和县上一共都有哪些高中

徐州市大成中学
徐州市树人中学
徐州市第三中学
徐州市第二中学
徐州市第二十七中学
徐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徐州市第二十五中学
徐州市第二十六中学
徐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徐州市第十中学
徐州市第十九中学
徐州市金山桥寄宿学校
徐州铁路职工子弟第三中学
徐州铁路职工子弟第二中学
江苏省徐州市金山桥教育集团
南苑中学
徐州务本高级中学
徐州市王杰中学
徐州市第三十中学
徐州市第九中学
徐州市第二十九中学
徐州市第八中学
徐州铁路职工子弟第一中学
徐州高级中学
徐州高级中学南校区
第一中学
第三中学
第三十中学
第九中学
第二中学
第二十九中学
第二十五中学
第二十六中学
第五中学
第六中学
第六十中学
第十中学
第十二中学
第四中学
徐州市九里中学
徐州市辅仁学校
徐州矿务集团第三中学
徐州市贾汪区塔山中学
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
徐州市贾汪区建平求知中学
徐州市贾汪区江庄中学
徐州市贾汪区紫庄中学
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
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中学
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中心中学
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
江苏省贾汪中学
贾汪区塔山镇瓦房中学
贾汪区塔山镇耿集中学
贾汪区大泉中学
贾汪区建平中学
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中学
中国矿业大学附属中学
徐州城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潘塘中学
徐州市城南开发区孙店中学
徐州市城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韩中学
徐州市新世纪中学
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徐州市第五中学
徐州市第十三中学
徐州市第十二中学
徐州市西城中学
徐州市西苑中学
徐州矿务集团第一中学
徐州科技中学
徐州第一中学
徐州第十八中学
上海市海丰农场职工子女学校
丰县利民中学
丰县大沙河镇中心中学
丰县宋楼中学
丰县师寨镇东渡中学
丰县常店镇中学
丰县树人中学
丰县梁寨中学
丰县民族中学
丰县马楼中学
江苏丰县创新中学
江苏丰县向明中学
江苏丰县实验中学
江苏丰县王沟中学
江苏丰县顺河中学
江苏省丰县中学
江苏省丰县华山中学
江苏省丰县欢口中学
江苏省丰县群益中学
江苏省丰县赵庄中学
大屯煤电公司第一中学
张双楼煤炭子弟学校
江苏沛县中学
江苏省沛县敬原中学
江苏省沛县王店中学
江苏省沛县第二中学
江苏省沛县胡寨中学
沛县五段中学
沛县体育中学
沛县唐楼中学
沛县唐楼玉皇庙中学
沛县城关中学
沛县城镇中学
沛县大屯中学
沛县孟庄中学
沛县安国中学
沛县崔寨东北联中
沛县崔寨中学
沛县崔寨西南联中
沛县张寨中学
沛县张寨高级中学
沛县张庄中学
沛县张庄刘庄联中
沛县张庄卓洼联中
沛县张庄黄寺联中
沛县敬安中学
沛县朱寨中学
沛县朱王庄中学
沛县杨屯中学
沛县栖山中学
沛县汉台高级中学
沛县沛城镇鹿湾中学
沛县河口中学
沛县河口朱楼联中
沛县湖西中学
沛县湖西农场中学
沛县王集中学
沛县第五中学
沛县罗庵子中学
沛县育才综合高级学校
沛县郝寨中学
沛县阎寨中学
沛县魏庙中学
沛县鸳楼中学
沛县鹿楼中学
沛县龙固镇中学
煤矿职工子弟学校
矿务局新河煤矿职工子弟学校
刘集镇李庄中学
刘集镇王套中学
利国镇厉湾中学
利国镇吴庄中学
利国镇马山中学
大黄山镇湖庄中学
大黄山镇西朱中学
江苏省侯集高级中学
江苏省铜山县茅村中学
铜山中学
铜山到大彭镇中心中学
铜山县三堡镇中心中学
铜山县三堡镇胜阳中学
铜山县三堡镇邓庄中学
铜山县伊庄镇中心中学
铜山县伊庄镇卢套中学
铜山县何桥中心中学
铜山县刘集镇中心中学
铜山县利国镇利国中学
铜山县单集中学
铜山县吴桥中学
铜山县大庙镇中心中学
铜山县大彭镇东风中学
铜山县大许中学
铜山县大许镇中心中学
铜山县大许镇太山中学
铜山县大黄山中学
铜山县夹河中学
铜山县张集中学
铜山县徐庄中学
铜山县房村中心中学
铜山县春晖中学
铜山县柳新中学
铜山县柳泉镇中心中学
铜山县棠张中学
铜山县棠张镇中心中学
铜山县汉王中学
铜山县沿湖中学
铜山县茅村镇中心中学
铜山县茅村镇成人教育中心校
铜山县郑集中学
铜山县郑集镇中心中学
铜山县郑集镇卢楼中学
铜山县铜北中学
铜山县马坡中学
铜山县黄集中学
铜山启星中学
铜山经济开发区二堡中学
睢宁县中学
睢宁县凌城镇凌北中学
睢宁县凌城镇凌南中学
睢宁县凌城镇凌城中学
睢宁县刘集果园中学
睢宁县南门中学
睢宁县双沟镇双沟中学
睢宁县双沟镇官路中学
睢宁县双沟镇第二中学
睢宁县古邳镇下邳中学
睢宁县古邳镇古邳中学
睢宁县城北中学
睢宁县城南中学
睢宁县城西中学
睢宁县姚集镇姚集中学
睢宁县姚集镇张圩中学
睢宁县姚集镇张圩第二中学
睢宁县姚集镇第二中学
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
睢宁县官山镇官山中学
睢宁县岚山镇岚山中学
睢宁县岚山镇第二中学
睢宁县岚山镇高集中学
睢宁县庆安镇庆安中学
睢宁县庆安镇龙集中学
睢宁县文华中学
睢宁县新世纪中学
睢宁县李集镇中学
睢宁县李集镇李集第二中学
睢宁县树人中学
睢宁县桃园镇朱集中学
睢宁县桃园镇桃园中学
睢宁县梁集镇刘圩中学
睢宁县梁集镇戚姬中学
睢宁县梁集镇梁集中学
睢宁县沙集镇沙集中学
睢宁县沙集镇第二中学
睢宁县王集镇王集中学
睢宁县王集镇第二中学
睢宁县王集镇苏塘中学
睢宁县王集镇苏塘果园场中学
睢宁县第二中学
睢宁县职业教育中心
睢宁县菁华学校有限公司
睢宁县邱集镇王林中学
睢宁县邱集镇王林第二中学
睢宁县邱集镇第二中学
睢宁县邱集镇邱集中学
睢宁县高作中学
睢宁县高作镇高作二中
睢宁县魏集第二中学
睢宁县魏集镇兴浦中学
睢宁县魏集镇浦棠中学
睢宁县魏集镇百兴中学
睢宁县魏集镇魏集中学
睢宁县黄圩镇黄圩中学
新市堰头中学
新沂市东方中学
新沂市北斗文武学校英华高级中学
新沂市合沟中学
新沂市合沟镇吴家联办中学
新沂市合沟镇窦老庄联办中学
新沂市启明中学
新沂市唐店中学
新沂市城岗中学
新沂市小湖中学
新沂市新店中学
新沂市时集中学
新沂市棋盘中学
新沂市沟埃联办中学
新沂市港头中学
新沂市王庄中学
新沂市王楼中学
新沂市瓦窑中学
新沂市瓦窑镇双庙联中
新沂市窑湾中学
新沂市第一中学
新沂市第七中学
新沂市第三中学
新沂市第九中学
新沂市第二中学
新沂市第五中学
新沂市第八中学
新沂市第六中学
新沂市第四中学
新沂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新沂市芦墩中学
新沂市草桥中学
新沂市菊园中学
新沂市踢球山中学
新沂市邵店中学
新沂市阿湖中学
新沂市马港中学
新沂市马陵山中学
新沂市高塘中学
新沂市高流中学
新沂市黄墩中学
新沂市黑埠中学
新沂市黑墩联办中学
时集镇新庄联办中学
江苏新沂市徐塘中学
明德实验学校
江苏省运河中学
邳州市八义集中学
邳州市八义集镇新桥中学
邳州市八义集镇顺河中学
邳州市八路中学
邳州市加口中学
邳州市占城镇中心中学
邳州市占城镇陆井中学
邳州市土山镇高级中学
邳州市官湖中学
邳州市官湖镇白布中学
邳州市宿羊山镇徐楼中学
邳州市宿羊山镇第二中学
邳州市宿羊山镇高级中学
邳州市岔河云台中学
邳州市岔河镇良璧中学
邳州市岔河高级中学
邳州市戴圩镇中学
邳州市戴庄中学
邳州市新河镇新集中学
邳州市港上中心中学
邳州市王杰中学
邳州市碾庄中学
邳州市碾庄第二中学
邳州市第三中学
邳州市第二中学
邳州市第五中学
邳州市第六中学
邳州市第四中学
邳州市育才中学
邳州市议堂中学
邳州市赵墩镇中心中学
邳州市赵墩镇滩上中心中学
邳州市邳城中学
邳州市邳城镇吕滩联中
邳州市邳城镇汤家联中
邳州市邹庄中学
邳州市邹庄二中
邳州市铁富中心中学
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
邳州市陈楼镇中心中学
邳州市陈楼镇省城联中
邳州市陈楼镇竹园中学
邳州广宇国际学校
邳州炮车中学
徐州市大成中学徐州市树人中学徐州市第三中学徐州市第二中学徐州市第二十七中学徐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徐州市第二十五中学徐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徐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徐州市第十中学徐州市第十九中学徐州市金山桥寄宿学校徐州铁路职工子弟第三中学徐州铁路职工子弟第二中学江苏省徐州市金山桥教育集团

❷ 和县三中的历史沿革

1999.8.23
县政府下文和政秘(1999)16号,同意兴建和县第三中学。
1999.12.10
8月27日,县政府第十三次常会务议,11月27日县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同意兴建和县第三中学,在和县高级职业中学的基础上,向西征地50亩,盖一栋24个班的教学楼,与职业中学暂实行一个学校两块牌子。
1999.9.20
原和县香泉中学校长葛子平同志调任和县高级职业中学校长。
2000.3.8
和县计划委员会计基(2000)22号文件同意兴建和县三中教学楼,建筑面积2380m2,总投资98.8万元。
2000.3.13
时任副县长陈素萍、县教委主任陶德华、副主任朱国缤等就和县三中征地有关的事宜达成协议。
2000.6.26
县教委下文同意和县第三中学开设普通高中班。当年秋季,和县三中共招收120名首届高一新生。
2000.11.28
县教委拟文和教计字(2000)25号《关于和县三中兴建科技馆的请示》,请求兴建和县三中科技馆,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造价约180万元。
2001.3.29
共青团和县第三中学第五届委员会成立,张平同志为书记,张悠姗、何婷婷、杨长江、陆庭麟、费晓敏、戚伏燕、常玲为委员。同年,和县三中团委获2001年度团的工作二等奖。
2002.4.15
学校获准在校园东区内建造25间平瓦房,扩征校园西坡1.8亩荒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02.5.20
原和县幼师副校长张久奋同志调任和县第三中学暨和县高级职业中学校长。
2002.10.11
和县第三中学首届中考成绩综合排名全县第四,获2001至2002学年度全县教学质量优秀学校称号。
2003.10.30
和县第三中学第二届中考成绩综合排名全县第二,首届高考考取6名本科生,蒋文强同学考取理科类二本,实现“开门红”,学校被县教育局表彰为2002至2003学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学校。
2004.2
和县三中被评为巢湖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同年,学校被辟为安徽青年报社记者站和巢湖学院实习基地及和县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
2004.2.24
因在校生达到3120人,教学班50个,学校出具报告,请求兴建一个标准运动场。
2004.6.10
和县三中、职中支部改为党总支。
2004.8.23
和县第三中学获首届“巢湖市文明单位”称号。同时,学校被辟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实习基地。
2004.11.18
和县三中第三届中考成绩综合排名全县第一,学校因此获2003/2004学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同时,第二届高考考取16名本科生。
2005.6.9
和县发展计划局下文计综字(2005)75号,同意县三中建初中教学楼,建筑面积3000m2,总投资230万元。县财政补助130万元。
2005.8.8
县政府7月29日召开县长办公会决定,同意兴建和县三中运动场暨和县体育活动中心。所需270万资金由县财政分四年解决,其中2005年解决50万元,2006年解决80万元,2007年和2008年各解决70万元,纳入当年财政预算。
2005.10.18
和县三中中考成绩综合排名全县第一,因此学校获2004/2005学年度全县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称号,并获教学质量优秀奖和特别奖。同时,第三届高考考取26名本科生。
2006.2
和县三中第二次被评为巢湖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006.3
学校被辟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实验学校。
2006.4.13
和县第三中学响应号召,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2006.5.8
和县第三中学积极开展师德教育活动.
2006.9.1
和县第三中学初中部教学楼建成交付使用。
2006.10.12
和县第三中学中考成绩综合排名连续三年获全县第一名,高考考取80名本科生,马鸿龙、王永考取理科类一本;考取艺术类本科生52人。因此,和县三中高中、初中均获得2006年全县教学质量优秀奖。
2006.12.12
和县三中第四届工会委员会成立。李贤胜同志兼任主席,陈宏尧同志任常务副主席,郁家玲同志为副主席,丁万丽、严文生、吴群、曹发标、胡贤根、杨道云六同志为委员。
2006.12.26
和县三中被国家多部委授予“2006年度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称号,张久奋校长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授牌仪式,并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校园安全行动先进个人。
2006.12.27
和县三中获县“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荣誉。
2006.12.27
和县三中被评为第二届“巢湖市文明单位”。同时,学校第三次被评为巢湖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007.7.1
和县三中挂牌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外语实验学校。
2007.7.5
县政协来校调研后,提出“和县三中快速发展,行政级别有待提升”建议,和县三中创建市示范完中工作自此拉开帷幕。
2007.8.19
学校举行全县中小学校长联谊会,并举办文娱演出暨校服汇展。
2007.9.1
和县三中引进两名外籍英语教师,为我校初中部义务教学1年。
2007.9.23
和县三中运动场暨和县体育活动中心建成交付使用,高一新生开始在此接受为此一周的军事训练。
2007.10.10
和县三中第6届中考成绩综合排名全县第二;第五届高考考取84名本科生,李小龙同学考取理科一本。59名学生考取艺术类本科。学校因此获全县教学质量优秀奖,并被授予“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学校”铜牌。

❸ 安徽省和县有哪些高中

一、和县第一中学
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He County First Middle School)位于安徽省和县,1978年被评为“巢湖地区重点中学”;2001年被列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前身为创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和阳书院”;1902年,改名为“官立和州中学堂’;辛亥革命后更名为“和县中学”;1973年,定名为“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截至2013年,学校占地面积20万㎡,建筑面积8.4万㎡,投资1.6亿;共有68个教学班,学生近3900名,教职工245人。
二、和县第二中学
安徽省和县第二中学始建于1947年,其前身为和县私立新生中学,由王学华先生捐献新生洲1500多亩土地收入税筹建。1952年秋,学校由县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和县初级中学;1969年1月,改名为和县卫东中学;1970年春,又改名为和县中学,开始设立高中部;1974年1月,本校定名为和县第二中学。上世纪80年代,学校规模为24个教学班,每年级4个班,教职工80余人。从1996年起,连续三年,初中增开一个六年一贯班,后,初中每年级增为6个班;高中从1997年起,每年级开设7个班。1998年学校创建成为巢湖地区规范完中,2000年创建为巢湖市第一所市级示范完中,2007年创建成为
省级示范高中。学校现有68个教学班,其中,高中部46个班,在校学生4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20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优秀班主任1人,省级“教坛新星”2人,县级“教坛新星”4人,市级以上先进工作者16人,获省、市级优质课教学大奖赛一、二、三等奖共18人次,被聘为巢湖市市级以上学科理事会理事12人,中学高级教师44人,中学一级教师48人,科任教师中研究生1名,本科学历178人,其中高中教师本科率98%。三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获市级以上奖励论文共61余篇,承担5个省级课题研究,8个市级课题研究。
校园占地150亩,宽敞幽雅,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备,教学设备先进。设计新颖的前门广场,“奋飞”雕塑,彩色喷泉,花架、连廊,名人画廊和百年银杏、紫薇,显示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现有一个40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运动场,一幢五层40个教室的教学楼(1997年建成),一幢3500平方米,集多媒体、微机、图书、电子阅览于一体的信息中心(2002年建成),一幢7600平方米,集24个教学班、15个理化生实验室于一体的教学综合楼(2004年建成),一座四层,条件先进的办公楼(1990年建成),两栋条件优越,功能齐全,能容纳1200名学生住校的学生公寓楼(2001、2008年建成),一幢2600平方米的师生餐厅(2008年建成),七幢206套的教职工住宅楼(第一幢于1998年建成,后五幢于2003年建成,第七幢建于2005年)。全新的理化生实验仪器设备、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达教育部规定的中学一类标准,特别是物种齐全、形态逼真的生态园在全省仅有两家;体育、美术、音乐器材齐全;藏书近19万册,报刊杂志350余种。拥有计算机教室4个,微机280台,多媒体教室10个,电子阅览室、语言实验室、学术报告
厅、音乐室、美工室各一个。开通了校园网,建立了天文观测台,于2002年加入了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成为巢湖市唯一一所远程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于1989年创办了一个生产丙衡纺织袋的专业工厂,通过扩建,厂房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有65型拉丝机组1套,混炼造粒机1台,圆织机9台,工业缝纫机12台,固定资产180多万元,鼎盛时,管理人员6人,职工50人,年产值300万元,利税30万元。后因大环境影响,2000年底停产。
1993年秋季以来,学校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创建:“规范加特色学校”的目标,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原则,以“内容系列化,方法科学化,渠道网络化,管理制度化”为主要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德育工作;以“优化常规,精化教研,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为基本途径,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发展学生特长为目的,认真实施了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的教育。进入新的世纪,学校确定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办学目标和“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以环境为载体,以服务为支点,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加强学校建设和管理,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开创了学校工作新局面。
三、和县第三中学
和县第三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始建于1999年8月,前身为和县高级职业中学。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学校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如今,学校占地118亩,建筑总面积有20000多㎡,现有高中、初中教学楼、行政办公楼、科技馆、男女生公寓楼各一栋。校内建有运动场,设有1个足场,400米标准跑道,6个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学校现有正式教职工22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9人,中级职称教师73人,省市“教坛新星”3人,县“教坛新星”、“教学能手”24人,市、县级“骨干教师”30多人,有多名教师在省市优质课大赛上获奖。
学校现有初高中教学班64个,学生总数3500多人。自2002年以来,学校初中部中考成绩多次获得全县第一名,高分段学生总数一直全县第一,每年中考总分全县前十名学生,我校均能达到5人左右。学校也因此年年获县教育局表彰,成为和县学生家长首选的学校。学校高中部自开设以来,坚持分类教学,因材施教,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办学之路:即一手抓文化课教学,一手抓音体美特长培养,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争取使每个学生成才成人,每年都能为高校输送一批本科生,为社会培养一批品行端正的建设者,办学成效显著,得到社会广泛认可。2008年6月,学校高中部升格为巢湖市示范高中。2010——2012年,连续三年受到县教育局嘉奖。2013、2014年高考达本科线人数连续两年突破百人大关,创历史新高,受到全县人民的关注和好评。
在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学校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学校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定期召开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报告会,宣讲法律知识,进行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团员祭扫革命烈士墓,慰问光荣院老人,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定期开展感恩教育报告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坚持开展校园艺术节、田径运动会,十佳歌手比赛、小主持人选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建立常规的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与家庭相互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008年12月,学校因此获得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家教名校”光荣称号。
近年来,学校坚持“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提高高中办学质量;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创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办学思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着力提升学生素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数次获得了巢湖市文明单位称号,多次被评为巢湖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6年,学校被国家多部委授予“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称号。2007年,学校被评为巢湖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2010年学校被评为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2011年以来,中考、高考均受到县教育局表彰,获“教学质量优秀奖”、“高中教学质量进步奖”。2012届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评估中,荣获市教科所颁发的“单项奖”。2013年因中考、高考成绩突出,再次受县教育局表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进一步提高我县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学校上下凝心聚力,深化内部改革,优化教学环境,强化常规管理,提升办学层次,为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我们相信,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和县三中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四、海封中学
安徽省和县海峰中学是报巢湖市教育局、和县教育局批准的和县第一所民办全日制完全中学,分设初中布、高中部。校区坐落在和县县城巢宁路与海峰路交汇处(海峰路西侧),这里交通便捷,前景开阔,是学生读书成长的最佳选择,学校计划用地100亩,首期规划用地66亩,建筑面积4万,建成后可容纳2000名学生就读和生活。目前,海峰中学第一期工程已规划建设,建有一座综合性教学大楼、两栋学生宿舍,一幢学生食堂,2007年8月交付使用。学校教学、生活设施齐全,采用全寄宿、封闭式管理。并将高薪聘请本县部分优秀教师及省内外名师及部分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执教。海峰中学本着“为民分忧,为国育才”的办学宗旨,走“质量强校”办学之路,共建和谐校园,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海封中学(筹建中)计划2007年秋季招收第一批七年级(200人)、高一(400人)新生,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及后勤服务人员,同时面向全县招收七年级、高一新生。

❹ 安徽省和县第四中学是军校吗

不是,军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指挥与技术型人才的高等学府,同时也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正常考取的话属于本科院校,并且军校不分一本,二本之类的,军校提前录取各地考生,分数线基本都在一本分数线以上。

❺ 安徽省和县第四中学初一期中考试成绩查询嗯

安徽省和县第四中学初一期中考试成绩,
没办法用软件查询。
只能询问安徽省和县第四中学教务处,
最直接的是问你的班主任。

❻ 辞退代课教师补偿

代课教师与用人单位形成的劳动关系,适格于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辞退长期(形定或不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代课教师应当给予经济补偿。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代课教师被聘用后即成为学校的一分子,需服从学校的管理与工作安排,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因此,其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完全符合劳动关系的法律构成要件。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对于已经代课达十年以上的代课教师和用工满一年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代课教师来说,其与用人单位已经形成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6)和县第四中学扩展阅读:

代课教师辞退补偿问题回复如下:

一、关于缴纳养老保险和辞退费的问题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等部门(单位)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川办函〔2012〕184号)、市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等部门(单位)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的通知》(达市府办〔2012〕90号)文件及有关政策法规。

2013年下半年,为解决我县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我县结合实际制定了《宣汉县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实施方案》,并将公办学校的代课教师一并纳入解决范围,基本上解决了代课教师的养老保险,参保原则是自己申请,自愿参保,自行缴费。

据统计,先后约有9000多名代课教师购买了养老保险,现有近800名代课教师已在领取养老待遇。

2015年10月,县教科局、县人社局和县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宣汉县解决公办学校代课教师辞退费实施方案》(宣教科发[2015]43号)文件,截止2016年6月,我县公办学校代课教师辞退费已全部兑现。

二、关于代课教师转为正式在编教师的问题

根据《四川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川办发[2002]40号)文件规定:事业单位聘用首次参加工作的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因此代课教师必须参加公开招考,不能直接转为正式在编教师。

三、关于代课教师工资待遇的问题

代课教师的工资待遇没有统一的标准,是由学校和代课教师本人通过协商确定,但不得低于我县每年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

截止目前,我县已妥善解决了2013年以前的公办学校代课教师养老保险、辞退费补偿。

❼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四中初二年级期中考试成绩排名

淮北一中、濉溪中学、淮北实验高级中学、淮北十二中、淮北煤师院附中、临涣中学、濉溪二中;亳州一中、亳州二中、蒙城一中、涡阳四中、利辛一中;宿城一中、萧县中学、砀山中学、灵璧一中、灵璧中学、萧城一中、泗县一中、宿州二中、泗县二中;蚌埠一中、蚌埠二中、蚌埠三中、蚌埠铁路中学、固镇一中、怀远一中、五河一中、蚌埠四中、怀远二中、怀远三中;阜阳一中、阜阳二中、临泉一中、颍上一中、太和一中、太和中学、阜阳三中、阜阳红旗中学、阜阳城郊中学、阜南一中、界首一中、界首中学、临泉二中、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淮南一中、淮南二中、淮南三中、淮南五中、凤台一中、淮南四中;滁州中学、全椒中学、天长中学、明光中学、来安中学、铜城中学、凤阳中学、定远中学、滁州实验中学、定远三中、滁州二中、炳辉中学;六安一中、寿县一中、六安二中、舒城中学、霍山中学、霍邱一中、金寨一中、六安新安中学、毛坦厂中学、霍邱二中、安丰中学、城南中学;马鞍山二中、马鞍山红星中学、当涂一中、安徽工业大学附中、马鞍山二十二中、石桥中学;巢湖一中、庐江中学、无为中学、和县一中、含山中学、巢湖二中、巢湖四中、炯炀中学、庐江二中、无为一中、和县二中、襄安中学、槐林中学、含山二中;芜湖一中、安徽师范大学附中、芜湖十二中、南陵一中、芜湖县一中、繁昌一中、芜湖田家炳实验中学、繁昌二中;宣城中学、宣城二中、宁国中学、广德中学、绩溪中学、绩溪华阳中学、旌德中学、泾县中学、水阳中学、郎溪中学;铜陵一中、铜陵三中、铜陵县一中;贵池中学、东至二中、青阳中学、殷汇中学、东至三中;安庆一中、安庆二中、桐城中学、天城中学、怀宁中学、太湖中学、野寨中学、程集中学、岳西中学、望江二中、浮山中学、安庆石化一中、枞阳中学、安庆七中、安庆田家炳中学、桐城八中、太湖二中、怀宁新安中学、宿松中学、潜山中学、望江中学;黄山一中、屯溪一中、歙县中学、休宁中学、祁门一中、歙县二中。合肥一中、合肥六中、合肥七中、合肥八中、合肥九中、 合肥十中、合肥四中、肥东一中、肥西中学、长丰一中、肥东二中、合肥工业大学附中、合肥五中;截止 2009年 10月 %D%A追问:%D%A我希望知道的是安徽广德所有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比如广德三中……等等%D%A

❽ 巧家县第四中学怎么

简介:巧家县第四中学(原名新华中学),创办于1988年9月,地处巧家县城北郊。这里不仅绿树成荫、花开四季,更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我县一所年轻而美丽的初级中学。办学20年来,在县委、政府和县教育局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如今已建设成为全县设施较全,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初级中学。
注册资本:145万人民币

热点内容
师德阅读答案孙春平 发布:2025-07-12 17:44:03 浏览:999
老师被h 发布:2025-07-12 16:59:10 浏览:778
化学万能夹 发布:2025-07-12 15:22:16 浏览:206
师德师风大讨心得体会 发布:2025-07-12 13:36:50 浏览:887
教育功能有哪些 发布:2025-07-12 12:01:32 浏览:329
什么什么工作 发布:2025-07-12 11:04:17 浏览:624
dnf紧急任务是什么 发布:2025-07-12 09:36:55 浏览:227
妈妈的心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12 09:33:04 浏览:158
师德师风测试题 发布:2025-07-12 09:03:10 浏览:7
日本歪曲历史 发布:2025-07-12 08:37:05 浏览: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