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清华
近日,网传热帖称,清华大学根据2011年-2014年毕业生质量评估,对全国百余所重点中学进行了量化考核。很多著名超级中学被评为“劣质中学”,让人大跌眼镜。这些“劣质重点中学”的特点是:考入清华人数非常之多,然而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成绩平平。
对此事件,清华大学回应,清华大学从未发布此类排名,也未授权任何机构进行此类排名。
㈡ 衡水中学能考上清华大学的有几个
大概几十个吧
㈢ 衡水中学在清华劝退
听说过一个, 沉迷游戏废了
不要听信衡水中学的学生在清华很多退学的, 那是谣言
㈣ 衡水中学一共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比湖南的加起来的还要多吗
衡水一中是重点学校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比湖南的加起来还要多吗?没有的,但是衡水一中考取一本的大学生是非常多的,这个学校也是非常有名的。
㈤ 清华发布“丘班”拟录取名单,衡水中学榜上无名,怎么回事
衡水中学凭着清华北大每年的录取人数已经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的位置,虽然我们看到的人大附中、长郡中学、雅礼中学这些中学都很牛气,但是单单每年考上清华北大人数这些年是比不过衡水中学的。 而且每年还有千人考进985,211.一本率也是达到了9成,但是有着如此高的升学率,还是会有很多质疑,而且质疑未曾断过。
有的人说衡水中学升学率这么高,就是把河北省最好的学生都聚集在一起了。所以导致了自己在河北省高考一家独大的局面 。衡水中学的军事化管理也是出名的严格。但有人认为衡水中学以这样的模式化培养方式最终培养出的只能是考试机器,题海战术的使用虽然可以提高高考分数,却扼杀了学生的创作力。为什么一直如此优秀的衡水中学这次没有脱颖而出呢?是不是“露馅了”呢?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说法,因为清华大学“丘班”的考试内容是远远偏离高考,考试的形式和难度也与高考很大差异,所以说不能简单地把“丘班”录取人数和高考成绩划等号。
招生也是有限制条件和符合条件的。必须要数学天赋突出并且有志向从事科学研究的高中生 ,内地学生的招收年级主要是高一和高二,特别优秀的高三学生也可以申请报名。国外考生的招收年级主要是十年级和十一年级 ,清华大学的本科新生也可以申请进入,但是需要通过考核。报名成功后,考生需要通过初评,初评共分为三个等级:优秀、通过和不通过。 除此之外,清华大学“丘班”的培养模式也有很大不同,培养模式采取的是“3+2+3”,并且在前两个阶段,即“3+2”阶段,不可以转出至其他专业。
㈥ 知乎清华大学为什么把衡水中学列入黑名单
因为是高考工厂。
2017年,清华大学根据2011年-2014年毕业生质量评估,对全国百余所重点版中学进行了量化考核。权很多著名超级中学被评为“劣质中学”,让人大跌眼镜。这些“劣质重点中学”的特点是:考入清华人数非常之多,然而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成绩平平。
2016年清华大学曾经公布过一个叫“中学毕业生清华成长奖”的奖项,包括石家庄市二中、唐山一中、邯郸一中在内的全国21所学校榜上有名,而被称为超级学校的衡水中学则名落孙山。
(6)衡水中学清华扩展阅读:
超级中学衡水中学成了“劣质中学”,谁之过。有网友认为,这暴露出功利主义应试教育的短视和危害。
学生在学校只会做题、考试——考试、做题、,其他什么也不会,中国正在培养一大批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连农村的孩子都分不清庄稼中哪是莜麦、哪是麦子)的书呆子,这些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最后变成了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所谓“学者”“专家”。
他们严重脱离社会实践,脱离人民群众,缺乏担当,精神空虚,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成风,从小学会了世故钻营、请客送礼。这样的学生他们将来能为社会担当起什么。中国的教育确实该认真反思的时候了。
㈦ 衡水中学,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为什么那么多呢
但是衡水中学之所以创造如此辉煌的成绩,之所以赢得社会各界的信赖,与它自身的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觉得有很大原因是由于衡水中学的带头作用,其实衡水当地人也不愿意外来生源进来强占学校名额,也只有些羡慕嫉妒恨的人才会整天抨击衡水中学
从官网数据来看,自从10年后,衡水中学的发展就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不仅仅每年一本上线率高的惊人(由80%多→90%多),而且近三年来考进清华北大的人数让其他所有高中望尘莫及!。17年共考上清北176人,又由于衡水中学20个班,衡水一中40个班,所以推算得来,真正的衡水中学考上清北的人数不会超过三分之一,50人左右吧。就像你们说的没有你们我们衡中可能不行,但是我们可以试试看.ps 复读一年 我原来只能上三本 后来我上了一本 班里倒数十一名
㈧ 衡水中学被清华评为劣制中学是真的吗
近日,有报道称清华大学对全国百余所中学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衡水中学在内的一些中学被评为“劣质中学”。引起舆论热议。对此,清华大学回应,清华大学从未发布此类排名,也未授权任何机构进行此类排名。
㈨ 衡水中学有多少人考到了清华和北大
衡水中学有多少人考到了清华和北大,
每年不同。
2017年至少有20人考上北京大学,
41人考上清华大学。
只要努力付出过,
就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