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校园暴力怎么解决

校园暴力怎么解决

发布时间: 2021-06-17 00:47:32

㈠ 我被校园暴力了,怎么

一、好汉不吃眼前亏:其实学校就是一个江湖,特别是初中至高一这个期间,帮派林立。校园霸凌一般都具有突发性,可能一句看你不顺眼。而大部分情况,你一个人要面对几个甚至十几个人,所以要保持冷静,不要尝试和对方将大道理,也不要去激怒对方,尽量满足对方的条件,找时机呼救或想办法溜掉。若被堵在偏僻的地方,实在没招。那就保护好自己的关键部位,切记不要尝试还手,除非你是李小龙。并不断的认错,道歉,直到对方停手。
二、总结并判定情况:一般校园霸凌事件都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等特点,特别是第一次得逞后。由于第一次为突发情况,所以第二次要做准备,不能让其的手,否则就会没完没了。所以,要总结原因并判定情况,校园霸凌无非就是勒索钱财、女生或男生感情问题、为兄弟或姐妹出头、纯粹的看你不顺眼以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找出原因并判定是否会有第二次。
三、别做傻事:千万别以为报告老师或报警之类的能解决问题。老师那几招已领教过无数次,无非三部曲,第一批评说教,道上的话叫讲政治。而这些学生根本就是左耳进右耳出。第二,叫家长,以我自身经历来说,无非就是跑到厕所去抽根烟,然后吊儿郎当的回去,说一句家里没人。第三,各种处分及威胁,什么会影响你升学,学校要开除你之类的。这就更搞笑了,这些人根本就不想读了,还怕你处分,再说了真的会开除吗?即便开除了,又不是坐牢,你以后放学还能平安的回去吗?至于报警嘛!警察对一群十一二岁的小孩又能做什么,最后又踢到学校。总之,无论是找老师还是找条子,最后换回来的肯定是一顿暴打。
四、江湖事江湖了:上面我说过了,其实学校就是一个江湖。我并非鼓励你们去以暴制暴,但要告诉那些人,我不欺谁,但我也不怕谁。可以找欺负你的人出来谈判即吃讲茶。这时候你就要花点小钱找些社会青年,实在不成告知父母,叫父母想办法找些人。当然,不是让他们去打架。就是吓唬吓唬他们。切记,千万不要动手。见面,还得拿出诚意,把话讲明白并在适当的时候道歉。以我真实经历总结,许多时候校园霸凌事件都是出于面子的,那些人和你无冤无仇,大部分都是兄弟所托,不动手说不过去。同时让他们又觉得你软弱可欺。所以,你要让他们知道,你也是有人罩着的,而且势力比他大的去了,不是好惹的,只不过想好好学习不想参与江湖之事而已。并且,给足他们面子,让他们有台阶下(我读书时,有些时候明知道打不过但大家还是会去打,为什么呢?无非就是没办法向下面的兄弟交代,所谓的面子问题呗)而你行为,会让他绝对特有面子,毕竟势力比他强的人都向他道歉了。到这一步,基本以后就不会找你麻烦了,以前的事大部分也当粉笔字擦掉了。总之,你安全了

㈡ 校园暴力事件应当如何解决

应对校园暴力要依法综合施策。

每一起校园暴力事件被曝光后,在引起众怒的同时,也引发各方讨论。有介绍国外在防治青少年暴力问题上的经验,有呼吁在刑罚上对低龄重罪作出回应,有从社会教育角度进行建议等。可以说,基本上囊括了在应对类似事件上的可以期待的办法,但却并未阻止事件的继续发生。

问题到底在哪?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这类事件中的绝大多数当事人,包括施暴者和受害者,都处于一种“隐身状态”。他们要么被描述为未成年的学生,要么被强调已经不属于在校生,要么被回应称已经接受心理治疗或心理干预。

必须承认,当事人的“失声”,与双方的未成年人身份有重要关系。比如有可能是在家人的保护下拒绝接受采访,也有可能是媒体从新闻伦理的角度而主动选择回避。

但从检讨事故发生机制,真正让未成年双方都能从“暴力阴影”中走出来,乃至让社会更好地吸取教训,听取当事人的声音,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2)校园暴力怎么解决扩展阅读:

没有可以复制的青春,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校园暴力事件——尽管其中或许有着太多的共因可寻。因为,每一起事件中的“主角”,若总是面目模糊的“施暴者”与“受害者”,很可能意味着对他们的拯救与干预是隔靴搔痒式的。事件成因越复杂,在寻求解决办法上,越需要耐心和见微知著,如此才能真正找出规律与破解良方。

在校园暴力中,最让人担心的地方还在于施暴者年龄的趋小化。社会分化的加剧、离婚率的上升与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人口流动导致的家庭碎片化、基于学校规模扩大而产生的陌生感、网络暴力与情色小说的渲染、食品营养水平的提升等。

一方面在精神层面移植了成人世界的男女关系,另外一方面还为身体的早熟准备了客观载体。但心理的稚嫩,却难以在思想领域驾驭身体的需求,也难以消解恋爱挫折带来的情感压力,更难以在困惑时得到家长的关怀。

㈢ 遭遇校园暴力怎么办

遭遇校园暴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如果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有勇有谋地保护自己,争取有机会求救

2、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当自己和对方的力量悬殊时,要认识到自己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以及通过理智和有策略的谈话或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

5、遇到自己和对方力量相距不是太远时,可以考虑使用警示性的语言来击退对方的企图。但要避免使用恐吓性的言语,以免反而激发拦截者的逆反心理。

(3)校园暴力怎么解决扩展阅读

孩子遭遇校园暴力家长的应对方法:

1、告诉孩子如果遭遇校园暴力事件一定要及时跟家长老师沟通情况,不要在忍气吞声中一个人默默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2、如果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事件后,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需要及时与专业人士交流,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

3、孩子遭受暴力后要稳定孩子的情绪,理解和同情孩子。同时家长要抽出时间多多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4、知道孩子遭遇校园暴力之后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孩子。

㈣ 校园暴力怎么办

对于这类校园暴力绝对不能放纵,一方面找学校另外一方面报警,一定要让那些校园欺凌的学生得到应有的惩罚,让他们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要给孩子做好各种心理辅导,避免出现想不开的事情。

㈤ 遇到校园暴力怎么办

一告诉父母,二告诉班主任老师,三学会依靠法律保护自己。特别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民法典》。

㈥ 出现校园暴力怎么办

1、如果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有勇有谋地保护自己。争取有机会求救。 2、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当自己和对方的力量悬殊时,要认识到自己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以及通过理智和有策略的谈话或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 5、遇到自己和对方力量相距不是太远时,可以考虑使用警示性的语言来击退对方的企图。但要避免使用恐吓性的言语,以免反而激发拦截者的逆反心理。 6、告诉孩子如果遭遇校园暴力事件一定要及时跟家长老师沟通情况,不要在忍气吞声中一个人默默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7、如果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事件后,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需要及时与专业人士交流,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 8、孩子遭受暴力后要稳定孩子的情绪,理解和同情孩子。同时家长要抽出时间多多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9、知道孩子遭遇校园暴力之后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孩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㈦ 校园暴力,怎么处理

方法一:班主任老师出面协调。一般来说,除班主任以外,其他任课老师都不会负责解决这些事。如果班主任有责任心,班里同学遭遇校园暴力时会告知班主任,而后由班主任找到打人同学,如果打人孩子能认错,老师给一番教育就完事了。但如果有皮外伤,班主任就得及时通知被打孩子家长,到学校去协调解决,当然打人孩子家长是脱不了干系的。
方法二:班主任协调无果后上交学校。如果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常常表现为被打孩子家长不饶人,想求一个令其满意的说法,无非是得到打人孩子家长的道歉和赔偿,要求校方给一个承诺,确保自己孩子不再遭遇此类事件发生。而针对打人孩子家长,要么态度非常诚恳,积极配合,要么就推脱责任,不承担后果。面对这种情况,就要看校方怎样去解决了。
方法三:发生在校园以外的暴力伤害校方会表现不同的态度。有些学校比较负责,常会认真教育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责令其写出检查、警告、要求家长道歉或者赔偿,如果有多次伤害他人后果的,可以开除。但有些学校,弄的就不那么阳光,因为如今是人际关系社会,如果家长蛮横不讲理,胡搅蛮缠之下,校方也拿肇事孩子家长没有办法,甚至还有些肇事孩子家长会找关系息事宁人,一味袒护自己的孩子,直至将孩子纵容的变本加厉,滑向深渊。
方法四:部分家长会选择通过法律途径协调解决。这是一种对校方解决不满意。或者打人孩子家长不配合,不讲理,采取避而不见等方式,让受伤害孩子家长最后不得已而采取的办法。或者被打孩子家长不信任学校处理问题的办法而选择的方式。一般来说,闹到这种程度,事情结果各有不同。
方法五:部分家长会带媒体去学校。这种方法一般来说都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因为一曝光后,学校的名誉会受到负面影响,学校自然会积极配合。但也有例外,有些校长根本不再乎学校的名誉,如果校方如此作为,肯定在校园管理方面非常糟糕。
方法六:部分家长在解决事情无果后采取以暴制暴策略。像这种情况,往往体现出被打孩子家长无奈的一面,说也说了,协调也协调了,但是事情仍得不到重视,最后没办法只能像前面所说的那个朋友,让儿子当着父亲的面以牙还牙,用震慑方式让打人孩子不敢再动粗。但这里也事关法律后果,如果稍懂法律的人,可能会稍加思考,然后才考虑到去做。

热点内容
微生物学第三版 发布:2025-07-11 00:14:22 浏览:107
初中数学卷子 发布:2025-07-11 00:11:28 浏览:807
2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发布:2025-07-10 23:36:23 浏览:93
活性炭化学式 发布:2025-07-10 16:30:45 浏览:437
怎么双眼皮 发布:2025-07-10 14:11:37 浏览:591
教师师德演讲稿集锦 发布:2025-07-10 13:52:59 浏览:701
英语培训翻译 发布:2025-07-10 10:05:31 浏览:823
2014暑期实践 发布:2025-07-10 09:19:41 浏览:982
老师批改作业的图片 发布:2025-07-10 07:56:40 浏览:819
兰州市教育 发布:2025-07-10 04:28:12 浏览: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