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校园 » 永远的校园

永远的校园

发布时间: 2020-11-23 05:24:02

❶ 谢冕的《永远的校园

看看简单介绍,我想你会喜欢的。。。。《未央歌》以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和昆明风情为小说的背景,而故事中的主角们是一群天真年轻的大学生,并由他们交织发展出一段属于青春和校园的爱情。作者鹿桥把一个人分成四个人来做主角,是为了让主角有机会施展出混身解数!配角们都是把这四个人联系在一起。伍宝笙是理学院的,童孝贤与她同在生物系。余孟勤是文学院,蔺燕梅也是,可是她在外文系。她一阵子因为爱求学而爱慕余孟勤,可是嫁给他的是谁也觉得不合适的伍宝笙。小童追随着两位爱护他的学长,却得到蔺燕梅的默许。从先进到后生,两对年轻男女代表一个奋力上进的学生的四部份。彼此互相为至友、为畏友,有爱有怨、有笑有泪。 鹿桥(1919-2002),著名华裔作家、学者,本名吴讷孙,1919年出生于北京,先后就学于西南联大及耶鲁大学,系美术史专业博士,以后就教于美国几所大学。著有《未央歌》(长篇小说)、《人子》(短篇小说集)、《忏情书》(早年作品集)、《市廛居》(近期作品及评论集)等文学作品,其学术论文多以英文出版,部分译成其他文字,曾被列入美国名人录、世界名人录中。2002年3月19日因直肠癌逝世于波士顿,享年84岁。直肠癌逝世于波士顿,享年84岁。● 抗战时期长篇小说四大巨峰之一 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先生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史》中把鹿桥的《未央歌》看作抗日战争和战后期间长篇小说的“四大巨峰”之一。另外三部是:巴金的《人间三部曲》、沈从文的《长河》、无名氏的《无名书》。而《未央歌》“尤使人神往”,“读来几乎无一字不悦目、无一句不赏心”。 ● “40年来影响我们最深的书” 1990年,由台湾《中国时报》评选。鹿桥的《未央歌》排名第一; ● “20世纪汉语故事100强” 2000年,由香港《亚洲周刊》选评。14位评选委员来自两岸三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美,代表不同华人地域得文学界,年龄也从不惑之年到年近古稀。大陆:余秋雨(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上海戏剧学院前院长)王蒙(小说家、中国文化部前部长)王晓明(文学评论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传授)刘再复(文学理论家、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前所长)谢冕(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传授)台湾:王杏庆(又名南方朔,文学及时事评论家)施淑(文学评论家、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传授)香港:刘以鬯(小说家、《香港文学》杂志总编辑)黄继持(文学评论家、香港汉语大学中文系传授)黄子平(文学评论家、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北美:郑树森(文学评论家、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传授)王德威(文学评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文学系传授)马来西亚:潘雨桐(小说家)新加坡:黄孟文(小说家) ● “最爱一百小说大选” 2004年,由台湾联合报系与被誉为“台湾文化地标”的诚品书店所举办的“最爱一百小说大选”活动,采用网络和书面投票的方式。鹿桥的《未央歌》(no.19)和《人子》(no.82)双双入选.

❷ 永远的校园阅读答案

永远的校园 (节选)
谢冕
蒲公英小小的种子,被草地上那个小女孩轻轻一吹,神奇地落在这里便不再动了——这也许竟是夙缘。已经变得十分遥远的那个八月末的午夜,车在黑幽幽的校园林丛中旋转终于停住的时候,我认定那是我一生中最神圣的夜晚:命运安排我选择了燕园一片土。
燕园其实并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步余;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其实北大人说到校园,潜意识中并不单指眼下的西郊燕园,他们大都无意间扩展了北大特有的校园观念:从未名湖到红楼,从蔡元培先生的铜像到民主广场。或者在北大人心目中,校园既具体又抽象,他们似乎更乐于承认象征性的校园的灵魂。
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我的校园回忆包蕴了一段不平常的记忆。时代曾给予我们那一代青年以特殊的机遇,如今思来,可说是痛苦多于欢愉。我们曾有个充满期待也充满困惑的春天。一个预示着解放的早春降临了,万物因严冬的解冻而萌动。北大校园内传染着悄悄的激动,年轻的心预感于富有历史性转折时期的可能到来而不安和兴奋。白天连着夜晚,关于中国前途和命运、关于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的辩论,在课堂、在宿舍、在湖滨,也在大、小膳食厅、广场上激烈地进行。 这校园与我们青春的希望与失望相连,他永远不灭。
这真是一块圣土。数十年来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这更是一种精神合成的魅力。科学与民主是未经确认却是事实上的北大校训。二者作为刚柔结合的象征,构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把这座校园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的现象加以考察,便可发现科学民主作为北大精神支柱无所不在的影响。正是它,生发了北大恒久长存的对于人类自由境界和社会民主的渴望与追求。
这里是我的永远的校园,从未名湖曲折向西,有荷塘垂柳、江南烟景,从镜春园进入郎润园。从成府小街东迤,入燕东园林荫曲径,以燕园为中心向四面放射性扩张,那里有诸多这样的道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里行进着一些衣饰朴素的人。从青年到老年,他们步履稳健、仪态从容,一切都如这座北方古城那样质朴平常。但此刻与你默默交臂而过的,很可能就是科学和学术上的巨人。当然,跟随在他们身后的,是更多的学生,作为自由思想的继承者,学生们默默地接受并奔涌着前辈学者身上的血液——作为精神品质不可见却实际拥有的伟力。
这圣地绵延着不会熄灭的火种。它不同于父母的繁衍后代,但却较那种繁衍更为神妙,且不朽。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生活在燕园里的人都会把握这种恒远同时又是无形的巨大的存在。那是一种北大特有的精神现象。这种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北大永存的灵魂。
这是一片自由乡土。从上个世纪末叶到如今,近百年间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里得到积聚和呈现。沉沉暗夜中的古大陆,这校园中青春的精魂曾为之点燃昭示理想的火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用批判的目光审度漫漫的封建长夜,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近百年来这种奋斗无一例外地受到阻遏。这里生生不息地爆发抗争。北大人的呐喊举世闻名。这呐喊代表了民众的心声。阻遏使北大人遗传了沉重的忧患。于是,你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沉思的面孔总有一种悲壮和忧愤。北大魂——中国魂在这里生长,这校园是永远的。
怀着神圣的皈依感,一颗偶然吹落的种子终于不再移动。它期待着一种奉献,以补偿青春的遗憾,并至诚期望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国永远绵延。
1.开头写校园“小”的用意是什么?(4分)
2.文章内容中从不同的侧面涉及北大的精神,请分点概括北大精神的含义。(6分)
3.作者为什么说北大是“永远的校园”,请分点阐释。(6分)
4.请你从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鉴赏。(6分)
小题: .用夸张手法写空间意义上的校园“小”,反衬精神意义上的校园的博大。(4分,各2分)
小题: .①以科学与民主为精神支柱;②北大的优秀学者,以丰博的学识、独立的思想、严峻的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和勇锐的抗争精神,影响和引领着后人;③北大的一代代学者,以批判的眼光和前仆后继的精神在中国传播文明。(意思对即可)(各2分,共6分)
小题: .①在北大的生活经历是“我”永久的记忆;②北大学子代代传承,使北大精神成为永远;③北大精神是中国魂的代表和缩影,必将随中国魂的绵延不绝而成为永恒。(①②点各1分,第③点2分,共4分)
小题: . 写作思路:文章从作者个人在北大的生活经历写起,写到对北大精神的领悟与赞美,之后颂扬北大魂与中国魂的共生与永存。层次清晰,过渡自然,能给人以很深的启迪。(能概括出思路内容2分,简析1分)(3分)
写作技巧:⑴前后照应。作者在开头把自己比做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落在燕园的土地上,结尾写这颗种子在北大“不再移动”,与开头相呼应,形式上便显得完整而有趣。⑵逐层深入,由“北大魂”(北大精神)到“中国魂”,层次清晰地揭示主题。⑶作者把北大作为一个生命体,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对象来描写和赞美。既可深入地展现北大的精神、个性与神韵,又可充分地抒发作者个人的崇敬与仰慕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3分)(能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语言明确1分。如果答案能够体现这篇抒情散文的特点,分析有理有据,亦可。)

❸ 求 肖复兴的《永远的校园》全文

历史的车轮驶入了二十一世纪,抚今追昔,不胜感慨。在老教师的描述里,由此上溯十五年,这片土地仍然是一片沼泽和鱼塘。眼前这个生机勃勃的校园是开拓者们用血汗凝就的。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纪、面对一个崭新的校园,后继者有许多想要表白的东西。
我们这一代有幸生活在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这个时代赐予了我们无限广阔的机遇,也带给了我们无比艰辛的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具备了哪些条件?还要作些什么准备?我们已经昂起头来呼唤了,还该怎样埋下头来实干?新世纪给我们的校园及每一位学子提出了一系列课题。
面对这些课题,学子们作了种种演绎与回答。BP99084李伟杰同学对记者说:“新的世纪是信息的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事业就是与电脑、网络有关的产业,这一产业也集中了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世界需要更多类似比尔·盖茨一样的人,如果有可能,我会尽力做一回比尔·盖茨。”李伟杰言辞间透露出自信,正如毛泽东诗云:“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在被访的若干名同学中均表示,在新世纪里,要开一间有特色的属于自己的公司,经管系一位张姓女同学说:“新的世纪来了,我常常问自己准备好了没有,准备做一番事业的人当然要有准备,实际上我一直在默默地做、默默地学,为自己开间公司作准备,希望我的公司能连通四大洋,那样的话,即使我有一天苍老了,回忆我走过的人生,它不再是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
理想的存在,使这个世界更加色彩斑澜,使人类更加瑰丽动人,使大学校园更加意蕴久远。尽管我们年轻的理想不够成熟,但是却很具体,很实在。AS96011陈春霞同学表示,她要做一位好教师,把书教好,这是她在新世纪里最大的期望。其次,她还想开一间“书吧”,一间高科技,既能使人学到东西又能起到休闲作用的“书吧”。外语系的曾敏同学则说:“我要做一名出色的律师”。新的世纪里在学子们面前有许多条路,有很多盏灯,她们在努力地寻找现实与理想之间便利的捷径。
梦想牵引的生活、现实世界主宰的生活、情感与理想决定的生活,交织在二十一世纪。AS96101班范朝晖同学说:“我要考上研究生,这是我在新世纪想做好的第一件事。”AP98032何子丽同学则想环游大千世界;而中文系的一位男生则意味深长地说:“写一首诗,一首小诗。”AP98031彭玫丽则想拥有一台私家车;AS96011的吴洁屏祝愿她的朋友与亲人健康快乐……如此等等。新世纪没有给我们规则,生活本身也没有规则,这些校园的年轻主人将会以水的形状探寻新世纪的方向。
我们的校园在经历过种种艰辛后,站在了新世纪的水平线上。开拓者们已经写就了一曲乐章,但是,前途漫漫,行程遥远,一代一代的大学生还将从校园中不断走出,走上征途。校园之中的人不断流动,恰如滴水之于一条源远流长的长河;每一个人都在这走着人生的路,每一滴水都在不分昼夜地组成这条流动中的长河,这条长河将组成“永远的校园”。

❹ 永远的校园精神有哪些

校园精神呢,就是要积极向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学生不断的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进步。

❺ 永远的校园中作者对燕园的记忆有哪些。

永远的校园中作者对燕园的记忆有:
1、关于中国前途和命运、关于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的辩论,
2、个人校园生活
3、校园里有一种特殊的气氛

❻ 永远的校园回忆了作者哪些读书之乐

你要学会概括
几乎每一段都有一个意思
要总结出来才行

❼ 永远的校园 肖复兴

每个带着你喜欢的气息经停你生命的人,你都希望他不会再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只是如果你终于还是留不住他,也要想也许那个会停留一辈子的人正好在你的领空盘旋着,等待降落呢。

❽ 永远的校园中的 象征比喻排比的句子有哪些

花木为风雨所摧残,激烈的呼喊静寂以后,蒙难的血泪默默唤醒沉睡的灵魂(比喻)
燕园有一种特殊的气氛,总是少有闲暇的急匆匆的脚步,总是思考着的眉宇,总是这样没完没了的严肃和沉郁。(排比)

扩展知识:

谢冕:《永远的校园》
①匆匆五个寒暑的学生生活,如今确实变得遥远了,但师长那些各具风采但又同样严格的治学精神影响下的学业精进,那些由包括不同民族和不同国籍同学组成的存在着差异又崇明了友爱精神的班级集体,以及在战火消失后渴望和平建设的要求促使下向科学进军的总体时代氛围,给当日的校园镀上了一层光环。友谊的真醇,知识的切磋、严肃的思考、轻松的郊游,甚至失魂落魄的考试,均因它的不曾虚度而始终留下充实的记忆。
②燕园其实并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步余;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其实北大人说到校园,潜意识中并不单指眼下的西郊燕园,他们大都无意间扩展了北大特有的校园观念:从未名湖到红楼,从蔡元培先生的铜像到民主广场。或者说,北大人的校园观念既是现实的存在,也是历史和精神的存在。在北大人心目中,校园既具体又抽象,他们似乎更乐于承认象征性的校园的精魂。
③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我的校园回忆包蕴了一段不平常的记忆。时代曾给予我们那一代青年以特殊的机遇,如今思来,可说是痛苦多于欢愉。我们曾有个充满期待也充满困惑的春天。一个预示着解放的早春降临了,万物因严冬的解冻而萌动。北大校园内传染着悄悄的激动,年轻的心预感于富有历史性转折时期的可能到来而不安和兴奋。白天连着夜晚,关于中国前途和命运、关于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的辩论,在课堂、在宿舍、在湖滨,也在大、小膳食厅、广场上激烈地进行。

❾ 谢冕“永远的校园”阅读答案

第一个问题:
永远是指时间长久,没有终止。“永远”是指作为曾在北大学习和工作过的人关于母校的难以磨灭的“梦和记忆”,是一端事关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指北大的自由灵魂、治学精神、独立思想、自由乡土、永远抗争精神的延续和不灭。
个人校园生活的永久记忆——北大精神的代代传承——中国魂的绵延不绝,三重意义渐次呈现,逐步加深,使得精神层面上的北大校园深深烙进我们的脑海,融进我们的血液,成为“永恒”的存在。北大的灵魂(社会精英意识、被选择的庄严感、献身精神和使命感),中国魂。
第二个问题:
1、具有向习惯思维和因袭势力的抗争精神——敏感锐气。
2、不单纯,富有个性——复合丰富的精神气质(眼前的柔美与历史的雄健合成,朝朝夕夕的弦诵之声与岁岁年年的奋斗呐喊合成,勤奋的充实自身与热情的参与意识合成)。
3、校园里有一种特殊的气氛:机智、聪慧;洒脱、充满活力。
4、民主与科学:北大的精神支柱(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先于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勇锐的抗争精神)
5、北大学子代代传承,使北大精神成为永远。
6、北大魂与中国魂共生与永存。

第三个问题:
内容上借小女孩吹落蒲公英种子,不知不觉中生根成长来喻写自己就像这个种子一样在不知不觉中与燕园结下了不解之缘,结构上引出下文。

❿ 万州白土中学永远的校园作文

刚刚写下“校园”这个词的时候,脑海里随之闪现的是:美好、快乐、温暖和幸福!2008年,我怀揣着一份期待,跨入了中学的校园。在这里我将渡过生命中最为宝贵的三年,中学的校园将会给予我许多,并会陪伴我走过永远。
开始中学校园生活的时候,一切似乎是和小学有着截然的不同。有一股紧张的气氛还有一份同伴之间的竞争和较劲儿。由于自己小学是毕业于名校,并且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刚来到中学校园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担负起了新的班级的管理工作。也许是自信心过于高涨、也许是自己的优越感过于膨胀,我的初中生活开始的并不如意。私下里同学们对我的评价是:傲气。而我也在随后的班干部竞选中——名落孙山。中学的校园送给我的第一份大礼就是: 挫折。
第一次的期中考试,成绩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出色,自己并没有像小学那样独占鳌头。班干部竞选的失败和考试的失利,使我第一次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变得有点颓废、甚至是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感觉。为了彰显自己所谓的个性,我时不时地犯小错、违反点纪律。我记得最为清楚的一次就是在语文课上,自以为写作很棒的我,在期中考试的时候作文被扣掉18分。那一节课是老师给讲解级部的优秀考场作文。老师在讲台上逐篇讲解着,台下坐着我的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有一丝的不服气,也有一丝懊恼。就在老师让别的同学分析文章的时候,我没有经过老师允许就大声喊道:“这样的文章还得那么高的分?应该扣掉20分!”说完,我还洋洋自得,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当我抬眼与语文老师的目光对接的时候,我从老师的目光里看到的是失望、是惋惜;听到的是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在那一个阶段,这样的错误我是经常出现。班主任老及时师发现了我的不正常,一点一点地不厌其烦地开导我、鼓励我。在班干部竞选失败的时候: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在我的眼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一次的失利不代表什么,老师希望你打起精神,找出自己的不足,用你自己的实力证明你是优秀的!”在我取得一点点成绩的时候,老师又对我说:“老师看到你一直在努力地改正自己的不足,你也一次又一次地达到了老师对你的要求。”语文老师也没有放弃对我的教导,我的成绩哪怕是提高一分老师也会在班里表扬我、鼓励我。有的时候,我的文章写的不是那么完美,老师也是鼓励我大声朗读,让我重新树立起自己的信心!老师的谆谆教导仿佛是一针强心剂,我又重新打起了精神,迈开大步向前冲。接下来的考试成绩是一次比一次优秀。 校园让我收获了温 馨和鼓舞!
在舍我其谁的班长竞选失利以后,在老师的指点下,我学会了反思。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不断地观察自己周围的同学。那些洋溢着欢笑和青春的脸庞让我感到亲切,其实我们就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同学之间要相互忍让、要互相帮助、要真诚地对待人家。我逐渐放低了自己的姿态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当中。篮球场上,我和同学们一起为了班级荣誉而战,就是同学之间有了偶尔的碰撞,我们也会相视一笑,不去计较;不管是跳绳比赛还是踢毽子比赛,我们班都是场上运动员在奋力拼争场下的拉拉队也是整个赛场最为响亮的。在集体的怀抱中,我找回了自我,渐渐地我不再抱怨、不再自视清高。当我再一次当选值日班长的时候,我看到了同学的笑脸、看到了老师欣慰的目光。 校园让我学会了坚强、让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情!
当春风再一次吹拂在我们的脸上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青春已经在校园中飞扬。我忘不了班主任老师一次次在叮咛:春天是一个浮躁的季节、春天也是一个读书的季节。老师眼看你从一个小男孩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了。你一步步地走向成熟,老师希望你像真正的男子汉那样拥有宽广的胸怀;我忘不了语文老师那亲切的目光,哪怕是自己一次精彩的发言,也会从她哪里收到赞美和鼓励,使我自己不再害怕语文;忘不了被誉为“数学王子”的我,在数学考试的失利中,收到的是老师鼓励式的调侃和加油,我暗暗告诉自己下一次我不会让您失望;忘不了英语课上老师那诙谐幽默的话语,在他的带领下我的英语成绩是突飞猛进;更忘不了和同学之间的嬉笑打闹;忘不了我们篮球场上的挥汗如雨、忘不了我和同学之间的惺惺相惜,还有选修课上的《于丹.论语》校园让我收获了快乐、 学会了思考。
生命之中因为有了校园让我的生活不在单调,充满色彩!我喜欢校园这个大家庭给与我的温暖、喜欢班级这个小家庭带给我的快乐;我喜欢老师亦师亦母般的关怀和问候;我喜欢同伴之间的纯真和火热;我更喜欢老校门口那棵亭亭玉立的苍天大树,它教会我古老和坚强;我更喜欢新校那些快乐的孩童,她常常让我回味起校园里快乐的时光…….
时光不会为谁停留,时光也会飞逝。三年后,我将会离开这片培育我的校园,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我想,不管岁月如何流逝,校园里发生的每一个片段我都会永久珍藏,她会成为一个永久的回忆,我会穿越时光的隧道,时时回味、时时感念我永远的校园。

热点内容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发布:2025-08-17 21:59:50 浏览:296
初中物理浮力题 发布:2025-08-17 21:39:38 浏览:9
孕老师大肚 发布:2025-08-17 18:54:03 浏览:31
师德师风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发布:2025-08-17 18:39:21 浏览:416
学习师德师风的心得体会 发布:2025-08-17 17:59:05 浏览:327
幼儿园地理 发布:2025-08-17 17:46:41 浏览:41
2016年度师德工作总结 发布:2025-08-17 16:42:24 浏览:806
教师师德教育心得体会 发布:2025-08-17 16:31:37 浏览:842
网上教学app 发布:2025-08-17 16:25:21 浏览:716
七彩虹和影驰哪个好 发布:2025-08-17 16:13:47 浏览:693